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社會保障調研報告4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7年社會保障調研報告揭西縣社會保障網絡體系建設的調研報告雞西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調研報告關於我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調研報告

社會保障是國家的一項基本經濟社會制度,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穩定石”和“調節器”。建立健全統一、規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體現,也是實現海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推動全島開放開發的支撐。為了加強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助推平潭“後大橋時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根據政協工作安排,縣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對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社會保障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一)以維持最低生存為目標的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一是覆蓋城鄉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初步建立。我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規範化、制度化,“應保盡保”的工作目標基本實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斷深入。我縣低保制度從開始全面啟動,至4月底止,工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户數有7489户、16622人,全額低保的對象(五保户)1958户、2541人。月發放低保金111.105萬元,人均月補差51.56元,全額補助對象人月均100元。城鎮低保從1998年試行以來,低保對象已擴展到611户、1831人,低保標準單人户為155元,多人户為145元。月發放低保金12.998萬元,人均月補差70.99元。二是各種救助制度全面實施。我縣高度重視困難羣體的幫扶工作,建立實施了多項救助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卓有成效,不斷提高農村低保家庭醫療救助標準,將農村低保户在縣級以上(含縣級)醫療機構住院的救助標準提高到50%,五保户在縣級以上(含縣級)醫療機構住院的救助標準提高到80%。教育、住房、司法等專項社會救助不斷推進,落實了農村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經濟適用房和政府廉租房正在積極籌建之中。

(二)以維持温飽水平為目標的社會保險逐步完善。截止4月,全縣養老保險參保單位852家,在職繳費職工9999人,退休職工5432人,養老基金收入944萬元,支出1681萬元;工傷保險參保單位190個,參保職工8556人,基金收入32.88萬元,基金支出26.47萬元,歷年滾存節餘161.93萬元;生育保險參保單位190個,參保職工7249人,基金收入18.8萬元,歷年滾存節餘208.2萬元。醫療保險參保職工19273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收入500.87萬元,支出274.78萬元,居民醫保參保人員28638人,累計節餘540.78萬元。機關社保共有投保單位290個,在職參保人員7262人、離退休人員3235人,實現基金收入312809萬元,歷年滾存節餘4594.61萬元。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覆蓋,新農合工作運行平穩。

(三)以提高生活水平為目標的社會福利穩步推進。一是切實落實五保供養。將全縣2541名五保供養對象經費全部納入縣財政預算。切實加強老齡工作,進一步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環境。二是加快公益慈善事業發展。進一步強化了慈善援助網絡建設,積極推進光彩事業,逐步規範捐贈行為,積極做好兒童援助中心、養老院的前期工作。三是全面落實優撫撫卹新機制。建立了優撫對象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對重點優撫對象實行了“一免三減”的優惠政策。

二、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社會保險擴面尚有空間,統籌基金徵收不足。由於進城務工、自由職業人員不斷變化,宣傳工作不夠到位,導致部分企業和羣眾對社會保險認識不足,參保意識不強,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保險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工資逐年增加,而我縣醫保基金仍按幾年前的最低標準徵收,造成醫保基金徵收不足,面臨較大的赤壓力。

二是參保單位漏報、瞞報、少報工資金額現象仍然存在。由於稽查力度不大,而被查單位普遍存在牴觸情緒,稽查工作難以到位。

三是養老金倒掛現象較為嚴重。以我縣參保的差額撥補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為例,共有該類單位85個,倒掛30個,倒掛面達35%。

四是勞動關係不穩定現象依然存在。近年來,隨着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於勞動關係、工傷認定、拖欠工資等引起的勞動糾紛呈上升趨勢,給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隱患。

五是城鄉低保存在一些突出問題。1、低保對象家庭收入核實難,動態管理難度大。居民家庭收入的核實工作非常困難,尤其是隱性收入的核實更是難以入手。在入户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居民不能如實提供實際、隱性收入情況,給審批工作和補差標準的確定帶來困難。2、低保金髮放時間持續較長。個別鄉鎮的低保金財政部門一般在次月才能撥入民政部門的帳户,民政部門撥到各鄉鎮約需一週時間,各鄉鎮將保障金全部發放到低保户手中也需要一定時間,削弱了低保金保障功能。

六是工作力量薄弱,人員編制過少。從我縣勞動社會保障、民政、衞生等部門專職從事社會保障工作的人員普遍偏少,多數依託於村委會和社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社會保障工作的深入開展。如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定編3至5人,在編人員只有1人,抽調人員1人,卻要負責對全縣近千户企業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疲於應付。鄉鎮沒有固定從事社會保障工作人員,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

七是工作經費不足且缺少必要的裝備。近年來,社會保障工作日顯重要,工作任務異常繁重,相關工作經費卻嚴重不足,裝備較為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保障工作的正常運轉。

三、加快我縣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明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制定切合實際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規劃。

第一,要堅持“立足長遠,分步實施”的原則。當前的重點,在於積極擴大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覆蓋面,推進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研究建立徵地農轉非人員社會保險制度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着力解決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配套和轉移接續問題。第二,要堅持“低門檻進入,分標準享受”的原則。根據我縣的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收入以及城鄉居民的繳費能力,對於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既要考慮“政府出得起、集體補得起、個人交得起”,也要考慮保障制度自身的良性運轉,做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第三,要堅持“廣覆蓋,多層次”的原則。在制度設計中,破除城鄉户籍限制和職工身份限制,根據城鄉居民不同的社會保障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城鄉全覆蓋。

揭西縣社會保障網絡體系建設的調研報告2017年社會保障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 揭西縣建立覆蓋全縣城鄉社會保障網的現狀

1998 年 1 月,《廣東省社會救濟條例》和《廣東省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實施辦法》開始實施,揭西縣據此於1998年開始在全縣實行城鄉一體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並逐步完善各項配套措施。 同時為了加強資金管理,提高配套資金的到位率,廣東省人民政府於 1999 年8月下發了《廣東省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明確了申請、審批、資金管理、發放等操作程序,為低保資金的透明、公正化運行提供了保證。 在我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完善的同時,我縣的社會救助工作也逐步制度化、規範化。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密切相關的《關於解決特困羣眾“四難”問題的意見》、《關於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及《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等政策法規文件相繼出台。隨着解困配套措施的不斷落實,低保、五保對象多方面的生活困難得到了有效解決和緩解。 低保、五保工作是新時期民政工作的一項新舉措,是廣大弱質羣體所讚譽的一項“民心工程”,低保、五保工作實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我國憲法第45 條第1 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這是憲法對公民物質幫助權的規定。 我縣建立的《揭西縣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譽為居(村)民的 “最後一道安全網”。如今, 這道安全網已經覆蓋到全縣各個範圍。

