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致辭 > 致辭致謝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通用9篇)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通用9篇)

大家好!

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代表畢業校友在這裏發言,跟大家交流一些體會和感受。我是社科學院20xx級博士生,五年直博,20xx年畢業,眨眼間離開學校已經20xx年。接到此次發言任務後,我一直在想,在這樣一種情境下應該説點什麼才更有意義,但是,浮現在腦海中的,卻都是在清華讀書期間的一點一滴。

清華就是這樣,包容、寬厚,她對待每個學生,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給他們做事的本領,牽掛他們的成長,給予他們所有的幫助,努力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清華文化的傳承,不是抽象的,更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體現在每位老師身上,體現在每位同學身上。每一個曾經在這裏學習和工作過的人,都是清華,都代表着清華。特別是對於即將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的同學而言,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代表和傳承這種文化。藉此機會,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跟大家分享。

第一,要保持追求純粹的精神。真理是純粹的,追求真理的過程就是追求純粹的過程。清華給了我們這一方淨土,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去追求學術上的純粹。這種歷練是一生寶貴的財富。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可能會有一些複雜,但現在看來,即使再複雜的事情,可能都需要回到本真、迴歸初心,這就需要一種追求純粹的精神。上週,共青團xx大剛剛召開,團xx大報告最根本的是在着力解決幾個問題,共青團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麼?共青團作為一個組織存在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裏?新時代到底應該建設什麼樣的共青團?鍛造什麼樣的團幹部?培養什麼樣的青年?這是一些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問題,需要一種純粹的拷問,並在此基礎上,給出旗幟鮮明的解釋,讓共青團真正成為他本身應該成為的樣子。思維上純粹,理論上才能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黨的xx大以來,我國所發生的歷史性成就和根本性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都是迴歸黨的初心的自然呈現。在具體工作中,也是這樣,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各種各樣的糾結,但如果能夠保持一種純粹的精神,多問問事情應然的狀態,多想想事務本身的邏輯,多聽聽自己本真的追求,也許就沒有那麼複雜了。

第二,要培養兼濟社會的情懷。清華畢業的學生,不能把進入精英階層、中產階級作為我們主要的奮鬥目標,還應該更多地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因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生活在這個社會,誰都不可能真正地獨善其身。曾經説過,青年是標誌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要“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清華也教育我們,要厚德載物。我畢業後到一個縣裏工作,後來又到一個鄉鎮去當黨委書記。有一次因為要建設西氣東輸的一個工程,需要徵地15畝,因為補償標準達不到老百姓的預期,鄉鎮政府與老百姓產生了一些矛盾。當時感覺壓力很大。後來我就在想,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幹這件事,如果是為了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那麼解決這件事有更直接更快速的辦法。但是,如果完成了這項任務,而使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害,那麼,我們辦這件事的目的又是什麼?這就是一個出發點和立足點的問題。不同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決定了不同的處理辦法。我們的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一個基本方略。如果發展不能給老百姓帶來福祉,這種發展將毫無意義,所謂的繁榮不僅是虛假的繁榮,而且是虛偽的繁榮。兼濟社會不一定只是在公共部門工作的人需要堅持的一種情懷,理論研究也需要立場,企業也需要社會責任,公益服務也是一種價值的體現。兼濟社會,首先要兼濟他人,你是否照顧了他人的感受,是否進行了換位思考,是否讓你周邊的人感受到了舒適。連我們的家人、同事、朋友,我們都兼濟不了,何以去兼濟社會。這跟物質沒有關係,更多地應該是一種修為,是一種內在的價值取向。

第三,要練就從容淡定的心態。心態跟年齡應該沒有必然的關係,但肯定與我們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我們更加容易舉止從容、神情淡定。但是,大家都説,人生是一條波浪線,而不是一條直線,有高潮,也有低谷。走出校園,我們不可能一直輕鬆愉悦,可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接到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可能暫時買不起學區房,碰不到心儀的男女朋友;可能遇不到讓我們感到舒服的領導,找不到得力的下屬。總之,我們會或多或少遇到一些讓人焦慮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這種心態,來源於自信,家國自信、個人自信,連清華畢業的學生都不自信,你讓其他學校的同學怎麼淡定;這種心態,來源於樂觀,自強不息,積極向上,始終充滿正能量。季羨林先生筆下的清新俊逸,不僅僅指的是清華園的自然風光,更重要的指的是清華精神,“永葆青春,永遠充滿生命活力,永遠走向上的道路”。我們要努力將這種精神內化為我們的性格基因,轉變為我們的日常心態,從而更加從容淡定地生活和工作。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體會,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説實話,我個人做得還遠遠不夠。

