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方案 > 策劃方案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精選10篇)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1

一、目的意義。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精選10篇)

從各方面的信息(初入國小的孩子、家長、教師)反饋:一年級孩子入學,往往出現下述情況,第一天很新鮮、很開心,第二天就有許多小朋友情緒低落,感到國小的生活沒有幼兒園開心。由於活動環境,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業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國小後出現疲勞、消瘦、厭學的不適應的現象。而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做好幼小銜接是關鍵。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國小密切聯繫,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3—6歲幼兒發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家庭共同重視、努力配合,才會取得效果。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國小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前兒童入國小適應性教育,必須在幼兒園貫徹落實幼小銜接活動,從而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指導思想。

1、幼小銜接活動旨在幫助學前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展。

2、幼小銜接活動的開展,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並體現後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

3、幼小銜接活動,應充分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並與幼兒園的新課程實施有機結合。

4、幼小銜接活動與國小”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尤其在兒童發展的評價問題上,體現價值取向的一致性。

三、活動目標。

1、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四、活動時間:

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五、活動對象。

大班組全體幼兒、教師、家長。

六、活動形式。

1、專家專題講座。

2、幼兒外出參觀。

3、模擬小課堂。

4、宣傳園地。

5、家園共育。

七、具體工作。

(一)環境準備。

1、心理環境:

關注良好氛圍的營造。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同時,着力培養幼兒自我服務及自控能力。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發生新的變化。在幼兒園中,幼兒的一日生活多由老師提醒和引導,進入國小後,更多的是幼兒的自我管理,能控制衝動,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

因此,從思想上讓大班孩子知道自己馬上要升入國小,需要不同於幼兒園的”自我管理“,加大力度培養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

2、物質環境:

注意適當調整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分隔式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

(二)知識準備。

1、注意水平的`銜接國小生上課時需要的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而幼兒園的孩子需要老師的提醒與引導,多為無意注意,容易遊離。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遊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通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思維能力的銜接學習活動説到底是一種思維活動,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入學準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維能力的準備,即學習活動中不僅有感知、記憶的過程,更要有歸納、概括、推理活動的參與。從”拉動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大班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

3、知識點的銜接在知識點的銜接上,教師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願望,把握分寸。如:語言課上和幼兒玩一些口語化的、感受四聲的語音遊戲。根據漢字、字母、數字的基本筆畫進行前書寫練習。幼兒上學後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上學後容易引起認知共鳴,產生強烈的上學願望。

(三)實施內容。

1、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實施:

(1)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

(2)把幼兒帶進國小生課堂,比較兩者教學氛圍與組織形式的不同。

2、時間、內容上的銜接與調整實施:

(1)內容與技能上的銜接:

①學會整理。

②學會生活。

③學會自主。

④學會勞動。

⑤善於傾聽。

⑥自主閲讀。

⑦握筆訓練。

(2)物品上的準備。

每位幼兒堅持每天背小書包來上幼兒園,選擇每天要帶的生活用品。

3、結合新課程學習活動的銜接實施:

(1)模擬國小課堂教學,在區域活動中創設 ”國小生之家小課堂“等區域,創設與國小接近的學習環境,模仿國小生上課、寫字等活動,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2)根據主題活動”我要上國小“,組織幼兒生活、學習、遊戲、運動。

4、我們畢業了實施:

大班畢業典禮家長方面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幼兒園、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具體形式有:

(1)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家長園地、成長快樂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每月一次的成長快樂手冊,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配合與支持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3)家園互動充分運用好家園互動這一平台,增加與家長溝通的頻次,把幼兒的情況及時用QQ、微信羣中進行反饋與呈現,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鍼對性的家園合作與培養,以求發揮其優勢,改正其習慣等各方面的不足。

(4)其它時間與形式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5、教師方面:

(1)結合教研活動開展幼小銜接研討活動。

(2)加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3)與國小老師座談,瞭解歷屆我園幼兒升國小後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幼兒園需要注意的幼小銜接的問題,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4)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加強幼兒對國小生知識的學習和熱愛上國小的情感培養,做好幼兒心理疏導。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幼兒入國小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後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園幼小銜接工作在指導思想上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時間和班級:

2月9月,活動時間為一學期。活動班級為幼兒園大班。

三、活動內容和要求:

(一)從心理準備入手,培養孩子入學前良好的心理品質。(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責任感、自信心等)

1.提高孩子的任務意識,養成認真、專注做事的習慣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專注做事的習慣。如:讓孩子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老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完成;明確在每項活動中教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並學會做完。做事的時候要一心一意,不能邊做邊玩,做完事情再去玩;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在老師要求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完,不拖拉;養成認真做事的態度,追求良好的結果;堅持把一件事做完,不半途而廢,做事遇到困難要會請教別人,努力把事情做好。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一些注意力訓練。

A視覺注意力訓練:在語言教學中,讓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圖片,並提出一些問題。比如看照片觀察人物、地點、事件、動作、表情教師要注意讓孩子觀察的東西要不斷地變換,不然孩子很容易就會沒有興趣。