隨着城鄉一體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揭西縣的低保、五保的覆蓋面也不斷擴大,人數不斷增加,標準也相應提高。

1998 年,揭西縣納入低保的對象僅有2192户,6374人。XX年該縣共有城市低保對象1670户,3769人,低保標準為人月280元,人月均補差 207元,人年均享受保障資金2484元,全縣共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937萬元。農村低保對象共有11207户,26528人,低保標準為人月210 元,人月均補差117元,人年均享受保障資金1404元,全縣共發放農村保障金3724萬元。救濟人數為1998年的4.7倍多;低保資金也大幅增加,1998 年,全縣落實財政低保資金才136萬元, XX年已增加到了4661萬元,約為1998年的29倍多。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為了更好地解決貧困人口問題,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益,揭西縣不斷增加低保資金的投入,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的標準。同時揭西縣於XX年全面擴面五保供養範圍,在原有930個供養對象的基礎上新增五保供養對象1207人,目前已列入五保供養對象的有2164人,其中集中供養222人,人年均供養標準3840元,分散供養1942人,人年均供養標準 3840元,基本達到了應保盡保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該縣根據實際,如果仍有村民遭受到天災人禍的情況,而造成生活困難的,縣民政局救災救濟股將以最快的速度對其進行審核,凡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報縣財政局核撥低保金,確保應保盡保。同時,為了進一步幫助低保對象解決醫療難問題,揭西縣在XX年至 XX年共下撥了500 多萬元醫療救助款,先後為 234555多人次的低保對象實施了醫療救助(含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對他們的治病康復,生活保健起到了極其重要作用。實施低保、五保制度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上級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大力協作下,揭西縣低保、五保工作得到了順利的實施,低保、五保覆蓋面逐年增大,低保、五保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對維護我縣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之,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風險日益增加的今天,建立廣覆蓋、多層次、社會化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和日益迫切,以滿足不同階層困難羣眾的不同層次、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需求,使他們在遭受各種意外和風險時都能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增強其安全感和幸福感,促進人民羣眾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揭西縣低保、五保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難及原因分析

隨着安全網覆蓋面的擴大,隨着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低保、五保也在不斷完善,處在不斷的變化狀態,而低保、五保工作也相應地成為一項動態工作,這就必然會不斷出現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揭西縣低保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低保配套資金的問題突出。 XX 年,按照廣東省民政廳《關於進一步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精神,及《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省補助14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低保資金按省確認的居民40%和農村60%的比例給予補助。因此就最低生活保障資金預算而言,市縣一級的財政預算資金難於足額到位,如此必然會給揭西縣完成應保盡保任務帶來困難。縣級低保資金的運行程序是:財政按上級“配套資金”要求作出預算,因為如果不按要求預算,上級的配套資金可能下不來,但預算資金較大,增加了財政困難。假如在縣級經濟發展、地方税的徵收和財政支出不允許的狀況下,則地方負擔的那部分低保資金就難於落實。雖然總體看來,揭西縣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我縣是貧困縣,地方財政困難,每年縣財政要拿出好一千多萬元作為低保配套資金,切實對縣財政來説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第二是城鄉困難羣眾醫療救助制度無法實施。按照省市有關文件精神,醫療救助經費由縣財政按當地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人月增加14%的比例安排醫療救助金,僅此一項,該縣每年就需要增加600多萬元來作為醫療救助基金,對於貧困縣來説切實非常困難。

第三是揭西縣敬老院建設目前難於達到上級的有關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十項民心工程”的部署和要求, “千間敬老院福星工程”的建設是我省“xx”期間的民心工程。但是揭西縣現有17個鄉鎮,建成敬老院17個,敬老院大體可分為二種類型,第一類的院房建設相對較好,可容納30人左右的集中供養人數,具備各種配套功能的用房,院內環境美觀。如金和、五雲敬老院。第二類規模較小建築格局不盡合理,功能用房及設施不配套,院內環境一般,有良田、坪上、灰寨、棉湖、錢坑、南山、上砂、龍潭、京溪園、五經富、大洋、大溪、鳳江、塔頭、東園敬老院。其主要原因:一是有些領導對敬老院建設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沒有認識到這是為民服務,為羣眾辦實事,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二是把集中供養五保户當成包袱,認為敬老院人多了,負擔重,思想上存在畏難情緒,控制敬老院的供養人數。三是後續資金缺乏,籌集渠道不暢。大部分鄉鎮只重視前期建設投入,不重視後期管理投資,致使個別鄉鎮的敬老院在運行中嚴重缺乏各種配套設施,幾乎將近停止運轉。

三、建立高效的低保、五保工作體系之對策

社會保障本質上就是對人的基本生存權的一種救濟與保障,它從一開始就是應屬人權的重要權項的基本內容。人作為一個個體,他是一個社會的人,社會完全有責任對他的基本生存權作一個保障,這是現代社會文明的一個基本要求,更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基礎。進入 21 世紀,伴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我縣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貧富分化的現象也日漸顯露:下崗失業人員增加、傳統的鰥寡孤獨的貧困人口增多,失地、缺少生存手段的農村貧困人口增多,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的低保、五保工作制度是民政工作與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最直接的體現,關係到社會穩定,關係到和諧社會的構成,也是增強黨和政府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手段。

政府實行低保、五保制度,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充分肯定和讚揚,他們紛紛表示“感謝政府”、“制度非常好”、“很瞭解國家的困難”“是黨和社會主義救了我們”,對低保、五保工作充滿了感激。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該縣的低保、五保標準還比較低,貧困現象也將長期存在,要徹底解決貧困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調整措施就是不斷健全完善低保和五保制度,建立高效的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體系。

為全面貫徹落實《廣東省社會救濟條例》、《廣東省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有效地維護弱勢羣體的生活權益,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為總目標,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通過加強領導,加強管理,健全制度和健全機構,推進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的創新,鞏固和完善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確保貧困人口無飢寒,貧病人員能及時得到醫治。為此,我們要全面完善低保、五保制度和低保人員的醫療救助制度,使保障網覆蓋全社會,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並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活,物價水平等情況,逐步提高低保、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和醫療救助標準。實現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法制化、規範化、網絡化,為達到此項目標,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開展工作:

(一)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是做好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的重要保證。

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是社會保障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救助貧困居民的“民心工程”,為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障進程,給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創造比較寬鬆、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快和諧社會的構建,完善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制度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各級黨委政府必須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支持這項工作,把低保、五保工作納入日常工作議程,在低保資金、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上給予實際上的支持。

民政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思路,多調研、勤彙報,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列為“xx”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並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工作績效的主要內容、重點督辦,重點抓落實。

(二)根據實際情況,努力增加資金投入 。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低保對象的實際需要,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對縣級的資金扶持力度的同時,縣財政必須進一步加大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資金的投入,確保配套資金足額到位。建議:一是積極加快敬老院的建設步伐。加快推進“敬老福星工程”建設步伐,改變我縣敬老院建設落後局面,開創敬老院建設新局面,結合該縣實際情況。今後要儘快落實敬老院的改擴建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爭取改擴建後達到等級敬老院的標準,提高集中供養率,規模能容納當地40%以上的五保户集中供養,建成多功能、綜合型的農村社會福利中心。二是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困難羣眾的醫療救助制度,解決困難羣眾看病難的問題,落實醫療救助資金。為了確保低保資金的落實,必須嚴格按照《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落實足額低保配套資金,並以此來爭取省級財政給予按比例的補助,作為明年的低保資金。

(三)完善現有低保、五保和醫療保障制度,加快新的法規建設 。

一是要嚴格落實低保、五保對象家庭備案制度,凡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對象,都要登記造冊,分類排隊,做到低保、五保對象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嚴格落實操作規範和公示制度,凡是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隨時申請、審核、審批,審批結果要張榜公佈,接受羣眾的監督,防止優親厚友。三是嚴格落實低保、五保資金社會化發放辦法。統一由銀行發放。為了使低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抓緊研究制定和修訂低保、五保工作的規章制度,讓關心和支持低保工作的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實現低保、五保工作由行政手段為主,向依法行政為主的轉變。

(四)加大工作力度,抓好低保、五保工作機構的建設。

加強低保、五保工作機構建設是做好低保、五保工作的關鍵。目前,揭西縣低保、五保對象達 3 萬多人,工作對象多、涉及面又廣。對低保、五保對象的管理需要複雜的程序和大量的事實數據,現有人員、辦公設施和經費都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同時,低保、五保工作需要做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但工作經費沒有列入預算,得不到保障,直接影響了低保工作的有效開展。要解決以上問題,民政部門要積極及時有效地向當地政府和人事部門請示,爭取儘快設立相應機構和辦公經費。

(五)加大檢查督促力度,建立低保、五保動態管理考核制度。

為了確保低保、五保對象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縣民政門要組織工作人員到各鄉鎮村寨,進村入户地進行抽查檢查,落實情況將進行通報,對低保、五保及醫療救助的工作情況,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督促檢查,加強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改進。要全面建立和完善低保、五保動態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低保、五保工作的彙報、督查、通報制度和獎懲制度。此外,為確保低保、五保制度的建立和有效管理,我們還要對低保、五保工作人員加強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低保隊伍的素質。計劃按照業務工作需要,不定期舉辦有關低保業務的各類培訓班,以保證從事低保工作的幹部職工適應低保工作發展的需要。

(六)制定合理、發展的保障標準。

低保、五保供養的保障標準是國家為救濟社會成員中收入難以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居民而制定的一種社會救濟標準,其制定應參考當地維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及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費用以及社會發展狀況和物價等因素。然而,該縣現有的保障標準偏低,難以有效保障不同家庭的基本生活。因此,要根據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低保、五保供養的保障標準,以切實保障困難羣眾和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

(七)嘗試轉變政府職能,引進民間組織的力量共同服務低保、五保對象。

建立高效的低保、五保工作體系也必須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完善的辦公設施。我們在健全工作機構和完善辦公設施的同時,必須保持低保工作機構的精簡和管理的效率。其中關鍵之處是將工作中心從政府下放到社區和民間組織。如果政府直接面對規模擴大、需求複雜的受助對象,必然會不斷擴編機構、增加預算,由此導致行政低效率。而依託社區和民間組織,政府則可以更準確地把握全局,進行政策調控:可以利用社區和民間組織這個平台,通過政策倡導和鼓勵民間組織及社區居民積極引入資源,為貧困羣體提供低成本的物資、信息、培訓等服務,整合社區資源,達到資源互補和充分利用,從而提高低保、五保救助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受助低保、五保對象互助合作,促進他們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這是控制救濟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徑,也將直接減少政府對救濟資源的投入,促進自強自立的良好風氣形成。

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工作的實施在紮紮實實地為構建和諧社會打基礎——普遍人權的權利基礎、社會公平的秩序基礎、社會認同的心理基礎、政府轉變職能的政治基礎,這些,都是發展揭西經濟社會,促進揭西和諧發展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同時,這一工作開展與完成的好壞,直接關係着我縣民政事業的改革發展,更是我們建設民主政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揭西的重要基石。我們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縣低保、五保工作能有一個全新的飛躍,標準不斷提高,低保、五保和醫療救助資金投入不斷加大,管理不斷規範,解困配套措施不斷落實,有效地維護弱勢羣體的生活權益,為維護社會穩定,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雞西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調研報告2017年社會保障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走進雞西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

為了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遼寧大學經研究決定在09級即將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學生中,利用XX年暑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在暑假期間,走進雞西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進行調研。根據雞西市社會保障的現狀,作此調查報告。報告涉及社會保障相關知識、工作程序、“五險一金”以及社保運行模式等內容。

一、社會保障帶給雞西市區的新面貌

所謂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中國的經濟和世界接軌,對於人才的需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己,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己,表現自己。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暑假回到家,看着家鄉通過舊房改造等多種途徑正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發達,我心裏深深的為家鄉而高興。而且更令我欣喜的是,家鄉的人民也變得越來越幸福,因為很多低收入羣體和老年羣體的生活有了保障,更有幸福感了。我為他們感到高興,為我的家鄉感到自豪。因此我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走進雞西市社會保障局。

