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会计电算化教学修改方案论文

要求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衔接,要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学生。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薄弱, 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如何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教学修改方案论文

一、从培养目标的定位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由此可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应是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是解决职业岗位综合的、复杂实际问题的职业通才, 而非理论型、科研型的知识通才。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 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符合高职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操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流程,突出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专业特点, 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的距离,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至今只有2 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为上世纪9 0年代后新建或改建的院校, 其中大部分是由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等专业学校等改制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是按中专或成人教育目标的要求配置的, 显然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办学实践上, 沿袭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 造成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理论知识不深、动手能力不强, 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目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 不明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造成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面广而深度不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造成专业实践意识不强且专业特色不明显, 使得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及实践教学基地

会计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其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外流, 严守商业秘密,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就造成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是搞好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既能解决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难的问题,对于解决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国家经济政策经常都会有一些变化,如2017 年国家新增或修订会计准则39项, 涉及会计核算的方方面面,但模拟实训教材却很难跟上这种变化,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即使经济理论与政策变动,教师能通过备课来使理论教学与时俱进,模拟实训教材却难以及时进行更新,这就使得实训的政策依据与最新经济政策脱节, 不能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三) 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取决于它是否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但令人遗憾的是, 现有高职师资状况普遍存在教师学历梯次结构不合理, 学科型教师仍占有很大比重。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从书本到书本, 从没有真正出过校门,专业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 缺少从业经验。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工作, 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 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这种师资结构状况在高职院校绝非少数。另外,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使得很多学校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而给予应有的重视, 也就不可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试想没有一批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 怎么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师资结构不合理已成为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 瓶颈。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成校内教学企业,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