B聽覺注意力訓練:給孩子講故事,在講故事前或者講完後問孩子一些相關的問題,訓練孩子捕捉聽覺信息的能力。

C動作注意力訓練:即通過讓孩子完成特定的動作來達到訓練注意力的目的。教師教孩子做一些體操動作、舞蹈動作或一些遊戲動作。

D混合型注意力訓練:把眼睛看、耳朵聽和動作結合起來,比如舞台表演。這種訓練難度大,教師可以邊説邊示範,讓孩子跟着做。

2.培養孩子思考、提高理解能力,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考不但能促進理解,而且能增強記憶。所以,養成善於動腦筋的學習習慣,實在是大有益處。在學前期,教師應要求幼兒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見解,通過長期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得以培養。

A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

在日常教學中,幼兒對許多事情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説明孩子愛動腦子。教師切不可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查閲資料。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妨教給孩子每天學習之後,給自己提一兩個為什麼的習慣,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B孩子考教師,教師考孩子,孩子考孩子

安排一節課,全班幼兒及教師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孩子和教師互相考一考。內容可事先定好,大家有所準備,誰出題,誰必須有準確的答案。

C注意小事,改變孩子拖拉的壞習慣

剛入學的國小生大多數有磨蹭、拖拉的毛病。教師平時就要注意幫助孩子從許多小事上養成習慣。像日常的算數、畫畫都要講究習慣。要求孩子在做數學題、畫畫要注意坐姿及握筆姿勢,並且給幼兒規定好時間,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二)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

1、教育活動:

(1)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本學期,結合主題我上國小了要求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還有,通過適當的佈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遊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3)向幼兒滲透數學方面的知識: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工作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指導幼兒學寫數字、學國小生行為規範、觀看有關錄像。6月份組織幼兒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再如,使用適度的紀律加以約束,儘量在活動後喝水,上洗手間。集體活動要求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日常生活中,老師盡少使用在小、中班對幼兒常用物質獎勵法,而使用討論評價法、語言誇獎法進行鼓勵。一日活動環節中,老師還要從各方面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如:在區角內玩棋類遊戲,做詞語接龍、科學小實驗等活動。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引起幼兒發自內心地對事物的專注和興趣,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

(5)為了使幼兒能更好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由30變為35分鐘,延長了5分鐘時間,在集體活動時間裏引導幼兒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幼兒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2、教育環境的創設

(1)注意改變活動室的佈局,在後期可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國小班級式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的體驗,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2)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閲讀、書寫環境;如:將活動室的物品都註上漢字、活動室環境佈置圖文結合、以語言區為重點精心設計製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同時在各區域中進行滲透、同時,讓幼兒熟悉漢語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種正確認讀漢字的工具和基礎;堅持開展餐前的認讀識字活動等。為幼兒閲讀、書寫提供條件。

3、日常生活的管理:

(1)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要求幼兒早晨在8:00前到園,不遲到。以培養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規律生活的良好習慣。

(2)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適當增加一些簡單的勞動,如掃地、擦桌子等。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家長和老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3)進一步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幼兒學會自理、自立,逐漸減少成人的直接照顧,會正確的穿衣、褲、鞋,會保管、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懂得自我保護。4月份我們組織幼兒整理書包及穿脱衣服的比賽活動。

(4)增強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培養幼兒使用日常禮貌用語;能使自覺遵守班級常規,注意自己的行動不影響集體;學會傾聽、不亂插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亂翻別人的東西;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等。

(5)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説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等等。

(三)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觀摩交流,為幼兒做好入學前必要的心理準備。

1、組織幼兒參觀國小,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而且還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讓幼兒熟悉國小和激發幼兒入學的願望,並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開展我要上學了主題活動。

2、做好幼小的知識銜接工作。對大班、學前班教師進行培訓,使她們瞭解國小的知識體系及學習內容,對於一些知識的傳授能與國小銜接,並適當增加一些執筆姿勢及書寫習慣的教學。

(四)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共同為幼兒入國小做好準備

1、召開專題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2、利用家訪、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3、為大班家長舉辦有關幼小銜接的專題講座。使家長正確瞭解幼小銜接的意義和重點,掌握入學前習慣培養、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與途徑,瞭解除了學習能力等入學準備以外還應重視幼兒心理、生理上的入學前準備工作,從而對幼小銜接工作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

4、充分發揮家長園地的作用。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窗口。在家長園地中開闢家庭教育分享欄,在上面粘貼幼兒學習內容,讓家長鼓勵幼兒獨立完成,家長則對幼兒不明白的地方進行點撥,通過這種形式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孩子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的培養工作中。

5.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其瞭解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使家長知道一些幼兒園與國小一年級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沒有傳授系統知識的任務,向家長宣傳幼兒園教育是以遊戲、區域活動來開發幼兒的智力,通過各種活動為幼兒提供大量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幼兒在自身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經驗,這種真正主動、自主的開放教育和學習活動既營造了崇向自主、追求創新的氛圍,又愛護和啟迪了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為幼兒入國小乃至一生都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配合教師共同做好孩子入學前行為習慣方面的準備

三、活動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啟動、探索階段(2月3月)

1、我園成立以林鶯為組長,陳琳、何玲、關晨蓉、何彬莉、黃瑞鳳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在實施過程中,明確責任,分工到人。

2、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培訓、討論、辯論等形式,瞭解國小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國小的教育目標及要求,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國小階段,主動適應國小生特點,為幼兒儘快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3、做好家長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第二階段:實施與調整提高階段(3月6月)

