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书信 > 检讨书

高会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通用6篇)

检讨书9.33K

高会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1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会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通用6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想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认为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但并不去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目标相联系

高中学生比国中学生学习兴趣更集中,其最大的特点是兴趣与目标开始有了联系,兴趣趋于稳定。由于观察的全面和趋向深刻,对演示的理解也较深刻,他们的抽象记忆和有意记忆能力正在提高,因而有利于从演示中总结规律、推导公式、运算习题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

二、在新课程下应如何应对

1、了解高中教材

要求学生能顺利的衔接上,首先教师自身必须构建清晰的初高中知识体系,在授课前能针对新课的高中知识背景,给学生归纳、概括,帮助学生回忆起国中的相关知识,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无缝接轨”。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①立足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加强课外辅导。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近几年的大学联考数学题来看,现在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但基本内容仍然是我们的课本内容,所谓“万变不离其鬃“。

1.在引入新概念时,把相关的旧概念联系起来,确立信任学生的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把某种情境用数学方法加以表征;在形成概念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地建构新概念。在辨识概念时,鼓励学生质疑。从学生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2.在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方法时,离不开对命题的证明,应当改变传统的分为“展示定理、推证定理、应用定理”简单三步的模式,而结合实际情况,在证明命题前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的疑惑情境。经过一段训练后,学生便能清楚什么是数学证明,什么不是。并且知道数学证明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3.在解题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目的性。注意渗透解题策略。因为策略往往是不容易为学生掌握的。注意解题训练的坡度和难度。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小题,相当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好像登上了山顶,回首俯望,小山连绵,喜悦之心,不禁而生。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不可能有疑,不断重复会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疑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劳动价值。

我想要做到上述三个方面,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提倡课堂师生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因为交流可令学生积极投入和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交流,不断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换、反馈、反思,可修正思维策略,概括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交流中,作为老师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并适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

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数学教学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 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 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大学联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六. 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应鼓励为主:

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适当给予鼓励。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基础差的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题目数据改改,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七.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新课改更要求教师要有团体,合作的精神。我们新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

高会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2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想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认为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但并不去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目标相联系

高中学生比国中学生学习兴趣更集中,其最大的特点是兴趣与目标开始有了联系,兴趣趋于稳定。由于观察的全面和趋向深刻,对演示的理解也较深刻,他们的抽象记忆和有意记忆能力正在提高,因而有利于从演示中总结规律、推导公式、运算习题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

二、在新课程下应如何应对

1、了解高中教材

要求学生能顺利的衔接上,首先教师自身必须构建清晰的初高中知识体系,在授课前能针对新课的高中知识背景,给学生归纳、概括,帮助学生回忆起国中的相关知识,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无缝接轨”。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①立足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加强课外辅导。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近几年的大学联考数学题来看,现在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但基本内容仍然是我们的课本内容,所谓“万变不离其鬃“。

1.在引入新概念时,把相关的旧概念联系起来,确立信任学生的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把某种情境用数学方法加以表征;在形成概念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地建构新概念。在辨识概念时,鼓励学生质疑。从学生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2.在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方法时,离不开对命题的证明,应当改变传统的分为“展示定理、推证定理、应用定理”简单三步的模式,而结合实际情况,在证明命题前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的疑惑情境。经过一段训练后,学生便能清楚什么是数学证明,什么不是。并且知道数学证明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3.在解题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目的性。注意渗透解题策略。因为策略往往是不容易为学生掌握的。注意解题训练的坡度和难度。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小题,相当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好像登上了山顶,回首俯望,小山连绵,喜悦之心,不禁而生。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不可能有疑,不断重复会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疑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劳动价值。

我想要做到上述三个方面,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提倡课堂师生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因为交流可令学生积极投入和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交流,不断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换、反馈、反思,可修正思维策略,概括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交流中,作为老师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并适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

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数学教学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 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 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四.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大学联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六. 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应鼓励为主:

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适当给予鼓励。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基础差的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题目数据改改,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七.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新课改更要求教师要有团体,合作的精神。我们新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

高会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3

不少高中学校在“十一”前结束了第一次月考,对刚刚在高三“站稳脚跟”的学生而言,这次月考可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检测机会。

[学生案例]

月考失常 部分高三生出师不利

王同学是本市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高三学生,这个“十一”长假她过得并不轻松,主要原因就是在之前的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中,平时稳居班级前十的她发挥得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有些失常,排名仅在全年级的下游。对此,她的第一感觉是失望,对自身也产生了小小的不确定和不信任,认为自己在前阶段的新课学习中已经比较努力,也跟着老师的节奏开始了第一轮复习,但为何却在首次大型的考试中出师不利,看不到任何的收获。

在与父母交流后,小王将此次失利怪罪于老师批改试卷方式的不同,她说老师在批改试卷时,不同于往常的考试只要答对几点就给分,而是只看答案,如果答案不对,不论你之前的过程是否正确,都将全部扣分。但对于这个解释,小王的父母并不满意,他们认为女儿这是在找借口,因为就算老师的批改方式不同,但人人平等,其他同学不也是发挥得不错,为何只有自己的女儿却在第一次的月考中“中招”呢?

[名师解析]

月考失利两大因素

华师大一附中高三年级组组长陈明青说,历年来都有平时比较优秀的学生在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中失利的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月考不熟悉,由于月考的考题形式和分值安排都接近于大学联考(微博),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习惯,在答题时时间分配得不合理,影响了最后的成绩;二是心理因素,可能是因为学生自己太过紧张,求好的心态太迫切了,从而影响正常发挥。她指出,既然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学生就应向前看,不要再纠结为何第一次考得不好,不如将这些时间花在分析月考的试卷上,这才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做法。

明确月考性质和作用

陈明青说,学校组织月考是希望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是让学生熟悉大学联考的流程和题型,由于学生平时可能习惯了分模块做题,但在对整张试卷的把握上有所忽视,而学校在安排月考时也比较正规,四门考试在两天的时间里完成,类似于大学联考,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大学联考的整体流程,到了关键的大学联考时不用太紧张,也是一个让每个学生把握在做题时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的机会,哪些题是自己可以看一遍就回答的,哪些是要花些时间来好好思考的。第二是一月一次的考试能让学生有个反思的机会,对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很有利。学生可以通过这次考试找出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为下一阶段的复习积累经验。

而第一次月考主要是为了检验在开学以来的这段时间中学生是否适应了高三年级的学习,是否进入了学习状态。考试内容一般以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为主,多为基础题。有些学生在月考会考砸了,可能是因为不适应月考这个形式。所以陈明青提醒学生,月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阶段性复习效果的诊断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发现。实际上,在大学联考前的一切大考小考都是为了发现,而不是为了下结论,大学联考才是最终的考试结果。通过月考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是知识方面的?或是应试技能方面的、应试规范性方面的、还是应试心理方面的?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月考来诊断和发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补缺。

理性看待月考成绩的作用

既然月考是大学联考复习过程中检查和诊断教与学的一种主要方式,是一种常规考试,所以学生对其目的、功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常的心态。否则,很容易把月考看作是一种负担或给自己增加不应该有的压力。

既然月考是一种常规性考试,所以大可不必搞得过于紧张。只要你抱着发现与改进的心态来对待每一次月考,你就会觉得每一次考试都是一种收获和发展。月考既是智商的检验,更是情商的考验。通过考试,你会更加全面地发现自己,使心态变得更加成熟,使意志变得更加坚强,让目标变得更加清晰。

而如何利用月考的考试结果则是一个是否能科学备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的结果也是复习备考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通常来说,在每次月考前都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学科考试目标,这样有利于自己考后及时找出目标差,然后分析目标差背后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补救。