二、調研過程與和收穫

每到工作日,我都會來到社會保障局,和叔叔阿姨們一起工作,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我在觀察和諮詢。看着辛辛苦苦的工作人員,我對公務員的辛勤又多了幾分敬意。許多叔叔阿姨已經不再年輕,但是他們到的比我還要早。在長輩們工作的時候,我仔細的觀察,詳細的瞭解,遇到不懂及時的去問,在這裏也謝社保局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一次次不厭其煩的為我解釋,並拿出一些實際案例和我共同分析,讓我明白在現實社會中,人民對社會保障的認識和了解還不夠,在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中顯得很乏力。我除了在處理事件中學習處理方法,還明白了萬事不會千篇一律,強行套用書本知識只會讓你束手無策,所以一定要學以致用,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是我對社會保障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一)社會保障的相關知識

1、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證無收入、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產不受影響,同時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進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一般認為,社會保障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和社會互助等內容。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部分。

2、 社會保障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有着非常大的功能

(1) 社會保障能夠促進社會公平、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進一步維護社會穩定。

社會保障是市場經濟國家保持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手段。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保障最核心的功能。通過保障全體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使社會成員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通過全體社會成員之間的風險共擔,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社會貧富差距,減少社會分配結果的不公平,從而從根本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2) 社會保障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調節社會總需求,平抑經濟波動。

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有助於提高社會購買力,拉動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復甦,而社會保險基金的長期積累和投資運營則有助於完善資本市場。

(3) 社會保障能夠增進國民福利。

隨着經濟和社會的進步,社會保障的內容在不斷擴充,現代社會保障不僅承擔着“救貧”和“防貧”的責任,而且還要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更廣泛的津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從而使人們儘可能充分地享受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增進了國民的福利。

(二) 有關“五險一金”的內容:

1、 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21%,自己繳納8%

2、 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9%,自己繳納2%外加10塊錢的大病統籌)

3、 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2%,自己繳納1%

4、 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0.5%

5、 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0.8%

6、 住房公積金:單位每個月繳納8%,自己繳納8%

由此可知,社會保障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權利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社會保障體系成熟的標誌。

(三) 工作心得

這次實踐活動也讓我有了許多難以在校園內得到的收穫,體會到了許多從未涉獵的態度:

1、 對於團隊合作的認識加深,增強了人際交往能力。實習起到橋樑過渡作用,是我們走上工作崗位的前奏。工作中團隊合作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節約大量時間,並且能從同事身上學到不少寶貴的經驗。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單位規章、與人文明交往是順利完成工作任務的必備條件。指導老師長輩般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局長書記的嚴格要求更培養了我的職業素養。

2、 短暫而充實的實習時間給我提供了一次檢驗自己所學知識的絕好機會,社會保障不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是一筆筆業務一項項政策措施一套套制度體系構建起來的實體。真正動手時才發現知識掌握地不紮實,許多與社保聯繫密切的知識欠缺,導致融會貫通的能力極差,計算機操作也不夠熟練。漏洞一點點現身,適時地幫助了我查漏補缺。

3、 耐心、細心、認真對於會計工作者重要。對於其他人也是如此,社保業務項目多情況複雜,面對不明白狀況的待辦人員,要耐心指導他們填表並細心提醒需要攜帶的證件,還要認真聽取羣眾意見,給予反饋;有究根問底的要不急不惱,給他們説明國家政策、文件要求、辦理手續,爭取及時妥善地化解矛盾。

4、 對公務員的真實情況有所瞭解。無論誰都必須嚴格按照上下班規定時間到達單位,而且工作量比較大,相當辛苦。對於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的要求也相當高,每週三下午的政治學習一再被強調。書記會反覆提醒服務水平對於維護社保系統良好形象、保證社會秩序穩定的重要性,要牢記服務於人民的宗旨。

5、 細緻、嚴謹的工作態度深深觸動了我。在社保局,工作的每一步都有嚴格的要求,要有很強的邏輯性、規範性,每一筆業務都有原始憑證,要求有依據且按順序登記下來。漏帳、錯帳的更正不允許隨意塗改,不容弄虛作假。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不為金錢所動。

三、調研結果與分析

社保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據《中國社會發展報告》,黨的xx大以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社會保險參保人羣不斷增多,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

(二)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

(三) 社會保險制度快速發展,主體保障作用日益突出

(四) 農村社會保障事業不斷髮展,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成為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新亮點。

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城鄉差別與地區差別大,要在短時期內完成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發展兩大任務是非常艱鉅的。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仍面臨着一些突出矛盾與問題。比如,社會保障尤其是社會保險覆蓋面仍然偏小,離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在社會保險制度中,覆蓋面最大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但參加該制度的在職職工加上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還不到2億人,相對於近2.8億城鎮從業人員、4.2億第二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以及7.6億全社會從業人員的總數來説,養老保險的覆蓋面分別只有70%、45%和25%左右。廣大的農村勞動者幾乎都沒有養老保險,1億多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老人沒有社會化的養老保障。而其他社會保險險種的覆蓋面更低。

同時,社會保障的歷史遺留問題很多,從舊制度向新制度的改革成本巨大。舊保障制度主要覆蓋城鎮國有、集體企業職工。在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過程中,一些困難羣眾就業難,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與並軌遺留問題不少,不同行業、企業職工之間的收入與離退休待遇差別拉大。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職工待遇約是企業職工的1倍多,而且差距進一步擴大,從而引起了很多矛盾。目前5000多萬離退休職工中,不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有1000多萬人,每年增加養老保險支出上千億元,都是現行制度不得不支付的轉軌成本。另外,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與管理風險依然存在。由於現行制度要承擔高昂的轉製成本和積累基金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渠道不暢,如何促使積累基金的保值增值並保障社保基金的運行安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受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巨大的影響,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着地區之間不統一、城鄉之間難銜接的問題。這不僅導致社會保障待遇的差別難以縮小,而且不利於勞動力的流動。

急劇上漲的醫療費用和不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是中國百姓近年來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儘管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型合作醫療在農村地區迅速擴展。但是,仍有很多的人沒有被醫療保障制度所覆蓋,同時,目前的醫療保障補償水平無法抵消迅速增長的醫療費用。

