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經典班主任教育案例啟示錄(精選5篇)

經典班主任教育案例啟示錄 篇1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們

經典班主任教育案例啟示錄(精選5篇)

剛接過這個班時,我搞了個學生個人情況調查表,其中一欄是“個人對高三生活的期望(……有什麼個人理想希望在高三實現、有什麼個人憂慮希望在高三解決、有什麼事情需要老師特殊照顧、有什麼困難需要學校解決等,可隨意填寫。)”蘭蘭在這欄是這樣寫的:聽説高三單調泛味,緊張鬱悶,高三的教室是窒息的,高三的天空是灰暗的。老師,真的有這麼恐怖嗎?我好希望高三的我們是多彩的,高三的我們是快樂的!看着蘭蘭寫的這些話,似乎可愛的她就站在我面前,正用她那雙會説話的眼睛看着我。我,心痛了。

是啊,大學聯考的競爭總是那麼無情,它常常讓高三的學生失去了很多的樂趣,他們除了課桌上壘得象城牆似的書本以外,生活中還有什麼呢?也許,就是每次考試後的喜怒哀樂?也許還有就是大學聯考一天天迫近而帶來的焦躁?每天看着高高的城牆後那一個個伸長着脖子的腦袋上目光渙散的眼睛寫滿了疲倦,我總會產生一陣憐愛。

想到前不久看到的復旦大學女學生職燁寫的《花開不敗》,我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我可以在教室裏擺放一些花草,給他們緊張的生活一點點綴,一點情調,一點温馨。

教師節早上,當我拿着一盆普通的蘭草走進教室時,教室裏漾起一片歡樂。馬上就有一羣學生擁了過來,他們真的太需要生活的調劑了。

“老師,這是你送給我們的嗎?”“這葉片多嬌嫩啊!”“今天是什麼節日?”(瞧,他們都忘了今天是教師節了。)他們七嘴八舌。

“這是我送給你們的。”

“真的?!”

“還能有假?你們不喜歡嗎?”

“老師,我們太喜歡了!”

“老師,我們謝謝你!”“老師,應該是我們送你的,我們要難為情的呀。”“老師,它叫什麼名字?”“是不是蘭草?”又是你一言我一語。

“對,是蘭草,是雀蘭的變種——小雀蘭。誰能呤幾句詠蘭的詩句?”我説。

頓時就有人爭先恐後、搖頭晃腦地吟了起來: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鬥羣芳?”

……

這簡直就是詩友會,我都聽得呆了。想不到他們平時積累得還真多。

我説:“蘭生於幽谷,不與百花爭豔,可她嚴寒不凋,芬芳高潔,有‘空中佳人,花中君子’的美譽”。同學們靜靜地聽着。

“董必武高度讚美蘭説:‘蘭有四清:氣清、姿清、神清、韻清。’還有一句與蘭草有關的成語,誰來説説?”

“蘭質蕙心。”聰明內斂的麗芳小聲地説。

“很好!”我隨手把“蘭質蕙心”寫在黑板上,“今天我把這盆蘭草送給大家,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蘭草的品質,蕙草一樣的內心。”

“老師,這個成語先留在黑板上別擦掉。”調皮的春春説。

“喜歡上了這個詞?可惜,這個詞是用在女孩身上的。”我説。教室裏又漾起一片笑聲。真希望這笑聲能陪伴他們直到大學聯考。

上課的鈴聲響了,教室裏很快歸於平靜。在蘭草的那葳蕤的綠色中,我們上課,上得很認真。

下了課,坐在前排的琳華和婷婷等幾個女同學爭着對我説:“老師,我會天天為花澆水的。”

“好,我們負責澆水,保養。你們看,這兒有花蕾,過不了多久她就會開花了。她的花期很長,會開到你們大學聯考呢!”

“耶——太好了,謝謝老師!”

是的,為了這麼一羣大孩子高三的生活不單調、高三的天空不灰暗,我願意。如果有天蘭花謝了,我還會送他們百合、滿天星、……,讓教室裏花開不敗,直到他們大學聯考。我想對他們説: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們。

經典班主任教育案例啟示錄 篇2

我班的吳寶盛同學,原本是一個學習習慣很差的學生,平時作業不做還是次要,更糟糕的是吳寶盛上課常常做小動作,甚至還大喊大叫,影響別的同學聽課。以致於老師和家長對他失去信心,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老師勸其留級。自一年級留級到我班後,我通過家訪,瞭解到這位學生的父母在一年前就離異了,這對其影響比較大。再加上他本身學習基礎不是很紮實,使其對學習失去興趣

