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方案 > 活動方案

音樂課教學方案(精選22篇)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

活動目的:

音樂課教學方案(精選22篇)

1、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

2、辨別不同的聲音。

3、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4、感謝大自然對人類的幫助。

活動準備:

小青蛙、小魚的布偶。

課前帶幼兒觀察瞭解下雨、小溪流水的聲音特徵。

各種雨具、洗浴噴頭、水盆、扎眼的礦泉瓶、扎眼的塑料袋、噴壺、砂紙、塑料紙等材料。

有關下雨、小溪流水圖片及音像製品。

活動過程:

1、淅瀝瀝下雨了,小青蛙(布偶)説:“我最喜歡下雨天了,我要到雨中散步去!”於是小青蛙興高采烈地打着雨傘出門了。(播放音帶)

2、小朋友這是什麼聲音?我們來學學春天下雨聲音吧。你能用桌上的材料製造出春雨“沙 沙 沙”的聲音嗎?

3、小青蛙走着走着,雨停了。咦,這是什麼聲音?(播放音帶,並讓幼兒討論)一條小魚游過來説:“這是小溪流水的聲音!”小青蛙説:“真是清脆好聽呀!”

4、小朋友這是什麼聲音?你能用這些材料製造出小溪流水的聲音嗎?

總結分享:

請幼兒想想,為什麼這些東西能製造出春雨沙沙、小溪潺潺流水的聲音。

活動評價:

1、這幾天還不錯,春雨多了起來,於是我們馬上組織孩子在陽台上或室內隔着門、窗進行觀察、傾聽,利用各種感官來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們積極性很高,爭着搶着往前擠,伸手用手接,還有的説:“春雨落到地上,地上全是泡泡呢。”“沙沙的,真好聽!”……通過多個活動孩子們對水有了極大的'興趣。我們緊接着進行第二個活動《水會唱歌》。使他們對各種聲音充滿了好奇。

2、活動中,由於幼兒非常興奮,水撒到衣服上的居多。因此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儘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灑到地面上,培養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結束:

請幼兒回家找找哪些東西也能發出類似春雨、小溪流水的聲音。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2

一、選題的意義

新一輪中國小音樂課程改革,對我國普通音樂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建立“以人為本的音樂發展觀”的音樂教育科研項目最近在全國正式啟動。針對當前音樂教學現狀,許多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九年基礎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在此階段學生就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改善教與學的方式,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使我們課改得以進行的重要前提。根據綱要精神出台的《音樂課程標難》,又在音樂學科範圍內做了更具體的要求。強調了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動力;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的綜合;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完善評價機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行的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着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着我國中國小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鑑於我區是這次國家課程改革試驗區,本文特選題為“國小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思動和主票觀點

(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驗證性研究

1.驗證音樂學科課程標準。學習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實驗及時瞭解課程標準的適切性,根據實驗情況,分年度形成對課程標準的修改建議。

2.檢驗實驗教材是否達到“標準”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於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教材內容的選擇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3.檢驗實驗教材在試驗區的可行性。教材是否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是否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要求,教材內容的組織是否多樣、生動,有利於學生探究,並提出體驗、模仿、討論的建議。

4.實驗教材與學生的適切性研究。實驗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現實和社會現實、學生個性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生認知發展的適切性研究j實驗教材主題式的課程體系、語體風格、呈現方式與學生的適切性研究。

(二)教師培訓與提高研究

1.培訓內容:設置以問題、專題為中心的結構體系。分解為理論與技能、考察與實踐、課題研究三大板塊。具體內容包括(回)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2)新課程的教與學;(3)新課程與學生髮展;(4)新課程與教師教育;(5)新課程與教學評價;(6)新《課程標準》的特點、實施與評價;(7)教學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

2.培訓模式:分解為專題培訓、反思實踐培訓、案例式培訓、觀摩研討培訓、課題研究培訓、導師指導培訓、學術沙龍培訓、網絡交*培訓。

3.培訓目的:(l)被培訓者對新課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鳴與理念上的認同;(2)被培訓者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熱心並勝任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與開發的音樂教師骨幹隊伍;(4)營造有利於課程改革的良好氛圍。

(三)教學改革與課程評價研究

1.評價內容:(1)學生方面: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2)教師方面:評價教師的教育思想、業務素養、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效果、教學業績及在師生的交往與溝通中是否愛護和尊重學生。

2評價方法:(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2)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3)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

3.評價流程:檔案紀實、分項積累:發揮特長、強項評價:鼓勵為主、綜合評定。

(四)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1.學校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樂教學設施,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2)開發、利用信息技術,拓寬音樂教學容量;(3)加強學科整合,構建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聯繫。

2.家庭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3.社區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三、本課題創新程度、理論意義、應用價值

(一)創新程度

1.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2.鼓勵探究式學習。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性、探索性,強調學生的體驗、探究、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習成為獲得積極、愉快、成功體驗的過程。

3.提倡發展性教學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力求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提倡學生、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

4.本課題第一次提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目的中從四個層面強調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並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

6.體現了學科功能即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具有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學生品質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功能。

7.本課題具有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

(二)理論意義

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全面實施素質的必然要求,是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緊迫任務和歷史使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關係重大、意義深遠的系統工程,涉及培養目標的變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課程結構的調整、課堂教學的改革以及考試評價制度的改革,是一個由課程改革所牽動的整個基礎教育的全面改革。

(三)應用價值

1.從學生的經驗和發展需要出發,對多門學科進行綜合,注重知識的關聯性、整體性和開放性,幫助學生獲得對社會生活和音樂的整體性認識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強調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倡體驗、探究、參與、合作、討論、調查、社會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3.為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廣提供經驗,培養和鍛鍊教師,為課程改革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四、確保完成任務的基礎、條件、措施

(一)基礎

課程改革工作涉及範圍很廣,政策性、業務性都很強,必須由行政部門宏觀調控,統一指揮。統一調動,統一安排。為此,我區成立了由區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長、進修學校校長、各業務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國小校長組成的課政領導小組。教委主任親自參與聽課、研討、例會等活動,瞭解實驗工作的進程;同時我們還成立了由區教委、區教師進修學校、基層骨幹教師組成的工作小組,及時反映基層學校的問題,及時與進修學校各部門溝通,及時反饋區教委,共同研討,商榷解決途徑。這種行政、業務、基層三維度組建起來的組織機構,為課改的實施提供了保障,使我們的課改實施得以順利進行。

(二)條件

1.教師提高自我的願望強烈,參與課改的熱情高漲。

2.有多位一體的組織保證。

3.課題項目負責人是西崗區音樂教研員和科研室人員,國小高級教師,曾在《大連教育》《遼寧教育研究》等雜誌發表多篇文章,獲得過遼寧省優秀音樂教師稱號,所寫的論文在省、市多次獲獎,多次上過國家、省、市、區觀摩課,有實際教學經驗,指導教師的課在國家、省、市獲獎。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會制度。我們課改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會議,工作小組每週召開一次工作會議,彙報實驗情況,總結出現的問題,確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強化了實驗過程的監控。

2.建立課題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幹學校、骨幹教師組成的新課程實施研究中心組,定期組織全區範圍內的研討,發揮中心組的輻射作用。

3.建立教研製度。我們改變了過去各校獨立教研的方式,採取全區統一教研,分片教研,及時交流,共同研究,切實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檔案管理制度。每位實驗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札記、教材小議、課後小結、教案、教學隨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員,及時收集整理第一手資料,以便對新課程的驗證積累實證。

5.建立經費保障制。區教委設立了“課改”專項經費,確保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研究程序與預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週期預定為3年(20xx.7~20xx.9),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1.啟動階段(20xx.7~20xx.9)

啟動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為開展研究做好充分的準備,創設必備的條件。

2.研究階段(20xx.9~20xx.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務是運用培訓、示範等手段,迅速將教師送入實施實驗的軌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務是運用培訓、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將骨幹學校和骨幹教師引入研究實驗的層面。

(3)研究後期主要任務是適時建立規範,使學校在沒有外來特定支持條件下能獨立實施課程,使學校、教師研究課程改革活動持續化。

3.總結階段(200.7~20xx.9)

全面總結實施課程改革實驗,提煉研究成果。

(二)預期效果

1.階段及週期實驗報告。

2.新課程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3.全員培訓經驗總結。

4.課題評價經驗總結。

5.新課程資源開發成果。

6.對國小音樂學科實驗教材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7.國小音樂課程標準與課程實施研究報告。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角色創編情節、動作、歌詞,探索音樂遊戲的玩法。

2、在遊戲過程中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五隻小老鼠和大黑貓的圖片。 2、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創編歌詞。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拍拍手請它出來吧!(幼兒拍手)

2、從背後出示小老鼠,原來是“小老鼠”來了(加表情),小老鼠它長得是什麼樣子的?(眼睛小小的、圓圓的,還有個本領,會骨碌骨碌轉;嘴巴尖尖的.,幼兒學學,尾巴細細的、長長的)

3、小老鼠還帶來了幾個好朋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哦,一共有五隻小老鼠,五隻小老鼠在一起玩,他們會幹些什麼事情呢?(偷吃米來偷吃油,咬破了許多小人書,偷吃餅乾偷吃肉……教師加以整理)

5、你們喜歡小老鼠嗎?為什麼?

(大家流露對小老鼠的憎恨)

6、老鼠玩得正開心的時候,誰來了?(出示大黑貓)教師叫:喵 喵 喵喵 喵。

7、你們想想,大黑貓看到小老鼠會怎麼做呢?(教師情緒表現為緊張)會把小老鼠吃掉(教師學貓吃:啊嗚 啊嗚 啊嗚啊嗚 啊嗚(幼兒學學)吃掉了五隻小老鼠。

8、剛才發生的這個故事呀,我們一起把它編成簡短的兒歌吧。(以問答的形式編)

(二)配樂唱歌。

1、我們給這首兒歌配上了好聽的音樂吧!(聽一聽)。

2、幼兒講講最喜歡歌曲中的句子?(根據幼兒的喜好師彈彈,幼兒唱唱。)

3、這首歌曲又有趣又好玩,我們一起來輕聲地唱唱,也可以學學做做自己喜歡的動作。(教師彈音樂,表揚個別小朋友)

4、賞識孩子,使其他小朋友也大膽地表現出來。

(三)探索音樂遊戲玩法,分角色(用胸飾)進行表演。

1、部分幼兒表演(探索表演規則)。

*大黑貓很厲害的,誰做大黑貓,該怎麼表現厲害呢?

*小老鼠比較壞,誰會表演,打算怎麼表演?

*根據幼兒講述,師幼共同總結遊戲玩法。(如果小老鼠被吃掉了,就回到座位上。其他小朋友 就為他們演唱。) 2、集體表演。(及時捕捉信息進行評價)

(四)延伸活動:大黑貓休息了。

1、大黑貓今天吃掉了五隻小老鼠,肚子可飽了,接下來他要去幹什麼呀?(休息了,睡覺了) 2、放音樂天亮了,小貓要出去鍛鍊身體,練本領!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課標要求,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發展孩子想象力。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2.發揮想象大膽用手指頭變魔術,感受手指遊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兒歌內容,能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活動準備

自制教具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一樣東西人人有,一隻左來一隻右,吃飯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這是什麼呀?

幼:手。

二、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有幾個手指頭?左手有幾個?右手有幾個?一共有幾個?

三、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兒歌。

1、教師伸出一共手指:讓小朋友想一想一共手指頭可以變什麼?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一個手指頭呀,就像毛毛蟲呀,爬爬爬)

2、師:兩個手指頭又可以變成什麼呢?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兩個手指頭呀,就像小白兔呀,跳跳跳。)

3、三個手指頭又變成什麼呢?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4、總結前三句兒歌,帶小朋友練習仿編兒歌。

四、完整欣賞學習兒歌《手指兒歌》

師:手指頭伸出來,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吧,兒歌《手指兒歌》。。。。。。。(帶幼兒邊做動作邊完整的念兒歌2遍)

五、鞏固提升

1、分組表演

2、創編兒歌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整個教學會處於混亂中,於是我以猜謎的形式導入,吸引幼兒的眼球。接下來,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聽音樂邊學習兒歌,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動手動腦,在愉悦的氛圍中學會兒歌。

最後環節,仿編部分,我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探索手還可以變出什麼,創編兒歌。滿足孩子的表現慾望。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面部器官,能準確指出五官的位置。

2、喜歡唱問答歌,能隨歌曲內容做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1、小鏡子人手一面。

2、《好寶寶》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照鏡子,找找五官。

(1)幼兒照照鏡子,從鏡中觀察自己的小臉,看看臉上的“寶貝”。

(2)指指“寶貝”的位置,説説“寶貝”的名字(眼鏡、耳朵、嘴巴、鼻子)。

2、問一問、答一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1)教師問幼兒:“好寶寶,我問你,你的鼻子在哪裏?”幼兒回答:“江老師,告訴你,我的鼻子在這裏。”邊説邊用手指自己的鼻子。

(2)將“你的鼻子在哪裏?”替換成“你的眼鏡(耳朵、嘴巴)在哪裏?”繼續問答。

3、完整教唱問答歌,幼兒能隨歌曲做相應動作。

(1)教師邊彈琴邊唱歌,向幼兒提問,幼兒也隨着琴聲應答。

(2)將“眼鏡、耳朵、嘴巴”分別替換進歌曲,進行問答演唱。幼兒能隨音樂做相應動作,如指出鼻子、眼鏡、嘴巴、耳朵。

【活動延伸】

熟悉歌曲後,教師將“好寶寶”替換成某個小朋友的`名字來演唱,也可由男孩子或女孩子來進行一問一答式演唱。

好寶寶歌詞:好寶寶,我問你,你的鼻子在哪裏?

