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十篇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着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麼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後就業大有裨益。並且有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十篇

二、調查人:...等五人

三、調查對象: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

六、調查內容:通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瞭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的影響。

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於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為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為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並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才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才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同的人對“您認為現在什麼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説明,社會並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説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鬥,都會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麼專業不專業,只要自己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為自己的專業。

社會上認為,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於“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利於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校園不只是從前人們讚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鍊能力、展示才幹的舞台。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該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説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社會上認為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幹、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為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為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競爭更為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應該嘗試去中西部,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幹,勇敢拼搏,艱苦奮鬥,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民眾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侷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該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該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後並沒有被斷了後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鍊培養個人職場能力,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為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為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 而大部分羣眾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幹,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着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激情,樂觀自信,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為了能夠在不遠將來的職場生涯中運籌帷幄,我們大學生還應該具備以下素質和能力:

1、自我決策能力

自我決策能力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能力。對於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説,面臨求職擇業,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各種各樣,最終要靠自己決定,這就是對自我決策能力的一次檢驗。在未來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問題以及它們的變化進展都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有老師給你作指導,而必須靠自己迅速作出決定,及時予以處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決策能力對大學生就業是十分重要的。

2、適應社會能力

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現實生活常常不盡如人意,五彩紛呈的現實生活使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眼花繚亂,很不適應。大學畢業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消極現象常常產生不安、不滿的情緒,而常常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大學生卻忽視了適應社會這個前提。人類文明總是在繼承與創新的矛盾運動中發展的。適應社會,正是為了擔當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適者生存,生存正是為了發展。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退縮,更不是對消極現象的認同,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向社會後才能儘可能地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3、實踐操作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是人們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比如,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豐富的知識還是不夠的,還要有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因此,大學生應注意克服只注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操作的傾向。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實踐操作上有過硬的本領,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仍以教師這個職業為例,許多用人學校在挑選畢業生時,往往注重的是畢業生的試講能力和試講效果,而不只是他們的專業考試成績。

4、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指運用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一個人想讓別人瞭解你,重視你,更好地發揮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現自己的能力。要準確表現自己,就離不開出色的表達能力。不僅在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後,會立即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在求職擇業的時候就會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寫求職信、自薦信、個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員提問,接受用人單位的面試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較強的表達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遠不如學校中的同學、師生關係那麼簡單。大學生步入社會後,要與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能否正確、有效地處理、協調好工作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不僅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狀況。而影響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業的成就。因此,大學生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組織管理能力

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會從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從業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現代社會職業表明,不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組織管理才能,其它專業人員也應當具備。隨着時代的發展,純書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幹部,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正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

以上主要是從普遍性這個角度來談大學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的技能,此外,大學畢業生如能撐握一技之長,諸如文藝、球類、駕駛等等就更能增加順利就業的砝碼。

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就是這方面人才的後備軍,我們有能力、有責任、有信心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美好!

九、調查總結與建議:雖然時下大學生越來越普遍,大學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級。但這也是社會發達的一種表現,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發展的必然。説明了國家的教育越來越普及,全民素質不斷提高。再者,與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相比下,時下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是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世界屬於我們,未來也掌握在我們手中。瞭解當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是必須要做的,這會讓我們懂得社會最新的發展動態,時刻做好準備。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更加清楚了自己社會地位,身為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我們在校大學生一定會珍惜大學階段的學習機會,把握年輕的大好時光,讓今天的大學校園更美好,更燦爛;我們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社會的步伐,讓明天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揚眉吐氣。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2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説,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3

一、 畢業生基本情況

1、基本數據

我院20xx屆畢業生共有6個專業284人。專業165人、專業75人、專業3人,專業11人、專業10人、專業20人。截止到20xx年10月16日我院20xx年畢業生簽訂協議並落實就業單位的266人,簽約率為93.66%。

2、就業去向分佈情況

我院20xx屆畢業生分佈主要在XX省,共有200人,佔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0.42%;XX省地區共接收我院畢業生人37人,佔13.02%,其他省市地區共11人,佔3.87%。從就業單位來看,我學院畢業生主要進入各XX單位工作,共有170人,佔59.86%;進入XX公司共64人,佔22.53%。