根據瞭解到的情況,我決定採取以下的方法來幫助他進步。

第一、有句話説得好:親其師,信其道。首先我從關心他的生活開始作為突破口。利用課餘時間和他聊聊天,問問他的生活情況。同時,經常談談他的學習情況,作業中的疑難地方,利用課餘時間給他輔導。使他感到我們之間的融洽關係,沒有隔閡。

第二、在上課時,讓他體會到我對他的期望和關心。上課的時侯,我鼓勵學生自己站起來,大膽地説,説錯了沒關係,敢説就是勝利,吳寶盛開始還不怎麼舉手,後來,我經常鼓勵他,先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慢慢地樹立起了他對學習的信心,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讓他有一種學習的願望。對他每一次的提問或正確的回答都給予評價。在課後,我有時還單獨給他佈置一些課外作業,我發現,他每次都欣喜地接受。

第三,對他不足之處進行適當的批評。在沒有得到學生的信任的時侯,特別是那些成績中下的學生,千萬不要對學生進行當眾批評,否則,你就永遠失去他對你的信任,你也很難挽救你的過失。當我發現他的作業仍然比較馬虎,中午人比較少時,我就把他喊到一邊,我先表揚了他近階段的進步表現,問了一些學習情況,在氣氛比較好時,我把他的作業本打開來,然後把一本做得很認真、清楚的作業本翻開,放在他面前,他的臉紅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説了。

第四、展示才能增強集體觀念。千方百計給該生製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獲得進步。他體育好,就讓他參加校運動會,在運動會上他為班級奪冠立下汗馬功勞,抓住機會在班上表揚他,使他體會到了奮進的力量,獲得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以後的運動會上,他表現得特別積極。不僅在體育方面,在其他方面,該生也正在向好的方面轉變。

經典班主任教育案例啟示錄 篇3

顧某,男,7歲,國小一年級學生,上課時,別的孩子能按教師的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而顧某稍不注意就鑽到桌下,在教室內到處爬,在桌面上、牆上亂畫,到同學的座位旁拿別人的東西,拿剪子剪同學的頭髮和衣服,上課從不聽講,作業從來不寫,一分鐘都沒辦法安靜。課間操時,要麼在隊伍中穿梭,要麼躺在地上。課間活動時經常傷害他人,拿着鉛筆和尺子打鬧,入學一週不到就將班上的同學都打了個遍,其中一個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發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時時告他的狀,也不太喜歡和他玩。老師找他談心時,他根本不能傾聽,無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顧左右而言他”,無法與其交流,如果訓斥,則咬牙切齒,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讓人束手無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屬於外來務工家庭。父親在飯店做廚師,母親推銷白酒,平時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時候和鄉下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於農村老人對男孩子的溺愛,可以説是無任何約束和管制,什麼都玩,什麼都敢幹,三歲時就曾經從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為也讓他自己傷痕累累。家長對其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也很少關心,是那種典型的“自由生長”。

3、學校教育背景

(1)老師看顧某

初進校園,就發現他很好動,眼神不定。進入課堂後感覺他更特殊:上課一分鐘也定不住神,總愛滿教室爬,喜歡到別的同學座位下去搗亂,拿同學抽屜、書包裏的東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嚴重干擾課堂,有時甚至讓課堂教學無法進行,對老師的批評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無法與其交流。

(2)同學看顧某

上課影響他人學習,很討厭;欺負同學,故意破壞別人的東西;不講衞生,習慣很不好,不願意和他玩。

二、問題分析

(一)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

1、親情的需要:父母讓顧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點左右才會接他回家,根本沒有感情的交流,更沒感受到親情的温暖。因為顧某上課不聽講,經常調皮搗蛋,作業無法完成,又不聽母親的話,因此對其不是打就是罵,漸漸地對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發展。顧某因此也對父母存在敵對情緒。

2、歸屬的需要:由於顧某學習習慣不好,成績差,同學們不願與其交朋友。再加上經常被老師批評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其他同學,同學們對他的疏遠,造成了顧某歸屬需要的缺乏。

3、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表現自我的需要越來越明顯。再加上自控力比較薄弱,就想通過怪異的行為獲得大家的關注,但又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所以説表現自我、獲得承認與尊重的需要無法獲得滿足。

4、成就的需要:顧某在學習上沒有成功感,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悦,因為不遵守課堂紀律,一開口大聲講話就受到老師的制止,使他喪失了積極進取的信念,從而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

