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鄉鎮機關改革調研報告(精選5篇)

鄉鎮機關改革調研報告 篇1

一、基本概況

鄉鎮機關改革調研報告(精選5篇)

二、人員編制及工資現狀

全鎮黨政機關和事業各站所現有人員共135人。

鄉鎮近幾年來總的趨勢是:人員逐步增多(2019年後主要是安置轉業兵),編制基本不變,工作量大幅度減少,工資有所上調,工資缺口越來越大。全鎮行政、事業站所累計超編44人,2019年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缺口達52萬元。

三、取消農牧業税之前,鎮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四、取消農牧業税後,哪些職能不存在了,哪些需保留,哪些需強化

取消農牧業税後,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税費徵繳、強迫種養和經濟處罰,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亂攤派不存在了,財政、計生等部門的職能弱化尤為突出。鄉鎮幹部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建設和發展上來。

應保留的職能是:引導生態及公路會戰,引導示範推廣農牧業產業化。

五、日常工作中,哪些工作是以旗縣為主完成,鄉鎮配合,哪些工作是由鄉鎮為主完成;縣鄉事權如何劃分?哪些工作本不應由鄉鎮承擔而實際承擔着,哪些工作本應由鄉鎮來做而未擺上工作日程

税收:應是旗縣為主,鄉鎮配合,現在是職能倒置,改為以鄉鎮為主。

行政執法:鄉鎮無行政執法權,行政處罰權均在旗縣政府部門,涉及到經濟利益,鄉鎮只能迴避。建議明確鄉鎮行政權和執法權,如宅基地審批、計生罰款、動植物檢疫、林木採伐審批及處罰、農機違章處理等。目前,行政權、收費權上劃,矛盾全部轉移到基層。

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主要應做好哪些工作,在綜合治理、文化、衞生、教育、民政、計劃生育、廣播電視等方面,鄉鎮主要承擔哪些工作任務

目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主要應該是提供及時有效的公共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服務和教育、科技、文化、衞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發佈公共信息等,為社會公眾生活和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提供保障和創造條件。綜合治理主要承擔普法、民間糾紛調節工作,文化主要是當地文化市場管理工作,衞生主要承擔計劃免疫防疫宣傳、農村文明建設工作,教育工作以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推廣為主,全面提升素質教育質量,民政工作主要是扶貧救濟、婚姻登記、優撫、低保救助,計劃生育工作主要是優生、優育、優教知識宣傳,人口管理和技術服務,廣播電視主要負責政策、法律和農村適用技術宣傳,

維護有線電視節目正常播出。

七、農牧民需要到鄉鎮辦的事情主要有哪些,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能否滿足農牧民需求,主要原因是什麼

農民到鄉鎮辦理的事項主要有:婚姻登記、宅基地審批、準生證辦理、林木採伐審批等。而鄉鎮行政事業單位不能滿足羣眾的要求,因為最終審批權不在鄉鎮。

八、鄉鎮政府有無行政執法權,日常行政管理主要依靠什麼手段

鄉鎮政府沒有行政執法權。凡涉及收費、審批、處罰等比較直觀的行政執法職能部門,都是垂直條管,如公安、工商、國税、地税、交管、電力等,把沒有實際意義行政權利、人員多、收入少的部門放到了基層。因此,鄉鎮的日常管理手段主要靠做羣眾的政治思想工作,協調司法機關依法處理,責成村委會按村規民約處理。

九、蘇木鄉鎮事業單位與旗縣業務主管局之間管理體制和職能劃分情況

目前,鄉鎮事業單位與旗縣業務主管部門之間,存在行政職能與服務職能交叉現象,鄉鎮事業單位不是行政執法主體,又沒有公務員資格,但業務局卻委託執法。行政權力向旗縣集中,收費權力向旗縣集中,影響和削弱了基層政府的職能發揮。

鄉鎮機關改革調研報告 篇2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檢察機關經費保障狀況有了較大改善。但由於缺乏穩定、有效的檢察經費保障體制,檢察經費保障不足仍是制約司法工作發展進步的突出問題之一,基層檢察院特別是貧困地區基層院尤為突出。加快建立體制更加合理、機制更加有效、管理更加科學、保障更加有力的檢察體制,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為此,筆者結全我院的實際經費保障情況,就基層檢察院司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問題作些粗淺探討。