二、主要工作情況

1、學院領導重視就業工作,各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助

學院以黨總支書記為主導,成立了以學工幹事,畢業班輔導員組成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分工明細,責任到人。主管領導、學工幹事、輔導員根據不同時期學生的就業情況及思想變化,組織召開就業工作推進會議,開展就業動員會。

2、滿腔熱情、周到細緻地做好畢業生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和擇業是大學生重要人生轉折,是他們邁向社會的關鍵階段。我們為畢業生提供了真誠關懷、科學指導、周到服務,切實幫助他們邁好人生關鍵一步。一是貼近學生實際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大就業指導課力度的同時,針對非鐵路專業學生的特點,把對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創業教育、畢業教育作為加強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引導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就業思想。針對鐵路專業學生,注重培養他們的誠信意識,通過各種層面教育,降低他們的毀約率。二是提供周到細緻的就業指導。千方百計收集就業信息,努力開拓就業空間;讓所有的畢業生都瞭解國家關於畢業生的各項政策;瞭解每個畢業生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設身處地地幫助畢業生。三是針對就業困難學生特別是女生進行重點跟蹤,重點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求職技能,一會寫自薦書信,寫出的自薦書信能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措辭巧妙、精闢,能引起閲讀者的重視等;二會説話,面對聘用單位的人員説話時,能夠心不慌,臉不紅,知道哪些該説、詳説,哪些該回避、簡談,説話當中能給人以誠實、謙虛、穩重和成熟之感等

3、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為畢業生排憂解難

首先,學院積極配合學校招生就業處工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招就處的各種招聘工作,特別是針對鐵路相關單位和企業開展專場招聘工作,讓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提高就業質量。其次是建立校內網絡交流平台。隨時將一些就業信息發佈出去,讓學生第一時間獲取就業信息,同時,利用這個交流平台,把平時不願意表露思想的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積極與學生交流,幫他們解決他們在就業工程中遇到的困難。

4、積極跟蹤畢業後學生就業情況

就業不但要做好“售前”服務,同時還要做好“售後”服務。我們本着學生在校是我們的學生,要為他們服務,畢業後仍然是我們學生、校友,也要為他們服務好。畢業生畢業後,很多學生涉及到改派、辦理户口、組織關係等事宜時,每每找到我們,無論是誰肯定會及時的放棄手中的工作,為他們做以耐心的解答。此外我們還對在畢業時還沒有就業單位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一一對他們落實就業工作。

三、 存在的不足。

1、學生就業期望值較高。 由於我院近兩年學生就業火爆而且多數專業都能進鐵路單位,有相當多的畢業生採取了觀望的態度,特別是鐵路單位沒來招聘或者沒有關閉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單位應聘。由於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業定位,從而錯過了很好的就業機會。

2、女生就業存在困難。 由於學校的專業的特殊性,對女生外在要求較高,女生就業比男生遇到的困難加重。

3、就業指導工作尚缺乏系統性,個別指導的廣泛性不夠,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4

根據近年來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多方面調查分析,我們瞭解到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學生的工作越來越難找,許多人才市場經常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機更使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本文加從多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以求讓大學生們認清當前社會形勢,從而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形勢

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__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__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餘萬

20__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羣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羣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於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盪;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並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__年85萬人,到20__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為更好的瞭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瞭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為形勢正常佔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瞭解佔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於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麼,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就業地區選擇調查如下: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於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願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着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於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麼,分析結果為: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校或人才招聘會得到就業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 經濟原因

中國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衝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衝擊最為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 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學生就業的方法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為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諮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後擇業。作為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眾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麼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幹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5

前言:“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着“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羣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 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 調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鄭州華信學院大四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網上調查。通過同學相互通知。瞭解大家的就業形式。參加調查的同學有100人

三、調查時間:20xx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五、調查結果 1、普遍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擔心就業。

調查發現,100%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瞭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67%。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信息,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大學生高達45%,還有22%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信息進行關注。

2、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羣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佔65%,願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願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於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願意,只把其作為後不選擇。調查人羣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20xx元左右,而對於1000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並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85%,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經驗體會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着“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着“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瞭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參考文獻:[1]範先佐 教育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08-01

[2]勒希武 教育經濟學人民出版社 20xx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6

學校:洛陽師範學院

院系:化學化工學院

作者:楊 宇 閣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第二部分: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2.4問卷調查的結果

1. 你認為現在的就業形勢如何?

