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扶貧調研報告彙編(通用3篇)

扶貧調研報告彙編 篇1

嚴湖村貧困現狀剖析

扶貧調研報告彙編(通用3篇)

嚴湖村有28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户681户,農業人口2765人。該村位於上猶縣社溪鎮北部山區,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推進精準扶貧,基礎設施有了一定改善,貧困户減少到目前的132户416人。但由於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太多,產業基礎脆弱,農民收入水平仍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720元,只相當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7元的56.5%。分析該村的貧困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弱。一是交通出行不便。通村公路雖在3年前完成硬化,但28個村民小組8條通組公路僅有3條完成硬化,有5個村民小組通汽車困難。二是上學就醫困難。該村離圩鎮遠,且無村完小,三年級以上需到15公里外的藍田國小就讀,給羣眾帶來諸多不便。全村目前僅有村級衞生室1個,衞生設施及設備配置不全,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醫很不方便。三是飲水不方便。受地勢等自然因素影響,未通自來水,村民取水“各自為政”,有的從水井裏挑水,有的從水井裏抽水,也有的從山中引泉水到家,飲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用電通信質量不高。全村雖已全部通電,但因線路老化,供電線路長,電壓不穩定,部分大功率電器無法使用。28個村民小組中,有5個組未通廣播電視,移動通信信號弱,也未通寬帶網絡,信息較為閉塞。

(二)農田水利設施差,土地產出低。全村共有耕地1884畝,人均耕地0.68畝,只相當於全省人均1.045畝的65.07%、全國人均1.35畝的50.37%。加上農田水利設施落後,山塘、水渠等水利設施嚴重老化,大部分山塘水庫等灌溉工程因無資金維修,不能正常運轉或帶病運行,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脆弱,大部分耕地屬中低產田,甚至是“望天田”。種植結構單一,基本上只種一季水稻,種植效益低。人均山地雖有8.7畝,但多為荒山和殘次林,佔全村林地80%以上;油茶林全部為低產油茶林,產量很低,經濟效益差。

(三)羣眾收入低,居住環境差。就該村整體情況來看,農户的主要經濟來源為務工、務農兩個方面。務農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小部分農户養豬、雞、鴨、魚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規模,基本滿足於自給。為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當地政府正着力推進油茶低改,但這些項目由於剛剛起步,帶動農户增收的效應還未能發揮,農户收入仍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低於國家貧困線的貧困户132户,416人,貧困户數佔全村户數的19.38%。在住房方面,通過近年來的土坯房改造,儘管大多數土坯房改造完畢,但相當一部分農户只是搭起了房屋的框架,無錢裝修,生活設施簡陋,有的為建房還欠了一屁股債。尚有70户農户仍然無力改造。

(四)增收難度大,脱貧任務重。要改變嚴湖村的貧困面貌,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一方面,必須有效解決貧困户增收問題。造成該村農户整體收入較低,除了該村土地資源不足、生產條件較差、沒有帶動羣眾致富的龍頭產業外,與當地羣眾的文化技術素質和思想觀念也有很大關係。從我們瞭解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羣眾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無論是思維方式、生產方式還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勢發展,有的甚至存在較嚴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勁頭,不思進取,無心脱貧。村裏文化生活貧乏,導致村民喜歡聚集打牌,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議論是非,創業氛圍不濃,致富熱情不高。

從調查瞭解的情況來看,一般家庭只要有勞動力且身體健康,能出去務工,就能有一定的經濟收入。該村目前之所以還有132户計416人沒有脱貧,其主要原因在三個方面:一是大病醫治拖累所致。很大一部分貧困户是因患重病,醫治花費大導致負債累累,陷入貧困。在貧困人口中,有126人身體不健康,患有各種慢性疾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其中有27.5%喪失勞動能力,不僅不能勞動,還需常年吃藥並要有人照料,平均每户每年醫療消費為1056元,佔家庭開支的20%以上。二是缺勞力缺技術。據調查統計,有近70户(佔貧困户的53%)因為缺勞動力,有54户(佔貧困户的41%)家庭因為殘疾或患有慢性病而無法做事,只有閒在家裏。還有16户雖有勞力但不懂技術,生產開發效益低,又無一技之長,打工靠賣苦力收入不高也不穩定,導致致富無門、增收無力。三是先天不足。在132户貧困户中,有88户低保户(佔貧困家庭的67%),因種種原因導致入不敷出,必須依靠農村低保維持基本生活。還有14户五保户,必須由政府給予生活保障。

