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科學地學習思維方法精選五篇範文

【導語】: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始終對自身文化有着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對民族與人民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科學地學習思維方法的思想宣傳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地學習思維方法精選五篇範文

【科學地學習思維方法】一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始終對自身文化有着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對民族與人民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黨的xx大以來,xxxxx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神支撐,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下,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理論內涵和時代意藴。

1.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本色

作為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和思想學説,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場深刻革命。列寧曾指出,馬克思主義“吸取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人類文明進步指明瞭前行的方向。一百多年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和發展,煥發出了更加蓬勃和旺盛的生命力。

20xx年10月,x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向世人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時代,一方面,我國的經濟、社會、人民生活水平、社會主要矛盾等發生了重大變化;另一方面,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因而“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主要就是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早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就明確指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鬥爭中去,而不是抽象應用它。”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絕不是一個孤立的自我封閉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主動地選擇馬克思主義,並創造性地建構自身思想文化的過程。新時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從本質上看就是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牢牢掌握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唯有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不會迷失方向、改變本色。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運動變化過程,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例外,它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融百家於一爐,是世代中華兒女智慧的歷史結晶。作為歷史的產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僅供陳列的擺設,也不是僵死的化石,相反它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隨時可以綻放出自己的色彩。

從中華民族自身發展和人類文明走向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流淌於中華兒女的血液裏,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變革圖強的精神根基,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飛躍的重要武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支撐。xxxxx曾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其根基就在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具體來説,其一,不忘本來。即處理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係。繼承中有創新,創新中有繼承,繼承是最好的創新,創新是最好的繼承。其二,吸收外來。即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一方面,必須以開放包容精神吸收借鑑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必須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創造“文明交流、文明互鑑、文明共存”的新型文明觀。其三,面向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離不開新的時代精神的滋養。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靈魂

文化自信的核心和靈魂在於價值觀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基礎之上,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社會發展內在要求及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有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和處於主導、支配地位的價值觀念,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主流文化與亞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等各種文化形式、文化門類、文化樣態碰撞、互動與融合,五彩繽紛、異彩紛呈。但是繁華景象的背後,一些缺乏文化責任、歷史認知、社會擔當或者別有用心的文化形態,通過新生的經濟業態、多元的生活方式以及便利的信息手段紛至沓來,蜂擁而至。在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才能從容應對各種文化、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的較量,積極迴應西方價值詰難、價值干預和價值滲透,掌握思想文化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和話語權。

4.中國特色話語體系自信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外化

話語體系不是一個簡單的語言表述媒介和思想交流工具,它具有鮮明的主體意識和價值立場,關乎理論的實質、價值的導向和文化的領導權,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形式。

考察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可以看出,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榮辱與興衰,總是與一定的話語體系相聯繫的。早在公元前8世紀至2世紀的文明軸心時代,中國創建了獨具東方智慧的話語體系。正是在這一獨特話語體系的引領之下,中華文明不僅延綿不絕、一體貫通,而且逐漸達於鼎盛,以至長期雄著世界。

但是,鴉片戰爭後,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逐漸喪失了自已的傳統話語體系。終於,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一種嶄新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話語體系誕生了。正是在這種話語體系的指引下,中國獲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並逐漸走向繁榮昌盛。

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徹底改變近代以來中國在話語體系方面的窘境。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話語、中國聲音在國際上依然不夠強大。中國要想在國際話語舞台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須以更加自覺的歷史主體姿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富有感染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獨特話語體系。

【科學地學習思維方法】二

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的思維目的所憑藉的途徑、手段或辦法,是思維過程中所運用的工具和手段。科學的思維方式或思維方法有助於人們真實客觀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會取得事半功倍的預期效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藴含着豐富的思維方法,深入學習研究這些思維方法,可以幫助廣大黨員幹部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思維方法思考問題、指導實踐,對於深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1.與底線思維相聯繫的“問題意識”緊扣中國國情,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

世界統一於物質,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是唯物主義觀察與分析問題的出發點。xxxxx指出,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不能脱離這個基點。他還指出,任何超越現實、超越階段而急於求成的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後於實際、無視深刻變化着的客觀事實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觀念和做法都要堅決糾正。

xxxxx從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立場出發,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立足“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黨的xx大以來所提出的一系列引領社會新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説明,無論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保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利實現,還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經濟新常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等,都“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羣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

