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彙報體會 > 工作彙報

糧食先進縣彙報材料

**縣糧食生產先進縣材料

糧食先進縣彙報材料

**縣總面積約8848平方公里,全縣轄5鄉4鎮,170個村委會,共有農業人口8萬人,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該縣共有可耕地面積63萬畝,實際耕地42萬畝,年徑流量3.5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9800萬立方米,水土光熱資源十分豐富,在糧食生產方面極具優勢,是國家第二批糧食生產基地縣。長期以來,縣始終堅持糧食生產不放鬆,不斷加強以農田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強農業生產能力,保證糧食生產。2004年全縣完成總播面積41.5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完成14.53萬畝,佔總播面積的35%;糧食作物中,小麥6.6萬畝,玉米7萬畝,其他小雜糧0.93畝。全年完成小麥收購3000萬公斤,完成計劃任務的133%;農牧民純收入達到3792元,較上年增加429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高度重視糧食生產,落實糧食措施

2004年,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兩個一號文件精神,做到計劃早下達、任務早落實、物資早就位、科技早培訓,形成合力把各項生產任務落到實處,為全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是認真做好農資調運儲備工作,從生產所需化肥、農膜、農藥、有機肥、柴油,以及糧食作物優質小麥、玉米、油料等種子,做到供需合理,並及時到位所需農貸資金。2004年發放農貸資金4500餘萬元,解決農民春種資金短缺困難。二是不斷優化農機化裝備結構。全縣共新購大中型拖拉機16台,配套農具24架,引進小型拖拉機500台及各類配套農具350架,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機播水平達到98%,有力的促進了農田作業質量及田管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結合農村“五好”建設和小康村建設,以獎代補,努力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有條件鄉鎮每年規劃改造1萬畝條田,平原鄉鎮每年修建3公里防滲渠道,保證灌溉用水,改善農業生產條件。2004年,共修建防滲渠道42公里,其中U型渠道15.75公里,修建橋、涵、閘等配套建築物204座,打井15眼,維修機電井42眼。四是狠抓農業豐收計劃推進工作,保證糧食優質高產。2004年,我縣引進一批品質優、產量高的新品種進行示範推廣,給農民提供政策、技術、信息服務,提高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共落實“豐收計劃”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示範項目57個,其中:小麥連片500畝以上,單產水平達到470公斤以上示範點7個;高效特色農業示範項目24個,無公害農產品示範點11個,已驗收合格的示範點14個。同時加強對土壤肥料工作的監測,進行了土壤化驗分析143項次。結合科技培訓和農業信息服務,在去冬今春科技之冬活動中,配合有關部門對58個重點村的農牧民進行了培訓,共培訓農牧民1.2萬人,發放各種宣傳資料1萬多份,配合廣電局在《今日北庭》欄目中,進行科技講座5期,開通了農事“110”服務熱線,隨時為農民開展技術諮詢服務,農民諮詢人數達600多人,已發佈《農業技術簡報》5期,給州中心報送信息6篇。

二、認真學習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一)迅速傳達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今年年初,中央1號文件出台後,我縣結合實際,將傳達學習同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區、州經濟工作會議和自治州加快東三縣經濟發展會議精神相結合,採取多種形式,迅速學習傳達文件精神。一是1月14日縣委中心組利用1天時間集中學習傳達了中央1號文件精神,並對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的學習傳達作出了具體安排部署;二是各鄉鎮和縣直部門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採取領讀原文、專題討論等形式進行了集中學習,並把傳達學習範圍擴大到了機關幹部和村委會一級;三是結合“科技之冬”、基層組織建設、“三講三查三樹”活動以及農村反邪教集中教育整頓活動,採取集中學習、廣播電視宣傳、下鄉駐村工作隊面對面宣講等形式,把學習宣傳活動引向深入,達到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目的,為促進農民大幅度增收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切實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2004年,為確保中央及區、州各項農業、農村政策落到實處,我縣繼續實行產業領導小組負責制,建立縣級領導聯繫重點產業項目責任制和獎懲制,並與年終考核直接掛鈎,加強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形成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人人有責任、人人有重擔”的工作機制,同時加大督查力度,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密切關注產業項目組的工作進展情況,確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基層,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三)加強政策扶持,力促農民增收。在深入學習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出台了《**縣關於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制定了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六條保障措施,採取“訂單套餐”方式,鼓勵農民種糧,每畝發放25元的“訂單套餐”共落實小麥訂單的面積10萬畝,其中冬麥4萬畝,春麥6萬畝,發放資金10萬元,簽訂單19200户。進一步理清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我縣農民增收的工作思路,明確了奮鬥目標,並就當前的增收形勢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提出了工作重點,把產業化經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興農戰略作為突破口,從落實責任、轉變作風入手,狠抓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工作,全力促進農民增收進程。

三、加強政策實施的管理工作,做到服務周到,便農利農

(一)加強糧食收購企業的管理。一是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企業與每一個庫站都簽定目標責任制,將責任制分解細化到每個職工,層層抓落實。二是採取下浮職工工資20%,多收超收獎勵辦法,讓職工思想上有壓力,工作上有勁頭,全力以赴投入夏糧收購工作。三是在收購現場,每日公佈收購價格及現場收購人員名單,設立便民諮詢處,監督舉報電話或舉報箱,並聘請義務監督員駐站協助工作。四是實行一個窗口對農服務。直補資金點與糧食收購點一起辦公,農民同時領到糧款和直補金。

(二)糧食收購堅持計量質量標準,提供優質服務。一是堅持按照國家的小麥質量標準。在收購中體現優質優價,對純質的品種適當給予價格上的優惠。二是加大服務力度,對量大的、路途較遠的農户給提供包裝袋,並聯系車輛等服務措施,做到便民、利民。三是計量標準準確,化驗農户從糧食小麥批樣化驗到過稱計量採取準確透明方式,讓農民眼看、手摸、耳聽,賣糧賣的舒心。四是提供全天候服務,不打“白條”並公佈預約收購熱線電話,農户隨到隨收,隨時領到現金。

四、嚴格按照糧食直補政策,做好資金兑付工作

一是根據自治州糧食直補資金兑付工作安排意見的要求,該縣成立了糧食直補資金兑付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了《**縣糧食直補資金兑付管理辦法》,在各鄉鎮按上級要求開設了糧食直補資金專户,對兑付人員制定了工作制度,在各兑付點設立糧食直補資金兑付標牌,為糧食直補工作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為認真做好糧食直補資金的兑付工作。全縣設立了九個糧食直補兑付點,每個兑付點至少兩人值班,在兑付過程中,工作人員認真填寫小麥直補資金兑付表,並與小麥種植面積調查表核對,經核定後,按照農户實際交售糧食的數量和規定的補貼標準直接兑付給農户,農户親自簽名,從而有效地防止了“轉圈糧’的發生。三是在糧食收購旺季堅持5天內在兑付點張榜公佈一次,公佈每個農户交售糧食的數量,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內容,以接受羣眾的監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增加了透明度。2004年全縣兑付糧食直補資金530萬元,計小麥2620萬公斤。

糧食生產事關經濟安全和國計民生的大局。今後,我縣將堅定不移地貫徹國家、區、州關於加強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有關安排部署,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自身在糧食生產方面的優勢,落實糧食直補政策,通過政策支持、利益引導提高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確保糧食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