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三防形勢應急管理策略調研報告大綱

該文在介紹**市近年汛情現狀、特點及三防應急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市三防應急管理機制的思路以及完善健全應急管理機制的策略,為**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三防形勢應急管理策略調研報告大綱

1 概述

**作為廣東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近1o年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正按照精心打造“經濟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成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前進,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推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在此進程中,必須加強和推進三防應急管理工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 **市汛情現狀與特點

2.1 **市汛情現狀

**市地處東、西、北三江匯合處,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和台地,汛期易產生山洪。南部屬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地勢低窪,易受熱帶風暴潮襲擊。年降雨量在1 009~2 865mm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831mm。年內降雨量分佈不均,汛期(4~9月)集中了全年80% ~85% 的降雨量,易形成洪澇災害。而枯水季節,雨量減少易發生旱災,南部河網易受鹹潮影響。

2.2 汛情的主要特點

近年來,隨着全球變暖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市三防形勢呈現出5個方面的特點:

1)洪水的複雜性。**市城區位於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北邊的防洪屏障北江大堤防禦西、北兩江洪水。西江是珠江第一大幹流,發洪較北江遲,主要集中在6~ 8月,洪水峯高量大、歷時長。北江是珠江第二大幹流,發洪時問較西江早,主要集中在5~7月,洪水峯高而量較小,歷時也較短。因此,在每年5~8月,西、北兩江洪水會對北江大堤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兩江同時發生特大洪水時,對北江大堤的威脅更為嚴重。

2)颱風的頻發性。由於我市地處亞熱帶地區,瀕臨南海,是西太平洋、南海台風登陸我國的主要地區,每年5~10月為颱風活動季節,每年7~9月是颱風影響和侵襲**的活動盛期。颱風往往帶來狂風、暴雨,引發沿海風暴潮、洪澇災害和山洪災害,還伴隨強對流天氣,從而導致一系列次生災害發生,往往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統計,登陸或嚴重影響珠江口附近/時中心風力在8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平均每年約有2個(次),其中中心風力在1o級以上的強熱帶風暴或颱風平均每年約有1個(次)。1983年9月9日9時,8309號颱風登陸珠江口,最大風力達12級,颱風災害造成我市2o人死亡、127人受傷,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這次颱風是解放以來影響我市最嚴重的一次,風暴潮給番禺區的海堤造成了嚴重毀壞。

3)潮位的趨高性。在每年的4~8月,珠江水位受東江的頂託,更受來自伶仃洋的潮夕影響,因此洪(潮)水會對珠江堤防構成嚴重威脅。據中大站水位統計,“05.6”中大站點高潮水位2.77m,比歷史(XX—07~07)最高水位2.62m,超高0.15m。特別是西、北兩江發生特大洪水又適逢天文大潮時,對城區的防洪安全最為不利。

4)暴雨的突發性。近年汛期暴雨表現為短歷時、強降雨量、局部性。最典型的有黃埔區XX年5月26日,出現強降水過程,測得日雨量192mm,最大3h雨量152.9mm,超過該地區歷史記錄。XX年10月18日2時~10時,花都區局部地區突降大到特大暴雨,錄得的最大降雨量為279mm,造成多個村受災。突發暴雨易造成城區內澇,市區地勢低窪,高程在珠江基面3.om以下的面積為582km ,占城區總面積的40.3% 。市中心區街道高程低於2.om的有402條,低於2.5m的有483條。城區排水河湧出水口高程多在一0.5~1.om之間,排水管網出水口偏低。汛期若突降暴雨,再遇洪潮水位的頂託,常造成“水浸街”,特別是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因監控不嚴、排水不暢造成水淹

5)山洪災害的次生性。主要發生在北部的從化、花都等地區。按照山洪災害發生的機率、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及地形地質條件,確定了特別重要防治區有從化市淄二河流域的鰲頭鎮、良口鎮、呂田鎮以及花都區的梯面鎮。

3 **市防汛應急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三防應急體系的現狀

1)三防應急管理體系。根據本地區自然災害和城市成災的特點,**市以三防總指揮部作為防禦自然災害的主要工作機構,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總指揮,由20多個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組成成員單位,統籌協調全市防汛防旱防風工作,形成了“市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的三防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當發生洪澇災害時,各成員單位按職能分工,做好抗洪搶險工作。

2)三防法規體系。頒佈實施一系列防汛防颱風地方性法規,主要有:《**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市堤防建設管理條例》、《**市水庫大壩安全管理辦法》等對防汛抗旱、堤防工程、水庫大壩等進行了規定,明確了相關的法律責任。

3)三防應急預案體系。為全面提高我市應對排澇、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反應能力,及時有效地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編制、實施市級《**市北江大堤抗洪搶險預案》、《**市山洪災害應急預案》、《**市城區防洪預案》、《**市乾旱災害應急預案》和《**市颱風災害應急預案》。“四級”逐步完善。實行逐級承包、責任落實到人,從被動抗災轉為主動防災的覆蓋全市城鄉各級的防災減災預案體系。

