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生產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20年生產調研報告畜牧生產形勢調研報告縣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管理情況調研報告物價局關於農村當前生產和消費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深入瞭解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職工權益影響情況,準確把握我省職工隊伍動態,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年2—4月,**省總工會黨組在全省工會系統部署了應對金融危機、切實維權維穩專題大調研工作,在各地、各系統工會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省總工會組成8個調研組,分赴昆明、曲靖等11個州市和**冶金、**農墾等11個企業集團進行重點調研。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是嚴重的,經濟增長明顯回落,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虧損或預虧現象普遍;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相繼停產、關閉;職工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明顯下降、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困難羣體增大、職工隊伍穩定和職工權益保障形勢較為嚴峻,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生產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金融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進一步突出,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嚴重下滑,部分企業因市場萎縮或資金鍊斷裂而被迫減產、停產甚至倒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4月,全省16個州市共有917户企業停產,1008户企業半停產,部分企業已破產倒閉;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大多出現生產不正常、銷售總額減少、企業利潤大幅下降的局面。

(一)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企業虧損。

據省煤礦工會對全省1365個煤礦的調查,目前580個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此間原煤價格下降了40%左右。有色金屬行業的銅價由6.8萬元/噸降為3.18萬元/噸,錫價由16.3萬元/噸降為10.05萬元/噸,金屬硅價由1.8萬元/噸降為9000元/噸。雲銅集團去年虧損達27億,**冶金集團今年2月已虧損2.7億元。

(二)原材料價格與產品價格倒掛、市場銷售不暢,導致企業效益下滑。

國際金融危機前,雲天化國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進口了l70多萬噸硫磺,價格為每噸780美元,現已跌至每噸40美元左右,公這一項就損失了12.58億美元。生產設備屬國際一流的昆鋼板帶廠,由於產品銷售價比原材料購進價還低,生產越多越虧損,因而不得不採取停產放假的方式應對危機。

(三)部分中小企業受衝擊嚴重。

**中小企業大多屬於高投入、高消耗、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業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弱、規模效益差、產業集中度和產品科技含量低等“軟肋”問題日益凸現,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劣勢就更加明顯,大量中小企業停產、半停產。臨滄市100多家茶廠大多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況。怒江州具有一定規模的近300户中小企業一半以上停產、半停產。楚雄州重點監測的166户企業,有77户虧損。玉溪市磷化工企業基本停產。

二、金融危機對職工權益的影響

(一)下崗失業職工增多。

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小企業裁員增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省16個州市新增下崗職工56102人、待崗職工68004人。據紅河州總工會對890家企業的調查,企業裁減職工15086人、輪崗1982人、放長假17848人、解除勞動關係1627人。楚雄州牟定興宏銅業公司裁員率達66%,萬紅藥業公司裁員率達71%,牟定興華食品公司裁員率達81%。到3月份,怒江州因企業關停已有5300多名職工下崗,4000多名季節性農民工失去工作機會。

(二)職工收入普遍降低。

據瞭解,昆鋼、雲銅、雲錫等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被迫採取輪崗、減薪等辦法應對危機,職工平均月收入下降了500—800元;紅河州部分困難企業職工每月僅發166元生活費,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6元;玉溪市極少數停產企業甚至不發工資;農墾集團下屬的彌勒東風農場,去年職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632元,80%以上的職工家庭都符合當地低保條件。

(三)職工權益難以保障。

一些中小企業藉口國際金融危機刻意規避勞動法律法規,拖欠職工工資、任意加班加點而不發或少發加班費、裁員隨意性、用工短期化等“做空”勞動者權益現象突出。還有不少私營企業職工和返鄉農民工,因為沒有辦理社會保險,失業後就一無所有。大多數放假回家的職工由於未被登記為失業,也無法從社保部門領到失業救濟金。一些困難企業無力支付職工“五險一金”,職工自己交納完“五險一金”後,家庭可支配收入鋭減,生活壓力驟然增大,成為新的社會救濟對象。

