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发言稿

全市三级干部会议讲话(精选5篇)

发言稿5.88K

全市三级干部会议讲话 篇1

同志们:

全市三级干部会议讲话(精选5篇)

春节刚过,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同心同德,克难攻坚,全力推动林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一会儿,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圆满收官,林州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

20xx年是“”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始终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71.2亿元,增长8.1%,较“”末增长66.6%,年均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5亿元,达到15.3亿元,增长9.2%,较“”末增长68.7%,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亿元,增长16.3%,较“”末增长110.3%,年均增长16%。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97元,增长9%,较“”末增长89.8%,年均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47元,增长8.5%,较“”末增长71.6%,年均增长11.4%。连续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二)坚持转型提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占比由“”末的5.6:71.3:23.1调整到4.3:57.3:38.4,结构更趋合理。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153亿元,增长6.4%;工业增加值完成252亿元,增长6.6%。年初确定的21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光远新材料电子布一期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44亿元的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试运行,洹河生态公园基本完工,完成土地收储出让1200亩,新建、盘活标准化厂房20万平米,累计入驻企业4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完成税收9.4亿元。特色农业增产增效。完成核桃栽植任务4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4.2万亩。“东姚洪河牌小米”入选“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2.1亿元,新扩建规模养殖场45个,畜牧业产值达31亿元。投资2.48亿元,建成19个现代农业园区。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淇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9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旅游三产彰显活力。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通过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评审;万泉湖、洪谷山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石板岩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红旗渠景区被评为首批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9家农家乐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全年共接待游客57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分别增长8.4%和10.5%。同时,商贸物流全面提速,大通物流园、京新购物中心开业运营,长德商贸城、太阳国际等开工建设。三产增加值完成180.7亿元,增长12.2%。建筑实力持续增强。林州建总上市工作顺利推进,泰宏集团、林州建总承建项目双双荣获“鲁班奖”,红旗渠建设集团、大成建设集团被评为全国建筑业“双百强”企业。全年新增企业58家,企业总数达到259家,承揽建安总值1200亿元,创劳务收入100亿元,税收(全口径)达到11.5亿元,被评为“中国建筑之乡”。

(三)坚持厚植优势,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10万吨铝工业型材、300万部手机、450兆瓦光伏发电、100兆瓦风力发电等项目。共引进省外资金92亿元,引进域外资金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50万美元。科技水平不断提高。863科技产业园成功升级为“省级科技孵化器”,注册企业61家,入驻企业46家。新增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丰铝电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光远新材料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再次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市”。顺利加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成为“众创”新基地。金融体系更趋完善。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56家,实现三年翻番。整合构建了城投、汇通、红旗渠集团3大投融资建设平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6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50家。协调市内、市外金融机构通过直接、间接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全市各类企业提供130亿元资金支持,是年内新增存款的3.4倍。全市金融行业全口径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9%。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交通优势日益凸显。林桐高速林州段开工建设,鹤辉高速林州段完成总投资的90%。投资10亿元,完成东南公路市区至合涧段、红旗渠青年洞至分水苑段和葛嘴公路河西大桥升级改造工程。

(四)坚持生态宜居,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投资3000万元,完成林虑大道等3条道路续建工程,长建路等8条棚改配套道路顺利推进。投资1.09亿元的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投入运行。投资5000万元,完成天然气管线建设120千米,新增用户6000户,发展农村社区20个;投资4000万元,铺设供热管网5.6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米;投资2950万元的五水厂建成并具备通水条件。龙头山等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6亿元。生态绿化不断提升。投资6500万元,新增、改造绿化36万平米,完成绿地游园提升130余块,完成森林围城7200亩、廊道绿化20xx亩、山区绿化11.4万亩,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顺利通过审核。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投资1.8亿元完成280家企业大气环境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00天。

(五)坚持改善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民生支出达到3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十三中(七小)、二小分校建成投用,18名学生被清华、北大、港大录取;人民医院新址、食管癌早诊早治中心建成投用,教育和卫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累计发放低保金、救助金、抚恤金1.78亿元,发放慈善救助款物3836万元;昌泰花苑、聚贤苑等廉租住屋和公租房建设顺利推进,保障各类住屋困难家庭1329户;向上争取扶贫资金2088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5个,完成脱贫4000人,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促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成交总额9.7亿元,增收节资5424万元;投资5829万元,解决10.2万农村人口和2.43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投资1.3亿元的“天眼”工程,一期建成投运,二期正在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排查治理安全隐患3403处;积极推行“责任+阳光+打击”工作模式,信访案件结案率100%;妥善处置非法集资,完成兑付2950万元,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今年各项目标的完成,标志着“”圆满收官,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光明前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四大班子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发扬红旗渠精神,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四大班子,向为林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着眼发展目标,科学研判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1月15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了我市“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厘定了我市未来五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总体思路,是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指引。

今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长远目标,坚持精神立市,突出生态核心,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三力同驱”,工业、建筑业、文化旅游业“三业并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全力打造全域式景区、全域式园区、全域式社区,加快建设富美林州、幸福家园,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准确研判、明确定位,抢抓机遇、科学施策,必须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压力以及发展的比较优势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努力在查找问题中补齐短板,在对比先进中加压奋进,在挖掘优势中加快发展。

(一)清醒认知问题。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钢铁、汽配、电解铝等传统产业动力不足,电子电器、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二是要素制约明显加剧。资金、土地、环保等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特别是在企业普遍困难的形势下,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三是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城区人口28万,城镇化率49%,与谢省长提出的5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和70%的城镇化率还有很大差距。四是加速发展优势尚未形成。缺乏高等教育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系统、不完善,金融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体制机制、基础支撑、载体平台的建设亟待加强;三省交界的区位交通优势还没有充分形成。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个别审批事项环节多、耗时长,部门衔接不够、责任不清、效率不高;个别干部存在能力恐慌、精神疲弱、懒政怠政等现象。对此,我们必须要清醒认知,努力解决。

(二)积极应对挑战。谢伏瞻省长在1月4日视察林州工作时,明确提出林州要当全省经济发展排头兵,但放眼全省,我们距离排头兵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是财税收入有差距。我们的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107个县(市)第20位,与同是全省十强的新郑、中牟相比,分别少44.7亿元、20.7亿元;增幅居第79位,较新郑、中牟分别低10.6、4.7个百分点。二是项目建设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大个项目少,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屈指可数,尤其是缺少像富士康一样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三是品牌亮点有差距。工业上,我们的知名品牌还不多、还不强;城建上,我们缺少万达、建业等一线知名地产品牌;旅游上,我们没有一家像云台山这样的5A级景区;现代农业上,我们更是缺少双汇、思念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些都对我们争当全省排头兵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当然,挑战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

(三)挖掘比较优势。相对于问题和挑战,我们的优势更为明显,在多年艰苦积累的基础上,林州的比较优势正在放大,属于林州的时代正在到来。一是拥有坚实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劳动力、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传统优势正加速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为我们加快发展积蓄了后劲。二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意味着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借势发展,就能够把这些劣势和不足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三是拥有相对成熟的载体平台。我市不仅拥有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863科技产业园、红旗渠干部学院等规格较高、知名度广、影响力大的硬件平台,还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建筑业发展综合试点市”等软件载体。这些平台和载体,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是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这里的优势有三层含义,第一个是林州境内地貌丰富,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众多,为我们打造全域式景区、全域式园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第二个是山多坡广,适合种植核桃、中药材、小杂粮等各类经济作物,也非常适合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为我们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天然条件。第三个是林州地处太行山区,属于“三山一滩”范围,将得到国家扶贫资金的重点倾斜和支持,为我市加快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创造了机遇。五是拥有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林州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拥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无论是全市的重点企业,还是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建筑业大军,都能看到林州企业家的身影。这个优势是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六是拥有大批心系家乡的在外工作人员。林州在外工作人员比较多,特别是成功人士多,他们虽身居异地,从事各行各业,但时刻心系家乡发展,为林州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本、项目等,成为林州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桥梁纽带。七是拥有独一无二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林州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对外,她是品牌、是名片,是林州的形象和化身;对内,她是动力、是旗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林州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积极谋事、主动干事、努力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创造未来,建设富美林州、幸福家园,加快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美好憧憬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三、明确工作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目标既定,创业唯实。20xx年,要重点围绕六方面工作,狠抓落实,扎实推进。

