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導遊詞 > 導遊詞精選

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2篇)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語,很高興今天能和你一起度過,下面由我來給大家講講瀋陽故宮吧:

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12篇)

瀋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羣之一,瀋陽故宮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着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瀋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1961年,國務院將瀋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築,俗稱 八角殿。始建於1620xx年,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台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薰爐、香亭、鶴式燭台等。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佈詔書,宣佈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於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的反映,此建築佈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史所僅見。

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 左翼王亭、 鑲黃旗亭、 正白旗亭、 鑲白旗亭、 正藍旗亭;

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 正黃旗亭、 正紅旗亭、 鑲紅旗亭、 鑲藍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 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脱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瀋陽故宮博物院)的 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築,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牆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徵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莊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築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大清門建於天聰六年(1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築之一。原稱大門、正門。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 金鑾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 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後出廊硬山式,闢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杆。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 剪邊;殿前月台兩角,東立日晷,西設 嘉量;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薰爐、香亭、燭台一堂;殿柱

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 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於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 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台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築,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 紫氣東來”匾。

清寧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後廊 硬山式。是 清太宗 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室門開於東次間,屋內西側形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為帝后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櫺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為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風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後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築藝術。

文溯閣

文溯閣建於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

另有《 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是瀋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建築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後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後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採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 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接着仰熙齋,齋後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金水橋

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透露,瀋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於違規建築,與整個風貌不相符。瀋陽市文物部門已經下發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xx年9月25日14時30分許,瀋陽故宮東南側,在“金水橋”施工牆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車正在施工。

最佳旅遊時間

瀋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温、降温幅度很大;夏季平 均氣温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冬季寒冷乾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瀋陽旅遊的黃金季節。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當地特產

瀋陽的美食佳餚歷史悠久,製作精湛,在滿族菜餚基礎上,借鑑和發展了傳統宮廷的精良技術,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由於歷史上,瀋陽一直由少數民族和漢族輪流統治,因此也傳入了各民族的風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馬家燒麥,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朝鮮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麪等。瀋陽也有自己的傳統小吃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

瀋陽主要商業街區分佈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帶。瀋陽的大部分商廈營業時間一般是上午9:00開門,晚上10:00關門。五愛市場,位於瀋河區風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服裝輕工批發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公交117路 、125路、 132路、 133路 、134路、 151路 、207路 、212路、 213路、 222路、 223路、 224路、 224路區間 238路 246路、 256路、 263路、 266路、 270路、 273路、 274路、 277路、 293路、 297路、 298路 、326路 、333路、 334路、 338路、 501路 、523路 、800路可達。南湖公園古文物市場,有幾十家店鋪經營着古玩、字畫、 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寶翠鑽;還有遍體綠鏽的歷代古錢。瀋陽的名特產品,如御賜枕、羽毛畫、 絹花、彩石鑲嵌畫等,都能在這裏覓得。每逢週日,這裏格外熱鬧。

遊客們遊玩好瀋陽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築、 烽火台、邊牆和歷史紀念物、革命紀念物後。可以到具有現代性的娛樂場所去娛樂放鬆一下。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2

遊客們,今天我們參觀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像—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坐落在我國四川省西南部,周圍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這三條大江,統稱“樂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寬24米;耳朵有7米長,每個耳朵能鑽進去兩個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長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

令人想不到的是,它頭的直徑竟有10米,有5層樓那麼高呢!而它的手指卻有8.4米長,不要説與大佛比,就是個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

它的膝蓋到腳背總長28米,腳寬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隻腳可以站100多人呢!樂山大佛頭上的髮髻有1021個。

人們説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建於公元720xx年,可以計算一下,樂山大佛已經矗立在這1200多年了!

