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高中必修一《春》優質教案(通用3篇)

高中必修一《春》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高中必修一《春》優質教案(通用3篇)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技巧。

課前準備:

1、 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整體結構並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教師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相應詩句、圖畫和音樂。

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唐代詩人朗士元的《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雖然我們不知道詩人在寫這首詩身處什麼季節,但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詩人看到了無數盛開的桃花。今天,我們身處萬物凋零的秋季,但我們仍然可以從《春》這篇教學設計>文章看到一個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動畫)

通過相關的詩和畫面營造一個美麗的氛圍,吸引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首先,讓我們聽着音樂,朗讀課文,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樂朗讀,請大家注意讀出語氣基本語調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質樸。同時朗讀層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漸快。首先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第一、二兩個小節,然後四個小組依次來讀一讀三至六小節,我們可以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最動情。最後四個小節全班齊讀,請大家注意銜接自然一些。

(學生配樂朗讀)

初步瞭解朗讀要求,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品味課文語言。此過程也是學生掌握朗誦要求的起點。

三、品味語言。

師:本文共分為三段:盼春、繪春、贊春,其中寫得最形象、最生動、最美麗的是第二段,而這一段又可以分為幾幅畫面?

生: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師:回答的很好,我覺得全文中寫得最美的就是這六幅畫面,剛才我要求同學們劃出你認為最值得欣賞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麼現在我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從中選出一幅你覺得寫得最美的畫面,在下面小聲朗讀一下。

(學生自由朗讀自己所選段落)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你選擇了哪些畫面呢?請同學們在回答時突出你喜歡什麼詞句?這個詞句有什麼特點?表達效果如何?

生:我覺得春草圖這一句話寫得很好——“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它讓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樂。

師:人為什麼會感到如此快樂呢?

生:因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師:所以,這裏實際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覺得“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一句寫得很好,它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師:為什麼要強調“偷偷”,是不想讓人發現嗎?

生:是因為人在不知不覺中發現了小草已經出現了。

師:這裏正如一首唐詩中所説的:“天街小草潤如酥(sū),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裏所表現出的就是這種意想不到的欣喜。

(學生與教師一起重複這首詩)

生:我覺得“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一句寫得好,這句寫出春天百花爛漫的情景。

師:這裏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比喻、擬人。

師:作者用擬人手法讓你們感到了春花的什麼特點?

生:可愛、調皮。

師:其實都突出了一個字,從文中找出來。

生:“鬧”。

師:這裏有熱鬧、喧鬧的意思,表現出百花爭豔,絢麗多彩的情景。

……

(上述問題回答時,讓學生朗讀相關段落,可適時讓其它學生評點朗讀,然後再讀出相關語句。)

生:我喜歡“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這一句,它讓我感到了春天的寧靜的美。

師:這一段描寫春雨非常細緻的,有正面描寫,是什麼?

生:“像牛毛、像花針、像細針”。

師:還有側面描寫,是什麼?

生:“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師:為什麼天很晚了,又下着雨,農民還在地裏工作,他們不覺得辛苦嗎?

生:他們被春天的氣息所陶醉了。

生:他們想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到幸福的生活。

生:“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他們今天的工作將會給他們帶來更美好的明天。

生:他們在雨中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

師:同學們剛才説的都很好,這場春天的雨孕育着一個美好的夢,一個美麗的明天,一個更加燦爛的未來。正如南宋大詩人陸游所説:“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買杏花。”也許明天當你推開窗户,你將看到一個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春天。請全班同學集體配樂朗讀該段文字。

以上部分要求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品味教學設計>文章語言,教師起引導者作用,啟發學生深入探究課文內容,理解教學設計>文章的深層涵義。同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逐步掌握朗讀的技巧和方法,這一步是訓練學生朗讀技巧的關鍵步驟。對於課文的各部分,可以採取不同的朗讀方式,有的可以讓學生單獨朗讀,有的可以讓全班齊讀,用不同的方式突出朗讀的要求。

四、質疑探究:

師:文中還有哪些疑問,把它們劃出來,與同座位交流一下,如果仍無法理解,就提出來。

(學生討論)

生:“紅的像火,粉的像霞”中,“粉的像霞”比喻是否恰當?這兩個比喻是否重複?

