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通用16篇)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1

一、學情分析: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通用16篇)

本學期我教五年級一班的科學課。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通過這幾天的接觸,我發現有些學生髮言不積極,表現慾望差,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地球和地表的變化》、《聲音的祕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教材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以地球內外的不斷運動變化、聲音的祕密、神祕的秋冬星空、生活中離不開的各種材料、水循環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地球內部結構;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瞭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以及噪音的危害與防治。

3.瞭解秋冬季節的星空。

4.知道各種材料特點與用途。

5.認識水的三態變化及相關知識。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基本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慾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説一説、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三動”能力,即:動手、動口、動腦。

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層次教學,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夠從中理解學習的意義,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大部分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六、 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l.地球內部有什麼 2課時

2.火山 1課時

3.地震 1課時

4.做一塊卵石 1課時

5.各種各樣的礦物 1課時

6.地表的變化 1課時

第二單元 聲音的祕密

7.聲音的產生 1課時

8.誰能傳播聲音 1課時

9.怎樣聽到聲音 1課時

10各種各樣的聲音 1課時

11.噪聲的危害與防治 1課時

第三單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課時

13冬季星空 2課時

第四單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課時

15紙 1課時

16.陶瓷 1課時

17.金屬 1課時

18.玻璃與塑料 1課時

19.材料的分類 2 課時

第五單元

20. 蒸發 1課時

21 沸騰 1課時

22.凝結 1課時

23.水的三態變化 1課時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課時

研究與實踐

1.研究學校裏的噪聲問題 1課時

2.材料與我們的生活 1課時

總課時:26課時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劃分為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境》單元,通過對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通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光煥發分為四部分,讓我們瞭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製作能力,創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可以瞭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 、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覆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繫。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

五 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運動和力”、“時間”、“生物與環境”、“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涉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力表現為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往往跟運動聯繫在一起。物體的運動狀況的變化都是力作用的結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彈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單元中,學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預測、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運用數據進行解釋、組裝實驗裝置、設計製作小車等,通過這些探究活動,加深對探究的理解,發展對探究的興趣,也是教材的意圖之一。

第二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製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從而認識到時間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變的速度緩緩流逝的。同時,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還將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一定時間間隔的長短,以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

“生物與環境(二)”第三單元就是要引領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本單元將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繫進行重點研究。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為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係平衡破壞後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活動中,需要對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行激發和保護,鼓勵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進行活動記錄,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預測和驗證的必要性,經歷簡單的方案設計並實踐的過程,在改變控制條件的活動中收集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單元:第一、二課,從同一時刻各地時間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時差,北京、紐約晝和夜剛好相反這些現象開始,通過研究得出這是由於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而且在自轉造成的。第三、四、五課,從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晝夜交替,通過分析、推理、計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並且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地球的自轉。第六課,從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這個問題,引出地球自轉方向的問題,指導學生在模擬太陽東昇西落的活動中,運用相對運動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第七課,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解釋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時差,黎明有先有後,新年鐘聲不會在同一時刻敲響的問題。第八課,繼續研究有關地球自轉的問題。在學生已經知道地球上各地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這個基礎上,介紹極地有半年的時間白天很長,甚至有極晝的現象。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得出: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是傾斜的,而且傾斜方向和傾斜度不變,很自然地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鋪墊。第九課和前面幾課的思路剛好相反,是用前課得出的“地球傾斜轉動”這個結論去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運動,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由於內容較難,不作為重點,而且教師要加強實驗指導。最後一課“晝夜、四季與動植物”是本單元學習的拓展。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轉而產生的四季變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時間得到的光和熱都發生變化,不同地方同一時間得到的光和熱也不同。這使地球上產生了多樣的環境、氣候和多樣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節律地生長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4

一、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 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 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 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運動和力”、“時間”、“生物與環境”、“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涉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力表現為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往往跟運動聯繫在一起。物體的運動狀況的變化都是力作用的結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彈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單元中,學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預測、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運用數據進行解釋、組裝實驗裝置、設計製作小車等,通過這些探究活動,加深對探究的理解,發展對探究的興趣,也是教材的意圖之一。

第二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製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從而認識到時間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變的速度緩緩流逝的。同時,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還將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一定時間間隔的長短,以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

