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彙報體會 > 經驗材料

圍繞經濟抓黨建 抓好黨建促經濟範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隨着農村改革不斷深入,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呈現出村幹部年齡素質老化、後繼乏人;村級經濟薄弱;幹部待遇偏低,吸引力不強;農村黨員、幹部“雙帶”作用和黨的核心作用發揮不明顯等突出問題。面對農村基層組織的新形勢、新特點,銅梁縣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工作思路,積極尋找黨建工作新載體,在全縣農村實施“百村工程”,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子,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圍繞經濟抓黨建 抓好黨建促經濟範例

 出發點:創新農村黨建載體 實施“百村工程”是以“興工富村”為載體,以開展農村“四村”(素質強村、科技興村、民主管村、制度建村)活動為基礎,提高村級黨組織領導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在全縣形成一批基層組織戰鬥力強、黨員作用發揮好、經濟發展速度快的典型示範村,夯實凝聚羣眾的物質基礎,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在全縣範圍內,每年重點扶持、培育工業企業型、資源開發型、農產品加工型、商貿服務型、產業化龍頭型和旅遊開發型等不同類型的經濟發展快、基層組織建設好的100個“經濟強村”。實行優惠政策,加快村級工業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並推動農村黨建向縱深推進,以點帶面,促進全縣農村經濟和黨建工作全面發展。 “百村工程”分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兩大目標。組織建設目標是村級班子人年輕、文化高、素質硬、作風優、團結有力、帶動作用好,能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村黨支部在年度基層組織建設評比中,被評為“五好”村黨支部。經濟發展目標為村創辦企業(以工商註冊為準)年銷售收入超過50萬元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50萬元以上的村,每年遞增銷售收入50萬元以上,到2007年村級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300萬元以上。

 切入點:提高“村官”素質 切實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高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實施“百村工程”的關鍵所在。 1、選好“領頭雁”,實現“能人”治村。在選配村級“兩委”班子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打破行業、身份、地域界限,多形式、寬領域、全方位的公開選拔、大膽啟用政治好、人年輕、有文化、懂經營、善管理,能農能工能商的農村“能人”、“強人”,重點在黨員種養大户、鄉村企業業主、大中專畢業生和外出打工青年中選拔。對一時沒有合適人選的村,從縣鄉鎮機關下派一批優秀幹部到村任職,優化班子結構。在“百村工程”的村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歲(新選拔的不超過40歲),具有高中(中專)以上文化,“雙帶”能力強,儘快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做到“能人”當政、“強人”治村,為實施“百村工程”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制度保證。 2、開展“雙培雙帶”,培養致富典型。實施“百村工程”需要大批能人蔘與帶動。把“在黨員幹部中培養致富能人,在致富能人中培養黨員幹部,使農村黨員幹部真正成為帶頭致富、帶領羣眾致富的領頭人”的“雙培雙帶”活動,作為實施“百村工程”重要舉措。一方面,對返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鄉村企業負責人、科技能手,致富能人重點培養,及時把符合條件的吸收到黨內來;一方面,對農村黨員、幹部作為農村經濟發展骨幹力量進行重點培養教育,促其儘快成熟,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和村級班子的領導骨幹。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能人的勞動和創造、保護能人的財產和利益、支持能人創業的良好環境,在全縣樹立一批農村“能人”和農村黨員創業的典型。 3、實施大規模培訓,提高“村官”素質。按照“大規模培訓幹部”的要求,實施“千名村幹”素質(學歷)提高工程。縣裏重點對“百村工程”村的支書、主任進行短期培訓和在五年內完成對500名村幹部的“鄉村管理專業”大專學歷教育培訓。鄉鎮有計劃地對其他村幹部進行培訓,確保每年每個村幹部的培訓時間不少於7天。培訓突出增強致富能力和發展經濟能力這個重點。根據村幹部的特點,安排外出學習交流或上掛、外掛,切實增強實際工作能力,提高發展經濟和為民服務的本領,使村幹部真正成為發展經濟的行家裏手、增收致富的“領頭雁”。

 着力點:強化指導服務 實現農村基層組織由政治職能向經濟職能轉變,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獎懲激勵機制,是實施“百村工程”的重要保證。 1、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思路。實施“百村工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發展農村先進生產力的要求,大力發展村級企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和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調整。村幹部要實現從單一的政治型向經濟型轉變,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從行政領導向科技指導轉變。工作重點從抓傳統農業轉移到抓農村加工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來,工作方式從以幫助一家一户發展生產轉移到組織農村勞動力務工經商、創辦工商企業、發展現代農業上來。 2、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激勵機制。在實施“百村工程”中,縣委、縣政府制定了扶持和激勵政策,加大力度實現“經濟強村”。在用地指標上向“百村工程”傾斜。村興辦企業通過出讓、租賃、作價入股等多種形式獲取建設用地,村級集體企業用地,免收土地出讓金和臨時佔地費;放寬註冊資金限制,允許公司制企業註冊資本分期注入;優先安排涉農專項資金和項目;鼓勵機關幹部、村社幹部和黨員以獨資、合資、入股等形式領辦或聯合創辦“百村工程”項目,村組幹部可以到企業兼職,並領取應得的報酬;鼓勵發展村集體企業,村集體企業經營利潤新增部分的40%可用於獎勵有功人員;企業新增税收所得部分,可按一定比例獎勵村幹部和村集體;凡被命名為“經濟百強村”的村,按當年税收淨增情況,分等次由縣財政獎勵村“三職”幹部各1200元、1000元、800元,以“以獎代補”的方式,提高村幹部待遇。同時,對在“百村工程”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村和優秀村幹部要給予命名、表彰和獎勵,符合條件的可以不變身份破格提拔擔任鄉鎮副職領導,特別優秀的可以破格錄用為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3、健全考核體系,實行動態管理。建立科學、準確的統計考核體系,重點考核村辦企業年銷售收入、上交税金、集體經濟收入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等指標。在實施過程中,實行月報制度,定期分析,分類指導。縣委、縣政府每年底考核命名100個“經濟強村”。按照“有進有出”的原則,實行動態管理。對村級組織建設不力,工作不實,發展緩慢,達不到目標的取消其資格。同時,“百村工程”建設實行各級領導幹部、村、鄉鎮和聯繫的縣級部門“聯動、聯創、聯考”機制,將“百村工程”的實施效果作為鄉鎮、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百村工程”不達標,政績考核不評優。

