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紅石峽導遊詞(精選13篇)

紅石峽導遊詞(精選13篇)

紅石峽導遊詞 篇1

紅石峽東崖有宋元古剎雄山寺。廟門在峽南,內有石台階。寺依山傍水,複道飛檐,樓、閣、亭相望。殿宇都是懸崖上鑿的石窟,約十多個。有“天門”、“地門”各一,都是隧道。“天門”從寺通至峽頂,中間有一閣叫“翠然閣”。從石崖內登台階而上,站在峽頂俯視寺內廣澤渠,只見水圃成蔭、宛然如畫。“地門”從寺內通到峽底榆溪河岸邊,人們通行時須彎腰行走。寺內有石刻佛像,工藝精巧。峽兩岸普渡橋飛架東西,勢若長虹。峽內樹木青翠,羣花爭豔,流水清冽,景色宜人。夕陽西照時,如紅霞冉冉升起,故名“紅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紅石峽導遊詞 篇2

好,朋友們,我們現在進入了紅石峽景區,它是由於地殼斷裂運動遺留下來的斷裂構造痕跡,看上去是很狹窄的線狀峽谷,這就是“一線天”。我們要沿崖壁棧道進行遊覽,所以大家在欣賞景色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

進入紅石峽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測試懸崖絕壁,四周羣山環抱,這樣就使峪內外空氣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温在10℃左右,因此被稱為“温盤峪”。

紅石峽全長近1300米,寬有3—10米,峪內溪流清澈見底,溪裏面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兩側的丹崖長牆上,有一掛掛珠簾式的泉瀑,競相傾瀉,形成斷崖飛瀑景觀,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點綴,顯得生機盎然,令人賞心悦目,因此被人們稱為“盆景峽谷”,有中原第一景的美譽。

從紅石峽出來就可以看到子房湖,又叫“平湖”。

子房湖是雲台山景區最大的湖泊水體景觀。因漢代張良(字子房)曾在溝谷西側的山峯上,日夜操練兵馬,幫助劉邦成就大業後隱退至此,因張良字子房而得名。大家看,這子房湖東西寬200米,南北長4000米,湖面積800畝,水深呈階梯狀分佈,北淺南深,最深出約100米。兩岸青山對峙,夾一帶綠水。如詩如畫,醉透遊人心扉。蒼翠的山,墨綠的水,相依相偎,展現出一幅壯闊波瀾之景。早晨和下午湖面陰一半晴一半,一邊金光閃爍,一邊碧綠透明。

夏季還能在湖面上體驗有水上法拉利之稱的水上快艇,別樣的刺激。

子房湖內的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動物之一,最早誕生於5.5億年前,還有專家認為是15億年前,體型小,扇徑僅10毫米左右,晶瑩透明,古稱 “桃花魚”,是國家瀕危野生動物。

好了,朋友們,我們啟程繼續參觀遊覽吧。

好,遊客們,我們繼續向西前行,經過了子房湖和漫水橋,映入大家眼簾的有一座山門,上寫“老潭溝”,三個大字,現在叫做泉瀑峽。相傳有位天河龍王為解救民間乾旱之苦,不顧玉皇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間,棲身在這裏的一個深水潭中,人稱“龍潭”,這道溝被稱為“龍潭溝”,後有人為表示對龍的敬意,將“龍”字改為“老”字,就成了“老潭溝”。

由於地質,歷史上這裏曾發生過劇烈的斷裂構造,形成了東西走向的“U”形斷崖,因而這裏出現了東西走向的溝谷景觀,還有又高又陡的崖牆地貌景觀,大家請看,這裏峯高瀑急,山雄水秀,可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麼的巧妙。

在泉瀑峽(老潭溝)的盡頭,就是著名的雲台山天瀑,它落差達到314米,寬約5—7米,是亞洲目前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因此,又被稱為“天瀑”,它也是雲台山景觀之最。大家請看,瀑布上端朵朵白雲,又好像團團棉絮,悠悠飄落,連綿不絕,下端宛如飛花濺玉,濺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團水霧,把瀑布罩在濛濛的霧中。它既表現了力量,又體現了柔美,讓人感覺充滿了活力。

潭瀑峽地處雲台山北部偏西, 是子房河的一個源頭,峽長1270米,峽谷東面,峭壁為聳,蒼巖橫卧;峽谷西面競秀峯參差俏麗,爭奇鬥豔。

峽谷內景色一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來概括最好不過了。情人瀑,丫字瀑,丫字潭,水簾洞盡在眼前。更有唐王試劍石的歷史傳説,岸旁的雲台山地質博物館多形式的高科技全面展示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貌演變和地質特徵,普及地質遺蹟保護和地質科普知識。

茱萸峯是雲台山主峯,海拔1304米,這裏是歷代文人墨客、僧侶修行的聖地。藥王孫思邈也曾在此處採藥煉丹,並留下藥王洞等痕跡。這裏植被茂密、古樹參天,有千年名樹紅豆杉、五角楓樹、太行花森林覆蓋率高達93%,有“天然氧吧”之美譽。唐代大詩人王維曾登臨此峯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絕句…

