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關於發展我區農村客運的思考

發展農村客運是在農村公路大發展的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它是推進路運一體化進程,促進路運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關於發展我區農村客運的思考

農村客運是傳統意義上的縣內班線客運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市區至鄉鎮村、鄉鎮村至鄉鎮村的班線客運。它是目前我區農民出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

一、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前,確切地説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區農村客運基本處於國有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獨家經營的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車”的政策引導下,農村客運因其開放成本較低、經濟效益相對穩定而吸引了眾多的個體經營者,他們在與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的競爭中逐漸取得了優勢,並佔領了整個農村客運市場,以大蓬車運輸為主的個體經營者開始“領跑”我區農村客運;進入90年代,隨着我區農村公路路況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實現鄉鄉通油路後,班車客運進入市場並佔據了通鄉客運的大量份額,一些大蓬車開始調轉“車頭向下”,以從事連鄉通村客運為主,但仍有部分大蓬車依然在從事通鄉客運;96年客運附加費調整後,農村客運市場運力過剩的矛盾凸現,為此,交通部門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場準入受到了嚴控,農村班車客運進入了相對平穩期;期間,隨着旅客和管理部門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大蓬車等農用車載客也呈漸退之勢。

目前,我區農村客運市場擁有運力1564輛,其中:

客運班車298輛,經營線路25條,鄉鎮通車率達96%(向陽、雙溪、孫埠未通直達班車)。

大蓬車等農用運輸車輛1266輛,其中連鄉通村車輛372輛。

從總體來看,以班車客運為主,以農用車載客為輔,以市區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連接城鄉、關聯鄉村的農村客運網絡基本形成。但是,我區農村客運市場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四多四少”:即經營主體多,規模經營少;通鄉運力多,通村運力少;農用車輛多,客運班車少;停靠地點多,客運站場少。

當前,隨着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農村客運市場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一是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通暢程度的不斷提高,將為農村客運提供堅實的發展平台;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農用車載客將被嚴禁,為農村客運市場運力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三是交通部農村客運網絡化試點工程的推行,為發展農村客運指明瞭方向;

四是交通部的路運一體化發展戰略,將為發展農村客運帶來諸多優惠政策。

對此,我們要抓住難得機遇,把握有利時機,加快農村客運市場的發展。

二、指導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和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立足需求、合理佈局,政策引導、市場運作,集約經營、規範管理,路運協調、安全經濟”的原則,以貫徹落實《道路交通安全法》為契機,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不斷提高市場的集中度、班車的通達度、鄉村的關聯度、站場的覆蓋度,確保我區農村客運市場在穩定中發展。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以為廣大人民羣眾提供安全、經濟、便捷的運輸服務為前提,以滿足人民的基本出行需要為出發點,推行農村客運公司化經營,提高農村客運抗風險能力,最終實現村村通班車。

近期目標:

針對四多四少,着力提高四度,全面落實四化

客運車輛標準化、客運線路網絡化、經營主體公司化、鄉鎮站場有形化。

1、客運車輛標準化:嚴禁貨車、農用運輸車和拖拉機從事客運。大力推廣適合農村客運實際的新車型,儘量實行“一線一型”。

2、客運線路網絡化:形成以市區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輻射到村的農村道路客運網絡。

3、經營主體公司化:大力推行農村客運公司化經營,要求經營農村客運必須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一線一司和一區一司)

4、鄉鎮站場有形化:努力實現鄉鎮有站、集鎮有嘗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四、主要措施

1、優化運力結構,實行客運車輛標準化:嚴禁貨車、農用運輸車和拖拉機從事客運。結合運力置換,大力推廣適合農村客運實際的新車型,儘量實行“一線一型”。

2、合理佈局線路,實行客運線路網絡化:運力置換後,客運班車勢必增加,通鄉線路競爭加劇,新、舊的運力難以完全融合,統一排班、滾動發班難度加大。因此,要充分調研本地區農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時的規律性變化,通過合理佈局線路,分流運力、均衡運量;採取定區域經營模式,鼓勵熱班通村,捆綁經營;注重通鄉班線和連鄉通村班線在班次、時間、站點上的協調銜接,減少乘客的中轉環節和換乘費用;對村村間、村鎮間運營的客車,可不執行定班、定線、定點的“三定”原則,實行“雙日班”、“趕集班”等形式,保證了偏遠鄉村村民的出行需求,又提高了車輛實載率。

佈局原則:加密幹線、輻射支線,開通環圩公交線、增闢連鄉通村線,構建“xo”型農村客運網絡。

1、加密主幹線。主幹線是指市區至鄉鎮的客運班。

(1)、線路加密:增開宣州---向陽、孫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鄉鄉(鎮鎮)通車。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單位時間內的發車班次。

兩個指標:一是實載率控制在60%以上,發車10-20分鐘。

2、保障連接線。連接線是指鄉鎮至鄉鎮的班線。形成以小城鎮為中心,與主幹線相匹配,上下銜接,干支結合、四通八達、完善優化的公路交通網絡。

3、發展旅遊線。旅遊線是

指市區至旅遊景點的班線。

4、增開環圩線。金寶圩環圩公交。

5、鼓勵通村線。鄉鎮至村的辦線。

3、整合運力資源,推行經營主體公司化:大力推行農村客運公司化經營,要求經營農村客運必須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一線一司和一區一司);而原經營者則可以由中標企業進行整體收購,收購價格主要由車輛殘值和經營補償兩部分組成,也可以對經營者車輛殘值及經營收益進行評估,作為股份,進入公司參股經營,原經營者可作為股東,與企業參股方實行利益共享。