樂山大佛兩側的巖石叫做“紅砂巖”,是一種容易風化的巖石。

樂山大佛為什麼能保存1220xx年呢?因為它的位置處於凌雲山西面陰坡處,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定。

樂山大佛是一個名叫海通的和尚發起建造的。

當時,岷江水勢洶湧,常常淹死過路的行人。

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於是便籌集鉅款,修築樂山大佛,願它能抵住這洶湧的江水。

當時,一名財主想得到這筆鉅款,當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後,便對財主説:“我寧願把我的眼珠挖下來,也不會給你這筆錢。”他見財主不信,便用雙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

財主見了,嚇得魂飛魄散,這才打消了念頭。

過後,海通又號召了很多人來修築樂山大佛。

就這樣,人們一錘錘地修造了90年,樂山大佛才修築成功。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裏了,希望我的介紹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3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我們現在乘汽車去長白山天池遊覽。

首先,讓我把長白山的概況、歷史、旅遊項目向各位介紹一下:

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與朝鮮接壤的邊陲地區,是中國與朝鮮的界山,綿延約1000公里,中國境內的主峯白雲峯海拔2691米,是東北第一峯。

天池對岸朝鮮境內的將軍峯是最高山峯,海拔2749米。

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峯有16座。

部面積為8000平方公里。

長白山的特點是景觀從未經過人工雕琢、修飾、而是自然形成的。

長白山像個混沌初開的世界,有一種神祕色彩。

長白山是個“雄山託天地,1藏珍奇”令人神往的地方,給人以天地悠悠,壯闊超凡之意。

清朝吳兆騫的詩描寫長白山:

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

迥臨泛海曙,獨峙大荒秋。

白雪橫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峯如可作,應待翠華遊。

吳光騫的這首詩,蒼茫沉雄。

多豪放之氣。

筆力遒勁,體大思精。

文字生動,工整博麗,把長白山的雄偉景觀描繪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

長白山是一座著名的休眠火山。

這座活火山在歷史上曾有過三次火山噴發。

第一次噴發是1597年,第二次是1688年。

而最這的一次噴發是1720xx年。

長白山經過數次的火山爆發之後,山頂上堆積了灰白色的浮石。

加上長年累月堆積着白雪,從遠處望去就是一座白雪皚皚的山峯,所以叫長白山。

長白山上氣候多變,多雲多霧多雨多冰雹,使長白山區的形像變幻無窮,虛幻神祕,迷迷茫茫。

在盛夏季節。

風雨不定。

變化頻繁,有時一日之內,甚至一小時之內就可能發生幾次變化。

剛剛是驕陽直射焦灼似火;突然間狂風大作。

黑雲滾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峯、湖面頃刻間淹沒在風雨之中;一會兒又風和日麗,山野如洗,景色格外迷人。

長白山9月下旬開始下雪,到來年6月冰雪消融,冬季長達8個月之久,最寒冷的月份是12月和1月,氣温可達零下40多攝氏度。

長白山古稱不鹹山,北魏稱徒太山、太皇山,唐朝叫太白山,金代始稱長白山。

清朝把長白山視為如祖發祥之地。

曾有一個美麗的傳説。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滿族的始祖就降生在長白山腹地一個形如荷葉的小湖——布爾瑚裏湖岸邊。

現在人們稱這個湖為“圓池”面積40000平方米。

相傳,很久以前,圓池上空飄來三朵彩雲。

原來是三位仙女來長白山天池邀請小白龍去天庭赴宴。

天池盡在眼前,三仙女想洗耳恭聽洗耳恭聽一路的風塵,正巧,雲頭下面紅花燦爛綠草如茵,碧水似鏡。

最小的仙女佛古倫對大姐恩古倫和二姐正古倫説“我們先在這洗個澡,再去天池辦事吧”三位仙女跳入湖中盡情地戲水玩耍。

忽然,飛來一羣神鵲,其中一隻口中叼着紅光閃閃的朱果,落在三仙女的衣裙上。

三位仙女急上岸,怕神鵲把衣裙叼走。

可是,神鵲只留下朱果就飛走了。

這顆朱果像顆紅寶石,可愛極了。

佛古倫愛不釋手。

穿衣時把朱果含在口中。

這朱果好似活物,一下落入腹中。

佛古倫立覺腹內鼓脹,流着淚對二位姐姐説:“我懷孕了,不能與你們上起迴天庭了。”大姐勸慰她説:“你孕這是天意。等你身體變輕後,再回去也不遲。”