三、影響**企業發展與社會穩定的主要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由於需求萎縮,產品庫存增加,資金回籠受阻,不少中小企業出現資金斷流情況。雖然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放寬了中小企業貸款門檻,金融機構也加大了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但眾多中小企業因信用等級差、有效資產抵押能力弱等原因很難及時得到貸款,從而限制了企業的生產自救。個別企業只能採取向地下錢莊借高利貸或借用企業中層幹部的房產證抵押貸款等方式,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二)農墾系統困難特殊。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諸多主客觀原因,本來就困難重重的農墾集團,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後,愈成雪上加霜之勢。一是農墾企業享受不了國家農業政策的優惠,長期處於政策的“邊緣化”、“遊離化”狀態,體制機制不順難以讓企業走出困境;二是農墾企業還有相當部分職工難以進入當地社會保障,職工社會保障的需求與所在地地方承受力的矛盾難以解決;三是難民及“三非”人員與所在農場職工利益矛盾加劇。對越自衞反擊戰初期,農墾紅河墾區奉命無償安置的2109名難民(現已發展到3864人),近幾年間與各安置農場的經濟利益糾紛不斷,此後相繼進入我國的“三非”人員(非法入境、非法居住、非法就業)多達700餘人,先後強佔了多畝農場土地,農墾職工對此意見極大;四是割膠工特殊工種待遇問題反映強烈。割膠工是農墾系統一個技術含量高的工種,一般由女職工擔任,每逢產膠季節,割膠工凌晨兩點就必須進膠林割膠,通常要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全年平均勞動時間摺合500多個工作日。惡劣的工作環境和超極限的工作強度,使割膠工普遍疾病纏身,尚未達到退休年齡就難以適應工作要求,企業又沒有多餘崗位可供調劑,不割膠就意味着失崗失業。割膠工強烈要求享受特殊工種待遇提前退休,長期以來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決,已成為困擾農墾企業的“老大難”問題。

(三)部分改制企業“後遺症”問題較突出。

由於相關政策沒有落實到位,部分改制企業仍在行使“小社會”職能,改制成效難以顯現,嚴重阻擋了企業輕裝上陣的步伐。改制初期的安置、補償標準過低,新、舊工傷補助標準不一,退休、退養人員待遇過低以及拖欠職工醫療費和“五險一金”等情況,使部分改制企業出現“翻燒餅”式的反覆現象,遺留問題處理難度較大,形成了新的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此外,一些進入改制程序的企業由於政策銜接不到位,資產處置與重組無法正常進行,職工的合法權益無法實現,如,**煤礦基本建設公司資產重組不順,導致職工多次上訪,甚至發生阻斷交通道路的羣體性事件。

(四)困難職工總數增加。

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和部分企業停產、半停產,導致職工收入下降,使**新增困難職工總數已近10萬人。昆明銑牀廠停產後,800多在職職工全部待崗,企業應承擔的職工醫療保險金,只能依靠昆明市總工會擔保幫助貸款交納;問題最為突出的昆明市建安公司,已拖欠職工醫療費100多萬元,拖欠職工工資和生活費186萬多元,拖欠職工養老保險金1100萬元,拖欠失業保險金56萬多元,有3/4的內退職工未能領到生活費。

(五)職工思想波動較大。

隨着金融危機的深度蔓延,廣大職工雖然對黨和政府戰勝金融危機有信心,但對金融危機何時結束心中無底,對企業如何走出當前困境憂慮重重。職工中普遍存在“三怕”(一怕金融危機影響自己、二怕下崗失業、三怕生活無保障),“四難”(看病就醫難、家庭住房困難、子女上學難、權益保障難),“四憂”(一憂個人創業籌資難、二憂相關證件辦理難、三憂再就業競爭壓力大、四憂技能培訓提升難),“四盼”(一盼危機影響儘快過去、二盼生活水平能切實提高、三盼企業早日恢復生產、四盼再就業能儘快落實)現象。

