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遼寧導遊詞

瀋陽皇寺廟會導遊詞(精選5篇)

瀋陽皇寺廟會導遊詞 篇1

我們途中大概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途經凌海市、石山鎮、北寧市閭陽鎮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寺廟。寺廟所地,北寧市長興店鎮,文化進步經濟繁榮,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這裏是東北葡萄生產第一鎮。農民的水果儲藏業也十分發達。寺廟已敞開胸懷,真誠地歡迎天下朋友來這裏沐浴吉祥和幸福。

瀋陽皇寺廟會導遊詞(精選5篇)

據記載:寺廟始於北魏。歷代多有開發重建,尤其在明萬曆年間重修為盛。現經當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復、建設,使古寺更興,青巖更麗。如今,寺廟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風景區。同時,又是省批准的宗教活動點。

整個寺廟分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個院。整個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為主,據説觀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舉世罕見,為遊人稱道、敬仰。又因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善良的人們賦予其許多優美的傳説,而且,這些傳説都與周圍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溶為一體。

瀋陽皇寺廟會導遊詞 篇2

首選映入眼簾的是寺廟的山門,山門是由北京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形象是糅合中國古代牌坊與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寺廟”三個字,經過一段路我們可以看見山門的舊址,也是由趙樸初老先生題詞的。

在石路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兩樹的蒼枝綠葉在空中錯錯相交。遠遠望去,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摟腰搭肩共述衷腸。因此,人們稱之為“鬆人戀”。相傳,在很早年間,山下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們從小青梅竹馬,長大情投意合,彼此都產生了愛慕之情。一對戀人面對青山、綠水、訂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好事多磨早就對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財主趁虛而入。他又是用勢力威脅,又是用財富引入引誘,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在他的威逼、引誘下,小青的父親竟答應把小青嫁給老財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來。趁着月色,逃出家門,悄悄地找到小松,兩人抱頭痛哭,覺得無路走。他們面對腳下的萬丈深淵,雙雙對天長歎,然後把一橫,手挽手向萬丈深淵跳去。跳下後,他們覺得身邊呼呼的風響,而身子卻騰空而起,不但沒有墜落,反面隨風飄向上院的石洞中。睜眼一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手端着一碗水站在他們的面前,笑吟吟地説:“年輕人,風浪已過,回家成親去吧!切記,萬事不可輕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凶化吉。”這對年輕人大吃一驚,知道遇見了活菩薩,連忙回家,各自把這一奇遇對家人講了。而家人告訴他們昨夜裏那個欲強娶小青為妾的老財主已墜崖而死。為紀念這個奇遇,小青和小松結婚的當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種了一對青松。人們都把這對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戀情的象徵,盡力地保護它們的生存。

瀋陽皇寺廟會導遊詞 篇3

面對這條奇異的綵帶,眾工匠眼睛一亮:啊!這正是神仙所賜的絕妙通道線路。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沿着綵帶飄過的路線設計,修建了這條著名的“九曲雲階”。過了九道彎就到了我們費了千辛萬苦要拜見的,供奉的山洞,稱為洞。因洞背靠青巖,所以得名“寺廟”。

寺廟的最高峯就是文殊院,裏面供奉的就是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為孩子、為家人、為朋友求學的不妨去拜拜。

寺廟寺院的景觀到此結束了,但它的自然風光依然讓我們回味無窮,在後山有茂密的森林,有盛開的山花,景色飴人。在我們拜過有閒暇時間的時候,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閭山的情趣。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錦州市區,為期一天的旅行到這就要結束了,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也再次歡迎您到我們中旅來做客,我們將以更完善的條件為您服務。再見!

瀋陽皇寺廟會導遊詞 篇4

過了戀人鬆我們就到了寺廟的下院,下院是大雄寶殿和韋馱殿。大雄寶殿內供奉了三尊菩薩,中間一尊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左邊是地藏五菩薩,保壽保平安的,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對面就是護法韋馱殿和四大天王,它們是保護佛祖的。

出了下院登上石階,整個寺廟共有1088個石階。繼續向前走就是藥師殿,藥師殿中供奉三尊菩薩,中間的是藥師傅,左邊是日光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他們三尊合稱“東方三聖”。他們的意思是日月東昇,它們放射地光芒照射着眾生,使人們得到快樂和健康。過了藥師殿向前走,就到了中院。中院有進香殿,裏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下身。進香殿也是為了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修建的,他們上不了上院洞中,就在這裏為進香,而洞正與進香殿垂直相望,我們上香時彷彿正在望着我們一樣。