不久佛古倫生了一個男孩,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會説話,體貌非常奇偉,在長白山上能降服老虎,伏住黑熊。

三仙女又教他排兵佈陣,治國愛民的道理。

這孩子很快成為一位智勇雙全的英俊少年。

一天,佛古倫在天池畔對她的孩子説:‘你是娘在圓池吞食朱果而生,你的名字叫布庫裏雍順,你姓愛新覺羅。

你是奉天旨來到人世,你要去平定戰亂,撫育百姓。

娘也該死迴天庭了。

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告別了母親,乘柳茷順松花江飄流而下。

後來率領眾人創建了鄂多哩城,立國號滿洲。

曹雪芹的《紅樓夢》,開篇推出一塊頑石,寫了一個優美雋永,意味深長的神話故事,説女媧補天,煉得五色石36501塊。

獨一石沒用,遺於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峯下。

該書用虛幻引喻的手法説賈寶玉是這塊頑石,離開大荒山,歷盡悲歡離合,也世態炎涼,又回到大荒山。

書中的大荒山實指現今的長白山,無稽則諧音寓意為“勿吉”(滿族先世祖族)青埂則諧音寓意為清根,即大清之根。

大清王朝對長白山十分敬畏,他們認為長白山是祖先居地,神的住所。

歷代王朝也奉為神明,頂禮膜拜,視為興王之地。

清朝對長白山祭祀和驗看一直沒有間斷。

長白山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站在高處,一望無際的1,颳起風來松濤聲宛如海浪聲一般。

在密林深處,古古木參天,遮天蔽日。

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是50多年前的抗日戰爭烽火年代裏,在1深處是我抗日聯軍的根據地,現在有的地方還保存着用原木搭蓋的搞聯密營,在樹上刮掉樹皮用刀刻的抗戰標語仍依稀可見。

我抗日健兒在日寇的瘋狂清剿和計伐下。

歷盡艱辛,英勇戰鬥。

抗日英雄李兆麟同志所寫的《露營歌》中生動地反映了這種艱苦生活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草枯金風疾,霜沾火不燃。”

“煙火衝起空起,蚊吮血透衫。”

有許多抗日的民族英雄喋血在這長白的森林中。

一首在長白山區流行的歌謠反映了人民羣眾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懷念。

十冬臘月天,松柏枝葉鮮,

英雄楊靖宇,長活在人間。

長白山引人入勝之處是它那絢麗多姿的垂直景觀。

其特色在於我們從山腳下到山頂上雖在只有不足100公里的行程,卻可觀賞到歐亞大陸從温帶到極地幾千公里植物生長變化的垂直景觀,領略到從温帶到寒帶的不同自然景觀,如同走了半個世界。

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氣候土壤、生物呈現明顯帶狀分佈,上下相差懸殊,景觀變化無窮。