雲台山以山稱奇。整個景區峯峯如畫,巖巖皆景。踏千階雲梯,登上海拔1308米的茱萸峯頂,北望太行山羣峯,層巒疊嶂;南眺懷川平原,沃野千里。

位於雲台山茱萸峯鳳凰嶺的雲台山玻璃棧道,總長400餘米,寬約1.6米,在高達1080米的半山腰上依崖而建。玻璃棧道分為兩段,其中一段沿崖壁呈U型,另一段懸於千米懸崖之上,與山谷底部垂直落差200多米。堪比美國大峽谷的“天空之路”,上下臨空,視野開闊。哪怕在膽大的人也會拘泥不前,每一步都心驚膽戰。整個人彷彿懸空而立,透過玻璃往下望去,不僅山間美景一覽無餘,還有一種緊張刺激的快感。

萬善寺,坐落在形似奶頭狀的閻王鼻山峯下面,周圍青山環抱,風景秀麗,因寺內供奉着一尊金佛,故又稱“金佛寺”。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相傳是朝廷為了鎮治此處帝王風脈而建,寺名也屬御賜。現在的寺院是九二年重建的。主持方丈為中國金剛法大師--釋海空。寺內放置的2米高銅佛,價值60萬元,系泰國華僑所贈。另外,還有一線泉、聚寶盆、枯井、仙家洞、敬德試鞭石、望親台等諸多景觀。

紅石峽導遊詞 篇3

紅石峽東西兩壁除石窟外,還在石窟間、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題匾相連,佈滿東西兩壁,琳琅滿目,幾無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於自然風蝕及人為破壞,現僅存大小題刻120餘幅,其中東崖85幅,多為明清以來官吏儒士文人所題。題刻筆力雄健遒勁,諸家書法並存,真、草、隸、篆俱全,還有難得的滿文題刻,筆法各異,鑲刻有別。字大者丈餘,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橫幅為主,兼有楹聯、條屏。石刻有題詩、紀功、紀遊、題詠等,內容多抒發愛國豪情,讚譽秀美山川。紅石峽實為一大書法藝術寶庫,歷來讓慕名而來的遊客歎為觀止。

我們沿東壁坡路下行。東壁原建有紅山寺,寺內有隧道可通“天門”、 “地門”。從“天門”登峽頂,中有翠然閣,“地門”即臨榆溪河谷。據石窟內1487年碑刻《創建石佛殿記》記載,紅石峽最早開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維修後,改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間又重修,更名鎮遠寺。現在寺廟石窟大多為明成化年間至嘉靖間開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沖毀翠然閣而重建,複稱“雄山寺”。後經多次維修。解放後,紅石峽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視和關心,曾多次加固修復。

紅石峽導遊詞 篇4

紅石峽東崖有宋元古剎雄山寺。廟門在峽南,內有石台階。寺依山傍水,複道飛檐,樓、閣、亭相望。殿宇都是懸崖上鑿的石窟,約十多個。有“天門”、“地門”各一,都是隧道。“天門”從寺通至峽頂,中間有一閣叫“翠然閣”。從石崖內登台階而上,站在峽頂俯視寺內廣澤渠,只見水圃成蔭、宛然如畫。“地門”從寺內通到峽底榆溪河岸邊,人們通行時須彎腰行走。寺內有石刻佛像,工藝精巧。峽兩岸普渡橋飛架東西,勢若長虹。峽內樹木青翠,羣花爭豔,流水清冽,景色宜人。夕陽西照時,如紅霞冉冉升起,故名“紅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紅石峽名冠邊塞,舊時文官、武將、儒士來榆林,必在此地設宴諷詠唱和。因此,東西石壁題刻極多,題詞、題字、碑、碣大小多達160多塊,似一天然碑林。諸家書法各放異彩,字大者達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隸、篆俱全,更有少見的蒙文石刻。真是文采飛揚,堪稱壯觀。“大漠金湯”、“長天鐵垛”、“天邊鎖陰”、“雄鎮三秦”等,刻畫了地勢的險要;“天外奇峯”、“翰海蓬萊”、“天開畫圖”、“天成雄秀”等到,歌頌讚美了此景此境的優美;“中外統一”、“漢蒙一家”及蒙文石刻,反映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心願。尤其是大革命時期杜斌丞、劉志丹等榆林中學師生題刻的“力挽狂瀾”和抗日民族英雄馬占山將軍駐榆時親筆寫的“還我河山”,抒發了愛國志士誓保國土、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晚清將領左宗棠所題“榆溪勝地”及對聯“白雲初晴如月之曙,黃唐在獨與古為新”也頗有文采。著名教育家、書畫家,劉志丹的老師王森然先生書寫“紅石峽”三字刻鑲於峽亭之上,為古蹟增輝。紅石峽豐富多樣的石刻,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紅石峽是萬里長城中罕見的瀏覽勝地,是塞上明珠。

各位遊客朋友,聽了我的介紹,親眼目睹了紅石峽的人文奇觀。此時你對紅石峽更加了解了吧。歡迎再次遊賞,再見!