2. 您認為當前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多選)

3. 您將來想要到什麼樣的單位就業?(多選)

4. 您對就業地區的選擇是什麼?

5. 您對上述地區的選擇原因是什麼?

6. 如果求職較為困難,您對去基層工作是否願意?

7. 你進入畢業時期的去向?

8. 如果你現在去求職,你覺得你自己最具競爭實力的方面是?

9. 如果是自主創業,認為您最需要的是什麼?

10. 您所欲就業的類型是否與您的專業相符?

11. 您認為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途徑是什麼?

12. 請問你的擇業觀念是什麼?

13. 你期望你畢業後的工作薪資是多少?

2.5調查結論

1.大學生對就業前景關注度不夠

2.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社會就業形勢不夠了解

3.大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夠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學生的就業觀仍需改善,

5.學校、社會指導與輔助力度不夠

第三部分:調查分析

3.1大學生就業現狀認知與分析

3.1.1大學生就業形勢

據瞭解,相對於“史上最難就業季”20xx年來説,220xx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名,相對去年增加28萬,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可預計“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220xx年高校就業人數高達810萬;同時220xx年上半年全國民營企業有6.7萬家倒閉,故此教育部表示,220xx年畢業生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

220xx年,中國經濟已悄然進入新“拐點階段”,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這使得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更趨複雜,同時也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2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3.1.2 13、20xx年的就業率分析

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就業率最高,均為86.2%;其次是專科生,為79.7%;本科生的就業率最低,為67.4%。

2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理科類就業率較高,就業率較高的前50個專業,就業率均超過了全國本科平均91.8%的就業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築學、安全工程、地質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護理學專業,都是理科專業。

3.2 影響大學生未來就業因素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64.7%的同學認為“應屆畢業生不具備企業要求的職業能力,缺乏工作經驗,沒有競爭力”是最大的障礙,有45.2%的同學認為企業需要較高職業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對 專業面太窄的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總量減少,30.5%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檔次影響了未來就業,32.6%的同學認為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了解不夠,還有21.2%的同學認為靠關係才能找到好工作。從這些資料裏可以看出來,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大學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經驗得到重視,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當前各大學校組織的各類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是為了鍛鍊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旨在更好的應對當前就業市場的挑戰。同時大學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時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工作、勤工儉學、打工兼職等,為自己將來的就業收穫經驗。

我們同學們處於一種動手能力差、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來的要求,只能勉強適應其中的一、兩條,有些同學基本上很難找到自己覺得能被看重的崗位,更談不上熟練、精通這樣的要求。

3.3大學生就業的選擇

3.3.1工作崗位的選擇

根據調查結果,55.2%的畢業生選擇了到工作穩定,福利相對較好的國有企業,這種就業觀也是比較理性的。50.5%的畢業生選擇先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所佔比例也有所上升。

關於工作崗位的選擇上,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是畢業生選擇的熱門企業。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選擇哪種企業,都要對公司有一定的瞭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學習、培訓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學生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數據顯示:省會城市或發達地區這樣的一二線城市在求職者的選擇工作地點是最受歡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後才是家鄉縣級城市,另有相對較少人表示願意去西部相對發達地區,個別人選擇其他地方如海外。

選擇工作地的主要標準:過半數的人將個人發展機會作為首選標準。可見對於面林就業的學生而言,發展前景是首要考慮因素,然後是生活條件,宜居程度等。

這反映了大學生自身擇業的期望值較高,而且比較實際。他們一方面希望能有一個較高的工資收入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又關注單位和個人發展前景,都顯得比較實際,沒有人願意去偏遠的地方。