(一)围绕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立足长远谋项目。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围绕我市优势资源和重点产业,高水平地谋划一批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强、关联程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围绕工业科技、交通公路、金融旅游等9个方面谋划重大项目191个,预计总投资1073亿元,逐步形成近、中、远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要兼顾项目的总量和质量,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安阳市的规划盘子,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是千方百计招项目。重点做到“三突出、三明确、三提高”。“三突出”,即进一步突出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突出乡镇(街道)招商引资主导作用,突出外地林州商会和林州籍在外成功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三明确”,即进一步明确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重点区域,明确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重点对象,明确高端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三提高”,即通过完善招商责任推进机制、开展签约项目专项督查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域外资金达到100亿元以上。

三是扑下身子推项目。对省、市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实行“周例会、月点评、季汇报、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制度,确保项目建设不松懈,推进工作不停步,努力以行动改变林州,以项目发展林州。重点要抓好涉及工业、三产服务、现代农业、城镇建设、文化旅游、道路交通等六个领域,总投资556亿元的112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43亿元。此外,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统筹抓好“六个一”工程,即新上一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建一个文体广场,结合水利工程打造一个水面,建设一个光伏村,培育打造一个文体旅游村,创建一个党建示范村。

(二)围绕供给侧改革,着力加快产业转型

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凤宝管业特种钢管三期、光远新材料电子布二期、鼎鑫镁业镁轮毂、昀达变速箱等总投资287亿元的40个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63.5亿元。特别要结合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重点推进总投资27.2亿元、装机容量300兆瓦的11个光伏、风电项目,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县(市)。同时,强化企业服务,在水、电、气、运及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现有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协调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做大做强建筑业。以成功获评“中国建筑之乡”为契机,进一步放大省建筑业发展综合试点市政策优势,加快培育“林州建筑”品牌。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布点国内、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际竞争。以优化企业金融环境、强化法律保障后盾、打造产业集聚优势、提升服务效益质量为着力点,吸引外埠建筑企业落户林州,壮大建筑业“总部经济”。确保年内新增建筑企业30家,回归企业10家。全年承揽建安总值1200亿元,创劳务收入100亿元,完成税收10亿元,企业总数达到290家。

三是全面提升旅游业。把20xx年作为旅游提升年,深入推进旅游三年大提升。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四个九”工程,即完成游客服务中心等9个项目,启动红色南湾整体改造等9个项目,统筹推进柏尖山等9个项目,编制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控详规等9个规划。推动达标升级,力争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创成5A级景区,黄华、天平山、洪谷山、太行屋脊等创成4A级景区,争创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理顺管理体制,整合风管委、旅游局、红管处、红旗渠集团等力量,成立高规格的旅游产业指挥部,形成齐抓共管、高效统一的旅游工作合力。整合景区资源,以红旗渠集团为主体,完成太行大峡谷、仙台山、冰冰背、猪叫石等景区景点回购工作。开展违建整治,认真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严厉打击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保护旅游资源。加强宣传营销,设立旅游宣传专项基金,成立宣传营销中心,在重点城市电视台播放广告及旅游宣传片,与携程、途牛、腾讯等旅游中介机构进行广泛联合营销。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增长11%。

四是加快发展坡地经济。推进坡地经济建设,新发展经济林1万亩,新增中药材2.5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4万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2个,示范面积11.7万亩。加快农业集群发展,力争建成核桃、生猪、家禽、小杂粮、中药材等5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化集群。加快优势资源整合,扶持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大力实施“强村固本”工程,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年内集体经营性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30%以上

五是持续推进商贸物流业。加快长德商贸城、建业文化商业综合体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业高集聚、功能高复合、就业高容量的商贸服务业集群。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市创建工作,加快农村淘宝建设,建立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在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分别建立服务站和服务点,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增长10%。

(三)围绕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宜居城乡

一是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加快推进长春大道东延、政北路等6条棚改配套道路建设,启动京林东路等7条新建道路建设。积极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的供热管网铺设工程建设,新增入网面积60万平米;启动三水厂升级改造工作,新铺设供水管网1万米,新增用户20xx户。统筹抓好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规划建设工作。

二是提升城市品位。投资2100万元对全长10公里的红旗渠大道进行绿化和景观提升,打造城市精品大道;投资1.91亿元打造全长50公里的旅游黄金通道。启动投资3500万元的红旗渠精神主题公园建设,完成年度投资20xx万元。力争完成投资2500万元的黄华河(王相路-人民公园,兴林路-红旗渠大道)综合整治工程,让城市再现青山绿水。

三是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水车园、龙头山、曲山等棚户区改造工程,确保年内完成投资5亿元。大力引进碧桂园、万达、建业等地产龙头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并与林州的生态旅游优势相结合,积极打造旅游地产、绿色地产、精品地产。

四是创新城市管理。深化违建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私搭乱建等城市管理顽疾;规范占道经营,整治交通秩序,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现象。投资20xx万元,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20个,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20个。加快推进总投资4亿元的垃圾焚烧电厂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亿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天眼”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监控体系和市民投诉平台。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

五是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实施改房、改水、改厨、改厕、改路“五改”工程。以景区的标准打造农村,围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古村落保护等,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小镇和精品示范村,推动秀美乡村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四)围绕优势培育,着力强化基础支撑

一是强化园区平台支撑。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巩固提升水、电、路、气、暖等基础保障能力,全力推进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现代商贸物流和洹河生态休闲“四个中心”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完成税收11亿元,确保实现“保十强、晋三星”。同时,加快原康玻璃制品、合涧精细化工、姚村汽车配件和东岗炭素四个专业园区建设,巩固强化“一区多园”格局。

二是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发展金融业总部经济,打造“金融总部”。全力推进农信社改制为红旗渠农村商业银行。继续扶持企业上市,力争培育3-5家在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交易板挂牌,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20家。设置1亿元应急周转金,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以成功获批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为契机,积极稳妥开展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试点。

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激活863科技产业园的平台优势,年内完成投资1.2亿元,引进科研机构、科技企业30家,全力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大力培育德力汽车等10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年内培育形成1-2家。引导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年内建成企业研发中心1-3家。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工作,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市。持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推进“一本一专”院校建设。聚焦现代金融、现代旅游、“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引进。

四是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林桐高速林州段工程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完成投资8000万元的省道安姚公路林州段改建、投资3500万元的林石公路路面改造建设;推进投资1.5亿元的产业集聚区铁路连接线、投资5000万元的林(州)济(源)旅游快速通道桃园大道至迎宾大道段新建、投资3700万元的干线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安保工程建设;加快东南公路原康至辉县界、林清公路林州段建设;投资8000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完成英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5个应急抗旱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9527万元的洹河长安路至新河公路桥下游段等“四河四段”治理工程;推进总投资1.4亿元的红旗渠灌区技改工程。投资1.98亿元,新建1座110千伏变电站,架设高低压供电线路800千米,完成194个行政村高低压电网整体改造工程。