紅石峽導遊詞 篇5

經過我的介紹,想必大家對紅石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識,下面,我們就一同來欣賞紅石峽的書法藝術和石窟風我會將其中的重點向大家作詳細的講解。

“河山千古”為田玉廣、王守基在遊覽雄山寺時所題。玉廠為貴州人,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任延綏鎮總兵。王守基為山東人,任延綏鎮守營郡司,後成為田玉廣的副將該題刻讚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聯防守邊、精誠團結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李棠所書。李棠,14歲時在榆林考中秀才,18歲赴長安中了舉人。民國年,出任陝西靖邊縣縣長,在執事三年期間,深受百姓愛戴,百姓稱頌其“兩袖清風,廉潔奉公”。1899年,書寫 “功在名山”,讚譽劉宗周、高折五兩位老先生德高望重、業績昭著。

“大漠金湯”為清光緒二十五年 (1899年)延綏總兵龍得勝所題。題詞寓意紅石峽關雄地險,堅不可摧。

“力挽狂瀾”,這塊石刻為1924年4月榆林中學丁級班學生畢業題刻紀念。當時正處於大革命時期,李子洲同志擔負着在陝北點燃革命火種的重任來到榆林中學執教,他提議題刻“力攬狂瀾”於紅石峽,全班同學通過後,校長杜斌丞推薦教務主任崔煥九書寫。題詞顯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凌雲壯志。

紅石峽導遊詞 篇6

紅石峽是雲台山景色的精華所在,就行去北京必爬長城一樣,來雲台山必遊紅石峽。

我們現在進入了紅石峽景區,它是由於地殼斷裂運動遺留下來的斷裂構造痕跡,看上去是很狹窄的線狀峽谷,這就是“一線天”。我們要沿崖壁棧道進行遊覽,所以大家在欣賞景色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

進入紅石峽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測試懸崖絕壁,四周羣山環抱,這樣就使峪內外空氣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温在10℃左右,因此被稱為“温盤峪”

在沒有下到紅石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紅石峽的概況。

紅石峽是14億年前震旦紀地殼運動所造成的地質遺蹟,這 裏懸崖陡峭,紅巖絕壁,是我國北方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她兼容江南秀之美,丹崖碧水、奇峯幽谷和數不清的溪泉瀑交相輝映。構成了這裏獨特的山嶽景觀,不愧為“縮小的山水世界,擴大的藝術盆景”在這裏你可以盡 情領略到碧水、丹崖、藍天的精妙組合。謹記走路不看錄,看景不走路。再次提醒大家走路時注意安全。

沿着石階緩行到谷底,發現紅石峽是一個精巧婉約的峽谷深澗。從地面上看,紅色的峽谷在綠色植被的映襯下,猶如萬綠叢中一線紅,下地下則是內藏錦繡,歷來以三奇著稱於世。

第一,其在小中見大,紅石峽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2米到30米不等,在這緊湊的空間裏集泉、瀑、溪、潭、 峻峯、怪石等景觀於一峽,融奇、雄、秀、險、幽、奧於 —澗,巧妙地將大自然的陽剛之氣和陰柔之美融為一體。 江山川精華薈萃於方寸之中,不可謂不奇。

第二,奇在深 藏於地下,山為地下之山,水為地下之水。千般美錄和萬 般風情皆深藏在地面之下。

第三,奇在四季如春,這裏羣山環抱,峽內空氣不能與外界空氣進行充分交流,盛夏時 節,峽外酷熱難耐,峽內卻涼爽宜人。隆冬季節,峽外天 寒地凍,峽內卻花紅柳綠,温潤如春,引起冬暖夏涼、温 度適中,所以又名長春谷。

紅石峽是單方向通行的道路,現在讓我們順着路一起來遊覽紅石峽吧。

紅石峽導遊詞 篇7

“小寨溝”舊名”小潭溝”,後唐王李世民在此消來了劉武周,此處是隋營唐寨,故名小寨溝。溝內多彩多姿的泉瀑溪流引人入勝,故也稱”潭瀑川”。眼前出現了第一潭,即”龍蛇潭”,小寨溝地處深山老林人跡罕至,水多,潮濕,常有蛇蟒出入。相傳有家夫進山砍柴,見有巨蟒在此飲水,蛇大為龍,因而得名。

過了龍蛇潭,有上下或者稱山水兩條道路通往景區。水路是供遊客遊覽的,山路是回來的路,水路走不遠,即見有羣瀑自高巖處跌落,人稱”九疊瀑”。瀑分三層,每個斷層有兩條瀑布相吸相融一個潭裏,如情人一般,故此稱”情人瀑”。

過了減肥石,即是”金龍卧波”,再往上走,忽然眼前一片開闊,”丫字瀑”迎面而來,瀑高十餘米,深五、六米,地而開闊孤坦,但見四面青山相環繞,一塊巨石彷彿自天而降,落在這裏,供銷遊人休憩、乘涼、野餐、照相。

“清清漪池”水淺而清,色彩豔麗,青苔把一潭水映得碧綠無塵,不管有風無風,池內漣漪輕蕩故名之,水池有魚,但魚體透明。水簾洞”處只出山崖上一掛瀑布分散成簾子狀傾瀉下來,此水四季長流,。旁有”獅子頭”,其造型如一頭活生生的小獅子一樣逼真,故名之。

“獅頭石”前整個山崖被水溶蝕而成鍾乳狀,下有兩股水在離地米高處噴出,此乃”不老泉”在魏晉時景區內有逸人王烈,不食人間煙火,渴飲此泉,餓食黃精,壽至338歲,仍然健步如飛,不減少年。您不妨來嘗一下。

我們進入小寨溝盡端,迎面可見幾塊怪石,有”唐王試劍石“、點將台,是李世民當年點將收兵的地方。站在”點將台“上,懸崖高聳,人如坐井底,故名”坐井觀天“;縣崖青苔高掛山崖,彷彿一隻孔雀高掛架上,雀尾下一掛水簾,稱作”鳳尾串珠“。另外還有”靈龜吐珠“、”雲龍播雨唐王飲馬池石舟蝴蝶石“。