師:問得很好,霞不也是紅色的嗎?你見過粉色的霞嗎?這些寫好嗎?你們覺得如果換幾個詞來形容好嗎?

生:如果換了詞感情色彩就不強了。……

師:(總結)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一種變化。先用最純粹、最熱烈的顏色來寫春的色彩,用色彩表現春的活力。

生:“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樣寫是否符合實際?

師:對,這不是太快了嗎?

生:這是想象。……

師:(總結)通過想象把春花秋實聯繫了起來,也是對明天的美好憧憬。

生: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中,“像花針”這個比喻是否恰當?

師:對,花針不是很重的嗎,怎麼會象雨絲呢?用花針是為了表現雨絲的什麼特點?

生:讓我們想象到了雨絲的在燈光中的閃亮。……

師:(總結)表現了雨絲閃閃發亮的特點。

……

師:同學們能否用幾個字概括春天的特點?

生:……

師:我們可以從課文第三段中總結出幾個詞對春天進行概括:新、美、力。

師:這幾段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比喻、擬人、排比。

師:這幾段話給人什麼感受。

生:充滿感情,有力。

師:這三個句子層層遞進,有力地結束了全文,也就是本文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朗讀最後一段,體會這種感情。

通過質疑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課文中修辭手法的使用,從而為下面的遷移訓練打好基礎。最後通過朗讀結束全文,也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

五、遷移訓練:

師:本文為什麼能夠寫得如此生動形象?

生:因為使用了許多修辭手法。

師:觀看一段有冬天的畫面,寫一段相關的文字描述一下這樣的美景。

(學生觀看畫面)

師:(點撥)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下雪的時候你可以把飛舞的雪花象什麼呢?雪睛了,你會把整個世界比喻成什麼?凝着雪的樹枝象什麼呢?發揮你的想象力,好好想一想。同學們可以用哪些比喻表現冬天的景色呢?

(學生寫出相應的句子)

生:大雪覆蓋了周圍的小山,好像一個温柔的母親在撫慰着自己的兒子。

師:你説得很好,你還可以説:“它們好像對懷中的城市説:‘安心睡吧,這準保暖和。’”。

生:透明的冰柱像是由水晶製成,在陽光下閃耀。

師:你還可以説:“這些美麗的冰柱在陽光下彷彿閃耀着不同的色彩,造出了一個奇幻的世界。”

……

本部分是對全文的總結,要求學生運用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在此過程中指點學生使用更加生動、形象的詞語,通過教師的評點,讓學生能夠更好掌握這些修辭手法,更好地運用這些修辭手法。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教學更要突出學生的作用,變教學生“學什麼”為教學生“如何學”,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本篇課文應當以讀為,然後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書上評註相關的解釋和評論。而新的教學思想,要求摒棄傳統教學中落後的一面,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中有價值的因素。

本文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美文的範例,而本課的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欣賞美、品味美以及如何創造美。這是一篇寫得很美的散文,而這種美是通過各種修辭手法體現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當以欣賞修辭手法並且能夠運用修辭手法為主。而單純的講解重點語句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修辭手法。

因此,在教學設計>設計這課時我讓學生首先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品味教學設計>文章的語言,再在教師的點撥啟發下深入瞭解教學設計>文章的深層涵義,最後通過質疑的形式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使用方法,再讓學生進行類似題材的寫作練習,考核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要組織學生探究內容,要引導他們深入理解,還要幫助他們掌握運用修辭手法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往往老師的一句話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教師隨時隨地都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分析。

高中必修一《春》優質教案 篇2

一、説教材

在《春》這首詩中,詩人關注的並不是外在的春天蓬勃滋長的自有事物,詩人更多地是傾心和專注於自己的直覺和知性,當然這種直覺是和知性的思辨緊密結合的,也即思維智性的直覺。語言清新,意象奇特,特別這一切的融合無間。適合學生用他們特有的激情和青春細細體味。