海拔1200米以下,地勢平緩,氣候温和,是針闊葉混交林帶,生長着紅松鬆,柞樹、水曲柳、黃菠蘿、春榆等。

樹高數十米的長白赤松,枝幹挺拔,修長嫵媚,頂部成傘狀,樹冠下部的枝條稍向下伸展,頗似迎賓手臂,在微風中翩翩起舞。

人們稱其為美人鬆。

在這些原始密林深處,生長着許多名貴中藥材。

請您注意觀察,如幸運還會發現一棵人蔘或天麻呢。

海拔1800米以下,土層較薄,氣温冷濕,常年雲遮霧罩,是針葉林帶。

這裏生長着蒼松翠析,無一雜樹。

雲杉、冷杉、落葉松的尖榙形樹冠格外俊秀美麗。

在森林中,陰暗潮濕是苔蘚最適宜生長的地方。

您如果有機會,請千萬要體會一下在這種綠色天然地毯上散步的樂趣。

海拔20xx米以下是清一色的嶽樺林。

這裏地形坡度陡,土層瘠薄,氣温低,降水量大,風力強勁,年8級以上大風日達200多天以上。

因而這些嶽樺樹枝常隨風向而傾斜,形成特殊的詐旗形樹冠,分枝和樹葉主要長在主幹的背風一側。

這些嶽樺林,樹幹扭曲變形,樹皮則一層層被寒風撕裂,使人會為它們的那種百折不撓、頑強生息的韌勁所感動。

20xx米以上一直到山頂,則是高山苔原帶。

這裏沒有樹木,只有綠茵茵的苔蘚和貼着地的杜鵑灌木叢。

恰如天然地毯一般。

有人説:長白山春看金達萊一片殷紅夏賞雲霧松濤,一片綠色海洋;秋觀金色白樺,楓樹紅葉加蒼松翠柏,五色斑斕;冬看銀裝素裹,好比廣寒仙境。

各位朋友,到長白山旅遊,可以根據不同興趣,選擇不同旅遊路線,如:長白山觀光遊、長白山植物考察遊,長白山滑雪旅遊、長白山徒步旅遊、冬季登長白山遊、人蔘之路旅遊,長白山鄉土世術旅遊、長白山觀鳥旅遊、探索長白山天池怪獸之謎水旅遊、露水河狩獵旅遊、白河探驗漂流旅遊、長春至長白山自行車或摩托車旅遊、火山風光旅遊、長白山原始森林浴旅遊、東北三寶考察旅遊等等,歡迎在座的各位及你們的親朋友好友再來長白山旅遊。

人們常説:“不到長城非好漢”,而當今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1,在1983年遊長白山時,不公拍了照,而且很感歎地説:“不登長白山終生遺憾。”謝謝各位。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4

天柱山在長江北岸、安徽省潛山、嶽西兩縣境內,其主峯海拔1751米,高聳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稱為天柱峯,山也就稱為天柱山。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了一着讚美天柱山風景奇秀的詩“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詩云:“奇峯山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絕稱人意......”天柱山過去還有潛山、皖山、萬歲山稱。據説,稱萬歲山是因漢武帝南巡時,親臨皖山設台祭嶽,敕封皖山為“南嶽”,在祭嶽時,人羣高呼萬歲,所以將此山稱為萬歲山。隋唐以後,南嶽改為衡山,天柱山被列為國內五大鎮山之“中鎮”。其餘四鎮是:北鎮醫巫閭山(在遼寧省)、東鎮沂山(在山東省中部)、西鎮吳山(在陝西省隴縣)、南鎮地稽山(在浙江省紹興)。天柱山有42座山峯,山上遍佈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天柱山志》稱天柱山“峯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可見其自然景色奇絕。

天柱山著名遊覽點是三祖寺。進入天柱山的南大門野人寨上行不遠就到達三祖寺。相傳,寺始建於南朝,現僅存藏經樓、偏房數間和屹立於寺前的覺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側陡巖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稱之為“山谷流泉”。山谷門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狀如卧牛,稱“石牛古洞”。相傳,北宋人黃庭堅曾坐此石上讀書,並自號“山谷道人”。在這裏的一塊巨石上刻有黃庭堅的詩和同時代大畫家李公麟所繪的黃庭堅坐於石牛上的畫像。這件珍貴的古代詩畫刻石,現仍清晰可見。

天柱峯如擎天巨柱,雄偉壯麗,氣勢非凡。在天柱峯前正面崖壁上,鐫有“孤立睛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書其上。“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歎。天柱峯左、右側有飛來、三台兩峯相峙,更顯得氣勢磅礴。

天柱山飛來峯下的神祕谷被遊人稱為“天柱一絕”。神祕谷長約五、六華里,谷底由54個形態各異的洞穴組成,洞連洞,洞套洞,洞內有牖,有庭,有門,有石梯,有石欄。在暗洞中穿行,難辨東西,不知陰晴,壓抑沉悶;但一出洞口,即見光明,又使人激動欣喜。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5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和黃河風情旅遊線綜合開發工程,把黃河市區段40公里兩岸道路橋樑建設、河堤修砌加固、航運河道疏浚、旅遊景點開發、城市建築風格以及綠化美化亮化融為一體,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彙集其中。