“生物與環境(二)”第三單元就是要引領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本單元將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繫進行重點研究。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為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係平衡破壞後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活動中,需要對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行激發和保護,鼓勵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進行活動記錄,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預測和驗證的必要性,經歷簡單的方案設計並實踐的過程,在改變控制條件的活動中收集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單元:第一、二課,從同一時刻各地時間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時差,北京、紐約晝和夜剛好相反這些現象開始,通過研究得出這是由於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而且在自轉造成的。第三、四、五課,從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晝夜交替,通過分析、推理、計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並且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地球的自轉。第六課,從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這個問題,引出地球自轉方向的問題,指導學生在模擬太陽東昇西落的活動中,運用相對運動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第七課,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解釋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時差,黎明有先有後,新年鐘聲不會在同一時刻敲響的問題。第八課,繼續研究有關地球自轉的問題。在學生已經知道地球上各地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這個基礎上,介紹極地有半年的時間白天很長,甚至有極晝的現象。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得出: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是傾斜的,而且傾斜方向和傾斜度不變,很自然地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鋪墊。第九課和前面幾課的思路剛好相反,是用前課得出的“地球傾斜轉動”這個結論去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運動,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由於內容較難,不作為重點,而且教師要加強實驗指導。最後一課“晝夜、四季與動植物”是本單元學習的拓展。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轉而產生的四季變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時間得到的光和熱都發生變化,不同地方同一時間得到的光和熱也不同。這使地球上產生了多樣的環境、氣候和多樣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節律地生長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 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 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 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 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 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 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7、 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 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參觀訪問 競賽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運動和力”、“時間”、“生物與環境”、“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涉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力表現為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往往跟運動聯繫在一起。物體的運動狀況的變化都是力作用的結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彈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單元中,學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預測、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運用數據進行解釋、組裝實驗裝置、設計製作小車等,通過這些探究活動,加深對探究的理解,發展對探究的興趣,也是教材的意圖之一。

第二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製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從而認識到時間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變的速度緩緩流逝的。同時,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還將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一定時間間隔的長短,以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

“生物與環境(二)”第三單元就是要引領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本單元將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繫進行重點研究。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為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係平衡破壞後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活動中,需要對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行激發和保護,鼓勵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進行活動記錄,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預測和驗證的必要性,經歷簡單的方案設計並實踐的過程,在改變控制條件的活動中收集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單元:第一、二課,從同一時刻各地時間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時差,北京、紐約晝和夜剛好相反這些現象開始,通過研究得出這是由於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而且在自轉造成的。第三、四、五課,從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晝夜交替,通過分析、推理、計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並且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地球的自轉。第六課,從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這個問題,引出地球自轉方向的問題,指導學生在模擬太陽東昇西落的活動中,運用相對運動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第七課,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解釋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時差,黎明有先有後,新年鐘聲不會在同一時刻敲響的問題。第八課,繼續研究有關地球自轉的問題。在學生已經知道地球上各地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這個基礎上,介紹極地有半年的時間白天很長,甚至有極晝的現象。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得出: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是傾斜的,而且傾斜方向和傾斜度不變,很自然地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鋪墊。第九課和前面幾課的思路剛好相反,是用前課得出的“地球傾斜轉動”這個結論去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運動,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由於內容較難,不作為重點,而且教師要加強實驗指導。最後一課“晝夜、四季與動植物”是本單元學習的拓展。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轉而產生的四季變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時間得到的光和熱都發生變化,不同地方同一時間得到的光和熱也不同。這使地球上產生了多樣的環境、氣候和多樣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節律地生長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麼看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和“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五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人體內部的祕密:本大院從我們的身體切入到人體生理的研究,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體的勝利的奧祕,從而瞭解肌肉和骨骼,人體消化、呼吸和血液循環、腦與神經,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搜集資料,瞭解人體的奧祕,懂的衞生習慣,意識到要珍愛生命,關愛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第二單元我們怎麼看物體:本單元從學生熟悉的放大鏡切入,通過觀察、實驗操作、猜測與假設、動手製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凸透鏡的相關知識、照相機和眼球的結構、是覺得行形成、眼睛常見病等內容。引導學生街注意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彙總發現問題,尋求解缺的途徑。

(3)第三單元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本單元通過通過研究種子、花的結構和果實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一個完整認識過程。

(4)第四單元春夏星空:本單元使學生秋冬星空觀察的持續,主要研究春夏季星空,知道春夏季星空主要星座,並對四季星空變化規律進行總結,從而形成統整的認識。

(5)第五單元生活中的機械集中收集有關簡單的機械方面的科學知識,使學生對物質世中的“運動與力”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體驗並意識到到物質運動與力之間的相互關係。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

試管,燒杯、碘酒、滴管、漏斗

(2)第二單元:

放大鏡(3)第三單元:

植物標本

(4)第四單元:

星空圖

(5)第五單元

小車、測力計、木板、簡單機械盒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5個班中,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4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4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1、3、5班基本情況可以。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國小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7

1. 用"愛"獻一份親情;

( 1 )給家人(或者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頓飯;

( 2 )給家人洗一次衣服;

( 3 )親手給長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洗一次腳;

( 4 )大年七年級早上向父母、長輩問好;

( 5 )(當面或者通過電話和網絡)給長輩、師長、親友、同學拜年;

2. 用"心"做一本文摘

所選文章以短小精悍為限,以勵志、説理、親情、人情,做人之道為文摘標準。長篇的如果心有不捨,可以自己縮寫。講究排版、文章的佈局和合理的插圖,巧用豆腐塊。也可選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最後,給自己編輯的文摘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設計一個漂亮的、簡潔的或意味深長的封面、封底。

收集十條燈謎。

摘錄春聯三副以上,背誦。

3. 用"勤"充實每一天

( 1 ) 有計劃地做好寒假作業。

( 2 ) 閲讀金波爺爺的書(在書上寫批註,積累好詞好句),並選擇一本自己喜愛的書進行閲讀。

( 3 ) 瞭解一個古今名人的成長、成才、成功之道。(開學回來與大家分享)

( 4 ) 瞭解家鄉春節習俗、家鄉的變化。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8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STSE)的聯繫,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繫。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教材圍繞“生物與環境”這一組統一概念組織“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關內容。包括六個單元:生物生長的需要、生物與環境、人與環境、冷與熱、地表劇烈變化、環境與保護。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科學持新事物及STSE之間的聯繫。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a)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b)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c)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d)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e)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f)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g)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h)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識;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單元 課時安排

一單元 六課時

二單元 九課時

三單元 九課時

四單元 九課時

五單元 九課時

六單元 六課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9

一、學習計劃

1.爭取7月_日至7月__日完成語、數、外三門暑假作業。計劃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業。

2.預習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古詩詞,文言文,日積月累等等。並有重點的選擇背誦。

3.預習六年級上冊數學相關內容。

4.預習六年級上冊英語的課程,默寫有關單詞,聽磁帶。

5.每天看課外書,報紙,還可以看看動畫片,但時間不能太長。

6.寫暑假日記一本,作文10篇,練好鋼筆字。

二、生活計劃

1.培養個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飯、洗衣服。幫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掃地,給父母捶捶背,幫父母買點東西等等。

2.要注意個人安全等方面問題,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不做危險違法的事。

3.要每天鍛鍊身體,堅持跑步,每個星期天去爬一次山。每個星期六去游泳館游泳一次。每天還要早起,不睡懶覺。如果父母不在家,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講話.。見人要有禮貌。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物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教學重點:

1、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3、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係,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

4、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5、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温度的關係,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6、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它們是由於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7、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和按計劃進行實驗操作。

8、用實驗檢驗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從地形圖中發現整個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佈和特點,知道並描述各種地形地貌的特點。

2、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影響和改變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3、實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

4、整理分析對比實驗獲得的數據,分析結果。

5、對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斷和解釋。

6、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説話。

二、教學目標要求:

知識與能力:

1、“生物與環境”單元,讓學生對研究生物特徵及其行為產生深厚興趣,學習用簡單的控制實驗獲取事實的方法,用圖畫和文字記錄動植物特徵的方法,體驗在實驗過程中詳細記錄收集數據的必要性,經歷進行簡單實驗設計的過程並運用收集到的數據和資料進行交流和探討。

2、“在陽光下”單元,圍繞着太陽與地球、太陽與人的關係展開研究,引領學生“將太陽作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熱的提供者)”來認識,來開展活動。

3、“材料”單元,從方法上指導學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徵,讓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具體要求來選擇合適的材料,利用材料、創造材料。

4、“健康生活”單元,讓學生關注健康,學習有關身心健康的科學知識,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過程與方法:

1、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2、利用簡易的日影觀測儀,觀測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的變化,並收集相關的數據,根據觀察數據,發現陽光下物體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

3、觀察描述常見地形的特點,會看簡單的地形圖,能在地形圖上指認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脈、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4、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2、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繫的,也是有規律的,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緻、實事求是的態度

3、培養對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興趣,能自覺關注和收集相關的信息。 4、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五年級二班共有53人,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四、教學進度安排表:

五、教學內容檢測與評價:

1、要綜合關注學生科學概念的建立、過程與方法的習得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依據學生的記錄單,評價學生觀察、實驗、收集信息的水平和態度。