這次社會實踐也讓我看到了社會保障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我國在農民工的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方面還存在着一些問題,農民工的受社會保障水平比較有限;另外,我國的社會保障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管理機構還不能夠完全做到統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當然對此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國家制定適合於現實的法律法規政策,進一步加強管理職能,精簡機構,促進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制定和完善各項社會保障政策。我也認為,人口問題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這也極大影響了社會保障在農村的推廣落實。儘管問卷中沒有提到人口問題,但我仍然認為問題農村人口問題是一大關注點。對於人口問題,最生動的莫過於那個家喻户曉的公益廣告。某記者採訪一草原放羊娃。兩人的一番對話耐人尋味。記者説:“你為什麼放養啊?”小男孩説:“賺錢。”記者説:“賺錢為了什麼啊?”小男孩説:“為了娶媳婦。”記者説:“娶了媳婦以後幹什麼?”小男孩説:“生娃。”記者説:“那生了娃,娃將來幹什麼啊?”小男孩説:“放羊。”由此可見,樸實的並沒有更多全面細緻考慮的生育慾望和計劃,使得我國尤其是廣大農村的人口形勢非常嚴峻。多子多福,重男輕女,農村人口的增長還顯得非常的畸形化,男女比例的錯亂必將形成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和倫理問題。但是,這一問題並不是短時期內形成的,中國的價值觀點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樸實的生育目的往往是最為麻煩和難以解決的。對於農村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樹立起正確的男女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顯然,一方面要積極普及法制意識,樹立人權觀念,對男女問題要有真正徹底的認識。男女是完全平等的,隨便拋棄女嬰不僅是不道德的,更加使嚴重的違法行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另一方面,要做好更加細緻和徹底的宣傳。要講究策略,必須要從小處着手,用心去做。對於農民家庭的開銷,人均開支的變化要形成一個基本的規律化的報表材料,讓農民真正感到,多子未必多福啊。作為現在的時代形勢,完全是越生越窮越窮越生啊。所以減少生育,對農民自己是完全有利的。在我所調查的農村有一種以富買權的做法很流行。也就是孩子我要生,但是罰款你也可以拿去。我認為這是一種嚴重的司法歧視,從沒有哪部法律認為交罰款可以使違法行為合理化!對於這個問題,根子是法律有漏洞,所以有關立法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立法,行政執法部門也萬萬不可罰款後就一了百了,該怎麼做就應該怎麼做,農村的人口普查也要像城市一樣更加全面和嚴密。農村普遍的真實的計劃生育對於減輕城市就業壓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少生優生的貫徹實施到底如何,將直接影響到農村現狀與農民生產生活問題。

在社保局組織的幾次下鄉調研中,我也有幸參與。通過調研和學習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我也明白了,隨着中國老年人口的逐漸增多,我國正在逐步進入老齡社會。關注農村百姓的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的着力點。特別是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將直接影響着新農村的建設。於是,我首先對祝國寺村的老年人進行了調查。

(一) 老年人口生活現狀

1、人口老齡化嚴重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35億,大約有70%居住在農村,四川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937.95萬人,佔總人口的11.39%,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近622.94萬人,佔總人口的7.56%,已達到國際上一般認為的7%的老齡化標誌線。在回收的問卷資料中也顯示,94.3%的家庭中有老人,其中56.7%的家中是一位老人。預計在未來的XX年,四川省人口老齡化程度還將加快,老有所養是人口老化產生的最大社會問題,如何解決好養老問題,已成為四川省社會保障事業的挑戰。

2、老年人的年收入來源及經濟狀況

根據對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的農户調查資料,農村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費與其他人沒有顯著的差別。這一結論顯示老年人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分享家庭可支配的消費資源。但這並不意味着老年人的人均消費額與其他成年人相同。據最新數據顯示,成都市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3元,增長14.1%;那麼人均純收入6481元,增長14.9%。農民的收入增速首次超過城鎮居民。這其中也不乏老年人的貢獻。根據回收的數據顯示,老年人的收入來源43%來自勞動收入,50%來自子女供養,其餘來自國家補貼或養老金。

3、醫療狀況

隨着老年人的勞動力下降,生活逐漸不能自理,身體也每況愈下。因此,是廣大農村老年人享受到農村醫療表現、社會保險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是由於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司空見慣。根據回收的資料顯示,農村老年人有疾病的佔84.5%經常去醫院就診的卻只佔14.3%大部分老年人都認為去醫院看病麻煩又貴,最後只有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目前我國農村的醫療保險大體上有合作醫療、醫療保險、統籌解決費及預防保健合同等幾種形式。

(二) 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是農村普遍實行的老年人養老方式。家庭養老的重要基礎是土地養老。農民可以通過土地所有權、土地經營方式、土地流轉、產業結構調整等措施提高土地養老保障功能。家庭養老是老年人的一種自然選擇,絕大多數農村老年人習慣於在青壯年時期將自己爾等全部收入和積蓄用於養育子女和置辦家户冰在老年時將全部的積蓄交由子女掌管,不預留自己的養老費用,而是由子女擔負起父母年老時的供養責任。但是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老年人的需求不僅僅是在經濟上供養,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根據調查顯示,31.2%老年人是獨居,67.2%的老年人和子女一起住,還有部分老年人住老人院。雖然家庭養老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選擇,但是隨着土地大量被徵用,家庭養老已呈弱勢狀況。因此,農民養老方式由住統的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轉變已變成一種必然的趨勢。

(三)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於1986年開始試點,1992年民政部正式出台《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並決定在全國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廣,標誌着農村社會養老有了統一的政策引導與規範。從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制度保障,成為破解“三農”問題,保證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政策選擇。但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當城鎮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並取得顯著成就時,農村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於完善進程卻相當緩慢,農民基本上是被排斥在整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之外。於是我對祝國寺村80多户家庭進行調查,發現了一下幾點問題。

(一)參保率低,覆蓋面窄

在我國的社會保障法中,除了一句“全覆蓋”外,就什麼都看不見了,對農民和農村老年人的保障只未提,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倒退。當前農村養老保障處於“制度真空”的狀態,據統計,近年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覆蓋率只有3%,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比例為22:1,城鄉人均社會保障費率比例為24:1。可以説到目前為止,去哦谷哦農村人就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根據調查,大多數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一是受到計劃經濟體制和傳統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對現行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和國家補貼為輔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認識不足,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意願。二是收入水平較低,大部分農民還在温飽線徘徊,按照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繳費,有較大的經濟壓力。三是農保開展初期,政府為了完成任務指標,強制農民參保,導致農民對農保失去了信心。

