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精選12篇)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1

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樂)曲中往往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採用“潛移默化”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作為音樂教師,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精選12篇)

一、把握教材內容,進行正面教育。

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而這種“引導”需要教師去正面進行教育,就像列寧所説的“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進去”。所以,音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上學歌》時,讓小朋友們懂得上學不遲到,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二、深刻理解歌曲內容,以情激情。

教會學生唱一首歌並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詞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心靈受到滋潤。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師首先要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應引導學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徵、情感處理、表現手段等。提問式的進行分析,如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用怎樣的語氣或是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感?總之,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誘導,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觸發。

三、滲透情感因素,培養高尚情操。

在教學中,根據音樂學科的情感特點,以“情”為紐帶,達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它對道德行為起着巨大的調節作用。因此,在音樂欣賞中,要引發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共鳴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樂欣賞中,要讓學生“動情”教師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圍,讓學生“觸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時,向學生講歌詞:“你幫我來我幫你,好像十個好朋友”時,就對小朋友們説,咱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手拉手這樣咱們就是一個個的好朋友。讓縷縷情絲與美好的歌聲一道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因此,只有當學生進入音樂的情境中,歌聲才真摯動人,才具有生命力。

音樂能夠培養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貝多芬所説:“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分析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都有一種以我為重新的思想行為習慣,我行我素,心中無他人,心胸狹窄,這些不良習慣影響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況且孩子還小,可塑性較強,思想不定性,因此,結合本學科特點及時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所在。

二、工作目標

為培養跨世紀的接班人,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將來成為棟樑之材,根據本學期工作重點及當前社會形勢,制定德育滲透計劃。

1.認真貫徹學習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南崗區教育局德育工作會議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繼續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2.本着“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髮展的基石,為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找準興趣點、生長點。”

3.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學生成長的課堂。

4.進一步研究新課程背景下的師德工作,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感和實效性。

三、教學措施

1.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提出,學校德育工作的任務之一應當是“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這為學校德育工作指明瞭方向。

2.我們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從細微處入手,教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健身,學會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高全校教職工對德育工作的認識,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形成內合力,共同教育好學生。

3.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並樹立為人類生活更美好而學習的遠大理想。利用課堂主陣地,抓好德育滲透。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陣地,每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師及班主任在教學中要注意德育滲透。

4.通過音樂教學及各項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音樂習慣,樹立報國的理想。

5.通過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孩子熱愛祖國民族音樂藝術,開闊音樂視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讓學生從美術音樂中感受美、發現美、運用美的藝術,去為人類創造更美的生活。

6.通過討論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説身邊的熱,談身邊的事,把音樂融於生活,把生活帶入音樂氣氛中,讓一切變得美好。

7.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學生實際,拓展德育常規內容。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只有不斷地優化德育常規內涵,使之更具體,更有時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8.根據學生心理,研究常規落實方法。空洞的説教不會產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對於國小生,寓教於樂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在常規落實的措施上,要站在兒童的角度,蹲下來看孩子,採取合理有效、兒童感興趣的方式,在活動中訓練,在競爭中落實,激發熱情,激勵自治,鼓勵自信,緩解焦慮。

9.密切聯繫社會、家庭,開闢"大德育"的廣闊天地。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繫,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的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計劃定期召開家長會,就學生音樂學習、家庭教育和家長進行深入交流。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要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意識,在本職的崗位上,落實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紀律觀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勤學自強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為和學習素養的一代新人。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都有一種以我為重新的思想行為習慣,我行我素,心中無他人,心胸狹窄,這些不良習慣影響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況且孩子還小,可塑性較強,思想不定性,因此,結合本學科特點及時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所在。

二、工作目標 為培養跨世紀的接班人,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將來成為棟樑之材,根據本學期工作重點及當前社會形勢,制定德育滲透計劃。

1.認真貫徹學習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南崗區教育局德育工作會議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繼續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2.本着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髮展的基石,為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找準興趣點、生長點。 3.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學生成長的課堂。

4.進一步研究新課程背景下的師德工作,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感和實效性。

三、教學措施

1.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提出,學校德育工作的任務之一應當是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這為學校德育工作指明瞭方向。

2.我們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從細微處入手,教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健身,學會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高全校教職工對德育工作的認識,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形成內合力,共同教育好學生。

3.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並樹立為人類生活更美好而學習的遠大理想。利用課堂主陣地,抓好德育滲透。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陣地,每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師及班主任在教學中要注意德育滲透。