四、**各級工會組織採取的應對措施

面對金融危機衝擊,作為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和紐帶,**各級工會組織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在大力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倡導職工與企業共克時艱的同時,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職工隊伍狀況廣泛開展大調研,在此基礎上研究工作思路,提出工作對策,相繼採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積極倡導企業行政、工會、職工三方開展“共同約定行動”,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督促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做到不裁員、少減薪。目前,**省16個州市都開展了“共同約定行動”,共有2133個企業參加,覆蓋職工64.64萬人。

二是加大送温暖幫扶力度,增加送温暖次數和資金,使需要幫扶的困難職工及時得到救助。今年元旦、春節期間,全省各級工會共慰問困難職工、農民工20萬人,做到了困難職工慰問全覆蓋;中秋、國慶期間,省總工會將再次組織送温暖活動。

三是積極實施培育和扶持創業帶頭人項目。計劃在今年年內扶持1000名以上創業帶頭人,拉動更多的就業機會。

四是籌集萬元以上資金,創建13個省級農民工培訓基地。為1.5萬名農民

提供職業技術培訓,併為3萬名困難農民工提供維權服務和生活幫扶。

五、應對危機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切實為中小企業減負減壓。

建議各級政府對部分困難企業和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企業,加大貸款擔保、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財政扶持,幫助它們儘快擺脱金融危機困境;對存在特殊困難的中小企業,實行一定時期內的水電費、税金減免政策或緩交政策,真正把國家有關部門下發的《關於採取積極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局勢有關問題的通知》等相關措施落到實處,幫助此類企業降低成本、節約開支,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恢復生產上;切實用足用活用好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而相繼出台的一系列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的政策措施,從重新連接產業鏈人手,採取國家戰略儲備等有效方式,解決好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資源型產品積壓的問題,幫助企業實現自我發展。

(二)加快推進改革步伐,切實幫助農墾系統解決實際困難。

針對農墾系統的特殊困難,建議省委、省政府加大農墾系統改革力度,着力轉換體制機制,幫助農墾企業早日走出困境;對農墾系統割膠工採取特殊政策,參照化工等高危行業特殊工種待遇政策規定,解決割膠工的職業病防治和提前退休問題;採取切實措施幫助農墾職工解決因企業困難而難以進入社保的問題;妥善解決好紅河墾區存在的難民和“三非”人員具體問題。

(三)採取積極措施,拓寬就業渠道,穩定就業崗位。

建議各級政府積極推進税收、資金扶持等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實施,簡化個人創業的相關手續,降低個人創業貸款融資“門檻”,形成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環境;大力開發社區公共管理、公共服務、衞生治安、環境綠化美化等公益性崗位,用於安置困難職工羣體就業;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盡最大努力不裁員或少裁員,穩定職工隊伍,防止失業人員過於集中;加大勞動執法監察力度,繼續’督促企業依法規範和完善勞動用工制度,及時查處侵害職工權益的不法行為,穩定就業局勢。

(四)進一步發揮工會組織在應對危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應對金融危機,為黨政分憂、為企業和職工解難,工會組織責無旁貸。建議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支持工會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利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文化宮,俱樂部、職工之家等陣地,協助政府做好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再就業與創業引導和服務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素質,把黨政所急、職工所需、工會所能的事情更多地交給工會組織來辦,發揮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與促進社會和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畜牧生產形勢調研報告2020年生產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xx縣緊緊圍繞“三農”工作抓服務,以科技為支撐,努力提升畜牧業市場競爭力,今年個月,畜禽生產增長迅速,畜牧生產取得平穩發展。

一、畜牧業生產基本情況

(一)畜禽出欄:全縣生豬出欄828百頭,比去年同期增長2.99%;牛出欄44百頭,同比增長2.33%;羊出欄298百隻,同比增長2.76%;家禽出欄29255百隻,同比增長1.96%。