紅石峽導遊詞 篇8

大家請看我們面前這塊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的奇石,它的紋理自然,古樸悠悠,灑脱飄逸,如行雲,似流水,如淺浮雕,如詩如畫,真是大自然的傑作。大家請隨我手指的方向看潭東北角,這是兩塊鐵紅色的緊緊連在一起的奇石,傳説是龍子和龍女的熱戀的化身,他們以獨特的造型語言來表達彼此的愛慕之情。朋友們,我們看過了秀麗的黃龍潭。經過青龍潭、黑龍潭,現在我們面前有出現了一條姿態壯觀的瀑布,這就是黃龍瀑,黃龍瀑瀟灑飄逸,似水霧,似水簾,似紗帳。瀑布的後面有無數流水從泉眼噴射出來,美麗的青苔巧妙地生長在泉水的四周,與瀑布交相輝映,雄偉壯觀中透着纖巧麗質,真如一塊碩大精美的水體雕塑。遊過了紅石峽,經過子方湖,我們來到了潭瀑峽小寨溝。這裏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飛瀑、流泉、彩潭、奇石等景觀,風光宜人,如同秀麗的江南。

紅石峽導遊詞 篇9

各位來賓、各位遊客:大家好,熱忱歡迎您到紅石峽生態公園。經專家考評和國家旅遊局批准,紅石峽生態公園成為國家 AAA 級旅遊度假區,這是我市目前惟一榮膺此稱號的旅遊地。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九邊重鎮榆林城北 5 公里 處,這裏自古以來是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必爭的邊關要塞,是黃土高原的北端與毛烏素沙漠及鄂爾多斯台地南緣結合部,也是黃土地農耕文明與蒙古大草原遊牧文化的接壤地帶,來到這裏,大漠與邊地風光盡收眼底。這裏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沙灘與湖泊組合成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是塞上江南榆林的“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這裏同時是塞上人文名勝紅石峽系列景觀的一部分,古長城從園中穿越,歷史遺蹟點將台和西夏王李繼遷墓經修復在這裏重現,這裏還藴藏着許多動人的傳説。生態公園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這裏囊括了陝北文化的精華,相信會給每位遊客帶來美好而愉悦的心情。現在,請大家隨我步入這座融自然景觀、歷史遺蹟與陝北文化藝術的殿堂,去作一次美的巡禮。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屹立在我們面前的公園大門。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這是一塊整石,它高 2.4 米 ,長 6.3 米 ,來自於東方紅的故鄉佳縣的深山裏,陝北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石文化。上面所書的“紅石峽生態公園”幾個大字是現任市委書記週一波在公園視察時所題。

我們再看這個鐵門,它有一個很與眾不同的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合上之後很象陝北窯洞的窗户,這樣的大門在別處是非常少見的。寓意“吉祥久久”的通道,全部由陝北青石築成。兩旁有“龍鳳呈祥”“九子龍柱”,所謂道上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柱前停一停,好運往上升。這些石柱全部選用有名的清澗石頭,由綏德四十里鋪的民間工匠雕成,充分展現了陝北石雕藝術的動人魅力。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陝北剪紙館。這裏採用的是典型的陝北農家小院建築。黃河岸邊的人家,一般都採用從河裏撈取的大小均勻的石頭來壘牆。現在陝北的農村也有許多人家採用這種壘牆方式的。院子兩側選用了 24 幅巨型剪紙做牆,內容有社火、勞動、民風等,它們的原作者是有名的陝北第一剪——郭佩珍,她現在已經是 83 歲高齡的老人了。門口所列的是陝北農村廣泛使用的碾盤和磨,陝北人經常吃的米糕、錢錢飯就是從這裏加工出來的。我們面前的影壁可以使諸位在方寸之間遊遍榆林古城的八景:“龍穴藏珍、紅山夕照、西河漱月、芹澗春香、駝峯擁翠、柳河秋色、寒泉冬蒸、南塔凌霄。”

影壁的這邊是陝北著名的本土畫家栗子明所繪的《九邊重鎮老榆林》,這是一幅反映老

榆林風貌的畫作。下來我們欣賞具有時代特色的生態八景,有紙鏤乾坤、高原號子、紅峽映台、幽冢故里、百石成林、碧湖映柳、沙疑南渡、潭虹霞蔚。“紙縷乾坤”是剪紙世界。這裏所選的就是我國各地很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這幅剪紙就是陝北風俗的一個具體表現 ...... 這幅大型剪紙是民間剪紙藝術家郭佩珍用四年時間剪成的《佳縣縣城全景》。郭佩珍是馳名陝北乃至全國海外的民間藝術大師,通過這幅作品大家應該對她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高原號子”,這尊雕塑高 15 米 ,是目前表現人物雕塑中最大的一個,也是陝北最大的雕塑。繫着白羊肚手巾的老漢是典型的陝北符號的象徵,他所持握的嗩吶是陝北人傾訴心聲的古老樂器。老漢高揚嗩吶的英姿,表現了陝北人世代不屈的昂揚精神。

