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

人总是可以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法自拔。失去的、得到的、和从未拥有的,很多事情无法把握,很多人或事无力回转,放手也许是最好的解脱。所以我开始相信这句话:只有手是空着的,才有能力抓住经过身边的幸福。

《挪威的森林》观后感

如果不是因为春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我想我这辈子永远都不会想着要看《挪威的森林》这部电影。确切的说来,我是因为小说寻上这影片的,我爱书里面作者描写的那种美,读起来如诗一般的浪漫,所以,起初我是怀着欣赏美景的心情来看的,但是,在看的过程当中,我越陷越深,思绪不再受我的控制,往既定的方向走。

电影里展示的命运,连我自己也无法自拔了。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人生的影片,从头到尾,基调都是那么的悲凉,里面的每一个人,爱得深而且真,事实上,他们爱疯了。

电影的开始,是1976年的春天,小鸟的叫声在浓密、绿得发亮的的树叶的过滤下,显得那样的悦耳,几点淡紫色的花儿,安静的插在绿叶中间,矜持而且羞涩。一如穿着深紫色连衣裙的直子,带着浅浅的微笑,漫着悠悠的步伐,含羞的看着在树荫下打闹的两名少年,一个是她最爱的人——木月,一个,是她最爱的人最好的朋友——渡边。

不管谁爱的是谁,他们的命运都被分成了一段一段,然后交叉着重新拼凑,少了谁,都是无法挽救的失去。

影片在开头所选用的景色是非常唯美的春色,直到木月自杀,一切都被蒙上了悲情而且压抑的色彩,对青春与命运的恐惧,开始如同聚集在头顶的空气,密度变得越来越大,压力也随之而来。

木月的死,无论是对于直子还是渡边,都是致命的打击,他们原本可以朝着完满的方向前进的青春,开始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失去木月,对他们来说就如同失去了半个身体。即使有更多的美好,也都是残缺。

电影所要表现的悲情,在这一刻之后,仿佛一团团从一个缺口里涌入的浓雾般,紧紧的笼罩住了他们的世界。

渡边在木月死后,离开了原来的地方。

在他打算离开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木月死了之后,我的心里好像留下了一团挥之不去的郁结的雾气,我想离开这个城市,想到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把一切都忘掉。

渡边是一个非常内向的男孩,在电影里并没有太着墨于对他感情的描写,但是,他是一个令人看了就压抑的人,总是以一种悲伤的姿势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即使没有明确的表现,也能感觉到他浓重的忧伤。他是一个内心脆弱的人。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在面对失去的时候是迷茫的,他不能接受好朋友的去世,所以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逃离。

但是,当命运给了你一个伤害,就不可能停止,它要捉弄你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全球定位系统,不管你躲到哪个角落,都逃不出它的火眼金睛,在灾难这位不速之客面前,我们无处可逃。

原以为自己的生命就这样平静下来的渡边,还是这样阴错阳差的遇上了直子。当时直子的精神已经有些不正常了,两人再次见面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言语,也看不出有多大的哀伤。

从那以后,他们打电话,散步,在一起的时间里,他们都绝口不提已经不在了的木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没有能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特别是直子,曾经那么纯净而且温柔的女孩,在失去木月之后,总爱暴走,有时候连渡边都跟不上。

如果说木月的死是一个转变,那么,直子过二十岁生日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那天,陪在她身边的是渡边,摇曳的橘色烛光映着她美丽而且年轻的脸,就像镀金的天使一样,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一切都是那样的浪漫、温馨,和屋外下个不停的冷雨、泛着青色的寒光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同希望一般的蜡烛被直子吹灭了,屋子里顿时变得同外面的颜色那样,寒冷阴森开始肆虐,伴着潇潇的冷雨,阴沉得使人找不到解脱的出口。

就在渡边吃着蛋糕的时候,直子一直隐藏的痛苦和压抑突然爆发了。

她说:二十岁的生日什么的,有点像在开玩笑,迎接二十岁的准备,我还一点都没有做呢,这感觉很奇怪,就好像有谁从背后硬推了我一把,我曾想过,人的年龄应该定格在十八岁到十九岁之间,过了十八岁就是十九岁,过了十九岁再回到十八岁,那样的话,那样的话,很多事情就能轻松一些了。

那种对成长的彷徨、无奈、害怕,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不舍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她说完后,渡边笑了起来,可见,他还是没能懂眼前的这个女孩,关于她内心的悲凉与隐忍,他像一个旁观者般,无从得知。

她还是没有能放下对青梅竹马——木月的爱。对她来说,如果年龄真的像钟摆一般来回晃动,她就不会失去木月,就可以永远的停留在当初的美好里,不用面对残酷的现实,她不能失去木月但又不能再拥有木月的现实。

接下来,两人做爱了,就这样,直子陷入了更为为难的境地,她不能容忍自己对木月的背叛。对于成为直子的第一个男人的这件事,渡边也不能原谅自己,但是,对于直子,他还是保持着最坚固的责任,其实,他也爱她。