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黨的xx大以來,多次給青年回信,參加青年活動,指導青年工作,對我國廣大青年充分信賴、寄予厚望。前幾天,給清華大學馬院研究生畢業班全體同學提出勉勵寄語,希望同學們堅定為祖國和人民矢志奮鬥的信念,以實際行動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篇章。這不僅是對清華馬院畢業同學的寄語,也是對清華全體畢業生、全國高校畢業生的殷切希望。

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際遇,我們這一代人也將與這一時代同生共長、同頻共振。正所謂,青春逢盛世,奮鬥正當時。祝賀大家順利畢業!祝願大家都能夠用不懈奮鬥成就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回憶!

最後,再次感謝清華賦予我們的一切!感謝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和悉心指導!永藴社會情懷,長繼科學精神,祝願社科學院越辦越好!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2

同學們:

今天,你們即將從這裏出發,踏上新的征程。回首往事,令人無限感慨:四年前,我們一起歡慶祖國50年的華誕;三年前,我們一起迎接新世紀的曙光;兩年前,我們一起感悟清華90年的厚重;一年前,我們一起解讀小康社會的藍圖……這是一段令人非常激動的歷程。正是在這幾年中,你們──20xx屆的3441名同學們,在清華園中度過了大學的寶貴時光,伴隨着學校邁向世界一流的前進步伐,取得了思想與學業上的進步。今天,在這個隆重的典禮上,我代表學校向你們所取得的進步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學習、成長的師長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大學生活,會有許多往事值得銘記在心。而在你們即將畢業時所經歷的抗擊“非典”的戰鬥,更會是終生難忘。在這場不同尋常的鬥爭中,我們學校本着對學生、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的態度,做出了一定要堅持把全體學生留在校園的決策。在這裏我要代表學校特別感謝你們,20xx屆的全體同學們,在面臨畢業的許多特殊問題時,仍與其他同學共同本着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的精神,精誠團結,克服困難,支持學校,堅守陣地,終於取得了“清華園保衞戰”的勝利。這場特殊的戰鬥使我們更加深深地感到,只有對學生、社會、國家負責任的學校,才能培養出對社會、國家負責任的學生;只有為社會、為國家勇擔責任的學子,才能真正成為國家、民族的棟樑。今天,在你們畢業之際,我要送給每一位同學兩個字,那就是“責任”。

願你們牢記母校的重託,承擔起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責任。一個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人,他的生命價值會因此而昇華。在過去的幾年中,你們刻苦學習,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是學生的責任;你們面對SARS的威脅,勇敢地與全國人民一道,同舟共濟,抗擊非典,這詩民的責任;你們當中更有一些同學畢業後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這是愛國者的責任。“愛國、奉獻”是清華精神的核心,國家和社會對清華人寄予厚望。同學們一定要不負人民的重託,牢記肩頭的重任,報效國家,報效父老鄉親。

願你們發揚母校的學風,擔負起不斷學習、探求新知的責任。幾年前,當在座的每位同學報考清華的時候,你們就選擇了與科學同行的生命歷程。如今,大家雖然結束了本科的學習,但學海無涯。你們當中的不少同學將要在暑假後開始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不論是繼續在清華攻讀,還是到其他院校深造,我都希望你們保持和發揚“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爭取在攻讀碩士、博士的新學業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你們當中也有一些同學將要奔赴工作崗位,更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與本領。為了更好地承擔起肩頭的重任,同學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願你們繼承母校的傳統,承擔起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責任。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等學府,我校以民族復興大業為己任,制訂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規劃;同樣,作為人民寄予厚望的清華學子,尤其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具有極強的國內乃至國際的競爭力。在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清華已經培養了一批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之才,培養了一大批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無私奉獻的人才。希望在座的同學們像前輩學長那樣,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實現“今日我為清華而驕傲,明天母校為我而自豪”的心願。

同學們,你們成長在一個創造與發展的時代,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時代。衷心希望20xx屆的全體同學們,不論走到哪裏,不論從事何種職業,都將自覺和勇敢地擔負起時代的責任,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發現生命和事業的價值。一會兒,我和學校的其他領導將為你們授予學位。寫有“清華大學”四個大字的學位證書,記錄了你們在清華園學習、奮鬥的成就,也凝聚了母校對你們的殷切期望,更滲透着一份神聖的責任。責任,將引領你們的生命與事業;責任,將引領你們走向人生的輝煌!

