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礼仪 > 辩论赛

辩论赛艺术与重点

辩论赛9.52K

一、辩论赛语言的特点

辩论赛艺术与重点

辩论赛语言不仅与日常语言不同,而且与一般口头辩论的语言也不同,归结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特点:

1.1 辩论赛语言的多样性

辩论赛语言包括“听觉语言”,“视觉语言”(又称“身体语言”),“默语”以及“类语言”等等。所以辩论赛所使用的语言是广义的语言,是各类语言的综合整体。

“听觉语言”是指信源(发出信息的人或物)发出的有声语言,信宿(接收信息的人或物)通过听觉系统接收,并经过思维系统理解的;故又可称作“有声语言”。

“视觉语言”是由信源发出的无声语言,信宿可以通过视觉系统接收,并经过思维系统加以理解的语言。由于这种语言是通过信源的表情、动作、身体姿势等方式表达的,所以又可以称为身体语言。

“类语言”是一种有声、无固定意义的,而又具有其他语言作用的语言。它传递的信息实际意义,要靠当时的“语境”诠释。在辩论赛场上,类语言主要有掌声和笑声。这种类语言能表达观众对所接受信息的认识和理解,是重要的反馈信息。

1.2 辩论赛语言的多源性

在辩论赛持续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在现场的人都可能承担信源的功能。主信源是辩论双方的辩手,他们使用的语言种类是全方位的,以有声语言为主;场上观众使用的是类语言;评委在辩论进行期间,是赛场上使用语言最少的,偶尔发出少量的类语言信息,但是,在辩论赛的评析中成为主要的信源,此时辩手和观众一样都是信宿。

1.3 辩论赛语言的交互性

在一般的交谈活动中,借助于语言进行信息的交换,促使思维活动,产生并相互传递新的信息。信源与信宿的地位随着交谈过程不断地变换。

类似地,在辩论过程中,这种语言的交互性贯穿始终。主要表现为辩手之间信息的交互作用,信源以最快的速度转变为信宿,收集发出信息之后对方的反馈信息和新信息,同时收集观众和评委的类信息,并以此为据,对本方准备传播的信息进行修正、调整,然后发出。

1.4 辩论语言的能动性

辩论的双方,在语言交流、信息交换的过程中,认知体系不断地扩大和深化;观众和评委的认知体系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和深化。

辩论赛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各类信息高度密集的竞赛,随着辩论双方的论辩发言,起承转合的变化,辩论双方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论辩方案的精髓,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现。辩题的内涵逐步显露,所有与辩论赛相关的群体或个人,都可能受到知识的启迪,道德的教化,价值判断的升华。

二、辩论赛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本身就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辩论赛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辩论赛语言特殊的艺术审美要求。有人把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简单地理解为通过修辞、造句使语言变得华丽,其实不然,辩论赛的语言艺术和审美有其实实在在的要求。

这种要求道德表现为对消除沟通障碍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造成信息沟通的障碍来自于信源、讯道、信宿三个方面。

第一个障碍为,信源传递的信息质量不高。例如信息模湖、有效信息少,影响信宿的分析理解;或者表现为信息量过大,超出讯道的传递容量,因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丢失。

第二个障碍是,讯道不畅。常常是信息载体选择不当,阻碍信息的正常传递。在辩论赛中以普通话作为辩论载体的重要原因即在于此。如果辩手口齿不清,普通话不标准,都会造成讯道不畅通。所以语言表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讯道是否畅通。

第三个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是信宿:信宿是否对信息“注意”、是否愿意接受信息;信宿自身的文化层次、接受理解能力又关系到能否将信息内化。

这三个因素只要有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辩论赛信息的沟通,影响语言的艺术追求。“质美素朴,物莫能饰”,辩论赛语言艺术追求的起点是:朴实、简洁、条理分明,表达准确无误,保证信息的质量。

辩论赛的陈词和自由辩论的发言都受时间的限制,辩手总是希望在最少的时间里传播最多的信息。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量过大,使辩论赛的各类信宿无法区分信息的主次,妨碍自己论辩的效果;二是,在自由辩论的时候,喜欢用“剩余时间”战术:发言尽量快、尽可能短,使对方先耗去自由辩论的时间,然后向对方用“缺席反驳”。作为一种战术,自然有可取之处,但是,信息短,理解的难度自然就大,有时是得不偿失的。

