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工作報告 > 調研報告

關於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鄉村幹部作為農村基層工作的執行者和落實者,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也是密切聯繫羣眾的中堅力量。鄉村幹部能力的高低、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和諧新農村的建設大局,因此着力提升鄉村幹部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築牢他們心繫羣眾、服務羣眾、紮根羣眾的思想根基就顯得尤為重要。近期,為深入搞好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調研工作,我們深入鄉鎮、村組、農户家中就如何開展好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如何貫徹執行好黨的羣眾路線,進一步轉變鄉村幹部工作作風,增進幹羣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要求,我們挑選了四個鄉鎮,按照普通羣眾比例不低於40%的要求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就調查問卷確定的調查內容進行了專題調查。同時這四個鄉鎮組織召開了由鄉村幹部、黨員羣眾參加的座談會,圍繞調研內容進行了深入座談。針對當前在貫徹執行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羣眾的新期待、存在的問題,今後的意見建議等問題,向全縣10個鄉鎮的黨政主要領導、副書記、紀委書記、村書記主任發放訪談表212份,通過分析彙總調查問卷、座談了解、個人訪談,共徵求各方面意見建議4大類22條。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範文節選!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縣堅持把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實現惠民利民富民、構建和諧新農村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縣委“3+1”發展戰略,緊緊圍繞“航天先鋒”引領工程,不斷強化理論培訓、豐富活動載體、大辦利民實事、實現富民強縣,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

(一)強化理論教育,注重理順幹羣情緒。

近年來,我們把加強農村黨員幹部的學習教育工作做為提升黨員幹部為民服務能力、增強黨員幹部自身黨性修養、理順黨羣幹羣關係的重要手段,採取請進來講、送出去學、遠程教育教、實訓基地練等辦法,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十八大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積極創先爭優。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則,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參觀黨員黨性、警示、廉政教育基地,圍繞黨員“冬訓”,做好黨員“雙述雙評”工作,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切實築牢了基層黨員幹部為民、務實、清廉的思想道德底線,增強了基層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羣眾、服務羣眾、為了羣眾的意識。各基層黨組織通過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和“一線工作法”,組織廣大羣眾舉辦各類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文化娛樂活動,引導廣大黨員羣眾積極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廣大黨員羣眾的主人翁意識和參政議政意識明顯增強,廣大黨員羣眾的情緒基本穩定。

(二)突出多辦實事,注重拉近幹羣距離。

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全縣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將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重點,集中精力、集中財力辦理順民意、聚民心、解民憂的惠民實事,着力解決保障性住房建設、村級醫療衞生室建設、農村安全飲水、鄉村道路鋪築、農村人居環境改造等民生問題,全面落實新農合、新農保、城鄉低保等各項惠民政策,有效解決了廣大羣眾就業、養老、上學、看病、住房等方面的突出矛盾。認真落實推廣了人民羣眾來訪接待制度,暢通了人民羣眾的來訪渠道,廣泛瞭解羣眾所需所盼所憂,瞭解羣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評價、意見和建議,有效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維護了羣眾利益,提升了黨政工作與羣眾意願的契合度。

(三)豐富活動載體,注重搭建幹羣聯繫紐帶。

一是深入實施“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

充分發揮聯繫單位信息靈、政策通的優勢,加強溝通聯繫,注重排憂解難,通過政策上引、資金上幫、項目上扶等辦法,積極組織幫聯單位深入村組和農户家中,幫助貧困村和特困户分析貧困原因,找準脱貧路子,制定發展規劃,引導他們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養殖業。

二是深入實施幹羣“四連四促”行動。

實施了以“設‘連心箱’促調查研究、帶‘連心本’促理清思路、建‘連心卡’促破解難題、架‘連心橋’促社會和諧”為主要內容的幹羣“四連四促”行動,全縣680多名科級幹部深入基層,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扶持重點產業,維護農村穩定。

三是深化“五步聯推”黨羣共富工程、“支部比發展、黨員爭先鋒、建功新農村”活動。

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農村黨員在發展温室瓜菜、特色林果、設施養殖等高效特色產業中爭當“致富先鋒”, 全力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激發廣大農村黨員創先爭優、建設新農村的熱情。

(四)落實發展大計,注重築牢幹羣關係。

近年來,縣委把“為人民謀利益”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團結帶領全縣幹部羣眾,按照市委“六翻番、六提升、三率先”的發展目標,堅持“3+1”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創新農業、興旺一產”的工作部署,大力實施“6+1”產業富民計劃,加快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傾力實施道路建設、人畜飲水、渠道襯砌、小康住宅等惠民工程,使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400元,農民人居環境、生活質量、幸福指數得到較大輻度的提升,幹羣關係不斷融洽。

三、調研瞭解到羣眾最期盼的問題

(一)羣眾期盼政府科學引導,助農增收的產業結構日趨完善。

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就我縣而言,廣大人民羣眾期盼最熱烈的關鍵性問題主要是盼望助農增收的產業結構能日趨合理,產業鏈條能逐步延伸,產中跟蹤服務能夠到位,產出效益能不斷增加。目前我縣依然存在種植業比重偏大,種植品種多而雜的現象,沒有能形成規模效應和鏈條效應,缺乏具有明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農民增收難。