X老師,告訴你,我的鼻子在這裏。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情感薰陶和感染下,豐富大自然當中各種聲音的情感體驗。

【過程與方法】

採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樂旋律,提高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創新能力。

【知識與技能】

能辨別各段旋律的順序,瞭解曲式結構。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用不同的情緒演唱三段音樂旋律。

【難點】

根據音樂旋律配音效。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大象等),由學生猜並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

二、新課教學

1、初次欣賞音樂片段,聆聽音樂中的聲音

師:從音樂中同學們聽到了那些聲音?能模仿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回答並模仿聽到的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聲音)。

2、再次欣賞音樂片段。

(1)為音樂配伴奏

拿着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敲擊樂器,表演一種自然界的.聲音。

沒有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做身體律動,表演一種自然界的物體。

(2)簡單介紹樂曲。

3、完整的欣賞音樂

(1)完整的感受音樂的情緒(輕鬆、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樂主題。

①聆聽音樂,分辨三段音樂主題。

②老師彈奏音樂主題A、B、C,學生學唱

老師示範並引導:演唱音樂主題A、B時用輕快、短促、高位置、彈性的聲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換氣記號。演唱音樂主題C時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換氣記號。

③學生再次跟琴學唱。

④整體演唱三段主題。

(3)學生根據旋律主題A,加入自己喜歡的聲音。(加入音效)

三、鞏固提高,瞭解曲式結構。

1、學生根據圖表,聆聽音樂,判斷音樂的主題旋律

2、學生根據圖表討論分析曲式結構

師:請同學們給你們的小腦袋插上翅膀,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歌曲分為幾段呀?(全曲共由三個主題交替構成,是一個多段體結構的樂曲)

3、瞭解音效(開頭、中間、結尾處是很多自然界的聲音,我們把它叫做音效)

4、完整的演奏音樂作品

(1)學生分三組分別模仿開頭、中間、結尾的三個音效部分,並歌唱音樂主題、為音樂主題部分配伴奏。

(2)師生評價。

四、課堂小節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希望同學們以後能夠欣賞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音樂,再見。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7

一、課前遊戲——讀RUAPO(引導學生用普通話讀,用方言讀)

(生描述,師補充):舒柏特:十九世紀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1797——1828),出生於維也納附近國小教師家庭。幼時在教堂唱詩班受音樂教育並任歌童,8歲隨同父親和哥哥學習提琴、鋼琴14歲開始創作歌曲,16歲開始創作交響曲,17歲為歌德的詩篇譜曲。18歲完成第二、三交響曲,五部歌劇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

舒柏特曾在本地國小任教三年,以後失業終生。他的一生非常貧窮受進了折磨,於1828年死於傷寒病。他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共寫了十四部歌劇,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九部交響曲,其中很有名氣的有“未完成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鱒魚五重奏”歌曲“美麗的磨坊姑娘”等,他的歌流行七大洲,並且有很多首成為世界名曲。尤其是他創作的歌曲,有時一個早晨能寫五、六首,並把遇見的每一件事都變成歌曲。他的歌曲常常被稱為浪漫主義的“藝術歌曲”被世界人民稱為“歌曲之王”。其中他創作的“搖籃曲”流傳滲廣。體現了一種舒緩安詳柔美的意境。

説到了搖籃曲,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兩首不同國家的“搖籃曲”,一首是舒柏特創作的,一首是我國東北民歌的,互相對比一下,歌曲在情緒、意境和音色上有什麼特點?

1、播放東北民歌“搖籃曲”與舒柏特的“搖籃曲”的錄音。

(聆聽感受歌曲舒緩、安逸的情緒,安詳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學生關注,激發學生興趣。)

2、個別提問聽後感

二、學習新歌

1、教師範唱。(集體哼唱)

2、出示歌曲(幾拍子、幾段歌詞)

3、個別提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引入:關於這首歌曲的來歷,有這麼一個故事,你們想聽不想聽?

舒柏特19歲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飢餓,下意識地走進一家飯店,當服務員向他出示菜單時,他身無分文感到十分尷尬,他四下張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飯店裏全是陌生人。當他低頭失望時,忽然看到報紙上刊登的克勞蒂烏斯的一首小詩,立即把這首詩譜成歌曲交給了店主,才換來一份土豆充飢,可是在他死後三十年,這首“搖籃曲”的手稿竟以四萬法郎高價賣了出去。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講這個故事就是向你説明一個道理,那就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希望你們刻苦學習,將來用自己的智慧創造更多的財富來報效祖國,報答養育你的媽媽。

4、學生視唱,教師伴奏

導言:為了更好地理解、學習這首歌曲,請大家想象自己小時侯媽媽哄你入睡時的情景,心裏怎麼想?試着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分析歌曲,指出重點難點

6、教師伴奏,集體有感情地演唱

根據歌曲的旋律,分成小組自編歌詞。(個別小組演唱)

7、教師指揮,學生集體用口琴吹奏。

8、好了,同學們,通過剛才歌曲的演唱與吹奏,我們瞭解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所以接下來在優美音樂聲下,為自己的母親寫下一段話,來感謝母親對你們的養育之恩,同時你也可以做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媽媽。

三、教師小結: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8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1. 謎語導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 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説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擊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設計意圖: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導入方式針對大班幼兒來説,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為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體温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啟發幼兒的情感。從而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幼兒結合。

1. 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表述)

2. 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幼兒講述)

3. 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説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 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如何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的精神創造活動,使技術含量高。

為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為此,我設計了電腦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電腦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化蝶》的美。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 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 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幼兒探索、嘗試)

3. 依據個別幼兒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 師生談話:為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幼兒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為恰當。)

設計意圖: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幼兒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信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四. 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 師談話:蝴蝶仙子説,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 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幼兒表現。

3 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幼兒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 點擊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 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幼兒表演。師談話: 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幼兒的評判,為表演的幼兒佩帶紅、藍標牌)

6. 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泄氣,繼續努力哦。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五. 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 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 要求幼兒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 師觀察幼兒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 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培養節奏感,激發幼兒對音樂課的興趣。

2、幼兒能夠聽辨聲音的長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節奏。

3、初步培養初步的音樂能力。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聽教師彈鋼琴《來了一羣小鴨子》進教室,

幼兒模仿小鴨子的動作,坐在小椅子上,準備上課。

(二)基本部分:

1、發生練習:

1 2 3 4 5 6 5—/ 5 4 3 2 1 3 1—//

小鴨子們起得早,太陽公公咪咪笑。

2、出示玩具下鴨子,“今天我要上幼兒園去了,真開心。”

X X X X X X X X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小朋友們,你們學學我的聲音叫好嗎?”幼兒隨下鴨子按節拍邊走動,邊叫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3、小鴨子看見老師有禮貌的問X X X X X X X X

嘎嘎嘎嘎老師你好

“小朋友們你們也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問老師好,好嗎?”

X X X X X X X X

老師你好老師你好

4、小鴨子玩汽車:聽,小鴨子説什麼?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嘎嘎嘎嘎我玩汽車嘎嘎嘎嘎我真開心

“小朋友,和小鴨子一起把小鴨子説過的話告訴老師好嗎?”幼兒隨下鴨子按節拍説出。

5、用此方法,下鴨子可以換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積木,風車……幼兒隨下鴨一起練習四分音符的語言節奏。

6、同時,也可以把小鴨替換魏小狗,小貓等其他動物代替,練習四分音符。

(三)、結束部分:

幼兒一起齊唱《來了一羣小鴨子》離開小椅子。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0

教學內容

1、歌曲“上學歌”學唱;

2、綜合訓練

3、欣賞:快樂的一天

教學目標

1、鞏固課堂常規。

2、通過學唱《上學歌》和欣賞《快樂的一天》,培養學生聽音樂與唱歌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指導學生聽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並能自編簡單的動作,表現《上學歌》活潑愉快的情緒。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並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緒,能通過演唱表現出歌曲的情緒。

教學難點:感受樂曲情緒,能自編動作表現出音樂的情緒。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常規培訓(歡迎同學們來到音樂世界學習音樂)

1、老師先講今後上音樂課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兩腳平放在地上,不要亂動,背要挺直,有利於正確的發聲。書放在樂椅的扶手上,今後帶一隻筆一塊橡皮,不要在帶其他東西。要愛護音樂書這個朋友。再請學生自己説一説今後應怎樣表現。(調動積極性,自己感受到應遵守的紀律和要求)

2、發聲動作應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全體起立,跟老師找到雙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師體會吸氣和呼氣的變化,引導學生自己找到腹部變化的規律。

跟教師練唱小樂段,感受正確發聲方法的運用。

3、進教室的要求:聽音樂並根據音樂節奏自編動作邊做邊走到自己的位置。

聽音樂練習

將學生帶到教室外練習,看誰做的好。

二、新授

1、導入:“同學們,今天大家每天都來上學,高興嗎?那誰能説一説你的這一天是怎樣過的,你都經歷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們來聽一首“快樂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聽音樂的第一段“早早起”

請生説一説這一段聽過後有何感受

看圖,這一段表現了小朋友早晨起來的情景,請生根據音樂表現的`內容,邊聽邊用動作表現。

“早晨起牀後應該做什麼?”“上學去”“這時你的心情怎樣?路上看到什麼景色?”

3、直接聽第二段,請生邊聽邊做動作表現。

“那麼在上學途中,有一個小朋友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4、學唱《上學歌》

①教師範唱歌曲,請學生模唱歌曲。

②讀歌詞,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唱歌詞,注意情緒,要活潑歡快。

④歌曲處理:

中速、充滿朝氣地演唱。

“太陽天空照,花兒對我笑,” 連貫舒展

“小鳥説:早早早” 輕鬆、親切、富有彈性

“我去上學校愛勞動” 情緒飽滿、富有激情、節奏明快。

“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堅實有力,表現出決心

注意以上幾點,教師範唱後,學生練唱。

⑤請同學根據歌詞給歌曲編舞蹈,

邊唱邊跳,看誰表演的好。

5、分別聽“來學習”、“做遊戲”、“放學了”、“靜靜睡”,並請生邊聽邊根據樂曲情緒、表現的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聽後,讓學生説一説每一段的情緒是怎樣。

6、完整復聽樂曲,並做動作。演奏到“上學歌”處齊唱,做動作。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上學歌”,也欣賞了“快樂的一天”,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好好學習;長大立功勞;養成良好習慣;熱愛學習等)

希望同學們今後向歌曲唱的那樣好好學習、快快樂樂。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印度民族樂器及歌舞;

2、能力目標:總結出南亞印度音樂的基本特徵:

3、德育目標:通過對他民族的音樂文化的學習及瞭解,進而激發學生對本民族本土音樂的熱愛

教學重點:

感受印度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印度古典音樂中的兩個基本要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印度電影《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1、提問: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曲是哪個國家的嗎?(印度)

(展示亞洲地圖)印度是我們亞洲南亞地區的音樂。

南亞音樂文化區包括印度次大陸和斯里蘭卡等周邊國家的地區。(突出印度音樂的重要性)

2、對印度的社會文化做簡要介紹

提問搶答的形式:首都、人口、旅遊、語言等方面

二、樂器

樂器表演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2

  一、教學內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鄉》

2、欣賞 合唱《漁家姑娘在海邊》 琵琶獨奏《大海啊,故鄉》 《水草舞》

  二、教學目標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達對歌曲《大海啊,故鄉》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祖國、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能背唱全曲。

2、通過欣賞比較琵琶版與合唱版《大海啊,故鄉》,瞭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緒異同及音響感受的異同。

三、教學重點

能充分運用力度、情緒的變化,深情演繹《大海啊,故鄉》

教學過程:

一、欣賞《漁家姑娘在海邊》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我們身處於煙雨濛濛的江南,也有人生長在波濤翻滾的大海之濱,你們去過南國海島嗎?見過漁家姑娘在海邊織網打魚的情景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音樂走進大海,仔細聽,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單一的還是變化着的,你聽到了些什麼,彷彿能看見些什麼呢?(欣賞歌曲)

師:請向大家描繪一下你所聽所見所想的,好嗎?(生髮表意見)

師:在歌曲中有領唱還有重唱的部分,你們都注意到了,説明你們都有一雙音樂的耳朵,也很懂得觀察。

二、歌曲教學

1、師:在人們心中,海的旋律一直是湧動着的讚歌,也曾有許多詩人為海寫下了輝煌的詩句,老師也準備了一首小詩想為大家朗誦,大家想聽嗎?在老師朗誦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注意背景音樂中的主奏樂器是什麼?(配樂詩朗誦)生:琵琶。(古箏等)師:他們都是民族樂器,屬於彈撥類……

2、師:老師想邀請大家跟我一起來朗誦,好嗎?