嚴湖村能否打贏脱貧攻堅戰,成敗在於132户的增收脱貧問題,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奏效。

堅持標本兼治,因户精準施策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嚴湖村雖然貧困程度比較深,但也有一定的發展基礎,通過扶持可以改變落後面貌,實現脱貧目標。關鍵是要針對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選對路子,堅持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與增加收入同時並進,瞄準對象,精準施策,破解難題。

(一)堅持長短結合,發展產業增收。近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儘快增加貧困户收入。一是抓兩個基地。拓展油茶基地,在兩萬畝低改和兩千畝新植油茶的基礎上,繼續新增油茶低改5000畝,新植油茶畝,逐步成片。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每年增加500畝,最終達到3000畝以上規模。二是抓種養髮展。包括:鞏固水稻種植,提高種糧效益;依託龍頭企業,與贛州城區市場對接,採取“公司+農户”形式,種植500畝大棚蔬菜;利用低山丘林山坡和門前屋後等閒置土地,栽種桃、李、梨、金桔、蜜桔、板栗、楊梅等小水果1000畝以上;利用閒置山場,發展生態養雞、養牛等產業,增加部分收入。三是抓光伏發電。利用村部學校等公共建築屋頂,鼓勵和扶持農户利用家中屋頂發展光優發電產業,形成穩定收入來源。

在發展好上述三個產業的.基礎上,依託當地資源,發展生態旅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從保護好嚴湖古井、古屋、古驛道、古樹等具有文化底藴的古代遺蹟入手,進行修繕升級,保護好集中連片老土坯房,改造升級為百年客家民居;利用新江河落差大、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新江河漂流、新建古法榨油廠和油茶文化、新型“農家樂”等項目,發展嚴湖旅遊,使其逐步成為嚴湖百姓持續增收的重要產業。

(二)堅持標本兼治,抓好教育培訓。充分發揮教育培訓“拔窮根,挪窮窩”的優勢,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一是要抓基礎教育。從改善教學條件入手,讓更多的青少年通過學習深造走出大山。為此,一方面要新建新江教學點,完善嚴湖國小教學設施,改善辦學條件,恢復村完小,解決上學難的問題。一方面通過建立助學制度,防止因窮輟學。可成立村助學基金會,接受社會各界捐款,對困難農户子女上學實行資助,對考入大學的學生實行獎勵。此外,還可對接政府有關部門熱心人士和社會各界助學團體,形成“一對一”幫扶,防止因學致貧。二是要抓職業技術培訓。積極協調培訓機構和勞保等有關部門開展技能培訓,確保初、高中畢業生在沒有考上高中、大學之後,都能接受職業教育,使農村新增勞動力都能掌握專業技能,就地轉化或者外出務工、經商。切實用好國家對職業教育農村籍學生給予教育補助和推薦就業的政策,有效減輕家庭教育負擔;同時,可成立村農民夜校,根據生產發展需要,組織開展蔬菜、油茶、水果種植和生態環保養殖技術培訓,提高生產開發效益。

(三)瞄準132户貧困户,落實近期脱貧措施。為實現上猶縣確定的解決絕對貧困的目標,當務之急是瞄準132户461人的增收脱貧問題。當下,要集中力量抓好兩個增收項目建設。一是油茶低改。平均每户扶持油茶低改10畝,按照第一年投入1100元(油茶低改可補助800元),後兩年每年投入300元的標準,每年每户再扶持3000元,連續扶持3年直到進入產果期,實現盛產期每户每年穩定增收4萬元左右(近期每户7000元左右收入)。二是光伏發電。選擇租用一個閒置山場,集中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平均每户30平米,每户貸款2.4萬。在脱貧之前,每户每年補助4000元,解決貧困户的還貸問題,並可實現每户每年5000元左右的穩定現金收入。與此同時,按照國家政策,對14户五保户、88户低保户,實行兜底政策,解決好貧困户的基本生活問題。對132户貧困户中72户有小孩上學的家庭,發動省公安廳的幹部職工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降低小孩上學負擔,並幫助爭取國家有關政策,確保不因學致貧。對居住在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的14户農户,列入搬遷扶貧範圍,搬遷安置到城區或工業園區附近,通過技術培訓等,幫助進入工業企業就業,解決好生活出路問題。