對此,政府應加打宣傳力度,是廣大農民對農保回覆信心,並堅持自願原則,避免強迫農民參保。

(二)養老金管理不規範及嚴重短缺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社會楊拉齊奧保險基金增值主要依靠銀行存款,購買國債,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行初期的有效運行,主要是由於銀行利率較高的緣故。但隨着銀行存款利率的下降,應付利息與銀行存款利息嚴重倒掛,農村基金積累收益直線下降。

政府可以設置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專營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養老保險基金。正確選擇投資工具,在養老保險增值率高於銀行同期利率的地方,允許農保基金進行適當的投資組合,適當放寬投資領域,提高基金保險增值能力。另外國家應予以積極地財政支持。

(三)沒有明確的實際回報率

投資的實際回報率對養老金的規模有顯著影響。預期養老金的實際價值能超過投保的本金價值的多少,取決於養老基金投資的實際回報率。而養老金支付額與領取退休金前的收入的比率取決於投資回報率和收入增長率之間的關係。如果投資回報率高於收入增長率,儘管投保額佔收入的百分比不變,但領取的養老金佔退休前收入的比例會大大提高由此看出,在建立養老金項目時,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是收入增長率與實際回報率之間的關係,但政府對農村人口投入養老基金的投資回報率沒有做出承諾。

那麼,一個適當的投資回報率要怎樣才能確定呢?對累積的基金可以投資於實物資源以獲取一個正的實際平均回報率,因為這種投資也有一定的風險,實際給付率可能只是實際回報率的一大部分。如果要提高農村人口參保率,在所有潛在的投資機會的競爭中,需要承諾有4%的回報率。在未來幾十年,在上述預期的投資回報率下,如果養老金的回報率低於4%,私營的基金將肯定形成對農村養老金的有力競爭。因而,養老項目要想涵蓋較高比例的人口,與各種其他投資機會相比,其回報率必須達到合理水平。

結尾:xx在xx大報告中指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之一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是很完善。

關注老年人要從身邊做起,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就發現為老年人生活服務的設施和機構嚴重不足,直接為老年人生活服務的各類社會福利機構基本上還處於自發的狀態,發展比較緩慢。此外,一些敬老院、福利院設施不健全,管理欠規範,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我認為政府應加以重視,完善這些為老年人服務的公共服務體系,必要時應撥款改善這些機構的環境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龐大的老年羣體的需求。

這次社會實踐也讓我看到了社會保障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我國在農民工的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方面還存在着一些問題,農民工的受社會保障水平比較有限;另外,我國的社會保障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管理機構還不能夠完全做到統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當然對此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國家制定適合於現實的法律法規政策,進一步加強管理職能,精簡機構,促進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制定和完善各項社會保障政策。

我也向社保局的相關領導請教過這個問,他向我介紹説,“對於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局領導班子曾經組織過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加強了學習,拓寬了思路,採取了一些措施,狠抓落實,用科學發展的正確理念引導和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也將做到:

(一)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學習,進一步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在今後的工作中,督促幹部職工堅持在學中幹,在幹中學,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帶頭實踐。把是否有力促進社會保險事業發展、是否給羣眾帶來實惠作為衡量所有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充分發揚民主,緊密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切實解決好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解決好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突出問題,把科學發展的要求轉化為推動工作發展的正確思路。

(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健全制度,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種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用制度管人、以制度促事。”

我深深感受到社保工作人員的壓力和神聖的使命感。

四、調研體會與回顧

這幾個星期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只是我瞭解社會的一個開始。這裏我也真正的感受到了與人文明交往和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對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會有很大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領導和同事們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做事先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步入大學即將面臨走向社會的人來説,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我這個假期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觸,都讓我深受震撼。在城市飛速發展的背後,在光鮮華麗的外表後面,也有許多仍然掙扎在貧困線的人。他們吃苦勞累,得到的報酬卻很少,而社會保證制度的某些欠缺也加劇了這種貧富差距。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新世紀的天之驕子,一定要時時刻刻心懷一種情懷,這種情懷與財富無關,它應該是我們內心的道德律,是一種讓我們隨時心懷感恩,心懷善念的情懷,和一種自律的品質

總的來説,這次的實踐活動讓我對社會保障和民生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也提高了我的實踐能力。此外,我還了解到了社會保障工作的基本運作模式,學到了很多課堂以外的知識。我相信這些收穫都會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

再次感謝社保局給我提供這次實踐機會,也向所有在社保工作崗位的人員致敬!

關於我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調研報告2017年社會保障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社會保障是國家的一項基本經濟社會制度,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和“調節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統一、規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體現。今年7月至8月,區政協對全區涉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十餘個部門、鎮街及下屬機構進行了調查研究,並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徵求了各界羣眾的意見。調研結果表明:我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形成了以五大社會保險為基礎,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會優撫和社會救助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雛型,開創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業有救濟、困難有低保的社會保障新局面。但目前在保障種類、保障水平、覆蓋比例、資金保證、政策配套及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與構建和諧××的要求和人民羣眾的願望相比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推進和完善我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效明顯

(一)社會保險穩步推進

我區堅持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為主要內容,不斷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養老保險日趨完善,醫療保險穩步實施,失業保險逐步規範,工傷保險順利運行,生育保險全面啟動,基本形成了參保對象多領域、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為主要特徵的社會保險體系,為促進企業改革、維護社會穩定、保障職工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XX年6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達到650户7.5萬人,離退休3.9萬人全部納入了社會化管理。醫療保險參保單位674户10.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達到7.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企業812户6.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單位337家3.6萬人。

(二)城鄉低保體系初步建立

我區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經規範化、制度化,“應保盡保”的工作目標全面實現。XX年共保障低保對象9.9萬户次,保障人數17.7萬人次,年發放低保金2058萬元;今年7月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210元/月。從XX年元月起,我區建立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納入農村低保2465户4349人,年發放低保金210萬元,年人均領取低保金400多元,較好地保障了農村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

(三)社會救助全面實施

我區高度重視困難羣體的幫扶工作,將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了災害應急救助、農村大病救助等10項救助制度。XX年以來,共安排救災資金634萬元,招標採購救災糧980噸,救濟災民39200人次;幫助災民恢復住房1900户,重建住房6450間。XX年建立了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市、區兩級共安排醫療救助資金74萬元,救助標準均上調至1000元;今年我區大病救助27户,發放救助資金3.5萬餘元。

(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覆蓋

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於今年3月開始啟動,全區擁有農業人口的15個鎮、街全部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100%,參合農民人數29.5萬人,其中,五保户、低保户、優撫對象合計7898人,參合率達84.52%。從總體運行情況看,初步取得了“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醫院得發展”的“三贏”效果。

