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書信 > 檢討書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7篇)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

曾經聽過四年級《角的畫法》數學,在教學中一直覺得畫角是個教學的難點,其實也是學生的難點。課前我仔細思考過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教材中安排“角的分類”與“畫角”同課時教學,但是我覺得對於我班學情,這樣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一下掌握那麼多的知識點,肯定會向走馬觀花一樣,課上會缺少實踐探索的機會,所以我決定分兩課時教學,先教學“角的分類”,然後教學“畫角”。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7篇)

教學角的分類時,我就發現在畫角時隨意性很大,尤其在二年級學生已經會畫直角,但我卻發現學生很少用三角尺的直角去畫,而是用直尺畫一個近視的直角,甚至有的學生憑感覺直接畫兩條射線組成直角。所以課上我就從畫直角入手,讓學生説説:“在你認識的角中,那些角最好畫?”學生很快提出平角、周角、直角,然後我就讓學生去試畫這些角,並讓學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畫的過程,畫後讓學生評一評,議一議,學生很快指出畫平角、周角的優點和不足,並集體進行訂正。在畫直角時,我有意找兩名採用上述方法畫角的同學板演。然後讓學生議一議, “怎樣才能知道畫的直角是否規範?”學生就提出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學生照樣檢查發現用直尺畫得直角不是很規範,更不用説憑感覺的了;接着讓學生就討論“怎樣畫直角規範呢?”有了檢查的過程,學生很快就能思考出兩種方法。學生嘗試後,老師示範畫直角,直角畫法就此規範。

然後我讓學生畫60°的角,學生仍選擇用三角板的方法去畫。接着我讓學生畫65度的角,學生髮現用三角板畫不出來,從而引出用量角器來畫角才能畫出。最後我引導學生總結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並討論:“用三角尺畫角和用量角器畫角,那種方法應用更廣泛?”學生討論後總結用量角器的使用範圍更廣,最後再讓學生嘗試用量角器畫75度和100度的角,每次都叫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叉檢查,掌握好的當師傅,師徒一起評價,獲取優秀等第,學生熱情很高。這樣學生對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基本都掌握了。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2

畫角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之後進行教學的。課前我預想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在學習畫法時主要以教師講解,並結合講解板演為主,把重點放在學生動手練習上。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業中出的問題卻較多,主要是畫不準,有的學生甚至把鈍角畫成了鋭角,鋭角畫成了鈍角等。仔細反思,主要原因是:學生在畫角時,內外刻度不分清。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把內外刻度弄混的狀況也很多。這説明他們在畫角時,頭腦裏並沒有去認真想清楚該找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只是看到這個度數就馬上打好了點,導致本來是鋭角的畫成了鈍角,本來是鈍角的畫成了鋭角。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如下改進:

1、在認識量角器時,有必要讓學生知道內刻度的數對應的是外刻度的哪個數,這一點在教學時確實有所疏忽。

2、畫角之前,一定要求學生想清楚自己畫的是鈍角還是鋭角,畫完後一定要進行檢驗。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3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在畫角的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驗角的定義和各類角的大小區域,其知識遷移點是量角器的使用--量角、畫角的共同點,即“兩重合一對準”。教材的例題出示了畫角的三個步驟,讓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去畫,是為了初步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並讓學生體驗運用遷移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同時也為後續學習“垂直”和“確定物體的位置”等知識打下基礎。

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出示了畫角的三個步驟,讓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去畫。1、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2、在量角器65度線的地方點一個點。3、以畫出的射線和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這裏,我結合前後知識,在畫角前給學生加了一步:估計。先想你要畫的角有多大,是什麼角,比如要畫65度的角,用手比劃一下大約多大,畫完後再看看自己前面估計得怎麼樣,這樣就會讓學生在畫完角後自己檢查出錯誤。例如:裏外圈的混淆,把65度畫成115度,本來自己估計的是小於90度的鋭角,而畫成了鈍角,那肯定是畫錯了,自己檢查出錯誤並改正。另外,在畫完後,我也加了一步:檢查。再用量角器量自己畫的角是不是要求畫的度數,然後標上弧度和度數。這樣,才完成畫角。