(四)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一是要抓村莊環境整治。結合城鄉一體化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佈局,分步實施的原則,以建設“詩畫鄉村”為目標,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主要包括平整土地、危舊房改造、道路連通、排水排污、改水改廁、文化體育活動設施等建設內容,優化村容村貌整體形象,使羣眾居住環境和衞生條件有明顯改觀。二是要抓公共服務設施。包括:以村部為中心,硬化環村道路3公里形成全村循環,改善出行交通條件;建設安全飲水工程,選好優質水源,集中建好中心水池,實行集中供水,鋪設水管,解決全村500多户農户飲水難的問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新開水渠5000米,對村部前700餘畝農田實施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質量;改善通信設施,力爭每個村小組通廣播、通寬帶網絡,為發展電商銷售打好基礎。

通過以上措施,基本可以保障該村現有貧困户按期脱貧,並在完善醫療保障和大病救助制度的基礎上,能不因病返貧。

強化精準扶貧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嚴湖村能否實現脱貧目標,村支部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目前,該村有黨員41人,其中18人外出創業或務工,力量不集中,黨組織生活較為分散。為此,要緊緊依託省公安廳工作組掛村扶貧的有利條件,切實加強支部建設。一是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支村兩委工作制度、議事制度,健全農民自主投工投勞等機制,逐步形成村民自主決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長效機制。二是加強陣地建設。建設好村部,完善農民夜校、圖書室(農家書屋)、活動室、衞生室、籃球場、文化教育、健身娛樂等設施,在村部設置黨(村)務公開宣傳欄。三是完善組織網絡管理。重點抓好黨小組建設,28個村小組分片成立黨小組,按照“黨建+”工作理念,將黨小組融入到村民理事會、經濟組織合作社等羣眾組織,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小組的戰鬥堡壘作用。四是培養後備力量。通過崗位鍛鍊,着力從黨員中培養致富能手,從產業帶頭人、種養大户和經濟能人中發展黨員。五是培育良好風尚。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勞動致富、環境優美示範户”等評選活動,倡導文明道德新風尚。

(二)強化產業扶貧措施。一是實行一對一幫扶。特別是在產業扶持上,要緊盯132户貧困户,除五保户由政府兜底外,對其餘118户貧困户要一對一落實扶貧工作責任人,制定任務書,簽訂責任狀,分户建檔立卡,分户制定脱貧計劃和時間表,提出項目安排和具體措施,確保全村132户貧困户按期脱貧。二是搭建好組織平台。儘快組建油茶種植、蔬菜種植等合作社,制定好合作社運行機制,通過合作社為各家各户發展生產提供技術、銷售等方面的服務,把分散的農户組織起來實行產業化經營,解決好“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連接問題,帶動貧困户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三是盤活閒置土地。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向致富能手和龍頭企業流轉,農民通過培訓到企業打工,實現由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通過土地流轉收入、打工收入和企業分紅,提高農民收入。四是用活扶助資金。實施好產業發展項目,不斷髮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鼓勵和吸引外出務工村民及有一定實力志願青年回村創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三)強化扶貧資金監管。一是優化制度設計。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圍繞脱貧目標,根據貧困地區發展需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類扶貧優惠政策,優化制度,完善機制,用政策調動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扶貧積極性,對農民發展產業、生產經營予以鼓勵和支持。二是增強扶貧合力。充分整合各有關部門的資金項目,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產業扶貧的項目,基本的資金必須打足,不能“釣魚”。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為扶貧產業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三是加強資金管理。扶貧部門要嚴格執行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規範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四是加強政務公開。對每一筆扶貧資金的使用,都要做到政策、資金、項目三公開。可組建村老年人協會,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幹部的作用,對扶貧項目實施進行經常性監管和全過程跟蹤,確保項目建一個,成一個。

(四)建立後期幫扶跟進機制。通過精準扶持和攻堅克難,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解決現有貧困人口的脱貧問題。但由於這部分人的發展基礎脆弱,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做保障,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和意外情況,一部分人又將重新返貧。為此,一要建立脱貧後期幫扶機制。貧困人口脱貧後,要落實責任人進行3~5年的跟蹤,繼續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直至其持續發展,實現穩定脱貧。二要完善大病救助和商業保險制度。既要提高醫保中大病報銷額度,還要加大大病醫治商業保險力度,最後由政府實行救助兜底,確保農户不會因病致貧。三要建立農業生產和自然災害保險制度,確保農户不因災致貧。四要進一步擴大義務教育範圍,將學雜費免費範圍從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擴大到從學前教育到高中和中職教育,防止因學致貧。