渡边回到自己的住处,直子也离开了,过了很久,渡边才有直子的消息,而这次,直子真的因为精神问题进了疗养院,在这段还没有完全疯掉的日子里,直子确信自己是爱着渡边的。

然而,在直子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和直子完全不同的绿出现在渡边的世界里,她是一个开朗可爱的女孩,如同春天的生命一般,在带给渡边阳光的同时,也给了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她带着勃勃的生机闯入了渡边已经波澜不惊的世界,她是那样的坦率直白,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即使是想和渡边做爱,在她说出来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的忌讳,相反,她的神情是那样的自然,仿佛在述说着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渡边就这样,在努力的坚持着自己还是深爱着直子的同时,无可救药的偏向了绿,但是无论在绿的面前还是在直子面前,他都表现出深爱直子的样子,或许就像他去疗养院看望直子回来后所说的那样,他没有办法像木月那样丢下直子不顾。可见,他对直子,不仅是爱,还有责任。正是因为这样,在绿面前,他才不能那么直白的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冬天如约而至,漫天纷飞的鹅毛大雪,给直子即将离去做了充足的铺垫,原本的青青草地,变成了一望无垠的、没有生命迹象的雪原,所有能看到的东西,除了活着的人,再也看不到生命的存在,世界一片苍白。厚得让人窒息的雪,开始把直子的生命引向了陌路。这部影片与生俱来的悲剧,开始被浓墨重彩的渲染,即使作为观众,我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浓得化不开的忧伤,在看似平静的雪域之下泛滥成灾,就等着找到一个突破口,然后所有隐性的或是显性的,都排山倒海的涌现出来。

渡边答应了直子的要求,在下雪天去看望她,在离别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感受到,直子就要永远的离开了。

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雪地里,这又给原本就紧张的环境添上了忧郁的一笔,渡边离开的时候,镜头固定在他的背影上,从直子的位置看,渡边远离的身影先是从两根大树干之间慢慢移动,这也暗示着两人之间的阻碍还是没有消除,反而根深蒂固,直子内心这份不可撼动的坚持,完全是出于对木月坚定不移的爱恋与眷念,接着,渡边在茫茫大雪中的身影越来越小,仿佛被吞没了一般,看不见路,也没有方向。

渡边回来后,直子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在幻听到木月的声音之后,和木月一样,最终都选择了自杀,蔓延到天边的雪,是她的葬礼。

接受了直子的死后,渡边一个人躲到海边,悲痛欲绝的祭奠他对直子的爱。在狂怒的海浪前,他显得那样的渺小,给人的感觉就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噬,就如同他在爱情面前,无法把自己从铺天盖地的伤痛中拯救出来的那样,面对暴怒而无垠的大海,人的力量与存在是如此的渺小,在爱情面前,何尝不是这样。

然而,他始终没有被海浪吞没,这也预示了他不可能被爱情带来的伤征服

“我要更好地活着”

这是他说的。

果然,从海边回来后,他联系了说过会一直等他的绿,在接到渡边的电话后,绿还是一如既往的自然,接电话的过程中,她一连换了四个位置,这绝不是偶然。

首先,她在一个狭窄的阁子里拿起电话,这个阁子只有一个供人出入的小门,这样窄小的空间本来就会给人压制的感觉,所以这说明绿此刻的心,本不是那么明朗。

接着渡边说想要见他,这对于喜欢渡边的绿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于是,她抱着机座从阁子里走了出来,外面是一个阳台,暖暖的阳光照了进来,表明她正因为这句话而充满期待。于是渡边说想要和她开始,但是,渡边又说:我要你别无所求。

一个男人这样对一个女人讲话,女人怎么可能不生气!所以,绿又走进了另一个阁子里,里面摆放着生活用品,这下,几乎是她的头部占满了整个镜头,她神情失落而泄气的站着,空间显得更为的挤压,光线暗了下来,暗示绿的心情有了稍微的波动。

过了一会儿,渡边说了一句:我爱你。

在感受到渡边的真情后,绿嫣然一笑,从阁子里走了出来,回到阳台上,阳光依然明媚。于是,她问渡边:你现在在哪里?就这样,渡边懵了,他顿了一下,茫然的看着四周,有些惊恐的说道:我现在在哪里呢?

这句话,可能是说给他自己,也可能是说给绿,在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真心相爱的恋人,也许能给对方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吧。

在通话的整个过程,从绿这边来看,是白天,但是在渡边那边,光线很暗,仿佛黑夜一般,可见,他还是没能从容的面对发生的或是还没发生的一切。

这也印证了他在海边所说的话:失去心爱之人的悲伤是无法治愈的,无论怎样的哲理,无论怎样的真诚,无论怎样的坚韧或柔情,都无法治愈那种悲哀,我只能在悲伤中彻底悲伤,并从中领悟到什么,可领悟到的东西,在下一次悲伤到来的时候,却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或者,在人生跟前,从来都没有一条明朗朗的路,我们只有走过了之后,才能看清来时的脚印,关于未来,永远躲藏在黑暗当中,在我们到达每一个站点后,才能点燃驿站的灯塔,才能看清,到底有什么。

在渡边的问话中,电影结束了,黑色的序幕逐渐升起,渡边最后留下这样一句话:随着季节的转换,我离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木月停留在十七岁,直子停留在二十一岁,永远。

对很对人来说,这个结局很仓促,显得不完整,但是,完整的青春实在太少,更何况,他们的青春本来就是痛苦和残缺。留给人的思考,也将延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