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實踐導向,表明xxxxx始終不忘馬克思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理論品格,思維方式緊貼中國大地的客觀實際,根系黨情、國情、世情、民情,對中國的國情有着透徹的把握,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思想有着透徹的理解和運用,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使中國深化改革的步伐蹄疾步穩,碩果累累。底線思維要求有危機意識,凡事要從壞處準備,積極應對,爭取最好結果。xxxxx把脈中國實際,從中國現實問題出發解決中國問題,把唯物論、底線思維、問題意識有機統一起來。

2.與戰略思維相統一的“四個自信”提振了中華民族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與精神

xxxxx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是對方向和命運的自信。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堅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正確性的自信,是發自內心地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真理性的信念,並認可、認同與踐行這一理論。

制度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優勢自信。歷史與實踐證明,在中國別無其他制度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最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最能保證各項事業順利進行的制度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只有堅定製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繼續發展和完善,才能沿着正確的軌道前進。

文化自信就是要增強黨和人民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歷史自豪感,不斷進行文化傳承,認同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的選擇提供內在動力與智力支持,振奮與激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與勇氣。

“四個自信”極具戰略眼光。通過“四個自信”,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向世界昭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及魅力。xxxxx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四個自信”藴含的獨特思維方法與視角,堅定了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豪感。

3.與辯證思維相一致的“統籌兼顧”與“突出重點”的思維方法,把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運用與發展推向深入

回答時代課題、為大眾謀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所在。但是,馬克思主義在運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時代主題與實際情況會有很大的差異。當今國際形勢的複雜多變,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競爭的日趨激烈,使中國改革開放遇到的困難與面臨的問題前所未有。中國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與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佔有一席之地,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就必須進行宏觀上的思考,堅持科學的思維方式。

對此,xxxxx不斷強調要“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他還指出,在中國當領導人,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形象地説,就是要十個指頭彈鋼琴。

在治國理政中,xxxxx牢牢地把握“統籌兼顧”與“突出重點”的辯證思維方式,不斷強化“四個全面”不是單打一,而是一個有機統一體,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的觀點。xxxxx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先手”落子在精準扶貧上,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把全面從嚴治黨緊緊擰住“關鍵少數”,這些建立在貼近實際基礎上的統籌全面及把握重點的思維方式與做法,體現了xxxxx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解決實際問題,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現實中變得有用而管用,在現實中煥發了生機。

4.與創新思維為一體的“盯責任主體,抓‘關鍵少數’”等系統完整的改革方法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聯繫發展觀

在面對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險灘,xxxxx善於創新與思考,反覆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革能突破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能解決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是關鍵的一環。

xxxxx治國理政科學思維方法新就新在能創新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抓“關鍵少數”到強化督查、試點探路、改革協同,一系列鮮活的重要論述勾勒出一套系統而完整的改革方法論。包括:盯責任主體,抓“關鍵少數”;強化督查問責,提高解決問題實效;大膽實踐,抓好各項改革試點;加強改革協同,發揮整體效應,等等。其中以“盯責任主體,抓‘關鍵少數’”的思想最為突出。xxxxx強調,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不僅親自抓、帶頭幹,還要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做到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撲下身子,狠抓落實。xxxxx系統整體的改革方法,有力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聯繫發展的思維方式在中國大地的強大生命力。

5.與唯物史觀密切聯繫的“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繼承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羣眾觀

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人民羣眾是生產力中的主導因素,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對創造歷史起決定作用。

對此,xxxxx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執政思維。他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xxxxx指出,要學習和掌握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xxxxx“以人民為中心”的羣眾思想主要表現為:人民至上;尊重人民羣眾的主體地位和歷史首創精神;主張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全面從嚴治黨、密切黨羣關係等。

6.與歷史思維緊密聯繫的總結歷史經驗、分析歷史規律做法,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生機與活力使中國道路越走越寬

注重總結歷史經驗、研究歷史規律,注重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歷史中汲取營養中指導現實開闢未來,貫穿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始終。xxxxx指出,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瞭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可以從歷史中總結規律、認識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學習歷史就是了解和掌握其中包含的歷史規律,以史為鑑、知古鑑今。我們黨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豐富經驗,對於我們在把握歷史的必然規律中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的時代使命,對於研究深化改革中遇到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指導價值。同時,歷史、現實、未來之間相互承接着、延續着、發展着,描繪出人類社會發展的美麗畫卷。

xxxxx不僅倡導向歷史學習,還強調歷史、現實、未來的有機統一。“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關係上,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堅定“四個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重温黨史國史得出的必然結論。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我國發展歷史方位的新定位,意味着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活力,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哲理韻味濃厚,語言樸實、貼切入耳,富有中國特色,創造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應當説,當今中國國泰民安,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日益凸顯在世界舞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高高飄揚。