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提高了畫角的正確率,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檢驗的好習慣。本課教學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4

(1)注重文言文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多讀、精讀、美讀中對詩意逐步瞭解,以至熟悉詩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讀,進一步品味詩的好詞妙句,感受詩中的優美意境,最後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熟讀成誦。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探究能力

賞析詩中的好詞妙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在合作小組中討論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形成合作學習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音樂,有關的春的圖片,有關的課件,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使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5

我在設計這篇課文時,將它劃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這一點課時的重點主要放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了解松鼠的外形,並學會遷移,學會如何具體的、有順序的描寫一種動物的外形的方法。本次我執教的是松鼠的第一課時,根據三年級的閲讀教學的要求,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只有先從整體上把握了,才能體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因此在對課文的指導中我首先叫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接着點讀課文,思考問題:這是一篇描寫什麼的課文,全文共分幾個自然段,每段分別介紹了松鼠的哪一方面的知識。這樣一來,先從文章的整體入手,經過必要的字、詞、句、段的瞭解,然後落實到篇章具體的理解、感悟、欣賞、運用上。在這一點上學生基本是達到要求的。

接着我開始指導學生具體的學習第一自然段,先讓學生看看有關松鼠的圖,激發他們喜愛這種小動物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這美麗可愛的小動物,這樣一方面可以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學生平時的積累能力。然後,我請學生回到書中去看看作者是這樣寫的,和大家説的比一比,為什麼會通過這短短的五句話使我們彷彿看到這樣一隻活靈活現的小松鼠呢?這樣導入主題:原來作者不但有優美的詞句,而且還有順序。接着,進行鞏固的練習回顧《翠鳥》一文,出示填空題加深印象。

最後,在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將松鼠描寫的具體、生動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共同對一種小動物的外形進行描寫,這一練習如果時間充足,可以評價一到兩篇的習文,如時間不夠,可佈置為課下練習。

個人認為本堂課目標是比較明確的,學生在理解課文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足之處就是由於時間過於倉促,對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的訓練不夠到位,應該把它分為兩次進行訓練。那麼效果會更好。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6

《赤壁》是杜牧詠史詩中的名篇,主要寫了詩人漫步沙灘,偶然間撿到一隻折斷的鐵戟,磨光洗淨後認出了是三國時代的兵器,由此產生了“懷古之幽情”,對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提出了自已的見解。

這首詩從表達方式上看,前兩句屬於記敍,後兩句屬於議論,作者在議論中還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詩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一是作者借“二喬”來象徵什麼?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二是體會“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話的意思,並説説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兩句又藴含了怎樣的哲理?我在講解這兩個問題的同時也是在教學生賞析詩句的方法——從表現手法、詩句內容、作者情感、藴含的哲理等角度去賞析。只有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才有利於學生鑑賞水平的提高。

在詩歌教學中,教授學生賞析詩句的方法很重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閲讀也很重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閲讀類似題材、風格的詩歌能加深學生對所學詩歌的理解,也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積累。課堂上講完《赤壁》後,我在拓展環節引導學生閲讀杜牧的另一首詠史名篇《題烏江亭》。這首詩與《赤壁》一樣,都是議論戰爭成敗之理的,都是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作了假設性的推想。我引導學生賞析兩首詩的異同。在我的引導啟發之下,學生基本能理解兩首詩在內容上很相似,而藴含的哲理是不一樣的。

這堂課最大的不足是很多學生對作者的情感、藴含的哲理並不能完全理解,這讓我感到詩歌教學任重道遠,學生還需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長期的學習和積累。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7

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秀思想的教育和薰陶,在情操修養,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想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把《論語》的教學與生活聯繫起來。在教《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一篇文章時,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為社會改革而努力的行為,感受了他那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請學生列舉與孔子一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同時談論作為一位中學生的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在教《知知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充分談論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態度、對待錯誤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及如何看待時間流逝等話題,再過渡到課文時,學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啟發。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論語》十二章的內容相當廣泛,兩者聯繫,尤其是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