(二)羣眾期望鄉村幹部提升致富帶富能力。

做給羣眾看,才能帶着羣眾幹,但我縣鄉村兩級幹部,在羣眾眼中普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量高校畢業生到鄉鎮工作,在為農村發展注入新血液,帶來新活力的同時,由於基層經驗少、社會閲歷淺,指導工作的實踐經驗不夠,動手實踐能力差,工作執行力弱。二是部分村幹部只滿足於完成日常事務性工作,聯繫羣眾不夠,沒有把引導羣眾致富當作首要任務,導致幹部帶動羣眾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生產效益、帶領農民致富的能力較弱,羣眾認可度不夠。

(三)羣眾期望鄉村幹部更加務實為民。

評價黨羣幹羣關係的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最多的是“一般”,黨員幹部聯繫羣眾做的“一般”,充分反映了我縣部分鄉村幹部服務羣眾意識、宗旨意識不強,對待羣眾態度冷漠,對待工作推拖死板,不能很好地定位“何為幹部、幹部何為”,部分鄉村幹部服務能力、帶動能力較差,辦事不透明、不公開情況時有發生,幹部和羣眾交流渠道不夠通暢,不能很好的引導羣眾的理性訴求。

(四)羣眾期望鄉村幹部進一步提高責任意識。

部分村幹部存在得過且過,當“太平官”、“做太平事”的思想,缺乏艱苦奮鬥、吃苦在基層一線的意識。反映出部分鄉村幹部宗旨意識淡薄、羣眾觀念不強,工作飄浮,缺乏工作的責任心和恆心。

四、對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些意見建議

開展黨的羣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最主要的目標是落實務實、清廉、為民的服務宗旨,重點和關鍵點在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營造和諧的鄉情村情上。針對我縣農村調查問卷反映的情況,對今後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以下一些淺顯的意見建議:

(一)堅持多措並舉,提高鄉村幹部做羣眾工作的能力。

一是要通過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和1+1、1+n等形式的幫帶模式,不斷提高幹部做好羣眾工作的綜合素質,強化鄉村兩級幹部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二是通過認真落實“一線工作法”、在基層一線包村蹲點、聯繫包抓鄉村重點工作等實踐鍛鍊活動,努力提高幹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團結凝聚人心的作用,使每項決策、思路和辦法,能夠通過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好地落到實處、發揮效應。四是強化羣眾工作考核。要將羣眾工作納入相應的責任考核當中,通過考核來強化幹部的工作責任,激勵幹部提高工作水平。

(二)切實轉變作風,增進幹羣關係。

一要堅持察實情。始終保持與人民羣眾血肉聯繫,深入一線,深入羣眾,真實瞭解村情民意,捕捉社會信息動態,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和傾向性問題。二要善於解民意。要深入研究,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善於做宣傳羣眾、教育羣眾、引導羣眾的工作。通過説服解釋、耐心疏導解決羣眾的思想認識問題。三要堅持抓關鍵。大力發展特色優勢高效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積極做好道路建設、渠道襯砌、人飲病改等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實事,用實實在在的利民惠民實事贏得羣眾的支持和信賴。

(三)完善制度體系,拓展幹羣溝通渠道。

認真執行幹部民情日記、定期接待羣眾來信來訪、下訪等制度,要通過民主懇談會、記民情日記、住村等多種形式聯繫羣眾,溝通思想,增進感情。要充分發揮農村“兩代表一委員”在聯繫羣眾、聽取和反應羣眾意見方面的作用,形成定期向他們通報情況和聽取意見制度。要開闢專門渠道、增強政府瞭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功能,使黨委政府與羣眾之間的信息傳遞交流更直接、更及時、更廣泛。

(四)強化教育引導,提高鄉村幹部黨性修養。

一要採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送出去學與請進來教、遠程教育引和人才實訓基地練等辦法,切實加強對鄉村幹部的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服務羣眾的能力。二要通過組織學習新《黨章》、重温黨的誓詞、到全縣黨性教育基地學習等辦法,進一步強化黨性觀念。三要在踐行黨的宗旨中加強黨性修養,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精力投入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村廣大羣眾的根本利益上,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五)創新幫扶機制,不斷深化“聯村聯户”行動實效。

幹部聯户好不好,要看“輸血”能力帶動的“造血”細胞擴散的怎麼樣,要讓聯户活動成為幹部的一種習慣性、經常性活動,要通過聯繫户的收入對比、發展成效、技能水平和精神風貌各方面進行羣眾問效評價,羣眾反映好不好要作為評價幹部的最低要求。要暢通幫扶 “能進能出”渠道,制定聯繫户動態管理機制,讓更多的困難羣眾和需要聯繫幫扶的羣眾納入到“聯村聯户”行動中來。要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連片帶動、整體推進“的模式,圍繞“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原則,整合部門幫扶資金,統籌安排,打捆使用,凸顯幫扶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