【科學地學習思維方法】三

憲法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息息相關。我國憲法同黨和人民進行的艱苦奮鬥與創造的輝煌成就緊密相連,同黨和人民開闢的前進道路與積累的寶貴經驗緊密相連,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緊密相連。實踐證明,我國現行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是充分體現黨和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充分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好憲法,是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維護民族和諧團結、保證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憲法,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始終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法治保障,必須全面貫徹、長期堅持。

憲法必須隨着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完善,這是我國憲法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個基本規律。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根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實踐,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下來,使之成為國家意志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為新時代引領和保障中華民族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國家根本法依據。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憲法道路選擇

我國現行憲法開篇寫道:“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有國有史,傳承至今,不曾中斷。中華文明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治國理政智慧。在世界法制史上,中華法系以其體系龐大、規範嚴密、德法兼顧而獨樹一幟,為人類法治文明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到了近代,由於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朽,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深重苦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為了走向國家富強、實現民族復興,曾有一些政治勢力寄希望於效仿西方憲法制度,試圖通過變法立憲來改變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但幾經探索都沒能找到解決中國問題、實現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人民依舊深陷苦難,民族依舊蒙受屈辱,國家依舊積貧積弱。究其根源,就在於這些憲法模式的理念依據、道路選擇、制度安排與規範設計不符合中國國情,不契合民族特性,不反映社會規律,不代表人民利益。歷史已經證明,西方資本主義的憲政模式根本不可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觀念引領和制度保障。中國必須從自己的國情和實際出發,選擇符合自己歷史發展規律的民主政治和憲法道路,這樣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掃清政治障礙、提供憲法保障。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從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始,我們黨就進行了制定和實施人民憲法的探索與實踐。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憲法確認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歷史事實,引領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歷史進程;1982年現行憲法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肯定了中華民族富起來的發展道路和建設成果,引領和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制定和實施的社會主義憲法,才能引領和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國社會主義憲法引領和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國現行憲法是在深刻總結我國革命、建設、改革成功經驗基礎上制定和不斷完善的,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奮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憲法確立的一系列根本性制度、原則和規則,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堅實的實踐基礎、牢固的民族認同感和強大的生命力,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憲法基礎與充分的憲法保障。

翻開現行憲法序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程與偉大成就清晰可見。憲法修正案對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程進行憲法確認,勾畫了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回溯新中國的憲法制度史可以發現,我國憲法既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規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確立、道路選擇、制度設計與方略安排,得到不同時期憲法的確認和保障。

回顧人類憲法發展史,好的社會實踐與好的憲法有機關聯、相輔相成。在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有一部好憲法的引領與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能成為一個必將實現的宏偉目標。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表明,我國現行憲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輔相成,既深刻反映社會主義憲法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規律。

此次憲法修改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對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成果作出最新確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進行最高法律確認,在總體保持我國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有力憲法保障。

新時代的憲法修改鑄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魂

此次憲法修改,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踏上新徵程中的一次重要政治宣言。新時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此次憲法修改最重大的核心要義和最深刻的精神實質,是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這充分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願,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對於更好發揮憲法的規範、引領、推動、保障作用,進一步築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復興之路須有方向,復興之體須有靈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是一個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不斷塑造精神文明、凝魂聚氣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透徹闡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內涵、目標任務、實現路徑、戰略步驟,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歷史新方位,是走好新時代民族復興征程的共同思想基礎和強大精神力量。

此次憲法修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根本任務、領導核心、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奮鬥目標等,使我國憲法實現與時俱進,始終成為國家發展進步、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法治保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定憲法自信