3、評價學生堅持長期觀察活動的情況,如觀察種子萌發活動中的表現。

4、評價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

5、與家庭生活保持聯繫,關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所學知識經驗的應用。 六、綜合實踐活動安排:

1、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2、做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3、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 4、科學遊戲、參觀訪問、競賽。

5、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6、角色扮演、科學幻想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七、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9、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10、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11、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12、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11

我們五年級特別推出了“讀好書、好讀書”活動。新課標也提倡讓學生在國小階段通過大量的閲讀,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讓心靈沐浴書香,做一個有有修養的人,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為孩子的一生着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因此,我們開展的這個活動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一、課外閲讀的目的

1、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閲讀,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藴,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通過開展課外閲讀,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以讀促寫,走以寫促讀,讀寫結合之路,提高教學質量。

3、深入學習新教育的豐富內涵,營造濃濃的班級書香氛圍,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讀書活動、日記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增加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打造學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設師生的精神家園,全面提升師生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創建特色班級,使五(1)、(2)的讀書層次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課外閲讀目標

(1) 開始閲讀名著或科技文章;

(2) 學會寫閲讀筆記,一學期不少於5千字;

(3) 每學期背誦優秀詩文30篇(段);

(4) 本學期閲讀總量不少於50萬字。

三、閲讀內容

本學期必背的古詩詞30篇(段)、推薦書目目錄附後。

四、閲讀活動

1、活動設想

(1)構建閲讀體系

——編制閲讀書目,合理選擇讀物,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不同孩子的不同閲讀特點,以及閲讀的內容、重點,形式應有所不同。

——編寫導讀目錄,目錄分“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必讀書目圖書根據閲讀內容,由教師撰寫新書介紹,或導讀指示,向學生推薦,激起學生閲讀的好奇心。同時可從學生寫的閲讀心得、讀書體會等習作中選擇部分優秀文章,編入導讀專輯,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閲讀的收穫,以激發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2)拓寬閲讀層面

——積極鼓勵學生到學校圖書館、閲覽室借閲圖書。

——鼓勵學生積累自己的書庫。

——制定相應措施,確保學生課間、課前、晚上的閲讀質量。

——科學安排閲讀時間:中午:1:20~1:50;下午:第3節課後。

(3)開發教室閲讀環境。

(1)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組織學生根據學校要求,把家中的一些優秀讀物帶到學校來相互交流;建立班級、個人圖書儲藏交換網,確保班級圖書量達到每人一本。

(2)班級圖書角實行全天性開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時間。

(3)加強管理,選一名閲讀課代表,負責圖書的借閲、整理、保管等工作

2、閲讀方法指導

許多學生有課外閲讀的興趣,但是在如何“讀”的問題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愛讀,而且要會讀,這樣才能有所得。高年級每週二節的閲讀課應重在讀書方法的指導和讀書筆記的輔導上。

(1)閲讀方法的指導。

——指導學生合理利用工具書或上網絡查檢資料;

——指導學生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幾種常用的閲讀方法;

——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熟練運用在閲讀過程中隨機圈、劃、點、注、評、摘等能力。

(2)讀書筆記輔導。

——知道學生學會摘錄,寫摘錄筆記。要教會學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礎上,摘錄課外書裏的精彩語句、語段,提高鑑賞能力,加強閲讀積累。

——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寫提綱筆記。要教會學生首先對閲讀材料認真分析,再對其思想內容、結構形式等方面進行歸納,概括,培養化繁為簡的能力。

——指導學生學會批註,寫心得筆記。要教會學生將閲讀時大腦中閃現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隨時記錄下來,形成點滴體會,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內化運用。

(3)閲讀課型

——讀物推薦課: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選擇讀物是往往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因此,我們要上好讀物推薦課,可以通過講解主要的內容、朗誦精彩的片段、講故事等各種形式向學生推薦讀物,也可以同學之間、小組之間互相介紹自己喜愛的書籍。

——閲讀欣賞課:這種課型主要是引導學生欣賞閲讀材料,可以通過配樂朗誦、角色表演等各種方式,促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鑑賞,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積累語言材料,提高審美能力。

——讀書彙報課:這種課型主要在學生課前廣泛閲讀的基礎上彙報自己在課外閲讀中的感受與收穫。主要形式有:(a)讀後敍述:組織學生複述自己讀過書的內容。(b)開展辯論賽:對讀物中所提到的相關論點開展辯論,促進閲讀效果的提高。(c)交流評論:交流自己閲讀的方法,對書中的人物及寫法進行評點。(d)表演展示:讓學生把看過的內容,自編成小品、課本劇的形式,在彙報課上進行表演。