提高效率才是高三学习的“王道”

陈明青说,在这一阶段,学生通常需要“两条腿一起走路”,在接受新知识点的同时开始第一轮的复习,所以对他们而言,压力还是不小的。但是也不要总是埋头于学习中,适当还是要抬一抬头总结一下前阶段的得失,适时地“升级”自己的复习计划。

陈明青也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偏科,毕竟一门学科的“跷脚”可能让你与其他学生相差十几分,甚至是几十分,这是很难追回的。此外,提高复习效率也是高三学习的“王道”,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可能无限延长复习时间,只有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复习。

[名师点拨]

各科高效复习法 “点”到为止

语文紧跟老师教学节奏复习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在第一次月考后,高三学生可以“通读”自己的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结合原有的复习计划,不要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上浪费时间,更不要搞题海战术。在复习中要寻找弱点,突出重点,提高审题能力。除了跟老师进度复习课本内容外,学生不妨多读、多背些文章,多看些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

由于高三开始的几次月考主要检验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重点梳理学过的知识。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梳理重要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中等考生要重点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跟着老师教学节奏走,按部就班地复习。

数学重在掌握基础知识

这次月考是考生进入高三的第一次考试,考核考生的知识积累情况,是考生高三阶段比较重要的考试。由于不同学校教学进度有所不同,考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也有所差异,学生应利用月考检验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数学重在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在高三的开始阶段可以通过月考来检测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进步之处,同时注意存在的知识漏洞。

英语每天记词汇句型

对英语学科而言,学生每天坚持记忆词汇和重点句型,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复习,厘清时态,记忆典型句式结构和固定词组的用法等是很重要的。现阶段,学生还要先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按照英语学科的各项专题逐一进行复习,如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中间可以交叉通览基础知识。学生还要多留意以前考试或平时练习中的错题,进行强化理解与记忆,反复训练,扫除盲点。

两个误区:过分紧张VS漠然以对

有高三班主任指出,一般,每次月考后都会有学生陷入两个怪圈:过分紧张或漠然以对。

过分紧张的学生将每一次的月考都当做大学联考来对待,太紧张的后果就是自乱阵脚,在考试时常会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那些自己在平时闭着眼睛也能做的题目在月考时还会失分,这对今后自己填报志愿时的估分有较大影响;漠然以对的学生由于习惯了每月一次的考试,渐渐对它有些不屑一顾了。在拿到试卷后也不会立马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值得引起学生的警惕。

建议学生,在每次月考后,要学会思失和思改。思失就是反思自己在考试中的失误。就考试过程来看,造成失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2)未能运用科学的考试技能;3)考试策略运用不当;4)未能注意考试的规范性;5)考试心态不够成熟等。只要你认真反思,总能对号入座,及时查出失误的具体原因。只有善于发现不足的人,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思改就是考虑今后如何改进,毫无疑问,考后反思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进。为此,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就成为了今后提升的重要保障。改进的范围同样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即:基础知识、技能、策略、常规和心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缺失的及时补救,因为这个过程更需要决心、耐心和信心。

高会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4

高一是基础年级,与国中学习有所不同,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总结。提高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多,但是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对记忆,容易出现三天不回顾,几乎忘记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这一学期的高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反思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我相信,当教学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我必然会冲破经验的束缚,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上面的高一数学教学反思,对于大家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高会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5

高一是基础年级,与国中学习有所不同,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总结。提高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多,但是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对记忆,容易出现三天不回顾,几乎忘记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这一学期的高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反思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我相信,当教学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我必然会冲破经验的束缚,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上面的高一数学教学反思,对于大家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高会考试后的总结与反思 篇6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会考试年段最高分90分,及格人及格率37.33%;年段平均分55.11分。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必修2第一、二、三、单元。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并有旧教材的知识点。

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学生与老师学与教不同步,特别是学生学习主动性,考试结果没有预期的好。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6、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