3、師:那悠悠琴聲隨着海風傳到了遠行的中國海員耳旁,勾起了他們滿懷的思鄉之情,於是作曲家王立平為電影《大海在呼喚》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歌曲《大海啊,故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熟悉演唱這首經典老歌吧。

4、仔細聆聽,聽完後説一説這首歌曲的情緒如何,速度怎樣?(播放歌曲)

生:速度稍慢,深情地,舒緩地……

5、老師也忍不住想來唱一唱,請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配合老師做些動作來感受一下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歌曲。(跟範唱做動作)

生:三拍子(如有不同意見,師可以範唱讓學生再感受幾句)

6、師:這是一首盪漾抒情的三拍子歌曲,飽含着炎黃子孫對大海的深情,此時此刻此景,我們怎能不為大海而歌唱,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份連綿的深情吧。

師:老師想讓大家用海風“WU”的聲音來跟音樂模唱。

7、師:海風的聲音真好聽,我們能不能試着將歌詞填進去,唱一唱呢?(拎難點)

8、師:這首歌曲充滿了深情,但歌曲的情緒從頭到尾有變化嗎?生:有變化,前半部分輕聲訴説,後半部分激情澎湃。

①我們來試試將前半部分輕聲唱一唱好嗎?

②歌曲中模仿遊子聲聲呼喚的高潮部分在哪裏?(大海啊……)我們來試試用誦讀的方式來感受這份激情。

③我們再用唱來表達我們的'深情試試

9、師:老師想聽你們唱一遍完整的,好嗎?(跟琴演唱)

10、師:你來唱,我來合,歌聲連成一波波,老師聽了你們的歌也想參與進來,可以嗎?仔細聽老師是怎樣為你們伴唱的?(師生合作,生唱師伴)

11、師:你能來代替老師唱一唱伴唱部分嗎?我們交換着試試唱一唱。

12、師:老師知道咱們班有很多獨唱型的小歌手,今天就請你們上來一展風采,誰來試試將前半部分領唱。

13、詩朗誦+演唱

三、欣賞《水草舞》

1、師:大海的歌引起了我們多少温柔的懷想,古往今來,許多音樂家也譜寫了和海有關的不朽作品,今天我們再來聽聽海在其他作曲家指尖又呈現出怎樣不同的姿態呢?欣賞過程中,同學們可以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做響應的動作。

2、師:音樂描繪了海怎樣的姿態呢?生:平靜祥和……

3、師:此刻的音樂想海水盪滌着我們的心靈,就讓我們在水草舞的音樂聲中扮演一顆搖曳的水草吧。同學們可以跟着音樂自由地起伏盪漾。(復聽,運用道具表演)

師:海在不同音樂家的筆下顯得時而平靜時而澎湃,這些音樂讓我們陶醉,但願同學們永遠記住這海的旋律,高唱大海之歌。

教學反思:音樂的課堂重點在於把握歌曲教學的深度,在歌曲教學中,我也設計了一步一步環節,來解決歌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由於每一次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計也無法一成不變。而在這次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恰恰是對學生能力的把握不足。學生就象是一座藏有寶藏的大山,在他們身上隨時都會給教師帶來驚喜,在預設不足的時候,生成也就產生了。在歌曲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再深入地挖掘下去,不要被預先搭建好的課堂框架而束縛,為了結束而結束。歌曲就該給人以暢快淋漓之感,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在課堂中都可以完全地去享受歌曲帶來的美,那麼怎樣盡情地去挖掘歌曲給我們帶來的震撼力呢?這就需要教師去逐步引導,通過層層深入,如情緒、速度、力度的變化,再到歌曲演唱的形式變化,讓五年級的孩子從感性喜愛逐步摻加一些理性欣賞。當學生的學習水平達到甚至超過教師的預設時,我也在思考着,教師這時候可以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想法去演繹歌曲,加入他們的思想,歌曲也會更有他們個人的獨特味道。對,就是味道!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味道,每個人感受的味道也不一樣,哪怕只是一個小音符的處理、一次演唱形式的變化也會賦予歌曲新的生命力,而我們想要給予學生的,不也正是這樣一種理解歌曲、演繹歌曲、創造歌曲的能力嗎?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3

設計意圖:

多通道參與原則,是當今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改革所提出的一項重要原則,藉助音樂欣賞《搖籃曲》來嘗試、實現這一原則。通過聽覺以外的其他感覺通道,如:唱歌、表演、繪畫等相互的運用、融合,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更好地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感受音樂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及親子之情。

活動目標:

1. 知道搖籃曲是東北民歌。通過欣賞能聽出歌曲的內容,進行母愛教育。

2. 通過對歌曲的感受,能説出歌曲的.性質(優美、緩慢)。知道這是媽媽搖寶寶睡覺時唱的歌,要慢而輕地唱。

活動準備:

1. 幼兒園教育活動音樂磁帶。

2. 設置一個娃娃睡在搖籃裏的情景。

3. 表現歌詞內容的圖片3幅。

4. 幼兒人手一個娃娃和一塊小毛巾。

重點:

引導幼兒説出歌詞大意。

難點:感受兩首樂曲的不同性質。

活動過程:

(一)感受《進行曲》

1. 幼兒聽音樂《學做解放軍》排隊、踏步走進教室坐好。

2. 讓幼兒自己説説聽完這首曲子的感受(幼兒自由發言,老師進行及時鼓勵和表揚)。

3. 教師小結《進行曲》的性質和特點(歡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體動作體驗、感受用寶寶哭的聲音引出《搖籃曲》。老師告訴幼兒:"剛才的《進行曲》力度太強了,把寶寶吵醒了,請小朋友幫我想一個好辦法哄寶寶不哭。"幼兒自由回答(搖一搖、抱一抱、親一親、拍一拍等)。每當幼兒想出一種辦法,尤其是與別人不同的辦法時,老師都要給予鼓勵、誇獎孩子並和其他幼兒一起用動作體驗搖一搖、抱一抱、親一親、拍一拍等,體驗後讓幼兒説説感覺(輕輕地)。

(三)感受《搖籃曲》

1. 老師:"小朋友們想的辦法都很好,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我想給寶寶唱首歌,可是不知道這首曲子行不行,請大家幫我聽一聽。"欣賞第一遍〈搖籃曲〉,要求幼兒仔細傾聽。

2. 欣賞完樂曲,組織幼兒説説感受(優美、緩慢)。老師:"這首曲子真美,寶寶睡着了,我們把她放進卧室去吧。"老師邊唱邊做拍手、拍腿動作,讓幼兒感受2拍子。操作完畢,讓幼兒説説是幾拍子樂曲?(2拍子);哪一拍強?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強、拍腿的一拍弱)順勢告訴幼兒2拍子強弱規律:強弱。

(四)結合〈搖籃曲〉深入進行肢體感受組織幼兒雙手成搖籃狀,傾聽音樂、感受音樂(輕輕地、柔柔地)。

(五)運用傾聽法,分段欣賞〈搖籃曲〉1. 幼兒結合第一幅圖片欣賞樂曲第一段,説説歌詞內容,老師總結後再為幼兒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詞(幫助幼兒加深和理解詞意)。

2. 幼兒結合第二幅圖片欣賞樂曲第二段,説説歌詞內容,老師總結後再為幼兒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詞(幫助幼兒加深和理解詞意)。

3. 幼兒結合第三幅圖片欣賞樂曲第三段,説説歌詞內容,老師總結後再為幼兒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詞(幫助幼兒加深和理解詞意)。

4. 為幼兒解釋歌詞中難以理解的詞,如:"娘"。(過去的年代,把媽媽叫做"娘")。

5. 老師可着重講解第二段歌詞,讓幼兒説説長大後自己的願望是什麼?如何實現自己的願望?(表揚幼兒有志氣)。

6. 老師把歌曲整體為幼兒演唱一遍。

(六)介紹歌曲出處(是一首東北民歌,是媽媽搖寶寶時唱的歌,要慢而輕地唱)。

(七)進行母愛教育1. 老師:"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天晚上是誰哄我們睡覺的?"幼兒集體回答(媽媽、爸爸)。向幼兒進行母愛教育:爸爸、媽媽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還要照顧我們,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煩爸爸、媽媽。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喜歡中國功夫,體驗中國功夫雄壯有力的英雄氣概。

2.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中國功夫,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鍛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學過《中國功夫》這首歌曲。

2.中國功夫音樂磁帶,以及有關武術表演的光盤。

3.實物弓、槍,幼兒製作好的各種兵器。

4.教室一角設有兵器庫,周圍張貼部分武術表演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中國武術

請小朋友看一段武術表演(播放VCD光盤,),提問:

1.剛才你們看到的是一段什麼表演啊?

2.小朋友喜不喜歡武術?(多讓幾個幼兒發言,説説為什麼喜歡武術)

3.武術有什麼用?(強身健體)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武術?(幼兒自由討論)

小結:小朋友都知道武術有這麼多的好處,可以強身健體,保護自己,它還體現了中華民族雄壯有力的英雄氣概,而且我們表演中國武術時穿的服裝也很有特色,不僅中國人喜歡武術,許多的外國人也非常喜歡我們的中國武術,他們來到中國都要學幾招回去。你們有誰會幾招的?(簡單介紹中國武術,從動作、服裝、兵器上表現美)

4.你能做做武術動作嗎?

5.先請個別幼兒隨意表演,再請集體自由表演武術動作。

師:小朋友表演地真棒,真像是一羣小武術家。

(二)、欣賞歌曲《中國功夫》

師:聽到這首歌曲,你們有什麼感受呢?(引導幼兒説出音樂有快板和慢板的區別)

1.創編舞蹈動作

2.前兩段逐句創編

師:“卧似一張弓”,小朋友知道這句歌詞的意思嗎?這一句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現呢?

(請個別幼兒創編前四句慢板動作,幼兒學習。創編舞蹈時,多請幾個幼兒上來創編,當幼兒創編的動作不一樣時,可讓他們同時表演;此時,讓其他幼兒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學習,也可以分組學習不同的動作。)

3.師:剛才還有許多小朋友想上來編動作,現在就請大家隨着歌曲(放錄音)一起來表演你自己創編的動作。(幼兒自由表演,發現有新穎、獨特的動作時,老師將重點介紹,並模仿。)

4.師:老師也學會了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給你們看看。(老師將動作組合完整地表演一遍,請小朋友伴唱。)

5.師:剛才老師表演的動作配的是一段慢板的音樂,聽到慢板音樂時,應該怎樣做動作?(動作有力,要停頓)

師:下面一段是快板音樂,聽到快板的音樂時,又該這樣做動作?(動作有力連貫)

(幼兒一起表演一遍)

(三)繼續創編動作,“棍掃一大片”……結束

1.先分組討論,後推選幼兒表演。

師:下面這一段“棍掃一大片”……請小朋友自己先創編,想想用什麼動作可以把它連貫地表現出來?