(4)讀書活動的設計

國小生是意志品質正處於逐步形成發展中,他們往往缺乏堅持閲讀的恆心。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最大的功效就在於激發學生閲讀的熱情,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形成(年級)——班級——學生個人的二(三)維活動體系。

1、班級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會、讀書交流會、讀書筆記展等。

2、學生個人活動:如自編小報、寫讀書筆記、資料袋等。

五、閲讀評價

1、積極組織讀書活動,檢查讀書效果。

(1)定期展評讀書筆記。每個學生必須配備一本讀書筆記,用於摘抄佳句佳段,編寫閲讀提綱、寫體會等。每月舉行一次讀書筆記展覽、交流。

(2)定期組織“讀書日”活動,通過故事會、朗讀會、演講會和閲讀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激勵學生,增強讀書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3)開設班級黑板報、“閲讀專欄”,報道閲讀積極分子、刊登學生的閲讀習作。

(4)開展與讀書有關的多樣活動。

2、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活動的開展

(1)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讀書活動,凡在學校或上級部門組織的競賽中獲獎的學生,老師積極給予激勵。

(2)鼓勵、指導學生習作並積極向各級報刊投稿。

3、對學生的閲讀要求:

(1) 必背書目——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學校要求,在必背古詩40首中,任選20——30首,本學期自主背會30篇(段)。

(2)積極參加省市級的“讀書心得徵文活動”、“閲讀小明星”等活動。以及學校開展關於學生讀書活動的各類競賽與交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3)讀書筆記評比(暑假讀書筆記評優,期末讀書筆記評優)

(4)讀書筆記觀摩交流活動。

(5)學生寫日記的數量要求:

——學生日記體裁可以多樣化,可以寫散文、記敍文、説明文、詩歌等。

——每個孩子精心準備一本裝楨精美的日記本,要求每位學生每週不得少於4篇日記。

——每期評選一次“班級小作家”,數額不定。

(6)學生寫日記的內容:

(1) 日積月累

(2) 每週一記

(3) 我説兩句;

(4) 隨心所欲

(5) 一週閲讀盤點等

4、家長共學,建造學習型家庭

(1)每學期要求家長讀一本書,並撰寫讀後感。

(2)寫一篇家教文章。

(3)班級每月推薦一些優秀的家教文章,上傳到校園網上。

(4) 定期做好學生讀書活動的檢查工作,保證學生有計劃有重點的讀好每一本書,保證讀書活動的實效性。

(1)小作文訓練重點圍繞課外閲讀的內容,以寫 “專題作文”為主,強化讀書效果。

(2)語文家庭作業必須以閲讀為主,減少抄寫等書面訓練量。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12

一、家訪的必要性

家訪——教師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補充。 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教師、家庭、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教育。但教師教育是否有效,還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更為突出。

我們的具體要求是:

1、變“請進來”為“走出去”

2、變“被動家訪”為“主動家訪”

主動家訪,防患未然,使家長能主動配合教師做好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變“談話方式家訪”為“請家長參與教育活動”

我們深深感到,教師單一的教育收效甚微,應加大與家長的交流,使教師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強教育的力度。

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面臨着許多新的課題。在學校工作中,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是指導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學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徑,因此,教師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與家長交往,指導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説,家庭教育比教師教育更復雜。在家庭教育指導中,我們應特別重視:對家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指導;對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規律的指導以及每個家庭的“個性”特點。 要教育好教師學會與家長的溝通。成功的家訪首先是能讓家長接納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見面的講話,就顯得非常重要。 家訪時要注意斟酌語言,措詞要有分寸,千萬不可因失言導致失禮。

二、家訪要做好準備工作

1、瞭解學生

家訪前,教師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

2、明確目的

每次家訪前,教師要認真細緻地“備”此次家訪要達到什麼目的?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對本次家訪成功與否的期望值?這個期望值符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3、時間的選擇與控制

家訪時間最好選擇在學生放學後或雙休日,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場,家訪的效果會更好。家訪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耽誤家長的工作。

4、提前預約

家訪前,必須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切不可盲目家訪,這樣學生家長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會大大影響教師的情緒。

5、內容和方法

家訪的內容應多種多樣,瞭解學生家庭情況可以家訪,學生取得進步可以家訪,發現學生有問題可以家訪,學生家庭有困難可以家訪。家訪的談話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實踐證明,做好充分準備的家訪不僅能使學生家長及時瞭解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學生的在校表現,也取得了家長對教師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而且還可以加深教師與家長的感情,能起到協調配合,共同促使學生進步的作用。因此,教師家訪前也一定要備好課。