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歷來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立的指導思想充滿自信。我國憲法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國家的指導思想,這也就確立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這一思想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學術評價等各環節。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立的發展道路和奮鬥目標充滿自信。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明確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在憲法引領、規範和保障下,闡釋中國道路、提煉中國經驗,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充滿自信。我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憲法確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要正確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把握好政治立場堅定性和科學探索創新性的有機統一。既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又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對憲法確認的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藴含着強大的精神力量,凝結着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也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藴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傳統美德等,是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的重要思想源泉。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努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不斷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更好發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對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作用,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科學地學習思維方法】四

xxx社會建設思想是新時代加強社會民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要指導和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團結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

xxx社會建設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加強社會民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要指導和遵循。這一重要思想,特別是貫穿其中的社會民生建設創新觀點和論斷,藴含着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實踐基礎。

xxx社會建設思想根植於他的全部從政實踐

xxxxx來自人民,熱愛人民,造福人民。xx從政的全部經歷,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實踐經歷;xx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工作。早在樑家河的知青歲月,擔任村支書的xxx同志就樹立起了“羣眾需要什麼,就幹什麼”的為民理念。他帶領村民建起了陝西第一口沼氣池,點燃了陝北第一盞沼氣燈,辦起了代銷點、鐵業社、縫紉社、磨麪坊,為村裏打的深水井至今仍在使用。在河北正定擔任縣委副書記、書記期間,他更是把百姓的事放在心裏,下決心摘掉“高產窮縣”的帽子,用心辦好像“吃飽肚子”、用上“煤氣罐”、通好“公交車”、改變“連茅圈”等一件件民生實事,要求每個村莊最好的房子是學校。在福建工作的20xx年多時間裏,他始終把百姓的事當作最大的事,總是想方設法解決羣眾困難,推動每年為羣眾辦10件、20件實事,大力實施“廣廈工程”“造福工程”。主政浙江後,他主持制定“八八戰略”,明確提出始終堅持把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八八”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凡是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計辦好”。推動在全國率先出台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公共財政向“民生財政”轉變的思路。在上海工作7個月時間裏,他鮮明地提出“讓上海人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指出“真正的政績在老百姓的口碑裏”。他還推動發揮黨建“凝聚力工程”創新平台作用,凝聚黨員、凝聚羣眾、凝聚社會,服務百姓民生。

黨的xx大後,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xxx同志,始終心繫民生,關心羣眾疾苦。他指出,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黨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羣眾過上更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他強調,要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與社會以及各項社會事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在加快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加註重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在加大經濟建設投入的同時,更加註重教育、衞生、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的投入;在提升經濟質量的同時,更加註重環境質量的改善;在提高發展水平的同時,更加註重人口素質的增強。特別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改善民生。他到地方考察工作,去得最多的是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入農户、進社區、下車間,訪民情、問民意,及時帶去黨中央對基層幹部和困難羣眾的親切關懷和温暖。20xx年10月,xxx同志在江西調研考察時強調,要始終堅持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使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0xx年6月,xxx同志專程趕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看望慰問災區各族幹部羣眾和災後重建人員,考察羣眾安置情況和災後重建工作,強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優先位置,把安排好過渡安置期間災區羣眾的生產生活作為當前重中之重。

黨的xx大以來,xxxxx多次強調,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會治理工作作為社會建設的兩大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大力推進,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xx一次次訪貧問苦,深入田間地頭,在灶台炕頭與老鄉促膝談心。每年春節前後,他都會來到脱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最艱鉅最繁重的貧困地區,把温暖和關懷送到貧困羣眾的心坎上;每年的全國“兩會”,他都要到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省份,參加代表團審議,改善民生、精準扶貧,是xx關注最多的話題。從沂蒙山到井岡山,從延安楊家嶺村到湘西十八洞村,民生問題始終是xx牽掛的頭等大事。住房問題、食品安全,養老院服務質量、冬季取暖、垃圾分類、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推進“廁所革命”,都列入了議事日程中。xx還高度重視關心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羣體,提出對殘疾人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兩個格外”使8500多萬殘疾人感動不已、備受鼓舞,點亮了他們心中自強不息的明燈。透過這些民生實事,我們深切感悟到了xx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民本情懷。

xxx社會建設思想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民觀

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內涵是人民主體論。黨的xx大以來,xxxxx反覆強調人民立場、人民至上,把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提升到新的高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x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xxxxx反覆強調充分發揮人民羣眾的主觀能動性,指出“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