(二)肉類產量:豬肉產量6164噸,同比增長0.88%;牛肉產量698噸,同比增長1.45%;羊肉產量408噸,同比增長0.49%;禽肉產量為4327噸,同比增長0.56%。禽蛋產量42703噸,同比增長4.23%;奶類產量827噸,同比增長2.1%。

(三)畜禽存欄:期末豬存欄1244百頭,同比增長3.49%,其中能繁母豬138百頭,同比下降4.17%;山羊存欄786百隻,增長0.13%;綿羊存欄312百隻,同比增長2.3%;家禽存欄達到155671百隻,同比增長0.5%。

二、畜牧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的生產形勢和市場行情來看,全縣畜牧業生產正向着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

發民畜牧業,必須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實行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養殖,有效地促進千家萬户的農民與市場之間的有機聯結。特別是作為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鏈條,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與帶動作用至關重要。大型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短缺,特別是缺乏禽肉精深加工,畜禽及其產品仍然主要以初級鮮活的形式供應市場,畜產品隨市場行情波動較大。

2.畜牧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防疫體系建設需不斷穩定與壯大

全縣畜牧業生產水平、管理水平高低不一,部分業主防疫意識淡薄,排污設施不完善,對病死畜禽的處理不符合規範化要求等,這些都制約了全縣畜牧業的快速發展。隨着規模化養殖的蓬勃發展,急需懂技術、懂管理的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鄉、村兩級動物防疫隊伍網絡是作好動物防疫工作的基礎,而當前鄉鎮獸醫隊伍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加之各級財政對動物疫病的普查、監測、消毒等防疫經費投入不足,影響着動物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實。

三、對策建議

1、加大規模養殖的比重。隨着農村散養户的逐漸減少,要從規模養殖上做文章,在規模養殖用地、貸款等方面提供方便,鼓勵規模養殖的發展。

2、加強防、檢疫隊伍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動物防疫網絡建設,強化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和完善,對村級動物防疫員進行調整充實以及防疫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技能的培訓,建立起一支業務精、技能高、責任心強的村級動物防疫隊伍,確保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實。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嚴格控制染疫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流通。

3、大力培植畜牧業龍頭企業,積極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對化解畜牧業發展中出現的諸多矛盾,緩解市場波動,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穩定增加農民收入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六和牧業公司3000萬隻肉鴨屠宰深加工項目已落户,我們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積極向外推介全縣畜牧生產的有關情況,從交通、市場、原材料供應等方面全面分析在從事畜產品深加工的優勢,吸引他們到考察、訪問,建立基地和畜產品深加工項目,全面推動全縣畜牧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縣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管理情況調研報告2020年生產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我縣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切實加強我縣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的有效監管,根據縣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安排,10月12日至18日,縣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組織調研組,在常委會副主任***的帶領下,深入到縣安監局和部分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採取聽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進行了相關調研。現將調研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基本情況

(一)企業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32家(其中生產爆竹27家,生產煙花4家,生產引火線1家),具體分佈6個鄉鎮,即:***鄉18家、***鄉5家、**鎮3家、**鎮4家、**鎮1家、**鎮1家。全縣共有從業人員約5000人,年均產值超過2億元。每個企業都製作了安全生產警示牌,全縣共安裝宣傳牌32塊,進廠須知32塊,九嚴禁六杜絕32塊,廠區平面圖32塊,操作警示牌320塊,標語警示420塊,工庫房標識牌2730塊。

(二)安全事故情況

我縣煙花爆竹行業安全事故XX年以來共死亡4人,輕傷10人。具體情況為:XX年零傷亡;XX年死亡1人,輕傷4人;XX年死亡1人,輕傷2人;XX年輕傷1人;XX年零傷亡;XX年發生一起意外事故,死亡1人,輕傷1人;XX年1-10月死亡1人,傷2人。