“紅峽映台”,遊客可遊覽微縮長城、點將台。點將台的台高、大小台階數、外圍的墩台數與我國的歷法、節氣有關,遊客可搜尋其中奧妙。“幽冢故里”是修復了的西夏王李繼遷的墓地。“百石林”,是精選陝北自然石組合而成林,其中兩塊月牙石耐人尋味。“碧湖映柳”,湖雖小卻格外清澈,據傳説 王昭君曾用此水洗過臉。“沙疑南渡”,遊倦走進沙灘上帳篷,望着懸空而過的吊橋,恍然置身江南。“潭虹霞蔚”,湖水壩口水流飛瀉,騰起霧氣,陽光下幻化出彩虹,有云蒸霞蔚之妙趣。

生態八景足以陶冶情致,它的外部景觀壯麗雄奇,內部景觀則彷彿一處置身於烽煙之下的歷史和自然的世外桃源,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得到完美結合。生態公園還舉辦過冰雕展、滑草賽、摩托車和汽車競技等,給遊人和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機會。難以計數的遊人與家人、戀人、朋友敞開心的溝通,將所有的重負都釋放於深情的山水間。

生態公園期待能帶給您美好快樂的記憶。

紅石峽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榆林。我是夕陽紅國際旅行社的金牌導遊胡姐,希望我們合作愉快!今天我們一起觀賞古城榆林的勝景——紅石峽。請隨我來!

紅石峽又名雄石峽。出榆林古城,沿榆溪河北行3公里,便到了東西對岸紅巖對峙,楊柳成蔭,長城穿峽而過,榆溪河奔騰其中的紅石峽。《榆林府志》上説:紅石峽“山皆紅石,環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山之兩崖,飛湍電轉,紅影外浮”,“峽中榆柳蔭映,鳧鷺唼呷”。所以遊人説,紅石峽風景幽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勝景”。

關於紅石峽的起源,《榆林府志》説:宋朝時,榆林這一帶歸西夏國管。當時紅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湧出南流。西夏國王李繼遷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派人障水別流,鑿石為穴,埋葬祖先,復引水其上。因此,在紅石峽水庫的普濟橋東側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繼遷葬乃祖彝昌於此。”現碑已毀。

另一種説法是,1472年,餘子俊任延綏巡撫都御使,準備修長城。當時,紅山北邊,清水河的水汪了個大海子。海子中間的水寨中住着一夥搶奪蒙漢人民牛羊、糧食、衣物的水賊。為消滅這夥強盜,餘子俊便派人在此鑿石為渠,引海子的水從榆林城西南流入無定河。水退後,餘子俊派大軍消滅了這股強盜。當時,把鑿開的石峽叫紅石峽,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兩岸鑿修的灌溉叫廣澤渠。

紅石峽東崖有宋元古剎雄山寺。廟門在峽南,內有石台階。寺依山傍水,複道飛檐,樓、閣、亭相望。殿宇都是懸崖上鑿的石窟,約十多個。有“天門”、“地門”各一,都是隧道。“天門”從寺通至峽頂,中間有一閣叫“翠然閣”。從石崖內登台階而上,站在峽頂俯視寺內廣澤渠,只見水圃成蔭、宛然如畫。“地門”從寺內通到峽底榆溪河岸邊,人們通行時須彎腰行走。寺內有石刻佛像,工藝精巧。峽兩岸普渡橋飛架東西,勢若長虹。峽內樹木青翠,羣花爭豔,流水清冽,景色宜人。夕陽西照時,如紅霞冉冉升起,故名“紅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紅石峽名冠邊塞,舊時文官、武將、儒士來榆林,必在此地設宴諷詠唱和。因此,東西石壁題刻極多,題詞、題字、碑、碣大小多達160多塊,似一天然碑林。諸家書法各放異彩,字大者達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隸、篆俱全,更有少見的蒙文石刻。真是文采飛揚,堪稱壯觀。“大漠金湯”、“長天鐵垛”、“天邊鎖陰”、“雄鎮三秦”等,刻畫了地勢的險要;“天外奇峯”、“翰海蓬萊”、“天開畫圖”、“天成雄秀”等到,歌頌讚美了此景此境的優美;“中外統一”、“漢蒙一家”及蒙文石刻,反映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心願。尤其是大革命時期杜斌丞、劉志丹等榆林中學師生題刻的“力挽狂瀾”和抗日民族英雄馬占山將軍駐榆時親筆寫的“還我河山”,抒發了愛國志士誓保國土、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晚清將領左宗棠所題“榆溪勝地”及對聯“白雲初晴如月之曙,黃唐在獨與古為新”也頗有文采。著名教育家、書畫家,劉志丹的老師王森然先生書寫“紅石峽”三字刻鑲於峽亭之上,為古蹟增輝。紅石峽豐富多樣的石刻,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紅石峽是萬里長城中罕見的瀏覽勝地,是塞上明珠。

各位遊客朋友,聽了我的介紹,親眼目睹了紅石峽的人文奇觀。此時你對紅石峽更加了解了吧。歡迎再次遊賞,再見!

