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什麼是教育敍事(精選9篇)

什麼是教育敍事(精選9篇)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1

隨着新課程改革在國中階段的全面鋪開,校本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而校本研究的全員參與,應該首先從教學敍事開始。

那麼,什麼是教學敍事呢?有些老師很迷茫,總是把它和教學論文、教學實錄、教學案例等混淆不清。簡單地説,教學敍事就是講一個教育、教學的故事,再加一些在敍述具體事件時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評析。由於它敍述的是教師自己身邊真實的教學事件,且以敍事為主,夾敍夾議,能夠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個教育、教學事件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非常適合廣大的教師撰寫

一、教學敍事的特點

與教學論文的區別:教學論文是以説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附以論證;教學敍事是以敍事為目的,以記敍為主,兼有説明和議論,也就是説,教學敍事是講故事,通過故事來説明道理。

與教學實錄的區別:雖然它們都是對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是全過程的全部內容;而教學敍事則是視不同的主題有所選擇,可以是過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斷。

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教案和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過程進行表述,是預期,沒有結果;教學敍事則是對已發生過的教學事件的反映,是寫在教之後,有結果。

與教學案例(研究)的區別:雖然它們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現,但教學敍事敍述的只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個案;而教學案例是教學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學敍事的基礎上,以某個核心主題為對象,選取若干個有典型意義的、多種角度的教學故事來進行研究、反思和討論,是宗案。

二、教學敍事的內容

教學敍事就是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的描述與評析。即教師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場所裏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然後將自己怎樣遇到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敍述”出來,並加上自己的反思。依據不同的目的和主題,從範圍上,可以大到介紹自己所在地區或學校教學的整體情況、課程標準的實施情況、教育教學改革整體情況等,但更多的是偏重於描述一堂課、一個實驗、一個課題或一次探究、一次活動,甚至是一個學生、一個題目等;從時間安排上,可以是整個過程,也可以是一個情境、一個片斷,甚至是一句話、一個動作等;從側重點上,可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也可以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甚至是課堂紀律、學生管理等。所以,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敍事更適合一般教師,因為它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靈活、傳播交流容易。

三、怎樣寫教學敍事

1、確立主題 教學敍事首先應該有一個主題,告訴讀者這個教學敍事所要反映的是什麼問題。主題要因人因事而定,撰寫者應該選擇最有收穫、最具啟發性的角度切入,從而確立主題。

2、介紹背景 教學敍事需要向讀者講述事件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等。但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關鍵是要説明事件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條件或原因。

3、篩選材料 撰寫者應該根據主題,從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中,有針對性地做出判斷和選擇,敍述特定的內容。不僅要説明思路,描述相關的過程,還要交代結果——包括學生的反應、教師的感受等等,這樣將有助於加深讀者對整個事件的瞭解。

4、附以評析 事件本身只是表面現象,心理與思想則是內在依據。對於作者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要有適當的評價和分析。這樣,不但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本身的意義和價值,還可以讓讀者瞭解作者的心理活動和思維過程,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知其所以然。

四、教學敍事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敍事的作用是記錄與反思,發掘或揭示內藏於具體事件和自己教學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它的最大意義就在於能使教師真正成為研究的主體,使教師人人都可以參與教育研究。

1、任何一個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經歷中,都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但又不甘心停留於記流水帳,那麼,撰寫教學敍事就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因為教學敍事不僅記錄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學經歷,有其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2、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侷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教學敍事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通過實踐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分析,明確那些成功教法的指導思想,提煉更加有效的教學行為,對於改進和指導今後的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3、教學敍事是教學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都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教學敍事適用於教師之間用來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校本培訓的有效載體。對於教學敍事裏作者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和對策等,都可以開展交流、討論,對於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4、教學敍事還是理論與實踐的橋樑,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那種單純為了理論而學習理論的學習方式的不足。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2

敍事研究是近幾年頗受我國教育界關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師以研究者身份從事的敍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敍事(包括教學敍事)可以理解為一種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為行動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敍事,既指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用敍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簡短的記錄,也指教師在研究中採用敍事方法呈現的研究成果。

教育敍事長期而又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別是文化藝術作品(如小説、詩歌、繪畫和影視)常以敍事形式呈現。它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們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陳述的是人、動物、宇宙空間各種生命事物身上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人們將各種經驗組織成有現實意義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簡單地講,敍事就是“講故事”,講述敍事者親身經歷的事件。

教育敍事尤其是教師所寫的教育敍事,陳述的是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教改實踐活動中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師本人撰寫的個人傳記、個人經驗總結等各類文本。這些“故事”樣式的實踐記錄是具體的、情景性的,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教師的經驗世界,是教師心靈成長的軌跡,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真情實感。