1定期進行大班教師和一年級教師的雙向觀摩和座談活動,互相交流,熟悉對方的教育手段和特點,使大班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逐步接近國小一年級,國小一年級教師繼續重視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繼續採用兒童喜愛的遊戲形式,把學習與遊戲結合起來,以減輕兒童在這兩個不同的教育過渡期內生理和心理不適應的程度。

(1)參觀國小、體驗生活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們能更進一步感受國小的生活,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園充分利用附屬園的優勢,於5月份組織大班孩子們參觀國小國小部哥哥姐姐的學習生活主要包括:(1)與國小生聯歡,搞大手拉小手活動,使幼兒從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學準備。(2)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而且還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慾望。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引導幼兒自己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以我心中的學校為主題,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出一組生動形象的,有趣的國小生生活場景圖,其中有國小生上學,升旗,上課,鍛鍊,課間活動等情景。

3、組織觀摩課和教研活動:組織全園教師進行有關幼小銜接的觀摩課活動,討論交流各自在幼小銜接中的觀察記錄與反思,解決教師在教育策略上發生的困惑。

4、分享交流,將自己積累的關於幼小銜接互動哦哦那個指導策略的新的進行分享。

第三階段:反思與總結階段(6月9月)

1、根據幼兒的入學取向,對入國小後的幼兒進行跟蹤調查,從教師、家長及幼兒三方面的不同角度瞭解幼兒入學後的情況,在根據瞭解的情況,對下一屆的幼兒畢業生採取相應得整改措施。

2、教師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整理分析。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每位教師寫一篇有關幼小銜接的論文集教育心得。

四、保證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各教師充分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領導,加強活動過程的管理,確保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2、加強管理與考評。我園將適時的組織教師開展專項比賽和展評活動,將其結果納入對教師德能勤績的考核。

3、落實目標責任制。我園將各項工作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定活動方式,定活動地點,確保活動的紮實開展。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3

一、目的意義。

從各方面的信息(初入國小的孩子、家長、教師)反饋:一年級孩子入學,往往出現下述情況,第一天很新鮮、很開心,第二天就有許多小朋友情緒低落,感到國小的生活沒有幼兒園開心。由於活動環境,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業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國小後出現疲勞、消瘦、厭學的不適應的現象。而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做好幼小銜接是關鍵。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國小密切聯繫,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3—6歲幼兒發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家庭共同重視、努力配合,才會取得效果。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國小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前兒童入國小適應性教育,必須在幼兒園貫徹落實幼小銜接活動,從而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指導思想。

1、幼小銜接活動旨在幫助學前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展。

2、幼小銜接活動的開展,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並體現後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

3、幼小銜接活動,應充分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並與幼兒園的新課程實施有機結合。

4、幼小銜接活動與國小”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尤其在兒童發展的評價問題上,體現價值取向的一致性。

三、活動目標。

1、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四、活動時間:

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五、活動對象。

大班組全體幼兒、教師、家長。

六、活動形式。

1、專家專題講座。

2、幼兒外出參觀。

3、模擬小課堂。

4、宣傳園地。

5、家園共育。

七、具體工作。

(一)環境準備。

1、心理環境:

關注良好氛圍的營造。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同時,着力培養幼兒自我服務及自控能力。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發生新的變化。在幼兒園中,幼兒的一日生活多由老師提醒和引導,進入國小後,更多的是幼兒的自我管理,能控制衝動,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

因此,從思想上讓大班孩子知道自己馬上要升入國小,需要不同於幼兒園的”自我管理“,加大力度培養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

2、物質環境:

注意適當調整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分隔式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

(二)知識準備。

1、注意水平的銜接國小生上課時需要的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而幼兒園的孩子需要老師的提醒與引導,多為無意注意,容易遊離。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遊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通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思維能力的銜接學習活動説到底是一種思維活動,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入學準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維能力的準備,即學習活動中不僅有感知、記憶的過程,更要有歸納、概括、推理活動的參與。從”拉動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大班幼兒思維特別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

3、知識點的銜接在知識點的銜接上,教師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願望,把握分寸。如:語言課上和幼兒玩一些口語化的、感受四聲的語音遊戲。根據漢字、字母、數字的基本筆畫進行前書寫練習。幼兒上學後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上學後容易引起認知共鳴,產生強烈的上學願望。

(三)實施內容。

1、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實施:

(1)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

(2)把幼兒帶進國小生課堂,比較兩者教學氛圍與組織形式的不同。

2、時間、內容上的銜接與調整實施:

(1)內容與技能上的銜接:

①學會整理。

②學會生活。

③學會自主。

④學會勞動。

⑤善於傾聽。

⑥自主閲讀。

⑦握筆訓練。

(2)物品上的準備。

每位幼兒堅持每天背小書包來上幼兒園,選擇每天要帶的生活用品。

3、結合新課程學習活動的銜接實施:

(1)模擬國小課堂教學,在區域活動中創設”國小生之家小課堂“等區域,創設與國小接近的學習環境,模仿國小生上課、寫字等活動,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2)根據主題活動”我要上國小“,組織幼兒生活、學習、遊戲、運動。

4、我們畢業了實施:

大班畢業典禮家長方面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幼兒園、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具體形式有:

(1)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家長園地、成長快樂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每月一次的成長快樂手冊,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配合與支持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3)家園互動充分運用好家園互動這一平台,增加與家長溝通的頻次,把幼兒的情況及時用QQ、微信羣中進行反饋與呈現,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鍼對性的家園合作與培養,以求發揮其優勢,改正其習慣等各方面的不足。

(4)其它時間與形式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5、教師方面:

(1)結合教研活動開展幼小銜接研討活動。

(2)加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3)與國小老師座談,瞭解歷屆我園幼兒升國小後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幼兒園需要注意的幼小銜接的問題,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4)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加強幼兒對國小生知識的學習和熱愛上國小的情感培養,做好幼兒心理疏導。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4

新學期開始了,有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有的孩子進入國小進行學習了。當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進行集體生活和學習時,許多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為孩子的第一次心理上的斷乳期;而當孩子離開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則是孩子所要面臨的第二次生理斷乳期。因為不管是在學習的方式上、內容上,還是在學習和生活作息的時間上,幼兒園和國小二個不同的學習階級有着比較大的差異,也是孩子們進一步的走向更加獨立、更加豐富、更加多變的`學習內容和生活天地,而這個轉變往往使許多孩子不能很快的適應,進而也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彼昂多元教育集多年教學經驗,精心總結幾項幫助孩子和家長輕鬆度過銜接期的方法:

1、進行主題談話,告訴孩子即將進入的環境;

2、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和國小,先熟悉環境,建立安全感;

3、教孩子認識文具及書包等,幼小的孩子學會整理文具;

4、教孩子掌握一些新環境所用的習慣和要領,如獨立吃飯、正確的書寫等,也可提前參加暑期班學習;

5、在開學後一個月內密切與老師做好交流、溝通,及時解決孩子出現的心理與生理問題。

相信這些方法能幫助孩子愉快度過銜接期,進入快樂的學習生活中。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5

新城幼兒園幼小銜接家長工作活動方案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進一步加強家園聯繫,充分發揮家園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同時,根據班級幼兒的具體情況以及階段的教育任務,有計劃、有系統地設計和組織內容不同、形式各異的家長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家長會的創新、實效不但能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走進班級教育,理解並主動配合班主任工作的,還能營造寬鬆、和諧的教育、溝通氛圍,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建“綠色”環境。因此,幼兒園對幼升小家長會做出如下安排:

一、活動目標:

1、讓家長更好的瞭解本學期班級中的基本情況、具體措施以及各項工作安排;

2、引導家長有效地配合教師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3、向家長建議性的講解入國小前的各項準備事項。

二、會議時間與內容:

三、會議前的準備

1、各班家長會發言稿的準備

2、家長會發言稿的交流

3、家長會通知、簽到表的準備

4、年段與班級家長會方案的制定

5、幼小銜接報告

6、各會場佈置情況的檢查

四、家長會內容:

家長會,是“告知”與“聆聽”!是與家長攜手,以期做得更好!在家長會上,作為大班的老師,我們要告訴家長:為了每一個孩子的全面發展,老師在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希望您怎樣配合?我們能為您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給予哪些幫助?我們要聆聽的是:對於我們的`要求,家長有哪些困惑?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最感困難的是什麼?最希望我們在哪些方面提供幫助?

1、介紹班級的整體情況,及班級孩子的整體發展情況(要求能每個孩子都點到一下)。

2、觀看幼兒早操

3、觀看幼兒跆拳道

4、親子活動:母親節親子活動

5、家長互動

五、會議要求

1、班主任負責通知到每一位家長,要求每位家長參加(包括通知生病請假幼兒的家長,儘量爭取所有家長參加此次活動)。

2、召開家長會時全園的教職工要參加,並統一着裝校服。

3、教室整潔,展示用的幼兒用書等資料整齊擺放到桌上,黑板上有與會議相應的板書、板畫。

4、班主任接待家長主持會議;配班教師做好家長簽到、收集家

長意見反饋表等工作。

5、耐心解答家長疑問。

六、環境要求

1、幼兒園整體環境

家長會前一天進行全園衞生大檢查,特別是一些衞生死角要特別注意打掃乾淨。

家長會前進行全園環境檢查,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2、班級環境

衞生間:衞生紙、洗手液擺放整齊;毛巾、杯子逐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更換。

活動室:櫃子的東西擺放整齊,保教人員個人的東西一律放在衣帽間;鋼琴、電視機、辦公桌上不擺放雜物。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6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幼小銜接這一活動,保證良好的新生入學順序,開啟幸福的知識之旅

2、通過幼小銜接這一活動,培養一年級新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

二、活動時間:

8月23日,8月24日每天上午8:00——11:00

三、參加對象:

全體一年級新生

四、活動地點:

各班一年級教室

五、參加教師:

一年級各班正副班主任和語數體任課教師

六、其他人員安排:

校園環境衞生:後勤辦

教學樓巡視:德育處、教學處

禮儀生:大隊部

活動拍照:

活動報道:一年級年級組長

電子橫幅:辦公室

七、活動安排:

活動一:保證良好的新生入學順序,開啟幸福的知識之旅。(8:10之前)