謝謝大家!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3

尊敬的嘉賓、各位親友、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清華MBA20xx級P2班的朱旭。此時此刻,能站在這裏與大家分享畢業的喜悦,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感慨自己這三年的學習歷程,如同一部現實版的電影《奔騰年代》。電影中講述了一匹先天不足的賽馬反敗為勝、創造奇蹟的故事,也正是我過去幾年的人生寫照。

許多人並不知道,三年前,我是以中專+自考本科的學歷考入清華的。從未參加過大學聯考、從未經歷過大學生活、更沒有國外求學經歷……我就像電影中的小馬,極度渴望被認可,卻又無法逃脱自卑的陰影。

第一次申請MBA失敗後,MBA中心的老師們和備考的同學媚勵我坦然向考官暴露這一短板。正是這塊學歷短板,才激發了我在過去十幾年不斷的奮力追趕,從政府到外企,再從外企管理者到創業者。

清華MBA項目最終接納了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認可”和“鼓勵”的力量。就像電影中的小馬遇到改變命運的伯樂一樣。經管學院接納每一個努力進取、渴望改變人生的人,更給我們注入堅定自我、敢於超越的力量。

備考MBA的同時,我辭職加入了創業大軍。因為沒有任何創業經歷,很多人並不看好我去創業,預言我們的悟空租車撐不過2年。但清華MBA創業大賽的賽前輔導、班級校外導師的持續助力、創業課程的定向內容,給了我最直接、最實實在在的幫助。悟空租車成為首屆清華MBA創業大賽的冠軍,錢小軍副院長親自為我頒發獎狀,讓我的創業信心倍增。現在,悟空租車已經成為估值10億人民幣、業務覆蓋全國200個城市的創業品牌。正在對接的第6輪融資方:洪泰基金及國科嘉和資本,也是我的論文導師高建教授在創業投資管理課上邀請的分享嘉賓所屬的公司。沒有MBA項目的豐富資源,就沒有悟空租車的今天。

清華經管MBA項目重新塑造了我,使我徹底擺脱了自卑的陰影,成為充滿自信的創業者和複合型管理者。我,就如同那匹小馬,成為了自己內心最渴望的樣子。

畢業是我們的又一個起點!未來,我們會以更好的姿態重逢,收穫不可限量的人生!

言短意長,依依不盡。最後,請允許我藉此機會感謝清華經管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幫助,以及我的家人在這三年中給我的支持和鼓勵。成為清華人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最後,我想與大家一同分享《奔騰年代》影片中的一句話:

“This is not a finish line,the future is the finish line.”

現在並非終點,終點永遠都在未來。

謝謝大家!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4

尊敬的校長、黨委書記,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非常榮幸有機會跟大家來共渡這個美好的時光。今天是一個歡樂的日子,也是同學們即將離開母校,踏上生活,走上社會的轉折點。作為清華的校友,我想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自己的體會,希望對同學們今後的工作能有所助。

回憶起五十一年前,我也從水木清華畢業,從這裏走向工作崗位。那個時候沒有這麼漂亮的體育館,沒有這麼熱鬧的場面來祝賀同學們走向社會。大家只有在校園裏張貼着的大紅榜上,才能找到自己的名字,才知道自己要去的單位。在軍營裏集訓了半個月後就直接坐火車來到哈爾濱飛機制造廠。

當時正值抗美援朝的高潮階段,前線打壞的飛機很多,不斷地送到我盲廠裏來。我們不分晝夜就為了把這些飛機早日修好,重新送到戰場上去打擊美帝國主義。這場戰鬥確實是鍛鍊了全國人民,也鍛鍊了包括我們這些剛離開學校,懂一些書本的知識,但十分缺少實踐經驗的年輕人,這確實是一場非常嚴峻的考驗。飛機壞了,沒人教你怎麼修,你就得去學,向工人同志學習,向圖紙學習,也向蘇聯專家學習,不管什麼地方壞了,你都要把它學懂,把它修好。經過三年的努力,我們終於掌握了飛機修理的技術,保證了抗美援朝的需要,同時在三年之內,我們又學會了仿製蘇聯的飛機。三年之間,我們走過了修理和仿製兩個階段。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少有的速度。