二、我縣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工作的主要成效

調研組通過實地視察**花爆公司、**花爆公司、**煙花公司等企業的廠區建設、生產車間安全管理和成品倉庫的安全管理並聽取相關彙報後,確實體會到近幾年我縣煙花爆竹行業取得的規範發展與進步,特別是在安全生產上,縣安監部門對煙花爆竹生產經營企業在安全條件提升和生產技術改造上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逐步改變了我縣煙花爆竹的傳統手工作坊式生產方式和落後的生產工藝,較大地提高了我縣煙花爆竹生產的機械化水平與科技含量,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形勢得到逐步好轉。具體表現如下:

(一)現有生產企業的規模檔次有所提高。煙花爆竹過去在我縣主產區鄉鎮是千家萬户,絕大部分企業的規模小、安全條件差,安全生產得不到保障。通過XX年、XX年、XX年三次專項整頓的開展和兩輪行政許可的嚴格把關,整合、淘汰、關閉了一大批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的企業,企業數量大幅減少,由XX年的105家減少到現在的32家。雖然企業數量明顯減少了,但企業實現了工廠化、機械化、集約化生產,產能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現有的32家企業中,生產能力在XX萬元以上的企業有5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7家。產能比XX年翻了近兩翻。

(二) 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明顯改善。一方面,通過縣安監局的專項整治和專門打擊,各企業違規使用氯酸鉀生產花爆的行為得到杜絕,目前全部改用高氯酸鉀生產花爆。另一方面,在行政許可整頓提升工作中,企業花了大力氣不斷完善企業的各項硬件設施,貫徹實施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幾年來,企業不斷投入資金進行廠區整改,全縣累計增建工房1257間、值班室20間、職工教育室1467平方米、防護屏障1148座、圍牆20990米、路面硬化100540平方米。絕大部分企業作業都提高了科技含量,上硝、封口、結編、插引等工房都是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操作,各個工房採用“四級分離”制度,工房都是按照甚至超過國家標準建設,比如我們視察的“可越煙花”企業建設的工房相互間距達到16米,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12米。各家企業的防雷防靜電設施和消防用水全部到位。通過以上兩方面的努力,企業整體安全條件明顯提升。

(三)“打非”工作成效顯著。非法生產是造成重大事故的罪魁禍首與主要根源。通過安監部門、公安部門和產區鄉鎮幾年來聯合實施連續的嚴厲打擊,我縣現已完全杜絕了家庭作坊和合法企業下發半成品到農户家中編押的現象,從根本上杜絕了非法生產這一重大隱患。

(四)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在安監部門和生產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不斷強化日常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與培訓,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安全生產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產事故較少發生,在XX年和XX年實現兩年零傷亡。

三、我縣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的安全生產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安全生產總體形勢穩定。但是,煙花爆竹生產領域依然存有一些安全事故隱患,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具體表現為:

(一)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安全投入仍然不足。安全生產設施較為陳舊落後,一部分落後的不符合煙花爆竹安全要求的機械設備和作業工房還在生產使用。目前大部分企業投入生產使用的制引機都沒有經過國家安全質量論證。

(二)企業管理人員現代安全管理意識較為淡漠,外依性強,抓安全生產的主動性不夠。

(三)煙花爆竹企業從業人員成份較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勞動安全意識淡薄;第二,從業人員流動性大,有些新來的人員安全培訓尚未到位就上崗生產,安全培訓教育缺乏有力保障。

(四)作業現場監管有時不到位,“三超一改”(超範圍、超人員、超藥量、改變工房用途)行為時有發生。

四、幾點建議

為了更好地促進我縣煙花爆竹的安全生產與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現建議如下:

(一)要進一步加大企業安全生產資金投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各生產企業要在每年的成本費用中安排必要的 “安全投入專項基金”,專門用於企業的各項安全生產技術、設備設施更新改造和人員培訓。企業應儘快淘汰無國家安全質量論證的生產設備,今後必須購買使用正規的,經過國家安全質量論證的生產設備。企業在招收職工時必須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強化安全生產和崗位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素質和待遇,認真執行安全風險抵押金、工傷保險等各項制度,真正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二)要着力完善鄉鎮和企業的安全監管保障機制,強化安全監管隊伍建設。第一,各鄉鎮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鄉鎮安全監管人員數量,並保證人員的穩定。第二,縣安監部門要加強對鄉鎮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要進一步加強對鄉鎮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注重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第三,鄉鎮及安監部門要加強對鄉鎮安全監管人員的領導,切實落實鄉鎮安全監管員的晝夜巡查制度和駐廠監管責任。第四,企業要按照安全規範要求配備配齊合格稱職的安全管理員,強化企業自身的安全管理隊伍建設,使他們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

(三)要着手解決好現有企業用地方面的歷史遺留問題。目前現有的花爆企業的土地都沒有經過正規的招拍掛形式取得,而是以前直接從村民或村委會手中購買,企業一直無法取得土地、林地的相關證件。相關部門應對花爆企業土地的土地價格核定問題及土地所有權問題予以關注與研究,制定相應解決方案,並給予落實,儘可能解決企業發展的後顧之憂。

(四)要狠抓作業現場監管,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一方面,各花爆企業必須嚴格按照我縣今年5月頒發的《安全生產指導手冊—煙花爆竹類》進行規範管理和生產,要嚴禁“三超一改”情況發生。要貫徹落實好企業隱患自查自糾工作制度,要充分發揮企業安全管理員在危險工序(比如引火線的生產)生產環節的監管作用,實行不間斷的“流動巡查”的作業現場監管制度。另一方面,安監部門要進一步整合安全生產監管力量,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力度,提高安全監管執法水平和效能;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類安全隱患,督促企業建立完善各項安全生產及管理制度,確保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

物價局關於農村當前生產和消費情況的調研報告2020年生產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

按照甘價監綜函[XX]05號《關於開展當前農村生產和消費情況調查的通知》要求,我局抽組人員,以5名向國家推薦的農村價格信息員為主,分別深入南湖鎮賈門村、柳樑鄉吊咀村、朱店鎮三合村、良邑鄉李咀村、盤安鄉灣李村,向30户農民通過組織座談、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彙總如下:

一、關於農民農業生產消費情況的調查結果

1、糧食種植情況。調查户中,60%的農户春播面積與去年持平,30%的農户面積增加,10%的農户播種面積有所減少。XX年1月我們通過對全縣農產品調查户種植面積調查,主要常規調查品種中,冬小麥種植面積預計與去年相比降低8.3%,玉米種植面積增長持平,油菜子增長60.4%,胡麻增長37.5%,洋芋播種面積增長7.3%。從種植總量上看,常規農作物種植面積有所減少,小麥種植面積XX年和XX年比重分別為51.8%和57%,XX年預計為52.3%。而油料作物、玉米、洋芋、果菜等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2、農户種植意向。60%的農户更傾向種植經濟作物,40%農户傾向糧食作物。影響農民種植意向主要有個因素。一是價格因素。XX年11月份以來,隨着國際國內糧油價格的波動,主要農作物價格一直呈上漲趨勢,尤其去年以來,經濟作物的胡麻和油菜均價上漲達40%和43%,小麥價格上漲16%,洋芋收購價格上漲35%。農民生活主要副食品的胡油、菜籽油價格也一路上漲,主要農作物的價格的波動直接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二是比較收益因素。我們統計,去年以來,我縣調查玉米平均產量416公斤/畝,總產值637.7元/畝,成本利潤率36.8%。而小麥產量平均僅188公斤/畝,總產值366.4元/畝,成本利潤率26.7%。玉米種植收益優於小麥。胡麻種植由於氣候因素,產量幾年來難以增加,但由於今年食用油價格上漲因素,農民種植不降反增,作為油料作物的油菜,雖然我縣羣眾不喜食用,但因菜油價格上漲,這幾年種植產量穩定,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洋芋也因這兩年秋季雨水合節,產量增加,收購價格上揚,越來越成為羣眾變現的主要來源。隨着鄉村道路改善和農村市場建設日益完善,玉米、洋芋等農副產品變現容易,農民現金收益增加。