二、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現代詩歌“生命的律動”的內涵。

2.體會詩歌中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結合課文,領悟中國詩歌的奇特的思維方式。

4.體會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二)教學重點:領悟詩歌奇特的思維方式,理解詩人所選意像的內涵。

(三)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豐富的內藴於情感。

三、説教法

針對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重在創造一種是指身臨其境的氛圍,同時結合視頻短片和音樂的播放,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有更深層次的體會。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言

在一年四季中,有兩個季節是最富有詩意的,那便是春與秋,因此它們也成為了詩人的寵兒。關於秋的詩句我們學過不少,有毛澤東的:萬類霜天競自由(《沁園春.長沙》)更有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不同的詩人帶給我們的秋天是不同的。那麼今天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一首關於春的詩,一起走進穆旦的《春》。

(二)關於作者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錚,另有筆名樑真,祖籍浙江海寧,生於天津。1935年發表的雜感《夢》,是他以穆旦為筆名發表的第一篇作品。1935年穆旦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半年後改讀外文系。1940年,留校(西南聯大)任教,他的第一部詩集《探險隊》於1945年由昆明文聚社出版。1947年,他在瀋陽自印了《穆旦詩集》,次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詩集《旗》1948年,穆旦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1951年獲碩士學位。1953年初,穆旦與夫人周與良一起回國,在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從那時起,他開始大量翻譯詩歌,至1958年,他共翻譯出版了雪萊,普希金,濟慈,拜倫等人的詩集十餘種。1958年,他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錯判為“歷史”,直到逝世前夕,穆但仍不懈的翻譯創作,翻譯了《唐璜》《丘特切夫詩選》《歐根.奧涅金》等。

(三)關於《春》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二行,但包含的詩意和詩情卻是十分飽滿的。穆旦友人,翻譯家王佐良曾評價這首詩:“出現了新的思辯,新的形象,總的效果則是感性化,肉體化……從而使《春》截然不同於千百首一般的傷春詠懷之作。它強烈得多,真實得多,同時形式上又是那樣完整”(《談穆旦的詩》)

與傳統的吟詠春天的詩作多好寫景不同,此詩最大的特點是在春天的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人的眼光,人的感情,人的慾望,尤其是人的感覺。經過感覺的過濾紙後呈現的景緻,便顯得結實有力。

袁可嘉如此概括此詩的特點:敏鋭的知覺和玄學的思維,色彩和光影的交錯,語言的清新,意象的奇特,特別是這一切的融合無間。

(注:讀詩時應注意此時的詞語運用方面的特點)

(四)整體感知,問題探究

1.這首詩的兩個詩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總的來説,第二節與第一切形成明顯的並列於相互對應的關係,但是第二節在主體上更深化了一步,由大自然春天的絢爛轉向了生命的春天的迷惑和痛苦,這種痛苦還是一種現代的自我意識的體現。

2.詞語的厚度和力度

這主要體現在對春天的顏色和形體的描繪上,例如,寫“綠色”,詩人用火焰狀綠色之盛,之逼人眼目,用搖曳寫出了綠色具有動感的形態,倘若換成其他的詞語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讓學生嘗試)更不消説後面有渴求,擁抱兩個動詞的加強;又如寫花朵的生機蓬勃,用了反抗和伸,也是兩個表示形體的動詞,它們足以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至於“泥土做成的鳥的歌”,更巧妙的表現了“歌”所負載的雙重力量(輕盈和沉重)這就是王佐良所説的肉體化。

3.“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寫法探究

這裏運用比喻,將窗外自已綻放的春色比作“滿園的慾望”,也作為全詩的過渡,由具體到抽象,由大自然的春天過渡到生命的春天。

比較賞析:《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閒掛小銀鈎。

賞析:將春色比作“滿園的慾望”與“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説用容易捉摸的事物去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是詞人在這裏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是夢似飛花,愁似絲雨,而説飛花似夢,絲雨如愁,特別具有一種詩意美和畫境美。

(五)主題探究

思考:如何理解這首詩所表現的青春主題?