1955年,國家意識到空軍非常需要先進的戰鬥機,決定我銘家自己設計飛機。就從幾個單位抽調少數人組織成立了建國以來第一個飛機設計室。地址在瀋陽,我是有幸被選中者之一。1956年,剛過了春節我就到了瀋陽,走上新的工作崗位,那時候條件非常艱苦。從事設計工作與修理飛機、仿製飛機是兩回事。首先是缺乏設計資料,只有很不全的原蘇聯很落後的設計規範。我們靠的是什麼,是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靠的是我們中國的一些年輕人不懈追求真理的熱情和努力。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裏,我們就把第一架中國人民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送上了天。那個時候,有三個國家有這個能力設計這個水平,這個量級的飛機。其中一家是美國,一家是波蘭,再一家是我們。而我們在這場競賽裏面又取得了第一的成績,我們最快最好地把它送上了天。在上天的時刻,有人做了個統計,包括整個設計組的領導和設計組所有工作人員恰恰是一百零八條好漢,與水滸裏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完全巧合,設計成功了,大家都很高興,又知道自己是一百零八條好漢之一,心裏更加安慰。在我離開學校短短的六年時間,在中央領導的關懷下,達到了這樣的初步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世界,整個地球是很不安寧的,局部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整個世界的軍事科學前沿有了非常大的進展。特別是在越南與美國的戰爭中,形成了一個新的戰略思想,即就是,特別是陸軍,基本上是機械化,是個“鋼鐵洪流”。在田野上推進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天幾十公里、上百公里。這些“鋼鐵洪流”自己攜帶的補給不能太多,帶太多跑不動,一般來説只帶七天的。在“鋼鐵洪流”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如果後勤保障跟不上,或被切斷的話,“鋼鐵洪流”就變成了一堆廢鐵。因此戰爭的關鍵在於空軍如何把敵人的補給線切斷、摧毀。大家都知道越南的胡志明小道就是越南的一個後方補給線,有很多樹林保護着這條道,美國人找不到它就灑了一種化學藥品使樹葉全部脱落下來,小道暴露出來了,受到非常大的打擊。當時後勤補給線要經過很多的橋樑,美國人就集中力量把大橋炸燬,切斷補給線。炸燬一座大橋平均需要幾十枚炸彈,美國人很快就發現了這麼一個主要的戰爭手段。這些戰役促使全世界軍事家們體會到要想取得戰爭的主動權就必須大力發展的空中打擊力量。地面打仗要是沒有空中打擊力量是非常辛苦的,是很難取得勝利的。因此在世界作戰的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那時開始,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帶有強大打擊力量的飛機,那就是殲擊轟炸機。

殲擊機的優點是機動性很強,可以格鬥;轟炸機的優點是可以飛得很遠,帶比較多的攻擊武器去炸敵人。但是如果有一種飛機既具有殲擊機的功能,也具有轟炸機的功能,那不是一舉兩得嗎?因此美國就大力發展這種飛機,比如説F4,F11,以致後來的F16,F15,F22。70年代我銘家的這種飛機很少,要求我們研製這種殲擊轟炸機。這時候,我剛從“”解放出來,這個任務就落到我的頭上。我的戰友,一批年輕的同志,書本上的知識是豐富的,但實踐經驗確實是少得可憐。就是這樣一個生氣勃勃的又很想把我國的航空事業做好的隊伍開始了殲擊轟炸機—“飛豹”的研製工作。