(教師把幼兒分成四小組,先討論,再創編)

2.整首歌曲創編完畢,幼兒完整地表演一遍,要求幼兒動作有力,到位,要有精神,表現出中國武術的特點,表演的同時請幾個幼兒在帶領大家表演,做小老師,老師也參與表演。

(四)、利用“兵器”進行表演

師:剛才我們看到錄像裏的叔叔阿姨表演武術時,手裏都拿了兵器。小朋友想不想也拿兵器進行表演?(提出要求,注意安全)

(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利用各種“兵器”進行表演。)

師:大家還想表演,我們一起去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5

一、課題:

音樂綜合課《我想當個音樂家》

二、 教學內容

感受與鑑賞

表 現

創 造

音樂與相關文化

讓同學瞭解鑼鼓的形狀,初步感受音的長短。

選擇自身喜愛的方式進行《小樂手》的演奏,用多種形式扮演《小樂隊》。

創編《小樂隊》的歌詞並演奏。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一起參與演奏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小樂隊》的學習和《小樂手》的練習、感受,讓同學在快樂的自主活動和遊戲中,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慾望,立志成為一名小小音樂家,和音樂成為最好的朋友。

2.認知目標:通過猜謎語讓同學瞭解鑼、鼓的形狀,初步感受音的長短,為欣賞《小樂手》、扮演《小樂隊》做準備。

3.技能目標:通過同學主動的參與,讓同學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演奏鑼和鼓,並能完整、活潑的扮演歌曲《小樂隊》。

四、教學重點

完整、活潑的扮演歌曲《小樂隊》。

五、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好鑼和鼓的節奏和演奏方法。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七、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鑼、鼓、打擊樂器等。

八、教學過程

一、我願成為小樂手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1、複習歌曲《數乖乖》

師:小朋友們,上次我們班成立了明星小樂團,通過激烈的對歌擂台賽,我們班有四名同學光榮入選了,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四位優秀的小歌星為我們帶來最精彩的扮演─扮演唱《數乖乖》。

2、激發同學成為一名小樂手的願望

師:剛才四位小歌星的扮演真是太棒了,但是我們的小樂團只有小歌星還不夠,小朋友們,你們想一想,我們的樂團還缺少什麼?

師:對,還需要自身的小樂隊和小樂手,你希望成為明星小樂團的一名小樂手嗎?下面我們就跟隨老師一起去聽一聽,看一看畫面中的小樂手是怎樣演奏的?

(二)、欣賞樂曲,探究表示

教師操作:老師剪輯幾個卡通動物樂隊演奏的`簡短片段讓同學看,看後啟發同學説出這些樂隊都用了哪些樂器進行演奏?你喜歡用什麼樂器進行演奏?

同學活動:選用自身喜愛的樂器,模仿相應的動作,跟隨音樂自身演奏。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各種樂器演奏的曲子,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樂曲。初賞《小樂手》,提問:聽完後告訴老師,這首樂曲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聽了以後你的心情怎麼樣?再次提問:這首曲子除了用鋼琴演奏外,你還喜歡用什麼樂器來演奏?

同學活動:選用自身喜愛的樂器隨音樂《小樂手》自由演奏,讓同學初次體驗成為一名小樂手的自豪和快樂。

二、有趣的樂器城

1、猜謎導入,指導認識,初步感知

師:小朋友們,剛才欣賞的樂曲曲名叫《小樂手》,你也願意成為一名神奇的小樂手嗎?

師:好,成為小樂手,就要有屬於我們自身的樂器,下面跟隨老師一起進入樂器城,去挑選自身喜歡的樂器吧!

大屏幕打出一個卡通人物的動態頭像和樂器城大門的圖畫,同時配以聲音:“嘿!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樂器城裏的總指揮彼特大叔,歡迎你們來到樂器城,樂器城裏可有趣啦!有許多好玩的樂器小夥伴正等着你的到來!你們高興嗎?”

彼特大叔接着説:“認識你們我也很快樂,可是剛才我正發愁呢!因為有兩個謎語我總猜不出答案來,你們能協助我嗎?”

2、認識鑼和鼓,初步感受音的長短

同學活動:

(1)大屏幕打出鑼和鼓的謎語,同時配上形象的聲音,讓同學聽完後,猜出謎底,引出鑼和鼓的認識。

(2)每猜出一種名稱,就出示相應的樂器讓同學看,讓同學知道它們的形狀,並請同學上台自由敲擊,讓同學自身在實踐中比較鑼和鼓,誰的聲音長,誰的聲音短?

(3)鞏固練習:老師再出示幾種以前學過的打擊樂器,按聲音的長短分組,讓同學自身比較,通過感知,自身説出哪些聲音長,哪些聲音短?如:三角鐵和雙響筒,碰鈴和木魚。

(4)拓展練習:可讓同學自由説出生活中發現的聲音長短比較,進一步加深同學對聲音長短的感知。

三、我們的小樂隊

1、激趣導入,激發願望

師:小朋友們,彼特大叔誇獎你們真聰明,謝謝你們為他找到了謎底,樂器城的大門已為你們敞開,請快快加入他們的隊伍,去看看樂器城裏的小夥伴在幹什麼?

大屏幕打出樂器城裏的小夥伴正在舉行樂器演奏會的畫面,配以《小樂隊》這首歌曲的音樂,讓同學邊聽邊看,老師同時配以語音描述:小朋友們,你們看,樂器城裏多熱鬧呀!小夥伴們正在舉行一場快樂的音樂演奏會,提問:小夥伴們用了哪些樂器進行演奏?你們也想成為一名神奇的小樂手嗎?

師:小夥伴告訴老師,參與演奏會前,先得學習一首兒歌《我的小樂隊》。

2、指導體驗,學習歌曲

(1)用學習兒歌《我的小樂隊》的形式解決歌曲的難點。

(2)師生活動:這首兒歌採用先由老師教會,重點指導節奏。

(3)同學活動:學會後,讓同學採用領讀、分組的形式,進行兒歌和節奏的合作練習,同時請局部同學上台用鑼和鼓邊念邊敲擊節奏,其餘同學可採用跺腳、拍手、打鉛筆盒、拍桌子等多種自身喜愛的方式,一起邊讀邊用自身喜愛的方式正確打出節奏,在活動中,解決歌曲《小樂隊》的難點節奏。

3、大膽參與,積極表示

(1)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同學活動:先讓同學分組分角色練習,一些同學自由擔任小鼓、小鑼、喇叭、電子琴這幾種樂器的演奏,一些同學用舞蹈表示,一些同學演唱《小樂隊》。

師生活動:練習完後,播放樂器小夥伴演奏課件,讓同學和小夥伴一起完整地扮演《小樂隊》,老師可擔任指揮,指導同學正確地演奏和扮演,達到本課的高潮。

(2)分組創編,拓展能力

師:除了剛才這幾種樂器外,你還能選用學過的哪些打擊樂器為我們的小樂隊演奏?(如:三角鐵、沙錘、木魚、手鼓等)

同學活動:鼓勵同學將學過的打擊樂器編唱進歌曲《小樂隊》裏,分組進行歌詞的創編,老師注意引導,最後讓同學把創編的打擊樂器的歌詞唱進歌曲《小樂隊》裏。

同學活動:自由選擇自身喜歡的打擊樂器或聲勢動作再次完整演奏《小樂隊》,讓同學自由參與,自由扮演,鼓勵人人都成為小小音樂家。

四、課堂小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你們來到樂器城玩得愉快嗎?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班的明星小樂團不只有了自身的小歌星,還成立了小樂隊,有了自身的小樂手,就是還缺一名小小指揮家。下次我們再通過考試,選拔出最棒的同學擔任我們樂團的小指揮。讓我們和樂器城的小夥伴説再見,跟着老師一起回家吧!放《小樂隊》的音樂,律動出教室。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6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音樂教學工作,為了在本學期使五年級音樂教學搞的更好,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新課標新課改精神,培養學生一定的音樂技能,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認譜、識譜的能力。更要使一部分學生轉變思想(認為學習音樂無用,認為音樂課是副課),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141人,這些學生都很喜歡上音樂課,但是不喜歡學習樂理知識,誤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而且這些歌曲可以是書本上的,也可以是現在流行的。還有的同學討厭教師教譜,一唱譜就想睡覺的感覺。再加上五年級時期的學習階段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並自己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學期學習的知識又為今後幾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又加深了難度,如一個升號的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等,使學生學習起來確實不容易,但它又為今後的五線譜學習做好了伏筆。針對這種現狀,教師須進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緊摳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節課前先教10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範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後教師彈琴生聽音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

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考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四、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五、教學進度安排:

三月份 第一課

四月份 第二、三課

五月份 第四、五課

六月份 第六課 第七課

期末複習考試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7

活動目的:

1、通過遊戲,辨別感受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並作相應動作。

2、喜歡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磁帶、森林背景佈置、老虎及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欣賞

師放音樂,寶寶完整欣賞音樂。

二、模仿

1、説説誰來了?(小兔、小狗等隨意説)

2、模仿動作(説到哪個動物就模仿哪個動物)

三、遊戲

1、托兒扮演小動物,師扮演老虎

2、 聽到歡快的音樂,小動物出來做遊戲,聽到沉悶的音樂,小動物馬上躲起來。

3、 反覆進行(重申規則)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8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新課標新課改精神,培養學生一定的音樂技能,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認譜、識譜的能力。更要使一部分學生轉變思想(認為學習音樂無用,認為音樂課是副課),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100人左右,這些學生大都來自於居峪村,一少部分轉於其他鄉鎮學校,他們都是少先隊員。這些學生都很喜歡上音樂課,但是不喜歡學習樂理知識,誤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而且這些歌曲可以是書本上的,也可以是現在流行的。還有的同學討厭教師教譜,一唱譜就想睡覺的感覺。再加上五年級時期的學習階段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並自己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學期學習的知識又為今後幾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方面又加深了難度,如一個升號的調,升記號和還原記號等,使學生學習起來確實不容易,但它又為今後的五線譜學習做好了伏筆。總統上來看,五(1)班學習態度認真,學習風氣濃厚,學習歌曲的速度較快,五(2)班學習風氣不夠濃厚,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故學習效率不及五(1)班。針對這種現狀,教師須進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1、緊摳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2、遵循每節課前先教10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範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後教師彈琴生聽音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考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二)、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三)、欣賞部分: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四、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五、教學進度安排:

二月份:第一課

三月份:第二、三課

四月份:第四、五課

五月份:第六課

六月份 :第七課

期末複習考試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19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説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音樂教育潛移默化地塑造幼兒的心靈,開闊視野,拓展思維,發展智力,而音樂情境地創設更能提高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如何創設幼兒感興趣的音樂情境,激發幼兒自發、自主地進行音樂體驗、表達與表現,是目前我園幼兒音樂活動研究的瓶頸問題。“繪本故事”以其有趣的故事內容,極具視覺衝擊的故事畫面贏得了孩子和老師們的親賴。可不可以將繪本運用到音樂活動中去?怎樣有效地利用繪本,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的能力,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一、把握整體,挖掘內涵

每一個繪本都藴含着不同的寓意,教師要善於運用繪本所闡述的道理,挖掘繪本中的亮點及所表達的情感等等進行活動的設計,使之真正為音樂教學服務。

(一)以情感人

繪本中情感的體驗往往成為孩子表達表現的動力。運用繪本激發幼兒的情感而開展音樂活動是繪本運用中的一個方法。如在大班“海底世界”的主題開展中,孩子們積累了許多關於海洋動物的知識經驗,老師想通過開展一次音樂欣賞活動,通過肢體表現,進一步體驗和感受,於是找到了《海底世界》這首魔幻而趣味的音樂,如何引導幼兒理解音樂,激發自主表現呢?繪本《小黑魚》解決了所有的難題。故事中因為一條大魚的侵入,使小黑魚的朋友小紅魚們失去了生命,小黑魚孤單地在大海里遊着孩子們隨着小黑魚的不幸經歷而發生強烈的心理變化——小黑魚沒有朋友了怎麼辦?我們能不能幫幫小黑魚?於是大海里出現由小朋友隨着音樂表演的各種各樣海里的動物:海馬、海蛇、海龜、螃蟹他們都想成為小黑魚的新朋友。故事感人的情節引發幼兒大膽地肢體表演,活動不再為表演而表演,當活動充斥着情感時,孩子們的表演是自然流露、情感的宣泄。孩子們在音樂遊戲中體驗到勝利的喜悦,情感達到高潮。

(二)以趣引人

聽故事是孩子們最大的興趣之一,有趣而富於變化的故事內容更能引發孩子們的共鳴。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是繪本故事在音樂活動中有效運用的又一手段。

1.有趣的故事人物。人物形象是引起幼兒興趣的一大要素。我們經常會看到商場出售的兒童用品中大多印有誇張的卡通人物,商家也利用消費羣的心理設計商品。由此可見,這些有趣、可愛、熟悉的人物形象能吸引幼兒的眼球,引發幼兒的共鳴。我們的音樂活動也能運用繪本中幼兒所熟知的人物引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