教師自己敍述教育教學故事,既不是為了檢驗某種已有的教育理論,也不是為了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更不是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師敍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敍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並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敍事研究的基本特徵是研究者以敍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而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麼或

應該怎麼做。因而教育敍事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敍述的故事是已經過去或正在發生的教育事件。它所報告的內容是實際發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師的主觀想像。它十分重視教師個人的處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師的個人生活史和個人生活實踐的重要意義。在教育敍事研究中,教師既是説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裏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敍述的故事中包含有與事件密切相關的具體人物。教育敍事研究特別關注教師的親身經歷,不僅把教師自己置於事件的場景之中,而且注重對個人或學生的行為作出解釋和合理説明。

第三,敍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節。敍事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教育敍事術別的衝突、問題或使生活變得複雜的任何東西,所以敍事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

教育敍事研究非常重視教師的日常生活故

事及故事的細節,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號替代教育生活中鮮活生動的情節,不以蒼白的來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實。這種研究方式和成果表達形式對教師來説有着顯而易見的優點,同時其侷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 教育敍事的優點:

*接近日常生活與思維方式

*可幫助讀者在多個側面和維度上認識教育實踐

*使讀者有親近感,具有人文氣息,更能吸引讀者

*能創造性地再現事件場景和過程

*給讀者帶來一定的想像空間

教育敍事的侷限性:

*一旦與傳統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遺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與故事的線索相吻合

*讀者容易忽略對故事敍述重點問題的把握

*難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局內人”感覺

*結果常常不清晰明確

教育敍事、案例稿寫作稿要求

教育敍事是研究者以敍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做什麼,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麼或應該做什麼。教育敍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讓讀者有心靈的觸動。情感交流;喚醒教師主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案例編寫要按照題目、背景介紹、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案例點評來寫。其中題目要求體現反思主題,案例描述要寫出課程片段,反思要求有問題思考和反思的分析,案例點評要分析通過案例得到的經驗或者教訓。案例可以是寫教學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學中對教育的反思。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3

1什麼是教育敍事?

以敍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麼或應該怎麼做。多數情況下,是教師本人採用講故事的方式敍述自己的教育經歷和體驗,實質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以敍事的方式反思並改變着自己的生活”。

2、什麼是教育素質?

在著名的《七一講話》中,首次提出了“提高教育素質”的重要論斷,在講話中,一共出現了兩次。在總結八十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成就時,指出:“我們堅持發揚全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積極吸收各國文明的先進成果,推動社會主義文化日益繁榮。全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向全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新的精神風貌。”在論述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時,再次指出:“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質和全社會的教育水平;大力發展科學文化事業。”這兩句話前後照應、互相印證,十分清晰的勾勒出“教育素質”這一概念外延的輪廓。從中可以得出兩個初步的結論:第一,教育是一種獨立的素質;第二,教育素質是人的素質結構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教育素質”是一個首創性概念,標誌着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關於教育的本質、地位和任務等根本性問題的認識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第一、教育素質是內化了的教育成果和學習體驗。揭示教育素質的內涵,實際上是回答“什麼樣的人是受過教育的人”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用“有文化”、“有教養”等形象的語言來形容受過教育的人,這些都是關於教育素質最樸素、最真實的感知認識。鄧小平提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勞動者的要求,這是關於教育素質最基本、最重要的標準。教育素質是在人們接受教育和自主學習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形成的,並在工作和生活實踐中以政治態度、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傾向、精神狀態、生活情趣等形式表現出來。

第二、教育素質是一種具有獨立品格的基本素質。實際上,教育素質是一種獨立的、可以被真切感知的事物,是被物化了的教育勞動。在人們的整體素質中,教育素質和科學素質、文化素質同屬於實踐系統,它們與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構成的價值體系共同形成了國民素質的完整體系。

第三、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教育素質的根本途徑。教育素質是個體素質和國民素質的辯證統一。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4

根據市、區教育局關於開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的相關規定,切實做好學校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制定第二幼兒園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緊密圍繞讓幼兒更健康的總體目標,結合本園實際,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活動,全面推進我園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積極營造有益於健康的環境,傳播健康信息,增強師生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構建和諧、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

二、總體目標和工作原則

(一)總體目標

傳播健康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改善學校衞生環境和保健條件,加強幼兒常見病的預防和控制,提高幼兒的健康素質。宣傳健康知識,提高教師、幼兒、家長的健康意識。

