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書信 > 檢討書

卡羅納反思總結(通用16篇)

檢討書2.08W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1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每次教學略讀課文,我都把它當成是一次對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訓練。在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滲透,以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開展教學。

卡羅納反思總結(通用16篇)

教學中,我淡化“悲痛”部分,強化“關愛”部分,緊抓“面對卡羅納的悲痛,大家是怎麼做的?誰最讓你感動?畫出讓你感動的句段,寫出自己的體會。”這一統領性的問題,貫穿全文重點部分,引導學生細細品讀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時大家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是每一個眼神,品詞析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愛意。整堂課下來,學生做到了抓住重點詞句領會人物的主要情感,受到了關愛他們幫助他人的教育。

在課的拓展環節,我還適當滲透了怎樣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這樣一種寫法,從後面的習作訓練可以看出,部分學生收穫頗多。在深入解讀文本,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之後,讓學生寫下身邊的愛的故事,講讀寫進行有機的結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寫作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表達水平。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2

由於這組課文的單元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我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大家對卡羅納無限關愛上,並重點指導了老師安慰卡羅納的兩段話。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大家對卡羅納的愛。在“研讀課文,感悟愛”這一環節上,我把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句子,並交流各自的閲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後充分發表自己的閲讀感受,感悟愛。並重點朗讀指導了老師説的兩段話,分別從傷心和嚴肅、心疼和鼓勵等角度進行引導。在“説話拓展,延伸愛”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也加入關愛卡羅納的行列中,寫一寫想對卡羅納説的話。不但昇華了學生的情感,還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於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瞬間作出相應的機智反映,抓住學生閃亮的生成,而是按着自己固有的思路,“循規蹈矩”地一步步前行。此外還有很多環節需要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的課堂學習,讓我收穫很大。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3

《卡羅納》是一篇略讀課文,如何上出略讀課文的味道呢?這個着實讓我傷腦筋,如何對略讀課文進行準確定位,免得碰上略讀課上成精讀課這個高壓線。雖然願望是美好的,但今天上了之後,現實還是很殘酷的。

一、所得:

這堂課我主要抓兩條線進行教學。卡羅納的悲傷和大家對他的關愛,讓學生從字裏行間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在自讀自悟過程中,體會大家通過一言一行等細節表達對卡羅納的關愛。線索應該還是比較清晰的。

兩次的語言訓練為學生理解文本,提供了依託。

第一次,通過“,媽媽。”的句式引導學生想象,媽媽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作者,通過作者給媽媽寫信這一課外拓展,引導學生體會以前母子之間的深情,為體會卡羅納的悲傷打下基礎。

第二次,通過讓學生填空,練習説話,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用一句話,一個動作來安慰體貼別人,學會通過細節來表達關愛,同時運用語言,發展語言。

從課堂上的演繹來看,基本上達到了預設的目的。

二.反思

靈活合理地駕馭課堂,是檢驗一個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的一個指標。課上下來,對於這一點,自己感覺不夠滿意。

1、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設計一切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這一點,就沒有做好。我的設計只是一廂情願的。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何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調控,引導,這也是欠缺的。今天課堂上,也有這樣的例子,當學生説的,跟我的預設相左時,我的評點不夠有針對性。如學生只講到放學了,媽媽怎麼做。思維被限制住了,我未能及時地引導學生打開思維,如做作業時,我生病時,吃飯時,睡覺時……。

2、一不小心又落到了精讀課文的陷阱中了,雖然我的教學思路很簡單,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卡羅納的悲痛。讓學生通過對老師同學及家長細節的揣摩中,體會大家對卡羅納那細心的呵護。但是,由於上課過程中,太不放心,總擔心學生將不出來,引得過多,取捨不夠,詳略不夠突出,因此,這堂課看起來就象是一堂精讀課了。這一票就能否決一切。現在人教網論壇上對這個問題也在作激烈的辯論。何去何從?我還是處於迷茫之中。如何上出略讀課的味道。大夥應該會是都想説幾句吧!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4

教學中我們常常會意外地發現:學生頭腦裏有教師所意想不到的潛能和想法,有時他們能夠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為第一節課在四班各課的程序一堂課下來,課堂非常沉悶,為了實現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貫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是我課後思考的一個主要問題.於是我改變當初的教學設計.新的思路通過學生反覆誦讀圍繞教師設計的“我感受到──”“我發現了──”我不理解──”“我欣賞── ”等幾個環節,很好地,掌握理論落第一首的學習要點,教師及做了一番學法總結後,學生自學第二首詩時得心應手,完成效果相當不錯,但是,如何在教師“退居二線後”,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不留痕跡引導學生將課文所有知識很好地落實,是一個難題,也是我為之不斷努力的方向。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5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學期已過半,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這半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教學常規、教學行為:

本學期,我擔任九(2)和九(22)班語文課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能認真鑽研大綱、認真備課,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我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於創新的等能力。

二、勞動紀律:

我能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不曠會。堅持參加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使我明確了今後講課的方向和以後語文課該怎麼教和怎麼講。

三、教學效果:

本次期會考試,九(22)班成績尚可,而九(2)班語文成績相對其它平行班而言,有一定的差距,本人認真進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偏重於課堂講解但忽視了課後的鞏固;2、偏重於課本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3、偏重於教材而忽視了課外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四、下半學期改進的措施:

1、在課堂上要更加註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多想多説多練;2、進一步將課堂教學與課後練習結合起來,督促學生鞏固所學知識;3、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閲讀,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思維和理解能力;4、採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多閲讀文言文,既積累古代文學常識,又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在接下來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更加兢兢業業,爭取學生的語文能有所提高。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6

一、成功的喜悦

1、激發興趣,自主讀文。

為了能激起學生的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伊始,我問學生: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你想畫什麼?接着,我就和學生一起繪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今天我們就一起到秋天裏走一走、看一看。學生興趣盎然。接着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通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學生有了認知的激情,就會自主參與,尋求新知,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再讓學生自主識字:説説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怎樣記住的。然後我學着楊昱婷老師的教學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蘋果、梨、楓葉的形狀,讓學生貼到相應的位置上,這樣既增加了學生識字、記字的興趣,又增強了識字、記字的效果。

2、美讀課文,讀中感悟。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感悟,自主地從課文中找出自已想學的內容,多讀多想;自主地討論、交流,自覺地練習運用在精讀課上學會的一些讀書方法探究課文,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自讀自悟,主動發展。例如:讀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大自然的地毯怎麼畫?你則呢知道?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畫一畫。然後再出示這一段再讀,問學生讀後有什麼感覺?哪兒最美?學生説:“一抹金黃最美”。“那麼什麼是一抹金黃呢?”學生都不理解,我又適當引導: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麼樣子的?有的説:“是黃色的。”有的説:“是一半綠一半黃的。”我及時點撥:“一半綠一半黃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黃。”學生在自己的發現中完全瞭解了“一抹金黃”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師解釋。再如:你還喜歡什麼?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有的學生説喜歡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課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讓他讀一遍:“課文中説星星在什麼地方?”“果林裏。”“果林裏有星星嗎?”“沒有。“那會是什麼?”“那是梨子、蘋果熟了。”學生又在我的引導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麼。

二、不足的惋惜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你喜歡秋天嗎?喜歡秋天裏的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説喜歡,但卻説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也許現在還沒有真正到秋天,學生以往沒有注意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我覺得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學生的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如他讀的聲音太小,讀的沒有感情等。今後應培養學生正確評價,評一評成功之處,不足在哪裏,並能説出為什麼。這樣學生在自主評價的過程中會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提高審美情趣,使紙面上的靜態內容躍出教材,轉化為符合兒童個性特點的動態表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7

上完《湖心亭看雪》,我回味無窮:短文長教,簡文豐教真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啊!這份美好,誕生於以下“突破”。以“讀”突破。從最開始的全文朗讀到重點句子的品味讀,“讀”是整堂課的主線。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讀”中自有山重水複疑無路,“讀”中自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讀出了興趣,讀出了韻味兒,讀出了精神,讀出了靈魂。“讀” 是主旋律,“讀”也成了文言課堂最大的亮點。以“用”突破。

第一自然段的成語概括和想象不用説了。第二自然段的解讀方法的設計頗費了一番心思。如何在“讀”的基礎上有所深化,從而推動課堂教學,又掀起學生的第二輪的學習興趣呢?因地制宜應用文言的方法效果不錯。學生用得興高采烈,老師導得輕鬆自如。“讀”中“用”,“用”中“讀”,既“ 讀”又“用”,相得益彰。文言之學習,成了一種有趣的嘗試。這樣的課堂,怎麼可能不風起雲湧呢?感到不滿足的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有好些處還開始於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的“導”,如果能徹底地實現課堂思維從學生始,那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屬於學生的啊!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8

今天開班會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個小女孩3歲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家裏只有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家庭的重擔就落在媽媽一個人的肩上。媽媽早出晚歸,辛苦的工作,小女孩每天在門前等媽媽回家,媽媽每天都會給女兒帶回一塊年糕。