小班年齡段的音樂學習是興趣培養的關鍵期,三段體統一模式的歌唱活動不再能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朵拉是近幾年來新興的動畫人物,以其可愛的形象,樂於助人的品質而受到大家的推崇,與其有關的動畫繪本、故事光碟充斥着兒童文化市場。幾乎每一個孩子都看過關於朵拉的故事,活動以她為主角勢必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巧妙地運用多拉的探險歷程而設計成一堂生動有趣的音樂新授活動《多拉的旅行》,幼兒在由故事人物牽引的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進行音樂的體驗。

2.有趣的故事情節。音樂和故事向來就是融於一體的,它們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在音樂史上有許多作品取材於故事,又通過音樂向人們講述故事。如《梁祝》、《天方夜譚》都取材於民間故事,著名的交響童話《龜兔賽跑》和《彼得與狼》它們既是一部音樂作品,又是一則生動的童話故事,還有久唱不衰的歌曲《二小放牛郎》,它的歌詞本身就是一則完整而精美的故事,通過歌聲向

人們世代傳頌這個動人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聽故事、講故事一直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在故事中孩子們更關注的是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故事情節與音樂的密切聯繫來進行教學,可以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既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又能開發智力、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如中班音樂新授活動《三隻小豬》,老師自編了一首旋律悦耳、歌詞簡單的三段體的《三隻小豬》歌曲,運用三隻小豬分別造不同材質的房子的故事情節,通過觀看視頻,引發幼兒幫助小豬蓋房的願望,激發幼兒學唱歌曲,幼兒的故事情境的引導下,自主且大膽地學唱。更巧妙地是老師還請幼兒通過觀看故事,對歌曲進行創編,因為有了故事的支撐,創編對於中班幼兒不再困難,孩子們充分施展聰明才智,幫豬老大和豬老二選了最堅固的材料,蓋起了鐵房子、石頭房子

一個出人意料的故事結尾,或者一個圓滿的故事結局是故事的點睛之筆,也成為以繪本為題材的音樂活動的出彩之處。繪本《葉子鳥》中落下最後一片葉子的光禿禿的大樹,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中捅了馬蜂窩後四處逃竄的狐狸等各種各樣的故事結尾給音樂教學帶來特別的創意。還是以《小黑魚》為例,故事結尾大魚又來了,該怎麼辦?孩子們討論着,思考着。出去,就這樣出去又會被大魚吃掉;不出去,難道就一直躲在黑暗的角落裏嗎?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小黑魚的彷徨。最終,大家還是選擇了勇敢地面對敵人。在音樂聲中,孩子們變成了無數條小魚,大家遊成了一條更大的魚,共同趕跑大魚。繪本出人意料的故事結尾激發幼兒合作表現大魚,巧妙地解決了音樂欣賞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合作表達表現這一難點問題。

3.以智育人。每一個繪本故事都藴含一定的寓意,能夠起到激勵、警示等多種的教育意義。對於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優秀品德的形成都起到積極的作用。如繪本《我的爸爸不上班》描繪從事不同職業的父親的形象,從而讓幼兒瞭解、尊重、熱愛爸爸。又如繪本故事《我的幼兒園》

起牀了》這一有趣的繪本故事,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伴隨着歡快的旋律邊學唱歌曲邊表演,使孩子們感受到朋友之間相互關愛的情感以及解決了該班幼兒冬天愛睡懶覺的不良習慣。

二、依託繪本,巧妙運用

不是每一個繪本都能適合幼兒在音樂活動的使用,也不是每一個繪本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效運用到教學中去。在音樂活動中繪本的另一有效運用方法就是將繪本稍作修改,使之能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在這裏羅列了幾個繪本修改中的方法:

1.刪減法。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去枝強幹法。依據音樂活動的目標,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為前提,能使幼兒在完整欣賞故事的基礎上進行音樂活動。將故事中不需要的情節進行刪減,使故事內容緊湊,故事情節的發展更便於幼兒的音樂活動。

大班幼兒音樂領域目標中提出能夠用樂器模仿自然界中的聲響,並嘗試合作演奏。打擊樂器豐富的種類,有趣的聲響能形象地模仿各種聲音。《母雞蘿絲去散步》這一繪本故事,貪吃的狐狸在抓母雞的途中發生了許多倒黴的事而產生各種古怪的聲音,老師巧用這一繪本設計了音樂打擊樂活動。由於故事篇幅較長,有些情節很難用聲音表現,老師就對原著進行刪減,最後保留了狐狸所經過的四個場景進行演奏,請幼兒自由組合成四組,自由選擇樂器,以迴旋曲的方法將狐狸在每個場景中的遭遇所可能發出的聲響用小樂器表現。

2.提煉法。在我們所接觸的繪本中,有寓意簡單,孩子較易理解的作品,但也有些涵義深奧,闡述的是成人世界的某一現象、生命的價值等等,對於幼兒來説比較難以理解,但是繪本中豐富的畫面卻是吸引幼兒的地方。老師運用繪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頁來為音樂活動服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春天到了,池塘裏小蝌蚪成羣結對地游來游去,立刻引起了中班幼兒的注意,蝌蚪會變成青蛙的知識不再能滿足中班幼兒的需要,孩子們更關注的是蝌蚪生長過程——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通過音樂活動讓幼兒來了解這一知識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我們發現了《魚就是魚》這一繪本,繪本中描述了一條魚與一條蝌蚪的經歷。魚因為羨慕好朋友變成青蛙了的蝌蚪可以在陸地上生活,而跳到了陸地,想要看一看青蛙所説的會飛的鳥,會用兩條腿走路的男人、女人、小孩差點死去,當青蛙把它推入水裏後,它才覺得水裏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妙。繪本所要闡述的最關鍵的經驗就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此深奧的道理幼兒能理解嗎?最後,老師將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創編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並結合《魚就是魚》的繪本動畫中截取的池塘裏小魚變大魚,蝌蚪變青蛙的片段設計了一個歌曲新授活動。詼諧而有趣的故事情節,生動形象的繪本畫面,激發歌唱興趣,促進歌詞記憶,使幼兒在美妙的音樂中瞭解了蝌蚪的成長。

在金色的秋天裏,落得滿地都是的秋葉吸引着孩子們的目光,於是我們開展了各種以秋葉為主題的音樂活動,在歌唱活動《秋葉》以後,孩子們產生了想要跳跳落葉飄落的舞蹈的願望。如何能使幼兒更豐富地表現樹葉飄落的形態呢?繪本《葉子鳥》,語言簡潔,畫面豐富,採用了真實的樹葉形象,豐富的樹葉造型,巧妙地排列組合,極富感染力。其中有一頁,形態各異的樹葉佈滿了整張畫面,樹葉旁還誇張地添畫上漩渦和音符,似乎所有的樹葉都隨着音樂朝着不同的方向旋轉着、飛舞着。中班的老師們就選用這一頁作為音樂活動《秋天的樹葉》的核心教具,引發幼兒通過觀察畫面上樹葉的動態,來進行模仿樹葉飄落的肢體表現。

我們的繪本研究還剛剛起步,但是在幼兒音樂活動開展中深刻感受到繪本的魅力,經典優秀的繪本故事為老師施展聰明才智創建了平台,也為孩子們的音樂活動搭建了嶄新的舞台。

摘 要:音樂欣賞是我們的音樂課中不容忽視這重要的一環。但音樂活動中音樂欣賞的這一部分一直是我們老師們困惑最多的環節,不是滲透的不夠沒有讓孩子們盡興,就是滲透的太多讓孩子們沒有放開思想與手腳。所以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幼兒的情感體驗往往過於膚淺,彷彿"蜻蜓點水,一觸即飛",流於表面和形式,沒有實質的內涵。有時甚至就是一種無動於衷,看起來活動過程熱熱鬧鬧,而其實孩子們的情緒體驗都處於浮躁狀態。我們也知道當孩子們融入音樂,進人音樂,成為音樂中的一部分的時候,她所能領悟到的音樂的美和情感的震撼便會自然生成。我們知道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也是思維的工具,老師們把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感動用語言有的放矢的表達出來,音樂便能分享,成為了兒童的依託。其次是老師的動作優美。匈牙利著名的兒童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兒童對音樂的反應必須有大肌肉的反應,沒有此,是不完善的。我們知道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是我們的音樂課中不容忽視這重要的一環。但音樂活動中音樂欣賞的這一部分一直是我們老師們困惑最多的環節,不是滲透的不夠沒有讓孩子們盡興,就是滲透的太多讓孩子們沒有放開思想與手腳。 所以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幼兒的情感體驗往往過於膚淺,彷彿"蜻蜓點水,一觸即飛",流於表面和形式,沒有實質的內涵。有時甚至就是一種無動於衷,看起來活動過程熱熱鬧鬧,而其實孩子們的情緒體驗都處於浮躁狀態。我們也知道當孩子們融入音樂,進人音樂,成為音樂中的一部分的時候,她所能領悟到的音樂的美和情感的震撼便會自然生成。

從事了多年的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經常和同事一起探討怎麼樣的方式方法才在幼兒園的音樂欣賞中才是最有效的。我們知道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也是思維的工具,老師們把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感動用語言有的放矢的表達出來,音樂便能分享,成為了兒童的依託。教師在音樂欣賞過程中處於合理地進退, 語言優美而不平白,使音樂變得美和神祕,使孩子的心靈得到了昇華。

其次是老師的動作優美。匈牙利著名的兒童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兒童對音樂的反應必須有大肌肉的反應,沒有此,是不完善的。在老師的活動上孩子們作到了領悟音樂的輕快緩急、張弛有序,在音樂和肌肉運動的和諧契合中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美的享受。音樂或是輕柔浪漫的,或是鏗鏘激昂的,孩子們的動作和音樂相融相合更好地表達了音樂。 老師尊重幼兒,"以兒童為師"。沒有抹殺兒童的不成熟性, 發揮了幼兒的

曾經聽到過大班的一節音樂欣賞《雕塑》,老師是這樣設計的第一部分:欣賞音樂:今天老師這兒帶來了好聽的音樂,這個音樂是關於“雕塑”的故事,小朋友來聽一聽故事裏講了一件什麼事?(老師站起來在圈中講)“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裏,有一羣可愛的小動物,它們聚在一起開辦聯歡會,看看誰來啦(放音樂)小兔在跳舞、小青蛙在彈琴、大象在噴水……這時候一位美麗的仙女,被這熱鬧的聲音吸引過來了,她想、我和它們做一個遊戲吧,她把手中的魔棒輕輕一揮,呀!奇蹟發生了,小動物們全被定住了,過了一會魔法消失了,小動物們又歡快的跳起舞來,(隨音樂的變化講述)後面的音樂老師用肢體語言來提示。(老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第二部分:分析音樂你們聽出音樂有幾段?(3段)②這個音樂的節奏是什麼樣的?心裏有什麼感覺?(幼兒説)老師小結:(是歡快的、活潑的、跳躍的)③中間的音樂有沒有不一樣的節奏?幼兒回答。不一樣的節奏聽起來象什麼?(吹號)對吹號時站着不動,我們一起來學學做一做,這段音樂就表示停止。

教師用語言的提示,圖片的欣賞讓幼兒自由的表達,而後創編好看的動作,當然教師要先做一個示範性的引導,當孩子們在自由自在的創編舞蹈動作是,老師給予不停的鼓勵,同時也需要從審美的角度,重點介紹些做的較好的小朋友,請其他的孩子進行模仿。其次,再用故事的形式一起來了解音樂。説起故事這個形式,我們知道哎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抓住了這一點,把音樂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把歌詞以故事的形式引出,這樣做,一來可以引發孩子的興趣,二來可以讓孩子記住歌詞。例如我在進行《小樹、小花》這一歌曲教學活動時,我引入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把歌詞溶入到故事中,使這一首簡單的歌讓幼兒學起來能有較好興趣。《獅王進行曲》是大班的音樂欣賞內容,曾聽過一位奧爾夫音樂老師給中班的小朋友也上了這樣的一節音樂欣賞,效果非常的好,老師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切入主題,故事裏有大獅子,小獅子,神奇樹,三段音樂有不同的故事角色出場,孩子在瞭解了故事的內容之後,再聽音樂,很快很自然的就知道每段故事所對應的音樂,孩子在自然而然的對音樂的感覺中,對《獅王進行曲》的曲調風格進行了瞭解和欣賞。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音樂和繪畫是姐妹藝術。"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曾説過:"當我作曲時,心裏總是描繪着一幅圖畫,順着那個輪廓前行。"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把難以用文字表達清楚的意思,改用圖片、影像來表達,把讓孩子難以想象的事物,用圖片、影像來再現。例如:律動《小牧民》這首歌曲,曲調雖然簡單,但由於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很難理解曲調內容,這時,我利用一些描繪內蒙古風光的圖片或錄象,特別是大草原和成羣牛羊的畫面,讓孩子們從視覺上感受內蒙古的遼闊,然後再來體會這首歌曲,這時孩子們就能較好地理解歌曲,並能從情感、動作上來進行簡單的表現,而不再是"依葫蘆畫瓢",生硬地模仿做動作了。這樣的教學既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又培養了孩子的感受力與表現力,同時還激發了孩子的興趣。