3.3.3去基層工作意願趨勢

調研結果顯示明確願意不願意去基層工作的求職者比例都有下降趨勢,而表示可以考慮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表明求職者對於去基層工作的態度總體上視乎更模糊。

3.4大學生畢業時的去向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52.2%的同學認為直接找工作就業,有創業想法的人數佔16.4%超過想考研的人數14.4%,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10.2%求職考研兩手準備,極少數人認為3.9%出國深造,也有人認為可以緩幾年。

在就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開始憂心自己畢業後該何去何從了。擺在大家面前最為清晰的,是兩條路:繼續深造(考研/留學)和找工作。現在研究生擴招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考研。千萬不要只是為了逃避就業的壓力。

對於求職的同學,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包括對就業需求的瞭解,對應聘公司情況的調查,就業心態的調整等。要把握好就業的主動權,只要能夠抓住機會,憑藉自己的努力,同樣可以獲得很好的就業前景。對於考研的同學,也應該做好兩手準備,因為也許會錯

過很多好的就業機會,所以也應該花點精力關注一下就業信息。

3.5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和就業途徑

調查結果表明,有56.7%的學生認為 “親自到用人單位應聘”是就業最有效的途徑,有49.3%的學生主要是“通過人才市場中介、網上中介或者學校網站”,這説明大學生正習慣於通過市場雙向選擇而求得職位。另外有12.5%的學生首選“依靠父母、親戚關係”獲得就業,佔25.3%的碩士和博士生選擇由“學校推薦”。總之,概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方式主要靠市場和父母的關係。從目前就業途徑的選擇看,網上擇業所佔比例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作為一種就業的有效途徑,正越來越被大學生青睞。

在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方面,網絡中介成為了一種潮流。網上求職 可以極大地縮短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在溝通中的時間差。由此可見,實現資源共享,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職業信息資料庫,通過網絡途徑實現就業,是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一種方式。可以發現,在求職渠道上,社會招聘會、學校招聘會所佔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會作為求職主要形式之一,在現在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3.6大學生就業觀念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64.5%的畢業生選擇了“先就業後擇業”的就業觀,這種就業觀也是比較理性的。先就業,是要求大學生擯棄陳舊擇業觀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態。通過先就業,在涉世之初積累社會和工作經驗,在工作中不斷進取,在社會競爭中發現機會,為以後職業發展和職業成功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3.7大學生期望月薪

調研數據表明:近一半的求職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間,22.1%的求職者期望在20xx-3000元之間,少數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xx元以下。

儘管物價在上漲,但求職者期望的月薪並沒有隨之水漲船高,依舊保持與20xx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與建議

4.1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4.1.1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4.1.2就業容量小,就業人數多

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狀況與實際情況不相符,高校的擴招、企業的改革、我國中小企業太少(日本1.25億人但有中小企業660萬個,而中國13億人只有中小企業1100萬個),就業容量不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現等眾多的因素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嚴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4.1.3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用人單位也都把有相關實際工作經驗作為招聘的必要條件。但是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大學生自身認知度不高,

社會實踐能力缺乏,大學生自身素質不夠完善且有下降的趨勢,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着障礙。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較多的只注重書面知識,興趣範圍也有限,這使得他們在競爭職位是難以勝出。

4.1.4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着誤區

1.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導致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2.不當的擇業觀

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謂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崗位,怕麻煩,一有困難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資很高的公司就業,或者擔當公司的要職等,這些想法都不切實際。

隨着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軌,就業也勢必由精英就業向大眾就業轉軌。從大城市逐漸走向地方城鎮乃至廣大農村,從大企業走向中小企業是當今大學生就業的客觀趨勢。當前人才市場競

爭激烈,比較誘人的職位又有限定,但是畢業生卻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以及為數不多的大城市,廣大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則少有人問津,部門方面畢業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外資企業、政府機關等,對廣大的基層單位不願理睬。這充分反映當前大學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最終導致已經畢業,但是還沒找到就業單位的局面,這主要是由於個人的自我設計過於理想化而與社會需求不對稱。

4.1.5就業制度上存在障礙

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户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户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