(五)围绕生态核心,着力打造绿水青山

一是加强污染防治。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做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机动车污染控制、农作物秸秆禁烧等工作,有效减少雾霾天数。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乡镇人口集中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建设,新建临淇、五龙、桂林、东姚4个污水处理厂,确保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二是构筑生态屏障。大力开展生态恢复提升工程,完成山区绿化任务9.5万亩、森林围城建设6000亩;完成旅游黄金通道两侧可视山体高标准绿化1750亩;完成欧洲银行贷款造林项目6635亩。加快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0xx万元。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3个。

三是提升生态效益。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做靓生态品牌,进一步完善“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城市功能,积极培育发展生态农业、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新型业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效益,推动更多的发展要素集聚林州,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青睐林州,聚揽更多的外来人才落户林州。

(六)围绕和谐共享,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计划,“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力争全年脱贫5500人。开展光伏扶贫,开工建设总投资1360万元涉及20个贫困村的光伏入户工程。

二是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继续简政放权,编制公开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新服务举措,高标准打造“市民之家”。完成城郊乡撤乡建镇工作。抓好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执法、公务员职级并行、工商质监、卫生计生、公务用车等改革事宜。加快农村发展改革,抓好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试点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投资1.06亿元涉及横水、采桑、东姚3个乡镇7.8万亩的土地整治项目。

三是完善各项民生保障。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7万、16.8万、3.6万、6万和2.9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万。加强保障性住屋建设管理及运营工作,全力做好陵阳新区公租房二期及聚贤苑公租房建设。

四是统筹做好社会事业。投资1.9亿元,新建扩建64所中国小、幼儿园。完成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楼、疾控中心实验楼、残疾人托养中心、康复中心和50个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全面落实“二孩”政策。持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五是稳定改革发展大局。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天眼工程”二期建设,着力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指数。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扎实做好非法集资处置和信访稳定工作,解决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

最后,我就当前需突出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简单安排一下。随着天气逐渐回暖,迎来项目建设的黄金时间。大家要迅速从节日的氛围中摆脱出来,尽快投入角色,高效开展工作。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大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特别是财税收入,我们一季度的目标是5亿元,压力很大,必须加大财税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加大服务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努力克服资金、土地等困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三是积极推进“两个通道”建设。统筹做好道路建设、违建拆迁、绿化亮化等工作,确保在旅游旺季来临前初现成效。四是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按照台账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各项创建工作,全力迎接好国家旅游局的暗访,确保成功创建5A级景区。五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要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六是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扶贫工作。

同志们,挑战在前,重任在肩,林州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红旗渠精神,坚定林州自信,咬定发展目标,扎实工作举措,为加快建设富美林州、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全市三级干部会议讲话 篇2

同志们:

元宵节过了,年过好了,该干活了。这次全市三级干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按照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和市委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以“六城九市”联创为载体,以破难攻坚七大行动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振奋精神,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掀起大开发大建设大投入热潮,推动温州转型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一、充分肯定20xx年工作的成绩

20xx年是温州改革开放以来困难最大的一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家宏观调控效应显现,特别是前年的局部金融风波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在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转型发展仍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50亿元,增长6.7%;财政总收入500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9亿元,均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7亿元,增长3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00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00元,增长11%。虽然增速与往年相比不是太高,但过去温州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在经济总量增长较快的同时,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实际的人均GDP增长相对比较有限。去年温州GDP增速不高,但通过“三改一拆”倒逼低小散整治,外来人口下降了12.1%,同期的全市食盐消费量也应证了这种变化,同比下降了5.47%。同时,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订单数和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等先行指标也开始逐步向好,特别是今年的世界温州人大会签约项目达到2300多亿元,说明企业的投资信心有所恢复。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态势:

(一)启动了一批大项目,大投入的热潮已经形成。前年温州发生局部金融风波,主要原因是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这两年通过加大投入打牢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从去年开始效益逐步显现,一方面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6%,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另一方面是全市新开工项目4394个,是去年同期的2.32倍,投资额789.4亿元,同比增长81.4%,这为今年乃至明年投资的大幅增长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市域铁路建设规划等获得国家批准,高速公路、海港空港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搭建了大投入的平台,谋划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逐步形成。

(二)攻克了一批难题,大发展的保障更加完善。去年9月11日瓯飞工程一期获得国家批准,再加上原来的龙湾二期和丁山三期围垦,从瓯江口到飞云江口可以一次性围垦20万亩。完成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9.7万亩,解决了大量土地供不出去、用不起来的问题。垦造耕地5.6万亩,按照每亩20万元计算,节约资金112亿元,并一举解决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争取农转用指标1.1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万亩、海域直通车指标近1万亩,同时通过省级重点工程立项争取了一部分指标,基本解决了项目建设中的土地指标问题。可以说,困扰温州投资的土地紧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且为未来的持续投入创造了条件。在资金要素保障方面,去年通过推进金融综合改革,各部门和各有关方面大力推进直接融资,通过债券、基金、BT、BOT等各种方式,基本解决了温州建设的资金保障问题。完成了“四策合一”的制度设计,基本解决了城中村改造和推进过程中的政策难题,一些城中村改造的难点一举得以突破,为今年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通过破难攻坚,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为发展扫清了障碍。

(三)办成了一批实事,发展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完成“1650”大都市规划修编,为大都市建设奠定了规划基础。全市拆违2997万平方米,特别是原来各县对拆违工作有畏难情绪,但去年各县都全面启动了拆违工作,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建成一批公园和绿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过去的4平方米提高到14平方米。同时,温州肯恩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加快建设,附一医新院开诊,公交改革基本完成,平安大市有望实现四连创。

(四)深化了一批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路径更加明确。金融综合改革、民政综合改革、民办教育改革、社会资本办医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验落户温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财政预算公开以及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以改革促发展、以政府转型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初步形成。

实践表明,温州是干事业的地方,温州干部是能干事的干部。去年面对这么大的困难和挑战,能够取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能够开创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有一股子劲,有一种干事创业激情,有一份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担当。在此,我代表市四套班子,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深刻认识发展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温州的发展和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投入看,还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不优的问题。投资是未来5-20xx年温州长期的重点工作。经过努力,去年投资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横向比差距仍然很大。温州常住人口占全省的1/6,但全社会投资仅占全省的1/8,仅为杭州的一半、宁波的七成。投资率从原来的33%左右提高到64.8%,但全国平均达到72%,去年考察的贵阳更是高达110%。除了投资总量有差距之外,温州的投资结构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去年限上工业投资仅占全部限上投资的22.2%,比全省平均低13.2个百分点,总量仅为全省限上工业投资的1/13,人均工业投入不到全省的一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35亿元,占限上工业投资的50%,而宁波为564亿元,占比达到69%。一方面是工业投资少,另一方面是工业投资中的技改投资更少,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在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是R&D,温州的R&D经费支出仅占GDP比重的1.12%,而浙江超过2%,全国为1.97%,这种结构给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整个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32.6%,特别是土地购置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达到一半,说明很多投资并没有真正形成实物工程量。民间投资还不够高,去年民间投资占比为62.6%,离省里的要求还有4个百分点的差距。特别是本地的民营企业投资意愿还不是最强,信心还不是很足,去年更多的还是招商引资和温商回归投资。