黃河不僅養育了蘭州人民,也給這裏帶來豐富的特產,白蘭瓜、軟兒梨、冬果梨、桃等瓜果久負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煙等土特產品蜚聲中外,使蘭州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瓜果城。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古絲綢之路也在這裏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為橫跨20_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6

金刀峽位於重慶直轄市北碚區華鎣山西南麓,海拔880米,距重慶市中心九十公里,系首批“國家AAA級旅遊區”。金刀峽是一處新近發現的保持着原始古老神奇的峽谷自然風景區,約上億年的峽谷幽壑景觀為主,以巖溶地貌為輔,兼有大量的地質上稱壺穴碧玉串珠的深潭絕景。

金刀峽地勢雄偉,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巖稱奇,以水顯幽。金刀峽長約9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由於喀斯特地質作用。地面切過強烈,金刀神功般形成了獨特的峽谷幽壑,石壁如削,兩山岈合,垂直高度超過百米,上有古藤倒掛,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於流水侵蝕的作用,有洞穴羣提高潭檀相連,飛泉瀑布層層疊疊,古鐘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堪稱全國最長的峽谷十里仿古棧道,讓人驚歎不已,憑棧探幽,將感悟那藴藏於大自然山水的天地靈氣,已開發的七公里風景線以雄、險、奇、幽著稱。集瀑、泉、洞、峽於一體,主要景點有藏刀洞、中峽天然浴場、懸天飛瀑、神鷹峽、彌樂佛等四十多個景點可供遊客探險,攀登和水上游樂,是人們度假避暑、踏青、迴歸自然的旅遊佳境。被遊客譽為“夢中的香格里拉”、“中國第一險峽” .

進入金刀峽,你會發現這裏的風光奇異獨特,碗口粗的樹木在絕無泥土的巨石縫中挺拔偉岸,崢嶸的石巖與葱鬱的林木有機的揉合在一起,幽靜的碧湖與竄急的溪流同譜水的樂章,各具形態的石鐘乳一簇簇斜掛巖壁――喀斯特地質特徵造成的原始風貌使這裏的一切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大大小小的泉水順着苔鮮爭相跳躍而下,在陽光的投射下褶轍生輝,讓你想起古人所云:“大珠小珠落玉盤”,人在峽中走,水在峽中飛,時隱時現的陽光,飛泉流瀑所濺起的水霧,奇形怪狀的石乳形成一片如夢如幻的世界,這浪漫之旅,讓你留戀往返,不已忍離去。

留戀於峽中的山水風情,你一定不捨得就此別過,那麼徒步探幽則讓你的遊興向着更高層次沿伸下去,在這清水綠水的懷抱中,沿着清清的溪流,去尋找你夢中最瑰麗的色彩。而且,在峽谷實行的谷底探幽――溪降活動已成為金刀峽最具特色的精品旅遊熱線。

這裏除了山奇水秀,更有民俗風情增添更多的人文品味。入夜,到風情寨小憩,觀民族歌舞,品風味燒烤,嘗香醇美酒,體驗“瘋狂一夜、回味一生”的感覺。

沿線有“川東第一牌坊”這美譽的灘口清代御賜節孝牌坊;“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的萬畝花圃;融“寺”、“塔”景為一體的宋代古剎塔坪寺;頗具“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韻的偏巖古鎮,構成了一道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的靚麗風景.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7

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號,這些陵號的來源,或體現對皇帝一生功業的總結和讚譽,或者是帶有吉祥和祝福的含義。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欽定。其次,清代還有一項制度,如果遇到陵名與地名重複時清昭陵,必須將地名換掉,這叫避諱。可見,帝王陵名是極其神聖的。