總之,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提高全本學生素質,要靠教師、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十分重視家庭教育這塊陣地。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學生在家裏的一些表現,獲得了對學生情況整體而全面的認識,並且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的學習和思想狀況,得到了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教師連續八年無違法犯罪,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13

這學期以來,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為了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現作總結如下:

一、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

1.培養了學生參與音樂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大多數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

2.培養了學生初步分辨節拍、聽辨不同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的能力,並運用體態、線條能夠做出反應。

3.培養了學生的演唱能力,能夠在自己的的表情動作的配合下演唱歌曲,並瞭解中國及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風格。

4.培養了學生創作的能力,在活動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陶冶了學生情操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5.培養了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6.在教學中,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運用範唱方式與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啟發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了有感情地歌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來完了成思想教育。

二、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因材施教

五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強。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知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教學中我儘量採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其音樂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介紹樂理小常識。在歌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標記,如:反覆記號、升降記號、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們的作用對於國小生來説比較深,我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語言來表達符號的用法,學生學起來就不會如食雞肋一般索然無味。在教學中融入其它學科的教學方法。

二、存在問題

大多數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些音樂基礎,是一個有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度時期,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大部分學生表現欲強烈, 集體合作意識增強,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是個別學生還存在膽小不敢“出頭”的現象,特別是在變聲期,很多學生不敢唱歌。

三、採取措施

在大多數學生掌握知識牢固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他們能夠做好過渡時期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

5.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14

教育發展的現實,已非常真實地告訴我們,最難改變的是我們內心深處那緊鎖的東西,最難打敗的還是我們自已。教育的發展,應建立在學生與教師的共同發展之上,這樣的發展,還需要教師人文底藴的支撐,以文學的修養來豐富我們的人生,以一種對讀書的喜悦和激情,以促進學生閲讀、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讓師生在讀書實踐中體驗閲讀的快樂。

一、活動目的:

1、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讓他們的內心浸潤在沁人心脾的書香裏。

2、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閲讀與寫作的能力,提高閲讀和欣賞的水平。

3、讓學生在讀書中體驗到讀書給自己帶來快樂。

4、讓學生在閲讀中養成愛書、愛讀書的習慣,陶冶情操,獲得愉悦。

二、活動分目標: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溢滿班級”。

“讓師生感受讀書樂趣,用讀書鑄造書香班級”。

“讓讀書成為師生的精神需要,讓讀書提高師生的生命質量”。

三、讀書口號:

好書伴我快樂成長!

四、準備工作:

1、對學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使學生認識到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明確讀書活動的目標、任務。

2、調查學生擁有圖書和閲讀的情況,建立班級圖書角,推選好班級圖書管理員,在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

五、活動安排:

九月

學生列出自己已讀書目和預備閲讀書目單,進行廣泛閲讀。不對學生的閲讀進行過多的限制,先讓學生自由選擇閲讀時間和閲讀書目,不定形式自主閲讀。只是在讀物選擇上教師要把好關。所進班級圖書應經過教師的檢查允許後才可進行閲讀。然後逐漸加以規範,提高閲讀層次,加強閲讀指導。讓學生自己能主動走上閲讀之路。

十、十一月

搞一次讀書彙報或讀書專題活動。設計活動方案,彙報形式要多樣(古詩誦讀、講故事、表演故事情節、唱、畫等)趣味性(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真正起到引領學生閲讀的作用。通過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把讀書活動推向高峯,使學生讀書成為像生活中吃飯、喝水一樣必不可少。

十二、一月

學校搞一些閲讀成果展,促進學生讀書活動的持續性。評選出讀書過程中讀書最多的學生,舉行讀書朗誦比賽。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作文比賽。

① 語文課在語文老師指導下閲讀10分鐘;

② 課間自由閲讀5分鐘;

③ 下午課外活動時,自由到圖書櫃、閲覽室閲讀。

《草房子》曹文軒 四大古典小説名著 《 海底兩萬裏》

《女生日記》《男生日記》楊紅櫻

《我要做好孩子》 黃蓓佳

《小王子》(法國)聖埃克蘇佩裏

《愛的教育》(意大利)亞米契斯

《昆蟲記》(法國)法布爾

《窗邊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徹子 (精讀書目)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15

我們五年級特別推出了“讀好書、好讀書”活動。新課標也提倡讓學生在國小階段通過大量的閲讀,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讓心靈沐浴書香,做一個有有修養的人,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為孩子的一生着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因此,我們開展的這個活動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一、課外閲讀的目的