一、檢察機關經費保障的現狀及弊端

我國現行的檢察機關管理體制是以地方黨委為主、上級檢察機關為輔的雙重領導體制,即“分級財政、分灶吃飯”的檢察經費管理體制。依靠當地財政部門供給,是基層檢察院業務經費來源的主要渠道,但檢察院經費的分配和劃撥權由地方財政獨攬,又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劃撥的隨意性很大,何時劃撥、劃撥多少,完全受制於財政部門,而且審批程序也繁鎖,造成經費核撥不及時,經費保障率極不穩定。而財政撥款主要是人員經費,每月除去正常人員工資、社會保障費後所剩無幾,根本無法滿足正常的辦案、學習、培訓、車輛使用以及辦公用品等各方面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講,經費保障問題已成為制約檢察事業發展的瓶頸,其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阻礙了持續發展。

由於體制的制約,檢察機關的人、財、物都由當地政府部門來管理,隨意性大,特別是不發達地區的基層院更是面臨着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具體表現在:一是裝備經費無法保障。現行體制下檢察機關經費由當地財政撥付,許多基層院債務纏身、裝備落後、各項檢察業務舉步維艱;二是檢察隊伍素質無法保障:由於物質待遇捉襟見肘,檢察幹警生活質量長期處於低水平狀態,經濟負擔沉重,心理壓力加劇,沒有財力和精力繼續學習,業務水平不能得到提高。部分幹警工作熱情低落,宗旨意識淡漠,理想信念動搖。

(二)制約了職權行使。

現行體制增加了地方檢察機關對同級財政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級檢察院領導下級檢察院工作的力度。如有的地方政府通過控制檢察機關的經費來控制檢察機關的業務工作,檢察機關在辦理具體案件中不得不看當地政府的臉色行事。有些地方政府因檢察機關秉公辦案影響了地方的利益,就以經費緊張等為名拖欠檢察機關的業務經費,對檢察機關實行的有關改善檢察機關工作條件和檢察人員生活待遇的措施不予支持。還有些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無視檢察機關的特點,將其與行政機關一樣採用地方經費包乾,甚至給司法機關下創收指標。

(三)滋生了利益驅動。

由於現行政法經費保障體制存在先天性缺陷,使得中央三令五申的“收支兩條線”的規定缺乏保障機制,多年來難以真正落實,收支掛鈎、以收定支現象在許多地方屢禁不止,難免導致一些檢察機關受利益驅動,為錢辦案、越權辦案,滋生司法,損害公正執法。

二、解決經費保障的對策

當前,要按照黨的xx大關於改革司法機關人財物管理體制的精神,以促進檢察機關獨立公正執法為目標,積極探索改革和完善檢察經費保障體制,建立與檢察機關行政、人事和業務管理體制相適應的檢察經費保障體制,減少市、縣兩級檢察機關對同級財政的依賴,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從制度上保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檢察權。

(一)建立司法經費保障領導責任制。一是各級黨政一把手要站在維護穩定、鞏固政權建設的高度,牢固樹立“經濟發展是政績,社會穩定也是政績”的觀念,把對各級司法機關經費落實情況納入考核各級主要領導工作業績的體系之中。對未按標準實施保障的,上級可採用扣減其財政轉移支付和中央政法專項補助等方法,由上級財政直接撥付司法機關使用。二是各級檢察機關的一把手對於落實經費保障標準責無旁貸,在積極爭取黨委政府領導關心與支持上多做工作,有所作為,進一步增強黨政領導和財政部門對檢察工作的瞭解,主動地支持公用經費標準貫徹落實。同時,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等部門的監督作用,上級財政部門和檢察機關也要加大對下級財政部門和檢察機關的檢查監督工作,把保障標準真正貫徹落實。

(二)改善司法經費保障體制。改變小預算—大決算的保障形式,實行以財政預算撥款為主體,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以及財政返還罰沒款為補充的檢察機關公用經費供給辦法,建立穩定的檢察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明確職責,劃清“分級管理、分級負擔”的範圍,對於檢察機關的人員工資和公用經費等由同級財政負擔;對一次性大型裝備經費、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等,則應納入同級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由上級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以地方解決為主,中央和上級財政補助為輔。