辩论语言的艺术要求辩手把握好语言的动态性和实时性。辩论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之相应的语言自然也应该是动态的。辩论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之相应的语言自然也应该是动态的。辩论语言的动态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实时性。语言要跟上辩论态势的的变化,在不同情景使用不同语言、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对象、语音、语调、语速、表情、动作的变化都要恰到好处;用词、造句、词语修饰随势而变,自然大方。

辩论赛的性质决定了对辩论语言的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要求。辩论语言以其理性、严谨、简洁、流畅、说服力和号召力在观众中激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对公从产生影响。说服力和震撼力在于论辩的理论深度、引用诠释事实资料的说服力和价值判断的号召力。当然,这些全靠语言本身的感染力来传递。

三、对辩论语言的基本要求

根据辩论赛语言的特点、艺术性与审美要求,对辩论赛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晰地向辩论对手和评委、观众传递本方的观点和论辩的思路,目的是使他们能最有效地获取本方信息,并能准确理解本方信息的内涵。为此要让评委和观众围着自己的思路转。对于高速度、大容量、实时要求强的辩论语言而方,达到别人“能懂”的要求,难度是比较大的。

3.1 心中有对象

把辩论的说服对象定位于评委和观众,相应的语言倾诉的对象主要的也是评委和观众。由于辩论交锋的双方都需要提取对方的论辩信息,所以对垒的另一方也是语言倾诉的对象。三种对象的基本不同,对辩论语言的把握能力不同,发言时都要考虑到。

对评委而言,理论性的论辩可以多一些;当以观众为主要对象时,事实判断的内容可以多一些、语言宜深入浅出;而以对方辩手为主要对象时语言可以尖锐一些。

总而言之,辩论时要“目中有人”,不要自说自话,旁若无人。

3.2 口齿清晰,词能达意,言简意赅

在陈词阶段,主要发言内容经过赛前精心策划,娴熟于心,做到词能达意大约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盘问和自由辩论的时候,许多情况下是应争性的发言,来不及字斟句酌,容易发生用词不当,表达繁琐,用意不明的情况。这主要靠平时词汇的掌握熟练程度,多积累,多训练。

3.3 条理清晰,紧扣辩题,言而有序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条理性强的论述与缺乏条理性的论述相比,前者容易被接受、被理解、被内化。因为信宿比较容易从有条理、有次序、主题明确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部分,而且容易记忆;不容易在很短的时间里从一堆纷杂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有用的信息,自然不易内化。

自由辩论的时候容易“跑题”,常会纠缠在一些次要的、技节性的问题上,抓住对手的一点无关紧要的疏漏大做文章,既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又降低了辩论的质量。

3.4 能论、善辩,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说服力强

既为辩论,当然辩手要能言善辩。“论”则有根有据,“辩”则有理有节,不出“无名之师”,既击中对方要害,又不得理不让人。“巧言令色”更不可取。要做到这一点,光靠辩论语言的训练和赛前方案的准备是不够的,还涉及辩手的个人品德修养和辩论队的风格。

3.5 语言的优化

具有舌战性质的辩论赛,语言既是辩论的工具和手段,又是比赛的内容。语言技巧本身被列入辩论赛的评判体系。在强调朴实、准确的前提下,也应该提倡对语言审美的追求。即在大致基本要示的基础上,也需要讲究遣词造句,讲究语言的优美。辩论赛应该充分展示华夏语言的魅力:恰当地引用成语、典故,甚至歇后语,都可以使论辩的语言更优美、更深刻、更形象;有时还可能出幽默的效果,使辩论赛达到更高的美学境界。

四、语言与语境

语音语调直接刺激人的听觉系统,平铺直叙、没有变化的语音和语调常使人产生疲劳、甚至厌烦的感觉。无论是与人交谈,还是课堂讲授;无论是演讲,还是辩论都要讲究语言的变化。

4.1 语境

对辩论队和辩手而言,辩论的外在环境由硬环境和软环境组成。硬环境主要指为辩论赛提供的各种物质保证和人员保证。软环境是指,辩论赛场内所有人员共同营造的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对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影响,对辩手的水平发挥尤为重要。

各种构成软环境的因素中,对辩手影响最大的有:心理环境和语言环境。这里主要谈语言环境。

语境伴随辩论的开始而开始,随着辩论的展开而展开,与辩论的进程同步发展变化;又通过对辩手使用语言的制约,反作用于辩论的过程。和辩论赛的性质相同,语境也是变化的动态过程。辩手如何把握论辩的语言第一取决于辩论的内容;第二,取决于辩论的进程和态势;第三要考虑听从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这三方面构成了辩论赛的语境。