過了進香殿,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關口,由小篆體書寫的三個字“抱曲關”。過了抱曲關,就是九道彎,又稱九曲雲階。

九道彎穿雲破霧,懸架山崖,時而順峯盤旋而上,時而沿坡迂迴通幽,真是九曲婉轉,妙趣橫生。

九道彎是通往上院的必經之路,其山勢複雜,路線難選。據説,為打通來往上院的山路,寺院主持僧人請遍能工巧匠,沿峯嶺查看,都沒能設計出最理想的路線。正當眾人面對險峯峻嶺為難時,忽然有一紅衣少女盈盈走來,面對眾人微微一笑,轉身向上院走去。身後留下一條長長的綵帶。只見這條綵帶時而穿峯越嶺,時而通幽饒谷,飄飄灑灑直通上院。

瀋陽皇寺廟會導遊詞 篇5

靈光寺坐落於梅縣雁洋鎮陰那山腰海拔約500米處,寺內面闊三間、進深七間,面積6000多平方米。與韶關南華寺、廣州光孝寺,潮州開元寺並稱廣東四大名寺。唐代高僧潘了拳來此開山建茅,圓寂後,唐朝鹹通二年(公元861年)人們開始建寺,原名聖壽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粵東御史梅鼎來此捐錢擴建,更名靈光寺。梅州靈光寺為什麼要改名靈光寺呢?這裏有一段傳説。相傳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粵東監察御史梅鼎出巡視察,忽遇狂風暴雨。就在這危急之時,一位和尚救了他。一天,梅御史來到梅州陰那山聖壽寺進香,發現一尊佛像與救命恩人一模一樣。梅御史撥出白銀千兩,擴建修寺。梅御史念開山祖潘了拳威靈光大,便將"聖壽寺"改名為"靈光寺。與全國各地的寺廟相比,靈光寺有三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被稱為“三絕”或“三怪”。接下來請大家隨我參觀靈光寺。

前面就是是由香港嘉應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曾憲梓先生捐建的山門,碉龍畫風,極其華麗。因因為寺院大多數居於山林之中,故又稱山門殿,現已成為專門名詞,即使在平原也稱山門。因有空門(中)、無相門(東)、無作門(西)象徵三解脱,所以又稱三門。

再往前走幾十個階梯,便可以看到寺前的草坪上有兩棵柏樹,一生一死,一枯一榮,這就是靈光寺三絕中的一絕——生死樹,當地人也叫它“愛情樹、夫妻樹、神樹”,也被譽為“廣東寶樹的生死柏”生者高約30米,枝繁葉茂,傲然挺立;死的那棵高約27米,雖無半片葉子,但卻鐵骨錚錚,直指長空,枯而不朽。這兩棵柏樹是潘了拳在建聖壽寺之前栽種的,至今已經有1100多年了。死的那棵已經死了300多年,卻與生的那株幾乎同樣高大,前幾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曾拍過一部電影《生死樹》,就是以這兩株樹為背景。

來到靈光寺門口大家可以看到門匾上的“靈光寺”三字便是由梅鼎所寫的,下面嵌有一副對聯“陰那開山第一祖,靈光古剎不二門”。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琢磨琢磨!進入寺門,是四大天王殿,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掛着的是清康熙嘉應州舉人陳鶚薦所題的匾“頂外無山”,還有佛檐下的“空中有月”。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彌勒佛,據佛教説法,他是釋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不過,他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能降臨人世,所以,彌勒佛是我們人間崇拜的“未來佛”。而且當他出世的時候便會佛光普照、五穀豐登,百姓都很期待他的降臨。在我國,彌勒佛的形象來源於一個布袋和尚。唐末五代的樑朝,浙江的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叫“契此”他長得矮矮胖胖,肚子特別大。平時他瘋瘋癲癲,常常背一個布袋,面帶笑容的四處化緣,又常常示人兇吉,還十分靈驗,所以有很多百姓信仰他,人們都稱他為布袋和尚。臨終時,他説了一句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我們現在看到的彌勒佛,大耳垂肩,橫額方面,一副細眉善目的笑模樣。正因為他整天歡天喜地的迎接大家,世人一見就會覺得“皆大歡喜”,所以我們中國在建寺廟的時候,都喜歡吧彌勒佛像放到前面。