(二)从统筹发展看,还存在区域和工作不平衡的问题。省委提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为20xx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现在温州与全省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去年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的70%,要与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这几年的速度必须要比全省平均更快。但去年温州人均投资额还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原来的差距补不上,甚至差距还在拉大。温州既有全省最发达的地方,也有全省最不发达的欠发达县,全市50%以上的区域还是属于欠发达地区。就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而言,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户改工作还未推开,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还不能实现;股改地改有待深化,清产核资、确权登记、上图发证等工作还没有完成;产权交易平台还没有建立;农房改造集聚、城中村改造、中心镇产业集聚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刚刚展开。

(三)从环境看,还存在需要全面提升品位的问题。在形象环境方面,林多园少,温州森林很多,但园林很少,绿化的档次水平不高;树多花少,种树水平有提高,但种花方面还有不足;绿多文少,绿化多、文化少,公园建设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不足;水多利少,公园建设的亲水性和生态性不强。同时整体水质不好,虽然这两年通过沿河拆违和截污纳管,河道水质有所改善,但温瑞塘河水质基本上还是劣V类,离根本性好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脏乱差问题突出,如果不通过彻底改造,不可能有根本好转。对照省里部署的“四边三化”,现在温州“四边”的状况不容乐观。在要素环境方面,瓯飞工程和土地垦造等效益发挥还有一个过程,这几年的土地问题还需要想一些其它办法。资金保障问题有所缓解,但如何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如何保证可靠的偿付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谋划。特别是在人才方面,温州的差距更大。温州产业一直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所以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0%,不到全国的50%,同时产品档次不高,主要还是传统产品,新产品产值率仅为全省平均的一半,这样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根本不可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去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了345万,预示着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价格将进入一个长期的上升通道,这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区域经济将带来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当然这对整个国家经济向消费和创新转型是有利的,因为如果工资上不去,边际消费就上不来,以消费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就难以形成。但温州的产业有没有做好准备?能不能适应这样的趋势?关键要靠从劳动密集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但现在整体创新转型的难度很大。创新转型需要人才支撑,温州虽然是大城市,人口更是全省最多,但温州每万人人才数比全省低20%,每年考出去的大学生回来的不足1/3,本地就读的大学生留下来就业的不到50%,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仅为全省的1/14,整个人口素质结构与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现在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一是政府的审批服务不到位,二是在温州找不到企业创新、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人才,这导致了很多企业外迁,人才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温州转型发展的关键性瓶颈。在平台环境方面,江苏和浙北地区很多县级区域都有国家级开发区,而温州很多县(市、区)连省级平台都没有。现在我们要求功能区和中心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但功能区和中心镇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刚刚启动,真正形成产业投资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不要说“七通一平”,甚至连图都没有,征地拆迁也不到位,时间一拖可能就是几年,对企业来说整个市场环境早就变化了。在制度环境方面,虽然已经提出了“五个凡是”和“四查三制”,但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同时部门流程再造、职能转变还非常滞后,难以适应大开发大建设的需要。

(四)从民生看,还存在比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和落后的供给之间的矛盾。大多数人的衣食住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只要一出行,公路、公园、公立医院、公立学校和公厕都离老百姓的需求有很大距离。根据统计局调查,20xx年度老百姓最关注的十大问题是食品药品、安全、物价上涨、住屋、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就业、经济发展、交通出行、社会保障,这些方面都是我们需要加以提升的民生领域。

(五)从作风看,对照新形势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同志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市委市政府的一些决策部署心存疑虑,像统筹城乡、城中村改造、市域铁路、瓯飞工程等,一开始是理解不透,对审批推进信心不足;项目批下来了,认识提高了,又认为土地和资金问题难以解决,畏难情绪比较大;现在一些重点工作推进了,虽然这几年工作比较累比较苦也是实情,但感觉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工作定力还不够。有的甚至在外面非议、发牢骚,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同意见可以充分交流讨论,但必须注意形象,必须与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这是党的政治纪律,否则就不配当领导干部。有的在推进过程中消极等待、推诿扯皮,甚至有个别人说出有悖于党性原则的论调,对市委市政府决策消极对抗。这是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事业不负责,绝不允许存在。温州转型发展需要全体党员干部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哪来的转型发展,没有干部的辛苦指数哪来的百姓幸福指数。当官不是当老爷,当官就是做公仆,要处理好“四老”的关系,即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传承好,把老天爷给的青山绿水保护好,把老百姓伺候好,把温州最大的资源企业家安顿好。现在,办事窗口和基层站所“庸懒散慢”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政府的形象。温州熟人社会特征明显,办事找关系、提篮子现象比较多,熟人就好办事,陌生人就不给办,能办的也不办,这是非常恶劣的行政行为和行政文化。许多审批工作人为设置前置条件,在这轮国家宏观调控中,温州的政策比外地严得多,设置了很多温州地方特色,这不是解放思想,而是设置障碍、权力寻租。现在,一方面是很多多年的难题没有解决,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难题。刚刚统计局提供了一份抽样调查数据,20xx年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总体上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对政府服务态度、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政府廉洁、办事效率的评价分数分别为66.61、65.73、63.59、60.72、63.87,这五个方面分别还有19.7%、22%、29.2%、32.9%、26.3%的老百姓直接表达了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这是和中央历来的要求,是党章的要求,也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所作的承诺。

三、把提升拓展深化作为今年抓落实的主题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温州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干好今年,意义尤为重大。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两会”已经确定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接下来的关键是针对发展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提升拓展深化这条主线,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投入要上新台阶。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2万亿元,温州投资总量必须达到全省的1/6以上,才能达到全省人均投资水平,所以我们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达到3350亿元。今年还要推进投资结构优化,我们要求生产性投资增速包括工业性投资增速不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就是投资结构不劣化,这是底线。同时要启动一批大的投资项目,市域铁路、高速公路、瓯飞工程和重大民生项目都必须全面启动。

(二)环境要有新提升。一要抓好大都市建设。按照“1650”市域规划,进一步完善各功能区规划,通过市域铁路、高速公路、市政快速路以及公用事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把“1650”连接起来成为网络型组团式的大都市,使温州的山水和城市很好融合,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建设美丽的瓯越山水园林城市。二要做大产业平台。瓯江口新区、经开区、空港新区、滨江商务区、金融集聚区、生态园等几大功能区必须大力度加大投入,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用别人的钱办温州人的事,从而挣到更多的钱,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偿付机制。同时要求各县(市、区)都要搭建开发建设平台,今天的责任状里对每个县(市、区)和功能区都有“十个一”的工作要求,包括省级高新园、高等院校合作项目、文化创意园、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现代农业园区、对台合作平台、城市公园或山地公园、护理型养老机构和中心镇、功能区的特色产业科技园、特色产业集聚区,要求每个县(市、区)通过3-5年努力完成“十个一”工程,使大都市功能档次品位能有大的提升。三要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环境。从20xx年推出“六城联创”,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亟需对原来以视觉环境为主的创建进行内涵提升、外延拓展。所以,我们在“六城联创”基础上提出开展“六城九市”联创,包括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信用城市和质量强市、民政强市、教育现代化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通过联创机制使城市功能档次进一步提升。同时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力抓好“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工作。今年全省“三改一拆”现场会在温州开,说明我们的力度确实很大、拆得比较多,但这是自己跟自己比,如果拆了半天还不如人家没拆的,那温州人的面子就丢大了。上次株洲的一个老百姓给我写了封信,说温州那么脏那么乱。现在株洲每个月都对各区块的卫生和形象进行考评,排末位的书记县长要上电视向全市人民检讨,我们也可以向人家学习,在每个月考核排名出来以后,让记者去采访排末位的书记县长。今年必须要把现场会开好,为温州人的荣誉而战,为温州人的尊严而战。要彻底改变温州环境脏乱差形象,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实际上是生活品质品位问题,是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四要优化要素保障环境。要加大土地保障支撑力度,大力推进围垦造地,确保垦造耕地5万亩,确保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万亩,确保海域使用权直通车指标1万亩、力争1.5万亩,同时要开展腾笼换地。加快金融综合改革步伐,保障资金支撑。今年要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引进活动,大力度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每个县(市、区)必须办1所大学,乐清、瑞安这样的全国百强县必须办2所。肯恩大学所在的美国新泽西州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州,800万人口就有56所大学,而温州915.6万人只有7所大学。没有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温州的未来。同时要营造人才长期存留的环境,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成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政府也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温州最大的问题是屋价太高,必须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特别要通过大都市建设来拉开城市框架,实现城市的均好性,使城市周边中低价房屋能大量供给,使屋价收入比回到相对合理的区间。再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一方面老百姓收入提高,另一方面中低价位房屋供给能满足老百姓需求,从而使居民特别是人才买得起房,能在温州安居乐业。