(二)工作原則

1.面向全體。在教育對象上面向全體師生。

2.身心兼顧。在內容上做到身體健康知識與心理健康知識並重。

3.統籌結合。在方式方法上統籌健康教育與安全教育等學校工作,把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堅持以學校教育帶動家庭教育。

4.知行轉化。在效果上注重將健康知識內化為幼兒的健康習慣和文明生活方式。

三、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網絡建設

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構建園長主管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師具體負責,各班教師、家長委員會成員同力協作的健康教育網絡。形成領導重視,一級抓一級,人人蔘與的局面。要認真研究、統籌安排,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和計劃,同時做好各項活動材料的收集、記錄,確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制

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標要求,建立目標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把健康教育納入各級工作目標考核。嚴格執行學校晨午檢制度及疾病報告制度。學校發生羣體性傳染性疾病時,應及時書面報教育局和防疫站。

3.加大工作力度,紮實推進健康教育

努力按規定配備好兼職健康教師,要求教師對幼兒施教要有計劃、有教案、有教具、有記錄、有總結;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改善學生的習慣,陶冶學生的情操,愉悦學生的心靈,促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通過家園共育活動,加大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家長的健康意識,以學校教育帶動家庭教育。

4.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健康教師素質

幼兒園除了對兒童進行健康教育外,還要採取多種形式對保教人員、健康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衞生保健知識,提高他們的健康教育業務能力,促進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發展。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5

一、指導目標:

1、本學期繼續對全園幼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活動,使幼兒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控制、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學會相互關懷、團結合作;能夠勇往直前、分享快樂;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針對個別留守兒童,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通過沙盤遊戲等心理輔導活動,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園幼兒為主,個別輔導為輔,讓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真正進入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別於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幼兒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

4、對全園教師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減輕教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關愛自我,分享快樂!

二、具體工作:

1、加強高素質教師羣體的培養;

2、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多與各班老師交流,分享;

3、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以面向全體幼兒為主,個別輔導為輔。

4、做好心聯小屋的工作、幼兒園博客的更新、家長培訓工作,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體實施:

1、教師方面:

(1)、對教師進行一次團體心理輔導的培訓。

(2)、為每個班的幼兒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備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並請各班的老師隨堂聽課。

2、幼兒方面:

(1)、教會幼兒掌握幾種讓心情變好的方法。

(2)、讓幼兒隨時有表達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3)、讓幼兒通過心理活動的開展,能夠認識自我,改變錯誤行為,不斷成長、快樂分享。

3、家長方面:

與家長多溝通;為全園家長組織一次培訓。(聽專家講座的形式)

四、具體工作安排: (專責心理教師:鄔 濤 活動從第四周開始,若因幼兒園有其他活動,活動將會做臨時的調整。)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6

(一)課程的定位

1、課程的界定——

以0~6歲嬰幼兒“健康教育”為主要抓手,以促進嬰幼兒“健康生活”為落點,以嬰幼兒“健康人格”初始構建為目標的主題式綜合課程。

2、課程的內涵——

健康的教育:是全程的教育(0—6歲嬰幼兒的全程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涵蓋生活、運動、遊戲、學習全面的教育內容);是全員的教育(園內的教師、保育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園外的家長、社區人員等)。

健康的生活:是指優質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質的教育的有機整合。 ? 健康的人格:每一個嬰幼兒生理與心理的健康,智商與情商的健全。

3、課程的特色——

重在“健康”:

滿足每個孩子享受健康服務、健康環境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權力。

保障孩子與其年齡段相應的身心安全和健康。

為孩子現時和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凸現“兒童”:

每一個的兒童——指每一個兒童獲得的機會是均等的,是符合他(她)們這個年齡段身心發展規律併兼顧不同經驗水平的。

不同的兒童——尊重兒童與生俱來的諸多差異,注重環境及教育的影響給兒童帶來的適宜發展。

未來的兒童——謀求為兒童的未來發展、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即建立在兒童自身經驗基礎上的情感、認知、能力、社會性的建構和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 強調“綜合”

“健康教育”是全面的、全程的、全員的、全方位的。

“健康教育”的內容應綜合幼兒生活經驗、追隨幼兒生活經驗又螺旋型上升、迴歸幼兒的健康生活。

“健康教育”的學習,是在主題背景下,採用“融合式、集體式、田野式”活動相結合,以生活、運動、學習、遊戲的形態交互、交織呈現於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二)課程的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態度、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索、文明樂羣、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見《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成為健康和諧、全面發展,當前得益、終身受益的一代兒童。

