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事蹟材料

全國教書育人模範劉佳芬事蹟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

全國教書育人模範劉佳芬事蹟

記浙江省寧波市達敏學校校長劉佳芬

XX年9月18日,特殊教育國際交流大會在日本長崎大學召開,一位來自中國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以“中國特殊教育社區化”為主題,給來自世界各地的XX多位特教專家作報告。她在特殊教育領域內的實踐和取得的成績贏得了專家們的熱烈掌聲,會議主辦方破例將她的發言時間由原定每人25分鐘延長至50分鐘。

這位把浙江寧波一個區屬學校的特殊教育創建成“中國樣本”併成功推向世界的中國代表,就是國家智障教育康復常務理事、浙江省智障教育專家成員、寧波市達敏學校校長劉佳芬。

在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20年裏,劉佳芬憑着女性特有的慈愛與温柔,用愛澆灌遲開的花朵。在她的精心呵護下,聾啞學生實現了100%就業,智障學生重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

“殘疾的孩子更需要愛的滋潤”

“殘缺的花朵需要雨露的澆灌,殘疾的孩子更需要愛的滋潤。”這是劉佳芬1991年8月來到象山縣聾啞學校擔任副校長時給自己的警示。20年來,她始終把每一個殘疾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手心裏的寶。

XX年12月,劉佳芬偶然聽到海曙區還有最後一個適齡入學的智障兒童沒來報到。她和4個年輕教師去西郊的華家道地村找了兩天,終於找到了9歲智障女孩小君。小君一週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腦癱,不能站立和走路,生活不能自理。之後,劉佳芬根據她家的實際情況,作出“將小君名冊掛到學校,將知識送到家裏”的決定。“送教上門”作為特殊教育的一種補充形式被寫進了寧波特教歷史。

XX年的一個冬天,時任寧波市達敏學校校長的劉佳芬看到別的孩子都到食堂吃飯去了,唯有一個姓唐的學生拿着從家裏帶來的飯盒,自顧自地吃了起來。這麼冷的天,飯菜多涼啊!劉佳芬找到班主任周靜燕一問,才知道這個中度智障學生家裏經濟很困難,連食堂的伙食費也交不起。“不行,這對孩子正在成長髮育的身體不利,以後她每月的伙食費就從我的工資里扣。”就這樣,劉佳芬的工資連續被扣了3年,直到這名學生畢業後,周靜燕才把實情告訴了她。

曾有人跟劉佳芬開玩笑説,他們都是智障孩子,你為他們做的這些,他們很多人不知道,以後也不會報恩。劉佳芬説:“他們能自立,能融入社會,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

達敏學校是寧波最早的一所全日制智障學生學校。平時,劉佳芬一有空,就會在學校裏轉悠,看望學生、優化學校管理。在她的督促下,水泥地的活動場地改成了塑膠地,樓梯上安裝上了安全扶手,校園裏的牆壁上都繪上了各種彩色圖案……

在達敏學校,老師是和學生圍坐在一個圓桌上課。劉佳芬説,老師走到學生中間上課,可以讓學生沒有距離感,同時也可以隨時提醒上課精力不集中的學生。

作為市人大代表,劉佳芬多次向政府部門提議:殘疾兒童享受全免費教育。XX年,寧波市海曙區殘疾兒童享受到了全免費教育。接着,劉佳芬不斷呼籲寧波全大市殘疾學生都能減免教育費用。如今,這些建議全部得到了採納。

“給我時間,我一定讓你的孩子有變化”

劉佳芬到達敏學校的第3天,她看到很多孩子吃飯把飯噴得滿桌都是,還有一些孩子連洗臉擦嘴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能獨立完成。

衡量、評估弱智兒童的教育質量引起了劉佳芬的思考。為此,劉佳芬提出了“以生活為中心”的分層教學改革方案:重度學生要學會生活自理,中度學生要適應社會,輕度學生要自食其力。

改革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一些重度、中度學生的家長擔心孩子學不到知識,紛紛表示反對。劉佳芬耐心地跟家長們説:“給我時間,我一定讓你的孩子有變化。”

接下來的日子裏,劉佳芬和教師們一次次商討教學方法和策略,研究個案,隨堂聽課,對教學進行測試和評估。分層教學後,由於中、重度學生只有大綱沒有教材,劉佳芬感覺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1999年3月,她決定組織老師自己編寫教材,從最初的手寫、油印,到現在的彩色印刷,從最初以實用生活為內容的18冊校本教材,到包括美工、勞技等九年義務教育段的24本教材。現在,這些教材經浙江省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核通過成為地方教材,全國許多兄弟學校也據此範本開展教學活動。