3、目前市場尿素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上漲。經我們監測, 今年春播以來,尿素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6.4%-9.3%左右。

4、種子價格。由於春播主要種子品種中的優質玉米種子價格保持穩定,所以種子價格保持基本穩定。

5、農業水費沒有變化。

6、農村外出務工返鄉情況。73%的調查者認為沒有變化,23%的被調查者認為少。認為變化大的佔4%。由於我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年輸出人數在10萬人左右,但由於勞動力技術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屬於苦力型,主要流向寧夏銀川、內蒙、新疆等西北內陸地區,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太明顯。

二、關於農村消費情況

1、關於家庭收入來源。認為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的各佔23%,養殖業和農村工副業各佔26.6%。調查顯示勞務輸出和養殖業、農村工副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關於家庭收入。認為與去年相比增加的佔26%,減少的佔20%,持平的佔54%。由於受近期宏觀經濟形勢和農副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大部分農户對今年家庭收入並不持樂觀態度,特別是由於近期生豬價格下滑,養殖户對收入沒有信心。

3、對家電下鄉政策知道的情況:佔26%的人認為清楚,13%的人不清楚,61%的人一般。由於我縣家電下鄉政策從今年1月份啟動,受多種因素影響,羣眾熟知程度不高。對國家家電下鄉政策不清楚和一般的比例分別達到26.7%和53.3%,暴露出農民對知曉國家政策和獲取外部信息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4、本地最受喜歡的家電下鄉品種:電視機佔60%,洗衣機佔37%,計算機佔3%。電視機、洗衣機等日常生活必需電器仍是下鄉家電的熱選品種,而電腦、電冰箱等卻甚少有人問津,反映出廣大農民的購買力和購買層次不是很高。

5、家庭收入開支:依次為孩子上高中大學支出佔27%、購買農業生產資料佔25%、購買家電等日常用品支出17%、修建房屋支出佔16%、就醫看病和婚喪嫁娶及人情往來支出各佔5%。表明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目前農村生產和消費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仍然薄弱,農民基建費用高。近年來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雖大力改善,但與城鎮相比整體水平較差,仍然存在商品流通設施少、文化娛樂設施少、有線電視不能普及等問題,從客觀上制約了農民的生產和消費。“5•12”大地震後,機紅磚、機瓦、鋼材、沙石等價格一路上漲,人工費也同時上漲,加重農民修建負擔。

2、農資價格上漲,質量參差不齊。農資價格上漲是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現象的主要原因,每當農產品價格上漲,農資價格也“及時”跟進,抵消了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及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農資市場放開經營後,供應渠道混亂,監管難度加大,農資商品品名、規格、含量等標準混亂,尤其是我縣的磷肥品種,讓農户在購買時無所適從。假冒偽劣農藥、化肥仍然侵害着農民的利益。

3、農業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推廣有限。農民最缺的是科技,最盼的是服務,但由於農村面大量廣,新技術推廣、培訓工作難度大。尤其我縣10萬勞務大軍的勞動技能培訓,大範圍培訓有一定困難。

4、農村市場發育不健全,商品質量問題突出。大部分農村市場存在着場地狹窄、設施簡陋、配套不全等問題。由於改制因素,供銷、商業等大型流通企業在農村的銷售網絡萎縮,不能發揮主渠道作用,個體工商户雖然活躍,但在運輸、經營、倉儲設施等方面侷限性大,造成大宗生產資料和耐用消費品供需斷層。由於監管不到位,農村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無證照生產經營食品、不合格食品、過期變質食品等現象比比皆是,一些小五金、小家電、日常用品中假冒偽劣產品較多,擾亂了農村市場秩序,損害了農村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5、農民增收相對緩慢。近些年來,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支農、惠農、強農政策,農村經濟有了顯著改善,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但增收幅度相比城鎮而言趨緩,總體水平仍然較低。特別是農業上的豐欠年和養殖業的價格大起大落,從根本上制約了農民的消費能力。