(三)進一步促進公用經費保障標準的落實。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現行財政管理體制和事權劃分原則和《經費保障標準》確定的開支範圍和分類要求,在年度預算

(四)實行檢察經費財政單列。根據檢察機關的性質和履行職責的要求,應實行檢察經費財。

鄉鎮機關改革調研報告 篇3

一、基本情況

xx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肅省建檔立卡的15個重度貧困村之一,年全村貧困面為14%,目前下降到5.2%。該村屬祁連山冷涼灌區,耕地面積4726畝,人均耕地約2畝,有9個村民小組649户2394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為患病人羣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

xx村主導產業為種植、養殖和務工,以務工為主業的約100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90%以上。20xx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佔8.69%、養殖業收入佔13.88%、務工收入佔73.22%、其他收入佔4.21%。

二、調研過程

這次調研,總體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集中調研。我先利用三天時間集中調研了xx村精準扶貧工作,先後走訪30多典型貧困户,之後又抽調6人組成工作組,利用7天時間駐村蹲點進行了專題調研,全面瞭解xx村及97户貧困户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第二階段,甄別確認。對照國家關於貧困户的確認標準,對97户貧困户逐一進行了甄別確認。最後確定,xx村xx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户97户336人,20xx年脱貧64户221人,現有貧困户33户124人。第三階段,制訂措施。針對該村確定了八項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幫扶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及責任領導、配合單位和完成時限;針對貧困户逐一制定了幫扶措施,分別明確了脱貧時限、幫扶責任人。第四階段,集中交辦。現場召開面對面集中交辦會,屬於面上的幫扶措施由政府有關部門認領限期辦理,屬於貧困户個體的由聯户幹部認領限期辦理,並張貼上牆,掛圖作戰。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貧。長期以來,許多村民就近在螢石礦、煤礦務工,因工作環境、防塵條件比較差,患上了嚴重的塵肺、矽肺、內風濕等職業病,致使勞動能力喪失,就醫成本上升。目前,97户貧困户336人中因該類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貧的佔35.07%。

(二)因學致貧。受教育佈局調整影響,國中和高中學生全部在縣城或金昌市區就讀,家長租房陪讀現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經調查,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佔貧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貧。一是xx村水資源短缺,灌溉條件差,以大麥和小麥為主的種植業收入有限。二是貧困人口中有近90%的勞動力年輕人習慣於首選背礦石、打隧道等傳統的苦力型工種,思想觀念陳舊,務工技能缺乏。三是貧困農户貸款難問題比較突出,成為制約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規律致貧。村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着對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獨寂寞的煎熬。

四、精準扶貧計劃

(一)開展醫療服務。組織塵肺、矽肺及風濕類關節炎等職業病醫療組,開展職業病普查,提供醫療防控措施和治療建議,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

(二)開展科技幫扶。一是組織貧困羣眾參加務工技能培訓班,提高創業就業能力。二是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民的種養殖能力。三是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適時建立電子商務平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三)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維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個並配套其他設施,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000畝。

(四)發展富民產業。扶持以湖羊為主的舍飼養殖業,新增30只以上養殖户10户以上,優質牧草種植1000畝,為留守農民不離鄉不離業增加收入創造條件、打好基礎。

(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整合農村危舊房改造、貧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設40平方米左右居家養老型集中居住點1個,規模50户以上。

(六)建設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閒置校舍或農宅建設互助老人幸福院,並將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運行經費3萬元,逐步探索建立長效運作機制。

(七)積極協調解決融資難題。一是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和農宅確權頒證工作,解決信貸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農貼息貸款政策,為貧困羣眾提供金融支持。三是採取政府財政資金貼息的方式,為貧困户提供貸款支持。

(八)建立社會幫扶機制。一是引入工商資本進行結對幫扶,將非公企業納入幫扶單位範圍,壯大幫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級救助資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幾點體會思考

精準扶貧必須緊扣“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要領,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實質性轉變。

鄉鎮機關改革調研報告 篇4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意見》科學總結近年來各地推進鄉鎮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明確提出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鄉鎮政府建設,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領會《意見》出台的重大意義

《意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鄉鎮政府建設的高度重視和部署要求,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是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基層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鄉鎮工作,多次深入鄉鎮調研,要求鄉鎮要把為民服務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滿意不滿意為標準改進工作,提高服務水平。我們要深刻認識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進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