4.通過音樂教學及各項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音樂習慣,樹立報國的理想。

5.通過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孩子熱愛祖國民族音樂藝術,開闊音樂視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讓學生從美術音樂中感受美、發現美、運用美的藝術,去為人類創造更美的生活。 6.通過討論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説身邊的熱,談身邊的事,把音樂融於生活,把生活帶入音樂氣氛中,讓一切變得美好。

7.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學生實際,拓展德育常規內容。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只有不斷地優化德育常規內涵,使之更具體,更有時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8.根據學生心理,研究常規落實方法。空洞的説教不會產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對於國小生,寓教於樂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在常規落實的措施上,要站在兒童的角度,蹲下來看孩子,採取合理有效、兒童感興趣的方式,在活動中訓練,在競爭中落實,激發熱情,激勵自治,鼓勵自信,緩解焦慮。

9.密切聯繫社會、家庭,開闢"大德育"的廣闊天地。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繫,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的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計劃定期召開家長會,就學生音樂學習、家庭教育和家長進行深入交流。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要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意識,在本職的崗位上,落實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紀律觀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勤學自強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為和學習素養的一代新人。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4

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樂)曲中往往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採用“潛移默化”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作為音樂教師,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

一、把握教材內容,進行正面教育。

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而這種“引導”需要教師去正面進行教育,就像列寧所説的“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進去”。所以,音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上學歌》時,讓小朋友們懂得上學不遲到,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二、深刻理解歌曲內容,以情激情。

教會學生唱一首歌並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詞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心靈受到滋潤。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師首先要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應引導學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徵、情感處理、表現手段等。提問式的進行分析,如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用怎樣的語氣或是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感?總之,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誘導,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觸發。

三、滲透情感因素,培養高尚情操。

在教學中,根據音樂學科的情感特點,以“情”為紐帶,達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它對道德行為起着巨大的調節作用。因此,在音樂欣賞中,要引發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共鳴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樂欣賞中,要讓學生“動情”教師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圍,讓學生“觸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時,向學生講歌詞:“你幫我來我幫你,好像十個好朋友”時,就對小朋友們説,咱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手拉手這樣咱們就是一個個的好朋友。讓縷縷情絲與美好的歌聲一道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因此,只有當學生進入音樂的情境中,歌聲才真摯動人,才具有生命力。

音樂能夠培養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貝多芬所説:“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5

一、基本情況分析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都有一種以我為重新的思想行為習慣,我行我素,心中無他人,心胸狹窄,這些不良習慣影響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況且孩子還小,可塑性較強,思想不定性,因此,結合本學科特點及時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所在。

二、工作目標

為培養跨世紀的接班人,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將來成為棟樑之材,根據本學期工作重點及當前社會形勢,制定德育滲透計劃。

1.認真貫徹學習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南崗區教育局德育工作會議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繼續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2.本着“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髮展的基石,為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找準興趣點、生長點。”

3.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學生成長的課堂。

4.進一步研究新課程背景下的師德工作,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感和實效性。

三、教學措施

1.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提出,學校德育工作的任務之一應當是“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這為學校德育工作指明瞭方向。

2.我們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從細微處入手,教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健身,學會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高全校教職工對德育工作的認識,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形成內合力,共同教育好學生。

3.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並樹立為人類生活更美好而學習的遠大理想。利用課堂主陣地,抓好德育滲透。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陣地,每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師及班主任在教學中要注意德育滲透。

4.通過音樂教學及各項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音樂習慣,樹立報國的理想。

5.通過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孩子熱愛祖國民族音樂藝術,開闊音樂視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讓學生從美術音樂中感受美、發現美、運用美的藝術,去為人類創造更美的生活。

6.通過討論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説身邊的熱,談身邊的事,把音樂融於生活,把生活帶入音樂氣氛中,讓一切變得美好。

7.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學生實際,拓展德育常規內容。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只有不斷地優化德育常規內涵,使之更具體,更有時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8.根據學生心理,研究常規落實方法。空洞的説教不會產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對於國小生,寓教於樂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在常規落實的措施上,要站在兒童的角度,蹲下來看孩子,採取合理有效、兒童感興趣的方式,在活動中訓練,在競爭中落實,激發熱情,激勵自治,鼓勵自信,緩解焦慮。

