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學年第一學期教科處工作總結

本學期以來,我處在教學常規管理、教學科研、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課題管理、校本研訓等工作方面,一如既往地本着“引領、管理、服務”的原則,嚴格貫徹落實上級有關精神要求,在縣工作組的領導和校長室的指導下,不斷提高教科研工作實效,為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研保障和理論支撐,基本達到了期初預期的效果。現簡要回顧,小結如下。

學年第一學期教科處工作總結

一、教學常規工作

首先是在開學之初,指導各教研組和全體教師制訂了教研計劃和教學計劃,讓一切工作都按計劃進行;其次是協同其他科室,對廣大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進行督查,督促老師認真完成教學任務;三是在期中、期末考試期間,組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對老師的作業佈置批改、教案撰寫情況以及師徒結對材料、《教師成長記錄本》等進行比較全面的檢查並作出評判,肯定優點,指正不足,以促進教學常規工作的正常運行。

問題反思:學校工作教學為重,但通過教學常規工作的檢查發現,部分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評改等工作敷衍現象嚴重,組長檢查及反饋也未落到“痛處”,行政聯繫教研組對此現象反映亦不及時。最重要的是發現不良現象僅僅是一點點經濟處罰,無跟進及改進措施……導致教師漠然處之。如何出台並有力執行能使教師自覺行之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值得思考。

二、校本培訓工作

教師工作的本質,就應該把學習進修、教學研究與改進工作有機結合,用學習和研究的態度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校本教研所倡導的就是這樣一種“工作、研究、學習一體化”的狀態。本學期我校校本教研強調的是在個體反思基礎上的合作和共享,學校層面上主要是組織解決教師教學和教研中的共識性問題,為此我處主要做了以下幾件的事。

1. 基於“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構建的需要。我處與教務處、校辦、總務處等科室合作,由縣發展中心,陳芳老師和周曉曉老師牽頭,我處分別在10月9日、10月10日、10月15日、1月7日組織了德育、語文、英語、學科的“三環五步”教學法的示範課和高一段文化課教師的彙報課。

問題反思: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活動在我校實踐已2年多,的確讓一部分上進的老師轉讓了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快速地成長起來。但是對於平均年齡接近中年的教師隊伍來講,完全依靠行政力量來推動課堂改革,而非切實轉變育人模式,必然顯現被動參與多於主動踐行,效果差強人意的狀態。如何將外促轉變為內驅,值得思考。

2. 基於課題研究成果提煉的需要。我處與每個課題負責人進行個別指導交流,修改中期階段成果報告。曾淑萍老師以“中職教師課程建設力提升行動的策劃與研究”為題,為各課題負責人做了“課題中期階段性彙報”的示範講座。此外還邀請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科研科張作仁教授、縣發展中心科研科科長遊小央老師、甌海區發展中心科研科主任楊榮波博士親臨我校進行課題成果提煉的專項指導。

問題反思:每一學年,我處均要求各教研組,以備課組為單位,上報微課題,想以此做為校本教研的抓手,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無奈多數老師僅僅將讓本該與教學工作共生共長的科研工作看做任務指標或職稱評審的標杆,“成果驅動”的研究遠遠多於“成長驅動”研究。近年來,前者也越來越少。老師只一句“我不會寫、我目前不想做……”就“略過”所有作為一位教師應該為之的工作。如何通過引導和培訓,讓研究成為一種工作常態,值得思考。

3.基於“微課製作”的需要。我處聘請我校陳燕飛老師為大家做了一場關於微課製作的專題講座,主題為:camtasia studio7.1.1

的使用方法。同時,曾淑萍老師以“微課程,我來了”為題,希望每位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和學生觀。

問題反思:全體組長和多數老師強烈要求下組織的專題講座,現場卻呈現出一種“無奈”一種“失落”,看着“人去座空”,我只想問,老師啊!你們是如何站得穩那三尺講台?如何組織讓教師“坐得住”的培訓,值得思考。

4.基於拓展教育教學視野和上級要求的需要。本學期(XX.7.1-XX.1.30)我處組織我校教師進行各級各類培訓達212人次,其中浙派名師培訓1人次,90學時以上培訓55人次,省級以上專業教學能力培訓4人,專業負責人培訓1人,省級雙師型培訓5人,中外合作項目培訓2人,課改項目培訓16人。全校98.37%的教師獲得本學期規定的12學時校本培訓學時。此外還組織30多人次去兄弟學校參觀學習。

問題反思:本學期,學校在教師培訓方面耗資296 663元,按一線教師人數184人計算,平均每位教師享受1612元的教育培訓經費。其間不乏一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培訓,但也大量湧現為了學分而學習的應付式培訓。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實現最大的學習效益,值得思考。