4、完善市場功能,推進鄉鎮站場有形化:努力實現鄉鎮有站、集鎮有嘗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原則:依託基層交管站、實行前場後站式;結合通達建設,推行站場公用型。公用型站場建設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採取公建公營、公建民營、民建民營等方式,鼓勵各種經濟組織和個人投資、合作、入股站場建設。

(一)、大力推行公司化經營

整合運力資源,推行公司化經營,提高農村客運經營者的抗風險能力和經濟效益,提高服務水平。在試點過程中,有的地方整合運力資源,對農村客運經營主體進行公司化改造,實行統一站點、統一車型、統一結算、統一服務標準,使農村客運經營者的抗風險能力和經濟效益大大提高;有的地方積極引導骨幹運輸企業堅持“車頭向下”,鼓勵企業兼併收購,組建區域性或線路股份公司,實現片區集約化經營和冷熱線協調運行。

理論上可行、趨勢上必行、操作上難行。

統一站點、統一排班、

公司化管理的三種模式:

1、依託公司。汽運公司。(緊密型)

2、組建公司。交服公司。(緊密型)

3、車主自治。一線一司,車主自治。(鬆散型)

(二)、優化運力結構,

運力置換

農村客運運力適應客源集散需求,客運運力均為適合當地道路和地理條件的、列入國家客車生產名錄的客運車輛;

原則:統一指導車型、調控置換比例、確保人暢其流。

1、以市區為起訖點的。

2、連接鄉鎮村的。

(三)、線路佈局

形成較為嚴密的農村客運班線網絡,大力提高班線輻射範圍和通達深度,最終實現“村村通班車”;

在運力佈局上,要充分調研本地區農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時的規律性變化,在此基礎上統籌安排,避免棄冷線、爭熱線和擠幹線的做法;

原則:加密幹線、輻射支線,開通環圩公交線、增闢連鄉通村線,構建“xo”型農村客運網絡。

加密主幹線、保障連接線、發展旅遊線、增開環圩線、鼓勵通村線。

通過線路的合理佈局,分流運力、平衡運量、提高通達、形成網絡。

1、加密主幹線。主幹線是指市區至鄉鎮的客運班。

(1)、線路加密:增開宣州---向陽、孫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鄉鄉(鎮鎮)通車。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單位時間內的發車班次。

兩個指標:一是實載率控制在60%以上,發車20分鐘。

2、保障連接線。連接線是指鄉鎮至鄉鎮的班線。形成以小城鎮為中心,與主幹線相匹配,上下銜接,干支結合、四通八達、完善優化的公路交通網絡。

3、發展旅遊線。旅遊線是指市區至旅遊景點的班線。

4、增開環圩線。金寶圩環圩公交。

5、鼓勵通村線。鄉鎮至村的辦線。

(四)、重視鄉鎮客運站點建設

客運站場是“路網的接口、市場的門口、形象的窗口。”鄉鎮客運站點建設是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路運一體化的重要環節,

在客運站點選擇與建設上,應與當地農村集市相結合,形成以站帶市、以市養站、干支相接、長短配套、輻射城鄉的農村客運服務網絡。

三是加快農村客運站點建設。通過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加快農村公路網建設,加大農村客運站點建設投入,完善農村客運基礎設施,為農村運輸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矗同時,牢固樹立“路、站、運一體化”思想,將農村客運站點設施與農村公路建設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實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八、重視鄉鎮客運站點建設,推動路運一體化。鄉鎮客運站點建設是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路運一體化的重要環節,各地要重視鄉鎮客運站點建設,通過試點,研究探索鄉鎮客運站點建設標準、資金來源、組織實施、站點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在制定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規劃時,要統一考慮農村客運站點的佈局,抓好農村公路與鄉鎮客運站點的同步建設,為實現“路運一體化”創造條件。

建設一批方便羣眾、有利管理的客運場站點。

原則:依託基層交管站、實行前場後站式;結合通達建設,推行站場公用型。努力實現鄉鎮有站、集鎮有嘗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1、農村站場: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採取公建公營、公建民營、民建民營等方式,鼓勵各種經濟組織和個人投資、合作、入股站場建設。

2、市區站場

發展農村地區道路客運是一項長期、艱鉅而複雜的任務。

初步形成以市區為中心、鄉鎮為節點,輻射到村的農村道路客運網絡。

進退有序、

有效銜接;整合資源,調整結構;整體推進,平穩過渡。

以嚴禁貨車、農用運輸車和拖拉機從事客運為切入點,以發展農村客運為中心,按照進退有序、有效銜接;整合資源,調整結構;整體推進,平穩過渡的方法,因此,發展農村客運事關農民出行需要、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同時,要樹立“公路建設是基儲發展運輸是目的”的思想,統籌發展農村公路與農村道路運輸。對具有符合技術標準的公路、具備通車條件的地方,要及時投放運力,保證只要路修到家門口,班車就能通到家門口,農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步子就能走出家門口。

標籤:我區 客運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