(三)统筹要有新拓展。一要深化“三分三改”。深化股改和地改,加快推进确权登记、上图入册。在股改地改的基础上,上半年要推进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年内基本完成户改,实现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改变过去城乡二元的农民和市民的差异,但农民不因户籍登记地变化而影响其在原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财产权、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土地承包权,同时通过进城入镇享受城里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二要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房改造集聚。我们要求三个区和三个市级功能区、县城所在地、省级小城市试点,今年必须完成1/4的城中村改造任务。具体计算办法是,以规划建成区范围内原有的城中村户数为基数,拆一户算2/3,建一户算1/3,拆建合一算一户,整村搬迁的乘以1.2的系数。提升农房改造集聚规模档次,制定跨区域农房改造集聚政策,确保新增集聚率达5%以上,力争达8%。未来10-20xx年城镇化是发展的最大潜力,而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的非农化、市民化。没有90%以上的农民进城入镇转变为市民,就没有城镇化。温州原来的半城市化问题非常严重,虽然统计口径的城市化率达到67%,但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只有21%,差距很大。不解决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的改造问题,就不可能解决温州的半城市化问题,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城市化。现代城市是高端要素集聚的平台,没有城市转型就不可能实现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所以城市化必将成为温州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最核心、最中心的工作。三要加快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温州人均耕地只有三分多,一家一户只有一亩多,一年收入只有几百块钱,这是不可能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更不要说现代化。不转变原来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自然小农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方式,不通过“三分三改”和土地规模流转,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进产权交易,推进农地规模流转,引导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过去农业是一次产业,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农产品生产,而是农产品生产的一产、农产品加工的二产和生态资源转化成为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的三产相结合的“六次产业”。所以,温州农业必须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必须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工商资本的大量进入,现在有些县(市)已经有比较好的苗头,土地流转了,租金收入增加了,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了,工作收入也增加了,这既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四要以省部共建温州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幸福社区的改造提升。

(四)民生要有新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把民生幸福作为最大的追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心全意办好惠民利民的实事。一要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通过“四公”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同时通过财政预算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财政公开,推进公共预算更多向公共品领域倾斜,推进政府转型。二要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大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举办社会事业的力度。温州是社会力量办医和办学的全国性试点,要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加大教卫文体等公共品供给。三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身份平等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养老事业发展,推动城市社区养老全覆盖和农村社区养老工作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公平,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四要构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这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同时对环境污染实行“零容忍”,最近各县(市、区)要进行一次普查,在普查基础上明确落实责任,今年基本消除垃圾河、黑臭河。

四、全面强化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保障措施

按照提升拓展深化的总体要求,推进今年各项工作落实,必须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联动推进。这几年的工作都不是单打独斗,都是通过设计工作载体,形成合力,联动推动。今天我们已经下发“六城九市”联创的文件,希望各有关方面按照总体部署,按照统分结合、联动推进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二)强化克难攻坚。从前年开始,我们针对温州发展的难点问题,每年部署破难攻坚七大行动,今年重点是围绕项目建设拔钉清障、银企风险防范化解、市区“三旧”改造、拆违治乱、城市拥堵治理、“四边三化”、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七个方面。我们要重点针对工程建设中的政策处理等疑难问题,特别是阻碍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是钉子就要拔,是拦路虎就要打,是绊脚石必须推开,谁也不能阻挡温州转型发展的步伐。在城市重大公共项目建设中必须依法办事,99%都已经按照政策处理到位,对剩下的漫天要价、坐地起价的1%,前两年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今年必须基本解决。对于审批卡在一些部门单位的,按照发改委提出的项目流程的时间节点,哪个节点超过时间就追究哪个节点的责任,不仅是追究经办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领导责任,“小鬼”问题的根子还在“阎王”。要开展银企风险防范化解,在局部金融风波以后,温州的不良率有所提高,对温州的融资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今年要把不良化解、企业解困作为破难攻坚重点问题。一方面要求企业做好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求银行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不能抽资、不能压贷,不能变相提高成本,要与企业共度难关。现在省里已经部署了个转企、规下转规上、无证转有证和有限责任公司转股份有限公司,温州这方面的任务很重,要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温州有40万家个体工商户,有10万家企业,企业低小散问题非常严重。过去大家不愿意转,因为转了以后要查,而且税负更重。昨天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文件,提出“三松四不五免”,“三松”即心情要放松、环境要宽松、负担要轻松;“四不”即既往不咎、前置不变、负担不增、改制不查;“五免”即对改制企业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两免三减半,以此推动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温州是市场经济先发地区,最早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后来没有发展,其中有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家族制有其合理性,这样的法人治理结构使监管成本比较低,但这次局部金融风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温州的企业还是传统企业,传统企业不透明,与资本市场就不对接,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融资,资金成本大幅度提高,风险就会很大。随着社会转型,如果熟人信用不向现代信用提升,传统企业不向现代企业提升,就不可能与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接轨。没有温州企业的现代制度转型,就没有温州经济转型。七大行动的实施方案也已经印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要切实抓好落实。同时今年要推出“百干破百难”,市里推出100个工作难题,主要包括征地拆迁、审批、项目推进等方面,挂牌100个干部领衔来破难题,100个干部中有挂牌招才的、有后备干部、有近期提拔的试用期干部。通过“百干破百难”来推进这项工作,干部任用机制更多采用竞争性选择方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是英雄是孬种赛场上见。希望各县(市)也按照市里的做法组织实施。

(三)强化组织领导。“六城九市”联创和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市里已经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要贯彻落实省委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中心镇和街道干部队伍建设,重心下沉、整合力量,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加大督考力度,强化“六督联查”,注重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完善“互看互学、互学互比”长效机制,除了年终三天的“互看互学”之外,年中还将设置2-3次专项的现场“互看互学”,以此推进工作落实。

(四)强化作风建设。坚持把严明政治纪律作为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全市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更好地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温州转型发展。严格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1+8”实施意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凝聚民心,尤其要深化解决“小鬼难缠”问题,重点落实“阎王”问责制度,以更大力度整肃吏治,对人民群众期盼作出更加积极的回应。按照审批事项和环节最少、速度最快的要求,深化审批制度、中介组织体制、招投标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个凡是”和“四查三制”,推进审批、供地、政策处理“三线并行”,全面提升项目推进速度和效率。

同志们,全面贯彻落实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求我们有奋力开拓的作为;加快温州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要求我们有顽强拼搏的斗志。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抖擞精神、同舟共济,破难攻坚、再上台阶,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而努力奋斗!