扶貧調研報告彙編 篇2

為推動扶貧政策落實落地,着力發現和破除政策落實中的“中梗阻”問題,根據主題教育有關要求,近期,濟南市鋼城區紀委監委調研組一行3人深入艾山街道、裏辛街道、鋼城區高新區部分村居,圍繞扶貧政策落實情況開展了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調研組採取實地走訪、現場察看、個別訪談等方式,深入部分貧困羣眾及村民家中,聽意見,摸實情,掌握了一手情況,共走訪低保户7户,危房改造户8户,精準扶貧户4户,訪談黨員羣眾30餘人次。

從調研情況看,近年來,隨着脱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各街鎮、功能區和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落實上級扶貧政策,加強對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和監督,規範申報、審批、抽查、驗收等各個環節,困難羣眾利益得到有效維護和保障,羣眾對政策落實的認可度和滿意度明顯提升。訪談中,很多困難羣眾反映:“多虧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幫助解決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難。現在生病住院能報銷,慢性病有免費藥,每年還能領到補助金,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感到,對當前取得的`成績不能高估,離基層困難羣眾的期盼還有距離,在政策落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還具有一定普遍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策宣傳不到位。

按照政策要求,因病致貧返貧的貧困户按月享有免費送藥的政策,腿腳不方便、無法領取的貧困户,可由鄉醫上門送藥,生病住院除用新農合報銷外,符合救助條件的可申請大病救助。但是從訪談情況看,有些貧困户不知道免費送藥的政策,導致沒有按時領取;有的不瞭解大病救助申請的條件和程序,致使應享受的政策沒有享受,增加了就醫負擔。此外,有村民反映其家庭很困難,卻沒有評上低保户,對村幹部心生不滿。但經瞭解,其妻在外務工,年收入明顯超出低保標準,説明在低保、危房改造、貧困對象評定中,由於政策宣傳不到位,有些村民產生誤解從而心生怨言,影響了扶貧效果。

(二)信息公開不到位。

近年來,隨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力度的不斷加大,在扶貧政策落實中,優親厚友的現象明顯減少,羣眾的認可度也逐步提升。但訪談中,有的羣眾反映,低保、危房改造、貧困户的選定只對結果進行公示,而不公開過程,羣眾因不瞭解評定對象的家庭狀況和收入情況,對評定結果產生質疑。

(三)民主決策效果不佳。

按照要求,低保、危房改造、貧困户的評選都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研究,從監督執紀實踐看,大多數村能夠做到按程序研究上報。但經瞭解,有些村的村民代表選定程序不夠規範,有的甚至直接由村“兩委”成員指定,導致民主決策一定程度上流於形式。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建議

(一)強化政策宣傳。

各街鎮、功能區、村(社區)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強農惠農政策尤其是扶貧政策的宣傳力度,重點宣傳相關政策的內容要求、標準條件、申報程序等,提高羣眾知曉率和參與度。注重宣傳效果,既要通過發放宣傳冊、村內廣播、入户走訪等傳統方式,深入講解有關政策要求,也要注重運用微信公眾號、單位網站等新媒體,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努力實現政策可查看、信息可查詢。

(二)加強信息公開。

各村(社區)在開展低保、危房改造、精準扶貧工作中,除公開評定結果外,也要對評定過程進行公開,充分吸收羣眾參與,讓扶貧工作在陽光下開展,打消羣眾疑慮。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核查力度,增加核查抽查的範圍和頻次,及時公開核查結果。

(三)推進民主決策。

各街鎮、功能區要督促指導各村(社區)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和程序選出羣眾代表,堅決防範和糾正選舉中的腐敗和不正之風。選舉既要體現廣泛性,又要突出代表性,注重將羣眾威信高、敢於仗義執言、公道正派的黨員羣眾選為羣眾代表,真正讓民主貫穿決策全過程。

(四)加強監督檢查。

紀檢監察機關要結合漠視侵害羣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大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優親厚友、虛報冒領、侵佔挪用、截留私分等違規違紀問題,嚴厲問責失職失責行為,為推動國家扶貧政策落到實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扶貧調研報告彙編 篇3

