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四年級品德工作總結

國小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是極為重要的,現在有很多教育界的轉接學者對品德與社會課程是非常關注的,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加入“陽光德育”的教學理念,把握好四年級的教學,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於四年級品德工作總結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品德工作總結
四年級品德工作總結篇一

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係。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瞭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4、瞭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瞭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並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四年級品德工作總結篇二

品德乃人之靈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則體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反映一個社會的性質。為此,《品德與社會》教育凸顯其重要性。為了培養優秀的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責任重大,也義無反顧,乃事業之崇高。

品德與社會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某些弊端,使品德與社會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課程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開學初,在學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細心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領會其教育思想,認真撰寫教學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把握教材特點,聯繫學生實際,適時拓展資源,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收效明顯,成績突出,得到領導的認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顯以人為本,營造和諧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師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釋放,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課堂得以真正“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要讓其活力都得到充分

的展示,就要讓課堂完全成為他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對他們而言,課堂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探求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師的指揮下沿固定軌道前進去捕獲某個答案,而是實際的參與者,教育教學中的主角。課堂是他們的,自由而且快樂,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這樣,每個學生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作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眾所周知,學生是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要想真正準確、深入地評價學生,單靠教師是不行的,評價者應由單純教師發展到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的評價羣體。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我不再採用以往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評價,而是一種多方參與的評價,通過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於此同時,在評價上我還做到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而且更着眼於學生的未來。這樣,更好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了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開展拓展訓練,指導學生行為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閲讀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範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打開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它們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社會,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它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着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年級品德工作總結篇三

在這一學期中本人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 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品德與社會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一、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二、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與活動相結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説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四年級品德工作總結篇四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本學期四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一、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二、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優化思品課堂教學,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託教材,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於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提高思品教育的實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説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

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國小數學教師工作總結

一年的時光就這樣匆匆忙忙地過去了,回顧一年來的點滴工作,想説的真是太多太多。古人云:教師是蠟燭是春蠶;今人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為了不辱沒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下面就本學期的各項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以便在新的一年裏更好地為教育,為師生服務,向德藝雙馨的教師邁進。

一、加強思想政治學習,提高師德修養

一年來,我在思想上嚴以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能夠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約束和鞭策自己,同時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與老師團結合作,能夠正確處理好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特別尊敬老教師,把他們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愛崗敬業,有奉獻精神;能積極湧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形式的政治和業務學習,通過學習提高思想認識,端正工作態度,服從工作安排。向這次周老師生病,領導安排我帶三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雖然我兒子即將面臨會考,需要我付出很多精力去照顧,但我仍然二話沒説不提任何要求把工作接受下來,從不叫苦喊累,只默默盡心去幹好。

二、刻苦鑽研業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工作可以説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首先除了堅持參加學校舉辦的業務學習外,還利用大量的業餘時間自覺學習瞭解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並寫了近萬字的學習心得與學習筆記,而且在國小教育網上發表了十二篇關於教育教學的文章。其次,利用所學新理念結合我校學生具體情況創造性開展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先讀教材,對教材作深入細緻的鑽研,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對教材進行合理整合,確實做到了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然後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班上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設計方案,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為主線”的愉快式教學,從不搞滿堂灌,而是講練有機結合,尤其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給學生時間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學會正確評價同伴等。最後積極做好學困生的工作,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困生,不歧視、冷淡,做到“真誠、耐心”,允許他們學新知時暫時聽不懂,給他們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盡最大限度保護他們學習自尊心和求知興趣。

由於教育教學行為規範,能夠因材施教,及時發現、研究、反思和解決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我所帶班級的學生對數學學習不厭倦,學習數學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學困生面在逐漸減少。

三、班級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本學期我班有54名學生,其中 45人是外來借讀生。這些學生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較低,居住環境較差,整天為生存而忙碌,因此很少關心孩子的教育成長,從而導致了很多學生一張口就出口成 “髒”,一動手就“比武”不分勝負決不罷休,而且性格很擰,個個都象一匹匹小野馬似的不好教育,針對這種情況,我以《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標準制定了每月工作重點,主要從下面幾方面入手狠抓德育工作促行為習慣養成。

1.利用升旗和學校舉行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向每週升旗儀式結束後,回到教室,我總是讓學生説一説國旗下講話內容,想一想自己受到了哪些啟發和教育,本週打算怎樣做。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無形中學會做人,做一個寬容、有愛心的人。

2.發揮“小幹部”的大作用。班上的兩操、紀律、衞生、作業等大膽放手讓小幹部們去做,我只從旁進行協助和指導。

3.利用班會、隊會課請學生對照《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開展自評、互評活動,評出“星級學生”和“明日之星”。

標籤:四年級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