紅石峽導遊詞 篇11

好,朋友們,我們現在進入了紅石峽景區,它是由於地殼斷裂運動遺留下來的斷裂構造痕跡,看上去是很狹窄的線狀峽谷,這就是“一線天”。我們要沿崖壁棧道進行遊覽,所以大家在欣賞景色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

進入紅石峽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測試懸崖絕壁,四周羣山環抱,這樣就使峪內外空氣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温在10℃左右,因此被稱為“温盤峪”。

紅石峽全長近1300米,寬有3—10米,峪內溪流清澈見底,溪裏面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兩側的丹崖長牆上,有一掛掛珠簾式的泉瀑,競相傾瀉,形成斷崖飛瀑景觀,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點綴,顯得生機盎然,令人賞心悦目,因此被人們稱為“盆景峽谷”,有中原第一景的美譽。

從紅石峽出來就可以看到子房湖,又叫“平湖”。

子房湖是雲台山景區最大的湖泊水體景觀。因漢代張良(字子房)曾在溝谷西側的山峯上,日夜操練兵馬,幫助劉邦成就大業後隱退至此,因張良字子房而得名。大家看,這子房湖東西寬200米,南北長4000米,湖面積800畝,水深呈階梯狀分佈,北淺南深,最深出約100米。兩岸青山對峙,夾一帶綠水。如詩如畫,醉透遊人心扉。蒼翠的山,墨綠的水,相依相偎,展現出一幅壯闊波瀾之景。早晨和下午湖面陰一半晴一半,一邊金光閃爍,一邊碧綠透明。

夏季還能在湖面上體驗有水上法拉利之稱的水上快艇,別樣的刺激。

子房湖內的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動物之一,最早誕生於5.5億年前,還有專家認為是15億年前,體型小,扇徑僅10毫米左右,晶瑩透明,古稱“桃花魚”,是國家瀕危野生動物。

紅石峽導遊詞 篇12

好,朋友們,我們現在進入了紅石峽景區,它是由於地殼斷裂運動遺留下來的斷裂構造痕跡,看上去是很狹窄的線狀峽谷,這就是“一線天”。我們要沿崖壁棧道進行遊覽,所以大家在欣賞景色的同時還要注意安全。

進入紅石峽內,各位是不是感覺比外面要暖和一些呢?大家請看,兩測試懸崖絕壁,四周羣山環抱,這樣就使峪內外空氣不易流通,因而造成了峪內獨特的氣候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全年平均氣温在10℃左右,因此被稱為“温盤峪”。

紅石峽全長近1300米,寬有3—10米,峪內溪流清澈見底,溪裏面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兩側的丹崖長牆上,有一掛掛珠簾式的泉瀑,競相傾瀉,形成斷崖飛瀑景觀,再加上青苔、野菊花及其他植物的點綴,顯得生機盎然,令人賞心悦目,因此被人們稱為“盆景峽谷”,有中原第一景的美譽。

從紅石峽出來就可以看到子房湖,又叫“平湖”。

子房湖是雲台山景區最大的湖泊水體景觀。因漢代張良(字子房)曾在溝谷西側的山峯上,日夜操練兵馬,幫助劉邦成就大業後隱退至此,因張良字子房而得名。大家看,這子房湖東西寬200米,南北長4000米,湖面積800畝,水深呈階梯狀分佈,北淺南深,最深出約100米。兩岸青山對峙,夾一帶綠水。如詩如畫,醉透遊人心扉。蒼翠的山,墨綠的水,相依相偎,展現出一幅壯闊波瀾之景。早晨和下午湖面陰一半晴一半,一邊金光閃爍,一邊碧綠透明。

夏季還能在湖面上體驗有水上法拉利之稱的水上快艇,別樣的刺激。

子房湖內的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動物之一,最早誕生於5.5億年前,還有專家認為是15億年前,體型小,扇徑僅10毫米左右,晶瑩透明,古稱 “桃花魚”,是國家瀕危野生動物。

好了,朋友們,我們啟程繼續參觀遊覽吧。

好,遊客們,我們繼續向西前行,經過了子房湖和漫水橋,映入大家眼簾的有一座山門,上寫“老潭溝”,三個大字,現在叫做泉瀑峽。相傳有位天河龍王為解救民間乾旱之苦,不顧玉皇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貶下凡間,棲身在這裏的一個深水潭中,人稱“龍潭”,這道溝被稱為“龍潭溝”,後有人為表示對龍的敬意,將“龍”字改為“老”字,就成了“老潭溝”。

由於地質,歷史上這裏曾發生過劇烈的斷裂構造,形成了東西走向的“U”形斷崖,因而這裏出現了東西走向的溝谷景觀,還有又高又陡的崖牆地貌景觀,大家請看,這裏峯高瀑急,山雄水秀,可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麼的巧妙。

在泉瀑峽(老潭溝)的盡頭,就是著名的雲台山天瀑,它落差達到314米,寬約5—7米,是亞洲目前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因此,又被稱為“天瀑”,它也是雲台山景觀之最。大家請看,瀑布上端朵朵白雲,又好像團團棉絮,悠悠飄落,連綿不絕,下端宛如飛花濺玉,濺起1米多高的水花,又化成一團水霧,把瀑布罩在濛濛的霧中。它既表現了力量,又體現了柔美,讓人感覺充滿了活力。

潭瀑峽地處雲台山北部偏西, 是子房河的一個源頭,峽長1270米,峽谷東面,峭壁為聳,蒼巖橫卧;峽谷西面競秀峯參差俏麗,爭奇鬥豔。

峽谷內景色一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來概括最好不過了。情人瀑,丫字瀑,丫字潭,水簾洞盡在眼前。更有唐王試劍石的歷史傳説,岸旁的雲台山地質博物館多形式的高科技全面展示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貌演變和地質特徵,普及地質遺蹟保護和地質科普知識。