(二)不良後果

基本需要滿足的缺失,使顧某心理嚴重失衡,由此帶來了行為反應偏差,如下課打鬧、上課破壞課堂紀律、自己不學習也不讓別人學等,更加重了周圍環境對他的拒絕,惡性循環的結果使顧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頑劣的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危害,更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大家所不喜歡的“特殊學生”。

(三)診斷

根據觀察和其表現出來的種種現狀,顧某基本屬於不良習慣造成的學習適應障礙,導致自信的喪失,榮譽感的缺失。

三、個案指導對策

根據顧某的情況,我採用綜合性輔導對策:

(一)換角度去衡量和評價

首先對顧某進行細心的觀察,學校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不放過,課堂上、活動中的表現,對同學、老師的態度,語言交流的情況等等。不給他預先定位,換位後用兒童的視角改變心態去看,發現顧某偶爾也有一些閃光點:教室的地面上有張廢紙,老師剛一開口,他就主動撿掉了,表揚了一下,臉上就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帶同學跳窗台,老師詢問的時候不撒謊,坦然承認;別的同學遊戲時,他去搗亂,只為了讓別人帶他玩……種種跡象表明:顧某的內心也是很孤獨的,他的某些行為屬於無意識的,是長期的不良行為習慣所致,只要細心誘導,應該會有所改變。

(二)轉變父母的教育方式

為了對顧某進行引導和教育,我首先和家長進行溝通。先是電話聯繫,家長並不是很配合,對老師的不信任導致敵對意識較強,認為他們的孩子就這樣,不知道怎樣配合。又耐心地找其母親面談,要求家長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不要將孩子放在小餐桌,任其自由發展,但家長的回答是:為了生活,要工作,沒辦法做到。因此向家長提議,放學後幫其託管顧某,希望家長晚些再抽時間來接孩子,讓老師可以利用課後時間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一個月以後得到了家長的信任,開始配合對顧某進行思想、心靈的交流:顧某弄髒了教室的牆壁,母親沒有責打,而是帶着孩子一起刷牆,邊刷邊跟孩子講道理,讓其知道要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顧某在廁所將其他同學的褲子弄濕,電話聯繫後也在第一時間趕到學校換下同學的褲子帶回家清洗;對顧某多批評少動手。這樣先減輕孩子與家長交往時的陌生感,消除家長和孩子的隔閡,增進家人間的親情與温暖。雖然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採取些打罵等過激行為,但他們都是非常愛兒子的,而這一點,顧某卻毫無感覺,因此,我建議其父母能把心中對孩子的愛與關心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並以此喚起孩子對父母的愛、對父母的體諒,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學會辨別事情的好壞。同時,我在與顧某家長談話時,要求其重視孩子思想品質的發展,鼓勵他多與積極上進的同學交往;嚴格控制物質上的刺激;多與學校進行聯繫,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真實情況。

(三)耐心交談,真誠感化

耐心交談是我採用的基本策略。學習生活中密切關注顧某的一舉一動,除了定期找他談心,我還像一位嘮叨的母親一樣去時刻關注他,讓他真正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如:進校不向老師問好,提醒他;不注意衞生進行批評;衣服沒穿好,幫其整理好;走廊奔跑摔倒了,趕緊拉他起來,看看是否傷到;在教室裏打鬧、在地上爬,就給他講不注意安全的危險,讓他知道這樣做會有多嚴重的後果,心中產生害怕之意……漸漸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議”,一點點地改正缺點。只要有點滴小進步,我都會對他的表現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讓他感到在老師眼裏,他也是個具有許多優點,知錯就改的好孩子。我還給他講努力學習的故事,幫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建立自信。隨着談心次數的增多,他對我開始信任並依賴,當我再以“建議”的形式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做會更好,老師更喜歡。”等等時,他開始學會了自控。

(四)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注意發揮集體和夥伴的作用,通過同學的關心與愛護,幫助他在集體中找回自信,糾正行為。

1、用愛心去温暖

我引導班集體中的小夥伴多看顧某的閃光點,為他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境。特意安排一個自控力較強、好學上進、樂於助人的班幹部做他的同桌。這樣,當他課堂上坐不住時及時提醒他,學習上有困難時,能熱情地幫助他,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在潛移默化中,讓他逐步感受到交好朋友的快樂,幫助他學會與人交往。

2、用信心去期待

課堂上,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顧某回答,當他答對了,讓全班同學鼓掌表揚他,讓他知道只要努力,他也會很棒的。課後,我手把手教他學寫字,當他也能模仿着把一個字寫正確時告訴他老師有多高興,相信他一定能戰勝困難,把學習成績趕上去。慢慢的,顧某在課堂上能坐得住了,偶爾也能主動地寫一些簡單的作業了。