有一天,小女孩和平時一樣,等媽媽回來,等啊等啊,直到吃晚飯的時候媽媽還沒有回來。小女孩就覺定出門去找。來到一片小木林的時候發現媽媽已經死去了。

我聽了這個故事心裏很難受,覺得母親真偉大,我有父母真是很幸福。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9

一、進場部分。重新改為分享夢。

二、圖片的改進。圖片增加了兩幅,更好的體現了夢的故事情節。在入場後請孩子集體觀看圖片,把看見的説一説,激發的孩子接下來排圖講述的興趣。

三、由原來推選代表上來講述夢改為孩子自願上來。這樣更好的發揮每個孩子的主動性,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寬鬆自由的表現環境。

四、幼兒在傾聽完我的講述後,設計的一些問題更精練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覺中説教成分會加重,重新設計後的問題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有機的和平時生活經驗相結合,發散孩子的思維。讓孩子通過説,知道其中的科學知識以及人生態度。

五、結尾部分, 重新創編“夢”,引導幼兒想象,還會有誰做夢?他的夢是什麼顏色。讓幼兒初步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10

《語文新課標》指出:“在閲讀教學中,要抓住關鍵詞理解好關鍵句,從而更好的理解文中主題,或是對人物的分析和把握。而且要充分發揮它的閲讀功能,讓學生在閲讀中解讀文本和理解文本,形成對文本的初步感知”,如在本課中,我對文本的關鍵詞進行了點撥,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的品析,朗讀進行人物性格和主題的有效探究。本課時定為一課時,教學設計的重點在也於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説主題,我先讓學生找有關人物語言、神情的句子,再有感情地讀。

在讀的基礎上,學生分析人物性格,在知曉人物性格後,再把人物特點用演或讀的方式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如品析文中“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一句時,短短的一個“唉”飽含了菲利普怎樣的感情?對於勒急切盼望,未見於勒歸的失望與希望。為什麼那樣盼望于勒,這時的于勒是怎樣的于勒?所有的一切的期盼源於一個“ 錢”,全都濃縮在這長長的一聲的歎息裏,由一個小小的“唉”字讓菲利普貪婪、自私、唯利是圖的形象躍然紙上。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11

讓學生身臨其境:我讓全班同學把自己都當作“杜牧”,然後我邊創設情境邊問:“小杜牧,你在這秋天的山林裏看到了什麼?”有的説看到了美麗如花的楓葉,有的説看到了彎彎曲曲通向遠方的小路,餘璇絢同學竟説她看到了白雲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户人家,我抓住她的這幾句話追問道:“你怎麼看出是‘隱隱約約’呢?”她説:“我感覺是‘隱隱約約’”我鼓勵她説:“你的感覺真好,能説出原因嗎?”這時,戴浩然同學高舉起小手,我請他回答,他説:“我從‘白雲生處’這個地方知道是隱隱約約看得到,因為那些人家都被白雲遮住了,不能看的很清楚。”“你真是説得太好了,這才是會讀書的孩子!”我誇讚道。這時的孩子們完全沉浸在詩的意境中,他們被那美麗的意境所感染,這時,我再錦上添花:“這麼美的景,這麼美的詩,我們怎麼讀出它的美呢?”這時他們讀起詩來,感情全有了。看着他們一個個眉飛色舞,搖頭晃腦,我在心裏笑了。

總之,此次參加賽課,讓我成長,讓我收穫,讓我思索,也讓我遺憾。因為,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講師培訓,讓我錯過了最精彩的兩節課,學習的願望沒有完全實現。好在,前三節課我聽到了,楊老師的沉穩教風;林老師字斟句酌的到位推敲;牛老師的適度引導,都是我學習的地方。而我在異地異生的挑戰下,能夠做到順利的完成一節課,不能不説是一種成功,我很滿足。我將以此次賽課為基點,繼續努力,修煉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風格獨特,務實創新的語文教師。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12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講述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在執行維護和平的行動中壯烈犧牲後,他的孩子——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學生,在極度悲傷之餘,提筆給聯合國祕書長寫了一封情感真摯而又充滿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聲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表達了中國青少年的正義感和愛好和平的願望。課文飽含着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傾訴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讀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雷利失去父親的悲痛,同時也喚起我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我想,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動那些善良的孩子們的心?通過今天的課堂教學,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們跟我是一樣的。

由於現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環境中長大,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情感,一是要多讀,在反覆的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情感;二是多揣摩,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三是適當補充事實,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並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13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八組第33課,本教材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活化石》一課介紹了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三種倖存的珍稀生物,兼有知識性與趣味性,可以説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閲讀材料。在研讀教材的時候發現,這篇文章的結構比較相似,比較適合開展合作學習,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引導學生感悟文本。

一、小組合作,演讀課文。

由於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和文本進行了很好地對話,所以,學生的智慧得到昇華,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訓練。比如郭俊含同學説:嗨,大家好!我中華鱘,也是一種古生物。我有一億多年的歷史。我生活在江河裏,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鱗。我的眼睛有核桃那麼大,而且亮晶晶的。我有一張又大又尖又長的嘴。你們説:我的樣子奇怪嗎?如果大家喜歡我,可要好好保護我喲!