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它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8

本組教材是以快樂的夏天為專題組織材料的。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分別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同時,6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課文沒有注音,而且篇幅較長,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採取了直奔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讀—説—想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們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還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完成了看圖説話的練習。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9

《小露珠》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一篇優美的童話。表現了小露珠外表美麗,心靈美麗,她在美化、滋潤萬物的同時蒸發,犧牲了自己。讚揚了小露珠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高尚品質。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我緊扣教學目標、佈置學生預習、抓住教學重難點,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在上課開始,首先提出研究主題: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小露珠?使學生把握研究主題,激發探究問題的熱情。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小露珠形成這一抽象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使學生對露珠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體驗,以圖促背,陶醉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學生強烈地閲讀課文的願望,為學習全文創設良好的意境。

創設生活化的言語實踐情境。引導學生打開生活積累的“倉庫”,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多彩的想象,讓學生根據自己平常的生活經驗,演一演小露珠和小動物們打招呼的情景,把語言交際和理解課文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使學生真正體悟身邊之美,領悟到身邊世界的可愛與親切。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聯想。安排説話練習,想象植物們怎樣自己美麗的身姿?思考小露珠快要消失了,為什麼還在笑?想象小露珠當時的想法。意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體會植物對小露珠的依戀之情。引領學生在感受文章語言美的同時,深入地領悟文本的情境之美、人情之美、精神之美,使學生的思想沉浸、陶冶在文本的思想、情感之中。

但是課堂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我的語言缺乏感染力,沒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情感,沒能讓他們的情緒被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另外組織學生表演時,在學生的評價之後還應該讓學生再次表演,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0

有了前面句式學習的基礎,幼兒在猜測小黑貓變色的時候,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而我並沒有侷限孩子的思維,只要他説出的是綠色的食物,我都給予肯定。在最後總結時,我也以孩子的立場改編了故事內容:“小黑貓給奶牛吃綠色的食物,就擠出綠色的牛奶,小黑貓喝了變成一隻小綠貓。”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同時,在四次變色後,我並沒有結束第二環節直接進入完整欣賞,而是繼續追問:“怎樣才能變回原來的顏色呢” ?孩子們能夠從故事的邏輯思維中立刻推斷出:小白兔只要再喝一杯白色的牛奶就能變回去了……”我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出方法“只要再喝一杯和自己原來一樣顏色的牛奶,就變回去了”,及時有效地迴應,體現了故事的完整性。

當然,活動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

1、最後環節,要求幼兒以“我餵奶牛吃______擠出______的牛奶…”這樣的句式來仿編,突然的角色變換和任務要求,容易讓幼兒無所適從。有一些孩子還是一小動物的身份來仿編的,而有的孩子會説:“我給奶牛吃綠色的青菜,就擠出綠色的牛奶,小黑貓喝了變成一隻小綠貓。”人稱的不統一容易讓幼兒混淆。

2、同時,本活動的重點在“彩色”,作為一個語言活動,與彩色有關的成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等)可以在教學中有機地進行滲透。

3、故事的情境營造的不夠,教師的語言沒有體現神奇色彩。

我會將這些思考帶進下一次的教學中,以期到達預設的效果。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1

幸福是什麼?這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到底什麼是幸福,學生理解上會有些困難。

《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故事的基本點就是幸福,抓住了幸福,也就抓住了文本的核心要素。因此導入就可以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對幸福的思考。課一開始,我與學生交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説自己過生日時父母買了蛋糕、送了禮物感覺很幸福;有的説自己生病了,媽媽細心照顧自己覺得很幸福;還有的説每當考試考得好的時候家長表揚自己時也是幸福的……孩子們説了很多,越説越興奮,似乎他們都感覺到了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當中。但我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孩子只知道接受愛,不懂得去給予愛,不會感恩的孩子將會是多麼可怕呀!想起去年曾經上過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貴的沉默》,裏面也講到了感恩,講到了向父母回報愛,短短的一個學期就忘了嗎?是教育的缺失還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

