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事蹟材料

優秀教師先進事蹟材料借鑑

——鍾愛教壇灑熱血 慈母丹心育英才

優秀教師先進事蹟材料借鑑

付xx,女,47歲,xx中學生物教師。

她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有良好的師德風範。從教28年來一直從事生物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她對黨忠心、對工作盡心、對同志熱心、對學生關心。她勤於鑽研業務,教學效果突出,班主任工作經驗豐富,在培養良好的班集體精神和教育轉化後進學生方面卓有成效。深受學生的喜愛和社會的好評。先後被授予“xx縣優秀教師”,“xx縣優秀班主任”、“xx縣學科帶頭人”、“xx縣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其先進事蹟曾在xx電視台、《xx報》等媒體上報道。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然而為了自己的事業,不顧及生命的人不僅限於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她也在我們的身邊。付xx老師是我校德高望重的頗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因連續多年擔任高中畢業班工作,長年操勞,積勞成疾,生病在牀,xx年1月經重慶新橋醫院檢查出患有腮腺癌。

現將她的感人事蹟擇其一二敬獻大家。

一、三尺講台、一顆愛心、放飛希望、樂此不疲是付老師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潛在動力。

付老師從教近三十年,就像一部擰緊發條的機器,不停地運轉着,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着一名教師的誓言,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動和感染着每一位教師,凡是與付老師搭擋過的老師提起付老師都豎起大拇指,由衷的敬佩和稱讚。記得付老師常説的一句話:“我有我自己的活法、有自己的生活原則,不到週末不會走出學校和家庭這兩點一線,不到學生歸寢,就不出校園,這樣既充實,又能把當天的工作做完。”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促使她一步一個腳印地為着她所鍾愛的教育事業耕耘着、奮鬥着,把勞苦當作充實,把奉獻當作自己的追求。

長在耳邊的腫瘤其實早在xx年春開學就該可去手術了,同在一個辦公室的陳代全、許生貴、吳興剛、張自強等老師也都多次勸她去檢查,儘早手術,可她一再説,我要在大學聯考後再説,“現在這段時間是不可能耽擱的,我是想讓我班的學生都能考上他們理想的大學,不留遺憾。7月9日是一定要去手術的。”好一個盡心盡責的付老師啊,把心全放在了學生身上,放在學生的大學聯考上,全然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生命,忘了自己的一切,她的言行為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增添了更多耀眼的光環。

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愛生如子、甘為人梯是付老師從教近三十年的真實寫照。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的確,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更是澆灌心靈的甘泉。付老師對班上每一個學生都有着慈母般的愛心,用她的話説“在我心裏沒有班規,只有愛心,缺少愛心的班主任工作是蒼白無力的,因為愛是教育的源泉,愛是教育的核心。”她一直都在努力走進孩子的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瞭解他們的優點和不足,用真摯的情、濃濃的愛去感染每一個孩子,呵護他們健康成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下面剪輯一組組鏡頭,以窺其愛心世界。

鏡頭一:

04級的xx大學聯考狀元蔡雲燈同學,前一年大學聯考不理想,付老師得知後,主動上門勸他複習。到了複習班,付老師覺得自己對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隔三差五的找他談心,給他支持和鼓勵。慈母般的呵護,孜孜不倦的教導終見成效。xx年蔡雲燈同學以654的高分考入上海同濟大學。留在雲燈靈魂深處的感激終身不忘,從進大學到現在(重慶石橋鋪橋樑設計所工作),每逢節日都不忘給付老師信件祝福或電話問候。付老師説:“我能夠這樣,就滿足了,沒有別的奢求”。

鏡頭二:

04級的徐遠中同學,農家子弟,家裏較為貧窮,常常沒有生活費。付老師得知後,主動找他來詢問情況,促膝談心,並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每月拿出部分資助他,後考入西南大學,現於涪陵實驗中學任教。回到xx,首先要去拜訪的是付老師,付老師每當提起他,臉上會漾出修行善事的喜悦。

鏡頭三:

xx級的徐向飛同學,因前一年大學聯考不理想,主動申請到付老師班上。徐向飛同學很聰明,個性強,不易駕馭,付老師深諳其性格,把他當寶貝幺兒,帶他逛商店,給他買衣服。老師、同學都説徐向飛已是付老師的幺兒了。付出終有回報,今年大學聯考,徐向飛以590分的好成績考入重大。成績出來了,用付老師的話説“我對徐向飛的付出沒有白費”。樸實的話語背後隱藏多少辛苦是不言面喻的。

鏡頭四:

聽説付老師生病了,她的學生紛紛前去看望,到她家裏或到她所在的醫院,一束束鮮花馨香四溢,付老師臉上總是充滿笑容,看着付老師手術後嘴角歪斜,説話很吃力的樣子,止不住那滾燙的淚水揹着付老師悄悄的掉落,一會兒轉過身來,強裝笑臉安慰付老師,眼角紅紅的,始終隱藏不了心中的那份傷心,難受。只淡淡的幾句話:“付老師,堅強點,有我們這麼多同學的支持,相信你一定戰勝病魔。”還有許多同學也在電話的那頭送來問候和祝福,付老師整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醫生吩咐,“為了你的身體請少打或接聽電話。”出於養病的考慮,打、接電話也只能讓女兒替代了。

三、孜孜以求、誨人不倦、推陳出新、精益求精是付老師畢生的追求。

“教無涯,學亦無涯。”付老師在課後反思,感歎着説:“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始終帶着遺憾的藝術,為了不留遺憾,只有不懈追求了。”她對教學的認識的確有她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她嬉笑着説:我教書和鄧小平理論是保持一致的,我是屬於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的那一類。只要學生能懂、會做、能考,我認為就算成功了。她對於生物學科差的學生,總是利用課餘時間,把他們單獨叫進辦公室,一個章節、一個考點的過關。廖佚、胡小勇、王付文、張傑、王露霞等同學常在最後一節晚自習後付老師都在給他們耐心的講解,教誨不倦。

在教學工作中,她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刻苦鑽研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聯繫自身教學實際,不斷的探索,以“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為目的,已探索出切合山區農村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她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培養,課堂上,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內在動力,增強學生合作意識,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研究中求索。二十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儲存了大量的教學心得,常與學校年青教師交流,把自己成功經驗與教學心得與大家共享,毫不吝嗇,樂於指導青年教師。她常説:你們年輕的成熟了,我就老了,長江後浪推前流,“革命”就不怕後繼無人了。

她就是這樣傾注自己全部愛心,為學生的成長鋪就一條陽光之路,付出自己全部精力,為黨的教育事業增光添彩,是吐盡蠶絲的春蠶,是淚乾化灰的蠟炬。冰心老人説:“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真愛如雨,潤物無聲,育人無痕,作為人師,她愛生如子,用無私細緻的愛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二十多年來,她把自己融入教育事業中,融入她所喜愛的孩子們中間。她用她的言行實踐着那句老話:“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