(五)社會優撫、社會福利日趨完善

我區以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為目標,廣泛深入地開展了雙擁共建工作,社會優撫政策得到了落實。近三年來,我區累計發放在鄉複員軍人生活補助費、“三屬”對象撫卹金、傷殘軍人撫卹金、帶病退伍軍人生活補助費700多萬元。為城鎮和農村義務兵家屬發放優待金96萬元,優待率達100%。修建完成擁有240張牀位的××區社會福利院,修建完成軍隊幹休所1個,建立民政福利企業66家。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任重道遠

(一)社會保險覆蓋面較小,民營企業和農民工參保率低

一方面由於部分民營企業主對參加社會保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或者因經營效益不好,把為職工投保視為企業負擔,對保險費能欠就欠、能拖就拖;另一方面由於民營企業員工流動性大,社會保險轉移、接續政策不完善,農民工參保積極性不高,造成目前社會保險發展不平衡。一是養老保險以城鎮職工為主,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僅佔總數的10%左右。二是失業保險由於自己不積極、企業不重視,農民工參加失業保險僅佔總數的8%左右。三是煤礦等高危行業對工傷保險重視程度高,而紡織等低危行業意識較差。四是五大社會保險基本沒有覆蓋城市居民和農民。

(二)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低,羣眾意見較大

我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從XX年4月起在全市率先啟動,但至今未納入市級醫保統籌,存在着多方面缺陷。一是職工到區外就醫不方便,既不能直接刷醫保卡,也不能直接享受區醫療補助;二是職工享受醫療待遇差,普通門診不能按比例報銷,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大大低於市級統籌水平;三是破產、改制企業的退休、失業職工,以及城鎮其他無業居民沒有納入其中。四是籌資水平低,政府投入少,國有企業退休老職工佔參保的比例大,發病機率高,醫保基金抗風險能力弱。

(三)社會保險和救助資金不足,保障不保險

社會保障體系龐大,涉及的範圍廣、人口多,需要的資金總量大,我區雖竭力加強資金籌集,但還是不同程度存在着資金缺口問題。一是養老保險基金擴面困難,一些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持觀望、等待的態度,參保積極性不高。XX年開始出現基金積累負增長,預計今年基金積累赤將達261萬元。二是部分企事業單位欠費嚴重,導致基金徵收率僅為76%。XX年應繳基本養老保金5.91億元,實際只徵收到4.48億元,拖欠達1.43億元。三是農村特困救助標準較低,每人每年1000元,低於其他區的水平。四是救災預算每年區財政僅有30萬,不能有效救助頻發的自然災害。

(四)社會保障機制不完善,影響保障水平

社會保障政策機制的健全和完善,對於推進社會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推進社會保障工作遇到的很多矛盾和問題,都與法制不健全、監察手段不足有關。一是立法滯後,目前國家和重慶市都沒有一部關於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由於社會保障沒有上升為法律意志並由國家強制執行,社會保障部門沒有強制執行的權力,企業事業單位欠交、延交、拒交保險費的現象屢屢發生。二是部份勞動者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少數私營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户,不願為其僱傭的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併為其投保,勞動者只要提出維權要求即有遭到解僱的可能。三是外出農民工社保賬户轉移困難。有的農民外出沿海地區務工,進廠後企業為其繳納了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但農民工返鄉後,由於內地沒有配套的體系,其社會保障帳户不能順利轉移和延續。

(五)服務體系不健全,影響工作效率

隨着社會保障體系覆蓋範圍的不斷延伸和擴展,便民、利民管理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目前社會保障相關機構的現狀與發展形勢不相適應。一是人員編制不足,如養老保險業務量大,只能長期聘用10名臨時工開展工作。二是經費短缺,無法保障印發各種宣傳資料、開展各種諮詢活動和日常耗材的開支;三是信息化平台建設滯後,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審核、彙總補償數據全靠手工處理。

(六)農產品生產無保險,農業抵禦風險能力差

農業是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約束的弱勢產業。由於農產品生產沒有保險,即便是發展較好的種植、養殖農户,一旦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和流行疫病侵害後,就會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商業保險公司由於沒有政府兜底,所以不願涉及農業保險領域;即便願意涉足農業保險又出現他們願保的項目農民不願投保,農民想投保的項目他們又不願保的現象。農民始終無法擺脱後顧之憂,嚴重影響農民經濟收入的提高。

三、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

按照政府主導、統籌城鄉,各方聯動、分步推進的工作思路,着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現階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式,增添工作措施,全力推進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

(二)貫徹城鄉統籌原則,逐步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

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全民覆蓋,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內在要求。要認真研究和切實解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醫療制度、特困羣體救助、農產品生產保險等人民羣眾極為關心的問題,逐步實現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全覆蓋和一體化。

1.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一是繼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範圍。首先是將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户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其次是將機關事業單位的非在編人員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再其次是探索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將進城農民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

二是逐步建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各級財政各撥付一部分資金,加上被保險個人上交的保險費組成養老保險基金,按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金的運作模式解決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問題。同時要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換社保和徵地補償換社保的新途徑。

三是積極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現行城鎮養老保險體系沒有覆蓋以前未加入基本養老保險的破產、改制集體企業職工,失業人員、無就業能力的城鎮居民以及農民變市民人羣。因此要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完善,逐步把這部分人羣納入養老保險。

2.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是完善城鎮居民低保制度。進一步完善低保民主評議、動態管理和信訪督查制度,積極推行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社區低保聽證會制度,既要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法規,又要真正做到該享受的一個也不能漏掉,不該享受的一分也不能給,保障城市困難羣體的基本生活。

二是拓展農村低保覆蓋面。我區從XX年元月起初步建立起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雖然目前已納入農村低保2465户4349人,但從數量上看還沒有完全達到“應保盡保”的目標,因此要進一步拓寬低保覆蓋面,讓更多需要幫助的貧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逐步實現城鄉接軌。XX年我區農村低保年人均領取救助金為400多元,而且“門檻”較高,與城市低保每月210元,全年2520元差距太大。目前《重慶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正在徵求意見之中,我區應藉助新辦法的實施逐步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最終實現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接軌。

3.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一是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納入市級統籌。要積極主動爭取早日將我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納入全市統籌,增強保險基金抗風險能力,提高參保職工報銷比例,解決參保幹部羣眾異地看病和經費報銷的困難。