今年初,xx區xx鎮按照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精準扶貧”要求,以“六個到村到户”為抓手,啟動實施“問需式精準扶貧”,即深入羣眾摸清底數,精準扶貧對象,瞭解羣眾貧窮的根本原因,傾聽羣眾的訴求和期盼,根據羣眾的需求進行扶貧。堅持“政府主導、羣眾主體,區抓統籌、分級負責,實事求是、分類施策”的原則,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幫羣眾之所需,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民生訴求初步解決、產業扶持邁開步伐、羣眾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幹羣關係融洽。

一、主要做法

(一)派駐小組專人專事。今年2月,xx區委制定出台問需式扶貧,從區直部門抽選15名年輕得力幹部,組成問需式扶貧工作組,負責xx鎮問需式扶貧工作。工作組根據需要,將xx鎮劃分為3個片區,明確

1個工作隊員負責一個村的問需工作。

(二)深入羣眾摸清實情。工作組圍繞與羣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繫的水電路訊深入羣眾家中、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通過召開羣眾會、走訪羣眾、與鄉村組幹部交流座談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資料。15名駐村幹部走村入户聽取老黨員、老幹部、農村能人的意見,共召開羣眾會100多次,全面瞭解各村各組各貧困户的基本情況,確保扶貧對象精準、成因精準、問題精準和需求精準。

(三)制定方案統籌推進。工作組對梳理出來的問題、項目和羣眾需求進行歸類、建檔,結合工作組職能職責,制定全鎮問需式扶貧工作方案。就羣眾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切實尊重羣眾意願的基礎上量力而行,明確責任主體、時間表、路線圖,確保扶貧工作不走過場,不流於形式。

(四)整合力量合力攻堅。工作組積極發揮總協調、總牽頭的作用,就具體問題與鎮黨委、政府協商、溝通,與區直有關職能部門對接、溝通,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整合部門力量,促進具體問題的解決,使問需式扶貧工作實現羣眾點菜、政府配盤、部門買單。半年來,工作組先後協調了區民政局、水利局、衞生局等20多個部門,解決了一批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五)發動羣眾積極參與。在開展問需式扶貧徵求羣眾意見環節,除單家獨户登門徵求其期望解決的問題外,對涉及集體的重大事項如路、水、訊等問題,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通過投包穀籽、舉手等方式進行表決,分門別類建立工作台帳,將羣眾的訴求、期盼作為總導向、總目標。在實施具體項目過程中,發動羣眾建立專項工作理事會,把項目建設的土地徵用、資金管理、技術指導、勞務調配和施工管理等事情交由羣眾來辦,工作組和政府主要做好政策宣傳、技術培訓和過程監管。

二、基本經驗

問需式精準扶貧工作隊在實踐中探索積累了“6個3”工作經驗。

(一)工作制度——實行三公開。工作組將問需式精準扶貧工作隊的工作人員、職能職責、紀律制度等製作成標牌掛放在各村兩委辦公地點,將電話、單位和職務進行公開,方便廣大羣眾問事、辦事和説事,使工作隊充分接受基層幹部羣眾監督。

(二)工作重點——做到三個問。工作組認真問情於民,紮實摸清羣眾個體和集體基本生產生活狀況和貧困成因;切實問需於民,立足於羣眾個體不同貧困成因、不同的發展意願和訴求,與羣眾交心談心,聽取他們的發展願望和需求;問策於民,採用老百姓樂於接受的方式方法來解決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和羣眾自治管理,用羣眾的辦法解決羣眾的問題。

(三)工作方法——開好三個會。開好羣眾交心談心座談會,向羣眾宣傳精準扶貧的政策和措施;開好情況分析研判會,對羣眾的貧困成因、幫扶需求、支撐項目、對口需求部門等進行歸類、建立台賬,推行銷賬管理機制;開好項目爭取協調會,工作組及時報告區委有關領導,由領導組織涉及羣眾需求的業務部門召開會議,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給予資金、項目支持。

(四)工作力量——來自三方面。組織力量:區委、區政府決策和統籌,部門給予資金項目支持,鎮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具體抓落實;羣眾力量:在整個扶貧工作過程中突出羣眾主體作用,充分發動羣眾找原因、組織羣眾想辦法、帶領羣眾搞建設;個人力量:充分發揮工作隊員的核心攻堅作用和個人特長、優勢幫助羣眾解決具體問題。

