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四川導遊詞

四川李莊古鎮導遊詞(通用5篇)

四川李莊古鎮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四川李莊古鎮導遊詞(通用5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宜賓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

李莊在四川宜賓市浩蕩長江的南岸,因鎮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莊"而得名。李莊是一個人口僅有1.2萬人的偏僻的小鎮,錯落有致的木0、青石板鋪就的狹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門檻和沉重的木門、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廟,使它在全國早已聲名遐邇,更使其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所以,在我國又有“東有周莊,西有李莊”之説。

由於它位於長江的起點處,所以有“萬里長江第一鎮”之稱,而在江邊每日有班輪和汽墊船各二班上下;一級水泥公路里程25公里,每日有近百班大、中客車往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李莊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即為古僰人聚居地,屬古僰國、僰侯國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廣縣,治設今李莊。清咸豐時李莊為南溪縣最大的場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莊為南溪縣第三區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隨李莊區劃歸宜賓市領屬。

李莊鎮文物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薈萃。原號稱有"九宮十八廟"的古建築羣,現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東嶽廟、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宮、文昌宮、南華宮、天上宮、張家祠等10餘處。古建築羣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廟宇、殿堂建築的特點。古建築羣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細,圖像生動,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鎮內的羊街、席子巷等,風格古樸,反映了明、清時代川南鄉鎮的民風民俗。

該鎮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營造學社、中國大地測量所、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學府、研究機構等陸續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輾轉內遷李莊鎮,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才先後遷回原處。這對李莊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莊鎮從樑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設六同郡起,至今已有1460的建置史。又於隋、唐、宋代中作過戎州(今宜賓市)州治、南廣、南溪縣縣治共計400多年,1992年四川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李莊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由廟宇、宮觀、殿堂組成的“九宮十八廟”和省文物保護單位旋螺殿、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和眾多的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築專家樑思成將旋螺殿、奎星閣、九龍石碑、百鶴窗譽為李莊“四絕”。

鎮內規模較大的清代建築有:

旋螺殿、禹王宮、東獄廟、南華宮、天上宮、祖師殿、文昌宮、慧光寺、張家祠堂、羅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

旋螺殿:古鎮李莊南面2.5公里處,有一碩大石包,形似蝸牛,人稱“石牛山”,橫亙於三條正衝稻田之間。“石牛”腹下,是一深潭,叫“龍潭”。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在“石牛山”上建造了一座聞名遐邇的宮殿,因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稱“文昌宮”。主殿為亭閣式的木結構建築,平面呈八方形,每邊寬與進深均為8米,高12.5米。殿內結構精巧,運用力學神妙,八面均用斗拱重疊由右側轉至頂,呈旋螺狀,故名“旋螺殿”。此廟雖經400年風雨地震,仍屹立如初。

禹王宮:現名慧光寺,建於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兩個四合院構成。主院有山門、戲樓、正殿、後殿、魁星閣及廂房等建築,其山門、戲樓均為重檐歇山式頂,檐下飾如意斗拱,整個建築氣勢恢宏。大山門上面原讚頌大禹治水的匾額和兩邊的石刻對聯,撰、書均出自前清翰林-——李莊人張鬆睛之手。寺內的戲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戲台之一,戲台台基上有單鈎欄古代戲劇故事浮雕。1942年5月國立同濟大學35週年校慶就在這裏召開,同濟大學和江安國立劇專在這裏聯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宮是李莊現存最大的清代建築,這裏的九龍石碑遠近聞名。

祖師殿:又名真武宮,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民間幫會組織天燈會集資興建,佔地4349平米,為前後四合院式建築,後殿獨立於後院中。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因創辦南溪縣李莊鎮中心國民學校而拆去大山門和戲樓,改建成現狀。

介 紹

李莊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宜賓市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莊壩,古為漁村,漢代曾設驛站,由於瀕臨長江,故為明、清水運商貿之地。

李莊古鎮文物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薈萃,古建築羣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民居、廟宇、殿堂等建築的特點。鎮上酒肆茶樓,商店林立,繁華熱鬧。現仍保存明、清古鎮的格局和風貌,石板街道,兩旁多位清代建築,風火山牆高聳,雕花門窗,古色古香。院落間有幽深的小巷。臨江碼頭,有石板階梯層層疊疊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濃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築羣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李莊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國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遷駐李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林徽因、樑思成等雲集李莊達六年之久,樑思成在此完成了《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

