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专题 > 热点专题

关于卤泊滩的散文

卤泊滩

关于卤泊滩的散文

卤泊滩位于西禹高速公路以南,渭清公路以西,横跨蒲城、富平两县,东西长约四十余里,南北不过五六里。我的家乡在富平县张桥镇南坪村,村子面滩靠原,家乡人对滩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不,一瓣书香平台推出本人拙作《卤泊滩》后,发小群热评不断。特别在投票阶段,家乡儿女群,村里的,在外工作的,几乎全部出动,投票、转发,掀起一股股热潮,把《卤泊滩》推上了浪尖。

我知道,家乡人对《卤泊滩》的爱,源自于对"滩"、对"原"的爱,爱屋及乌,我也被浓浓的爱包围着。我惭愧的是:那些关于滩的文字太浅陋了,怎么能写尽家乡的美丽与沧桑……

在外地工作的王鹏大哥发来建议:滩缺少硝池的描写。他还提到滩里有暗河,我们村背靠原,面临滩,是阳庄,因为背有靠山啊。民间雕刻艺人王建虎老师打来电话:"我有当年为滩头和众盐工立的功绩碑的碑文。" 据碑文记载:“向之为滩头者,非剥削盐户以媚上......而王君星五则不然,届期收款,必多方和平交涉,第求上无亏漏于公,展缓频催,决不忍严逼于众。故君两为滩正,凡十余年,业盐者无不爱而戴之。君讳正奎,星五其字也。世为富平东乡南坪堡人......如逢水涝盐歉,必为众请命,减款撤锅......” 父亲也因此正式给我讲了祖辈三代在滩里熬盐、熬硝的经历。

一时间,我跌入了历史的车轮中,我仿佛看到了茫茫盐碱滩毫无遮挡,太阳肆无忌惮地炙烤着滩地,晒土、收土的工人汗流浃背;仿佛看到了盐碱滩里一座座形似蒙古包的盐棚,在盐棚周围是泛白的盐池。盐池经太阳暴晒,水分蒸发,沉淀下来的盐水从汲槽底部流出,大浓度的盐水被收存在缸里;我似乎看到了穿着白粗布衣服的盐工挑着一担一担盐水,走进盐棚,把盐水倒进大锅里,炉膛燃起熊熊炭火,盐水翻滚,水分蒸发,形成淡黄色的锅板盐;那不是滩头率众盐工和盐局交涉么?慷慨陈词、一呼百应。我似乎听到了"叭叭叭"的枪声,那是滩里盐局里带枪的兵在巡逻;似乎听到了偷盐人"咚咚咚"杂乱的脚步声,据说背上锅板盐只要过了滩,就可以私卖。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锅板盐可是个宝呀,滩里一日产盐达万斤,含氟、碘,山里人吃了这种盐不得大脖子病(俗称"瘿瓜呱"),这种盐被卖往黄龙山及商洛山区,当年日本占领山西,外面的盐到不了陕西,全凭锅板盐保证了陕西群众的生活,从另一方面讲锅板盐还支持着抗战呢。

解放前,滩里庙就建在了滩心的高台上, 滩里庙会,开始是四面八方的信男善女赶庙会,到庙里烧香拜佛,许愿抽签。后来来的人多了,就变成了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唱戏的、耍猴的、耍社火的,席棚布帐,小摊吃食,商摊货贩,当然,少不了卖锅板盐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家乡背靠的是十八坡,叫八公原,呈东西走向, 原的两畔各有小谷像一个"八"字,中心有堆像一个"公"字,因此得名八公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八公原巍然屹立,沧桑而又神秘,在静默中见证了祖祖辈辈多少辛劳与汗水。又一个农忙时节,人们忙着抢收麦子,上原的路既窄又陡,空车上原比拉一车麦子下原还重,看,上原的空车前面有牛儿拉着,下原的麦车车尾巴紧贴着地,车前面驾辕的小伙费力地用肩膀撑着辕。大概是车前部麦装得多了,头重脚轻,性子一急,肩膀一歪,麦车一下子翻到在地,后面的麦车全都站了队,排成了一条长龙。农活不忙时,农人坐在田埂上,视野开阔,茫茫的滩尽收眼底,他们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望着大滩出神……

近几年家乡的滩地得到整治,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盐蓬草渐渐少了,滩里种上了大片的苜蓿,等苜蓿长到七八十厘米高,割草机、打捆机陆续工作,据说除过供给当地羊场外,还把大部分晾干,打成捆运往杨凌羊场。原上特色树多了,有麦的基本机械化耕作,人们种地务树活干得有条有理。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整洁,水泥路面宽阔平坦。家家门前是花儿争艳,树木繁茂,屋后是自家的小菜园,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晚上路灯照得村子通亮......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文化娱乐活动也非常多,农家书屋、广场舞、锣鼓队……书香四溢、欢歌载舞。

《卤泊滩》告一段落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时代在进步,家乡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呀!但唯一不变的是南坪儿女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多少动人心魄抑或令人心酸的故事,都已随着岁月的烟尘滚滚而去,留下的是先辈们和命运抗争的勇气,不服输的精神,勤劳善良的品质。作为南坪的儿女,我们应不忘根本,开拓进取,为家乡的建设出份力,让她的景色更秀美,让人民的生活更甜蜜!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爱静

公众号:一瓣书香

爱静,七零后,富平人,从事课外辅导工作,文学爱好者。

爱静,七零后,富平人,从事课外辅导工作,文学爱好者。

标签:卤泊滩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