全市三级干部会议讲话 篇3

同志们:

今天下着雨,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县、乡的同志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按时参加会议,大家一路辛苦了。会场楼上楼下座无虚席,与会同志精神饱满,体现了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风,必将开创今年工作的新局面。

关于20xx年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已经作出周密部署,全年工作的大盘子已经定了。今天我们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八个字:提神、鼓劲、聚力、加速。提神,就是振奋精神,把思想、行动和精力,从过年的休闲状态调整到全身心投入紧张工作中来;鼓劲,就是增强信心,富于激情,用超常规工作举措迎接新年的每一天;聚力,就是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速,就是推动各项工作迅速进入快车道。这就好比开车,一挡起步了,要从二挡三挡四挡迅速转换,快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下面,围绕这八个字的任务,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争先创优,比学赶超

刚才,璜清同志、海军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的两个通报,这是各地各部门一年来顽强拼搏、辛勤工作的成绩单,非常鼓舞人心。在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通报中,有3个县市获优胜单位——武穴市、麻城市、红安县,3个县市获进步单位——红安县、英山县、团风县。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分四个大类进行,考评出26个优胜单位,其中市财政局获得政府一类考核第一名,市招商局获得政府二类考核第一名,市纪委监察局获得党群口考核第一名,市地税局获得垂直单位双管单位考核第一名。在20xx年度专项工作考核通报中,我们把14项专项考核结果做了一个排序表,县市区专项工作优胜最多的是浠水县,得了7项;第二名是武穴市和黄梅县,得了6项;第三名是麻城市和红安县,得了5项。市直共有52家单位获得一项以上专项工作优胜,第一名是市财政局,得了6项;第二名是市公安局,得了5项;第三名是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得了4项。此外,我们还通报了经济社会发展“二十强”乡镇(街办)和“五快”乡镇(街办)。这些考核结果,总体上反映了各地各部门工作状况,与我们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总体吻合,说明考核结果是客观公正的,是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

从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来看,第一名是武穴市,第二名是麻城市,第三名是红安县。这三个县市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武穴市的特色是综合实力强、城乡一体化。全市“二十强”乡镇(街办)里面,武穴市有5个,占了四分之一;武穴市城镇化率超过50%,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第一个过万元,达到10927元。

麻城市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总量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其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都在全市排第一位;麻城紧紧围绕创新试验先导区这个定位,扎实推进“十改五创”,在全市改革创新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红安县的特点是发展快速度快、“双强双兴”好。该县13项经济指标增幅均排在全市第一位;他们实施“双强双兴”力度大、效果好,形成了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局面。红安同时也是从严治党示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省树立了标杆,全面从严治党也走在了前列,成为全省学习的榜样。按照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以上3个县市名列一二三。但从不同角度看,3个县市都是第一,武穴综合实力第一,麻城经济总量第一,红安发展速度第一。另外,红安县、英山县、团风县发展快、进位快,浠水县专项工作优胜最多,其他县市区也都取得了新成绩,都很不容易,值得充分肯定。

从市直单位考核情况看,有这么几个单位,值得肯定和表扬。首先是市财政局,6个专项考核排名第一,目标考核也是第一,非常了不起。近些年,市财政局在怎样把财政资金用活、怎样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怎样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怎样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怎样调动机关干部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有益探索,业务工作、机关面貌、整体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二是市公安局。近年来公安系统取得了可喜成绩,目标责任考核和专项考核名列前茅,增益性的指标普遍上扬,控制性的指标普遍下降。38起命案全破,抓捕历年逃犯上升125%;各类案件下降9.9%,其中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下降25%,侵财案件下降6.8%,治安案件下降32.1%。市公安局各项业务工作争先进位,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比如打击农村“四霸”,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曾欣都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其三是市招商局。这个十几号人的小单位,工作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促进了重大项目落户。其四是市纪委监察局。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查办案件、作风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重要贡献。其五是市地税局。在经济下行、税源不足的情况下,勇挑重担,积极应对,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去年全市全口径税收收入109亿元,其中地税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25%。其六是市经信委。不仅服务企业,为企业当好“保姆、保安、保健医生”,现在还开始招商了,狠抓企业上市也取得重大突破。其七是市人社局。除了完成社保等职责任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等开创性工作也做得风生水起。把这几个考核名列前茅的县市和市直单位拿出来说一说、亮一亮,主要是为了营造氛围,树立标杆,形成导向,促进大家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当然,我们要正确对待考核,正视考核结果。对于考核,我有这么几个认识:第一,考核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必须要有。有的同志说既然考核难免有误差,能不能不考核?不行。考核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一个办法,是衡量工作好坏的一个尺度。说你好或是不好,总得有个标准、有个依据,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遛遛,所以必须要有考核。第二,考核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尊重考核结果。所有的考核都是事先制定了一套办法、一个规则,考核结果是依据这些办法、规则,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来的。因此,考核可以在总体上反映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状况,更与努力的程度真正相关。有些同志可能不服气,说我应该是第一,凭什么他得了第一?不要去争,这是客观计算出来的,要遵守考核规则,接受考核结果。第三,任何考核体系都是不完美的。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考核指标体系,这是个世界超级难题。因为我们的工作内容是不可能穷尽的,考核项目一般只能点出一些大项,相对合理地赋予一定权重和分值,得出的结果就不可能完美,只能一年一年不断地改进。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认识,不能以其不完美就全盘否定,一笔勾销。罗田县、英山县、团风县这些山区小县,功能分区不一样,很多工作不能在县域经济指标里面反映出来,考核排名靠后的可能就大些。事实上,这些县的“三农”工作、生态建设、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等很多工作都落实得很好,有的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所以,我们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既看重考核结果,也不唯这个结果。这就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考核形成争先恐后的氛围、加快发展的强大气场。

二、坚定信心,抢抓机遇

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来自于全市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奋力拼搏,也来自于我们多年艰苦努力打下的良好基础、形成的良好氛围。借此机会,我想重点分析一下这些年黄冈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这对于正确认识自己,对于坚定信心,很有帮助。

首先,应该看到目前黄冈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

从经济发展指标来看,位次靠前。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77亿元,增长9.7%,总量和增速在全省17个市州里面都排在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97家,仅次于武汉、襄阳、宜昌排全省第4位,其中当年新增163家,排全省第3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说明我市“强工”之战已见成效。今天,市委、市政府邀请市直和各县市区的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并且安排在会场前排就坐,就是肯定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们的重要贡献,彰显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在建项目33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35个、增长48.6%,亿元项目完成投资927亿元、增长48%。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私营企业达到2.8万户,新增7911户,增长33.5%;个体工商户达到32万户,新增6.5万户,增长22.4%。旅游业迅猛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6万公里,公路密度全省第一,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9公里,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早在几年前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前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504公里,加上即将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到今年底总里程将达到700多公里,毫无悬念地居全省第一。铁路、航运、港口码头建设快速推进。黄冈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从城市建设来看,县城、镇区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市区发展突飞猛进。城东新区实现了四个“63”:63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63公里主次干道地下管网、63万平方米的还建房、大体63亿元的投入,现代化城市新区初具雏形,为黄冈市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留足了发展空间。遗爱湖公园总共12个景区,已经完成10个景区建设任务,成为黄冈亮丽的名片,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市区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四城联创”,打造数字城管,提升装备建设,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取得国家级卫生城推荐资格和国家级园林城考评资格,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中期评估,连续在全省城市建设管理考核中稳居中等偏上水平,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来看,新业态、新模式亮点纷呈。电子商务方面,淘宝黄冈馆顺利开馆,420多家店铺入驻、汇聚1100多个品种的特色产品,包括我们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去年销售收入1.2亿元。一号店黄冈馆、京东黄冈馆正在申报开馆,有望成为全省第一个“三馆合一”的地级市。红安、武穴的电子商务产业带呼之欲出。全省有7个市州到黄冈学习电子商务经验。市校合作方面,市县两级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294家、在孵项目180个,36个科研平台延伸到黄冈,12项科研成果在黄冈转化。大别山金融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四板”挂牌企业总数到了60家,新增48家,武汉股权托管中心推出的8个板块,黄冈大别山系列就占了5个。去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提高2.8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达到57.1%。

