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将至,北京的重阳节会有什么习俗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为重阳,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据文献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已有登高、饮菊花酒等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

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敬老爱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放风筝等民俗。

佩戴茱萸的传统,在老北京也比较流行。茱萸是什么?茱萸全称吴茱萸,又称越椒,是一种芸香科植物。其树高不过丈余,树叶阔厚,类似椿树叶。该树于阳春三月开黄白相间的花,于七八月间结果,如花椒形样,嗅之芳香浓郁,嚼之辛辣微苦,是祖国医学内外科常用的中药材。它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温中止泻、开郁杀虫之功效,古代有“吴仙丹”和“辟邪翁”之称。佩系茱萸之俗,早在汉代时已有此俗,到唐代时广泛流行。

赏菊、饮菊花酒是老北京度重阳节的另一项风俗。菊花,秋之骄子,其色艳丽,多呈金黄,其姿优美,富于神韵,其品坚贞,经霜不凋。为此深得文人墨客、学子、诗人们的青睐欣赏,边赏菊,边饮菊花酒,边吟诗作赋,历代诗人都有咏菊名篇佳句传世,美不胜收。

老北京时的文人墨客还经常赴天宁寺、景山公园、中山公园的唐花坞等地去赏菊观景。天宁寺位居旧京近郊广安门外,原地势较高,可登临远眺京城,旧京时这里的殿宇虽已破旧,但古树参天植物花卉繁茂,花团似锦,尤以多姿貌美的菊花繁多而闻名古城,成为金秋登高赏菊游乐的好地方。

放风筝也是历史悠久的北京民俗,它不但简便易行还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娱乐方式。至清代时老北京放飞风筝更为盛行。笔者少年时也曾到花市集市上购买过大沙燕风筝在护城河边放飞。在这金秋时节全家外出选一空气清新旷野之地,高放风筝,既可在放飞中锻炼肌体,使气血通畅、增强抗病能力;又可在绿草鲜花自然界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添全家的生活乐趣,何乐而不为之。放风筝,实为养生健身的一项好的体育活动。

“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吃花糕是老北京盛行的风俗。在清代皇宫里重阳节时要举行“花糕宴”,民间也风行制作食花糕。花糕,又称菊花糕、重阳糕。

吃糕,,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登高”“步步高升”之寓意。所谓“花糕”,老北京时有多种,一种是饽饽铺里卖的烤制好的酥饼糕点,如糟子糕、桃酥、碗糕、蛋糕、萨其马等,一种是四合院里主妇们、农村妇女用黄白米面蒸的金银蜂糕,糕上码有花生仁、杏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的五仁,有的是用油脂和面的蒸糕,有将米粉染成五色的五色糕,有的糕中夹铺着枣、糖、葡萄干、果脯,或在糕上撒些肉丝、鸡鸭肉丝,有的花糕上还贴有“吉祥”或“福寿禄禧”字样,并插上五彩花旗。花糕那时也像月饼一样用于馈赠亲友。那时还有一风俗,要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取片糕搭在女儿额头上,一边搭一边还祝福女儿:“愿儿百事俱高”。所以重阳节又称为“女儿节”。这个风俗至今在北京郊区一些地方仍盛行一直流传着。

老北京重阳节的风俗众多,虽然解放后有些风俗逐渐淡薄,但如今老百姓的登山登高、买菊赏菊、放风筝、食烤肉、涮羊肉的风俗仍盛行不衰。重阳节自古即为敬老的节日, 自1989年起北京即净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老年人权益法, 明确规定了老年人应有的权益, 以及子女应遵照执行的养老义务, 与“常回家看看”等 的条款, 号召社会上人们都要作到尊老爱老敬老, 孝顺自己的父母与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