同學們,《幸福是什麼》的童話故事中,對於幸福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別人給予自己的幸福,自己因享受而感到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給予別人的幸福,自己因付出而感到幸福。課前你們對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淺層次上的,現在學完課文之後你對幸福又是怎樣理解的呢?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再來説一説自己對幸福的感受。之後我讓學生聯繫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説説自己對幸福的看法,自己什麼時候感到最幸福,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説有一次在路上幫助了別人,人家對我説謝謝時,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説我在家裏幫媽媽作家務時,媽媽誇我時,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的教育。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感受比課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純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感受,一直把這種通過幫助他人或勞動來獲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做一個懂得感恩、對社會有用的人!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2

課文內容新穎有趣,以連環畫的形式結合文本。藉助課文中的圖片,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學課文。教學中,我抓住“奇”一字,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阿德夢境的神奇,引發學生對未來世界的無限遐想。

我以“説夢”導入本課:“同學們,你曾經做過夢嗎?你夢見過什麼?説給大家聽一聽。”由於低段的學生表現欲強,因此,學生踴躍舉手,都想把自己的夢説給大家聽。這時候,我引入到本課的教學:“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朋友。他也做了一個夢,但他的可不是一般的夢,他夢見了什麼?想知道嗎?”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順利的引入正題之後,我馬上提出了默讀課文的要求,第一遍讀:讀準生字詞;你從課文中的哪裏知道這是一場夢?第二遍讀:阿德夢見了什麼?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夢?明確了問題之後,學生就有目的性的開始了默讀。由於低段的學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所以我覺得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明確的提出要求,為學生指明方向。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自學課文。學生通過自讀,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一個神奇的夢、這是一個奇怪的夢、這是一個奇妙的夢……於是,我就抓住一個“奇”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讓學生再次在默讀中體會,從哪裏感受夢境的奇。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指名讀、分角色朗讀、示範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中感悟夢境的神奇。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3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説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藴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於工具性,有的偏重於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於人文性的課文。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抓住文中的幾次對話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鳥兒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後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提出問題: 小鳥深情地注視着油燈的火苗,然後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麼歌,你能知道嗎?有的學生説:“樹啊,我的好朋友,我終於找到你了。”有的學生説:“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穫很多。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4

課文記敍了15歲的宋慶齡到美國留學時,在一次討論歷史方面問題的班會上,以自己對祖國的真摯情感有力地駁斥一位美國學生關於“……那些所謂的文明古國,特別是亞洲的中國,都被歷史淘汰了……”的謬論,表達了宋慶齡對祖國的未來充滿着信心,充滿着理想和希望。課文故事內容具體、感人,語言優美、生動,學生有濃厚的閲讀興趣,在感受語文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強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教授《我不能忘記祖國》這篇課文時,在分析體會完課文的內容之後,我又留了一些時間讓學生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特別是重點指導朗讀宋慶齡説的兩段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還特意安排了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體驗整個學習的過程。並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問題:“説説你認為宋慶齡是個怎麼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待學生讀完課文後,他們紛紛舉起了小手。只聽他們有的説:我認為宋慶齡是個熱愛祖國的人。從他説的那兩段話中可以看出來;有的説宋慶齡是個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學生。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來;還有的説:宋慶齡是個知書達禮,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由於教學節奏較快,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二是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不夠。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5

課文以歡快的筆調寫了泉水從石縫流出到匯入大海的一路見聞,知道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表現了泉水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本文在寫作特色上,語言流暢,富有音樂感。文中一些優美的詞語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泉水》這一課的教學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中以讀為本,更多地給予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讀中合作探究,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讀中運用。讓學生在潛心品讀中體驗快樂之情。並且隨時調整,以學生能接受為標準。教學時讓每個學生讀後都有感悟,而所感悟又不盡相同,則在讀中感悟詞語,在品賞中積累詞語,在想象中激活思維,在理解中積澱情感。豐富了泉水樂於奉獻的美麗代表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鼓勵學生在説話寫話時如何做到用詞準確?課文在寫泉水中特點時,同樣是寫泉水的流淌,先後用了“流進”“流過”“穿過”四個詞語,不但注意了變化,而且用詞準確。(這裏本人將文本知識點“準確運用動詞”結合學生説話、寫話的啟發示引導。怎樣能在使用中提高準確用詞的能力。)