把人民幸福作為奮鬥目標。20xx年11月,xxxxx同採訪黨的xx大的中外記者見面時就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xxxxx發表重要講話時又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xxxxx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xxxxx在黨的xx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並指出“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依靠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x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要重視社區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抓好公共安全。xxxxx強調指出,“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防範化解各類安全風險,不斷提高人民羣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xxx社會建設思想充分體現了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踐性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以民生為本,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xxxxx對馬克思主義民生觀的堅持和發展,充分體現了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相統一的實踐性。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xxxxx強調,“必須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xxxxx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xxxxx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民生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地滿足這些新需要,不斷把人民期盼變為現實。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第一,發展經濟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和最終決定力量。沒有社會物質產品的不斷豐富,民生改善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但人均GDP排名仍在70位左右,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雄厚物質基礎。第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所有發展成果最終都要落實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必須在經濟發展中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解決好人民羣眾關心的就業、收入、社保、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等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羣眾。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能有力促進經濟發展。抓民生也是抓發展。必須堅持既注重效率又體現公平,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xxxxx關於民生和發展相統一的觀點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既源自理論也紮根於實踐,既立足我國國情也放眼世界,對於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互促共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解決好中國13億多人的民生問題,是我們黨在新時代面臨的重大考驗,必須以科學的方法論為指導。一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民生改善的根本立足點,這就意味着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地設定民生髮展目標和推進措施,注重形成合理預期,努力做那些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二要保住基本、堅守底線。要不斷織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網,按照公平、普惠、可持續的原則,滿足羣眾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的最基本需求。要更多關注短板和薄弱環節,把公共資源向最 需要關心的困難羣眾、弱勢羣體傾斜,確保不發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三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着力解決地區差異大、制度碎片化等問題,促進各項民生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更加公平合理、更加規範有效,不斷鞏固和擴大民生建設成效。

【科學地學習思維方法】五

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以下簡稱《三十講》)一書,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為核心內容和主要依據,分三十個專題,全面、系統、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讀《三十講》一書,可以看出三個明顯特點:一是“全”,全面系統。二是“準”,準確權威。三是“深”,深入淺出。因此,這本書甫一上市就受到廣大幹部羣眾熱烈歡迎,成為學習xx原文原著的重要導引,在幫助人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興起學習新高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下僅從四個主要方面談一談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把握。

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xxxxx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中國夢的提出,表明了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團結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決心和信心。中國夢表達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心聲,具有極大的包容性、感召力和凝聚力,已成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旗幟。

x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他指出,從二○二○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深入學習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闡述,可以清晰看出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所走過的歷程、取得的成就、擘畫的藍圖、提出的戰略。很有説服力地告訴讀者,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利益的忠誠代表者與堅定捍衞者,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引領黨和人民把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x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判斷,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立論的基礎,為黨的十九大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提供了前提和依據。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判斷的緣由、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主要依據,以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實踐要求。要看到,我國長期所處的短缺經濟和供給不足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再講“落後的社會生產”已經不符合實際。人民羣眾的需要在領域和重心上已經超出物質文化的範疇和層次,只講“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羣眾的願望和要求。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其他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解決“落後的社會生產”問題到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適應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要求,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重點的變化。必須深化認識這一政治判斷的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理性認同黨的十九大在此基礎上做出的一系列戰略部署。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黨的xx大以來,xxxxx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xx大完整提出和確定的,講清楚了幹什麼的問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xx大後陸續研究實施的,講清楚了怎麼幹的問題。黨的xx屆中央委員會召開過七次全會,一中全會是選舉產生中央領導機構成員,二中全會研究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七中全會是為新一屆黨代會做準備,三中全會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中全會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也可以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中全會研究全面從嚴治黨,從四次中央全會分別研究一個“全面”,也可以看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性。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深刻領會“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豐富內涵、形成過程、歷史必然性、現實針對性,以及理論和實踐意義,從而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黨的xx大以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鬥爭中,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黨的xx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充分證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性和指導意義。

關於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x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對長期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有明顯優勢,能夠有效避免政治上的無序和內耗,保持政治穩定性和政策連續性,具有決策的高效性和很強的執行力。近年來,就連有些西方人士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xxxxx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還把政治建設和紀律建設列入黨的建設總體佈局,把制度建設貫穿於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之中。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佈局作這樣的重大調整,是對黨的xx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比如,強調嚴肅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維護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使黨更加堅強有力;再比如,修訂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定六大紀律,嚴格監督、執紀、問責,使黨的面貌煥然一新;還比如,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建立完善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體系,依規治黨,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可以説,這一新佈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建設問題認識的最新和最高水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深刻領會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從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搞清楚為什麼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完善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堅決維護xxxxx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和全面加強黨的各方面建設等問題,進一步深化理解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的極端重要性,以敢於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