負責老師:一年級各班正副班主任和禮儀生7點半,一年級班主任老師在校門口集合,迎接新生的到來。禮儀生引領新生進入各班教室。副班主任老師在各自教室裏管理,確保教室裏新生安全有序。

活動二:開設特色課程,初步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和學習習慣.(8:10-11:00)

負責老師:一年級各班班主任和語、數、體任課教師23日上午和24日上午,教學處安排了6節大課和2節整理課。每節課之間課間休息十分鐘。一年級教師按照下沙一小幼小銜接課程表進行上課。

具體要求如下:

1、上課之前應該提前備課。語、數、體由各自備課組長負責,進行集體備課,統一規劃這第一課,確定上課教案。體育課主要是列隊訓練。各備課組長在22日之前把微課,上課ppt,教案等上傳至第一學期教導處教學處幼小銜接相應包包。

2、語數體由各班任課老師負責,班隊課,校課1由班主任負責,校課2由副班主任負責,整理課正副班主任一起負責。

八、注意事項:

1、班主任須提前打掃和佈置好各教室,並通過校訊通短信通知一年級新生23、24日到校和離校時間。新生每天8:00到校,11:00家長接回。

2、原則上家長不進校園,班主任做好解釋工作。

3、特別關注學生的安全,保證每位新生開開心心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4、做好宣傳工作,每日一總結,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班級主頁傳播。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7

一、指導思想:

1、幼兒入國小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後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嘗試經過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手段多方位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活動目標:

1、經過“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和諧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向國小順利過渡。

2、本着“真誠、尊重、互動、合作”的原則,增強幼兒園與國小的溝通銜接。(園校行政之間、園校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國小生等。)

3、有效整合家園力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知識觀。

三、活動時間:

5月30日

四、活動地點:

大三班教室

五、參加對象:

全班家長主持:金老師

六、活動準備:

1、班主任寫好方案和發言稿 。

2、家長簽到表。

3、提前二天給每位家長髮一份邀請函。

4、會場標語:幼小銜接家長會。

七、活動流程:

1、主持人致辭介紹活動流程。

2、由蔡老師講座《幼小銜接》。

3、由班主任介紹班級情況。

4、有家長填寫反饋表。

5、與家長交流。

附:家長會講話稿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你們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和我們一起共同探導幼小銜接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國小生活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拿孩子離開家庭走向幼兒園;離開幼兒園到國小;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這幾個階段做對比的話,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幼小銜接”。因為它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謂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國小教育的開始,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羣、生活有條理,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有一個超前認識,提前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國小,孩子的生活會出現哪些變化?並估計這些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影響,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國小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談談關於幼兒園和國小的區別:

進入國小,兒童所處的客觀環境、學習內容、作息時間、自理要求、師生關係等都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許多方面都存在着斷節問題,因此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家長首先必須要明確幼兒園與國小的主要差異:

第一,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有豐富的物質環境,玩具琳琅滿目;而國小教室只有課本、黑板、桌椅等教學設施,這對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場上的運動器械對低年級孩子來説,享用機會也比較少,使剛入學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適應。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

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總是採用“以遊戲為基礎活動”來進行。而國小學習則完全不同,因為學習是國小生的主要活動,不論你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學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課、完成作業。課間休息和遊戲時間很短,孩子面臨的是和5、6年級學生一樣的每天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的課堂學習。而且最後總是以考試來衡量孩子學習的成敗,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很大。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

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老師像媽媽般地照顧孩子,並參加到孩子們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的關係近似於親情關係,在孩子眼裏,老師就像媽媽。三個個老師整天與她們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問老師哪裏去了?而進入國小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變化,由於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的比幼兒園老師要相對減少,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主要在課堂上,師生個別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新入學的孩子就可能會感到這種新的師生關係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壓抑。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

國小正規的課堂教學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遊戲、探索和發現、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方式有較大的區別,比如在散步的時候小朋友發現小草發芽了,於是我們便很隨機的帶孩子在幼兒園裏觀察,尋找除了小草發芽了,還有哪些東西也發芽了呢?銀杏樹發芽了、柳樹發芽了、柿子樹也發芽了,小桃樹也發芽了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春天來到了。而國小以課堂教學和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堂大多時間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除了老師的講解,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這些都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第五、行為規範的變化

一般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上廁所、説話、玩東西等。舉個例子:我班有個小朋友經常有這種情況,這邊老師的課講得津津有味,小朋友們聽得聚精會神,她突然下位請假小便,老師真是左右為難。批准了好好的教學秩序被她打亂了,再有你離開教室老師總不能把課停下來讓其它的小朋友都等你回來再上,説不定後面關鍵的知識你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不批吧,萬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麼辦?孩子入國小後,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做到上課抱臂坐正、不東張西望、不隨便説話、發言要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一日行為規範中,孩子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孩子在幼兒園裏許多自選活動的時間和權利將被服從統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長和老師期望值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和老師主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營養、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兒園吃好,玩好,與同伴相處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國小,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學習方面對孩子給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試要95分以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橫向比較激烈了。

總而言之,為了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必須遵循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既要重視兒童智力的訓練與培養,又要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力求兒童入學前心理準備的全面性。

接着向在座的家長彙報一下我們兩個班的老師具體已經做了的,還有即將要去做的幾個方面工作:

(一)、孩子們的`學習方面

1、寫字時,我們請小朋友將本子放直,眼睛離本子一尺距離,胸離桌沿一拳距離,握筆姿勢正確。

2、看書時,請小朋友把書拿在手裏,頭不能靠在桌上,並保持一尺的距離。

3、小中班時,我們是説“小手放在小腿上”。現在我們請小朋友像國小生一樣坐,雙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4、活動的時間延長到30或35分鐘。

5、還有算術時,就像國小生一樣開火車。

6、在活動中有問題要舉手,而且回答問題要響亮。

(二)、孩子們的生活方面。

1、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師等“職務”,有了這樣的“權力”,小朋友會很積極地參加班裏的活動。

2、每次做完作業後會整理記號筆、油畫棒、並分組擺放整齊。

3、用餐時儘量保持安靜,而且能吃完,有節約糧食的意識。

4、餐後擦嘴巴,並知道餐後不能跑,要參加一些安靜的活動,如:分享玩具,能培養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並體驗其中的快樂;閲讀,主要是看圖説話,並讓孩子與小朋友自由地交流;聽故事,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及思維能力;摺紙,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讓個別能幹的小朋友起到帶領作用。

5、午睡時請小朋友安靜地進入午睡室,而且脱穿衣服要有順序,併疊放整齊。午睡起牀請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三)、孩子們的心理方面

我們已經帶孩子參觀過國小了,活動中既能擴大幼兒園孩子的接觸面,增強她們對學校的興趣,激發求學的慾望,也能夠幫助她們儘快儘早地熟悉校園生活。熟悉校園的環境,瞭解校園和我們幼兒園的區別,而且看國小生上課,哥哥姐姐坐的姿勢、發言是怎麼樣的等等。讓孩子知道我們上課的時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樣,要立正,而且聲音要響亮。我們還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覺哥哥、姐姐不像我們小朋友需要老師的帶領。她們是班長帶隊的,心裏就在想我以後也要當班長。我們還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在孩子們的心中感覺對國小非常向往。

因此作為我們老師現在側重於關注孩子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與能力、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培養想象力、觀察力、表示溝通能力等基本素質,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四)、關於幼小銜接的小貼士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和國小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特別不能忽視。因為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家長首先要有正確的心理定位,走進新華書店經常能看到家長們爭相翻閲哈佛女孩、北大清華狀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後一些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往往會照着這些書本像菜譜燒菜一樣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眾的地方,家長對孩子要有個正確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優勢,時刻反問自己希望孩子成為怎樣一個人?如果是我,我會説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個心理定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會變得非理性。

其實激發孩子入學的願望。孩子上國小,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較重大的轉折點。讓孩子對國小產生嚮往,盼望早一點上國小。切忌家長對孩子這樣説:“現在開始要吃苦頭了”,“瞧,你這麼坐不住,將來上國小可要受罪,讓國小老師好好修理你!”

其實,這一時期的孩子對國小生活處於一種朦朧的狀態,她們對國小的瞭解都是經過成人的介紹和她們的一些參觀活動,而家長對孩子這樣説,會引起孩子對國小的恐懼,覺得讀書是一件可怕受罪的事,一旦讀書受到挫折,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適應國小生活。

平時,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國小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要有國小生了,我們真開心”,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國小自豪。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8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在“我要上國小”主題中的一個生成的內容。是實施新課程,實踐新教材,並嘗試着自我創新的內容。

針對大班下學期幼兒即將上國小情況,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參觀了國小;採訪了哥哥姐姐;認識了書包、書本……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我們卻發現很多孩子做事拖拉、計劃性差,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上國小以後怎麼辦,特別怕早上遲到。所以我選擇了符合他們實際問題與需求的切入點,希望通過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國小生活,積累粗淺的生活經驗,同時學着安排計自己的時間,有一定的時間意識,知道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目標

1.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部分時間,進一步瞭解國小生的生活,並具有初步的計劃做事的意識。

2.體驗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錄象、計劃表、書包文具、筆、紙張、翻翻牌等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

——對個別化活動中的記錄結果進行有選擇的交流,解決“合理不合理”的問題

重點提問:

1.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上學的早晨調查表”。

2.你們覺得有什麼問題嗎?

引導幼兒交流對計劃“上學的早晨”中遇到的疑問,鼓勵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預計幼兒會就整理書包、早晨拖拖拉拉、喝水等不合理的.行為或是不好的生活習慣提出自己的疑問,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結:

我們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

二、“閲讀”、遊戲

——觀看國小生早晨上學前的生活情景,並玩記憶與推算遊戲,比較早晨上幼兒園與上國小的不同準備

重點提問:

1.觀看國小生上學前的生活情景。(錄象通過一個國小生自述的形式,完整表達國小生從起牀到出門做的事情若干項,並説出每一項花了多少時間,同時整合有關的國小生的生活學習內容。)

2.這個國小生早上做些什麼事情,每件事情花多長時間?

3.早晨上幼兒園與上國小的準備有什麼不同?

