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

xx在xx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對人民羣眾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我們黨的宗旨的要求。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經濟發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質前提,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反過來,民生的改善創造了和諧的社會環境,又會對經濟發展以有效推動。長陽縣委、縣政府深知這一發展要義,自以來,就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大力推進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堅持富民優先、民生為重,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想方設法加大投入,紮紮實實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創造性地啟動實施了社會領域“五大工程一項計劃”,讓全縣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

經濟社會發展注重民生保障調研報告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貧困是制約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要消除貧困,必須有新理念、新思維、新舉措。長陽縣委、縣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紮實推進扶貧開發“一體兩翼”工作,以扶貧到户為抓手,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有力的促進了貧困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減少絕對貧困人口3000人,全縣絕對貧困人口降到5.27萬人,使6000名低收入人口穩定解決温飽,全縣低收入人口減少到6.08萬人,分別佔農業總人口的14.76%和17.03%。爭取扶貧資金950萬元,比上年增長14.32%,爭取中央、省直6個單位落實社會幫扶資金200萬元,全縣貧困人口人均增收達到100元。

(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一是道路交通條件明顯改善。新修和改造村級公路112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000多公里。黃陵洞特大橋建成通車,宜長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白氏坪至流溪段全線通車,縣城至高速公路接線路正在加緊建設,“莊麻”、“資黃”公路硬化全面竣工,縣內國家二級路改造全面完成,鄉鄉通油路的目標基本實現。二是“電力瓶頸”有效緩解。全面完成了城區電網改造,完成了110kv板橋鋪、35kv王家棚變電站建設和35kv火燒坪、榔坪輸變電改造工程,啟動了110kv津變增容和長津輸電線路改造等工程建設,城鄉輸配電網絡進一步健全。三是信息通訊網絡進一步健全。鄉鎮互聯網業務全部開通,電信、移動、聯通三大網絡實現了全境覆蓋。四是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農村能源、水土保持等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有效保護了全縣良好的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達到73.6%。

(三)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全縣上下始終把“普九”工作當作農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理順管理體制,落實各級政府的教育職責,着力解決“普九”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促進了全縣“普九”成果的穩固提高。1999年6月,縣“普九”工作通過省人民政府驗收,、和又先後三次通過省政府組織的“普九”複查,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7—12週歲正常適齡兒童20419人,己入學2041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適齡女童入學率100%。國小無輟學現象。同時,以“普九”為契機,圍繞“高中進城,國中進鎮,聯村辦國小”的目標,依照“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統籌規劃、穩步實施”的原則,大力調整學校佈局,學校數量逐年減少,學校規模逐漸擴大,目前全縣中國小校總數已由的369所調減到99所,基本實現了佈局調整規劃目標,極大地優化了教育資源配置。在調整佈局的同時,為解決邊遠山區學生的入學困難,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努力探索適合山區教育特點的辦學新模式,積極創建農村寄宿保育制國小,共創建寄宿制高中4所、國中16所、國小69所;創建寄宿保育制國小55所,其中31所被宜昌市教育局授予“寄宿保育制示範學校”稱號。

(四)人才培養不拘一格

以“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為載體,着力培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將能夠帶動一片、示範一方的致富能手和“土專家”“田秀才”,作為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重點,出台《關於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鄉土實用人才培養、選拔、管理機制,採取與三峽大學聯辦、縣內設點的方式,在宜昌市率先啟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同時,以“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為載體,加大民族民間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並建立了文化人才獎扶制度,每兩年評選表彰一次“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設立“高齡民間藝人生活補貼基金”,對年滿70週歲、從藝40年以上的優秀民間老藝人發放了定額津貼。大力培育民族民間文化人才,採取“結對傳授”和“分片傳授”的形式,通過選送優秀民族民間文化人才到高等藝術院校深造,定期將縣外創作者“請進來”,組織開展“民間藝人師徒大賽”等活動,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土家民族文藝傳承人。

截止底,全縣人才總量達到13083人,佔總人口的3.15%。其中黨政管理人才1416人,少數民族984人,佔69.49%;女性268人,佔18.93%;本科以上學歷有455人,佔32.13%;35歲以下有303人,佔21.40%。