三、教研組建設與管理

1. 召開3次教研組長會議,對教研組建設,尤其是骨幹專業建設和特色專業建設提出要求和建議。

2. 通過行政聯繫教研組,讓行政走進教研組備課組,參與教研活動,通過聽課、講座、指導、理念引領等形式,與老師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問題。

3. 通過檢查、月報公佈等方式促進教研組活動正常化、常態化。本學期,大部分教研組的活動次數都達到8次,教師開出縣公開課 5節,市級公開課2節,市級講座2次,縣級講座2次,縣級“學為中心”主題彙報課14節,組內公開課38節,組內講座23次。各組活動基本有序開展。

4.各教研組重視校本培訓博客建設,能及時把教研活動過程性材料,如公開課教案、評課稿、活動反思等上傳博客,利用博客進行教科研交流。截止XX年1月30日,本學期共上傳博文143篇,訪客已達到xx人次。詳情見校本培訓博客。

5.本學期分別在期中和期末對教師的科研成果進行彙總公佈,落實科研獎勵經費,激勵教師將研究狀態變成自己的工作常態。並通過完善教師個人教科研考核標準來促進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從而促進教研組整體科研氛圍的提升。

6.根據《教研組考核條例》,對本校11個教研組XX.1-XX.6.30的教學科研工作進行考核,評出4個(語文、計算機、財會、音樂)a等,1個(數學)b等,6個(英語、綜合、電子商務、美術、體育、服裝)c等,指出教研組可以繼續提升的空間,並給出了合理的改進建議。

問題反思:各組活動在組長的組織下基本能夠有序開展,但是從組長的月報反饋看:各組專業帶頭人對自身的定位不明確,對本專業的發展缺乏長遠思考,導致活動缺乏規劃,日常事務性活動多於業務性活動,教研活動得不到組員的真正認可,使教科研工作缺乏實效。如何提升專業帶頭人的領導力和專業建設力,值得思考。

四、科研工作及成果

1.本學期積極鼓勵和指導老師撰寫論文、案例、教學設計等,共送交市職成教論文x篇,縣市教學設計27篇,縣教育教學案例敍事反思x篇,市“教育創意項目”1篇。據當前數據統計,本學期教師共獲得x個獎項,其中省級x項,市級 x項,縣級36項,在國家級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x篇,開發普職融通教材一本,並獲市級三等獎。

2.本學期我們特別重視對課題的過程性指導。對21個微課題進行個別溝通指導,其中有19個課題順利做了中期階段報告,1個微課題做了中期彙報示範。對2個市級課題進行了子課題細化指導。對1個市“教科研管理與創新”推廣課題進行了整體梳理,並在全市課題會議上做了中期彙報。指導2個縣規劃課題立項,3個縣教學研究課題立項,16個微課題縣級立項。

3.我校自XX年申報xx市首批“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項目”語文學科試點學校以來,在項目負責人陳xx老師的帶領下,語文組全組齊心協力踐行改進“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解決了從關注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的教學價值的轉變,效果顯著。XX年11月被評為温州市首批課堂變革優秀試點項目單位。

五、骨幹教師培養與考核

重視骨幹教師的培養,選派骨幹教師參加省級骨幹培訓和外出學習聽課活動,增長見識與能力;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本學年共有53對老師結成對子,新老幫扶,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輻射作用,推動本學科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骨幹教師共開出17次講座,35節示範課。規範修訂骨幹教師考核制度。

六、其他工作

1.協助温州市教師教育院、縣教育局和縣發展中心,組織教師進行學科素養測試,上報校本培訓和教師技能成績,審核評定優秀教師名單並及時上報。

2.協助校長室對教師在省平台上的選課進行審核。完成省級雙師型培訓、專業教學能力培訓、商貿負責人培訓、中德干部培訓以及國家骨幹教師培訓的報名工作。

3.認真做好XX年教師培訓及科室公用經費預算工作。

4.配合校辦,及時做好先發展性指標驗收材料、中職學校專業建設統計表、中職學校師生技能提升統計表以及浙江省財政補助與市縣職業教育發展掛鈎考核材料。

5.按照校長室的要求,撰寫了“表演專業”專業建設基本情況以及教學指導方案

七、下學期思路與建議

儘管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一些教科研先進單位和學校鼎盛時期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在許多方面還需要改進。在以後的工作中,應該針對以上問題反思,切實激發廣大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發揚我校重視教科研的優良作風,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教科研一體化意識,落實好立項課題的科研工作。為教師開展教科研活動創設更廣闊的空間,積累更多的成功經驗,努力更新教育觀念,探索開展研究性工作和開發校本課程的新途徑。

xx縣職業教育中心教科處

XX.1.30

標籤:教科 學年 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