研製過程遇到很多困難,因為兩種屬性的飛機放到一種飛機上。“飛豹”起飛的時候,可以帶很多的彈:激光彈,航空彈,炮,空空彈,空地彈,空海彈。它身上各個地方都帶着武器,出發把目標催毀,把這些攻擊武器全部釋放出去以後,它又是一個殲擊機,有非常強的作戰能力。這個飛機總重27噸,帶的彈是七噸,油八噸,在當今世界上這一代飛機也就不過如此。飛機的總重與攜帶東西的總重的比,就是“裝載率”,我們的裝載率比歐洲的 “狂風”還強,這是我們第一次設計這樣的飛機,我們就取得這麼先進的指標。大家可想而知,困難相當大。當時,把我們的科研隊伍,物質條件,實驗條件,計算條件破壞得所剩無幾,70年代,80年代只相當於國外50年代的水平。而給我們的任務是,要設計出的飛機在世界上能站得住腳,在國內還要是最先進的,那就是説用落後30年的手段,來研製超前30年的飛機,這個硬件,軟件的條件是非常困難的,也好像你們搞博士論文一樣,要用前30年的東西,寫出後30年的水平,是相當難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這些同志並沒有動搖,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硬件,去創造軟件。實驗室地方不夠了,就搭個棚,用馬達帶個泵,就這麼做實驗,外面下大雨,裏面還下小雨。今天聽起來是笑話,這麼落後的手段能做出科學的產品來嗎?這確實是個問題,但中國人就是有中國人特殊的聰明才智,特殊的勤勞勇敢的智慧。我們克服了這些困難,做了大大小小接近千次的實驗,我們靠的計算手段是什麼呢,大家都想象不到,初期還是靠機械式的手搖計算機為主,計算機水平還不如同志們現在手上的 “筆記本”。後來我們勒緊褲腰帶什麼都不買,就買當時國內最好的計算機,那時全國就三台計算機。就這樣我們不斷改善我們的手段,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憑着艱苦奮鬥的精神攻克了一道道難關。

飛機的設計有這樣一個特點,一架成功的飛機使用壽命是40年左右,設計過程中還要試飛,製造,需要十幾年,最後拉出來已經是十幾年以後的事,使用壽命還得再使用二三十年,所以設計中就需要採用相當多的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不然飛機一飛出來就報廢,落後了麼。因此搞設計的同志肩上有一個特殊的風險包袱,就是新技術。我們“飛豹”用了多少的新技術呢,用了40%的新技術。在國際上有個統計規律,你用的新技術如果超過了40%,你飛機的成功率只有50%,甚至小於50%。同學們可以意識到,由於我們追求先進,就要冒50%失敗的風險,我們都知道有這個風險,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立下個誓言,就是要給滿意的飛機。這樣一個目標所帶來的風險我們這代人要把它承擔起來,本着這樣一種敢為人先的精神,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去克服它。

飛機是多學科,多專業,高投入,高風險,長週期這麼一個戰略產業,它綜合了所有學科,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就變得十分重要。在工作崗位上光有知識是不夠的。給你一個任務,要求你把它完成得最好,最完善。用我們的行話來説就是最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優,但事實告訴我們,所有的局部的最優機械地加起來不等於全局的最優。我這個總設計師的責任就是把他們所有的最優妥善地取捨,妥善地協調,妥善地處理,把它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形成最優的“飛豹”。總設計師的標準很多,主要的標準就是你拿出的飛機是不是總體最優。這就要求有團隊精神。同學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就面臨一個如何與大家團結奮鬥的問題。“飛豹”飛機涉及到十個部委,上百廠、所。我簡單舉個例子,裏面有個很小的過濾器,這種過濾網是纖維製成的,靠紡織工業部攻下了關。大家很難想象,飛機制造和紡織工業部有什麼關係?它涉及到的專業非常多,所以如何形成一個積極的集體力量是設計成功的前提。

科技是不斷髮展的,在學校學到的只是基礎,到了工作崗位要抱着 “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我在學校沒有學過計算機,到了工作崗位需要使用計算機,我就自己買了書本,學習編程,後來我又想把幾個計算機連接起來搞成個系統,就是在不懂當中學會的,都是自學成材的。事實上,很多學問是在工作當中學出來的。希望同學們走上工作崗位後,一定要下定決心, “活到老,學到老”,才有可能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這許許多多的體會當中,最大的體會就是如何做人,這是最基本的。我們清華人,學校老師就教育我們要用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作為我們做事做人的準則,一切追求完美,一切追求最好,一切追求高質量,歸結起來就是志氣·拼搏·創新,這也是我一生的準則。

同學們馬上就要走上工作崗位了,自己有很多的追求、理想,家裏人有很多的期盼,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對你們寄予非常大的厚望,學校老師給你很多的教育,請你們一定帶着清華人的精神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生活沒有坦途,從事科技事業的人們也只有攀登崎嶇的山路,才能達到成功的巔峯。