从党的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来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市在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中心第三方调查中全省排第二,省纪委全会市州党委书记述责述廉我市得最高分,这都充分说明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取得很好成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选人用人公信度20xx、20xx年在省委组织部委托省国调队组织的民意调查中连续排第二。按照“两用两反对”、“两精”、“四句话”的要求,去年以来市委调整干部300多人,一批优秀干部用到了最合适的岗位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从严治党工作在全省发挥了表率作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省远学兰考、近学红安,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工作都是从红安、从黄冈开始,然后推广到全省。从严治党方面,红安县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示范,市委及时总结推广红安经验,出台从严治党“十个从严、十个严禁、十个一律”的规定。省委书记李鸿忠、省纪委书记侯长安、省委组织部长贺家铁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省委组织部调研组根据我们“严字当头、贵在坚持”的作法形成了一个调研报告,连同红安和黄冈的从严治党意见以省委正式文件印发全省。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工作,都很不错。比如,市检察院在全省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26个考评项目有19个优秀、7个良好,非常了不起。市环保局在全省考核中排第二位。对外宣传社会影响大,20xx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报道黄冈4800多篇,湖北日报头条次数在全省市州排第一。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总结成绩,有利于看到我们的优势,看到我们发展的大格局,更有利于形成共识、增强信心,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凝聚各方力量加快黄冈发展。

当然,黄冈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还是一个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还要认真整改落实省委第三巡视组提出的20个重大问题,不断改进各项工作。为此,全市上下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赢得机遇,抢占先机,推动发展。

机遇有哪些呢?第一个是国家战略机遇。就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这些战略我们要认真领会、认真研究,树立世界眼光、全球思维,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就黄冈说黄冈,要站在全国全世界的大局会考量黄冈的发展。第二是省级战略机遇。包括管总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两圈两带”等,特别是为黄冈量身定制的大别山试验区,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黄冈在其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要牢牢抓住。第三是“十三五”规划机遇。去年底到今年初,市委多次研究“十三五”规划编制问题,提出了四个指导原则。其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新的五年规划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起步时就落下了,今后五年乃至十年必然输了。其二,规划编制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善于把异想天开地谋和实打实地做结合好。其三,要站得高、贴得紧、想得开、做得实,这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具体操作办法。其四,我们提出了“十三五”规划7.5倍系数,就是“”实际项目投资完成数乘以7.5大致等于“十三五”要谋划的项目总投资额。为什么是7.5倍呢?首先,按照这些年黄冈投资实际增幅,我们设定“十三五”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递增到2.5倍。然后,从项目投资规律看,项目谋划投资额与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率一般为3:1,2.5乘以3就是7.5。“”时期,全市可完成投资7100多亿元,乘以7.5就是5.3万亿元,这就是我们需要策划、谋划的项目投资任务。所以说,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的,是有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的。第四是全国全省重要会议的机遇。首先是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这是全省县域经济“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好这个会能够带来资源集聚,带来强大的气场。二是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光彩事业黄冈(红安)老区行”活动,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家都将来黄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公益事业、考察投资,用好这个重大机遇我们就能引进落户一大批项目,争取更大的支持。三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现场会,这对我们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双实双业”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我们准备好了,就会收获多多,否则就会丧失良机、徒劳无功。

三、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怎么样做到清廉为官?关键要抓住三点。第一,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时提出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标准。这些要求,不管是对全体党员干部讲的,还是对县委书记讲的,都是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深刻阐释,指明了一个党员一个干部应该怎么去作为、怎么去做事,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二,要认真落实省委的有关要求。首先就是鸿忠书记提出的清廉为官、事业有为,这将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还要做好省委第六巡视组对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巡视工作。这次巡视分三批进行,一次同时巡视两至三个县,年底结束。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重点做好沟通衔接、信访维稳、服务保障等工作。第三,要坚决执行市委从严治党的决定。全面从严治党已经进入了“严字当头、贵在坚持”的新常态,从今往后就一直是“十个从严、十个严禁、十个一律”这个标准,不要指望今天严一严,后面放一放。市委成立了督导巡查组,聘请106位督导巡查员,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常态化巡查,严格按照“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公开曝光”三步曲开展工作。

那么,在这样一种新常态、大环境下工作,要不要事业有为?不能说清廉为官了,就无所作为,就不想干事,就不干事了,而是更要事业有为。所谓事业有为,我理解就是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我了解到,昨天召开的红安县三级干部会议紧扣一个主题“拼”字,提出了20xx年要拼信心、拼心态、拼改革、拼作风、拼境界“五拼”要求。我觉得很好,这就是事业有为的表现,这就是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的表现,值得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

什么是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我理解它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最低境界,完成交办的任务。组织和上级交给的任务,能不折不扣完成好。比如说目标考核,一旦市委、市政府把文件发下去了,你的目标任务就确定了,你就要很好地把它完成到位。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等,这些责任交给你了,任务交给你了,把它完成好是最低要求。为什么叫最低要求呢?因为这是规定动作,白纸黑字写在这里,你知道该干什么,按图索骥、顺藤摸瓜、销号管理,做好一件打一个钩,逐个把任务完成好。

第二种境界是中间层次的境界,全面履行职责。每个部门都有“三定”方案。给你“三定”方案干什么?就是确定职责,一条都不能落。每个岗位,都有岗位职责,必须把你的职责理清楚,知道该干嘛,不能说领导交办的就做,领导没交办就不做。岗位规定的法定职责,你要去把它履行好,这是又进了一步。因为交办的事情不全面,交办的是重点任务,你履行的是全面任务。比如说一个局的党组书记兼局长,过去大部分只履行局长的职责,把党组书记的职责放一边。现在我们强调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党组书记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必须履行到位,否则就是不够格,就是没有履行好职责。履行职责有时候是要付出代价、作出牺牲的。比如说,作为医生,非典的时候都知道有生命危险,你能退缩吗?你必须得去,那是你的天职;作为军人,要打仗、上战场的时候,你能说有危险我不去吗?不能,那是你的天职;作为干部,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明知道大堤可能会垮,可能会被冲走,能说不去吗?不能,那是你的天职。我们身边有两个典型例子。春节前,市人社局党组书记朱伯儒、市信访局局长王炼,刚刚被调整到新单位任职,组织上才跟他们谈完话,就碰到群体性上访的问题。这两位同志二话不说就火线上阵,一头扎到群众工作中去了。这就叫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相反,有些干部爱惜羽毛、怕担风险、怕担责任,一事当前首先想到有没有风险,能不能保全自己,最终损害了党的事业,失去了民心,这是要不得的。你在这个岗位上,当你表态的时候,你必须表态;当你签字的时候,你必须签字;当你拍板的时候,你必须拍板;当你开会的时候,你必须开会。你不能躲、不能等、不能拖。没有这种担当精神,没有这种担难担责的境界,是干不好任何事情的。