(五)工作流程——做好三個抓。抓好貧困成因及羣眾需求梳理,明確責任部門、工作時限等,使羣眾的貧困成因精準、需求精準、責任主體精準;抓好協調工作整合部門資源,到有關職能部門尋求資金項目支持,整合部門資源推動具體問題得到解決;抓具體問題解決,有關部門對羣眾需求的事項立項後,工作隊就積極配合部門、鎮村幹部、羣眾,羣策羣力推動項目實施,抓好項目建設中的宣傳動員和協調推動。

(六)工作特色——突出三個扶。着力扶“智”,將支持發展教育事業作為主要抓手;紮實扶“力”,將工作重心放在增強羣眾和地方自我發展能力上,使羣眾在參與產業發展中增加收入;切實扶“德”,工作隊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家風文明開展羣眾德育工作,進村入户與羣眾擺事實、舉例子、講道理,化解家庭矛盾、調解鄰里糾紛,使一些不願撫養老人的.家庭主動承擔起贍養責任,不僅解決了部分老人的生活困難,也為構建和諧文明鄉村奠定了基礎。

三、對策建議

xx鎮的問需式扶貧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全鎮尚有貧困户2315户,貧困人口7634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3。13%。在扶貧項目審批上,羣眾和基層幹部沒有話語權,項目的實施和客觀需求嚴重脱節,使得上級費力不見好、基層賣力不討好。各級集團幫扶部門和扶貧部門之間、上下級幫扶部門之間、鄉鎮與部門之間等在扶貧攻堅上的聯動機制、協作機制不活,各自為政現象突出。同時,鄉鎮、村在整合資金、捆綁項目上還存在較大困難,普遍存在勞動力缺乏、勞動能力弱現象。

(一)着力抓好以村為單位的統籌規劃。做好以村為單位的扶貧規劃,以脱貧致富奔小康為主題主線,以促進區域發展加速貧困問題解決為方向,通過問需彙集民情民願,重點對事關全局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教科文衞、生態環境等進行統籌規劃,跳出貧困看貧困,尤其是要將羣眾的現實需求、發展需求與全面小康六項行動計劃、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户等有機結合,切實抓好各級各類政策的銜接、統籌,實現優勢疊加、跨越發展。

(二)着力突出羣眾主體作用抓好扶貧。扶貧工作目標與羣眾的發展需求、現實需求結合,扶貧項目實施與羣眾主體作用結合,扶貧效果與羣眾評價意見結合,使政府的主導作用、部門的主推作用和羣眾的主體作用有機銜接,做到項目立項體現羣眾意願、項目實施體現羣眾力量,項目驗收體現羣眾監督。對於路、房、寨等基礎類公益事業,應將項目建設交給羣眾負責,部門做好指導、監督。

(三)着力實施好精準扶貧“四法”。實施好力量法,以“五個機制”撬動五種力量,繪製改革創新、總攻貧困路徑圖,突出改革對決戰貧困的先導作用;實施好“十子法”,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十子”機制,構建具體、細化、全面系統的扶貧工作運行機制,突出創新對決戰貧困的動力作用;實施好抓手法,以“六個到村到户”為抓手,實行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堅持“六個結合”,做到“四個具體”,形成“1+7”工作格局;實施好產業鏈法,把發展產業的決定權交給基層幹部羣眾,堅持市場化導向、社會化生產、科技化支撐、規模化經營、組織化保障,突出產業對決戰貧困的主導作用。

(四)着力整合部門力量推進精準扶貧。發揮好扶貧部門的牽頭作用、單位集團幫扶的基礎作用,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能職責,細化考核獎懲措施,避免形式主義。運用好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這支隊伍,從工作職能、條件、紀律要求等方面賦予問需式精準扶貧工作的主體責任,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讓隊員沉得下去、留得下來、能發揮作用。以市域統籌安排、縣區為主體推進部門資金、項目捆綁,克服各自為陣弊端,推動綜合治理。

(五)着力夯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建立和完善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下基層工作機制,破解農村人才短缺問題;發揮好農民講師、農村文藝宣傳隊作用,切實更新羣眾思想觀念、提升農村道德水平,織牢羣眾思想基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探索村支書或村委會主任公職化、專職化機制,逐步改善村幹部、組幹部待遇,加強監管,提升基層幹部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效能意識,增強基層組織在人民羣眾中的公信力、感召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