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黨的傳家寶是什麼

黨的傳家寶,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仍然需要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篇黨的傳家寶範文,歡迎大家閲讀。

黨的傳家寶是什麼

黨的傳家寶範文一

人民羣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羣眾中藴藏着巨大的創造力,思路在羣眾中,辦法在羣眾中,希望在羣眾中。只要調動好、發揮好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中國共 產黨95年的歷史告訴人們:中國共 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密切聯繫羣眾。羣眾路線是中國共 產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顯著標志,是中國共 產黨的生命線。堅持羣眾路線,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是中國共 產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在新形勢下,能否正確認識和繼續堅持黨的羣眾路線,關係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係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甚至是生死存亡。

(一)從政黨執政的普遍規律看,必須堅持羣眾路線。

在世界範圍內,任何政黨在其執政活動中都面臨如何處理政黨與羣眾的關係問題。這是關係到能否鞏固其執政地位、實現其執政目標的重要的社會基礎問題。歷史從正反兩面經驗證明,凡是政黨在執政活動中能處理好與人民羣眾的關係、以不同方式代表人民羣眾利益,就會得到人民羣眾擁護,就會鞏固其執政地位;反之,就會遭到人民羣眾反對,最終導致執政地位喪失。這是政黨執政的一條普遍的、客觀性的規律。古人常講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説的就是這個規律。

中國共產黨從95年前幾十人組成的小黨,不斷髮展、壯大,成為現在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在中國執政60多年的大黨,正是由於黨始終堅持密切聯繫羣眾,始終與人民在一起。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為奮鬥目標,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和行為準則,從而贏得了羣眾、贏得了民心。在20xx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黨發揮密切聯繫羣眾的政治優勢,與廣大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使得無數老百姓不惜犧牲生命全力支援紅軍,使得我們的軍隊依靠“小米加步槍”打敗800萬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並最終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95年來,正是因為我們黨深深紮根於人民的沃土之中,贏得了人民羣眾的衷心擁護,黨才能歷經磨難而不衰,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黨的事業才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但是,過往的歷史成就並不意味着執政黨可以一勞永逸地長期執政。前蘇聯共 產黨,一個擁有20xx萬共 產黨員的超級大黨,之所以在極短時間內轟然倒塌,喪失執政地位,就是因為脱離羣眾,失去了羣眾的信任。歷史教訓一再警示,任何政黨,一旦喪失民心,都逃脱不了被人民無情拋棄的命運。對此,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用實際行動贏得羣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樣,黨的執政地位才能更加鞏固。

(二)從黨執政的歷史方位看,必須堅持羣眾路線。

古人講“辨方位而正則”,意思是説根據方位而確定事物的去向。對於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來講,只有準確判斷自身所處的歷史方位,才能確定前進發展的方向。

95年來,我們的黨逐漸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的牢固確立,黨的事業的成功推進和重大發展,正是基於黨對自身所處歷史方位的正確認識和把握。與之相聯繫,黨的事業的偏差和失誤,也與在歷史方位問題上認識的偏差和錯誤密切相關。民主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 產黨人,準確把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特點,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制定了各個時期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後,黨從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政權的黨,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歷史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期,由於黨沒有能夠準確地把握現實國情,認清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以致發生了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內的嚴重失誤。

經歷95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環境條件已與革命年代及以往幾十年執政的情況迥然不同。一方面,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目前正處於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在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肩負任務的艱鉅性、複雜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改革發展任重道遠。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全面開放、價值多元、瞬息萬變的新環境、新條件下,黨所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嚴峻複雜,人民羣眾對執政黨的認識和要求也更加務實和全面。尤其需要高度警惕的是,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黨在執政實踐中逐步積累正面經驗的同時,一些負面效應也在逐漸累積顯現。一些黨員幹部信念缺失、精神懈怠,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尤其是貪污腐 敗等不良作風嚴重。如果任由負面效應的存在、累積,勢必會弱化、異化羣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並最終干擾和削弱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

如何不斷鞏固執政地位,保持持久活力,領導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繼續贏得發展的主動權,最終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對於一個已經執政60多年,擁有8000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而言,是一個重大迫切又無法迴避的命題。對此,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認清歷史方位,更加堅定堅持密切聯繫羣眾的政治優勢,敬畏羣眾、依靠羣眾、服務羣眾,築牢黨執政的可靠根基,使我們的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三)從羣眾工作的新特點看,必須堅持羣眾路線。

近年來,伴隨着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利益訴求、利益表達和維護方式等都呈現出新的變化,黨的羣眾工作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和複雜局面。然而,在羣眾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一些黨員幹部卻表現了與羣眾工作新特點不相適應的狀態:有的羣眾觀念淡薄,不屑做羣眾工作;有的對羣眾沒有感情,不願做羣眾工作;有的缺乏基層經驗,不會做羣眾工作。甚至還有一些人漠視羣眾疾苦,侵害羣眾利益,站在了羣眾的對立面。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會侵蝕信任、消解共識,最終貽害黨羣的魚水之情。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在《管仲論》裏説過:“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最近幾年發生的雲南孟連事件、貴州甕安事件等羣體性事件,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當地羣眾的利益訴求沒有得到保障和維護。習 近 平同志指出:羣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羣關係,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是對新形勢下做好羣眾工作的基本指向。對此,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不斷凝聚起我們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