第三种境界是最高境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个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境、工作没有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必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创造,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精益求精、多快好省。你必须开拓创新,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在日常工作里面发现规律、研究规律、找出规律,解决一批一类的问题,这就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市财政局。20xx年省里建立了大别山革命老区产业发展基金,一共是12.7亿元。这笔钱过去就是分下去,有的给企业,有的给县市,能够收回来就行了。但是,市财政局考虑的是,能不能把这笔钱放大,发挥它的综合作用,使它用得更好?为此,他们运用市场的办法,改革基金管理机制,注入资金7000万元成立金财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这样资金使用效益就大大提高了。另一个是市农商行。春节前有一家企业急需贷款支持,但按照规定放贷有困难。怎么办?市农商行董事长程中良同志敢于担当,想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把钱贷出来,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这些年市农商行快速发展,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各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与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密切相关。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中,有一句话是“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做大产业龙头”。这是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要求,也是对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讲的。如何积极适应新常态、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调整的情况下壮大自己、做大产业?核心是要运用市场的力量,掀起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希望企业家们很好把握黄冈发展的重大机遇,像市农商行那样在机遇中寻找商机,把商机变为动力,加大投资力度,加速创新驱动,创造性地推动企业升级增效。

现在,我们综合归纳一下以上三种履职境界。第一种境界,可以完成交办的任务,但是被动应付型的,只能打60分;第二种境界,能够全面履行职责,属于积极主动型的,可以打80分;第三种境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开拓创新型的,理论上可以打100分。我希望同志们都能从第一步开始做起做好,向着最高标准努力,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履行好职责。

这里我还要举几个身边的典型。第一个典型,市政府副秘书长、白潭湖片区党工委书记筹委会主任张新佳同志。城东新区建设是一项全新事业,他带领一班人从一干起,数年如一日,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有问题自己扛,历经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难万险,完成了四个“63”。一个干部打开一个局面,一个干部打开一片战场,一个干部打下一片天地,这就是一个干部的担当。第二个典型,市园林局正县级干部邵志宏同志。遗爱湖公园从动工到现在的10个春夏秋冬,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上,风里来雨里去,风吹日晒雨淋,人晒得黑黑的。这几年他先是不愿提拔当局长,最后连党组书记、副局长也坚辞不当。这是为什么呢?他说,不当书记、副局长可以为优秀干部腾出位子,保证自己工作一点也不会打折扣,过去怎么工作,现在还怎么工作,一定把遗爱湖公园善始善终建设好。什么叫高标准?什么叫事业有为?这就是表率,这就是标准。对比那些跑官要官的、挑三拣四的,天天说组织上对自己不公平的,真是强了不知多少倍。第三个典型,红安县城关镇政协联络处主任陈新琪同志,今年52岁。一个科级干部,在政协岗位上,有的是干一天算一天,能做多少算多少。但他不是这样。他说“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他做了哪些事情呢,一是围绕中心来做事。负责完成五项县办重点工程建设征地1580亩、迁坟560棺、拆迁80多户。二是围绕民生建言。三年来提出政协提案26件,很多被县委、县政府采纳。三是围绕委员搞好服务。组织委员进行学习、视察、排忧解难,履行好委员职责。他在政协联络处主任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把职责履行好。平凡的岗位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体现自身价值。

总而言之,今天我们这个三级干部大会就是要提神、鼓劲、聚力、加速,希望大家尽职尽责,敢于担当,奋力开创20xx年工作的新局面。

全市三级干部会议讲话 篇4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监督权力,防止权力的肆意扩张,是实现权为民所用的重要措施。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关键环节。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无不体现从严监督权利行使的政治新常态。要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标,必须把严以用权作为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党章,强化政治信仰,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群众观点、思想方法、精神状态、执政能力等问题,加深对权力的理解和应用,真正理解用权为公、用权为民,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掌权为民、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特权是祸根、享特权必违公心。

行使权力要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保持与同志为的党中央高度一致。在工作生活中,以社会道德规范、规定制度、党纪国法为戒,坚决执行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 权力的行使必须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绝不能在地方另搞一套,脱离中央。如果不这样势必导致权力分散,全国形成一盘散沙,最终导致国势衰微,积贫积弱,国富民强的“中国梦”便不能实现。权力的行使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在中央的统筹下,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而奋斗。

完善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考核办法,坚持“有错问责”、“无为问责”、“奖惩分明”。按照晴隆县委“6321”工作办法,杜绝滥用权力、越权乱作为现象,打造高效、廉洁、奉公、干事创业的队伍,推动晴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强县富民”的目标。

坚决反对腐败,预防腐败,惩治腐败。按照“加强教育、强化预防、及时警醒、查早查小、坚决防止影响恶劣腐败分子产生”的理念,完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作者:刘华盛,中共晴隆县委党建办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进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建设,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全市三级干部会议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召开干部述职测评大会,对符合副团职后备干部推荐条件的5名干部进行述职评议,同时也对全体干部的年度称职等级评定工作开展一次民主测评活动。对这次会议,支队党委高度重视,要求全体干部参加,规模之大是历年少有的。在此,我就本次干部述职测评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正确对待述职测评,充分认识民主推荐测评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营晋副团职后备干部和其他干部年度称职等级评定进行民主测评,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是中央和总队党委的要求,也是干部考核提拔任用工作的重要途径。

首先,开展民主测评工作是支队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和《公安消防部队干部称职等级评定工作实施细则》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客观、准确的考核评价,为下一步培养和推荐后备干部,强化干部队伍管理,激励监督机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其次,开展民主测评是支队党委提拔使用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接纳群众意见,不仅是干部使用管理工作的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问题。只有敞开大门,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官后,虚心听取意见,接受官兵评价,才能使干部使用管理工作真正符合广大官兵的要求,更好地促进部队的正规化建设。

第三,开展民主测评,是促进和深化干部使用管理工作的有力措施。对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取得的业绩,广大官兵有目共睹,最有发言权。通过民主测评,可以让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帮助各级干部更好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差距,弥补不足,促进工作,提高工作效果。

二、端正态度,认真负责的进行民主测评。

这次民主测评会议的实质内容有两项,一是为推荐副团职后备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二是对全体干部的年度称职等级评定工作开展民主测评。支队党委召开测评大会的目的,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同志一样,就是把支队调配和提拔使用干部的事情办得更好,更科学,更合理,不断加快我市消防部队建设发展的步伐。在两项测评内容中,后备干部测评工作是重中之重,关系到部队今后的长远建设问题,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情况,党委要求符合后备干部推荐条件的5名干部都要上台进行述职演说,时间是10分钟,希望大家认真听,并做好权衡对比,在了解情况后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在测评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出发做好民主测评工作。这个大局就是全市消防部队发展的大局,就是全市消防工作今后方向的大局,大家要从大局看问题、从大局进行评价。

二要用辨证地评判每一个参加述职述廉的干部,即要看到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好的一面,取得的业绩,也要正视思想、工作、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衡量和判断。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投上你手中的一票时,要坚决放下个人恩怨,从服务于消防部队建设的大局出发,保证自己所做出的评判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使推荐出的每一个后备干部成为最好,最强。衷心祝愿他们都能成为今后推动消防部队建设发展的得力人才。

同样,对测评的第二项内容,即对全市消防部队的每一名干部进行职称等级评定时,我们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反映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为支队党委下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合理调配使用干部,培养后备干部人才提供有力的考核依据。通过民主测评,促进干部队伍管理的规范化管理,督促各级干部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各项消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志们,无论是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工作还是干部称职等级评定工作,每一项测评都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希望大家本着对组织、对干部个人发展进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项测评工作,进一步深化干部管理工作的成效,使干部管理和提拔使用真正成为广大官兵满意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