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自我鉴定 > 自我评价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通用10篇)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1

但是实际上汉武帝刘彻多数的侵略行为对于两千年前的中国是毫无意义的,无论是北击匈奴,还是南征百越,都带来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支出大于收益——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通用10篇)

以当时的中国人口和生产力,根本无力对这些新征服的地区加以完善的治理。

当这些土地被纳入中国版图之后,等同于在中国周边开了无数台抽血机,于是原本富庶自足的中国再次凋敝。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即以以祖训的形式告诫其子孙——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朱元璋固然也是一个暴君,但是对于发动对外征伐战争却有无比清醒的认识。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2

他立国之后,即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从政治伦理而言,朱元璋所言至为光明正大——中国应该打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而不是倚仗中国之富强,如汉武帝一般无故发起侵略战争。

这样不义的战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当然一而再发生。如果仅仅因为这一战争是中国人发起的,我们今天中国人受益了就不去谴责反而去歌颂,我们又何以自证中国人乃是文明人呢?

一切基于利益而非道义基础上构建的历史观,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世代不休的战争。

如果中国富强了,就可以如汉武帝时代一般随意发起对外战争,那么有一天,中国衰微了,被周边列国侵略了,被国际列强吊打了,那么我们还能谴责谁呢?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3

公元前141年,刚满16岁的刘彻继位,带着青春的激情,刘彻开始了几十年的国家治理。在其身后常常被以“雄才大略”进行概述,这种雄性壮烈的词汇满足了人们对于强势帝王的期许。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帝国,在汉武帝的手里,他塑造主流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朝两千年建的中国君主立宪制度提供了一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最初,汉代人认为汉武帝是两汉时期四个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这四个皇帝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光武。然而当汉武帝崩于五柞宫,葬茂陵后。因有的臣下认为汉武帝过失大,不宜立宗庙,反复议此事,对汉武帝的评价开始出现了反面。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4

哀帝即位后,刘歆等人力陈汉武帝功大,应立“世宗之庙,建之万世”。此后随着时间推移和汉武帝身后深远影响,汉朝人逐渐又怀念起这位伟大帝王。 然而,以汉武帝所成就的事业,仅仅局限在两汉范围内来评价是很不够的,这实际上等于降低了武帝的历史地位。所以,东汉末年应劭打破了朝代的界限,从中国历史的发展出发说: “高祖践祚(皇位),四海义(治)安。世宗(汉武帝)攘夷辟境,崇演礼学,制度文章,冠于百王矣。”这一段话第一次指出:在秦末大乱之后,汉高帝登皇位,使天下安定。汉武帝在“攘夷辟境,崇演礼学,制度文章”诸方面的功绩都“冠于百王”,即在以前的帝王之上。这也就是说,在黄帝之后,历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至秦汉,汉武帝的功绩为各位帝王之首(冠于百王),这就给了汉武帝一个极其崇高的历史地位。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5

中国从来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民族国家自立于此世间,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

自古至今,中国历代多数王朝的统治者之治下并非国力不充足,人民不富庶,然而他们在发动对外战争上从来慎之又慎,更多是进行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自卫反击战。

中国文明从来没有建立过所谓的“先发制人”的侵略理论,这一正向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在指导着我们。

新中国立国以来,并不是没有展开过对外战争。朝鲜战争、对印战争,对越战争都是有限战争,都是基于受害者立场而发起的反击战。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今天的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再如汉武帝刘彻那样不要脸的去发动一场场不义的对外战争了。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6

高中时期曾经听过这句话:如果乔丹是一个神,那么科比就是最接近神的那个人。其实这个说法依然适用于秦始皇与汉武帝二人,只是乔丹和科比是篮球领域,而秦始皇与汉武帝是历史领域,因此后人也经常把“秦皇汉武”放在一起比较。他们二人,一个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个是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贡献者,并且他们都是一直备受争议的暴君。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汉武帝刘彻。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后人多称他的谥号: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一生的建树直追始皇帝嬴政。如果给我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来个能力排名的话,以笔者个人的看法汉武帝至少要排前五名,毕竟“雄才大略”这个词汇就是因为他而产生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汉武帝是个颇具争议的皇帝,历朝历代关于汉武帝的评价都是两极分化,直到现如今依然如此。因此,笔者这篇文章会尽量避免出现关于汉武帝的评价,至于“评价”如何,笔者相信自然会在各位看官的心中,毕竟历史是充满主观性的。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7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空前统一,国力强盛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一政治方面: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二思想文化方面:A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B在长安兴办太学,选拔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三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富商豪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四军事方面: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匈奴被削弱;B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C 进军西南东南,平定南方的地方割据政权,开疆拓土。但是汉武帝征伐匈奴的大规模战争也极大的消耗了西汉的国力,武帝好大喜功封禅耗费无数,总之到武帝晚年西汉府库已消耗殆尽,繁重的徭役和税赋以使农民苦不堪言,小规模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

汉武帝时代是英才荟萃的时代。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在这一时期都有繁盛丰实的创造性的成果。

汉王朝对西域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值得重视的意义。正是由于这一历史变化,汉王朝才开始真正地面对世界。正如张维华《论汉武帝》一书所说:“张骞通西域,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即对于整个东方的历史,亦具有重大意义。”

《淮南子》和《史记》是汉武帝时代的两座文化丰碑。此外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名家名作迭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司马相如及其作品。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这一时期赋作中有代表性的精品。这些赋以气势恢廓,景物华美,词藻奇丽为特征,正反映了当时文化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采。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8

后人很喜欢用“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来形容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等人,比如: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炀帝的修建运河、三征高句丽。这里先不谈秦始皇和隋炀帝的问题,单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代大儒董仲舒于公元前134年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选择推行,至此儒学成为20xx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的是正确的做法吗?该如何看待儒学的分支“程朱理学”?王阳明为何要自诩上乘的“孔孟之道”,而非董仲舒?如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的,该如何看待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何时才能再来一次“百家争鸣”?汉武帝到底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还是罪在千秋,功在千秋?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9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虽然是汉元帝时期陈汤所说,但却是最能体现汉武帝的一句话。说起汉武帝就不得不提起“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这场战役长达44年,双方投入的兵力以数十万计,旷日持久、惨烈程度用千古罕见都不夸张。也就是这一仗直接打出了汉民族的自信心,也算是为陈汤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做下铺垫了。“文景之治”作为中华五大盛世之一,也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但它却也是与“汉武盛世”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两个时代,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是截然不同,比如:汉朝政府的角度与汉朝人民的角度。“文景之治”时代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之高,但是军事实力方面可能略不足于“汉武盛世”;虽然“汉武盛世”军事实力稍强于“文景之治”,但是却横征暴敛,百姓的赋税过重,民不聊生。

关于汉武帝的个人评价 篇10

《轮台诏》可以理解为汉武帝个人的《罪己诏》,为什么最后要提《轮台诏》呢?因为笔者认为它是该如何看待汉武帝最为关键的一环。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皇帝是不能错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功我来领,祸由他人担待。汉武帝是何等人物?他一生的作为无论是对也好,是错也罢,都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是他却在晚年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仅让人反思,汉武帝到底是好大喜功?还是真的看到了民族的危机,从而引发的使命感?

标签:汉武帝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