這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城鄉基層的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民羣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鄉鎮日益成為各種利益關係的交匯點和社會矛盾的集聚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

這是加強鄉鎮政府自身建設的內在需要。鄉鎮政府是我國最基層的政權機關,是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落實到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執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織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政府服務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鄉鎮政府還存在服務理念滯後、服務能力不強、服務機制不健全、服務手段落後、服務效能不高等問題。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增強鄉鎮政府的服務能力,為人民羣眾提供精準有效服務。

準確把握《意見》的部署要求

《意見》明確了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我們要認真學習把握。

一是把握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總體要求。《意見》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羣眾新期待,準確把握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方向,以增強鄉鎮幹部的宗旨意識為關鍵,以強化鄉鎮政府服務功能為重點,以優化服務資源配置為手段,以創新服務供給方式為途徑,有效提升鄉鎮政府的服務水平;要堅持黨的領導、保證正確方向,堅持改革創新、嚴格依法行政,堅持以人為本、迴應民生訴求,堅持統籌兼顧、實施分類指導;到20xx年,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服務方式更加便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職能科學、運轉有序、保障有力、服務高效、人民滿意的鄉鎮政府服務管理體制機制。

二是要強化鄉鎮政府服務功能。《意見》提出,要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步伐,着力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擴大鄉鎮政府服務管理權限,對直接面向羣眾、量大面廣、由鄉鎮服務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類事項依法下放鄉鎮政府;推進鄉鎮行政執法改革,推動行政執法重心下移,探索鄉鎮綜合執法的有效形式,開展綜合執法工作;統籌鄉鎮黨政機構設置和站所管理體制改革,健全鄉鎮事業站所管理體制。

三是要優化鄉鎮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意見》指出,要按照區域覆蓋、制度統籌、標準統一的要求,加快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進程;改進鄉鎮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機制,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項目和社會事業發展;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合理劃分縣鄉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四是要創新鄉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意見》強調,要建立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引導多方力量參與鄉鎮公共服務提供;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由花錢養人向花錢辦事轉變;提高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公共服務需求表達和反饋機制,強化羣眾對公共服務供給決策及運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五是要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保障。《意見》指出,要切實發揮鄉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引領功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堅決貫徹落實;加強鄉鎮幹部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符合鄉鎮工作特點的幹部管理制度;改進鄉鎮政府服務績效評價獎懲機制,建立科學化、差別化的鄉鎮政府服務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強化鄉鎮政府監督管理,推進鄉鎮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責。

切實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

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加強統一領導、強化協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實。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省(區、市)應當結合實際,及時制定實施意見或方案。地方各級黨委都應當把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意見》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及時制定配套措施,強化部門協作,形成抓落實的合力。

二是要發揮鄉鎮政府的主體作用。鄉鎮政府應當深入學習領會《意見》精神,對照《意見》和上級黨委政府的實施部署,從體制是否健全、機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學、羣眾是否滿意等方面查找突出問題,研究提出改進措施;強化服務理念和責任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效果檢驗推進服務能力建設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學習宣傳。各地各有關部門應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關於鄉鎮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部署要求上來。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意見》的宣傳解讀,促進有關方面全面準確理解《意見》,為《意見》實施營造良好環境。

四是要加強督促指導。各地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工作的督促指導,推動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尊重地方和基層的首創精神,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發揮典型引路作用。各級民政部門要對《意見》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工作進展情況。

鄉鎮機關改革調研報告 篇5

為了深入瞭解我市鄉鎮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探討鄉鎮經濟發展規律和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XX年9―10月期間,市政協鄉鎮經濟發展專題調研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偉、陶春元同志帶隊,分赴修水、都昌、廬山區以及萍鄉市等地開展調研活動。通過聽取彙報、實地考察、查閲有關資料和發放調查問卷、座談研究等形式,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現作如下彙報:

一、鄉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亮點

我市共有81個鄉、99個鎮、12個街道,下轄1795個村、34個居委會。XX年末,鄉(村)總人口354.76萬,約佔全市總人口的75%。近年來,特別是我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各鄉鎮認真貫徹市委“一個定位”、“四個打造”、“五大戰略”的總體部署,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招商引資上項目,作為發展鄉鎮經濟的總抓手,不斷提高鄉鎮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為縣域經濟和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產業優勢逐漸顯現,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全市各鄉鎮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注重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或原有產業的基礎優勢,上項目、興產業、培税源,初步確立了本地的優勢產業和工業主導項目。廬山區近兩年來各項經濟指標保持高位增長態勢,鄉鎮財政收入約佔全區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該區鄉鎮充分發揮了臨江臨湖臨路臨市的優勢,在經濟結構上確立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分別打好“工業立鎮、文化旅遊興鎮、商貿活鎮”三張牌。修水縣立足山區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僅蠶桑業一項就形成了從制種到銷售的一條龍專業化體系。都昌縣努力克服工業底子薄、財政實力弱的困難,着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鄱湖水產、華意珍珠貝類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創品牌企業、農字號企業、個體民營企業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農業結構漸趨合理,產業化進程紮實推進。經過多年努力,全市鄉鎮經濟結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糧棉油等傳統優勢產業穩定發展,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佈局漸成雛形。XX年,種植業在農業中所佔比重已下降到45.6%,養殖業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產區域,茶葉、油茶生產區域,蠶桑生產區域,水產養殖區域,蔬菜、花卉苗木生產區域,早熟梨生產區域以及速生工業原料林生產區域等塊狀經濟。修水的古市鎮、三都鎮還分別被冠以“江南花椒之鄉”、“江南蠶桑第一鎮”的美譽,都昌縣周溪鎮榮獲“全國最大珍珠核生產基地”和“中國淡水珍珠之鄉”兩塊金字招牌,廬山區賽陽鎮成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鄉。隨着近年農業税費制度的改革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普遍實施,廣大農民務農積極性明顯提高。各地的農田拋荒現象少了,農民對土地自覺投入的多了。市財政還每年安排400萬元實施農業產業化,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市委提出的農業產業化“1121”工程得到穩步推進。

3、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各地通過完善小城鎮的規模佈局,調整產業結構,鼓勵農村人口向小城鎮有序流動,使一些集鎮規模迅速擴張,人口急劇增加,小城鎮在各地交通樞紐、邊貿集市得到快速發展。修水縣渣津鎮短短几年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集鎮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1.8萬,成為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商貿重鎮。特別是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各地以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村莊規劃和“三清三改三配套”為切入點,大大提升了集鎮、村莊建設品位,全市647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工作成效明顯,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業村、生態村等示範典型紛紛湧現,一大批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農投入逐年增大,財政增收機制靈活。近年來,國家擴大了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內建設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資金比重、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級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專項資金2個多億,安排鄉村兩級轉移支付4575萬元。農業税免徵後,鄉鎮財政收支管理體制逐步得到規範,體制外收費問題基本得到遏制。一些縣開始積極探索組織徵收新機制,引導鄉鎮幹部從原來的抓税源轉變為抓財源工作上來,既緩解了鄉鎮財政增收壓力,更重要的是減輕了鄉鎮幹部一年到頭忙於“找”税的負擔。修水縣自XX年起未對鄉鎮下達財税任務,而是由税務機關依法據實徵收,縣財政對鄉鎮支出實行“六個確保”。廬山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各鄉鎮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導產業,建立了支柱財源,同時,按照“屬地徵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原則,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

5、打工經濟漸成規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通過學習浙江創業經驗,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村外出打工、就地從業、回鄉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XX年,全市鄉鎮外出務工人員約70萬人,勞動者報酬40多億元,也就是説,70萬務工農民在經濟收入上創造出了一個與當年全市財政收入大致相當的業績。農民務工收入約佔家庭純收入的52%,成為部分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謀生就業、脱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修水縣農村勞動力33萬人,有近20萬外出打工,XX年全縣勞務總收入達12.1億元,為我市勞動力務工總量和勞務收入最大縣。廬山區XX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729元,務工收入佔其總收入的43.4%。