交通

宜賓南岸客運站乘坐任何一輛發往李莊的公交車即到。

四川李莊古鎮導遊詞 篇2

李莊古鎮位於宜賓市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莊壩,距岷江與金沙江交匯處19公里。因鎮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莊”而得名,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之稱。

1939年,自“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十六字電文發出起,國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戰時期遷駐李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樑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樑思永、勞乾等雲集李莊達六年之久,樑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莊。

古鎮深處,是幾條古街巷,與其他以“古”為特色的景區不同,古街巷沒有任何“做舊”的痕跡。狹長的街巷兩旁,均是有着數百年曆史的四合院,像劉家院子、王家院子以及傳説中的龍門客棧等,清一色的石地木牆、精工建造。徜徉其間,每一座古宅似乎都在訴説着李莊昔日的繁華與滄桑。

李莊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即為古僰人聚居地,一度曾是川南6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李莊鎮文物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薈萃,古建築羣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廟宇、殿堂建築的特點。

李莊作為歷史文化名鎮,至今完整保存着18條明清古街巷。這些街巷道路皆由條形或方形石板鋪砌而成,兩邊一般留有一米寬的石階。街巷的名稱多根據其位置、特徵或集中從事某一商賈活動而命名。從高處放眼望去,李莊的房子近乎清一色青磚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連成片。小的四合院面積約150至200平方米;大的四合院面積由數百至數千平方米不等。四合院中的天井可以説是李莊四合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鋪有條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統,主要功能是採光、休閒和洗晾衣物;有的還修有栽種花草的台圃。

坐落在李莊古鎮附近石牛山上的文昌宮聞名遐邇,主殿為亭閣式的木結構建築,平面呈八方形,殿內結構精巧,運用力學神妙,八面均用斗拱承重,且皆由右側旋轉至頂,呈螺旋狀,故名“旋螺殿”。此廟雖經420xx年風雨地震,仍屹立如初。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遷住李莊時,曾對文昌宮建築進行了多次考察,讚譽它“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

李莊鎮西邊的張家祠堂,佔地近4000平方米。這座宗祠廳房的50扇窗門別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鶴,50扇窗共百隻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飛彩流雲,謂“百鶴祥雲”窗。據李莊《張氏宗譜》記載,這座張家祠堂裏的每扇窗門,雕刻工價都要14兩紋銀,相當於清朝一個正一品官員的一月俸銀。樑思成先生在考察時也為這樣精湛的建築藝術而讚歎,曾將張家祠百鶴窗、文昌宮、禹王廟九龍碑並稱為“李莊四絕”。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莊古鎮上,至今還保留着好幾家老酒廠、老酒窖。宜賓地區釀酒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名酒“五糧液”就出產於此,造酒業在這裏十分普及和興盛。這些老酒廠雖歷經幾百年滄桑,但仍保留傳統釀酒工藝原貌。李莊老酒廠是祖輩幾代人經營起來的,廠裏的釀酒工都是李莊鎮人,別看他們大多是30來歲的壯漢,但從事釀酒的年頭已有一二十年了。他們每天勞作在酒窖裏,默默無聞地製作着高粱白酒,並在當地銷售,並不與宜賓聲名顯赫的“五糧液”名酒爭風。當然,他們每天也有自己的樂趣,勞作之餘美美地喝上幾兩自己釀造的高粱酒。

四川李莊古鎮導遊詞 篇3

話説“東有江蘇崑山的周莊,西有四川宜賓的李莊”。周莊的特色是:“江南春雨杏花,水鄉小橋人家”。而李莊的特色則是:“傳承文化有功績,工藝四絕堪稱奇”。

李莊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宜賓市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莊壩,古為漁村,漢代曾設驛站,由於瀕臨長江,故為明清水運商貿之地。李莊古鎮文物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薈萃,古建築羣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民居、廟宇、殿堂等建築的特點。鎮上酒肆茶樓,商店林立,繁華熱鬧。現仍保存明、清古鎮的格局和風貌,石板街道,兩旁多為清代建築,風火山牆高聳,雕花門窗,古色古香。院落間有幽深的小巷。臨江碼頭,有石板階梯層層疊疊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濃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築羣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鎮內有體現明清時期川南民俗的古街古巷四合院;有很高的古文化欣賞價值的禹王宮、天上宮、東嶽廟等“九宮十八廟”;有被世界建築大師樑思成先生稱為“頗足傲於當世”的旋螺殿等建築。