因為要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使那些平常不愛説話的孩子也能與同學交流,既訓練他們的膽子,又訓練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二、抓住比喻句進行教學。“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在讀在知道講述了銀杏樹的葉子很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出了兩個語文知識點。第一個,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句子的訓練。第二個知識點是,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這裏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讀讀上面兩個詞語,讓學生髮現有什麼物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片”和“把”字重疊了。我讓學生對比“一片葉子”和“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麼不同。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葉子”只有一片葉,“一片片葉子”就是有很多葉子。“一把扇子”就是隻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14

《觸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藴涵着深入道理的散文,作者用活潑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八歲的盲女安靜居心靈觸摸春天。語言簡潔,意境雋美。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個盲女孩在花香的引導下抓住了一隻蝴蝶,最後把它放走,仰開端來觀望的情景。本文重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安靜的舉措,她從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開端觀望。一條是作者的感受,從驚歎,到感動,再到對人生髮出感慨:誰都有把握春天的權利,只有居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幹發明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接洽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入的句子,體會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入道理。課堂中,隨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體味哲理,是一件快樂的事。然而,一節課下來,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課文語言精美,但由於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盛,學生對文本的體驗不是很到位,對於一些癥結語句的含義,學生體會起來有些困難。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起點過高,學生對問題的答覆總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此時,我就急於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代替學生思考。如在理解重點句“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開端來望。”時,在學生還沒有充分感知文體的情況下就直接切入,學生的情緒狀況與理解句子深入含義所需要的情緒投入發生了一定的偏差,使學生的理解始終在表面剛剛觸及而未能達到更深的層次。

在最後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接洽生活實際説説,但學生説的生活實際都是和美國作家海倫.凱勒有關的,我認為學生理解得有點狹隘,我應當給他們提醒一下生活中的很多平常人他們也發明出了繽紛世界,但我怕後邊的時間不夠,我就沒作提醒,反思之後認為本文真正有效的教學應當由淺入深,再深入淺出。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先充分地感知文本,做好鋪墊以後再過渡到情緒的昇華。可從觸摸春天下手,讓學生找到安靜觸摸春天的句子,充分地讀,品味語言,從而讓學生在體會到安靜是多麼的熱愛春天,熱愛小生靈,從而昇華到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這樣既抓住了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又能夠體會語言文字所藴寓的深入含義。

今後的課堂教學首先從自己的備課入手,精心設計教案,更要備學生,備學情,備課堂中可能湧現的“節外生枝”。其次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這就要求平時多研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將理論利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重視課堂細節的設計與處置,增強課堂教學機智,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盛經歷,保持一顆童心,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15

這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可見, “稱讚”的效果是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 果。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上課開始,我對學生每一個積極的表現都給予真誠的稱讚,創設輕鬆愉悦的氛圍,如:課始,我對學生積極準備上課的狀態進行了稱讚(你坐得真端正!老師稱讚你!)(你的學習用品放得多整齊啊!)。這樣,課堂讓孩子感到輕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 外,我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重點詞句,採用自由讀、同桌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使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讀書中領悟到稱讚帶來 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 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這兩句話。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老師在評價中不時地稱讚和表揚學生,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 的好心情。更好地身臨其境地朗讀,體驗人物的心情。

卡羅納反思總結 篇16

合理、靈活、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教材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變平面為立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帶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輕鬆、有興趣的學習,應該是我們老師追求的目標 。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評價。我想,如果能夠達到師生共贏,這節課就一定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學生學得輕鬆、充滿興趣;老師引導得法、得心應手,其課堂效果一定很好。因此,教師素質的高低,對教材的把握尺度,學生是接受程度,又顯得尤為重要。只要我們能潛心於教學與研究,專注於備學生備教材,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多下功夫,在個人的知識儲備上多下功夫,能夠兼收幷蓄,取長補短,必將使教育教學工作邁入新台階。

標籤:卡羅 反思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