謝謝同學們!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EMBA20xx級F班的宋禮華,站在這個神聖的講台上,代表20xx屆EMBA畢業生髮言,作為今天在座最年長的畢業生之一,此刻,我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我出身農村,從小家境貧寒,但考上清華始終是我少年時代的夢想,十年動亂,讓這個夢想成了泡影。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我懷揣着破碎了的“清華夢 ”,跨入了安徽農業大學,在那裏,我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此後,不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從事科研工作,甚至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後,這個美麗的夢想始終陪伴着我30多年,事實上我已經是六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和“博導”,指導培養的研究生已有近百名,但讓自己成為一名清華學子一直是無法割捨的心願。今天,手捧着沉甸甸的學位證書,我真切地意識到,我的清華夢終於圓滿實現了。

兩年前,帶着本人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積累的無數問題和困擾來到清華,兩年後,帶着豐富的管理知識、開闊的視野、師長的祝福和同學的友情滿意地離開,兩年中,我收穫了很多。

感謝經管學院的各位老師,他們嚴謹的治學、淵博的學識、開闊的視野、深邃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感謝我的同學,在與你們兄弟姐妹般地相處當中,彼此之間推心置腹、開誠佈公的交流讓我分享到了很多快樂和心得。

感謝我的太太和家人,有了你們的默默支持,我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堅持學習,最終完成學業。

我是在1993年完成國家攻關項目的基礎上,利用成果轉化創辦了安科生物這家公司,歷經20xx年風雨坎坷,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1000多名員工的高科技企業,並第一批在中國創業板上市。20xx年風風雨雨,20xx年酸甜苦辣,在這裏,我有一些心得願意和大家分享。

我們知道,清華經管學院的使命是“創造知識,培育領袖,貢獻中國,影響世界”,這個使命需要我們全體經管學人來承載。我們都是現在或者將來的創業者和經營管理人才,作為一名合格的經營管理人才,我認為:

第一要有“夢想”,夢想是人類前行的原動力,偉大的“中國夢”將激勵全體中國人民奮力進取。個人,特別是年輕人更需要有夢想。

第二要有“激情”,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壓力山大的時代,只有始終保持旺盛的激情,我們才有勇氣去面對來自社會、市場、競爭對手以及一切方面的挑戰。

第三學會“創新”,信息時代,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沒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難以逃脱慘遭淘汰的厄運。

第四,學會“分享”,企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企業從社會獲取自身發展需要的種種資源,也必須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回報社會。企業和企業家都必須學會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學會與社會、客户和合作者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

我認為只要能真正做到這四點,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企業家和經營管理者。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世上最珍貴的感情莫過於師生情、同窗情,她們似甘醇的美酒,歷久彌香,讓我貌同珍惜這份彌足珍貴的緣分吧。

最後讓我們再次感謝清華經管學院各位領導和老師對我們的教育和培養!

謝謝大家!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學弟、學妹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興作為校友代表參加母校的畢業典禮,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順利完成學業,邁向人生新的征程!

今天能夠參加母校的畢業典禮讓我感慨萬千,從20xx年畢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5個年頭,我時刻懷念着大學的時光,這20xx年所有的奮鬥與成果,都是在大學時期埋下的種子,一顆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種子。

20xx年前,那年我17歲,和所有考生一樣,揹着畫夾走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從山東老家來到北京,只為了一個模糊的想象——中央工藝美院。那天坐了一夜的火車,懷着非常興奮的心情走出了北京站,坐上9路車,來到了光華路老校的大門口,只見校門上寫了“衣、食、住、行”四個大字,寓意設計要為人的生活,為產業而服務。每次走過美院的校門,內心總充滿了無比的嚮往,剩下的就是為進入這個大門而努力。

20xx年前的今天,我滿懷大學四年積攢的萬丈豪情,畢業了。然而那個年代的工業設計遠不像今天這樣受到關注,畢業即失業。我只身來到上海,做過電話推銷、開過展覽公司,最後在跌跌撞撞中創辦了木馬設計。創業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只有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才可以在逆境中成長。

20xx年前,木馬設計團隊開始嶄露頭角,總計服務了超過一千家企業,努力獲得了包括德國紅點獎、IF、美國IDEA和日本G-Mark等在內的100餘項國內外設計大獎。