遊戲是孩子表現生活、表現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老虎磨牙》音樂活動中,老師充分抓住孩子愛遊戲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音樂的三元素。我們的音樂活動如果只停留在讓孩子被動地聽唱歌曲的層面,那必然會讓孩子感到索然無味。所以我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也貫穿着遊戲進行來開展音樂活動。例如:邊唱邊做開火車遊戲,邊唱邊玩拍球遊戲,邊唱邊做紅燈、綠燈遊戲,這些玩起來很簡單的遊戲不僅減輕了孩子學習音樂時的心理壓力,還體驗了音樂的樂趣。

音樂是人們抒發情感的方式,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都有不同的方式,那麼對於幼兒來説從小就開始培養對音樂的欣賞、感受、表現是很重要的,教師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所有的孩子都體驗成功的樂趣。願我們能以新的音樂理念培養出更多的藝術人才。

奧爾夫節奏教學在實踐中的運用

著名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先生指出:“能夠把音樂、舞蹈、語言等融為一體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節奏。”節奏是一種富有藝術魅力的活生生的音樂語言,它能將被動的本能變為更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感知、反應和表現力,使之成為培養身心均衡發展、有較高素養與能力的適應現代生活的、有創造性的人。奧爾夫還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脱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能脱離節奏而存在。所以,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本着奧爾夫的教育理念,我積極進行音樂教育的探究學習與實踐工作,依據《綱要》精神,以發揮幼兒主體作用,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從“興趣、感受、表現、能力”等方面入手對幼兒進行培養。在大量的理論學習、探索實踐、經驗借鑑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觀念的根本轉變。

一、從字詞、姓名開始的節奏朗誦教學,是增強節奏感的一條重要途徑。

音樂帶入語言的學習,不僅學得更有趣更有創意,而且能使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像從認識自己的名字開始,當自己的名字一再被朗誦是多麼得意又神氣的事,表示受到大家的注意。例如對剛剛組成一個新班集體的教師和幼兒,就可以做如下的練習:

1、全體圍成圓圈,老師手拿一個玩具(或小球),先説出自己的名字,然後把玩具往右邊傳,拿到玩具的人要先説出自己的名字,再傳給右邊的人。

2、用一種聲音代表自己的名字,先説自己的名字,再説聲音,鼓勵幼兒不要和別人一樣,儘量想特別的。如:藝寧——叮鈴;錦鋒——雙手做山峯狀;雪琳——雙手左右搖擺,像下雪狀,這樣的方法幼兒會玩的很開心,也會很期待等一下又有什麼新花樣。

3、按節奏拍手自我介紹。如《我 叫 李 老師》;《我 叫 李 明》。

4、做拍腿、拍手、捻左指、捻右指的聲勢,在捻指處把自己的名字説出來,待熟練後集體做拍腿、拍手、捻左指、捻右指的聲勢,在捻指處輪流把自己的名字説出來。

5、記住對面一個小朋友的名字,然後手拉手互換位置。如《我 叫 李 老師、你 叫 李 明,走 走 跑跑 走》。

6、播放一段音樂,小朋友自由走,音樂停後馬上找一個小朋友面對面站好,互相作自我介紹,手拉手互換位置。如《我 叫 黎毓 雯》,《我 叫 曹 慧》,《走 走 跑跑 走》。

以上用孩子們自己的姓名進行節奏朗誦訓練,會使孩子們驚喜,他們會樂此不疲 充滿興趣,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會獲得最好的效果。

二、古詩、童謠的節奏朗誦練習,是最受幼兒喜歡的活動方式。

幾乎每個孩子從生下來都會聽到長輩們給他念古詩、唱童謠,而運用節奏朗誦進行入門教學,是最受孩子歡迎的,這對於挖掘本土文化還有着深遠的意義。如以古詩《靜夜思》為例,就可以進行這樣的節奏教學:

1、選取一個節奏型 × × ×,並把古詩代入該節奏型朗誦。(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嚮明月,低頭思故鄉。)

2、配上簡單的動作,兩人面對面,每句念前兩字並自己拍手兩下,念後三字時與對方雙手互拍。

3、兩人一組,一人念前兩字,另外一人接後面三個字,然後交換。

4、選擇一個樂器,每句前兩字默讀(這對於節奏的穩定性很有幫助),用樂器敲兩下,後三字邊念邊做身體的搖擺動作。

5、按節奏邊念邊走路,每一個字走一下,待熟悉後邊念邊走,同時敲擊樂器。

6、請幼兒想一想還有什麼表現方式?例如改變節奏型練習,或念一句做一個節奏型的走和跑的動作練習等等,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來演繹古詩,你會發現,幼兒的創造力是驚人的。

以上的活動既可以讓幼兒認識中國詩詞中的韻味,並給古詩賦予了不同的風貌,從中體驗節奏變化的美,在與人合作、遊戲時培養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啟發了想象力,激發了創造的潛能。

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節奏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啟發幼兒根據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如:啟發幼兒聽下雨的聲音,嘀答、嘀答節奏型是 。敲鼓聲,教師敲鼓,幼兒邊聽邊念咚嗒嗒、咚嗒嗒,節奏型是 。還有小雞叫嘰嘰嘰嘰、嘰嘰嘰嘰,節奏型是 ,。小鴨叫嘎—、嘎—,節奏型是×— ×—。同時讓幼兒隨時隨地充分地想象,那麼隨時都會發現生動有趣的節奏,我們不但啟發幼兒發現節奏,還要鼓勵他們去創造節奏,並在教學中採用拍手、拍腿、跺腳、捻指一類的聲勢,將語言的節奏與動作的節奏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多聲部的聲效。

三、通過多聲部的節奏練習 ,培養和鍛鍊幼兒對自己的控制與把握能力。

在拍手、拍腿、跺腳的聲勢訓練基礎上,進行多聲部的節奏練習,對於兒童掌握起來並不困難。教學中採取的主要手段,是固定節奏型的教學方法,每個聲部僅是一個小節,或是兩拍子的詞組,或是一個句子(兩小節)的無限反覆,形成不同節奏的聲部疊置,對每個幼兒講,只需把握住自己這一點,並在拍率上與大家一致,就合上了。而輪説(卡農)則是一種有規律的先後説或唱同一兒歌的多聲部練習,在這種合作中,隨着一首兒歌或歌曲的節奏的變化,音樂性更豐富了。如學習歌曲“三輪車”就可以進行這樣的節奏教學:

1、學唱歌曲,按節奏讀歌詞。

2、請第一組小朋友按節奏拍手説歌詞,第二組小朋友從☆記號(比一組晚一個樂句)按節奏拍手説歌詞,當第一組説到“你説奇怪不奇怪”時再反覆一遍“不奇怪”,最後説“怪”時兩組找齊。

3、加入聲勢練習,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以一種聲勢和節奏型進行練習,如第一組跺腳,節奏型為×— ×—;第二組拍手,節奏型為 ;第三組拍腿,節奏型為 ,,然後將三組合起來為歌曲伴奏,便成了三個聲部的節奏音樂了。

4、加入樂器練習,將拍手、拍腿、跺腳三組聲勢代入相關的樂器為歌曲伴奏。這不僅能加強幼兒的節奏記憶能力,同時為學習輪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認識。 教學效果非常好,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發展。

在這種合作中,隨着一首歌曲節奏的變化,音樂性更豐富了,這種輪説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多聲部音樂形式,也是奧爾夫所指的“適於開端”的多聲部訓練方法,多聲部的活動同時也是促進幼兒團結協作的有效途徑。

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節奏是一個最有力的音樂源泉。

節奏遊戲是最直觀、最能激起興趣的活動,我常在教學中穿插節奏遊戲。如:遊戲走、跑、跳就是讓幼兒學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最好的遊戲活動。二分音符是大步走,四分音符是走、八分音符是跑、十六分音符是跳。通過聽樂曲走、跑、跳掌握音符的時值,還有節奏回聲的遊戲更是孩子們喜歡的。教師先拍節奏,開始二小節逐步過渡到四小節。速度先慢後快不斷變化,從簡單逐步增加難度,訓練幼兒的聽覺、反應能力及記憶能力,獲得愉快的情緒,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幼兒感知節奏後,我就讓幼兒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現,如拍手,跺腳,身體晃動等,並隨之教給幼兒認識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聽音樂中告訴幼兒這是幾拍的,讓幼兒一邊拍手一邊聽或者一邊拍手一邊唱,這些都是幼兒在有音樂伴奏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小馬跑、烏龜爬、颳風、下雨、開火車、飛機飛、騎自行車、划船等都可以讓幼兒用手拍,用腳跺,用身體表現。這種表現自如、靈活、不用老師教,老師只不過加以引導。讓幼兒認識二拍子時,可以讓他聽《進行曲》,威武雄壯,整齊有力;認知四拍子時,就讓他們聽一些較舒緩的曲子,如《小小鳥》、《小燕子》等,認知三拍子時,就放一些圓舞曲讓幼兒來表現。

除了用身體表現,我還讓幼兒充分地利用打擊樂器,先讓他們瞭解各種樂器的聲音,是清脆、是渾厚、是長音、是短音,研究怎樣敲才會特別好聽,然後讓幼兒自己給小樂曲配上伴奏,練習演奏。

除了以上這些教育培養外,我還把對幼兒的音樂素質練習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來園時欣賞優美的樂曲,不僅陶冶了情操,還使幼兒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來。早上喝完水和課間休息時,放一段輕鬆活潑的童謠,讓幼兒隨之做優美的律動,增強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發展了動作。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無論是在對音樂的喜愛上,對音樂的感受力上,還是在音樂節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奧爾夫的節奏教育方法,不僅要求幼兒動手、動腦,運用聽覺、視覺、運動感覺等器官親 自參與活動,而且在玩、説、唱、動、奏的過程中去感知節奏,體驗節奏與音樂之間的關係;不是沉悶地、一味地坐着伴奏,機械地奏樂,而是能充分激發兒童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從各方面來説,這種學習節奏的方法,均寓學習於遊戲之中。真正實現了“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至理。因此,可以説,奧爾夫節奏教學是完全是符合兒童心理的一套完整的、系統的音樂教育體系。

淺談在奧爾夫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

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可見,節奏在音樂教學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它是音樂美感最重要的來源,是音樂的生命。而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説,學習培養拍子感和節奏感是一件比較枯燥困難的事情。目前的許多教學僅僅是從音符時值的劃拍來識別節奏,就使節奏變成了一種機械的,毫無生命的東西,也使孩子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困難。節奏感不是從一個音一個音地研究樂譜獲得的,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孩子通過自身的遊戲運動來感知節奏,強調的是“動”,節奏運動不僅要用耳朵聽,用頭腦理解,更要在遊戲運動中感受,促使幼兒體驗音樂的情感、音樂和流動。通過遊戲活動,能使幼兒的聽覺、心腦、身體肌肉協調作用,逐步培養幼兒從身心兩方面去感受音樂,既符合節奏的運動特徵又適應了幼兒好動的天性,使幼兒有興趣的、主動的、有創造性的進行對節奏活動的時間,空間與動作的體驗和探索,在輕鬆、活潑、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掌握各種節奏。

什麼是音樂節奏感呢?前蘇聯音樂心理學家捷普洛夫有這樣的解釋:“音樂節奏感可以説是一種積極體驗音樂的、從而正確感知音樂運動時間進程的情緒表現力的能力。在幼兒園培養音樂節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樂伴隨下活動,在律動、音樂遊戲、舞蹈等音樂與動作相結合的活動中,培養節奏感;在引導幼兒感知節拍節奏的強弱關係,感受音樂節奏韻律美的活動中,培養節奏感;引導幼兒準確地再現音樂的節奏,在用美的節奏性動作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的活動中,培養節奏感。

幼兒生活在聲音的`世界裏,節奏也無處不有,無處不在。音樂節奏主要來源於客觀自然和生命運動的節奏,它可以模擬人類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體態動作和主觀心理活動的節奏,也可以模擬自然界風、雨、雲、動物、植物等運動狀態。我們在感受音樂時,通過對節奏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驗作品的情感內容,讓幼兒在熟悉感受音樂的同時,通過遊戲的方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對節奏的掌握,可以讓幼兒以自身為中心有規律的創編出節奏形式,並隨着音樂旋律有機的融合為一體。世界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始終鼓勵和提倡節奏樂教學“永遠在發展中,在形成中,在流動中。”奧爾夫音樂教育就是以節奏為基礎,結合身體律動,唱、奏、動、聽結合教學的音樂教育,同時也是“為孩子們的音樂”,是創造性的幼兒音樂教育,它喚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情感,是培養幼兒音樂感覺和情感的金鑰匙。