9.密切聯繫社會、家庭,開闢"大德育"的廣闊天地。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繫,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的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計劃定期召開家長會,就學生音樂學習、家庭教育和家長進行深入交流。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要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意識,在本職的崗位上,落實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紀律觀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勤學自強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為和學習素養的一代新人。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6

一、工作思路

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抓準實質問題,實實在在工作,講究實際效果。積極探索國小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全面推進學校基礎道德建設。

二、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圍繞學校工作中心,從創新的思路和紮實的工作入手,重視學生行為規範教育,突出活動和滲透,以開展“忠孝雅誠”教育為突破口,研究方法,探索途徑,加強針對性、主動性、全面性,進一步提高德育實效。

三、主要工作

(一)抓好德育隊伍建設,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全力保障各項德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1、健全學校德育網絡。由校長室、教導處、年級組、各班班主任和所有任課教師按照各自的職能開展工作,構建高效的全員參與、全員育人的德育工作網絡。使全校教師牢固樹立“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意識,持之以恆地開展好愛崗敬業活動。平時把學生滿意不滿意,家長放心不放心作為評價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從而督促教師更好地履行師德規範。

2、切實強化制度建設。本學期在繼續實行原有的德育工作例會制、班主任工作考評制、學生重大事件和突出事件報告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明確值日工作制度和班級行為規範“五星”評比制,充分發揮一系列制度的監督和保障功能。

3、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1)進一步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諾制:即對孩子微笑──讓任何一個孩子不會受到冷落和歧視;與孩子交談──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和老師平等對話;幫孩子明理──讓每一個孩子在體驗中辨別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張揚孩子的個性;給孩子機會──每一個孩子的特長都能得到充分展示;為孩子着想──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替家長分憂──孩子校園生活愉快、安全,家長無須掛念。

(2)加強班主任的培訓,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本學期仍堅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會,但在其內容上多增加一些關於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學習。同時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以校園網為平台,掀起校園德育討論、交流的高潮。另外班主任用寫德育案例的方式,把平時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取得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對於沒有經驗的班主任,學校將指派經驗豐富的班主任擔任指導老師,通過手把手的教,不斷提高年輕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年輕班主任能做到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薰陶,將敬業奉獻落到實處。

(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本學期將在原來校園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健全、深化。一是加強對學校各項成績的宣傳,以便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輿論。同時加強班級文化的建設,在借鑑上學年班級文化佈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各班的牆面文化作重新的佈置。另外還要牢牢抓住黑板報和圖書角等育人陣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設計、佈置,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

2、深入開展感恩教育:

第5周,第2屆健康杯體育節秋季運動會,主題:感恩同學。

第7周,第2屆智慧杯閲讀節配樂朗誦會,主題:感恩黨和祖國、政府、社會。

第11、12周,第2屆創造杯科技節系列活動,主題:感恩大自然。

第15、16周,第2屆健康杯體育節冬季競賽,主題:感恩同學。

第18周,第2美好杯藝術節新年師生歌會,主題:感恩綜合。

第21周,元月18日,第2屆智慧杯閲讀節書法展示,主題:感恩綜合和社區送春聯實踐活動。

3、組織各類講座。“安全知識”、“法律知識”和“心理知識”的教育在常抓不懈。按照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使學生了解安全與法律常識。同時由專任教師負責定時、定點,及時疏導學生在學習、生活、與人交往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儘可能地讓更多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瞭解一些心理知識,以便更全面地幫助更多的學生解決問題,讓先位老師都成為學生心理的輔導者,成為值得學生信賴的好朋友。

4、“紅領巾廣播站”按時開播,從板塊的設定,內容的採編都要精心,儘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扶到放。使紅領巾廣播成為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共同期待的空中加油站,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新途徑。

5、結合10月29日,第三屆國際武當武術節在十堰的召開,深入開展“武當武術進校園”活動,利用體育課,活動課廣泛普及武當武術,讓學生感受中華武術的魅力。

(三)重視家庭、學校、社會三者間的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1、舉辦好家長學校。家長學校除了要向家長彙報學生在校的情況、瞭解學生在家情況外,更重要的面對面地與家長進行交流,幫助家長解答一些困惑,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2、認真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本學期要繼續發揮德育基地的作用,選擇對學生有重要教育意義的場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意志得到鍛鍊,品德得到薰陶。