4)三防責任制體系。建立完善了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以責任追究製為保障的技術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等各項制度,並將防災減災的成效納入幹部考核內容。已建立防汛值班、防洪安全檢查、防洪調度等13項制度。同時,還制訂了三防信息報送與考核辦法、三防信息管理辦法、搶險物資管理辦法、洪澇災害損失評估辦法、水毀水利工程資金安排原則、搶險隊伍調用程序等,使三防應急管理工作更加規範。

5)應急信息指揮系統。已建成以水文遙測站、專用中繼站、遙測數據接收站、衞星雲圖接收站、測雨量站點為節點的水文遙測系統,覆蓋了全市重點小(一)型以上水庫、重點水閘和堤圍,基本完善了全市實時水雨情信息的遙測站網和傳輸網,實現了信息自動採集、接收、處理、傳輸和監視。建立了水情遙測系統、水情信息會商系統和水情預報業務系統,實現了洪水預報作業模型化,提高了報汛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建成了三防辦公管理、三防信息查詢、遠程監控、三防pda預警和颱風預報分析等系統。

6)應急搶險隊伍、人員和物資保障。市區兩級已組建由防汛搶險和施工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組成的防汛機動搶險隊,初步裝備了現代施工機械。已初步建立一個由水利、水文、氣象及其他災種方面經驗豐富、素質良好,並具有較高技術職稱的專家組成的專家庫。我市8座防汛倉庫,儲備了搶險機具、搶險物料、救生救援器材、應急照明器材、抗旱器具物料等多種搶險物資。

3.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三防機構建設仍需加強。市本級防辦機構級別、編制性質、職級設置不利於工作開展。個別區的三防應急隊伍亟待加強。有些區三防辦還沒有專職的機構、沒有配備三防工作人員。部分鎮、村管轄的小型水利工程設施普遍存在編制偏少、待遇偏低、裝備落後的實際問題,已對三防工作正常有序開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2)安全隱患問題。主要包括:全市存在一批安全隱患的水利工程,部分在建工程存在度汛安全隱患.小型水利設施防禦標準低,防範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3)城區內澇問題比較突出。遇到強降雨和大暴雨,市區多處出現水浸街。另外,部分在建工程打亂了原有排澇體系,造成排澇不暢。

4)防汛物料的儲備問題。鎮、村管理的小(二)型水庫及部分堤圍工程防汛物料儲備不足。

5)河道管理問題。流溪河和增江部分河段非法採砂情況仍未完全遏制,有的建設項目未嚴格按有關規定報批防洪影響評價,違規施工佔用河道、損壞防洪排澇設施的現象仍有發生。河道範圍內的突發公共事件:水污染、取水糾紛及危害水利工程的事件,缺乏多部門的聯動應急響應機制。

6)應對超標準降雨、超標準洪水和“超級颱風”襲擊的預案和應對措施還待進一步完善。

4 完善**市防汛應急管理機制的主要措施

4.1 建立健全防汛應急管理機制的基本思路

筆者認為,防汛應急管理是指政府依法加強對三防災害全過程的綜合管理和組織協調,調動全社會力量,合理配置人才、信息、技術、資金、物資等救災資源,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網絡體系。基本框架由統一的防汛工作領導機構、防汛信息系統及相關信息管理制度、統一的應急指揮系統、完善的全市應急處置的預案體系等4個必備要素構成。根據**市三防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們要以“四個原則”為基本理念,以“三個整合”為主要手段,以“四個體系”的完善為主要內容,推進三防應急機制建設。

1)堅持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原則。災害的本質屬性是其對象性,即凡是災害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造成損失。防汛工作的重點在於減少和降低災害對人類生命與財產造成的威脅,尤其是對生命的危害。因此做好防汛工作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然要追求的目標,體現防汛工作的宗旨。

二是堅持“以防為主、常備不懈”的原則。災害發育、發生、發展是一個動態的因果過程,防汛工作可分為“測、報、防、抗、救、援”6個環節。把預防工作放在整個防汛工作的首位,是防汛工作的目的和效益所決定的。所以實施防汛應急管理應把防汛工作各環節聯繫起來,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進行展開。只有將各環節系統考慮才能形成合力,實現防汛效益的最優。

三是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即地方政府對所轄區域發生的災害,負有組織應急處置的義務和權利。目前,**市主要實行市、區(縣)、鎮級防汛管理體制。

四是堅持“專業救援與羣眾救援”相結合的原則。針對防汛工作的專業性和社會性,要求以防汛機動搶險隊和輕舟大隊為基礎,並組建和完善羣眾性兼職救災隊伍和志願者等非政府組織,逐步形成專業救援為主,羣眾救助為輔的救援力量體系。

2)推進三個整合

一是實施組織整合,健全防汛管理的領導機構、應急指揮機構和專家諮詢機構,完善防汛應急管理領導體制。它包括:調整完善市防汛指揮部,統一領導全市的防汛工作;強化市三防辦的職能,恢復1998年降格的副局級規格,根據省的要求,落實行政編制,統一組織指揮全市三防的應急處置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市三防專家庫,主要是向市三防總指揮部提供決策諮詢,發生特大災害時,專家參與現場指揮等相關工作。

