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畢業論文答辯問題的出題規律範例

一、出題規則

畢業論文答辯問題的出題規律範例

在答辯的時候,答辯委員會提出多少問題,提些什麼問題?這是每一個需要參加答辯的學員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同時這又是一個十分複雜,很難把握的問題。因為,每一篇論文各有自己的內容、形式、特點和不足。根據論文的不同情況,答辯委員擬提問的問題也就必然是幹差萬別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論文,不同的答辯委員所要提問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所以説,就某一篇論文來説,主問委員會提什麼問題,是很難説得準,猜得到的。畢業論文作者在準備答辯時,猜題是沒有必要,也沒有益處的。但這並不等於説答辯委員出題是任意的、毫無規律可循的,學員沒有必要準備了。事實上,答辯委員擬題提問是有一定的範圍並遵循一定的原則的。瞭解答辯教師的出題範圍和原則,對學員如何準備答辯是有幫助的。下面就答辯委員的出題規則作些説明。答辯委員出題是有嚴格的界定範圍的。答辯委員主要是根據畢業學員的知識結構、知識水平,以及畢業論文所涉及的內容和範圍來提問的,一般不會也不能提出與論文內容毫無關係的問題,這是答辯委員擬題的大範圍。在這個大範圍內,主問委員一般是從檢驗真偽、探測能力、彌補不足三個方面提出三個問題。

(一)檢驗真偽題

就是圍繞畢業論文的真實性擬題提問。它的目的是要檢查論文是不是學員自己寫的。如果論文不是通過自己辛勤勞動寫成,只是抄襲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筆之作,就難以回答出這類問題。在答辯會上,答辯委員對畢業論文的選題到整個內容,都有可能提問,以此來考查論文的真實可靠性。比如“你是怎麼想到要選擇這個題目的?”、“你在寫這篇論文時是怎樣蒐集有關資料的?”、“你寫這篇論文時參考了哪些書籍和有關資料?”、“論文中提到的數據的出處何在?”等等。以此來了解學員是不是獨立完成論文,是不是有抄襲和剽竊的現象。避免和杜絕在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應付、不認真或者照搬別人的題目以至內容的現象。

(二)探測水平題

這是指與畢業論文主要內容相關的,探測學員水平高低、基礎知識是否紮實,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如何來提出問題的題目,主要是論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運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問題。在答辯中,答辯委員所提出的問題,主要是該論文涉及到的學科範圍內的內容,而不應是對整個學科知識的全面考核。但是答辯委員可以就該論文涉及到的本學科範圍內的有關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提出問題,以考查學員對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探測水平題還應包括對學員政策水平的考查。大專學員要求知道“是什麼”即可;本科學員應要求研究“為什麼”的問題和“怎麼辦”的問題,“怎麼辦”即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研究生着重考察對政策的形成及科學性、歷史性和一貫性等的認識和研究。

(三)彌補不足題

這是指圍繞畢業論文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答辯委員要針對論文中某些論點模糊不清或者不夠準確和確切的地方,對論據不夠充分的地方,對論證層次比較混亂、條理難辯的地方提出問題。論文中沒有説周全、沒有論述清楚或者限於篇幅結構沒有詳細展開細説的問題,答辯委員也可能提問。這些問題,可能是學員在論文中故意迴避的薄弱環節,也可能是學員自己沒有意識到的不足之處,這就要求參加答辯的學員,事先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儘量設想到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免臨場慌亂。例如,在一篇題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開發農業之我見》的論文中,答辯時,主問委員提出瞭如下三個問題:1、請簡要談談學術界對股份合作制性質方面的爭議。 2、合作經濟與股份制經濟有什麼區別?3、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發展股份合作制有沒有矛盾?請簡述理由。又譬如,在《把山區經濟推向市場的思考與對策》一文中,答辯時,主問委員提出的三個問題是:1、你在寫這篇論文時,蒐集了哪些方面的資料,是怎樣蒐集的?2、市場有幾重含義?與此相聯繫,你是怎麼理解市場經濟的?3、請你談談把山區經濟推向市場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當然,在答辯過程中,根據論文的內容和答辯的具體情況,答辯老師還可以適當插問。例如,在上述第一篇論文中,主問委員覺得學員對合作經濟説得很含糊,就在學員回答完了第二個問題後,插問了“請你談談我國50年代農村有哪幾種合作制形式,它們的性質有什麼區別”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提問和答辯,答辯委員會就會了解畢業論文是不是學員自己通過辛勤勞動寫成的,即檢查了論文的真實性;也大體上摸清了學員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深廣度,以及學員臨場的應對能力和對知識理解的透徹程度;同時也可以搞清論文中薄弱環節的原因。從而有利於對論文的質量和學員的知識能力作出合理、公平的評價。(四)學術探討題這類問題可被稱為“拔高題”或“探討題”,也就是在上述幾個問題都獲得了令人滿意的回答或者是基本問題清楚以後,答辯委員還可以就與論文主要內容相關的一些問題進行更高層次的提高,以測試和了解該學員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研究能力的高低。比如與選題相關學科領域的某些理論問題、前沿問題、難點問題、論文涉及但尚未解決的問題、論文觀點可延伸之處、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等等。

二、提問原則

一般情況下,主問委員提問時會遵循下列原則:

1.先易後難。主問委員給每位答辯者一般要提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問題,這些要提的問題一般會按照先易後難的次序提問。所提的第一個問題一般會考慮到是學員答得出並且答得好的問題。學員第一個問題答好,就會放鬆緊張心理,增強“我”能答好的信心,從而有利於在以後幾個問題的答辯中發揮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就答不上來,學員就會背上心理包袱,加劇緊張,產生慌亂,這勢必會影響到對後面幾個問題的答辯,因而也難以正確檢查出學員的答辯能力和學術水平。

2.逐步深入。為了正確地檢測學員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有時需要把一個大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並採取逐步深入的提問方法。如有一篇《淺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文,主問委員出的探測水平題,是由以下四個小問題組成的。(1)什麼是科學技術?(2)科學技術是不是生產力的一個獨立要素?在學員作出正確回答以後,緊接着提出第三個小問題:即(3)科學技術不是生產力的一個獨立要素,為什麼説它也是生產力呢?(4)你是怎樣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通過這樣的提問,根據學員的答辯情況,就能比較正確地測量出學員掌握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如果這四個小問題,一個也答不上,説明該學員專業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如果四個問題都能正確地回答出來,説明該學員基礎知識掌握得很紮實;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個,或每個小問題都能答一點,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確,説明該學員基礎知識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採取這種逐步深入的提問法,就很難把一個學員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情況準確測量出來。假如上述問題採用這樣提問法:請你談談為什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學員很可能把論文中的主要內容重述一遍。這樣就很難確切知道該學員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是好、是差、還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