智障學生畢業後,由於沒有一技之長,許多學生只能呆在家裏,給家庭帶來了負擔。劉佳芬作出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創辦初級職業班,並根據寧波小區的特點,開設了家政、園林兩個專業。面對一無師資二無實習基地等諸多困難,她依靠全體教師,將首屆職高班辦得有聲有色。劉佳芬還自己掏錢購買紙花材料,動員在鄉下的70多歲的父母上山砍柴做免費的花枝,一趟趟從老家象山運往寧波市區。畢業彙報中,當這些有智障的學生在展示出一盤盤美味佳餚、一盆盆五顏六色的鮮花、一束束精緻的手工紙花時,家長們驚呆了。

“要讓更多的學生儘快融入社會”

從事特殊教育多年來,劉佳芬一直堅持這樣的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生存和發展,要讓更多的學生儘快融入社會,自食其力,提高生活質量。”

1994年,象山縣聾啞學校的首批學生就要畢業了,劉佳芬提出要為學生解決就業問題。於是,劉佳芬一有空就跑企業,一家又一家,不知疲倦。可企業一聽説是聾啞人,都搖搖頭不願接收。劉佳芬執著地一次次上門做工作。

有一次,劉佳芬聽縣教育局一位領導説,鎮海區有一個香港老闆有意招幾個殘疾人,她就多次把這個香港老闆請到學校,用真誠感動了他,後來,這個老闆的裘皮廠一次招了10多個聾啞學生。之後,劉佳芬每個月都要去廠裏看望學生,學生們一見她來,親熱得不得了,常常拉着她的手不讓她走。

來到寧波市達敏學校,為了讓智障學生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劉佳芬還提出了突破圍牆、開門辦學的想法。“我們的教學內容要結合社區的內容,以便學生將來能夠生活於社區、服務於社會。”劉佳芬很有信心。

於是,學生們向物業的花木老師傅學習種植技術,向麪包房師傅學習做麪包,到超市體驗“消費”……社區和學校周邊的資源都變成了教學課堂,形成了學校課堂與社區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生活自理、社區適應能力提高很快。更令人欣慰的是,學校首屆職高班畢業生全部被寧波市金田銅業公司聘用,此後的職高畢業生也是100%就業。

對於劉佳芬融合教育的成功,特殊教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教授汪海萍説,在融合教育或全納教育世界性的發展潮流中,讓智障人士融入社會,實現社區融合,有此理念的地方與人士不在少數,但是真正去做的並不多,能夠做到、做好的更少。寧波市達敏學校提供了特殊教育的“中國樣本”,對豐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論與實踐有非常大的貢獻。

“我要為他們贏得公平和尊嚴”

寧波的城隍廟地處鬧市中心,商鋪林立,人頭攢動,對學生來説這是一個體驗獨立生活、開展社區化教育的好場所。一天,寧波市達敏學校的14個學生在兩名老師的帶領下,在攤位前觀看時,小吃城裏的攤主挖苦道:“走開,傻瓜,你們來幹什麼?”學生都害怕了。

這樣的遭遇令劉佳芬傷透了心:“我不能讓我的學生再次受到傷害,我要為他們贏得公平和尊嚴。”

XX年6月,在區教育局的建議下,劉佳芬與所在的鼓樓街道孝聞社區發起成立了教育協作理事會。截至目前,理事會已有近1000名成員,社區單位、機構、企事業成員單位100家左右。理事單位紛紛為學校提供教學基地,學校至今已有200多個教學基地。

“我們的老師比學生還要多。學校目前有96名學生、26名教師,師生比為1:3.7,但社會上的‘兼職教師’人數遠遠超過了學生數。”劉佳芬自豪地説。

XX年,在劉佳芬的倡導下,海曙區成立了支持性教育資源中心,由達敏學校指導推動區域內各中國小開設支持性教育資源教室,為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開展診斷評估、心理測試、康復訓練。

XX年10月29日,達敏特殊教育服務熱線87286303開通。服務熱線不僅面向寧波全市,還輻射省內外,為智障兒童及有學習困難、自閉症、情緒障礙的兒童的學校和家長提供幫助。包括劉佳芬在內的每位教師,除了輪流值班接受諮詢外,還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和家長面談,走訪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和家庭。

近年來,劉佳芬先後獲得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浙江省首屆師德先進教師等榮譽稱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就是從愛出發。劉佳芬就是這樣用特殊的愛鑄就着特殊的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