6、農民消費觀念陳舊,消費結構不合理。長期的自然經濟狀態,使農民消費觀念相對陳舊,養成了捂緊“錢袋子”的消費習慣,消費預期心理和預期收支趨緊,即期消費觀念不強,導致農村消費領域不寬,消費層次不高。農村中婚喪嫁娶大操大辦,攀比性消費日趨嚴重,賭博活動屢禁不止,這種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費加劇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四、加強農村生產和促進農村消費的幾點建議

1、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現實購買力。促進農民消費,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當前,在農村一些原有收入增長點的優勢相對弱化的情況下,必須開闢農村增收的新途徑和新領域。一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注重特色,形成產業創品牌,對農民種植意向進行科學的引導;二要積極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建設,着重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儲藏、保鮮、運輸業,儘快形成產業鏈,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三要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力度和寬度,着力培育勞動力市場,提高農民收入。

2、加快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努力優化農村消費環境。推進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改變農民消費傾向和消費方式,是促進農村消費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抓好小城鎮建設,尤其是重點城鎮建設和鄉鎮機關所在地集鎮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3、建立規範的農資質量監督體系和合理的價格調控機制。首先要嚴把源頭准入關,對農資經營户進行全面調查摸底,認真清理規範農資經營主體資格,對不具備條件的,堅決停止其經營活動,對無照經營的,堅決予以取締,從源頭上治理和規範農資經營行為;其次要嚴把市場監管關,相關部門應根據農時季節,集中力量開展各類有針對性的專項執法活動,嚴厲打擊製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切實加強對種籽、化肥、農藥、農機及零配件等四大類農資商品的質量監管;再次要採取一定的價格干預措施,進一步穩定農資價格,控制生產資料價格任意上漲,確保農民穩定增收,避免由於生產成本增加而帶來的“增產不增收”現象發生,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好處,同時要加大農資價格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囤貨居奇、哄抬物價、價格欺詐、牟取暴利等各類價格違法行為。

4、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宣傳單、培訓班等各種形式,不斷加大農技知識推廣、普及力度,根據因地制宜、市場需求原則,積極引進適合本地區自然條件種植的優良品種,淘汰劣質品種,優化糧食產品質量,提高糧食單產效益,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病蟲害預報預警制度,病蟲害預報預警要做到及時、準確,同時,還應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大力宣傳,把科普知識送到農業生產第一線,送到每一農户手中,最大限度減少由於病蟲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5、捕捉農村市場新亮點,創造消費需求新熱點。農村市場商機無限,關鍵在於能否準確把握農村的需求。為此,企業要堅持面向農村,服務農村,研究農村市場的需求結構,探索農村的收入水平、文化層次、生活環境、消費習慣以及消費的新特點,並以此來調整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加快產品更新,用物美價廉、功能簡單、經濟實惠、經久耐用的商品來打開農村市場。更多地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提高對農村市場的有效供給,刺激農村消費形成新熱點。

6、引導農民正確消費,拓寬消費領域和層次。更新消費觀念是促進農村消費的先導,要引導農民破除小農意識,激發農民通過勤勞致富,換取生活的改善,提高生活質量,領略新的消費時尚。同時要着重提高農民素質,引導農民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大科技、文化、教育、娛樂、旅遊等非商品性消費,改善消費結構,提高農民消費水平和檔次。在更新消費觀念的基礎上,還要發展農村的消費信用,改變傳統的積累型支付方式,重點擴大住房、農用車、大型家電、小型農機產品等市場,實現從滯後型消費轉為適當超前消費,將潛在需求轉變為現實需求。

標籤: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