綜上所述,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歷史經驗反覆證明:什麼時候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執行得好,黨羣關係密切,我們的事業就勝利發展;什麼時候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執行得不好,黨羣關係受到損害,我們的事業就遭受挫折甚至失敗。因此我們得到兩條經驗1、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黨是否有生命力,關鍵看是否堅持好羣眾路線。真正堅持好,就無往而不勝,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兩個120xx年的奮鬥目標就能夠實現,什麼人間奇蹟都能創造出來。2、羣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黨的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黨的一切組織與一切工作必須密切地與羣眾相結合,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是我黨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都離不開羣眾的力量和智慧。説到底,最根本的是,要真正懂得羣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

黨的傳家寶範文二

衞敏麗、周英峯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春華秋實。回首黨的xx大以來的十年,中國走過了很不平坦的道路,同時也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與進步。

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非凡表現,引起世界對中國執政黨的進一步關注:中國共產黨為何能保持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黨在長期奮鬥歷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歷史證明,這些獨特優勢,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法寶,是黨帶領全國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

堅定信念和航向破浪前行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這是貴州曾經被印上的灰色標籤。如今,這裏正以嶄新的面貌吸引着全國乃至世界的目光:大西南“交通中樞”、“兩江”上游綠色屏障、西部重要的裝備製造基地和新興產業基地。

十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短短一瞬,卻帶給貴州和整個中國深刻的變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科學發展觀帶來了中國大地的勃勃生機。”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虞雲耀説,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和靈魂是創新,是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是xx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

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些成果,涵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自身建設等多方面,對新時期、新實踐中遇到的一系列新問題給出瞭解決的方略。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從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等集中性教育實踐活動,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科學的理論起到了指引方向、教育羣眾、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是我們黨的理論優勢的充分體現。”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高世琦説。

實踐的自覺來自理論的清醒,步調的一致來自信念的堅定。注重從思想上建黨、立黨、興黨,始終保持思想的先進性,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

面對新世紀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展變化的新要求,人們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多樣化的新變化,我們黨堅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凝心聚力,共創偉業。

“科學發展觀帶來了中國大地的勃勃生機。”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虞雲耀説,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和靈魂是創新,是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是xx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

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些成果,涵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自身建設等多方面,對新時期、新實踐中遇到的一系列新問題給出瞭解決的方略。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從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等集中性教育實踐活動,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科學的理論起到了指引方向、教育羣眾、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是我們黨的理論優勢的充分體現。”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高世琦説。

實踐的自覺來自理論的清醒,步調的一致來自信念的堅定。注重從思想上建黨、立黨、興黨,始終保持思想的先進性,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

面對新世紀新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發展變化的新要求,人們思想認識、價值觀念多樣化的新變化,我們黨堅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凝心聚力,共創偉業。

——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人們加深對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理解;

——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牢記“兩個務必”,鮮明地提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戰略任務,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持續不斷地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帶領廣大幹部羣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

“理想是引航的燈塔,信念是奮進的風帆。”知名黨建專家沈寶祥教授説,一項項影響深遠的部署,一個個強勁有力的措施,讓黨員羣眾進一步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任,黨的政治優勢為十年發展進步提供了強大力量。

凝聚黨心和民心攻堅克難

“為企業創新創效,為黨旗增光增輝!”“是黨員,就要衝鋒在前!是人才,就要幹出成績!”在非公企業山西省長治縣華鵬鋁塑有限公司,處處可見這樣的標語。

這些標語並不是僅僅停留在牆面上。在這裏,無論是攻克制約生產的技術難題,還是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黨組織都帶領廣大黨員創先進、爭優秀,始終立足生產經營主戰場,始終走在應對危機和挑戰的最前列。“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實現了黨的建設與非公經濟雙向促進。

回首這十年,哪裏有危情,哪裏就有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哪裏有挑戰,哪裏就彰顯黨組織的強大力量。

在沒有硝煙的抗擊“非典”戰場上,在人民羣眾遭受自然災害侵襲的關鍵時刻,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漩渦中,黨組織始終是人民的主心骨,黨員始終是羣眾的領頭雁。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基層黨組織組建“黨員搶險隊”“黨員突擊隊”“黨員服務隊”約1.8萬個,在抗震救災一線和災民安置點組建臨時黨組織近千個,176萬餘名黨員幹部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

“日益壯大的、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堅強有力的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嚴密的組織體系,是我們黨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高世琦説,十年的奮鬥實踐證明,黨組織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不斷增強,駕馭複雜局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能力顯著提高,組織優勢進一步彰顯。

