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心得专题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贯彻科学发展观

尊敬的党组织: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贯彻科学发展观

党的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的发展观,增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的全面发展。那末,以人为本的大学科学发展观,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调和大学内部不同群体的人与人、工作与工作和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保证大学的可延续发展。

这类大学发展观是对见物不见人、求量不求质、求情势不求内容、求局部不求整体、求当前不求长远的片面发展观的否定。我国高等教育的毛人学率已从1978年的1.4%增加到XX年的19%,在校大学生已达XX万人。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高等教育快速进人大众化时期,很多学子有了进大学的机会,初步减缓了国民的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但是,我国大学在快速发展中,却出现了很多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题目。研究和解决这些题目,已成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笔者以为,根据科学发展观,目前我国大学应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一、知识、能力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大学科学发展观夸大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把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主要标准。“知识就是气力”的名言已深人人心。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进一步熟悉到,大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潘懋元教授讲:应当承认,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知识与能力都是重要的。但知识、能力一般都属于智育范畴,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智育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把不全面的知识质量观或能力质量观带进21世纪,既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利于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可延续发展。

因此,必须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和一度流行的能力质量观,转变成包涵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发展质量观。所以说,依照知识、能力、素质调和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大学的一个崭新课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互有联系又各有内涵的矛盾同一体,只有使之学术视点辩证同一,才能全面调和发展。知识是构成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但知识实在不即是能力和素质;素质的进步,又将增进知识的更快把握、扩大,增进能力的更好发挥与发展。大学应加强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步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各类专门人才。

另外,大学培养的高级人才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中坚气力,是创建人类文明社会的“设计师”和“建筑师”。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一。而人类文明社会的“设计师”若缺失创造物质文明的科学知识或创造精神文明的人文知识,自然使社会文明进步处于畸外形态,延缓其发展。《欧洲大学宪章》提出大学要进行的改革应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

综上所述,大学要把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同一起来,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之所以需要,是由人才培养模式所决定的。大学要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既能创造美好生活又能正确享受生活的人。高质量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专业知识,还有另外一面,人对生活的理解、善于调理人生的酸甜苦辣,主要靠人文精神的修养。不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永久不会物化到失去自己的思惟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