4.1.6學校對於大學生就業關注意識不強

許多學校熱衷於升格改名,辦學模式貪大求全,學術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趨同性愈來愈強,競爭區間愈來愈窄。與此同時,學校對於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規劃力度不夠,同時現今中國的大學仍以學習為主,對於學生自主創業、自主實踐的鼓勵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夠。很多高校決策不作市場和社會調查,陷入閉門造車、一廂情願的境地,全然不顧市場需求的變化。

4.2大學生就業建議

4.2.1學生層面

1.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1) 正確就業定位。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

2) 做到靈活就業。轉變到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

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

3) 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尋找與自身條件

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2.大學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 大學生應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處理人魚資源的能力等。

2) 加強社會實踐。多多利用假期和週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

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3) 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充分利用招聘會、網絡資源等途

徑,主動把自己的真才實學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自不易的就業機會。

4.2.2學校方面

1.改革教學過程與教育方法

教育過程與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的融合各門各類知識,成為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舊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

2.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 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 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 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

3.召開就業講座,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學校應多開展類似就業指導的講座,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創業,進

行教育改革。加大對社會市場狀況的瞭解並將之用於教學讓學生從中獲得相應的知識。

4.2.3企業方面

1.招聘標準與程序的變動

1)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為經驗論、為學理論,摒棄用人歧視。

2) 選人標準要合理。企業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

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制定合理選人標準。

3) 確定合理招聘程序。確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再按考

核程序進行後,擇優錄用。

2.與學校的合作

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踐機會,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業措施變動與關注

1) 政府則應該完善就業渠道與途徑,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2) 應該增加對大學生就業的關注度,積極跟進報道大學生的就業情

況,從而讓大學生時時刻刻了解有關就業的相關情況,更好的做好就業規劃。

2.加強政策實施。

無論是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是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崗位,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有相關的政策出台,關鍵是讓這些措施落到實處,讓大學生真正受益。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7

學校:洛陽師範學院

院系:化學化工學院

作者:楊 宇 閣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第二部分: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2.4問卷調查的結果

1. 你認為現在的就業形勢如何?

2. 您認為當前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多選)

3. 您將來想要到什麼樣的單位就業?(多選)

4. 您對就業地區的選擇是什麼?

5. 您對上述地區的選擇原因是什麼?

6. 如果求職較為困難,您對去基層工作是否願意?

7. 你進入畢業時期的去向?

8. 如果你現在去求職,你覺得你自己最具競爭實力的方面是?

9. 如果是自主創業,認為您最需要的是什麼?

10. 您所欲就業的類型是否與您的專業相符?

11. 您認為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途徑是什麼?

12. 請問你的擇業觀念是什麼?

13. 你期望你畢業後的工作薪資是多少?

2.5調查結論

1.大學生對就業前景關注度不夠

2.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社會就業形勢不夠了解

3.大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夠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學生的就業觀仍需改善,

5.學校、社會指導與輔助力度不夠

第三部分:調查分析

3.1大學生就業現狀認知與分析

3.1.1大學生就業形勢

據瞭解,相對於“史上最難就業季”20__年來説,220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名,相對去年增加28萬,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可預計“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220年高校就業人數高達810萬;同時220年上半年全國民營企業有6.7萬家倒閉,故此教育部表示,220年畢業生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

220年,中國經濟已悄然進入新“拐點階段”,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這使得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更趨複雜,同時也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20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220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3.1.2 13、14年的就業率分析

20__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0__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就業率最高,均為86.2%;其次是專科生,為79.7%;本科生的就業率最低,為67.4%。

220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20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理科類就業率較高,就業率較高的前50個專業,就業率均超過了全國本科平均91.8%的就業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築學、安全工程、地質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護理學專業,都是理科專業。

3.2 影響大學生未來就業因素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64.7%的同學認為“應屆畢業生不具備企業要求的職業能力,缺乏工作經驗,沒有競爭力”是最大的障礙,有45.2%的同學認為企業需要較高職業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對 專業面太窄的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總量減少,30.5%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檔次影響了未來就業,32.6%的同學認為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了解不夠,還有21.2%的同學認為靠關係才能找到好工作。從這些資料裏可以看出來,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大學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經驗得到重視,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當前各大學校組織的各類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是為了鍛鍊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旨在更好的應對當前就業市場的挑戰。同時大學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時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工作、勤工儉學、打工兼職等,為自己將來的就業收穫經驗。