(五)激勵個體的自強

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個體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通過激勵的方法,發揮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幫助他樹立自信心。

1。發掘閃光點

每一顆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個學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成長困難生的自卑之處就在於他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顧某也是這樣。通過了解,我明顯感到顧某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更不知道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位置。為此,我特意組織學生為他尋找優點。大家爭相發言,指出他的優點,如愛勞動、性格活潑、愛幫助人……聽了大家的發言,他非常激動。我趁熱打鐵,鼓勵他在發揚優點的基礎上,再創造新的優點,為班級榮譽而努力。

2。培養自信心

在課外活動中,我發現他齊步走很精神,就讓他做班級的領隊,更多地為他提供表現機會,幫助他找回自信。“上操了,趕緊排隊!”“你怎麼還沒排好?”原本不會排隊、不會走路的顧某現在正在神采飛揚的教育別人呢,此時的他充滿了自信。在課外活動中的顧某已經變了一個人,班級活動中也更加積極。

3.激發榮譽感

結合學校的常規檢查,我讓顧某負責看班級常規記錄情況,告訴我班級常規的扣分情況。“眼保健操扣了一分。”“教室衞生扣分了。”……每當顧某向我彙報時,就告訴他“你眼睛睜着做操,當然要扣我們班的分了。”“書包和作業本攤了一地,如果我是值日生,也會扣分的。唉,我們班始終都比不過其他班嘍!”“我下次好好做操,把東西都整理好,肯定不會被扣分的。”就在顧某説了這句話的第二天,他高興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們班一百分!”無比的興奮,自豪溢於言表。榮譽感被激發了,自控力也增強了。

經典班主任教育案例啟示錄 篇4

------讓弱點變成優點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首先應該愛孩子。對全班學生,班主任不僅應施以愛心、施以細心、更應施以耐心。“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熱愛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研究學生。 我們班裏的張宇恆同學是最令我頭痛的一個學生,他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課堂作業不認真、家庭作業更是常常不做,經常擺出一副“軟硬不吃”的樣子。正當我覺得無計可施了,但又不忍放棄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班級打掃衞生的活動中,我看到張宇恆同學勞動時特別能幹,掃地,擦玻璃,給同學分派活計都非常麻利。看到這種情況,我想,他的智力一點都不差,腦子很聰明,很清楚。為什麼學習這麼差呢?想了想,我決定利用這次勞動為契機,調動他學習的興趣和責任。於是,我在班上表揚了他勞動時表現出的能幹機智,並獎勵他當副組長,主要負責本組衞生,同時協助正組長負責本組作業的收集檢查。課堂上,我注意到他感到很意外也很高興。下課後,我把他單獨叫到辦公室,給他提出一些要求:作為副組長,除了檢查衞生,還要檢查組裏同學的作業,所以,自己必須按時完成作業,並且交了作業才有資格檢查別人的作業。我問他,有沒有信心完成並交作業,他表示有點困難。我就説:“這樣吧,你家和班長家離得挺近,我安排班長每天幫助你完成作業,你願意聽他的話嗎?”他聽了很高興,使勁點了點頭。臨走我又鄭重地説:“記住,認真完成並交作業是組長的責任!”之後,我又找班長,叮囑他要幫助張宇恆完成作業,並激勵張宇恆要對工作負責任,爭取升任正組長,以此督促他努力完成作業,嚴格要求自己。

後面一段日子,我經常關注張宇恆的每一點進步,及時在班上進行表揚,表揚他對自己的工作很負責,表揚他學習進步,組長當的很稱職。兩個月下來,張宇恆的學習已經有很大進步了,我也提他當了正組長。提拔張宇恆當組長時,我

單獨找他談話,問他這段時間對自己的進步高興嗎,他高興地點點頭。我又説:“記住自己的責任。你要認真檢查組員的作業,首先自己要認真完成作業,這樣,組員才能信服你,你才能有威信,才能當好組長。”我看到張宇恆表情嚴肅地點了點頭。

記得有一位哲人説過:“使人前進的最大一種刺激物,是一種成功的感覺。做了一點事的人,無論事情大小,只要他嚐到一點成功的快樂,便會渴望再次成功的光榮。”我覺得,要再加上一句話:“想讓一個學生成長,就去發現他的特長,並給予他一定的責任,鼓勵他發揮特長,克服弱點,讓他品嚐克服弱點後成功的喜悦。他的弱點最終會變成優點。”

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的,然而酸甜苦辣樣樣滋味皆在其中。我總想,只要每個班主任能夠愛心、細心去發現學生是優點,以此為突破點,激發學生的責任心,激勵學生向上的積極性,還有哪個學生不願意學好,不願意做個好學生呢?