昭陵一名是順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駕崩一週年火化校宮時確定的。昭陵陵名的來歷前人有兩種不同解釋,一種解釋認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種解釋説與古代昭穆制度有關。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他在東巡盛京祭掃昭陵時表達了這個見解。其實,這不過是乾隆的附會之言 ,昭陵在定名時正是大清剛剛打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佔據北京,此時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強勢力,鹿死誰手尚難定論,很難想像有把清太宗與唐太宗相提並列的必要。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與唐太宗並列在於他政治的需要 ,李世民被歷代統治一者奉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禮賢下士,納諫兼聽,國富民強,史稱其時代為“貞觀之治”,為盛唐時期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乾隆把今祖與李世民相提並論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會如同漢唐一樣會出現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説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説法也欠妥當。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於墓葬的排列順序以及大廟種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輩分按左昭右穆順序依次類推。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應在正中,福陵在其左(東)稱為昭,昭陵在其右稱為“穆”。而現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東,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寢根本構不成昭穆關係。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於對“昭”字含義本身的選擇。古人以昭字作“彰明”、“顯揚”解。昭陵陵名的含義就是將太宗文德武功彰明於世.並使之顯揚了後的含義,大至不過如此。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8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京魯迅博物館[1]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1956年10月19日正式開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和學習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魯迅先生而建立的社會科學類人物博物館,現為司局級公益性事業單位,隸屬於國家文物局,是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北京魯迅舊居位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0_年5月至1920_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魯迅在這裏完成了他的《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墳》《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北京魯迅博物館主要擔負着魯迅遺著遺物的徵集與保管、魯迅研究與研究生培訓、魯迅文化的宣傳與展示等任務;發展目標和方向是逐步成為以“三個中心一個園地”為理念的學習型博物館,成為全國的魯迅文物資料收藏中心、魯迅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魯迅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當代作家活動園地。

北京魯迅博物館的魯迅研究室,是經_和黨中央批准於1976年2月成立的。北京魯迅博物館出版的《魯迅研究月刊》以其獨特的思想性與學術性,得到學術界好評,多年來一直是全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轉載量和引用率名列前茅。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9

西陵峽口風景區位於燈影峽與三峽大壩之間,橫跨西陵峽兩岸,交通便捷,從宜昌市或三峽大壩出發,陸路經宜蓮公路,水路經長江黃金水道均可到達,同時,乘輪渡過江,還可到達南岸的石牌和三峽極頂風景區。西陵畫廊由“永遠的西陵峽”峽谷風光、江南三把刀、江北的仙人橋和地質公園、西陵峽沿江棧道組成。它以峽谷風光、地質公園為特色,是開展地質科考、書畫觀摩、觀光攬勝、徒步遊三峽等旅遊活動的絕佳之地,主要景觀有震旦紀、寒武紀世界標準地質剖面、世界華人三峽石刻、仙人橋、天柱山、三把刀等。

西陵畫廊是整個三峽中最為神奇壯麗的峽谷,因而北宋領袖歐陽修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絕唱,陳毅元帥也寫有“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遊,西陵甲三峽,忘返興猶稠”的豪邁詩篇。三峽大壩竣工後,從三峽大壩到葛洲壩之間長38公里的西陵峽段將是唯一不被淹沒的峽谷,將保持原汁原味的峽谷風光,是永恆的三峽風光,是尋夢三峽的樂園。西陵畫廊北岸蓮沱一帶的寒武紀、震旦紀地質剖面,是20世紀20_年代地質學家李四光發現並命名的,是全國三大典型地質剖面之一,揭示着地球遠古的奧祕。