(四)鼓勵撰寫心得,加強德育科研。

鼓勵全校教師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德育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從寫隨筆、寫案例開始,逐步上升到寫德育論文,從而推動德育改革的探索。同時在德育改革探索時要立足“五個一”:即:目標小一點、內容實一點、切入深一點、方法新一點、手段活一點。學校也將積極組織評比,對於一些優秀的作品,要提供機會、提供路子讓其發表。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7

一、工作思路

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抓準實質問題,實實在在工作,講究實際效果。積極探索國小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全面推進學校基礎道德建設。

二、指導思想

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圍繞學校工作中心,從創新的思路和紮實的工作入手,重視學生行為規範教育,突出活動和滲透,以開展“忠孝雅誠”教育為突破口,研究方法,探索途徑,加強針對性、主動性、全面性,進一步提高德育實效。

三、主要工作

(一)抓好德育隊伍建設,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全力保障各項德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1、健全學校德育網絡。由校長室、教導處、年級組、各班班主任和所有任課教師按照各自的職能開展工作,構建高效的全員參與、全員育人的德育工作網絡。使全校教師牢固樹立“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意識,持之以恆地開展好愛崗敬業活動。平時把學生滿意不滿意,家長放心不放心作為評價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從而督促教師更好地履行師德規範。

2、切實強化制度建設。本學期在繼續實行原有的德育工作例會制、班主任工作考評制、學生重大事件和突出事件報告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明確值日工作制度和班級行為規範“五星”評比制,充分發揮一系列制度的監督和保障功能。

3、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1)進一步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諾制:即對孩子微笑──讓任何一個孩子不會受到冷落和歧視;與孩子交談──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和老師平等對話;幫孩子明理──讓每一個孩子在體驗中辨別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張揚孩子的個性;給孩子機會──每一個孩子的特長都能得到充分展示;為孩子着想──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替家長分憂──孩子校園生活愉快、安全,家長無須掛念。

(2)加強班主任的培訓,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本學期仍堅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會,但在其內容上多增加一些關於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學習。同時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以校園網為平台,掀起校園德育討論、交流的高潮。另外班主任用寫德育案例的方式,把平時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取得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對於沒有經驗的班主任,學校將指派經驗豐富的班主任擔任指導老師,通過手把手的教,不斷提高年輕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年輕班主任能做到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薰陶,將敬業奉獻落到實處。

(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本學期將在原來校園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健全、深化。一是加強對學校各項成績的宣傳,以便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輿論。同時加強班級文化的建設,在借鑑上學年班級文化佈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各班的牆面文化作重新的佈置。另外還要牢牢抓住黑板報和圖書角等育人陣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設計、佈置,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

3、深入開展感恩教育:

第5周,第2屆健康杯體育節秋季運動會,主題:感恩同學。

第7周,第2屆智慧杯閲讀節配樂朗誦會,主題:感恩黨和祖國、政府、社會。

第11、12周,第2屆創造杯科技節系列活動,主題:感恩大自然。

第15、16周,第2屆健康杯體育節冬季競賽,主題:感恩同學。

第18周,第2美好杯藝術節新年師生歌會,主題:感恩綜合。

第21周,元月18日,第2屆智慧杯閲讀節書法展示,主題:感恩綜合和社區送春聯實踐活動。

4、組織各類講座。“安全知識”、“法律知識”和“心理知識”的教育在常抓不懈。按照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使學生了解安全與法律常識。同時由專任教師負責定時、定點,及時疏導學生在學習、生活、與人交往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儘可能地讓更多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瞭解一些心理知識,以便更全面地幫助更多的學生解決問題,讓先位老師都成為學生心理的輔導者,成為值得學生信賴的好朋友。

5、“紅領巾廣播站”按時開播,從板塊的設定,內容的採編都要精心,儘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扶到放。使紅領巾廣播成為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共同期待的空中加油站,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新途徑。

6、結合10月29日,第三屆國際武當武術節在十堰的召開,深入開展“武當武術進校園”活動,利用體育課,活動課廣泛普及武當武術,讓學生感受中華武術的魅力。

7、開展“八榮八恥”進課堂活動,本學期我校將在三年級開展“八榮八恥”進課堂活動,其它年級繼續利用班會、晨會開展“八榮八恥”的學習,學校將通過廣播、板報、櫥窗對學生加強教育。

8、對學生進行“忠孝雅誠”情感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忠貞愛國、孝敬父母、行為高雅、誠實守信等教育。本學期,學校將在班會、國旗下講話中適時的安排相關內容。

1.忠,就是要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擁護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維護民族團結和統一,努力學習,爭取一份滿意的成績單,為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具體要求: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黨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教育,中國國情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教育等。