5年前,我開始推動重要的社會創新項目“設計立縣計劃”,幫助一些對於設計沒有足夠認知的城市建立新的設計秩序。經過持續探索,已經在日照、馬鞍山等地建立創新平台,通過對接高端設計資源,為當地產業、城市、創業注入創新動力,推動產業升級並提升城市競爭力。

今天,隨着創意時代的到來,設計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無論作為教師還是設計師,都要聚焦價值,持續探索設計與教育的本質。要有敏鋭的洞察力,不斷的關注社會,認知變與不變的世界,這樣才能做出真正屬於時代的設計。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清華美院的老師都是各界的大師,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無形當中影響着我們,當時不以為然,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那種影響是真正持久的。我覺得清華美院的教育對於學生而言,有幾點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清華美院的教育不僅僅是技能、方法層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從精神層面對學生靈魂深處的觸動,這種影響貫穿於我們的一生。大學課堂是輕鬆和看似無序的,但是我們會為了做好一個作業而徹夜不眠,只為了內心那一毫米的誤差。我記得有一次上木工課,一位同學每天都在鋸一塊大木頭,一直鋸了半個月。後來沒有想到他把這塊木頭竟然鋸成了一把小勺子。這個過程中,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是可以判斷的是他在與這塊木頭鬥爭的過程中,讓自己從一個粗糙的人變成了一個細膩的人。

第二,美院更注重的是思維方法的教育,力求讓每位同學建立起系統而嚴謹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讓我們對事物變化的規律建立起系統的認知,無論社會如何變化,這種不變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讓我們處在社會變革的前沿。

第三,美院的教育是終身教育,無論我們走到哪裏,始終感受到母校的温暖。雖然我們離開了校園,但是每一個人都時刻關注着美院的變化。我們在很多論壇、會議、實踐中會經常碰到像柳先生、魯老師、蔡老師、嚴老師等,他們每一次都會與我們高效地交流,生怕我們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偏了。這也成為我們在艱苦創業的過程中最温暖的那一盞明燈。

在今天這樣一個大家即將走向社會的日子裏,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我的幾個觀點:

第一:“在大船甲板上往復奔跑,無法改變大船的航向”。我們要看大勢,在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找到自己。

我們今天的世界正在無時無刻發生變化,過去的商業、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新的商業秩序規則又在不斷地建立,只有終生學習,才能趕上不斷變化的節奏。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們看到產業在不斷地輪迴,從手機、汽車、智能硬件到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產業的不斷輪迴驅使我們要準確地預測、感知到這個趨勢,才能處於創新的前沿。我們今天的知識系統在不斷地更新,設計範式亦在不斷的轉變。我們從產品時代,強調物理邏輯和產品消費,逐漸轉向交互邏輯和信息消費,再到今天轉向服務設計和系統邏輯。掌握好的設計方法,才能引領好的設計。

第二:希望大家能夠聚焦有價值的創造,平衡好短期價值、中期價值和長期價值。

我記得喬布斯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叫“串起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講到他在大學時期學過一門書法課,當時學它的時候並不知道有什麼價值。但是當他在做蘋果公司的時候,他就把曾經學到過的知識加以應用,於是就創造出了全世界最美麗的字體。同時,“要縮小作用面,增大壓強。”當你面向某一個問題或方向的時候,只有持之以恆、不斷努力、不斷疊加,才能創造出突破時代的價值。

第三:對今天的世界有系統的認知,在“變”與不變當中求得平衡。

我們今天所有的實踐和所有的夢想,都需要在主流的實踐和問題的背景下,發展和產生。當然今天的問題無處不在,從個人到社會,從城市到農村。哪裏有問題,哪裏就有設計、商業以及我盲作和創業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平衡好短期、中期和長期價值,對於未來的世界有系統的認知,在變化紛繁的今天,能夠找到變與不變。大家都知道,技術一直在改變,商業模式與人的需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那麼不變的是什麼呢?不變的是我們的情感、事物變化的規律以及一些創新的基本方法,我們要以不變的規律和變化的手段來應對今天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分享的三點,最後用一句話來再次祝願大家,希望大家“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創造,讓我們的設計生命更加燦爛!”