茱萸峯是雲台山主峯,海拔1304米,這裏是歷代文人墨客、僧侶修行的聖地。藥王孫思邈也曾在此處採藥煉丹,並留下藥王洞等痕跡。這裏植被茂密、古樹參天,有千年名樹紅豆杉、五角楓樹、太行花森林覆蓋率高達93%,有“天然氧吧”之美譽。唐代大詩人王維曾登臨此峯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絕句…

雲台山以山稱奇。整個景區峯峯如畫,巖巖皆景。踏千階雲梯,登上海拔1308米的茱萸峯頂,北望太行山羣峯,層巒疊嶂;南眺懷川平原,沃野千里。

位於雲台山茱萸峯鳳凰嶺的雲台山玻璃棧道,總長400餘米,寬約1.6米,在高達1080米的半山腰上依崖而建。玻璃棧道分為兩段,其中一段沿崖壁呈U型,另一段懸於千米懸崖之上,與山谷底部垂直落差200多米。堪比美國大峽谷的“天空之路”,上下臨空,視野開闊。哪怕在膽大的人也會拘泥不前,每一步都心驚膽戰。整個人彷彿懸空而立,透過玻璃往下望去,不僅山間美景一覽無餘,還有一種緊張刺激的快感。

萬善寺,坐落在形似奶頭狀的閻王鼻山峯下面,周圍青山環抱,風景秀麗,因寺內供奉着一尊金佛,故又稱“金佛寺”。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相傳是朝廷為了鎮治此處帝王風脈而建,寺名也屬御賜。現在的寺院是九二年重建的。主持方丈為中國金剛法大師--釋海空。寺內放置的2米高銅佛,價值60萬元,系泰國華僑所贈。另外,還有一線泉、聚寶盆、枯井、仙家洞、敬德試鞭石、望親台等諸多景觀。

紅石峽導遊詞 篇13

“小寨溝”舊名”小潭溝”,後唐王李世民在此消來了劉武周,此處是隋營唐寨,故名小寨溝。溝內多彩多姿的泉瀑溪流引人入勝,故也稱”潭瀑川”。眼前出現了第一潭,即”龍蛇潭”,小寨溝地處深山老林人跡罕至,水多,潮濕,常有蛇蟒出入。相傳有家夫進山砍柴,見有巨蟒在此飲水,蛇大為龍,因而得名。

過了龍蛇潭,有上下或者稱山水兩條道路通往景區。水路是供遊客遊覽的,山路是回來的路,水路走不遠,即見有羣瀑自高巖處跌落,人稱”九疊瀑”。瀑分三層,每個斷層有兩條瀑布相吸相融一個潭裏,如情人一般,故此稱”情人瀑”。

過了減肥石,即是”金龍卧波”,再往上走,忽然眼前一片開闊,”丫字瀑”迎面而來,瀑高十餘米,深五、六米,地而開闊孤坦,但見四面青山相環繞,一塊巨石彷彿自天而降,落在這裏,供銷遊人休憩、乘涼、野餐、照相。

“清清漪池”水淺而清,色彩豔麗,青苔把一潭水映得碧綠無塵,不管有風無風,池內漣漪輕蕩故名之,水池有魚,但魚體透明。水簾洞”處只出山崖上一掛瀑布分散成簾子狀傾瀉下來,此水四季長流,。旁有”獅子頭”,其造型如一頭活生生的小獅子一樣逼真,故名之。

“獅頭石”前整個山崖被水溶蝕而成鍾乳狀,下有兩股水在離地米高處噴出,此乃”不老泉”在魏晉時景區內有逸人王烈,不食人間煙火,渴飲此泉,餓食黃精,壽至338歲,仍然健步如飛,不減少年。您不妨來嘗一下。

我們進入小寨溝盡端,迎面可見幾塊怪石,有”唐王試劍石“、點將台,是李世民當年點將收兵的地方。站在”點將台“上,懸崖高聳,人如坐井底,故名”坐井觀天“;縣崖青苔高掛山崖,彷彿一隻孔雀高掛架上,雀尾下一掛水簾,稱作”鳳尾串珠“。另外還有”靈龜吐珠“、”雲龍播雨“”唐王飲馬池“”石舟 “”蝴蝶石“。

(疊彩洞、茱萸峯景區)

子房湖旁有兩條岔道,下道是通往小寨溝景區、老潭溝景區;上道便是直通山西的修陵公路。疊彩洞景區和茱峯景區盤恆在此。疊彩洞是連接豫、晉兩省的公路遂洞,大小23條洞,首尾相連總長4000多米。它是由我縣土專家張有臣設計規劃的。在外只見一排巨大的階梯層層遞上,在洞裏都是180度的轉彎和 45度以上的爬坡。這就是景區有名的“暗十八盤”,勤勞善良的人民用十二年的時間修建了這條路。