經典班主任教育案例啟示錄 篇5

用情感轉化後進生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而班主任是學校班級管理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事高中班主任工作這半年來,雖然時間不長,卻感受頗深,我認為班主任的管理方式雖然多種多樣,卻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把班級建設的更好,讓更多的同學走上成功之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作為班級管理核心的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走進學生,經常性找學生談心,用真心換取學生們的真誠。情感性談話是打開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這種談話方式往往話題自由,態度隨便,於有意無意之間,隨意撿起,輕輕擲去,可是在學生心中激起的感情波瀾卻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是班主任掌握學生思想,意志、情緒、興趣諸方面的手段之一,而且是師生雙方在精神上不斷豐富和更新的過程。

去年,我接手了高三(3)文科班,可開學沒幾天,我發現班裏有個男生肖振瓏同學特別不對勁,他留着長頭髮,上課經常無精打采,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一問三不知,科任老師經常向我反映該生課堂紀律差,且在課堂上多次與我頂撞,為了懲罰他,起初,我讓他寫保證書,他卻拒絕上交保證書。我嚴厲批評他,看他無所謂的樣子,知道他心裏很不滿,即使寫了保證書,也是敷衍了事,批評多了,導致我們的關係僵化,只要我找他,他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定是哪方面又做錯了,想方設法狡辯,直接批評教育效果不理想,後來我改變方法,從同學中瞭解他的內心世界,他很自卑,有反叛心理,於是我耐心地找他談心,語氣温和地與他談學習、談生活、談理想,樹立自信心。站在他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通過這次談心,雖然時間不長,但他的變化卻讓我感到意外。第二天早上,我發現辦公桌上有人留了一封信,是那位男生寫的,在信中他告訴我和我談完話回到班級後,他就寫了這封信。他的原因很簡單,僅僅是因我的一句開場白,他説我的那句“你最近的學習怎麼樣?”讓他徹底改變了對我的看法,他説聽到這句話後使他突然覺得和我的距離拉近了。他的一番話讓我感動,五分鐘的談心居然可以改變一名學生的看法。自從那以後,我們的關係開始緩和了,他不再在我的課堂上睡覺、頂撞。反之,認識聽課,及時完成作業。

還有一個學生開學沒幾天就有老師反映我班有個女生餘麗霞同學課堂表現很差,我一打聽才知道她在高二時就是老師眼裏的"頭疼生".上課不喜歡聽課,不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毫無興趣還經常與老師頂撞.這是我瞭解到有關她的全部情況 .面對這樣的一個女生,着實讓我心裏直打鼓:批評起作用嗎?談心有效果嗎?我能改變她嗎?用什麼辦法來轉變?有了前次經驗,我心裏有準備,我沒有直接在課堂上批評她,而是先側面瞭解她的情況,然後對症下藥.她的母親在開學前兩個月不幸得了癌症,正在治療當中,而她的父親因為生意的失敗對她總是批評多於表揚.她是生活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裏,特別是母親的疾病給她帶來了痛苦與無助.瞭解了她的大概情況之後,我就利用課餘時間找她,與她聊天鼓勵她,給她勇氣,讓她知道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充滿希望.並號召班裏同學從學習、生活、上思想上多幫助她,在經過多次這樣的談心之後,她終於有了變化,上課不再睡覺,作業也能認真完成.臉上的笑容多起來了.現在的她不再是老師眼中的"頭疼生"了.通過與這位同學的交談,使我瞭解到同一個意思,可以講得冷冰冰,也可以講得熱乎乎,關鍵在於是否尊重學生的感情。

從他們的身上讓我看到了學生需要老師的關懷,後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與幫助,雖然他們的學習基礎差,是老師們眼中的差生,但是他們也要自尊,也需要被人關注,需要老師親切、隨和的談話,需要不斷地雙向情感交流。所以我們應該去接近他們,親近他們,和他們談心交心。

通過這兩件事,我覺得做一個好班主任的先決條件是:瞭解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因為現在的學生成熟都較早,思想較為獨立,遇事希望自己解決,希望老師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來對待他們。單方面的責罵、過分的包辦往往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因此明白一個人的感受要比明白真相更重要。 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話多並不見得有效,有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進行交流,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使對方感受到被關愛。讓我們學會尊重和理解他們的那份純真的情感,因為我們也有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