我們同學們處於一種動手能力差、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來的要求,只能勉強適應其中的一、兩條,有些同學基本上很難找到自己覺得能被看重的崗位,更談不上熟練、精通這樣的要求。

3.3大學生就業的選擇

3.3.1工作崗位的選擇

根據調查結果,55.2%的畢業生選擇了到工作穩定,福利相對較好的國有企業,這種就業觀也是比較理性的。50.5%的畢業生選擇先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所佔比例也有所上升。

關於工作崗位的選擇上,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是畢業生選擇的熱門企業。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選擇哪種企業,都要對公司有一定的瞭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學習、培訓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學生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數據顯示:省會城市或發達地區這樣的一二線城市在求職者的選擇工作地點是最受歡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後才是家鄉縣級城市,另有相對較少人表示願意去西部相對發達地區,個別人選擇其他地方如海外。

選擇工作地的主要標準:過半數的人將個人發展機會作為首選標準。可見對於面林就業的學生而言,發展前景是首要考慮因素,然後是生活條件,宜居程度等。

這反映了大學生自身擇業的期望值較高,而且比較實際。他們一方面希望能有一個較高的工資收入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又關注單位和個人發展前景,都顯得比較實際,沒有人願意去偏遠的地方。

3.3.3去基層工作意願趨勢

調研結果顯示明確願意不願意去基層工作的求職者比例都有下降趨勢,而表示可以考慮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表明求職者對於去基層工作的態度總體上視乎更模糊。

3.4大學生畢業時的去向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52.2%的同學認為直接找工作就業,有創業想法的人數佔16.4%超過想考研的人數14.4%,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10.2%求職考研兩手準備,極少數人認為3.9%出國深造,也有人認為可以緩幾年。

在就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開始憂心自己畢業後該何去何從了。擺在大家面前最為清晰的,是兩條路:繼續深造(考研/留學)和找工作。現在研究生擴招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考研。千萬不要只是為了逃避就業的壓力。

對於求職的同學,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包括對就業需求的瞭解,對應聘公司情況的調查,就業心態的調整等。要把握好就業的主動權,只要能夠抓住機會,憑藉自己的努力,同樣可以獲得很好的就業前景。對於考研的同學,也應該做好兩手準備,因為也許會錯

過很多好的就業機會,所以也應該花點精力關注一下就業信息。

3.5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和就業途徑

調查結果表明,有56.7%的學生認為 “親自到用人單位應聘”是就業最有效的途徑,有49.3%的學生主要是“通過人才市場中介、網上中介或者學校網站”,這説明大學生正習慣於通過市場雙向選擇而求得職位。另外有12.5%的學生首選“依靠父母、親戚關係”獲得就業,佔25.3%的碩士和博士生選擇由“學校推薦”。總之,概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方式主要靠市場和父母的關係。從目前就業途徑的選擇看,網上擇業所佔比例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作為一種就業的有效途徑,正越來越被大學生青睞。

在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方面,網絡中介成為了一種潮流。網上求職 可以極大地縮短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在溝通中的時間差。由此可見,實現資源共享,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職業信息資料庫,通過網絡途徑實現就業,是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一種方式。可以發現,在求職渠道上,社會招聘會、學校招聘會所佔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會作為求職主要形式之一,在現在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3.6大學生就業觀念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64.5%的畢業生選擇了“先就業後擇業”的就業觀,這種就業觀也是比較理性的。先就業,是要求大學生擯棄陳舊擇業觀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態。通過先就業,在涉世之初積累社會和工作經驗,在工作中不斷進取,在社會競爭中發現機會,為以後職業發展和職業成功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3.7大學生期望月薪

調研數據表明:近一半的求職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間,22.1%的求職者期望在20__-3000元之間,少數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__元以下。

儘管物價在上漲,但求職者期望的月薪並沒有隨之水漲船高,依舊保持與20__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與建議