1、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閲讀,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藴,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通過開展課外閲讀,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以讀促寫,走以寫促讀,讀寫結合之路,提高教學質量。

3、深入學習新教育的豐富內涵,營造濃濃的班級書香氛圍,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讀書活動、日記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增加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打造學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設師生的精神家園,全面提升師生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創建特色班級,使五(1)、(2)的讀書層次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課外閲讀目標

(1) 開始閲讀名著或科技文章;

(2) 學會寫閲讀筆記,一學期不少於5千字;

(3) 每學期背誦優秀詩文30篇(段);

(4) 本學期閲讀總量不少於50萬字。

三、閲讀內容

本學期必背的古詩詞30篇(段)、推薦書目目錄附後。

四、閲讀活動

1、活動設想

(1)構建閲讀體系

——編制閲讀書目,合理選擇讀物,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不同孩子的不同閲讀特點,以及閲讀的內容、重點,形式應有所不同。

——編寫導讀目錄,目錄分“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必讀書目圖書根據閲讀內容,由教師撰寫新書介紹,或導讀指示,向學生推薦,激起學生閲讀的好奇心。同時可從學生寫的閲讀心得、讀書體會等習作中選擇部分優秀文章,編入導讀專輯,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閲讀的收穫,以激發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2)拓寬閲讀層面

——積極鼓勵學生到學校圖書館、閲覽室借閲圖書。

——鼓勵學生積累自己的書庫。

——制定相應措施,確保學生課間、課前、晚上的閲讀質量。

——科學安排閲讀時間:中午:1:20~1:50;下午:第3節課後。

(3)開發教室閲讀環境。

(1)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組織學生根據學校要求,把家中的一些優秀讀物帶到學校來相互交流;建立班級、個人圖書儲藏交換網,確保班級圖書量達到每人一本。

(2)班級圖書角實行全天性開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時間。

(3)加強管理,選一名閲讀課代表,負責圖書的借閲、整理、保管等工作。

2、閲讀方法指導

許多學生有課外閲讀的興趣,但是在如何“讀”的問題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愛讀,而且要會讀,這樣才能有所得。高年級每週二節的閲讀課應重在讀書方法的指導和讀書筆記的輔導上。

(1)閲讀方法的指導。

——指導學生合理利用工具書或上網絡查檢資料;

——指導學生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幾種常用的閲讀方法;

——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熟練運用在閲讀過程中隨機圈、劃、點、注、評、摘等能力。

(2)讀書筆記輔導。

——知道學生學會摘錄,寫摘錄筆記。要教會學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礎上,摘錄課外書裏的精彩語句、語段,提高鑑賞能力,加強閲讀積累。

——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寫提綱筆記。要教會學生首先對閲讀材料認真分析,再對其思想內容、結構形式等方面進行歸納,概括,培養化繁為簡的能力。

——指導學生學會批註,寫心得筆記。要教會學生將閲讀時大腦中閃現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隨時記錄下來,形成點滴體會,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內化運用。

(3)閲讀課型

——讀物推薦課: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選擇讀物是往往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因此,我們要上好讀物推薦課,可以通過講解主要的內容、朗誦精彩的片段、講故事等各種形式向學生推薦讀物,也可以同學之間、小組之間互相介紹自己喜愛的書籍。

——閲讀欣賞課:這種課型主要是引導學生欣賞閲讀材料,可以通過配樂朗誦、角色表演等各種方式,促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鑑賞,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積累語言材料,提高審美能力。

——讀書彙報課:這種課型主要在學生課前廣泛閲讀的基礎上彙報自己在課外閲讀中的感受與收穫。主要形式有:(a)讀後敍述:組織學生複述自己讀過書的內容。(b)開展辯論賽:對讀物中所提到的相關論點開展辯論,促進閲讀效果的提高。(c)交流評論:交流自己閲讀的方法,對書中的人物及寫法進行評點。(d)表演展示:讓學生把看過的內容,自編成小品、課本劇的形式,在彙報課上進行表演。

(4)讀書活動的設計

國小生是意志品質正處於逐步形成發展中,他們往往缺乏堅持閲讀的恆心。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最大的功效就在於激發學生閲讀的熱情,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形成(年級)——班級——學生個人的二(三)維活動體系。