二是儘早啟動城鎮居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渝府發〔XX〕113)決定今年在江北、九龍坡等區啟動試點,XX年擴大試點範圍,XX年試點區縣達到80%以上,XX年在全市建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我區要抓緊與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銜接,爭取XX年進入第二批試點,儘早把目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都沒有覆蓋的城市居民納入醫保體制。區有關部門應做好摸底調查研究、實施方案制定和其他工作準備。

三是積極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羣眾普遍反映目前我區新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費報銷比例太低。因此要結合我區實際,在確保基金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對我區補償方案作局部調整,提高農民的住院實際補償比例;按照“大病統籌,兼顧門診”的原則,逐步擴大慢性病補償種類,提高慢性病門診治療報銷標準。單病種定額補償具有效率高、能促進醫療質量提高、基金透明及便於基金管理等優點,要結合我區實際,逐步實施精神病等單病種收費限價管理和定額補償制度。

4.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特困羣體社會救助制度

社會救助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必要補充和配套措施,以幫助解決因各種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特困羣體的實際困難。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圍繞孤寡、殘疾、大病、重災致貧者和城市生活無着流浪乞討人員等救助對象,建立以災害救助、社會救助、社會互助為核心的救助制度,構建城鄉一體化、組織網絡化、管理社會化、保障法制化,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要整合社會救助資源,增強救助合力,形成以生活救助為基礎,以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相配套,其他救助和社會幫扶為補充的工作格局。特別要注重對因災害造成住房搬遷家庭、大病致貧家庭及特困家庭子女入學三大特困羣體的救助,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5.積極探索農產品生產保險的新途徑

各級財政應設立專項資金,對農產品生產保險業務給予適當補貼。通過政府政策扶持和市場競爭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首先開展以針對自然災害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政策性保險業務,逐步形成農業災害風險轉移分攤機制。

在自願性和強制性相結合的原則下,對主要農產品生產逐步推行基本險,對其他農產品以自願為前提推行非基本險,對符合農業產業導向的種植業、養殖業予以專項保險費補貼,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

(三)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建立穩定的社保資金來源

一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十五”期間區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佔總支出的18%,而“xxx”期間計劃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只佔總支出的13%,兩相比較下降了5個百分點。區財政要根據財力增長情況和實際承載能力,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需求,合理調整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並應有相應的增長。

二是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社會保險的基本原理是大數法則,統籌互濟,如果沒有覆蓋全社會的“面”,沒有包容所有勞動者的“羣”,就無法達到這個基本要求。只有擴大覆蓋面,才能增加基金收入總量,才能降低撫養比,才能互助互濟,平衡不同企業的負擔。要根據經濟成份多元化和就業形式多樣化的實際情況,確定擴面方向和重點,及時把外商投資企業、新興行業、多種經濟成份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納入覆蓋範圍,逐步實現社會保險的全覆蓋。

三是依法加強基金徵繳。建立相應的制約機制,加大社會保險費清欠催收力度。對拖欠養老保險費的企業分清原因,屬惡意欠費的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建立企業繳費目標責任制度,企業與政府簽定繳費目標責任書,年終完不成繳費的,追究企業經濟責任。協調税務、工商、衞生、工會等部門,加強與社會保障部門的配合,共同建立社會保險徵繳聯動機制。呼籲國家立法機關予以關注,儘快通過國家立法逐步實現“變費為税”,確保社會保障基金具有穩定的來源。

四是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穩定機制。擴大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村社會保障的比重,探索集中部分國有資產的經營收益和轉讓收益用於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住宅的質押、流轉換保障、換救助的機制,解決農村孤寡老人、殘疾人、孤兒等弱勢羣體的社會保障問題。

(四)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努力為特殊羣體排憂解難

一是大力推進社會福利事業發展。以老年人福利服務為重點,構建以公辦養老機構為示範,以城鄉基層福利服務網絡為依託,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多層次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

二是探索建立特殊羣體社會保障制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鄉社會福利事業,着力統籌城鄉安居生活,加快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設,逐步解決進城農民工、城市“雙困”家庭和農民變市民的住房問題,加快農轉非安置房和農民新村建設,建設城鄉新型社區。

三是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募集資金,用於各項社會救助事業。但必須建立嚴格的資金募集、管理、使用和監督制度,確保慈善資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五)完善監督機制,確保社會保障工作有序運行

一是監管社保基金工作。建立健全內部監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情報告制度,完善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加強監督隊伍建設,開展基金安全教育活動,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發揮行政監督、專門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協同作用,形成人人關心基金安全、重視基金安全、維護基金安全的社會氛圍。

二是監督低保管理工作。要不斷提高低保工作人員自身素質與法律意識,強化責任機制,全面推行工作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嚴格規範低保管理制度,促進低保工作依法、公正、公開、廉潔地進行。加大普查力度,確保低保金的公平、公正發放,排查“假低保”户,杜絕寧吃低保、不要低薪現象發生。民政部門在加大低保檢查力度與提高自身監督效率的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地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增強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促進低保工作健康有序進行。

三是監督企事業為職工“買保險”。要加大宣傳,廣泛動員公民參加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要“沉到底層”,密切關注企事業單位為職工“入保”情況,切實保證職工的社會保障落到實處。

(六)整合社保工作機構,提高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水平

目前社會保障種類繁多、機構重疊,加上我區醫療保險未納入市級統籌,增加了運行成本,降低了行政效能。整合工作機構,是我區提高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是成立區城鄉社會保障局。將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五大保險業務管理單位歸口合併,成立獨立法人的城鄉社會保障局,同時將衞生局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合作醫療和民政局的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五保供養等社會保障職能劃歸該局,改變目前多頭管理、體制不順的現狀,實現城鄉社會保障歸口管理。

二是把農村醫療救助併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農村醫療救助是指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特別是農村五保户和農村特困(低保)户,因患大病經合作醫療補助後,個人負擔醫療費用仍然難以承受,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由醫療救助專項基金給予一定數額的醫療費用補助。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農村醫療救助分屬衞生和民政兩個部門管理,但其資金的來源渠道、用途、目的和宗旨具有一致性,因此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應當併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

三是增加對社會保障工作的投入。要根據實際需要增加社會保障工作機構設置和工作人員編制,加大投入完善設備設施,推進社會保障的規範化、信息化和專業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