2.孝,就是要孝親敬長,孝敬父母,關心體貼父母;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尊敬老人,幫助照顧老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具體要求:教育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養育,作為子女應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用良好的表現給父母帶來歡樂,主動和父母交流學習和生活情況,主動為父母分擔家務;教育學生要尊重老師的勞動,自覺接受老師的教導;教育學生懂得敬老是優良品德,對老人、長輩有禮貌,不嫌棄老人。

1、加強學生的常規教育。本學期各班利用晨班會、開展各種有效的活動學習《國小生守則》、《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明確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逐步讓學生育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按照“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經常抓”的原則,把常規教育落實到實處。進一步規範“五星”評比方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紅領巾監督員對學生儀容儀表、集隊、兩操等實行自主管理、評價,並及時反饋,對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及時表揚,對不良行為習慣及時提醒,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3.雅,就是要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做文明人,要有一身文明的習慣。

具體要求:教育學生加強個人品德修養,衣着整潔,舉止文雅,尊重他人,講文明、懂禮貌,説話和氣;教育學生講社會公德,自覺遵守公共秩序,不影響、防礙他人的正常活動,要愛護公物,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教育學生要助人為樂,多為他人着想;教育學生要保護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教育學生要遵紀守法,增強法律意識,學法、知法、守法、用法。

4.誠,就是要講誠信。誠實守信,講信用,守諾言,辦實事。

具體要求:教育學生要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培養誠信品德;教育學生要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事業;教育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講信用,守承諾,反對欺騙;教育學生在與他人交往中要開誠佈公,以誠相待,反對虛偽。

(三)重視家庭、學校、社會三者間的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1、舉辦好家長學校。家長學校除了要向家長彙報學生在校的情況、瞭解學生在家情況外,更重要的面對面地與家長進行交流,幫助家長解答一些困惑,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2、認真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本學期要繼續發揮德育基地的作用,選擇對學生有重要教育意義的場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意志得到鍛鍊,品德得到薰陶。

(四)鼓勵撰寫心得,加強德育科研。

鼓勵全校教師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德育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從寫隨筆、寫案例開始,逐步上升到寫德育論文,從而推動德育改革的探索。同時在德育改革探索時要立足“五個一”:即:目標小一點、內容實一點、切入深一點、方法新一點、手段活一點。學校也將積極組織評比,對於一些優秀的作品,要提供機會、提供路子讓其發表。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8

音樂教學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髮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把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德育滲透在歌曲教學中

國小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

二、德育滲透在欣賞教學中

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裏。

三、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內容應根據每堂課的教育目標展開,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滲透於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安排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德育滲透在課外活動中

德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恆不變的,而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其途徑又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説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陣地,那麼課外活動則是育人的廣闊天地。教師可以通過合唱、合奏、舞蹈等興趣小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為配合學雷鋒樹新風活動讓學生到街頭義務掃地、到敬老院幫老人洗衣服等,通過教育教學和公益活動的結合,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做人,要做雷鋒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這些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寓教育內涵於藝術和實踐活動之中,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養成“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行為習慣。

德育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工作,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這樣一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音樂教師不容推辭的一項重要職責。我們應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恰當處理好教育與教學的關係,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 完美世界。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9

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樂)曲中往往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採用 輸液灌滴 、 潛移默化 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達到 潤物細無聲 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內容,進行正面教育。

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而這種 引導 需要教師去正面進行教育,就像列寧所説的 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進去 。所以,音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級音樂課本中,教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可把介紹作者(聶耳)的生平,時代背景作為一個教學引子,講述聶耳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何種原因促進他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並激勵自己勇敢戰鬥的。還可以藉助影片資料讓學生觀看《風雲兒女》,使學生感到歌曲中的音樂形象。這時候學生學唱歌曲的旋律,領悟歌曲的內容就會有一種 滋味 在心頭,而這種 滋味 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達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內容,以情激情。

教會學生唱一首歌並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詞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心靈受到滋潤。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師首先要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應引導學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徵、情感處理、表現手段等。提問式的進行分析,如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用怎樣的語氣或是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感?總之,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誘導,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觸發。