1、班級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會、讀書交流會、讀書筆記展等。

2、學生個人活動:如自編小報、寫讀書筆記、資料袋等。

五、閲讀評價

1、積極組織讀書活動,檢查讀書效果。

(1)定期展評讀書筆記。每個學生必須配備一本讀書筆記,用於摘抄佳句佳段,編寫閲讀提綱、寫體會等。每月舉行一次讀書筆記展覽、交流。

(2)定期組織“讀書日”活動,通過故事會、朗讀會、演講會和閲讀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激勵學生,增強讀書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3)開設班級黑板報、“閲讀專欄”,報道閲讀積極分子、刊登學生的閲讀習作。

(4)開展與讀書有關的多樣活動。

2、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活動的開展

(1)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讀書活動,凡在學校或上級部門組織的競賽中獲獎的學生,老師積極給予激勵。

(2)鼓勵、指導學生習作並積極向各級報刊投稿。

3、對學生的閲讀要求:

(1) 必背書目——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學校要求,在必背古詩40首中,任選20——30首,本學期自主背會30篇(段)。

(2)積極參加省市級的“讀書心得徵文活動”、“閲讀小明星”等活動。以及學校開展關於學生讀書活動的各類競賽與交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3)讀書筆記評比(暑假讀書筆記評優,期末讀書筆記評優)

(4)讀書筆記觀摩交流活動。

(5)學生寫日記的數量要求:

——學生日記體裁可以多樣化,可以寫散文、記敍文、説明文、詩歌等。

——每個孩子精心準備一本裝楨精美的日記本,要求每位學生每週不得少於4篇日記。

——每期評選一次“班級小作家”,數額不定。

(6)學生寫日記的內容:

(1) 日積月累

(2) 每週一記

(3) 我説兩句;

(4) 隨心所欲

(5) 一週閲讀盤點等

4、家長共學,建造學習型家庭

(1)每學期要求家長讀一本書,並撰寫讀後感。

(2)寫一篇家教文章。

(3)班級每月推薦一些優秀的家教文章,上傳到校園網上。

(4) 定期做好學生讀書活動的檢查工作,保證學生有計劃有重點的讀好每一本書,保證讀書活動的實效性。

(1)小作文訓練重點圍繞課外閲讀的內容,以寫 “專題作文”為主,強化讀書效果。

(2)語文家庭作業必須以閲讀為主,減少抄寫等書面訓練量。

2023年國小五年級科學計劃範文 篇16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物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教學重點:

1、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3、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係,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

4、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5、認識陽光的強弱和温度的關係,以及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6、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它們是由於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7、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和按計劃進行實驗操作。

8、用實驗檢驗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從地形圖中發現整個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佈和特點,知道並描述各種地形地貌的特點。

2、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影響和改變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3、實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

4、整理分析對比實驗獲得的數據,分析結果。

5、對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斷和解釋。

6、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説話。

二、教學目標要求:

知識與能力:

1、“生物與環境”單元,讓學生對研究生物特徵及其行為產生深厚興趣,學習用簡單的控制實驗獲取事實的方法,用圖畫和文字記錄動植物特徵的方法,體驗在實驗過程中詳細記錄收集數據的必要性,經歷進行簡單實驗設計的過程並運用收集到的數據和資料進行交流和探討。

2、“在陽光下”單元,圍繞着太陽與地球、太陽與人的關係展開研究,引領學生“將太陽作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熱的提供者)”來認識,來開展活動。

3、“材料”單元,從方法上指導學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徵,讓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具體要求來選擇合適的材料,利用材料、創造材料。

4、“健康生活”單元,讓學生關注健康,學習有關身心健康的科學知識,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過程與方法:

1、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2、利用簡易的日影觀測儀,觀測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的變化,並收集相關的數據,根據觀察數據,發現陽光下物體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

3、觀察描述常見地形的特點,會看簡單的地形圖,能在地形圖上指認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脈、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4、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2、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繫的,也是有規律的,在實驗觀察中養成嚴謹、細緻、實事求是的態度

3、培養對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興趣,能自覺關注和收集相關的信息。 4、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五年級二班共有53人,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四、教學進度安排表:

五、教學內容檢測與評價:

1、要綜合關注學生科學概念的建立、過程與方法的習得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依據學生的記錄單,評價學生觀察、實驗、收集信息的水平和態度。

3、評價學生堅持長期觀察活動的情況,如觀察種子萌發活動中的表現。

4、評價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

5、與家庭生活保持聯繫,關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所學知識經驗的應用。 六、綜合實踐活動安排:

1、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2、做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3、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 4、科學遊戲、參觀訪問、競賽。

5、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家庭科技活動。

6、角色扮演、科學幻想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七、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9、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10、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11、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12、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