4.2 语言要适应语境

辩论语言适应语境变化,需要作多层次、多角度、全面的调整和应变。在语言的口头表达艺术上值得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要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应随语境变化,做到错落有致;语音、语调、语速的把握还应因人而异。

五、语言的情感性

5.1 辩论与情感

感情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辩论赛里,感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有煸动性的语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辩手应当学会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观众;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又要学会利用观众的情感。辩论不需要带有夸张性质的表演,不需要游离辩题的感情表现。但是辩论的性质又要求辩手以个人的感情认同、辩论队集体感情认同维护本方的立场,反驳对方的立场。苍白平淡没有情感基础的语言不可能打动评委和观众的心。

5.2 情感与论证

辩论赛虽是理智的游戏,但也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各种各样的证明中,就有一类证明被称为“情感证明”。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说,有时需要辩手用感情表明自己对立场的认同,以情感打动评委和观众的心,在价值判断性的辩题中尤其如此。

“言不激切,则听者或未动心。”辩手的感情通过语言传递给评委和观众,并激发起评委和观众的感情共鸣,达到说服与沟通的目的。有的人视辩论的情感表现为“表演”,实在不公平。情感与语言相辅相成,与论辩的内容互为表里。因此,辩手的情感不仅表现在语音、语调和其他无声的语言之中,而且表现在对词与句的选择和修饰,真正做到声情并茂,表里一致

六、幽默

幽默是辩论赛中最具魅力和智慧的闪光点:幽默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回味,是美的享受;幽默的境界又是辩手不断追求的目标。

6.1 对幽默的认识

幽默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笑话”、“滑稽”。主要是指语言中最富审美价值的那一层精神现象,指一种风格;是一种行为的特性;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让别人得到精神上的快感。

幽默又是一种人格的涵养。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诙趣必愈幽隐,而善于赞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辩手在辩论比赛当中能不能出幽默,要看辩手本身的综合素质:人格修养、知识结构、文化底蕴、语言技巧、应变能力……;毕竟,幽默是智慧超群时的一种表现。同时,时机和语音、语调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6.2 幽默的类型

幽默往往表现为语言的反常性组合,也正因为语言的反常组合出人意料,初想似在情理之外,体味之后又在情理之中。根据这种语言的反常组合,一般分为三类。

6.2.1 否定式幽默

从对立的两事物出发,通过肯定其中一件事物的同时,加入与之对立的另一件事物,达到否定前一件事物的目的。

6.2.2 岔道式幽默

通过反逻辑的方法造成的幽默是岔道式幽默的特点。这里所指的反逻辑通常是: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区分“岔道式幽默”和“诡辩”的差别。两者的主要区别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目的不同,岔道式幽默用于摆脱困境,而诡辩是故意搅浑定义或逻辑推理,从而达到维护错误观点的目的。第二,作用不同,有时使用岔道式幽默的目的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松弛紧张的情绪,让人进入愉悦的状态;而诡辩则使人紧张、不愉快。

6.2.3 双关式幽默

利用一个词的语音或语义的双关含义,采取故意曲解的幽默方法。

幽默在辩论赛中已经成为战术和技术的组成部分,赛前必作“幽默”的设计,赛场上观众也可以感受到许多的乐趣。可能出于“不用太可惜”的缘故,事先设计的“幽默”总想抛出来。结果,事与愿违,反而让人觉得“底气”不足。有的幽默过于勉强,有的不合时宜,设计的痕迹太深。事实上幽默是心理积淀的升华,是智慧碰撞的火花。

结语

综上,辩论赛话语就有以下特征:

1. 辩题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度特征,在整个语篇中也占主导地位。

2. 辩论话语中主要采用没有对话性的直接陈述句或对话性趋于收缩的句子,很少用对话性呈扩张趋势的表达,即使有,也大多是修辞性问句。

3. 辩论话语中强化和量化类词占多数,聚焦类词汇占少数。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也就是说,辩论的作用就在于划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区别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害得失,解决存在的疑惑。墨子的话,只是对辩论的作用作了一个粗略的概括。几千年来,随着辩沦广泛进人各个领域,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和买彩活动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也愈加清楚地显现出来。

标签:辩论赛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