國有事業單位管理人才579人,其中少數民族420人,佔72.53%;女性134人,佔23.14%;專業技術人才4596人,其中少數民族3493人,佔76.00%;女性1920人,佔41.78%;本科以上學歷1264人,佔27.50%;35歲以下有1696人,佔36.90%;具有高級職務279人,佔6.07%;中級職務2731人,佔59.42%;初級以下職務1586人,佔34.51%,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名。另有集體事業單位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126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121人,農村實用人才1194名,民族民間文化人才2926名,有專兼職社會工作人才1125名。

(五)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在社會發展領域,重點實施了“五大工程一項計劃”,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一是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到30.98萬人,基金徵繳率達到100%;截至底,共有94.3萬人次受益,補助基金2814萬元,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被國家衞生部等八部委表彰為“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試點縣”。二是實施助學啟智工程。自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助學啟智工程以來,三年共籌措資金11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9萬人次,確保了特困生不因貧困而失學。三是實施民族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工程。在全國縣一級率先頒佈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建立了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數據庫和生態保護區,出台了優秀民間藝人獎扶政策,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與傳承,撒葉兒荷被納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四是實施計劃生育“民福”工程。全縣每年有2萬多人享受計劃生育基本免費服務,有1800多人享受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持政策,有650個計生困難家庭被納入農村特困救助對象,民福工程被國家計生委命名為中西部地區的“好典型”、“好樣板”。五是實施城鄉貧困救助工程。對城市低保户、農村重災户等特殊困難羣體進行大力救助和幫扶,基本解決了城鄉弱勢羣體生產生活難的問題。自城鄉貧困救助工程實施以來,10811名農村特困對象得到了救助,5624名城鎮居民享受了低保,18690人享受了貧困羣眾大病醫療救助,80%的五保對象得到集中供養,近名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六是實施“科技富民計劃”。培育了一批農村科技服務組織,培養了一大批農業科技帶頭人隊伍,應用和轉化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了一批區域優勢品牌,增強了縣域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科技與經濟的藕合度不斷增強。幾年來共爭取國家、省、市科技項目36個,引進新品種46個,開展各類技術培訓9.6萬人次,培養科技文化中心户793户,科技對工業的貢獻率達到42.8%,提高了11個百分點,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46.9%,提高了2個百分點。[②]

(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全縣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化經濟發展的軟環境。先後出台了《關於建設優良發展環境的決定》、《關於工業經濟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關於長陽無公害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優惠政策》,建立了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執法行為管理制度、發展環境評議制度、投訴查處和責任追究制度、發展環境聯席會議制度等五項制度,開展了“以誠信為本、以信用立縣”和“為誰發展、誰來發展”的宣傳討論,建立金融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支持金融機構進行各項改革,深入開展“信用長陽”創建活動,全縣信用環境進一步好轉,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誠實守信、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新型銀企、銀地關係逐步建立。

(七)執政能力日漸增強

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做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學行政。始終堅持“執政為民”,把解決羣眾“辦事難”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全面推行首問負責、政務公開、綠色通道等制度,實行“五個一”的項目協調工作機制,各級各部門服務各類市場主體的意識明顯增強。積極構建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在全縣建立了方便、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務體系。截止目前,三級便民服務中心累計受理服務事項件48.8萬件,已辦結48.6萬件,辦結率達到99%以上。規範招投標行為,淨化交易市場,共組織招投標403次,節約增資1500多萬元。出台了縣人民政府工作規則,推行《關於加強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八條規定》、《關於厲行節約、規範公務接待的八條規定》、《關於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債務管理防範債務風險的八條規定》、《關於加強全縣資源管理的八條規定》、《關於嚴格國有資產處置程序的八條規定》和《關於加強縣屬國有企業管理的八條規定》等管理規定,完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政府部門工作目標考核責任制以及各項管理制度,健全約束、督查機制,規範了行政行為,提高了行政效率,強化了政府管理,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追求效率與公平的統一,堅持加快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兩手抓,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社會發展領域,重點圍繞人民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追求社會公平,在全國率先實施社會五大工程一項計劃,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為了改變農村“小病拖、大病磨、實在不行請巫婆”的現狀,縮小農民在醫療待遇上與城鎮居民的差別,作為全國農村合作醫療的發源地、首批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於率先啟動並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農民的生存、生活質量開始得到提高,勞動力得到了有效地保護。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民族貧困地區困難學生上不起學的問題,於啟動了“助學啟智”工程,建立起了以政府為主導的貧困學生救助長效機制。為了解決育齡羣眾享受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難、農村業餘精神文化生活開展難和民族民間文化傳承難的問題,還實施了“民福”工程和民族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工程。國家計生委專家在長陽檢查後指出:“這是全國中西部地區的好範例、好樣板。”每年籌資100多萬元用於民族民間文化搶救與保護,在全國率先建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庫,重獎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巴土文化已經成為全國馳名的一個重要區域品牌。此外,還籌資1200萬元實施了“城鄉貧困羣體救助工程”,對城鎮低保户、城鎮“三無”人員、流浪乞討人員、農村重災户、農村五保户、特困户、特困優撫人員以及政府認為必須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難羣體進行大力救助和幫扶,基本解決了城鄉弱勢羣體生產生活難的問題。