二是實施信息整合,主要是整合和集成**市水利數據平台、網絡平台和應用平台,為防汛應急管理機制提供信息支持。通過整合和集成**市水利數據平台、網絡平台和應用平台,基於gis技術的基礎上,建成**市水利綜合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形成**“數字水務”框架,以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信息的傳遞和共享為基礎,以決策支持系統為手段,全面建成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水利信息化體系,實現水利系統化管理、自動化監測、實時化調度、科學化決策、網絡化辦事、“一張圖”管理、規範化服務,以水利信息化推動水利現代化,支撐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

三是實施資源整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實施防汛處置能力提供物質保證。平時要做到對防汛資源的建設、管理和儲存進行統籌安排,提高利用效率;應急時要實現對防汛資源的統一調度,提高救援效率。抓緊《**市防汛防颱風應急預案》補充修訂,並依據“四級響應、四色預警”的要求,結合**市的實際,擬製定《**市防禦超強颱風應急避難場所(村級)建設方案》,進一步完善和規範的防颱風預警、響應機制,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運行規則和工作要求,以及信息發佈、避險引導、人員撤離、應急搶險、災情統計等操作性預案,以提高防汛指揮調度、應急搶險和災後避難的效率。

3)完善四個體系

一是通過整合現有防汛指揮和組織網絡,完善統一、規範、科學、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主要工作內容是完善各級防汛指揮機構的運作程序,規範各級各類災害的現場處置程序。

二是進一步完善三防指揮應急體系。堅持預防為主。進一步加強三防基礎設施建設和防汛物料儲備,建立完善的**市三防信息系統、三防決策支持系統,以及洪水、抗旱和鹹潮預測預報系統等,與**市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聯網,與**市110預警系統實行聯動;進一步完善《**市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市城區防洪預案》、《**市山體滑坡防治預案》、《**市北江大堤抗洪搶險預案》以及抗旱防鹹潮預案等,科學調度各種防洪設施。

三是通過整合現有防汛應急處置資源,完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優勢互補、常備不懈的應急保障體系。主要工作是制定信息、通信、指揮技術、工程、隊伍、交通、醫救、治安、物資、資金、科研、立法等12項操作性強的保障計劃,並組織實施。

四是通過整合現有災害的信息系統,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優化、防患未然、科學減災的應急防範體系。主要工作有開展演練、培訓、宣傳教育、科研等,這是一項基礎性的長期工作,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

4.2 完善防汛應急管理機制的主要措施

為進一步完善防汛應急管理機制,工作重點放在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提高防汛工作的社會參與度、增強防汛工作的信息和技術手段等方面上,以實現防汛應急管理效能最大化。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強化政府綜合管理和協調能力。在法律上將進一步明確和規範政府在防汛工作中的主導地位、綜合管理協調職能和運作機制,為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的防汛應急管理機制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進一步明確防汛機構和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能,完善協調機制。通過對涉及防汛工作全局性的重大項目實施決策,組織編制防汛減災總體規劃,加強對預案的綜合管理,不斷提高政府的綜合減災管理能力。

2)要加快三防信息化發展步伐。實現與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聯通和共享,完善**市防汛指揮決策綜合服務平台,注重信息綜合集成處理,提高信息加工利用深度。

3)要促進社區防汛減災建設。採取各種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拓展防汛防颱風科普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指導和鼓勵社區大力開展防汛減災工作,形成防汛減災工作廣泛的社會基礎。今後工作的重點在積極倡導組織防汛志願者等非政府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形式的防汛演練等方面,以提高公民參與防汛工作的積極性,增強公民的防汛減災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4)加強洪水的有效管理,提高防汛科技含量。一是洪水資源化利用。根據水庫下游受益區耕地變化和實際用水需求,對現有主要水庫功能進行復核,轉變水庫功能以供水為主,以流域為單元,研究水庫羣的優化調度方案,提高水庫羣的調蓄洪水能力。城區可利用低窪地,建設人工湖、濕地、地下水池等設施攔蓄雨水,為城市水景觀、綠化、洗車和道路澆灑等提供用水,提高區域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建立防洪排澇影響評價制度。在工程規劃和建設時,應對防洪安全的影響進行評價,讓洪水有出路,確保區域防洪排澇安全。三是建立洪水風險管理制度和洪水保險救災機制。編制全市防洪保護區的洪水風險圖,廣而告之。逐步建立洪水保險的救災機制,確保災後補償,減輕在出現重大災害時財政支出的壓力,利於災後快速得到補償和恢復生產。四是進一步提高預報預警、救災技術和裝備、減災理論研究、救援程序的規範、信息服務、風險評估等方面的能力。

5 結語

實施防汛應急管理是**市城市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課題和新任務。只有在完善指揮體系、應急預案體系、提高社會參與度的基礎上,才能將三防應急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為把**市建設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