彌勒佛兩邊的是四大天王像。據佛教説法,四大天王各持一方,護國安民、揚善除惡。大家看,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持蛇,分別象徵風調雨順,代表了人們想要國泰民安的心願。

來到後面的屏風,我們看到的是佛教護法天神韋馱。據佛教傳説,韋馱以善走如著稱,佛祖圓寂後,有邪魔把佛祖的遺骨偷走了,是韋馱奮力追回,所以,他被認為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這尊韋馱頭像威風凜凜,手持降魔金剛杵。其實韋馱的不同姿勢對於行者僧有不同的含義,如果是雙手合掌捧杵,則表示寺廟歡迎掛單和尚,可以讓他們白吃白住。而如果是像這尊一樣握杵拄地,則表示這個寺廟是不歡迎掛單和尚的。

寺裏最壯觀的主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佛教舉行儀式的主要場所。在古印度佛教徒都尊稱釋迦牟尼為“大雄”,意為他像大勇士一樣無所畏懼,所以大雄寶殿供奉的主尊佛像是釋迦牟尼。現在我們看到的三尊佛像,中間那位就是釋迦牟尼,他坐在蓮台上,顯得出淤泥而不染,十分聖潔;頭部後面的是摩尼鏡,象徵智慧和光明。左邊這位手託小塔的佛祖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叫做“清災消炎藥佛師”;右邊這位手託蓮台的佛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叫做“阿彌陀佛”。在大雄寶殿裏,供奉着橫三世佛,在橫三世佛面前還供奉一尊身穿黃袍的道人,他就是靈光寺的開山祖師爺潘了拳,法號叫慚愧祖師。説起這位開山祖師,還有一段故事。潘了拳是福建沙縣人,出生時便握拳不張,故潘父給他取名潘拳。

三個月後,來了一位高僧,見到小潘拳便十分喜愛,在他的左手上寫了個了字,神奇的是,寫完後小潘拳的手就張開了,為了感謝這位高僧,就把兒子的名字改為潘了拳。高僧在臨行前對潘父説:“一定要好生照料此兒,長大後必成佛祖”,説完就不見了。果真如他所言,潘了拳十多歲的時候便雲遊四方,一天來到大埔蓮花山脈遙望陰那山主峯,形似五指拿雲,覺得這個地方跟自己很有緣分,於是決定不再雲遊,在此開山建茅。潘了拳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實事,他想用更多的時間為百姓祈福消災,不過七七四十九歲就圓寂了,心生內疚,自號慚愧,於是後人尊稱他為慚愧祖師。

大雄寶殿裏經常香煙鼎盛,但不管任何情況下,都沒有香煙薰人,是什麼原因呢?傳説是因為殿頂的藻井所起的作用。這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製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稱為菠蘿頂,結構巧妙奇特,是寺廟建築藝術的傑作。在我國這樣的菠蘿頂僅有兩處,另一個是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這個菠蘿頂妙就妙在它會把大殿內的香煙及時吸到殿頂迅速排出,而不會使殿內遊人被煙嗆着。這就是我們靈光寺的“二絕”。

那麼第三絕是什麼呢?大家請看,在大雄寶殿後面山上綠樹繁蔭,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請大家好好想想,相信你們會想出很好的理由來。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十八羅漢堂。我國在晚唐和五代時期,多以十六羅漢為主,北宋後才開始盛行十八羅漢。那麼多出來的這兩位是哪兩位羅漢呢?一般民俗的説法是降龍和伏虎羅漢,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親傳弟子,佛祖圓寂時特意囑咐讓他們不入涅槃,永駐人間,弘揚佛法。

與十八羅漢堂相對應的就是二十四諸天堂,他們是掌管日月星辰、水火、風雨雷電等的天神,他們的法器和兵器都是神通廣大的象徵。據有關部門考證,我國的諸天神像在宋代以後才有,而且他們的形象是摹仿我國封建王朝百官的。靈光寺除了所介紹的這些殿宇外,還有金剛殿、觀音閣、鐘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此外靈光寺還有不少的傳説,例如:五色雀、片生熟魚、無篤石螺等,其中無篤是客家話,意思是沒有尾巴,這些傳説都給靈光寺增添了一層神祕感。

在此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還可以親眼目睹靈光寺三絕。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座古老而神祕的寺廟一定會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更加吸引遊人前來參拜、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