仙人橋是西陵峽風光的最佳觀景點,其附近的峽谷段是三峽最窄處,兩岸峽谷壁立千刃、幽深谷底驚濤拍岸,是體味三峽雄奇風光的極佳地段。仙人橋原名天生橋,位於江北岸懸崖上,它三面絕壁,一面臨江,在兩山之間,凌空飛架,險峻奇特之至,傳説是天上的仙女與凡間樵哥一同昇天時,仙女裙帶化成的彩橋。“仙人橋上白雲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峯”,宋代詩人田鈞當年途徑橋下,因山水兇險和不見仙女倩影而深為遺憾。而今,這裏開發成為旅遊區,一個雕刻精美的仙女塑像鶴立於昇天台上,似在飄然昇天,栩栩如生。站立橋上,上下百里西陵畫廊盡收眼底,但見雲卷細浪,霧散輕紗,偌大長江,飄忽如帶,千輪萬舟,形如柳葉,真有白居易“路穿天地險,人續古今愁”的感受;放眼四周,美景如畫,東有石門天險,西有三把刀名峯,北有“山勢嵯峨半插天”的天柱山,南有明麗生輝的明月峽,令人目不暇接,心馳神往。

嫘祖廟

船出西陵峽,遙望西陵山,在望娘坡前綠樹叢中,那一座黃瓦白牆的仿古建設就是嫘祖廟。嫘祖廟又名西陵山廟,佔地1000平方米,高108米,為紀念黃帝正妃嫘祖而建,1993年重建於西陵山。

蠶絲在西陵。西陵地域遼闊,在黃帝時代西陵即諸史籍,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遠古西陵,即今以宜昌為中心含川東、鄂西、襄北、荊湘部分區域。西陵峽因西陵山而得名,西陵山地處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是峽州(今宜昌)千古名山,在宋代王存所著《元豐九域志》中,西陵山被列為峽州六處古蹟之首。

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相傳黃帝在與蚩龍的爭鬥中南下西陵後與當地的村女嫘祖結為夫婦。嫘祖秀麗聰慧,發明了養蠶、繅絲和紡織,與黃帝一起組織部落裏的男女老少,男耕女織,共同創造了華夏古代文明,為開創中華基業,盡心盡力,被後世尊為“先蠶”。每年農曆3月15日,是嫘祖的生日,嫘祖廟舉行“先蠶節”,盛況空前。

嫘祖與黃帝結合,一統中華大業,她日夜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她在伴隨黃帝南巡時,由於積勞成積,病逝途中,死於南嶽衡山嫘祖峯前。黃帝敕封她為“祖神”、“道神”,人們又尊稱她為蠶農和紡織行業的保護神。

嫘祖聖地西陵山。早在宋代就已銘文列為峽州古蹟,明代西陵山已是古木參天,當時西陵山廟已形成相當規模。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帶大家暢遊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獲得了“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仙山佛國”、“天下峨眉秀”等讚譽。難怪明代詩人周洪漠由衷地詠歎:“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

峨眉山層巒疊嶂,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譽。下面我們來領略一下峨眉的甲山秀色,魅水柔情吧?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傾倒無數古人的十景吧。

我們先來到入山第一大寺,這裏有傳説之中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銅鐘——聖積晚鐘。據載此鍾於夏曆晦望二日之夕敲擊,每擊可歷一分五十秒,近能聞洪壯之聲,靜能聞韻澈之聲。

草豐竹秀,澗谷環流,古楠聳翠,曲徑通幽;這就是我們美不勝收的“蘿峯晴雲”,“一塵不染三千界,萬法皆因十二因”正是點染了這個絕塵脱俗的好地方。而“峨眉山十景之勝”的“靈巖疊翠”古剎坍塌,靈巖依舊殿宇重疊,密林掩映,丹巖凝翠。

來到與龍門洞合稱“水聖雙絕”的清音閣,玲瓏精巧的樓閣居高臨下,黑白二水拍擊着巋然不動的牛心石,我們再來看看龍門峽上渾然天成的“九龍吐水”“九龍遊水”,感受一下它的神奇與壯闊。

莊子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百歲為春,八百歲為秋”,我們現在就很榮幸的看到這些見證了歷史滄桑的古樹,親身感受自然地神韻。

“晴雪初霽,幽峭精絕”,這就是峨眉雪的形式美態——大坪霽雪。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妙絕神奇的“九老仙府”和最富感情色彩的“象池月夜”。看到它們,我們會不由得讚歎自然地鬼斧神工。

我要隆重的介紹的是峨眉山的精華所在——金頂祥光。它包括浩瀚壯闊的日出奇觀,正所謂:“不徙高寒處,安知天地寬”,説的正是它的博大;還包括變幻萬千,氣象雄偉的雲海;神奇玄妙,聖潔會贏的佛光;還有人稱“萬盞明燈朝普賢”的聖燈。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當下贏得萬千寵愛的十個景點吧?