(二)追求活力與秩序的統一,堅持激發活力與加強管理兩手抓,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

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活而有序,是活力與有序的統一。社會活力系統構成複雜,既包括人的要素的活力,也包括自然、環境的控制改善的活力以及機制的活力。[③]近年來,長陽縣始終堅持把體制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不斷深化體制改革,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集體企業改革,企業改革攻堅取得重大突破;紮實開展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農村税費改革,縣鄉機構和行政機關人員大為精簡,鄉鎮由16個減少為11個,行政村由435個減少到154個,村組幹部減員5019人。同時,還推行了綜合預算、政府採購、工資直達、税款直達等財税改革,深化了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以養老、失業、醫療、城鎮低保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制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正在消除,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活力競相迸發。

建設和諧社會需要活力,但這種活力是活而不亂,是有序中的活力,是保證有序的活力。在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的同時,要十分注重加強政府管理和社會管理。在加強政府管理上,一方面是建章立制。在對鄉鎮、政府部門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的基礎上,長陽縣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出台了五個“八條規定”。另一方面,注重研究和把握工作規律。在工作的過程中,注重對事物進行理性思考,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積極探索和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並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例如,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方面,堅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探索並採取了“分頭積極抓招商,統一動作籤合同”的辦法,促進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

在加強社會管理上,突出“三抓”。一抓勞動就業。按照“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原則,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創造了眾多的就業機會。二抓社會保障。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妥善解決特困户、五保户、殘疾人等弱勢羣體在生產生活、子女入學方面的困難。三抓社會穩定。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高度重視羣眾來信來訪,主動幫助解決問題,積極化解社會矛盾。

(三)追求人與自然的統一,堅持提高國民素質和保護生態環境兩手抓,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優良的環境。

社會的和諧不僅來源於人類社會內部的協調發展,同時要有賴於社會的人與自然界的協調。在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上,首先從提高國民素質入手,以農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為突破口,着眼於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創造性地開展了以“三建一創”(建道德規範、建道德檔案、建道德理事會,創和諧民風)為主題的農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建設與保護。在經濟建設中,不以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通過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對“五小”企業、重點污染企業及開山炸石、毀林開荒等行為進行集中專項整治,優先對清江兩岸和旅遊景區25度以上的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拒絕雖有較好經濟效益,但污染不達標的投資項目,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和清江秀美的山水風光,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四)追求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堅持發展民主和健全法治兩手抓,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重要的保障。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動搖,有力地提高了科學執政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充分發揚民主,科學決策,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醖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完善了班子內部的工作分工、議事、決策規則和程序,辦事情、作決策,都堅持是否有利於全縣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利於全縣社會政治穩定、是否有利於大多數羣眾利益的原則。二是協調各方,充分調動各界積極性。在具體工作中,注重協調各方,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以求團結統一,形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三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充分運用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民族立法權,積極開展民族立法,先後制定了自治縣計劃生育條例、自治縣預算外資金管理條例、自治縣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補充規定等8部單行條例,修改了自治縣自治條例和自治縣鄉村公路管理條例等3部自治法規。