抗日戰爭時期遷來李莊的中國營造學社,其學術帶頭人樑思成先生將張家祠百鶴窗、旋螺殿、奎星閣、禹王宮九龍碑稱為“李莊四絕”。

四川李莊古鎮導遊詞 篇4

李莊古鎮位於宜賓市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莊壩,距岷江與金沙江交匯處19公里。因鎮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莊”而得名,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之稱。

1939年,自“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十六字電文發出起,國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戰時期遷駐李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樑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樑思永、勞乾等雲集李莊達六年之久,樑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莊。

古鎮深處,是幾條古街巷,與其他以“古”為特色的景區不同,古街巷沒有任何“做舊”的痕跡。狹長的街巷兩旁,均是有着數百年曆史的四合院,像劉家院子、王家院子以及傳説中的龍門客棧等,清一色的石地木牆、精工建造。徜徉其間,每一座古宅似乎都在訴説着李莊昔日的繁華與滄桑。

李莊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即為古僰人聚居地,一度曾是川南6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李莊鎮文物古蹟眾多,人文景觀薈萃,古建築羣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廟宇、殿堂建築的特點。

李莊作為歷史文化名鎮,至今完整保存着18條明清古街巷。這些街巷道路皆由條形或方形石板鋪砌而成,兩邊一般留有一米寬的石階。街巷的名稱多根據其位置、特徵或集中從事某一商賈活動而命名。從高處放眼望去,李莊的房子近乎清一色青磚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連成片。小的四合院面積約150至200平方米;大的四合院面積由數百至數千平方米不等。四合院中的天井可以説是李莊四合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鋪有條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統,主要功能是採光、休閒和洗晾衣物;有的還修有栽種花草的台圃。

坐落在李莊古鎮附近石牛山上的文昌宮聞名遐邇,主殿為亭閣式的木結構建築,平面呈八方形,殿內結構精巧,運用力學神妙,八面均用斗拱承重,且皆由右側旋轉至頂,呈螺旋狀,故名“旋螺殿”。此廟雖經400年風雨地震,仍屹立如初。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遷住李莊時,曾對文昌宮建築進行了多次考察,讚譽它“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

李莊鎮西邊的張家祠堂,佔地近4000平方米。這座宗祠廳房的50扇窗門別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鶴,50扇窗共百隻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飛彩流雲,謂“百鶴祥雲”窗。據李莊《張氏宗譜》記載,這座張家祠堂裏的每扇窗門,雕刻工價都要14兩紋銀,相當於清朝一個正一品官員的一月俸銀。樑思成先生在考察時也為這樣精湛的建築藝術而讚歎,曾將張家祠百鶴窗、文昌宮、禹王廟九龍碑並稱為“李莊四絕”。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莊古鎮上,至今還保留着好幾家老酒廠、老酒窖。宜賓地區釀酒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名酒“五糧液”就出產於此,造酒業在這裏十分普及和興盛。這些老酒廠雖歷經幾百年滄桑,但仍保留傳統釀酒工藝原貌。李莊老酒廠是祖輩幾代人經營起來的,廠裏的釀酒工都是李莊鎮人,別看他們大多是30來歲的壯漢,但從事釀酒的年頭已有一二十年了。他們每天勞作在酒窖裏,默默無聞地製作着高粱白酒,並在當地銷售,並不與宜賓聲名顯赫的“五糧液”名酒爭風。當然,他們每天也有自己的樂趣,勞作之餘美美地喝上幾兩自己釀造的高粱酒。

四川李莊古鎮導遊詞 篇5

李莊古鎮位於宜賓東郊長江南岸,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之稱。李莊古鎮距今已有1460年建鎮史,是長江邊上的千年古鎮,依長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峯排桂嶺,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觀。這裏氣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陸交通便捷,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

李莊古鎮是一個文化和歷史遺蹟沉澱的古老的小鎮,這是一個訴説着抗戰風雲和滄桑的古老的小鎮,這是一個能折射中國文化、涵養着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鎮。

李莊的民俗民風,歷來就是淳樸質實,重視耕讀,熱心公益事業,心懷天下,愛鄉愛國。《南溪縣誌》記載:“張瑤治家有法,子侄慧能讀則讀,弗能讀即去而耕。無舍業嬉者,無袖手遊者。凡道途坍塌,橋樑傾圮者,皆通之。”李莊原與南溪一地,民俗民風一貫好客,猶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