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专题 > 创新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2.65W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到“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可见,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做法,就教于同行.<?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开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起学习的动力,养成爱思、多思、会思的习惯。如讲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设问“雅典城邦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雅典民主制是如何确立的?”“雅典民主制有何特点?应如何评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讨论,然后作答,期间教师应予以必要引导。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培养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 重视运用史料,培养发散思维

在新课标下,教材只是种课程资源,同时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教师要多渠道,有针对性筛选史料。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学生的思维回到历史中,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如讲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我收集了大量史料,包括古代人口南移,环境的变化,气候的演变,经典作家的论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南移的缘由.学生对材料进行了处理,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方向发展,更好拓宽了思维视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三 鼓励大胆质疑,促进积极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不断启发生疑,鼓励质疑;提倡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假设法、因果法、探源法等有意识的去解决问题。对历史认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唯书,不畏权威.如有学生质疑<<历史·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145页第二段表述“1999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有误,应当改为1997年.该生质疑是完全对的。我及时进行了表扬鼓励.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学生的质疑,形成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气氛和习惯,逐步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 加强纵横联系,推动思维发展

历史史实的联系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就历史发展过程看,它表现为某一历史阶段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是密切关联的,称为横向联系;就历史发展进程中某一方面看,自然呈现前后继承性,这属于纵向联系.历史知识是相处在联系状态中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把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的整体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板书要采用简明的知识结构形式.如<<辛亥革命>>可板书:

一 背景:

1. 民族矛盾加深;

2. 阶级矛盾激化;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二 经过:

1. 开端:武昌起义

2. 发展:

3. 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4. 结果:

三 意义

1. 积极方面:

2. 消极方面:

通过联系,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立体知识体系,大大增强了“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效果,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五 发挥媒体优势,提高思维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历史?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不同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如:讲述<<新航路的开辟>>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了解航海家的航程,摘自《》()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巨大变化.在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探险和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知不觉的显露出来.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学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