1、平時多讀書,讀報、多留心別人怎樣準確用詞,還可以多記些詞語,到時候回憶起來使 2、平時説話,回答問題時,從自己積累的詞語中選用一些新詞來用。多用不僅可以在使用中學習準確用詞,還可以加強記憶。 3、使用詞語時要多動腦筋,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中選用最準確。

二、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十分重要,作為老師不可放過每一位學生。採用不同方式幫助,指導、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好。關注讀通課文這一環節等於關注學生的知識缺陷與理解的錯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在這重要的環節,本人非常重視。這篇課文很美,內容淺顯、描繪的畫面卻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韻律的美感。在引導讀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澤像清泉那樣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泉水的幾次説話要用輕鬆,自豪的語氣來讀。為了讀中求樂,“引讀、分角色讀、合作讀、配樂聽讀”是本人在本課中引導朗讀的一個特色,學生很快樂。

三、寫字教學是二年級教學重點。在觀察與評價中共享寫字情趣,師生互評、生生互相評、並重點授之寫字的方法。(老師的範寫尤其重要,讓學生親臨老師書寫的快樂,或許真能直到“身教重於言教 ”老師運筆方式與情感流露,使學生有渴望試寫的感覺,其實寫好字是一種語文修養。

四、想象拓展環節,發揮文本的示範作用,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訓練思維的獨創性,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泉水的奉獻精神。(這首兒歌是泉水流經大海的過程:泉水——小溪——江河——海洋。先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讀問句時,要用驚奇、上揚的語調來讀,讀答句時,要用歡快、自豪的語氣來讀。小組合作,表演、能背更好。)

上完本課,我認為本人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但這僅僅是從作業情況來擬定的自己的教學效果。多數學生能完成該掌握的學習目標。字、詞、句的認讀與書寫,能感悟到以擬人的手法的美感。能進入色以歡快甜美的感覺讀出泉水的四次説話。不足的是對文中有些詞語理解不是很明白。如“天然水塔”(意思“天然”指不是人工製作的,而整個意思指的是泉眼,即文中説的流出泉水的石縫。)

總之,“一路奉獻、一路幸福、一路快樂”在生活中去嘗試。“語文”不是要老師教會某一課,是要老師激發學生怎樣去喜歡語文。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6

文章主要記述了老木匠想讓小木偶擁有快樂,因此給予了小木偶一個笑的表情,不巧弄巧成拙,使得小木偶因為只擁有一個笑表情而遭到小紅狐的欺騙,受到熊警察÷小白兔÷老奶奶的誤解,受盡委屈卻無奈解釋,最後得到藍鼻子女巫的幫助,擁有了所有的表情。文中以擬人體的故事情節展開,告誡一個深刻的道理:笑是很總要的,但是生活中只擁有笑是遠遠不夠的。

在課前我反覆讀這篇課文,重點圍繞小木偶擁有表情之後的遭遇和心情展開,讓學生深入小木偶的處境,體會小木偶的無奈。還讓學生扮演小木偶,熊警察,小紅狐,老奶奶的角色,體會笑的特殊情景下的其他含義。使得學生即對笑這一表情在特殊情景下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瞭解,還能使學生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到小木偶受盡委屈卻無奈的心情。學生們表演的很盡興,也很生動,調動了學生們表演的興趣,整個表演的過程中,孩子們觀看的很認真,紛紛給表演的學生提出了建議,並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的機會。

這節課雖然很把學生表演的興趣表現了出來,可是對待課文的拓展延伸並沒有展現出來,那就是小木偶擁有表情之後還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這是我在鈴聲結束之後想到的這樣的一個環節,其實在學生很有興致表演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小組討論交流,在展現給大家。這樣即不會打消孩子們表現的慾望,又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將課文的拓展延伸環節以學生喜歡的形式結束。

畫角的教學反思總結 篇17

《落花生》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