回首這十年,在激盪的社會變革中,黨的制度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制度優勢得以充分發揮,8200多萬名黨員精誠團結、眾志成城。

“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確定了處理黨內事務和各種關係的基本準則,提供了黨員和黨組織的行為規範。”北京市委黨建顧問姚桓教授指出,只有充分發揮黨的制度優勢,才能使黨的路線方針得以貫徹落實,使黨的組織始終保持團結高效和生機活力。

黨的xx大以來,黨着力健全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建設,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進一步落實,黨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以及民主決策機制日臻完善。黨的制度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斷提升,激發了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攻堅克難的背後,是黨的團結統一,同時也顯示了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這種制度優勢的巨大優越性。”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洪向華説。

發揮獨特優勢再創新的輝煌

十年來,各級黨組織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理念,關注民生,體察民情,重視民意,為民解困。越是困難時刻,越是高度關注人民羣眾的利益。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執政理念深入人心,體現在黨和政府制定的各項惠民政策中,體現在黨員幹部的具體行動之中。

這十年:推行養老、醫療保險,免除“皇糧國税”,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一項項民生工程、一組組民生數據,無不讓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這十年:重大事項向社會公示,重大決策公開徵求意見,推行“開門立法”,網絡問政蓬勃發展„„在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過程中,黨和政府凝聚了民心。

這十年:成百上千萬黨員幹部深入基層,傾聽羣眾呼聲,解決羣眾疾苦,幫扶羣眾致富,面對面溝通,心貼心服務,黨羣幹羣關係不斷密切。

“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沈寶祥指出,密切聯繫羣眾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經歷戰火洗禮,承載光榮夢想,黨秉承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一路走來。五大優勢不可分割,有機統一,從不同方面反映了黨無往不勝的根本因素。

站在新起點,黨的歷史方位和執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更為複雜,來自國際國內的各種挑戰也更加嚴峻。如何把握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對黨提出新的要求。黨也面臨不斷髮揚光大、不斷髮展完善五大優勢的歷史使命。

高世琦認為,應對這些挑戰和考驗,要靠我們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用理想信念鼓舞人心,用健全組織增強活力,用完善制度統一行動,用聯繫羣眾凝聚力量。這些優勢的充分發揮,就能夠使我們黨帶領人民戰勝任何風浪,抵禦任何風險,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脱離羣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是黨對自身面臨問題和挑戰的清醒判斷。”沈寶祥教授指出,“化解‘四大危險’,黨的‘五大優勢’是強大武器。我們要珍惜這些優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堅持和發揮好這些優勢。”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91年來,黨的優勢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昇華。依靠這些優勢,我們的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走向成熟,充滿生機與活力。

“黨靠這些優勢起家,靠這些優勢成就偉業。只要我們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用好這些‘傳家寶’,就一定能夠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巨龍騰飛的夢想。”高世琦説。

黨的傳家寶範文三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古人云: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世界,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在我國建國初期,有這麼一首歌:“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當時,我們的幹部和羣眾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幹事業的行為準則。

然而,隨着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近幾年來,社會上出現一種比闊鬥富的不良現象,有一部分人認為勤儉觀念已經過時了,以致出現了節約被當成小氣、節儉被當成貧窮而為人嘲笑的荒謬現象。更有相當多的人認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小小浪費只是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君不見,當前社會上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鬥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難道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真的只是一件無關大局的小事嗎?當然不是!

中國人歷來有盛情款待賓朋的習俗,各種宴會聚餐更是唯恐菜餚不夠豐盛、酒水不夠醇美,宴會結束後,很多幾乎是原封未動的菜餚被直接倒掉,僅僅這些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就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價值高達20xx億元,這種“舌尖上的浪費”令人觸目驚心。

近來,這種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今年年初,習又在新華社“舌尖上的浪費”相關報導上做出了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批示。黨中央及時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並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羣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上來,在全國範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民,深知百姓疾苦,終其一生都惡奢尚儉,在他的故鄉鳳陽,至今還流傳着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着實甜香;小葱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我們的黨依靠艱苦奮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勤儉節約是我們黨彌足珍貴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建設國家的根本方針,是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的傳家寶。我們國家的經濟越是發展、國力越是強大,我們就越要堅持艱苦創業,越要把勤儉節約的觀念牢牢堅守。

那麼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勤儉節約呢?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每天下班我們是否將所有電器都關閉,每次用完水我們是否將水龍頭都擰緊,每次吃飯時我們是否做到了吃多少拿多少,每次離開房間我們又是否做到了人走燈滅呢?這看似再平常、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我們真正放在心上過嗎?温曾經説過:“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

勤儉節約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更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和子孫負責的身體力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要牢固樹立“浪費也是腐敗”的節約意識,克服“花公家錢不心疼”的不良心態,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點滴中培養這種意識,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將節約這個“傳家寶”發揚光大!

標籤: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