4.1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4.1.1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4.1.2就業容量小,就業人數多

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狀況與實際情況不相符,高校的擴招、企業的改革、我國中小企業太少(日本1.25億人但有中小企業660萬個,而中國13億人只有中小企業1100萬個),就業容量不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現等眾多的因素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嚴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4.1.3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用人單位也都把有相關實際工作經驗作為招聘的必要條件。但是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大學生自身認知度不高,

社會實踐能力缺乏,大學生自身素質不夠完善且有下降的趨勢,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着障礙。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較多的只注重書面知識,興趣範圍也有限,這使得他們在競爭職位是難以勝出。

4.1.4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着誤區

1.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導致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2.不當的擇業觀

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謂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崗位,怕麻煩,一有困難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資很高的公司就業,或者擔當公司的要職等,這些想法都不切實際。

隨着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軌,就業也勢必由精英就業向大眾就業轉軌。從大城市逐漸走向地方城鎮乃至廣大農村,從大企業走向中小企業是當今大學生就業的客觀趨勢。當前人才市場競

爭激烈,比較誘人的職位又有限定,但是畢業生卻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以及為數不多的大城市,廣大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則少有人問津,部門方面畢業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外資企業、政府機關等,對廣大的基層單位不願理睬。這充分反映當前大學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最終導致已經畢業,但是還沒找到就業單位的局面,這主要是由於個人的自我設計過於理想化而與社會需求不對稱。

4.1.5就業制度上存在障礙

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户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户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

4.1.6學校對於大學生就業關注意識不強

許多學校熱衷於升格改名,辦學模式貪大求全,學術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趨同性愈來愈強,競爭區間愈來愈窄。與此同時,學校對於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規劃力度不夠,同時現今中國的大學仍以學習為主,對於學生自主創業、自主實踐的鼓勵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夠。很多高校決策不作市場和社會調查,陷入閉門造車、一廂情願的境地,全然不顧市場需求的變化。

4.2大學生就業建議

4.2.1學生層面

1.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1) 正確就業定位。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

2) 做到靈活就業。轉變到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

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

3) 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尋找與自身條件

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2.大學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 大學生應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處理人魚資源的能力等。

2) 加強社會實踐。多多利用假期和週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

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3) 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充分利用招聘會、網絡資源等途

徑,主動把自己的真才實學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自不易的就業機會。

4.2.2學校方面

1.改革教學過程與教育方法

教育過程與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的融合各門各類知識,成為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舊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

2.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 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 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 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

3.召開就業講座,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學校應多開展類似就業指導的講座,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創業,進

行教育改革。加大對社會市場狀況的瞭解並將之用於教學讓學生從中獲得相應的知識。

4.2.3企業方面

1.招聘標準與程序的變動

1)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為經驗論、為學理論,摒棄用人歧視。

2) 選人標準要合理。企業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

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制定合理選人標準。

3) 確定合理招聘程序。確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再按考

核程序進行後,擇優錄用。

2.與學校的合作

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踐機會,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業措施變動與關注

1) 政府則應該完善就業渠道與途徑,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2) 應該增加對大學生就業的關注度,積極跟進報道大學生的就業情

況,從而讓大學生時時刻刻了解有關就業的相關情況,更好的做好就業規劃。

2.加強政策實施。

無論是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是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崗位,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有相關的政策出台,關鍵是讓這些措施落到實處,讓大學生真正受益。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8

前言:“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着“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羣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

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湖南科技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湖南科技學

院校園內隨機選擇學生當場髮捲填寫,並當場收回的形式。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調查時間: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問卷共向學生提出了13個問題。(見附一)

五、調查結果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論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着“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着“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瞭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9

當代大學生面臨着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餘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餘人次,這個數字裏面雖然存在着有重複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人才網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由於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儘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製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着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着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遊刃有餘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採用的是理論化的、侷限於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峯。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瞭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後,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後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於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説,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製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瞭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後,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於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着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户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着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餘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

據我瞭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着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願“為生存而打工”、寧願“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於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後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台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瞭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台。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並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複核後,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於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於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瞭解,截至目前,對於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於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並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10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_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説,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