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书法美文欣赏:书圣故里墨飘香

本站:在书法当中了解我国的文学历史,在书法的世界里感受语文的魅力,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书圣故里墨飘香》。

书法美文欣赏:书圣故里墨飘香

临沂的书法广场是一个值得去走走看看的地方,不管你是不是书法爱好者,不管你懂不懂书法,这些都不重要。

临沂是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故里,是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书法名城。为了弘扬中国书法文化,20xx年书法广场在临沂建成,广场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200多米,总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共刻制历代皇帝和古代书法名家、现当代书法家、港澳台等1080位书法家的1320幅书法作品,总计一万余字。

还记得那个周六的午后,正是银杏叶子染黄整个深秋的时候,太阳懒懒地照着这座美丽而朴素的城市。

远远地,看到了类似中央电视台的造型矗立在广场上,上书“书法广场”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北京有的,我们大临沂都有,怎么样,够惊艳吧!”同行的小伙伴打趣道。

“是挺洋气儿的呢!不能小觑了大临沂啊!”

说说笑笑中,我们已经走进了书法广场。

坐落在广场南侧的王羲之雕像是书法广场的标志性建筑,雕像有近10米之高,重达80余吨,选用优质花岗岩制成,身着晋服的王羲之手持毛笔,儒雅淡定,凝视前方,栩栩如生,令人不禁生出顶礼膜拜之感。另外还有王献之、颜真卿、李世民、米芾等10位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雕像,整个广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书法文化气息。在这里,三块硕大的石碑引人驻足,正面上书风流千古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寒食帖》三大行书,背面分别是王献之的《洛神赋》、智永的《草书千字文》和赵孟頫的《赤壁赋》。驻足每一幅作品前,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浩然正气,那份恢弘豪迈,那份气吞万里,那份古朴优雅,那份博大深邃正跨越时空扑面而来。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不论岁月如何更迭,每一幅作品和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却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一个温暖的春天,王羲之和友人谢安、孙绰等三四十人,在绍兴城西南兰渚山下被称为“兰亭”的别致优雅的园林里流觞饮酒,赏谈赋诗。

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们围坐在曲水之畔,将酒杯置于水中,任其随水漂流,酒杯到谁的面前,谁便饮酒赋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唯美酒美文与好友相伴。兰亭聚会的那天,据说王羲之喝了很多酒,醉酒后的他把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凝聚于那一管小小的羊毫,借助于笔墨挥洒的淋漓尽致。三百二十四个字的《兰亭序》,每一个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了一个生命的形象。特别是二十多个“之”字,更是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相传公元672年,唐太宗病危,临终时他召见了太子李治。太宗说:“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吾所欲得兰亭,汝意如何?”作为儿子的李治听到父亲这样的请求,面对着一个就将离开这个世界的老人,李治的心情是复杂的。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也非常喜爱收藏书画佳作。而王羲之的《兰亭序》,恰恰是天下最值得收藏的稀世珍宝。李治这时候或许意识到,太宗皇帝强调“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愿”,就是用“诚孝”来警示他:如果不把《兰亭序》作为陪葬,即是不孝。唐太宗在临终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可见《兰亭序》在他心中的地位。望着父亲期盼的眼神,李治把《兰亭序》装入玉匣之中,亲自放在了太宗皇帝的面前。这可以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承诺,又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对另一个书法爱好者的理解。

《兰亭序》就这样作为陪葬品埋入唐太宗的昭陵,“天下第一行书”从此长眠于地下。

沿着两边鲜花盛开的小径前行,你会观赏到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的作品。书法广场主要采用精品园、文化墙、自然石等载体,展示从上古时期仓颉到清末代皇帝溥仪共 50位皇帝的120幅作品以及建国以来历届中国书协主席、副主席、理事,各省书协主席、副主席以上书法家的作品600多幅,其中莲园介绍了临沂书法名家的作品。

在这里,设计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雕刻技法完美结合,将古典园林造景与书法艺术相交融,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核。享受着精神上的珍馐大餐,你仿佛能嗅到一阵阵浓浓的墨香。透那一堆线条,你能感受到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存在以及它独有的神韵和气质。书以载道,就是这堆线条,却凝聚、沉淀、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

如果说,书法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那么,临沂的书法广场就是打开中国千百年书法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