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書信 > 檢討書

斑羚飛渡課後反思(通用5篇)

檢討書3.09W

斑羚飛渡課後反思 篇1

學生真正獲得了時間和空間,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使學生自主學習。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呢?

斑羚飛渡課後反思(通用5篇)

1、合作學習前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於形式,質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有可能是高質量的交流。在課堂上討論各種斑羚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時,我採用了合作學習,每次教師都給2分鐘獨立思考時間,然後合作討論學習,最後組內代表彙報發言,效果非常好。

2、提出一個探究性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如《斑羚飛渡》中,我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找出你們認為本文的哪一點最能打動你們?為什麼?或者説你們認為本文哪個地方寫得好?為什麼?教師設計這樣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學生便閲讀思考探究,最後回答出四個答案。如果老師不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答案只能是老師灌給學生,這很不好。

3、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如書要讓學生讀、內容要讓學生概括、看法要讓學生講、難點要讓學生議、知識規律要讓學生找等方法。

斑羚飛渡課後反思 篇2

課後靜下心來對本課教學進行了深入反思:教師如何在貫徹“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同時收放自如,如何在交流時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適當調控。這是一個重要問題。《斑羚飛渡》這篇文章中,有些問題是必須明確的:鐮刀頭羊、斑羚羣、第一次試跳、“彩虹”。我在“研討賞析”這一環節中設計了一個大問題,即“文中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為什麼?”師點撥“文中哪些藝術形象和情節是最重要的?”期待着在學生自由交流的同時能引出一系列有關問題,但有時學生先説出的不一定是教師所期待的,或先談出了適合總結性歸納的部分,這時該怎麼辦?課後我想,若在交流之前適當地限定範圍,比如説可以問學生:“文中哪些藝術形象和情節是最重要的?”學生説出後再説:“誰找出的是有關鐮刀頭羊的句子?”教師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提示和追問。這樣就會大大降低教師調控的難度。

在新的教學理念貫徹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應只是一個“教書匠”,而應成為一名研究者,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充滿樂趣。

斑羚飛渡課後反思 篇3

應該説《斑羚飛渡》一課的教學效果比我預料的要好。課後老師們的反應,讓我感覺到大家對新課程及其帶來的一些新思想、新實踐也多了理解與寬容,多了躍躍欲試的期待。

《斑》此課,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我設定“利用《斑羚飛渡》一文和相關文本探究‘敬畏生命’這一人類哲學命題”作為此課的對話內容與方向,在教學中也有明確的價值引導,但在大多數具體問題上卻不僅老師沒有給出答覆,而且還引導學生尊重各種不同的聲音――包括歷史的錯誤聲音,和在今天的道德標準看來是非道德的聲音。但是,作為課堂和對話的意義,恰恰在於通過一定的價值引導來幫助學生者生成、建構他個體的言語-精神(他個人的閲讀意義),所以我又提出了一個“臨時性共識”的概念,使得不同的觀點有一個對話的基礎,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如在此課上,這個“臨時性共識”可以理解為:對“延續羣體生命是一種社會性必須”的理解,對“生命個體”的珍惜與對“犧牲精神”的感激(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讚美)。

在設計與推進中,我力圖避免陷入一種“旁觀者”的人文教育誤區。文章中所藴含的人文精神,只有在同閲讀者的精神意識產生碰撞、對話時才是真實的。文章向讀者提問,讀者向文章提問,並共同尋求解答,文章的意義只在閲讀者向文本提問的過程中呈現。閲讀者如果把自己排除在場景之外,穿着一副客觀性的盔甲,通過分析語句、段落、中心進行人文精神的學習,這顯然只是在自欺欺人地操練一些人文精神的術語,離真正的人文精神是十分遙遠的。因此在課堂上,一方面,我小心小心翼翼地避免進行道德的拷問(讓學生無條件獻身,為一切雜念――保存自己的生命――而羞愧,等);另一方面,我又拒絕客觀化地“冷讀”課文,避免上成冷冰冰地將道德與意義標籤貼在相關的文本上的偽人文教育。在左右為難間,難免有失當之處,這從實錄中也不難看出。

斑羚飛渡課後反思 篇4

首先是抱着積極這種態度來教學的。其次,對教材的處理、師生角色的轉變、目標的評價指向、教學方式的變革上,都可見一斑。整個過程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得有味道。

角色轉換:探究主體的有效生成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上述案例教者的角色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究的主體,並賦予了更多的內涵。體現在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基礎。如雨量器的設計製作是建立在學生對雨量大小的感性認識基地之上的;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上。教師語言不多,只在關鍵處點撥和幫助,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則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充分地去思考和表達: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理上。讓學生自主設計雨量器,這是突破教材之舉。雖然如教材中那樣直接指導學生按三步製作雨量器,可以使這生走些"彎路"。但缺少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參與,忽視了學生創造性和獨特思維的個性,少了"體驗的過程"。教者給他們創設機會,讓他們自主設計、表達、修改、完善。這種創造性的教,充分發揮了探究主體的創造性和想象力,使得這一環節成為亮點。

斑羚飛渡課後反思 篇5

本課的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由攪拌水泥沙引出課題,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形象而又藴含一定的與數學問題有關的情境,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並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以上的例子採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誰是誰的幾分之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意在節省教學時間,也使學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比值的求法時,採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為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講授,讓學生藉助教材、板書、計算機課件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繫,實現了自主學習。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説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總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