(五)追求科學與人文的統一,堅持弘揚現代科學和培育人文精神兩手抓,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支撐。

一是大力弘揚現代科學。全縣先後制定出台了《關於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加速科技進步的決定》等十一個政策性文件,還組建了科技顧問團,建立了縣級領導幹部聯繫科技人才制度,將全縣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目標任務落實到每個領導幹部的頭上,極大地突出了科技工作的主體地位,有力的促進了科技事業的發展。在立足於自主研發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各大院校合作,借力生智,湧現出了一批科技成果。通過大力推廣生物工程新技術、無公害蔬菜栽培、農業高效栽培、生豬和山羊雜交、節能增效等先進實用技術,有效地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對經濟的滲透不斷加強。[④]二是大力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維護和實現和諧的深層次的“軟件”因素。在培育人文精神上,把重點放在培育人、環境及打造信用長陽上,提出“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按户發展環境”,把客商滿意、企業滿意、羣眾滿意作為衡量我們服務質量的標準,造就了一支朝氣蓬勃、紀律嚴明、奮發有為的公務員隊伍。積極探索並建立社會信用監管制度和失信懲戒制度,在全國旅遊行業率先實行了信用等級評價授信制度,極大地促動了全社會信用意識的提高。

三、借鑑與啟示

(一)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靈魂,必須創造性地運用到實踐中。

堅持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和把握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律,深刻領會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以系統、綜合、辯證和統籌的思想謀求發展,提高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領導改革和發展的本領。充分考慮經濟工作各個方面的關聯性,全面整合和科學利用各類優勢資源,注重把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綜合起來考慮,更加突出經濟工作的全面性和可持續性。堅持用“五個統籌”的思想指導發展,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辯證地認識縣情,辯證地看待發展環境,辯證地看待機遇,辯證地看待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係,努力變劣勢為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確保了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求真務實,用科學的決策指導發展。

貧困地區要發展,坐等政策是不行的,必須堅持自力更生,向內使勁,尋求科學的發展之路。在立足基本縣情,認真分析形勢和當前經濟社會中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進一步研究細化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措施。各級領導幹部突破了簡單重複過去的思維定式,形成了勇於創新、爭創一流的精神境界;全社會突破了小富即安、四平八穩的習慣影響,形成了求新求快、開拓進取的濃厚氛圍。提出“以全面建設小康長陽為目標,促進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城鎮與鄉村和諧發展,努力將長陽初步建成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配套、生態環境優良、人民生活殷實、社會文明進步的新長陽”的奮鬥目標;提出“緊扣發展第一要務,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依法執政、民主執政、科學執政,奮力推進綠色長陽、平安長陽、信用長陽、文化長陽、和諧長陽建設”的奮鬥目標;在新的形勢下,現在將奮鬥目標提升為“建設生態長陽、平安長陽、信用長陽、文化長陽、富裕長陽”。這一執政理念的發展變化,充分反映縣委、縣政府在學習、運用、實踐黨的基本理論上的進步。

(三)協調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必須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這些年,長陽縣既實現了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又促進了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既加快了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又推進了農村的城鎮化進程;既對老行業、老企業進行了嫁接改造調整,又扶植培育了一大批新興產業;既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又降低了資源消耗,有效保護了環境。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經濟發展是基礎,社會發展是目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到又快又好,必須統籌兼顧、同步推進。

(四)協調關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必須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建設和諧社會,要善於處理各種利益關係,努力做到讓絕大多數人受益。這些年來,他們堅持從羣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幹大多數羣眾受益的事,幹羣眾長遠受益的事,讓老百姓有房住,讓勞動者有事做,讓孩子有學上,讓患病者有醫就,力爭讓所有應該得到社會關愛的人都得到救助。長陽的實踐告訴我們,切實維護好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各方面的社會關係才能協調,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發揮出來。

(五)執政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證,必須不斷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近年來,政府把工作重點轉到規範市場秩序、協調利益關係、主持公平正義、營造良好環境、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的急難問題等方面上來,逐步提高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本領。長陽現象給了我們啟示:實現我們的宏偉藍圖,關鍵在各級黨委政府;構建和諧社會,關鍵也是如此。必須根據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提高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努力形成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