曠世之作“十方普賢像”凝結了海峽兩岸藝術家的結晶,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觀賞審美價值。

接着,我們看到的這些可愛活潑的小猴子正是“峨眉山的精靈”,它們嬉鬧頑皮滑稽可掬而又極通人性,見人不驚,與人同樂,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呢。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峨眉山最高峯——萬佛頂。在晨或暮,我們有機會聽到古樸莊重的“祝願古鐘”,可消除各種煩惱與雜念。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考察峨眉時曾語重心長的做了指示,而為了緬懷這位偉人,便有了今天的“鄧小平登山紀念亭景區”。

來到清音平湖,我們會不由得讚美大自然的秀麗多姿:綠樹濃蔭,蟬鳴聲聲,山風陣陣,絲絲水氣洗盡凡塵,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遙之樂!

接下來我們要領略的是深具文化底藴的“第一山亭”。巧奪天工的“摩崖石刻”,“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秀甲瀑布”,熱情洋溢的“迎賓石灘”莊嚴凝重而又古樸典雅的“名山起點”,山高雲低而又雄秀縹緲的“峨眉金頂”……

欣賞完這些美景,大家是否覺得意猶未盡呢?那我們再去一些更奇秀的景點吧?

“四面八方”相信大家都能輕易理解,但“四面十方”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大家應該很想一睹為快吧?

經歷了420xx年之內的18場地震,卻安然無恙,大家應該很想看一下這座古建築史上的奇蹟吧?

兩岸對峙,險如刀削,傾崖壁立,“一線天”能不能帶給我們曲徑通幽之感呢?

在抗戰時期曾經收留了蔣介石的“洪椿坪”,能不能讓我們找到一絲歷史的氣息呢?

在月圓之夜借宿“洗象池”,感受一下“象池夜月”,應該會是一種不同凡響的感受吧?

還有氣勢如虹的“伏虎寺”,傳奇的“神水閣”,必定會使你深深迷醉,流連忘返。

還有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樂山大佛”了,這個景區集聚了樂山山水人文景觀的精華,屬峨眉山國家級風景區範圍,更是是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難怪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帶大家暢遊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獲得了“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

作為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峨眉佛教自然有極深的歷史淵源,佛教徒多半能在這裏找到歸屬感。

相信讀過武俠小説的人都會知道“峨眉派”吧?那麼大家又知不知道峨眉在世界武術界的地位呢?它就是震威全國,譽滿全球的中國武術的發源地之一啦。

哈哈,各位親愛的遊客們,我們的峨眉之遊在歡樂中就要告一段落啦,如果大家覺得意猶未盡的話,不妨挑個好日子,重遊一次吧?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台。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衞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説而來:一是説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説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説,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台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説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説,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説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説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濕、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巖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着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説着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卧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説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羣,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為“明鏡倒映池”。因為池羣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為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羣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裏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為一休,寧靜而淡雅。

著名景點導遊詞 篇12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縣的沙坡頭旅遊區是一處景觀獨特的遊覽區。過去,沙坡頭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衞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避免路軌被沙埋住,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   這項工程取得了成功,鐵路兩側巨網班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 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察。

到了80年代,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有着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區。

沙坡頭遊覽區的特色之一是滑沙。遊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往下滑,由於特 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如洪鐘巨鼓,沉悶 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鬱鬱葱葱的沙 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裏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 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在滔滔黃河之中,渡向彼岸。這種羊皮筏俗 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脱下的羊皮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脱”製成的“排子”,一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遊人坐在 “排子”上,筏工用槳劃筏前進,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