沿公路自下而上,爬山穿洞,仰望山巔,只見一座座山峯拔地而起,峭壁懸崖,高達萬仞。沿途山峯形態各異,在這裏您可以找到l’小象攀山””雙駝峯“夢筆生花”等各個景點。

出了十二號洞,迎面而來一塊奇峯異石高立在對面山上,這塊石頭隨着車行視線的轉變,可由靈芝、傣族少女逐漸變成一摩登少女。因此處石秀、水秀、花草秀,故名”三秀峯”。

坐車前駛片刻,眼前忽然一片開闊,這個景點名為”西瀛觀”,遊客到此,都會有心曠神怡的感覺。

肢下這一片湖是我們經過的子房湖,一個小時的路程,已經是抬高了五六百米的高度,在子房湖東南即是温盤肉區景,相傳古時在温盤峪居信有九條龍,谷南的白龍和谷北的黑龍經常騰雲駕霧來到”西瀛觀”品茗賞景,還常常擺下棋局對弈。

上車前行即進入茱萸峯遊覽區源:考試資料網

車蜿蜒而上,進入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區,這整個山遍覆大的松柏,楓想喬木,這裏屬原始次生林區,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茱萸峯山勢突兀,為雲台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後來真武帝在此苦志修行成仙而云,此處便成了聞名遐爾的道教聖地,方圓百里的人們常來此燒香求願,據説十分靈驗。漸漸地,人們把這裏親切地稱為”小北頂”,就是説這裏離北天門很近,常被天神關注,他們會滿足人

們禱告時的祈求,好再讓人們來此燒香還願。於是有了”燒高篝”的説法,如果誰家的子孫發達了或是添丁了,那一定是他們家的老人們早年在這裏燒了”高香”求來的。

各位旅客朋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位於焦作修武的北國的名山聖水——雲台山。雲台山因其山勢高聳,森林茂密,山間常有云霧繚繞,因此又被稱為“雲台山”。從地理學的觀點看,雲台山在地形上是屬於南太行山地的一部分,故又稱“太行雲台山”。

雲台山北鄰山西省,東接輝縣市,西與方山對峙,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孤原。這裏有大小名峯三十六座,峯巒疊翠,雄奇險秀。主峯茱萸峯有一片茂密森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園中園”。

漢獻帝劉協、魏晉”竹林七賢”、唐朝孫思邈、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大將尉遲敬德均在此留下了歷史遺蹟。雲台山山險水秀,氣候涼爽宜人、泉源豐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巒,各種樹木和奇花異草種類達400多種。中藥材藴藏豐富,除人蔘、靈芝外,還有聞名國內外的四大懷藥懷地黃,懷山藥 ,懷牛膝,懷菊花,以及茱萸、當歸等200多種。沿公路而上,過了迎賓洞,我們可以看到左邊的山谷相裂成隙。這便是温盤峪景區了。温盤峪峪深80餘米,最寬處不過丈餘,峪上羣山環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小氣候,這裏冬曖夏涼,温度適中,彷彿處在恆久的温暖中,故名温盤峪。相信大家也親身體驗到了,這裏的景色秀幽雄險,集泉、瀑、溪、潭於一谷,素來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峽谷南北長約1公里,寬3-10餘米,兩岸峭壁山石秀麗,彷彿鬼斧神工,雕鑿而成一巨大盆景,又好象名山大川濃縮後的精華,園林專家稱之為“自然山水精品廊”,景區內有逍遙石、相吻石、靈龜戲水、雙獅吸水、龜背石等景觀。峪內有九龍潭,相傳為古時九龍棲息之地,分別為白龍潭、子龍潭、眠龍潭、青龍潭、黃龍潭、卧龍潭、黑龍潭、首龍潭等,動態的水流入靜態的水中,十分美麗。這座湖叫做子房湖,相傳是漢朝著名謀士張良的隱居之地,因張良字子房,故名子房湖。向西看呢,我們就可以看見對面山巒中有“達摩峯”。相傳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傳教,到達少林寺,面壁20xx年仍常有雜念湧入心頭,於是來到雲台山,在子房湖西畔山巒上靜坐。那裏人跡罕至,達摩高居山巔,終日與山嵐流雲為伴,天靈一片淨化像山一樣入定下來,不久就化仙而去,此處便留下了“達摩峯”和與之遙遙相對的“佛龕峯”。沿湖而走呢,我們就進入了老潭溝、小寨溝景區。老潭溝景區山雄水秀,峯高瀑急,而最有名的莫數天瀑了。

“天瀑”是雲台山景觀之最,也是中華之最,此瀑落差310米,瀑寬約5--7米。天瀑之高雄冠九州,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 。外溝內還有“私語泉”“波浪石坪”“獨秀峯”“雙秀峯”“路功”等景點。“小寨溝”舊名”小潭溝”,後唐王李世民在此消來了劉武周,此處是隋營唐寨,故名小寨溝。溝內多彩多姿的泉瀑溪流引人入勝,故也稱”潭瀑川”。大家請注意,我們現在要乘車通過子房湖旁的修陵公路進入雲台山的主峯茱萸峯,茱萸峯山勢突兀,為雲台山的主峯,海拔1300多米。後來真武帝在此苦志修行成仙而云,此處便成了聞名遐爾的道教聖地,方圓百里的人們常來此燒香求願,據説十分靈驗。漸漸地,人們把這裏親切地稱為”小北頂”,就是説這裏離北天門很近,常被天神關注,他們會滿足人們禱告時的祈求,好再讓人們來此燒香還願。於是有了”燒高香”的説法。至於這到底是不是靈驗,大家可以親自去證實一下,好了茱萸峯到了,請大家下車時拿好自己的東西,爬山時注意安全,兩小時後我們在車前集合,希望大家能好好地領略一下雲台山的秀麗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