4.推算並交流上學的早晨的準備工作究竟花了多少的時間。

小結:

上國小的早晨和上幼兒園的早晨有很多不同之處,一定要安排好時間,不能遲到哦。

三、討論交流

——圍繞問題“如何合理安排不遲到”進行討論交流,瞭解如何才能合理安排

提問:怎樣才能合理安排時間不遲到呢?(預計:用鬧鐘、抓緊時間、叫爸爸媽媽提醒、晚上算好起牀時間……)

小結:要作好準備工作,看好時間,有計劃地做事才能保證準時上學不遲到。

四、遊戲、“閲讀”

——比一分鐘整理書包誰快,感受不同職業的人一分鐘可以幹什麼重要的事---瞭解時間的重要與寶貴。

1.重點提問:一分鐘有多長呢?

(用一分鐘來整理書包,開展一分鐘競賽,讓自己一分鐘成為一個國小生的樣子。)

小結:我們用一分鐘可以做那麼多事情,一分鐘不象看起來那麼短呢。

2.重點提問:我們身邊的人又能用一分鐘做些什麼事情呢?

(放錄象提升:一分鐘阿姨可以包幾十個小餛飩、給警察叔叔一分鐘可以抓住一個壞人、醫生的一分鐘也許可以拯救一個病人的生命、多給運動員一分鐘也許他能進球改變一場比賽的結果、給世界冠軍一分鐘他可以創造一個奇蹟)

小結:原來一分鐘對我們來説這麼重要,讓我們合理安排每一分鐘,珍惜每一分鐘。

教學反思:

1.目標達成,符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

2.缺少對孩子整理書包時方式與習慣的關注。

3.設計上對大班孩子有挑戰,本班孩子大部分能完成任務。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9

一、指導思想曙光

以《指南》精神為指導,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活動時間和班級:

活動時間:20xx年3月—7月,活動時間為一學期。

活動班級: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 大四班

三、活動目標

㈠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㈡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㈢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四、動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啟動、探索階段(20xx年2月—3月)

1.以年級為大單位各班為小單位成立幼小銜接接工作組,明確責任,分工到人,每個班組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幼小銜接指導策略”科學制定的發難。(見附件1)

2.加強教師“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通過自學在各個途徑查詢資料、培訓、討論、辯論等形式,瞭解國小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和國小的教育目標及要求。

⑴認真學習《指南》,深入瞭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任務。

⑵結合各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學習興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過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幼小銜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開“幼小銜接”活動。

⑶大班教師之間分享交流,將自己積累的關於幼小銜接互動指導策略的經驗進行分享。

3.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幼兒園,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⑴在家長會上介紹《幼小銜接計劃》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並能積極有效的配合我們的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⑵開展有關幼兒小銜接的系列講座或諮詢活動。

⑶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在生活、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二階段:實施與調整提高階段(20xx年3月—7月)

1.開展《我上國小了》等主題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國小生活。

2.參觀國小、體驗生活,進一步感受國小的生活,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

3.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⑴入學前思想準備:通過參觀國小請畢業生回園與幼兒座談,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上國小,國小與幼兒園有什麼不同,激發孩子上國小的'慾望,同時也幫助他們解決“嚮往上國小、又不知道怎樣做的問題”。

⑵身體方面的準備:

通過體育鍛煉、疾病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國小; 為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生生活,我們將採取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等。

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並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電。

⑶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事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⑷學習方面的準備:

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保證措施

㈠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領導,加強活動過程的管理,確保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㈡落實目標責任制。

將各項工作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定活動方式,定活動地點,確保活動的紮實開展

附件1:

. 幼小銜接的指導策略

幼兒園與國小銜接的研究”為我國目前面臨的幼小銜接問題提出了入港建議,認為結局幼小銜接問題,學前教育和國小教育必須進行幼小的雙向改革;正確認識兒童發展中學前和國小兩個階段之間的過渡階段,是做好幼小銜接教育的前提;明確幼小雙方的教育任務,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核心。在銜接中,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入學的準備工作,國小的主要任務是做好適應工作;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家長工作、做好組織工作等。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幼小銜接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幼小教育的平等合作關係,推行多方位的幼小銜接措施,包括加強有效溝通、協調幼小課程銜接、優化教師專業素養、搭建幼小銜接教研平台等。具體的策略有一下幾方面:

1. 做好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進入國小是兒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們將在國小中接受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並且在心理髮展方面,也將轉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其生活作息時間也有所改變;幼兒所適應的以遊戲為主要形式的活動改變為以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活動,課後還要預習、複習功課或做作業;另外,學習以口頭語言為主改為學習以文字或符號寫成的教科書。這些變化,都提醒我們要注意做好兒童的入學準備工作。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應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

2.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讓他們逐步學會自理、自立,以更好地適應生活。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還應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到了大班的第二學期,教師應逐漸放鬆對幼兒的直接輔導。教師在提出活動的要求後,可讓幼兒自己去完成,並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爭取獨自完成學習任務,讓幼兒感受到獨立完成任務後的喜悦。

3. 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和自制能力。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的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極易分散,周圍的事物往往會影響兒童對完成當前任務的興趣,經常會在完成任務時由於周圍事物的影響轉移注意力而中途放棄,所以逐步引導兒童在活動中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可以通過讓幼兒做一些感興趣的遊戲,使幼兒的堅持性、自制力逐步提高。