明確:這首詩表現的青春主題是複雜的,其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富於朝氣;其二,充滿了無盡的渴望和追求;其三,對“禁錮感”顯示出強烈的反叛意識或叛逆意識;其四,在“被點燃”後“無所歸依”,陷入迷惘。這首詩的巧妙之處在於,能夠把上述複雜的特點糅合在一起,生動地展現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徵。

五、説板書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色彩和光影的交錯

他渴求着擁抱你,花朵。 語言的清新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來, 意象的奇特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蠱惑着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捲曲又捲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第一節:滿園春色的美麗

第二節:詩人在20歲時(生命的春天)所深味的青春衝動帶來的歡欣和痛苦

高中必修一《春》優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品味語言

感受春意

重點目標: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1、導入:著名散文家張曉風在文章中這樣寫到:“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麪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牀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混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鬥急了一城的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漂漂、説也説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春天在作家的筆下這樣新鮮這樣性急這樣嬌嫩,那麼,詩人穆旦又是怎樣關照春天的呢?

2、閲讀背景介紹: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錚,原籍浙江海寧,生於天津。在40年代,穆旦與鄭敏、杜運燮等青年詩人形成一個引人矚目的詩人羣(後人稱之為“九葉詩派”)。為糾正抗戰以來形成的直白淺露的詩歌創作傾向,他們力圖用豐富的詩歌意象來暗示、象徵自己在黑暗現實中感受到的憂憤和痛苦,追求知性和感性的結合,使思想知覺化、感覺化,穆旦是此詩派成就最突出的詩人。他在20世紀末出版的詩歌史著作中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他的作品收入《穆旦詩全集》。

《春》一詩共有兩節。第一節寫滿園春色的美麗,第二節抒寫詩人在20歲(生命的春天)時所深味的青春衝動帶來的歡欣和痛苦。詩人用跳躍性很強的意象傳達凝重的情緒,從而形成一種奇特的詩風。

2、問題導讀: ⑴朗讀詩歌,尋找詩歌中那些比較富有詩情的詞語並加以品味。

過程略。

⑵這首詩在用詞上表現出什麼特點?試分析。

用詞的分類:

綠色 火焰 花朵 暖風 歡樂 藍天 鳥 歌 美麗 新的組合

第一組詞富有鮮亮的色彩感,温暖的感受,歡欣的心情。

搖曳 渴求 擁抱 反抗 伸 推開 點燃

第二組詞富有動感,力度很強,富有鬥爭精神表現出對外產生的一種熱烈的探求的味道。

煩惱 慾望 謎 蠱惑 緊閉的肉體 泥土 捲曲 無處歸依 赤裸 痛苦

第三組詞語色調灰暗,感覺凝重,動作內斂,情感迷惘痛苦。

⑶這首詩揭示了春的什麼特徵?

參考答案:這首詩揭示的春天有雙重含義,一是自然的春天,一是生命的春天;春天是醒來,是誕生和新生,是飛揚的歌聲和敞開的歡樂,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後新的組合和新生;春天也是慾望與沉迷的誘惑,是沉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對生命中的新生和強力衝動的迷戀與等待。

3、 課堂拓展,閲讀穆旦的《冬》,寫出讀後感

附 冬

1

我愛在淡淡的太陽短命的日子,

臨窗把喜愛的工作靜靜做完;

才到下午四點,便又冷又昏黃,

我將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麼快,人生已到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獨自憑弔已埋葬的火熱一年,

看着冰凍的小河還在冰下面流,

不只低語着什麼,只是聽不見。

呵,生命也跳動在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冬晚圍着温暖的爐火,

和兩三昔日的好友會心閒談,

聽着北風吹得門窗沙沙地響,

而我們回憶着快樂無憂的往年。

人生的樂趣也在嚴酷的冬天。

我愛在雪花飄飛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親人珍念,

當茫茫白雪鋪下遺忘的世界,

我願意感情的激流溢於心田,

來温暖人生的這嚴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