(三)課程的結構、內容

1、共同性課程:遵循《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的要求,體現確保基礎,重在保底;面向全體,覆蓋全日;着眼累積,重視體悟;全面發展,和諧進步的原則。

內容及示例:(見《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P5~P8)

2、選擇性課程:以本園“健康教育”為特色,體現健康身體、健康心智、健康生活、健康人格的綜合內容。

具體內容:

食物與營養疾病的預防

自我保護

生理和心理健康

選擇性課程提要:

制訂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各年齡段分目標,制訂學年、學期幼兒園“健康教育”計劃。

開發、研製、實踐“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活動系列。開發、研製、幼兒園“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實施相關活動,建立評價標準。

建立完善幼兒園健康服務保障體系

各項健康保障制度(常規制度、各類應急預案及制度等)

幼兒健康檔案(身高、體重、視力、體檢等)

幼兒健康護理服務(文本、實際、物質、精神等)

急救(設備、人員培訓等)

傳染病控制(紅眼病、肝炎、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禽流感、SARS等) 教工保健(生理、心理等)

創設安全、健康、優質、富有兒童特點的幼兒園物質環境

校舍建築、桌椅、照明設備、專用活動室、辦公室、盥洗環境、飲水、飲食環境、走廊、操場、綠化、環境維護、廢棄物處理、廁所、節約水、電、煤、室內外佈置等。

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

幼兒:自信、友善、關愛、開朗、活潑、勇敢

教師:人際關係、心理減壓、情緒紓解、心理成長

領導:大氣、民主、積極、互動

家長:理解、支持、合作、共營

與社區、家庭聯合建設健康、和諧、健康、文明校園

與社區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動關係,共建健康校園(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環境互動、成果互惠)

努力建設一支主動關心幼兒園工作、積極參與幼兒園管理、自願提供各方面資源、熱心履行志願者義務的家長志願者隊伍,建立健康、互動、協作、有效的合作伙伴關係。

(四) 課程的實施

1、課程實施的基本方式:

“健康教育”實施方式

2、課程實施的主要特點:凸現主體性、堅持活動化、注重體驗式 ? 凸現主體性(孩子、教師、家長、園所本身)

堅持活動化(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走向自然與社會)

注重體驗式(尊重興趣、鼓勵探索、培養合作)

3、課程實施的要求:

園長是幼兒園課程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依照法規和本園課程管理方案實施

有效管理。負責建立完善各項課程管理制度,領導課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對課程資源進行統籌協調,並在動態的過程中,形成適合本園和幼兒發展需要的課程運作流程,對課程實施質量進行評價等。

幼兒園基礎保教部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職能部門,負責對整個幼兒園共同性

課程和選擇性課程的日常實施進行觀察、統整、協調和測評;建立並制訂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基本規範和要求並落實到位;定期與園長一起對課程計劃、課程內容、教材選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難點、重點問題及課程質量監控展開研究;組織教師開展改進實踐的園本研修;並就課程資源的常規配置、課程實施中的相關配合與其他部門建立暢通的聯繫。

幼兒園教師是課程有效實施、開發和改革的主體力量,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

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參與課程和執行各項課程制度的自覺性,把課程實施作為自身專業化發展,提升專業能力的平台,勇於實踐,善於研究,敢於創新。

(五) 課程的評價

1、課程評價的依據:

2、課程評價的要點:

以人為本、關注過程、多方參與、促進發展——

評價內容的多元性;

評價視角的全面性;

評價過程的動態性;

評價者的廣泛性;

評價方法的多樣性。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7

常規是指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安排順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個環節總必需遵守的行為準則。所以常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此,我為自己制定了一份大班幼兒常規養成教育計劃:

一.幼兒入學後:我們尤其要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持久性的培養,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

二.區域活動常規:培養幼兒能安靜地參加活動,能實現同伴間的交流合作,並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三.坐的常規

(1)、會搬椅子:一手握椅子背,一首託椅子身,輕拿輕放,轉椅子時要拿起椅子擺好再坐下。放椅子時不能有聲音,知道愛護桌椅。

(2)、上課姿勢:雙腳自然併攏平放,雙手自然擺放。

(3)、繪畫。寫字坐姿:上身與桌子保持適當距離,雙腳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離適當。

四.衞生常規

(1)、正確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2)、一口菜,一口飯地進餐,不急不慢,不剩飯菜,不撒飯菜,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潔。

(3)、安靜、專心地進餐,不東張西望,不大聲講話。

(4)、養成飯前便後要洗手的好習慣。

(5)、穿衣要乾淨整潔,注意儀表。

五.區域活動常規:能安靜地參加活動區活動,做好入區記錄,能實現同伴間的交流合作,並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具體措施:

1.組織幼兒參加年段組織的各種能力競賽互動,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2.自理能力培養,讓每個孩子知道自己很能幹,自己的事自己做,並向幼兒進行友愛,謙讓的教育。

3.通過與家長交流探討,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 每週五組織幼兒評選“本週之星”激勵幼兒遵守班級各項常規。

5.讓幼兒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繪畫,剪紙,書寫等活動,重要是使幼兒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並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以利於孩子以後能適應入國小上課的時間要求打好基礎。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需要的,自願的行為。所以,幼兒常規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她需要所有教師不斷地長期的共同努力。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8

總目標:

1、互相謙讓,自己有進步不驕傲,願意學習小朋友的優點,能為同伴的進步而高興。

2、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有益活動,有自信心。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5、愛護公物,節約用水。

6、生活衞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7、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8、誠實勇敢,知錯能敢。

9、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10、愛父母、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

1、能愉快的上幼兒園,學會欣賞他人與自己的長處。願意學習同伴的優點。

2、樂意收拾玩具整理物品等。

3、做事有始有終,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簡單的任務的能力。

第二階段:

1、與同伴友好相處,能主動關心同伴和弟弟妹妹,肯謙讓,有同情心。

2、學會生活自理,樂意為班級服務。

3、愛護公物,節約用水,不浪費糧食,吃飯不挑食,不剩飯菜。

4、遵守常規,注意安全。

第三階段:

1、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養成良好的讀寫姿勢。

2、對人熱情,主動使用禮貌用語,學做小主人

3、尊敬長輩吃東西先請長輩吃。

第四階段:

1、能分辨好壞,是非,學習好榜樣,不學不模仿不良行為,並努力按正確的做。

2、知道要做誠實,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錯誤能在大膽承認。

3、能向別人提意見,接受別人的幫助並改正缺點。

什麼是教育敍事 篇9

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的孩子各種行為尚未定型,加強對他們的品德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從來都是非常重視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培養的。

行為習慣包括許多內容,如禮儀教育、勞動、生活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等。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在幼兒園裏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也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合力,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具體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精神指導下,深入貫徹《關於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意見》精神,從要求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的指導思想出發,以教師和家長的行為規範作表率,幼兒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為基本線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開創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新局面。

二、實施途徑和方法

1.制定家園聯繫表:家園聯繫表的作用是在行為習慣方面。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設立的具體內容為8個:早起早睡;有禮貌;獨立進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愛勞動;不挑食,不挑穿;愛護、收拾玩具。每項文字邊上有圖示,便於家長與幼兒共同評價,日期為星期一~星期日,用標記表示幼兒的表現情況,好★中△差╳,在備註一欄裏,寫寫今天幼兒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講講有趣的事情,或根據幼兒自己的表現,增添項目,家長堅持每天給予認真的記錄,每週的情況在週五下午總結,經過老師認真細緻的整理和統計工作。對在某些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幼兒,老師在集體中進行表揚,並作為“評選學園四星”的標準。

設置“小紅花園地”,如午睡小紅花,進餐小紅花,講衞生、愛勞動小紅花,比一比誰的紅花多,誰的進步大。激發幼兒積極向上的願望,抓住時機,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勵幼兒的進步。

2.設立家教宣傳欄

家教宣傳欄是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聯繫的專欄,是反映保教工作情況的一扇窗户,更是進行教育交流的一塊園地,加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使雙方形成合力,共同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通過“連心橋”、“迴音壁”、“請您關注”等欄目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同時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見解和要求,通過迴音壁傳遞給老師。從而實現家園攜手,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搭建家園一體化教育的橋樑。

3、組織家教沙龍

利用家教沙龍組織家長圍繞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中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如:在家庭中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通過討論,使家長知道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內容和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忽視這方面教育,事事處處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為孩子吃穿。孩子從小隻想“人為我取”,不想“我為人用”。家長要了解到在向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首先應進行自我服務性勞動,教育幼兒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絹,也要為別人做一點事。如回家後,幼兒幫助爸爸、媽媽拿拖鞋,幫助爸爸媽媽擺放碗筷等。

家教沙龍的內容組織一是讓有經驗的家長談談教育幼兒的體會,二是通過電教手段請家長觀看從幼兒禮儀和幼兒行為規範的錄像,運用各種形式,使幼兒家長真正瞭解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究竟有哪些內容,指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開展“牽手兩代”親子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可以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瞭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增添了樂趣。

標籤:敍事 精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