如何更好地將奧爾夫音樂原理滲透到節奏樂教學中呢?我們幼兒園從以音樂節奏培養的角度出發,運用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和奧爾夫的教育理念,運用聽覺、視覺、運動感覺等器官親自參與活動,在玩、説、唱、動等過程中體驗音樂,感受節奏美。下面就在奧爾夫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環境創設是幼兒學習音樂節奏的基本條件。

我國新頒佈的《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提供有音樂節奏的環境.使他們在“潤物細無聲”中逐步培養音樂的節奏感。

幼兒園創設音樂節奏的環境為幼兒學習創造條件。幼兒園創設的環境:指創設牆面的環境佈置“節奏王國,很多小動物在用節奏樂器敲打,表演”,還應在班裏的專門的區域角投放材料如:“節奏卡片,奧爾夫節奏圖譜、柯達伊聲勢練習卡片、簡單的音樂符號、還包括節奏樂器:鋼琴、架子鼓和一些打擊樂器(雙響筒,三角鐵,沙錘等),以及一些節奏很明顯的幼兒歌曲、樂曲,讓幼兒根據節奏敲打樂器、拍手、身體動作等來表現,給幼兒提供自由的練習空間,讓幼兒最大限度表現自己,從而培養他們的節奏感。

除了以上所例之外,還可以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通過遊戲、勞動、散步等途徑,多渠道、多形式,積極主動地開展音樂活動,讓幼兒的情性在不知不覺、輕鬆愉快中得到陶冶。如在户外活動中放入“大腳板”遊戲,其遊戲是競賽性的體育遊戲,要求兩人一組,穿同一雙大腳板,進行比賽,以最先到達終點者為勝,這就要求參賽者的節奏感很強,如果兩人的節奏不一致,不但不能取勝,還可能走不動或者摔跤。由此可見,“大腳板”遊戲是一項注重節奏感的遊戲,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它包含了許多的節奏形式。首先,兩人在初步嘗試合作時,可能並不能協調、配合得很好,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利用四分音符的節奏感,讓他們先穩定而後取得步調一致;接着,隨着速度的加快,四分音符的節奏感變成了八分音符的節奏感;而後,兩人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還必須加快步伐,這時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的節奏感也就自然產生了。如果兩個人的節奏感是一致的,那麼步調也將一致,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作為體育遊戲活動的“大腳板”遊戲,實際上藴含了豐富的音樂活動,也能達到。因此,我們決定嘗試利用“大腳板”遊戲,來培養幼兒音樂的節奏感。

節奏能力的培養應遵循它自身發展的規律,從體驗一發現一感知節奏,對於學齡前幼兒主要還是建立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的節奏感。在學習初期,我們所選用的是《高人和矮人》的音樂,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分音符時,讓孩子們兩人穿一雙大腳板走路,起步時要求同時抬起一邊的腳,我們用低沉的“矮人”的音樂彈出四分音符,要求幼兒按照老師彈奏的節奏前進,兩人所感知的節奏是一致的,就能順利前進,錯了就容易摔倒。練習過程中特別強調學生自己的參與,教師不必過多參與幫助,要讓孩子在遊戲體驗中自己發現,體會節奏感,教師則在旁邊觀察瞭解孩子對四分節奏的感悟力,及時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節奏感。幼兒在按四分音符的節奏走路時,全身肌肉的協調運動,精神的高度緊張、集中,使身體的運動信息刺激大腦,形成了條件反射,從而加強了幼兒對四分音符節奏感的認識,然後進行拍手練習時,往往比以往更加穩定準確。

在幼兒基本掌握了四分音符節奏感的基礎上,用相同的方法練習八分音符的節奏感,我們先用“高人”的音樂彈四分音符,使孩子先協調好步伐,然後加快速度,變成了八分音符,這時候對孩子來説是一個全新的體驗,節奏感好的孩子往往能很快適應新的節奏,而節奏感較差的孩子則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節奏,當他們的身體及步伐協調一致以後,他們對八分音符的感悟已經較深了,八分音符的節奏感在他們的腦子裏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在孩子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感都掌握得比較好以後,還可以利用對比的方法區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同樣選用《高人和矮人》的音樂,交替彈出四分、八分音符要求幼兒根據節奏的變化、改變自己的步伐,從而鞏固兩種不同的節奏感,加強孩子的協調性。

年齡小的孩子對於音樂節奏的感悟是與遊戲化、形象化的教學形式相結合的,而教學活動遊戲化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礎,在結合“大腳板”遊戲的音樂活動中,孩子是學習的主體,讓孩子在遊戲中掌握節奏,感受音樂,並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對節奏感受的情況完全是靠自身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20

活動背景

在講故事時間,孩子們總愛異口同聲的要求老師講《小兔乖乖》,彷彿故事有着某種魔力一樣,讓孩子們百聽不厭。隨着故事情節的變化,孩子們的表情也隨着變化,如講到大灰狼的時候,孩子們一臉的苦大仇深;講到兔媽媽回來時,孩子們的歡呼雀躍,感情豐富表現淋漓盡至。

基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充分理解,和對故事中不同角色情感上的共鳴,我想結合一定的背景音樂,引導孩子們體驗在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設計意圖

這節音樂活動在幼兒熟悉故事和歌曲《小兔乖乖》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聽辨不同風格的音樂及不同音色的樂器。由簡至難,由配合音樂表演到加入樂器為角色來配樂。嘗試運用樂器來表現和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達到使幼兒體驗自由表現的愉悦感和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的目的。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感受力的目標:感受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

2.發展幼兒音樂技能的目標:嘗試運用樂器來表現和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3.發展幼兒社會情感的目標:體驗自由表現的愉悦感,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重點

感受兩段不同音樂的風格。

活動難點

嘗試運用樂器來表現和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已經熟悉《小兔乖乖》的歌曲,熟悉故事《小兔乖乖》。

教具準備:

課件,大灰狼、小兔和兔媽媽的頭飾。

道具:

小兔的家,大樹,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

師:“請小朋友看看這是誰和誰?(課件一:兔媽媽和小兔)它們在幹什麼?”(課件二:一起做遊戲)“小兔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覺怎麼樣?”(開心、快樂,很幸福)

師:“看看這是誰?”(課件三:趴在大樹後的大灰狼)

師:“小兔能給大灰狼開門嗎?”

師小結:“對,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誰來也不開。”

師:“看,誰回來了?”(課件四:兔媽媽拎着籃子回來了)

2.引導幼兒演唱歌曲《小兔乖乖》。

師:“兔媽媽給小兔子唱歌了,怎麼唱的?”師帶幼兒一起演唱。“媽媽的聲音聽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温柔的、好聽的、優美的)“小兔聽到媽媽的聲音,心情怎麼樣?”(高興、快樂、喜悦)“小兔會用什麼樣的聲音來唱歌?”師帶幼兒一起演唱。

“大灰狼唱歌時的聲音是什麼樣的?”(粗粗的、沙啞的、很難聽)帶幼兒一起學學大灰狼演唱。

“小兔聽到是大灰狼,心情會怎麼樣?”(難受、不高興、討厭)

“小兔會用什麼樣的聲音演唱?”師帶幼兒演唱。

3.聽辨練習:請幼兒來聽兩段音樂,辨別兔媽媽回來的音樂和大灰狼來的音樂。

曲一:“大灰狼”來時的音樂

曲二:“兔媽媽”回家時的音樂

師:“請你們來聽聽這是兔媽媽回來了還是大灰狼來了?”

師:“兔媽媽回來了,兔媽媽唱……;大灰狼來了,怎麼唱……”

4.幼兒帶頭飾分角色來進行演唱。

將小兔、兔媽媽、大灰狼的頭飾散放在活動室四周,便於幼兒隨意取戴。

師佈置好情景:小兔的家,大樹,請幼兒自由來扮演小兔、兔媽媽和大灰狼並戴上頭飾,找到相應的位置,聽音樂進行遊戲活動。

師彈奏背景音樂,請幼兒仔細聽,是誰的音樂,誰就出來唱歌。

(在幼兒熟悉遊戲過程之後,引導幼兒加上一些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

(幼兒自由找其他的夥伴來交換頭飾互換角色表演。)

5.引導幼兒進行配樂。

(1)準備搖鈴和圓舞板、手鼓、幼兒聽辨。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能發出聲音的小樂器,請小朋友去找一找,玩一玩。”(將搖鈴和圓舞板、手鼓散放在四周,幼兒自由拿取。)

出示樂器的標記,幼兒認識。

引導幼兒找樂器標記來站隊。

(2)引導幼兒用樂器來表現小兔、兔媽媽和大灰狼。

師:“小朋友説説小兔會喜歡哪種樂器?小兔媽媽會喜歡哪種樂器?大灰狼呢?”

按照幼兒的意見組織幼兒練習為角色伴奏。

6.幼兒進行分組角色扮演師指揮。

一組:大灰狼:師彈背景音樂,大灰狼出場。大灰狼邊敲打樂器邊唱歌。

二組:兔媽媽:師彈背景音樂,兔媽媽出場。兔媽媽邊敲打樂器邊唱歌。

三組:小兔邊敲打樂器邊唱歌。

幼兒活動一次後,引導幼兒自己去找同伴互換樂器繼續進行伴奏活動。

7.聽音樂,送樂器。

聽到小兔媽媽的音樂,扮演兔媽媽的寶寶送樂器;

聽到大灰狼的音樂,扮演大灰狼的.幼兒送樂器;最後小兔來送樂器。

結速活動

同事評:音樂本身就傳遞着許許多多、妙不可言的美妙信號,或高興或憂傷,可盡情的發揮和想象。對音樂,孩子們有着自己最最獨特的感受,只要有適宜的條件,孩子的想象就會插上翅膀,在音樂的世界裏自由飛翔。在這節音樂遊戲中,孩子們很容易就從教師的琴聲中分辨出了哪段音樂是表現大灰狼的,哪段音樂是表現兔媽媽的,有的孩子能説出這兩段音樂給他們的不同感受,還有的幼兒雖然説不出來,但動作已經區別開來了。

這節活動在開始部分,分別給幼兒播放兔媽媽和小兔在一起的畫面,大灰狼的畫面,調動起幼兒情緒情感上的經驗,讓幼兒表達和媽媽在一起的感受,為後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基本過程分為三步:

1.通過複習歌曲,引導幼兒進行分角色來演唱。

2.聽辨表現兔媽媽和大灰狼的不同音樂,引導幼兒進行情緒情感的體驗,區分表現兔媽媽和大灰狼的不同音樂,緊接着進行動態的角色扮演遊戲,鞏固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突出了活動的重點。

3.聽辨不同的打擊樂器。在保持幼兒的興趣的基礎上提升難度,引導幼兒來為兔媽媽、小兔、大灰狼來伴奏。既加深鞏固了重點,又突出了難點。最後,在結束部分,送樂器的環節,呼應整個活動,繼續採用分角色的形式,讓幼兒來聽着表現兔媽媽、大灰狼、小兔的音樂來送樂器,同時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常規。

創作感悟:綱要中多次提到要“遵循孩子的意願”。在這節音樂活動中,以角色遊戲貫穿整個活動,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導,進行活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幼兒自己選擇角色,自由選擇頭飾來進行角色遊戲,互換角色也是幼兒自己主動地去和同伴商量交流完成;二是在嘗試運用樂器來表現和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的環節,幼兒自由的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教師按照幼提出來的意見,組織幼兒用樂器為不同角色伴奏,互換樂器同樣是幼兒自己去和同伴商量。三是在幼兒分角色站隊,先是幼兒戴上頭飾,教師語言引導幼兒來找同一角色的夥伴站成一隊,過渡到幼兒自己找樂器標記站隊。對於小班幼兒來説,這些活動都有一定的難度,但又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出幼兒的自主活動的積極性。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21

【教學內容】

人音版音樂教材二年級第四課

【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為2/4拍,六聲羽調式,一段體結構。全曲旋律明朗豪放,有着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較為整齊,表現了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

【學情分析】

為了全面準確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時我針對二年級學生好奇、思維活躍、集中注意持久性較差,但容易對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產生興趣等特點,遵循直觀性、啟發性原則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肢體動作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和心靈溝通的過程。

【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樂風格,瞭解蒙古族風情,增進民族間的團結及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習附點音符的節奏,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的拍擊節奏。

三、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學會簡單的蒙古族舞蹈動作,培養學生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輕快、優美的聲音準確的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難點】

感知附點節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二)在教師的幫助下,小組合作進行創編活動。

【教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筷子等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快樂第一站——走進草原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歡樂音樂課,快樂在進行,歡迎來到今天的音樂課堂,我是今天的音樂嚮導,由我帶領的快樂團即將出發,你們看,誰來接咱們了,讓我們騎上音樂的快馬,開始今天的音樂之旅。

師:從剛才視頻中的人物服裝、演唱風格、還有他們的方言特點,你能判斷出我們今天的第一站到哪了嗎?