1、敍述故事情境法。達爾克洛茲有句名言 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説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説是一種情感的過程 。給學生講一段動人的故事,引導敍述情感上的共鳴,做到未有曲調先有情。如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邊聽音樂教師邊講述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不畏強敵敢於鬥爭、最終獻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壯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動學生,然後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的感情處理。這樣,學生在學唱中能夠有感情地歌唱。又如,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通過故事的引導傾聽那悠揚清麗的琴聲,使學生感到大自然的美,牧童們的樂趣。那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感人的鄉土氣息,使學生激起了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3、配樂朗誦激情法。配樂朗誦激情法是一種創設意境,以想象為主的教學法,目的在於啟發學生思維,發揮想象,使學生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時,將學生分成兩部分,讓一部分學生閉上眼睛,在一段優美、寧靜的樂曲中,朗誦能力好的一部分學生朗誦 星星眨着小眼睛,我在夏夜數星星 學生的思維被優美的語言和樂聲調動起來了,彷彿身臨其境的感覺,帶着對作品意境的整體印象,學生學會了歌曲,並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內涵。

三、滲透情感因素,培養高尚情操。

在教學中,根據音樂學科的情感特點,以 情 為紐帶,達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它對道德行為起着巨大的調節作用。列寧在強調情感的意義中説過: 沒有 人的情感 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未來的嚮往、對真理的追求。 因此,在音樂欣賞中,要引發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共鳴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樂欣賞中,要讓學生 動情 教師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圍,讓學生 觸景生情 。例如,在教唱六年級課本中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向學生講述此歌曲的創作過程:這首歌曲的詞曲作者叫美麗其格,是一個蒙古農奴的女兒,是新社會才使她改變當牛做馬的命運,並走進中央音樂學院進修。試想,她懷着怎樣的心情寫這首歌的?在遼闊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農奴一邊揮動鞭兒,一邊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長調唱起這首歌 此刻,再讓學生唱一遍: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此時,歌聲顯得高亢悠遠,情意綿綿。這樣,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縷縷情絲與美好的歌聲一道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因此,只有當學生進入音樂的情境中,歌聲才真摯動人,才具有生命力。

又如,教唱五年級課本的歌曲《我們多麼幸福》一歌時,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國給我們帶來了甜蜜的生活,我們在生活温暖的懷抱裏學習、成長是多麼的幸福!讓同學們帶着由衷的自豪,用甜美的歌聲來歌唱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這樣學生們一個個動情入景,錠開了笑容。最後,讓學生懂得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音樂能夠培養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貝多芬所説: 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 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10

一、工作思路

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抓準實質問題,實實在在工作,講究實際效果。積極探索國小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全面推進學校基礎道德建設。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圍繞學校工作中心,從創新的思路和紮實的工作入手,重視學生行為規範教育,突出活動和滲透,以開展“忠孝雅誠”教育為突破口,研究方法,探索途徑,加強針對性、主動性、全面性,進一步提高德育實效。

三、主要工作

(一)抓好德育隊伍建設,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全力保障各項德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1、健全學校德育網絡。由校長室、教導處、年級組、各班班主任和所有任課教師按照各自的職能開展工作,構建高效的全員參與、全員育人的德育工作網絡。使全校教師牢固樹立“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意識,持之以恆地開展好愛崗敬業活動。平時把學生滿意不滿意,家長放心不放心作為評價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從而督促教師更好地履行師德規範。

2、切實強化制度建設。本學期在繼續實行原有的德育工作例會制、班主任工作考評制、學生重大事件和突出事件報告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明確值日工作制度和班級行為規範“五星”評比制,充分發揮一系列制度的監督和保障功能。

3、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1)進一步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諾制:即對孩子微笑──讓任何一個孩子不會受到冷落和歧視;與孩子交談──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和老師平等對話;幫孩子明理──讓每一個孩子在體驗中辨別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張揚孩子的個性;給孩子機會──每一個孩子的特長都能得到充分展示;為孩子着想──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替家長分憂──孩子校園生活愉快、安全,家長無須掛念。

(2)加強班主任的培訓,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本學期仍堅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會,但在其內容上多增加一些關於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學習。同時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以校園網為平台,掀起校園德育討論、交流的高潮。另外班主任用寫德育案例的方式,把平時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取得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對於沒有經驗的班主任,學校將指派經驗豐富的班主任擔任指導老師,通過手把手的教,不斷提高年輕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年輕班主任能做到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薰陶,將敬業奉獻落到實處。

(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本學期將在原來校園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健全、深化。一是加強對學校各項成績的宣傳,以便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輿論。同時加強班級文化的建設,在借鑑上學年班級文化佈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各班的牆面文化作重新的佈置。另外還要牢牢抓住黑板報和圖書角等育人陣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設計、佈置,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