二、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鄉鎮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市鄉鎮經濟總量還不夠大,實力還不夠強,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還不夠高,加之我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市,長期受思想觀念、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以及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鄉鎮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發展思路還不夠寬。由於地理位置、資源狀況、文化背景、產業基礎、領導觀念、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全市鄉鎮發展還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地方縣鄉兩級沒有很好地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錯位發展,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一盤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還存在“一個鍋爭食”、“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有的部門不顧鄉鎮客觀條件和客觀經濟規律,硬性規定增長項目、指標、比例,不僅影響了鄉鎮因地制宜、揚優成勢,而且因片面追求產值、項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犧牲環境、破壞生態,舉債建設、重複建設;有的鄉鎮沒有着眼宏觀謀劃,制定適合本鄉鎮的發展總體規劃,而是急於求成、飢不擇食,盲目跟風、朝令夕改;還有的鄉鎮領導作風不實、玩風較盛,有的不能很快適應經濟轉軌、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不僅工作找不到着力點,而且主動性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開拓創新、鋭意進取的信心和勇氣。

2、發展實力還不夠強。據瞭解,萍鄉市5年來堅持採取“放水養魚”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鄉鎮經濟,全市財政總收入由5年前7.32億增至XX年的27.09億元,年均遞增26.6%;XX年鄉鎮財政收入平均達到1957.7萬元,較上年增長24.1%;其中,安源區11個鎮(街道)財政收入平均達到4059萬元。新餘市僅26個鄉鎮,XX年財政過千萬元的就有23個,其中超3千萬的5個,預計XX年超億元的鄉鎮3個。而我市XX年鄉鎮財政收入僅3.21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6.98%;過500萬元的鄉鎮僅16個、過千萬元的4個,過5千萬元的沒有。XX年,全市僅4個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鄉鎮經濟總收入與全市gdp總量比較,規模極小,對提升全市經濟總量根本產生不了決定性或重大的影響。在不多的財政收入大户鄉鎮,有的還是依靠臨城鎮周邊的土地出讓收入充實財政,有的是依靠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等拉動税收,這樣的收入結構很難保證持續增長勢頭。在不同地區的鄉鎮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較多的經濟實力弱、增長幅度慢的鄉鎮,相對抵消了發展快、收入高、總量大的鄉鎮的經濟貢獻率。從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看,全市培育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億元產值的龍頭企業僅10家,超10億元產值的還沒有,很難在一個地方大範圍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調整。3、財源增收後勁堪憂。近年落户我市鄉鎮的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少之又少,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在鄉鎮沒有一家。免徵農業税後,大多數依賴農業、收入結構單一、工商業基礎薄弱的鄉鎮,開始陷入增長乏力、財源不足、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的窘境。由於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鄉鎮為完成税收任務,低税率從外地“引税”,有的用財政資金甚至幹部工資墊交税款。許多鄉鎮迫於財税任務的壓力,把大部分人員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協”税(買税)上,根本無暇服務“三農”、發展經濟。同時,普遍存在的鄉鎮債務負擔問題不容忽視。絕大多數鄉鎮負債運行,多的負債達上千萬乃至幾千萬元,少則幾百萬元,嚴重製約了鄉鎮財政發展公共事業的能力,甚至影響到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4、支農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農村基層科技等涉農服務體系存在缺位、錯位的問題,現有科技人員老化,支農服務人員嚴重缺乏,制約着鄉鎮“七站八所”在服務農業、引導農民、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產業化經營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組織,即專業的流通行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制約了農產品闖市場的“三級跳”。此外,融資難問題不僅困擾着許多地方的小城鎮建設,也嚴重製約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企業和專業户,無論產品市場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擔保或抵押,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

5、全民創業氛圍不濃、創業環境有待優化。表現為對業文化培植不夠,對創業成功典型宣傳不夠,對本小利薄的創業者尊重不夠,致使創業成功人士沒有社會影響,剩餘勞動力沒有創業衝動,不願就業甚至打牌為“業”的現象沒有輿論批評。有的職能部門對各類創業主體缺乏政策支持,滿足於照抄照轉上級有關紅頭文件,而沒有把着力點放在細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鎮建設沒有形成聚集效應,不能滿足全民創業的需求。全市99個建制鎮,人口2萬以下的有43個,2-5萬的47個,有的鄉鎮中心人口僅幾千人,沒有一個鎮被列為全省規模鄉鎮。這些小城鎮的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都比較狹窄,對周邊資源的利用能力較低,加之小城鎮缺乏非農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又不完善,因而對農村勞動力和社會資金的吸納能力都比較弱,影響了城鎮聚集效應的發揮。

三、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建議

鄉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局,事關全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實現。借鑑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我們建議:

1、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上謀劃鄉鎮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市、縣兩級都應制訂鄉鎮經濟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目標,下大力氣支持和幫助鄉鎮把經濟搞上去。要堅持分類指導,支持一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先發展起來,建設一批經濟強鎮,增強鄉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各縣(市、區)要注意充分發揮鄉鎮的資源、區位等比較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遊則遊,努力走出一條專業化、基地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各鄉鎮在發展特色經濟的過程中,要注意力戒重複建設,盲目跟風,一哄而起,更不能無序發展,搞低檔次開發,低水平運作,而要立足本地實際,選擇具有較好的區位資源優勢、較強的綜合競爭實力、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要從打造一批專業鄉鎮、特色鄉鎮抓起,不斷做大農業產業化規模,並在形成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培植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推動我市農村經濟朝着產業化、規模化、農工商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2、從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全民創業上打開鄉鎮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發展小城鎮應成為我市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的一個最佳切入點。建議將全市鄉鎮大致分為城區鄉鎮、衞星鄉鎮、區域中心鎮、特色鄉鎮、其它鄉鎮五類,抓好規劃、建設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強,以此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廣闢投融資渠道,採取多方投資、誰投資誰收益等形式,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並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民營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資本與資源的有效對接,使小城鎮成為各地農村生產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項目的承載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輻射地。對具有發展工業條件的鄉鎮,要通過發展打造經濟強鎮;對沒有工業發展基礎的鄉鎮,要借鑑萍鄉市和廬山區的做法,積極打造園區經濟和“飛地經濟”,培育項目孵化園,與項目落地地區共同搞好扶持、服務,爭取“雙贏”。

推動全民創業應成為鄉鎮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和長遠之策。要在全市積極培育創業文化,加大各類創業人才和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業的的社會氛圍。要制訂“引鳳返巢”政策,積極鼓勵在外人士回鄉創業,促成“人回鄉、企回遷、錢迴流”;要着力引導民營企業家、工商業主、專業大户二次創業,通過延伸產業鏈、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特色經濟;要充分釋放科技人員、事業單位人員的創業潛能,借鑑萍鄉市的有效做法,允許和鼓勵事業單位人員離崗創業或兼職參與創業;要努力推動村組幹部和農民經紀人圍繞“農字號”創業,支持各地成立各種形式的產業協會和行業商會。

3、從改進現行財政運作模式上增添鄉鎮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針對一些鄉鎮為完成財税任務採取的“買税”行為,要抓緊建立一套合理的財政增長機制。可推廣廬山區“屬地徵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的經驗,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縣級財政要妥善核定鄉鎮財政的支出項目和總額,確保剛性支出,免除鄉鎮為財政正常運轉而產生的後顧之憂。要科學確定鄉鎮實際財税收入基數,對完成預算目標的超收部分,絕大多數返還鄉鎮。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向鄉鎮政府提供行使職權必需的資金保證。針對鄉村普遍存在的債務問題,一方面要防止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禁止鄉鎮財政為非生產性支出、基建性項目貸款和任何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嚴格控制鄉鎮財政舉債規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債務負擔。建議市財政部門對全市鄉村兩級債務問題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清底數,核實情況,健全賬目。

對由鄉鎮政府擔保的歷年貸款形成的債務以及世行貸款,要堅持“誰受益、誰還款”的原則,由借款單位或受益人認帳,分期償還;對因平衡預算或部分支出列暫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掛帳,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級財政部門幫助解決。黨委和組織部門對選拔使用鄉鎮幹部應樹立“發展、增收是政績,消赤、減債也是政績”的正確觀念,建立鄉鎮減債考核辦法,將減債與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的政績考核、調動、升遷掛鈎。4、從加快支農服務體系的構建上形成全社會支持鄉鎮經濟發展的合力。要以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全面發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各種民間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增強農民自我保護和農業抗禦市場風一、基本情況

土們嶺鎮位於九台市東南25公里,長、吉經濟帶中段,長吉公路、鐵路橫貫全鎮。幅員面積214.36平方公里,鎮轄16個行政村,114個生產小組,總人口2.85萬人,有耕地5976公頃,林地989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6%(其中鎮區為88.5%),是一個交通便利,風景奇秀的山區鄉鎮。鎮、村、社三級幹部220人,有致富項目的佔20%,項目類別主要是養殖業(豬、牛、兔)、種植業(粘玉米、中草藥)、運輸業。