生:……

師:看,這是我們中國地圖,象一隻美麗的大公雞,圖中紅色圈注的地方,就是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就主要分佈在這裏。同學們你們對蒙古族有哪些瞭解?

生:……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內蒙古有美麗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馳騁着勇敢的蒙古人,那裏牛羊、馬匹、成羣,水草肥美,天高雲白,一座座蒙古包就象天上的星星灑落在草原上。

設計意圖:首先利用多媒體功能播放經典歌曲《吉祥三寶》視頻片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旅遊的形式,教師化身導遊,貫穿全課教學。聲情並茂的介紹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彷彿將學生引領到了美麗的大草原,簡短的設計讓學生有了意猶未盡之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快樂第二站——歡樂那達慕 (體驗模仿,加深瞭解)

師:蒙古人的生活多姿多彩,每年的7、8月間草原上都要舉行熱鬧的那達慕盛會來慶祝他們的豐收,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這樣隆重的盛會上,他們會有哪些主要活動呢?(簡介蒙古“男兒三藝”,)

師:你想參加那達慕嗎?讓我們用音樂課上特有的方式來體驗一番,誰能為圖中活動配上動作和聲音?

騎馬 噠噠 噠噠

射箭 嗖﹒啪

摔跤 – 嘿 –

生:分3組練習,再進行合奏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使得學生在體驗與模仿的活動中發現、探究、掌握了簡單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使學生感受到了節奏就在我們身邊,掌握了符點四分音符節奏的正確拍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課歌曲的基本節奏,為學習新歌打下鋪墊。

三、快樂第三站:歌唱草原 (學習新知,培養興趣)

(一)整體聆聽感受

1.初聽歌曲範唱。

師:我們學習了騎馬、射箭、摔跤時的動作、和節奏要領,同學們表現的真出色,蒙古人最熱情好客,來到了大草原,當然還要聽聽來自大草原的歌聲啊,它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覺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在歌聲中你的腦海裏會呈現怎樣的畫面呢?(播放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孩子們,大草原的歌聲美嗎?趕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聽後的感受吧。

生:……

2.二次聆聽歌曲、為歌曲打節奏

師: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體驗一下草原人的樂趣?好,那我們就把教室比作美麗、遼闊的大草原,現在你就是神氣的小牧民,拿出我們課前自己製作的筷子為歌曲打打節奏。

師:結合簡介筷子舞,指導學生敲擊方式。

生:隨音樂打節奏

3.教師範唱

師:大家説當小牧民的感覺怎麼樣? 草原的小夥伴説了,要想真正成為小牧民,還要會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讓我們來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歌曲。

4.師生合作朗讀歌詞

師:音樂是流動的文學,我們首先把歌詞清晰流暢的朗讀出來,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你們想不想用優美的聲音來描繪美麗的草原,請同學們跟着老師有表情地讀一讀。

設計意圖:學習聆聽音樂的方法,用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有效聆聽音樂的習慣。在聆聽的基礎上對歌詞進行有感情朗讀,為更加準確的表現歌曲情緒做好準備。

(二)學唱歌曲

1. 結合圖形譜,跟琴用La哼唱歌曲旋律

師:同學們讀的很有感情,優美的歌詞加上旋律會更加美妙,下面請大家跟着琴聲,用開口音“la”模唱旋律。

生:……

2.視唱歌譜

師:加上歌譜試一試,在曲調的模唱中,你們覺得哪一樂句最難唱?

生:生模唱……

師:誰能當好小老師,幫助唱好這一句?

生:……(解決八度音程大跳、附點音符等難點)

師:你們真聰明,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師:我們完整的跟琴視唱歌譜,大家用你那雙機靈的大眼睛,找找歌譜中有沒有我們剛才學習“男兒三藝”中練習的節奏音型?

師:你們找到節奏型了嗎?我們看看它都出現在哪句歌詞上?(突出)

生:……

師:這些節奏的加入、圓滑線的使用使得歌曲一字多音,讓我們感覺好像雲彩、青青的草兒、小紅馬都隨着音樂快樂的跳起來了。

3.將歌詞輕聲帶入演唱

師:學會了歌曲的旋律,下面請聽汪老師為你們完整的演唱這首歌曲,體會歌曲的演唱情緒是怎樣的?

生:……

4.師生接龍演唱

師:請大家帶着歡快、優美的情緒,用輕快、跳躍的聲音跟導遊來做個接龍遊戲。

生:接龍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

師:在剛才的練唱中,老師覺得你們就是蒙古族的小牧民,騎着馬兒自由自在地奔馳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讓我們跟着音樂伴奏完整的來一次。

師:老師發現有的同學臉上掛着燦爛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學眼睛睜得亮亮的,讓我們大家都像他們一樣,用愉快、優美的聲音來演唱,看看誰的表情最美啊,我們再來一遍。

生:……

6.歌曲創編

師: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她們唱歌的時候一定會是有舞蹈等其他形式來表現的。老師這有三個蒙古包,裏面都有不同的任務需要你們去完成的

生:……

7.快樂音樂會

生:小組合作對歌曲進行創作、表現。

設計意圖:音樂學習需要重複,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層層遞進,對歌曲旋律進行反覆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自主的把握歌曲情感內涵,採用接唱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唱歌曲,培養學生內心演唱、學會傾聽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樂趣。

四、快樂第四站:告別大草原(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師:欣賞了你們的歌舞表演,老師很高興。你們不僅唱得好聽,會為歌曲伴奏,跳得也好看,真為你們感到驕傲!這次快樂的草原之行眼看就要結束了,你有哪些收穫呢?大家來談一談。

生:……

師:熱愛音樂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希望同學們今後也能像她們一樣樂於用音樂的形式讚美自己的家鄉,最後讓我們騎上草原的小駿馬,隨着優美的音樂走出教室。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創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這一學習方式不僅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寬鬆、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了自信心。並通過情感體驗和肢體語言的融合互動引申愛祖國、愛家鄉教育,同學們在欣賞美、體驗美的同時還創造了美,在愉快的表演中提高了自身的音樂素養。

音樂課教學方案 篇22

【教學依據】

音樂劇《音樂之聲》系根據瑪麗亞·特拉普自傳體小説《託普家族的歌手》改編,1959年在美國紐約百老匯首演,在1960年該劇一舉榮獲第十四屆託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項大獎,這是音樂劇大師理查德·羅傑斯(曲)和奧斯卡·漢姆斯特恩二世(詞)的最後一次合作創作的作品,被認為是兩位大師最傑出的傳世佳作。1979年,該劇還榮獲勞倫斯·米格納獎。後來,厄內斯特·勒曼依據小説和歌劇改編成電影劇本並攝製完成。本課就是電影劇本的一個片段。

20世紀30年代末,熱情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奧地利退役軍官特拉普上校家給7個小朋友當家庭教師。上校喪妻後一直用軍紀管教小朋友。瑪麗亞順應兒童心理的教育方法深得小朋友們好感。她教他們唱歌跳舞,家中充溢歡樂。上校也被瑪麗亞征服並向她求婚。蜜月歸來,希特勒吞併了奧地利,上校拒絕加入納粹海軍。民謠節上,全家扮演了精彩節目,然後機智地躲過納粹追捕,翻越羣山奔向自由。在這樣的一個故事裏,美麗的修女瑪麗亞不受繁文縟節約束,帶着一羣活潑可愛的小朋友生活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腳下,她的形象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渾身洋溢着的青春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氣息成為這個人物最鮮明的個性。

《語文課程規範》在對閲讀的要求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身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劇本中人物的個性是鮮明突出,因此,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對人物個性和精神內涵的掌握能夠極大地協助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從而由學習語文走向學會生活。

【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身處莊嚴肅穆的修道院,瑪利亞顯然是一個不太“和諧”的音符。劇本通過主人公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歌詠心聲和修女們對瑪利亞的評説,巧妙地向人們道出主人公的個性特徵。在學習中要注意從這兩個方面考慮“瑪利亞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個問題的答案。

⑵ 本局部劇本中兩種活動背景(場景)的佈置也是具有戲劇性的,尤其是對大自然這一背景的描繪極富畫面感,它與修道院的氣氛形成了鮮明對照,人物的精神個性在這種對照中即可窺一斑,閲讀時要細細體會。

2、過程與方法:

⑴ 不同的人體會的人物個性也會有所不同,每一個人眼中的劇中人既有相似,又有差別。這就是閲讀過程中的個性化。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閲讀者自由感悟的空間,重視學生在閲讀時的自我體驗,充沛體現個性化閲讀的價值。

⑵ 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文本,只有聯繫生活的情境,其中的韻味才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聯繫實際生活去體會作品也是閲讀文本的一個重要技巧;反過來,藝術作品對生活又多有教益,聯繫實際生活才幹夠煥發作品實際的價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品中的人,理解實際生活中身邊的人。他們的精神世界是我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最好的老師。劇本為我們出現出這樣一位身為修女卻熱愛歌唱、活潑歡快、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自身快樂也帶給他人以快樂的人物,我們可以以她作為解析自身生活觀念的剖刀,協助我們考慮自身的思想與生活,滿懷朝氣地笑對人生。

〖教學方式

1、通過三個層次的閲讀來解讀文本:

瀏覽略讀,掌握劇本的整體內容;掃描索讀,結合重點語句抓文章主旨;精思品讀,扣住關鍵段落和精要詞句掌握人物特質。

2、通過自主性的感悟來掌握人物:

人物個性鮮明,在劇中引出眾説紛紜,由她所激發出的考慮將是多樣化的、極具個性色彩的。個性多樣的感悟對會促成對人物更富深度的理解。

3、通過生活化的體驗走進心靈:

以內引外聯的方式,讓學生憑藉課文學習基礎去關照生活,創設考慮和表達的平台,發掘學生真實的生活情感和體驗,走進真實生活中的人的心靈。

〖教學構思

1、歌曲激趣,導入課文。

以《音樂之聲》中膾炙人口的電影插曲把話題引向課文。

2、全文總覽,概括情節。

瀏覽全課,用簡潔的話語概括全文大意,並簡要交代劇本在表達上的特色。研讀劇本,掌握人物

圍繞“瑪利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核心問題展開研讀,從“旁人眼中”的瑪利亞和“真實”的瑪利亞這兩個角度去掌握人物特徵。

3、勾聯比較,評述人物。

聯繫當下影視作品中的相似形象──小燕子,結合劇本中人物對主人公的關鍵性評説,展開對人物的評述,進一步發現和掌握人物的個性。

4、聯繫實際,引領生活。

由劇中人聯想到實際生活,描述顯示生活中的同類人物,發現生活之美。

【課堂實錄】

一、歌曲激趣,導入課文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曲,大家先一起欣賞欣賞,會唱的同學無妨和錄音一起放聲唱唱。好嗎?(播放歌曲《哆來咪》)

(以歌曲導入,在輕鬆歡快的氣氛中步入學習歷程。)

和《哆來咪》歌詞:

“哆”是一隻小母鹿,“來”是金色的陽光,

“咪”是稱謂我自身,“發”是道路遠又長,

“梭”是穿針又引線,“拉”是音符跟着“梭”

“梯”是飲料茶點,讓我們回頭再唱“哆”。

……

師:從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一種怎樣的情緒?

(抓住學生熟悉的話題,掘開學生的表達渠流,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同時檢驗學生積累資料的能力和習慣。)

生1:歡快愉悦。

師:大家知道這首歌曲的來歷嗎?

生2: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

師:有沒有同學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有關情況呢?

生3: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奧地利。瑪麗亞是一名見習修女,她到退役海軍軍官特拉普上校家去當小朋友們的教師。她用對生活的熱愛和動聽的歌聲培養小朋友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同時也打動了鰥居多年的特拉普上校的心。然而就在他們的蜜月期間,希特勒吞併了奧地利,特拉普拒絕為納粹服務,全家組成的家庭合唱團趁演出之機翻過阿爾卑斯山,逃出魔掌。

生4:電影中有很多優美的歌曲。除了剛才的《哆來咪》以外,還有《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晚安,再見!》《16歲來臨》等歌曲。(有學生低聲哼唱《雪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