3、深入開展感恩教育:

第5周,第2屆健康杯體育節秋季運動會,主題:感恩同學。

第7周,第2屆智慧杯閲讀節配樂朗誦會,主題:感恩黨和祖國、政府、社會。

第11、12周,第2屆創造杯科技節系列活動,主題:感恩大自然。

第15、16周,第2屆健康杯體育節冬季競賽,主題:感恩同學。

第18周,第2美好杯藝術節新年師生歌會,主題:感恩綜合。

第21周,元月18日,第2屆智慧杯閲讀節書法展示,主題:感恩綜合和社區送春聯實踐活動。

4、組織各類講座。“安全知識”、“法律知識”和“心理知識”的教育在常抓不懈。按照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使學生了解安全與法律常識。同時由專任教師負責定時、定點,及時疏導學生在學習、生活、與人交往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儘可能地讓更多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瞭解一些心理知識,以便更全面地幫助更多的學生解決問題,讓先位老師都成為學生心理的輔導者,成為值得學生信賴的好朋友。

5、“紅領巾廣播站”按時開播,從板塊的設定,內容的採編都要精心,儘可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扶到放。使紅領巾廣播成為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共同期待的空中加油站,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新途徑。

6、結合10月29日,第三屆國際武當武術節在十堰的召開,深入開展“武當武術進校園”活動,利用體育課,活動課廣泛普及武當武術,讓學生感受中華武術的魅力。

7、開展“八榮八恥”進課堂活動,本學期我校將在三年級開展“八榮八恥”進課堂活動,其它年級繼續利用班會、晨會開展“八榮八恥”的學習,學校將通過廣播、板報、櫥窗對學生加強教育。

8、對學生進行“忠孝雅誠”情感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忠貞愛國、孝敬父母、行為高雅、誠實守信等教育。本學期,學校將在班會、國旗下講話中適時的安排相關內容。

1.忠,就是要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擁護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維護民族團結和統一,努力學習,爭取一份滿意的成績單,為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具體要求: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黨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教育,中國國情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教育等。

2.孝,就是要孝親敬長,孝敬父母,關心體貼父母;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尊敬老人,幫助照顧老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具體要求:教育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養育,作為子女應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用良好的表現給父母帶來歡樂,主動和父母交流學習和生活情況,主動為父母分擔家務;教育學生要尊重老師的勞動,自覺接受老師的教導;教育學生懂得敬老是優良品德,對老人、長輩有禮貌,不嫌棄老人。

1、加強學生的常規教育。本學期各班利用晨班會、開展各種有效的活動學習《國小生守則》、《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明確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逐步讓學生育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按照“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經常抓”的原則,把常規教育落實到實處。進一步規範“五星”評比方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紅領巾監督員對學生儀容儀表、集隊、兩操等實行自主管理、評價,並及時反饋,對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及時表揚,對不良行為習慣及時提醒,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3.雅,就是要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做文明人,要有一身文明的習慣。

具體要求:教育學生加強個人品德修養,衣着整潔,舉止文雅,尊重他人,講文明、懂禮貌,説話和氣;教育學生講社會公德,自覺遵守公共秩序,不影響、防礙他人的正常活動,要愛護公物,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教育學生要助人為樂,多為他人着想;教育學生要保護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教育學生要遵紀守法,增強法律意識,學法、知法、守法、用法。

4.誠,就是要講誠信。誠實守信,講信用,守諾言,辦實事。

具體要求:教育學生要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培養誠信品德;教育學生要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事業;教育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講信用,守承諾,反對欺騙;教育學生在與他人交往中要開誠佈公,以誠相待,反對虛偽。

(三)重視家庭、學校、社會三者間的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1、舉辦好家長學校。家長學校除了要向家長彙報學生在校的情況、瞭解學生在家情況外,更重要的面對面地與家長進行交流,幫助家長解答一些困惑,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2、認真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本學期要繼續發揮德育基地的作用,選擇對學生有重要教育意義的場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意志得到鍛鍊,品德得到薰陶。

(四)鼓勵撰寫心得,加強德育科研。

鼓勵全校教師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德育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從寫隨筆、寫案例開始,逐步上升到寫德育論文,從而推動德育改革的探索。同時在德育改革探索時要立足“五個一”:即:目標小一點、內容實一點、切入深一點、方法新一點、手段活一點。學校也將積極組織評比,對於一些優秀的作品,要提供機會、提供路子讓其發表。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11