二、交通情況

1、公路、鐵路:長春至圖們的鐵路,長春至吉林公路(北線)橫貫全鎮(45—62公里之間),本鎮距長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運情況:九台至土們嶺客班車每日28次(單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長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經過客班車日均60班次,承載客流量約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為土們嶺商貿大集,逢集市時客流量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況:由於本鎮地處長、吉兩市中間,逢集時,很少有長吉兩市人員、車輛來趕集。

三、種植情況

1、糧食產量:全鎮在冊耕地5976公頃,全部是旱田,年均糧食產量57,700噸。

2、綠色產品:土們嶺地區山脈連綿,屬於長白山餘脈,因此,特色山珍豐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佈春、夏、秋三個盛季。當地經營山珍加工、銷售的業户百餘户,規模較大的有利達食品加工廠,恆利農產品加工廠、金穗山莊山珍加工廠等,年生產銷售200噸以上。

四、養殖情況

1、禽類存欄:全鎮禽類存欄總數達17萬隻,年銷售禽類45萬隻,主要銷往德大、金鑼集團和吉林市。

2、生豬存欄:全鎮禽類存欄8600頭,其中規模飼養户2800頭,產品主要銷往金鑼集團、德大集團、天景集團。

五、經紀人情況

1、本地人數:35人,外地人數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從事項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勞務輸出情況。

1、本地勞務輸出情況:

年均輸出780人,XX年底,輸出總量達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輸出124人。

2、在吉林市勞務情況

(1)建築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務業14人(4)工商業3人。計64人。

七、財政總量

1、本級財政收入(年內)670萬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電廠徵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來自吉林市的收入約為9.2萬元。

八、特色產業情況

1、產業園區情況:畜禽養殖小區6個,專業屯20個。

2、品牌情況:利達產品加工廠註冊“碧子蘭”牌山野菜系列產品,恆利農產品加工廠註冊“土們嶺”牌農村產品。

九、民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發展思路:

1、規劃目標:“”期間,在全鎮範圍內建設粘玉米特色種植、中草藥種植、豬、牛、兔養殖園區20個,完善專業村6個,專業屯20個,結構調整比例達到55%,社會總產值達到12億元,財政全口徑收入達到1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達到XX萬元,勞務輸出總量達7000元。

2、發展思路:依託天景基地、金鑼集團、華能九台電廠,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促進勞動力輸出總量,促進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經濟、物質基礎。

十、依託吉林,發展區位優勢的戰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勞務輸出聯繫站,促進本區位勞動力輸出。

(二)九台市各鄉鎮及各村領導幹部,仍然存在本位主義思想,一貫把目光瞄向長春市,而忽視吉林市場,因此,產品銷售受到侷限。險能力;市、縣兩級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扶持特色農業和大宗農產品建基地、強龍頭、育市場、創名牌,提升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鄉鎮經濟的綜合競爭力;要大力推廣都昌縣周溪鎮圍繞珍珠產業組建經濟共同體的好做法,加強銀企合作,鼓勵金融部門合理佈局農村金融網點,開放小額貸款,通過貼息、融資、財政墊付等形式,增加對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信貸投入;要恢復、健全全市統一的農技服務機構,組建、充實農技隊伍,建議借鑑湖南省的做法,對縣、鄉從事農技推廣等公益事業的服務機構實行地方財政全額撥款扶持,同時引導、規範一批面向市場的農技服務性實體和經營性中介機構組織。

5、從建立激勵機制上提供鄉鎮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建議市委、市政府適時出台關於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規範性文件,制訂鄉鎮經濟發展的規劃、目標、總體要求,加大對鄉鎮發展的協調調度。以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建立一套科學完備、便於操作的鄉鎮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鄉鎮幹部激勵獎懲機制。把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政績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評的重要內容,推動他們一任接着一任幹,一級領着一級幹,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建議對全市鄉鎮經濟年度財政收入達到5千萬元,或在此基礎上連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標榮獲紅旗(先進)單位的鄉鎮(街道),其黨政主要領導在職級上實行高配、經濟上給予重獎;對在經濟發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鄉鎮幹部,要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並在幹部調整中優先提拔使用;對那些為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進、攜手共創鄉鎮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