落腳點:建設小康農村 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農村全面小康,是實施“百村工程”的最終歸宿。自啟動實施“百村工程”村以來,通過建立縣級黨員領導幹部聯繫“百村工程”制度、優惠政策激勵、幹部任用、政績考核聯動等機制,全縣形成了迎難而上、你追我趕、奮發爭先、爭創一流的齊抓共管農村黨建工作和經濟發展新局面,“百村工程”呈現出良好態勢。 1、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2003年,全縣“百村工程”規劃村企業銷售收入達到47405.77萬元,增長98.9%;上交税金1546.06萬元,增長50.8%;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1.45萬元,佔全年的38.2%;轉移農村勞動力10642人,比上年增加3464人。 2、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明顯提高。通過“百村工程”的啟動實施,農村基層幹部的眼界更寬了,擠身市場經濟能力更強了,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法律意識、發展意識更加迫切了。農村基層組織充分聽取羣眾的意見建議,利用羣眾的智慧和力量,堅持民主、科學決策,齊心協力選擇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路子,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條件。如巴川鎮接龍村、土橋鎮新田村、虎峯鎮石嶺村、圍龍鎮合龍村、西河鎮新四村、新復鄉鳳飛村等,結合實際,為經濟發展制定了詳實的規劃,“百村工程”建設已初具規模。 3、村級集體經濟明顯壯大。通過村級集體企業的經營盈利和村級企業的税收獎勵,建立了村級集體經濟增長的長效機制,凝聚了羣眾的物質基礎。虎峯鎮石嶺村以前村集體收入靠承包塘堰,每年收入僅5000元。2003年,村黨支部積極實施“百村工程”,招商引資3000萬元,建立了建豐紙業公司。按照激勵政策,鎮級税收按10%獎勵,投產後每年村級集體收入可新增4至5萬元。圍龍鎮合龍村大力發展資源型企業,利用本村豐富的天然青石資源,成立村級集體採石企業,對石材進行規模開採,並進行深度石材工藝品開發,每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新增近2萬元。全縣最小又偏遠的斑竹鄉新益村,以前是有名的“空殼村”,實施“百村工程”以來,村幹部大力招商引資辦起棉麻加工和蜂窩煤廠,企業銷售收入達到8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1萬元,轉移勞動力18人。 4、農村基層幹部素質結構明顯改善。通過實施“百村工程”,轉移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農村青年施展才華提供了舞台。村幹部的收入大幅度增強,月務工補助平均達300元,部分村實現了“月薪制”。通過幹部制度的激勵,讓村幹部看到了“政治前途”,村幹部職位吸引力大大增強。農村留不住年輕人,村幹部無作為的現狀得到改變。以前“村幹部求人當”,目前“當村幹部爭着當”,較好改變了村幹部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形成了人才均衡搭配的複合型結構。目前,在全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中,45歲以下373名,佔33%;高中(中專)以上文化409名,佔36%。有103名40歲以下的村幹部正在“鄉村管理”大專班培訓學習。村級後備幹部的年齡、文化結構得到明顯改善,30歲以下的388名,30至35歲的869名;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0名,高中(中專)文化的673名。118個“百村工程”村的支書、主任年齡在50歲以下的193名,高中以上文化196名(有65名年齡40歲以下的參加了首期“鄉村管理”大專學歷培訓),其中種養大户型143名、企業業主型29名、打工仔型17名。 5、農村黨員幹部的“雙帶”作用明顯增強。在開展“雙培雙帶”活動中,通過“萬家專業大户齊奔產業化經營”活動和“一幫一”、“結對子”等形式,把一大批農村“能人”、“強人”培養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和村級班子的領導骨幹。如舊縣鎮丁家村黨支部書記唐大倫,以前在一集體企業任採購員,村把其列入後備幹部後,毅然放棄優厚的經濟待遇,回村當起了“村官”。去年初,他投資63萬元,新辦年銷售收入達180萬元的紙製品廠,年純利潤達20萬元,還吸收了21名村民在企業務工。在他的帶動下,該村村委會主任王從德,承包了附近的華安磚廠,年利潤達10餘萬元;村民汪健投資32萬元辦起石墨坩堝加工廠,賀大已等一批村民大力發展養羊,正籌建農業產業化公司,丁家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村幹部帶頭致富村。平灘鎮洋海村農民孔祥雲在“百村工程”政策的指引下,辦起了塗料廠,年產值達10萬元,成為農村致富能人。在黨組織的幫助下,孔祥雲積極追求進步,努力創造條件向黨組織靠攏,經組織審查、黨委批准成為預備黨員,2003年11月被選舉為該村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