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樂)曲中往往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採用 輸液灌滴 、 潛移默化 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達到 潤物細無聲 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內容,進行正面教育。

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而這種 引導 需要教師去正面進行教育,就像列寧所説的 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進去 。所以,音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級音樂課本中,教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可把介紹作者(聶耳)的生平,時代背景作為一個教學引子,講述聶耳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何種原因促進他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並激勵自己勇敢戰鬥的。還可以藉助影片資料讓學生觀看《風雲兒女》,使學生感到歌曲中的音樂形象。這時候學生學唱歌曲的旋律,領悟歌曲的內容就會有一種 滋味 在心頭,而這種 滋味 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達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內容,以情激情。

教會學生唱一首歌並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詞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心靈受到滋潤。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師首先要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應引導學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徵、情感處理、表現手段等。提問式的進行分析,如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用怎樣的語氣或是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感?總之,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誘導,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觸發。

1、敍述故事情境法。達爾克洛茲有句名言 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説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説是一種情感的過程 。給學生講一段動人的故事,引導敍述情感上的共鳴,做到未有曲調先有情。如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邊聽音樂教師邊講述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不畏強敵敢於鬥爭、最終獻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壯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動學生,然後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的感情處理。這樣,學生在學唱中能夠有感情地歌唱。又如,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通過故事的引導傾聽那悠揚清麗的琴聲,使學生感到大自然的美,牧童們的樂趣。那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感人的鄉土氣息,使學生激起了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3、配樂朗誦激情法。配樂朗誦激情法是一種創設意境,以想象為主的教學法,目的在於啟發學生思維,發揮想象,使學生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時,將學生分成兩部分,讓一部分學生閉上眼睛,在一段優美、寧靜的樂曲中,朗誦能力好的一部分學生朗誦 星星眨着小眼睛,我在夏夜數星星 學生的思維被優美的語言和樂聲調動起來了,彷彿身臨其境的感覺,帶着對作品意境的整體印象,學生學會了歌曲,並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內涵。

三、滲透情感因素,培養高尚情操。

在教學中,根據音樂學科的情感特點,以 情 為紐帶,達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它對道德行為起着巨大的調節作用。列寧在強調情感的意義中説過: 沒有 人的情感 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未來的嚮往、對真理的追求。 因此,在音樂欣賞中,要引發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共鳴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樂欣賞中,要讓學生 動情 教師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圍,讓學生 觸景生情 。例如,在教唱六年級課本中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向學生講述此歌曲的創作過程:這首歌曲的詞曲作者叫美麗其格,是一個蒙古農奴的女兒,是新社會才使她改變當牛做馬的命運,並走進中央音樂學院進修。試想,她懷着怎樣的心情寫這首歌的?在遼闊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農奴一邊揮動鞭兒,一邊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長調唱起這首歌 此刻,再讓學生唱一遍: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此時,歌聲顯得高亢悠遠,情意綿綿。這樣,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縷縷情絲與美好的歌聲一道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因此,只有當學生進入音樂的情境中,歌聲才真摯動人,才具有生命力。

又如,教唱五年級課本的歌曲《我們多麼幸福》一歌時,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國給我們帶來了甜蜜的生活,我們在生活温暖的懷抱裏學習、成長是多麼的幸福!讓同學們帶着由衷的自豪,用甜美的歌聲來歌唱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這樣學生們一個個動情入景,錠開了笑容。最後,讓學生懂得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音樂能夠培養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貝多芬所説: 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 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音樂教師德育計劃 篇12

音樂教學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髮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把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德育滲透在歌曲教學中

國小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

二、德育滲透在欣賞教學中

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裏。

三、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內容應根據每堂課的教育目標展開,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滲透於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安排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德育滲透在課外活動中

德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恆不變的,而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其途徑又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説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陣地,那麼課外活動則是育人的廣闊天地。教師可以通過合唱、合奏、舞蹈等興趣小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為配合學雷鋒樹新風活動讓學生到街頭義務掃地、到敬老院幫老人洗衣服等,通過教育教學和公益活動的結合,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做人,要做雷鋒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這些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寓教育內涵於藝術和實踐活動之中,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養成“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行為習慣。

德育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工作,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這樣一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音樂教師不容推辭的一項重要職責。我們應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恰當處理好教育與教學的關係,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 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