4. 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配合。針對幼小銜接工作,召開專題家長會,宣傳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要求家長為幼兒做好入學前生活、心理、學習物質的準備,給幼兒購買小巧安全、簡潔實用的學習用品;調整好幼兒的作息規律,一般可以早晨6點起,晚上8 點睡,至少保證10 小時的睡眠。

5.加強與國小的聯繫交流。

在老師的帶領下,有組織地參觀國小的校園、教室、辦公室、操場,教師適時介紹這些場所的作用,觀摩國小生上課的情形。例如,看國小生是如何上課的,國小生如何注意聽講,如何擺放學習用具的。通過這些活動,幼兒不僅瞭解了這些場所的作用,也瞭解了國小生的

學習和生活,激起了他們對學校生活的嚮往。

總之,做好幼小銜接,國小和幼兒園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攏,國小低年級教師應該學一些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之類的學科,增加教學趣味性,另外,還可以開展知識講座,讓家長進一步瞭解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搞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幼小銜接工作既是孩子外部學習的環境的銜接,又是孩子內部學習精神的銜接,這是個看似簡單實則重要的一環,希望我們共同做好銜接工作,為幼兒的和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10

設計思路

六月,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面臨着畢業進入國小,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面臨這樣的轉變,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師,周圍所有的人都在為孩子做着充分的準備,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不斷“鼓勵”和“暗示”下似乎也覺得自己可以真的成為國小生了,可是成人是否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去關注孩子的想法?當我們班級的一個孩子怯怯地説:媽媽讓我去很遠的地方讀書,可是那裏我一個人也不認識怎麼辦啊?我感悟到,瞭解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的心理準備是如此的重要。的確,新的環境、新的同伴、新的學習方式,面對如此多的未知數,孩子心理存有擔憂是很正常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幫助孩子準備好如何在新的轉變和處境裏減少負面情緒,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去積極適應變化。

本次活動選用的繪本故事《小阿力上國小》,讓孩子們跟着書裏的故事走進即將入學的情景,在故事中讓自己心理世界與小阿力產生共鳴,感同身受地理解並願意表述出自己對入國小的各種擔憂,而穿插其中的小鳥的片段,更是讓小阿力最後懂得了“離開懷抱才能成長”。活動過程中更注重的是針對幾個普遍性的擔憂問題而引發的.探討,讓孩子分組合作探討並記錄下解決擔憂的方法,在分享交流後教師則以不同的形式來歸納梳理應對入學的準備策略,讓孩子更直觀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擔憂是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消除的,當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怎樣做的時候,那麼內心的擔憂也一定會消減很多。

而故事的結尾也旨在讓孩子感受到小阿力入學後的生活是快樂美好的,從而引發孩子對入學的嚮往和積極的態度。

活動目標

1、鼓勵孩子説出擔憂,在嘗試解決“擔憂”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積極樂觀的入學準備。

2、通過聆聽、視頻、記錄提升幼兒的觀察、傾聽和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繪本PPT、國小生及國小老師的視頻錄像及錄音、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入學前的準備與擔心

欣賞繪本故事第一部分,引發幼兒共鳴,表述自己對入國小的擔憂

關注:關注幼兒入學前的心理狀況,梳理孩子對入學前的擔憂

馬上就要上國小了,準備好了嗎?做了哪些準備哦?

進國小前還有沒有擔心的事呢?

小結:大家都為入國小準備了很多,但是也有那麼多的擔憂,有的是……還有的是……

二、解決擔憂並交流分享

1、故事導入:《小阿力上學》

老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引出阿力對入國小的三個擔心。

呈現3幅擔憂的圖片,過程中關幼兒對情景圖片的觀察及合理推斷

你能看出阿力在擔心什麼嗎?

生活方面:找廁所

情感方面:交朋友

學習方面:做作業

2、嘗試解決

請幼兒想辦法嘗試幫助阿力解決擔心,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規則:後面每張桌子上都放着一個阿力擔心的問題,每人選一個問題想一想,我們有3分鐘的時間,請把你想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記錄下來,然後貼到黑板上。

(認識時鐘,開始記錄)

3、交流彙總

分別對這些“擔憂”進行交流,各組表述出羅列的應對方法,教師加以梳理。

a)生活方面——先請幼兒介紹記錄,交流後以國小老師的錄音來為幼兒進行小結。

(國小每一層樓都有男、女廁所,根據標誌找到廁所,下課時分鐘時可以去上廁所。)

b)情感方面——請幼兒解讀記錄卡

小結:交朋友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一定會交到更多的朋友。

c)作業方面

(1)觀看國小生做作業的視頻,幼兒從中觀察梳理出正確的學習方法。

(視頻中包括的學習方法:抓緊時間,先做作業後玩,做完後自己檢查,完成後整理書包為第二天上學做好準備)

(2)幼兒的記錄中是否有視頻中沒有提到的學習方法,請幼兒進行補充。

三、延伸活動

告訴幼兒如果有其他的擔憂可以記錄下來,然後去尋找解決的方法;

欣賞故事的結尾部分,感受小阿力鼓氣勇氣面對擔心,引發對國小的嚮往之情!

小結

上國小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如果有那麼一點點的困難、擔心,這也是很正常的。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不要把擔心都藏在心裏,要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都會很樂意幫助你的。

辦法總比擔心多。

這樣困難會越來越少,本領會越來越大,你們會很快成為快樂的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