謝謝大家!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7

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同學和親友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經雙92班的李榮莎,來自電子工程系,很榮幸能和大家分享我作為經雙班同學的感受。

不知道同學們在收到有錢院長簽名的中英文畢業典禮邀請信的時候,在步入剛才的畢業酒會會場的時候,有沒有像我一樣感到“高端大氣上檔次”。這種邀請了親友和重量級演講嘉賓的畢業典禮,也是經雙帶給我們的驚喜之一吧。

提起經雙,最先想到的就是週末只有一天、考試周從第16周提前開始的“難忘”回憶。《論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咱們經雙人上室友不上的課、考室友不考的試,這是怎樣的好學精神!拿下每學期三四十學分的理工科同學們,擊敗偏微分和五花八門的公式定律的文科同學們,大家都扛過來了!所以“共患難”的經雙人之間有着深厚的感情。這一點在小組和非小組作業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經雙人”的身份也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寶貴的資源, 比如經管的圖書館、職業發展中心、“與院長共品下午茶”活動、很多有影響力的講座和論壇等等。這些都讓我們對經管學院的歸屬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漲停板。

經雙三載,我遇見的不僅僅有經濟學知識,有一羣優秀的老師和同學,還有一種新的文化氛圍和思維方式。

經濟學中,常用簡明的模型配以曲線和交點的圖示來解釋問題,將紛繁複雜的現象條分縷析,常常給我醍醐灌頂之感。學了三年經雙,耳濡目染,我也學會了這樣來描述情景。比如,我常常被問到,在男女比例六比一的工科院系當女生,是不是很爽呀?我就解釋説,其實女生對於院系男女比例的滿意度是一個先升後降的曲線,女生比例過少也有種種弊端。這樣,人家好像就理解了。

修讀經濟學第二學位,讓我們開拓了眼界,也拓寬了未來發展的道路。我們學着突破“文理”、“專業”的限制來考慮問題,會思考自己所在行業背後的經濟發展規律和方向,也會從自己專業的角度去評估行業的發展前景。今年五月,經管學院還與我所在的電子工程系共同舉辦了“管理學走出商學院:管理與信息技術融合”研討會。匯通文、理、商、工,正是我們雙學位同學的優勢所在。在不同思維的碰撞和融合中,我們收穫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我自己今後的研究領域也將是電子和金融的交叉學科方向。

最後,我想特別感謝給經雙上課的老師們。週末上課的不僅有我們,還有老師們——而且老師們還不能翹課。經雙的老師們放棄了週末的休息,嚴謹負責地為我們備課、講課。我們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你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讓每個同學都學懂、學好、並體會到經濟學之美。謝謝你們!

明年,經管學院將迎來30週年華誕。在畢業之際,祝願各位老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願親愛的同學們追逐夢想,貢獻中國,影響世界!

謝謝大家!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友、來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黃成,來自經管學院。

得知將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我感到非常地榮幸,同時也特別地緊張。好消息是我因此得以在拍畢業照前瘦了幾斤,將更姣好的身形定格在了青春紀念冊上。就在昨天晚上,我還在修改今天的這份發言稿。萬萬沒想到,那個四年來讓人又恨又愛的親密小夥伴,deadline,真的是要不離不棄、伴隨始終了。親愛的零字班同學們,你們的deadline都趕完了麼?網費、學費、水電費都結清了麼?和舍友拍過畢業照了麼?向暗戀多年的Ta表白了麼?穿着“畢業大喜”畢業衫的你,是否還記得曾經心血來潮的夜襲隔壁和圓明園?曾經搬着小馬紮提前近兩小時去排海南雞飯和蟹黃湯包的你,是否為即將遠渡重洋與“黑暗料理”為伍而黯然神傷?

其實離別並不陌生,北門翅香園已成遺址,清華“雙絕”清芬包子與香鍋不知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高貴冷豔的貓館長也毫無預兆地離開了我們。那些被我們猛烈吐槽過的,隨着時光的推移,終將變成親切的回憶。結尾寫着“收到請回復”的羣發飛信如今已越來越少見;遠不夠用的免費20G網費,在走出校門後也將變成記憶中令人髮指的慷慨;新清華學堂前熱門演出的排票隊伍總是長得兇殘,可下次再去,也就享受不到學生票了。還掉最後一本書、照完最後一張相、與室友吃最後一次小橋、再滿飲一杯綠豆沙冰,這四年的清華園生活,就將在7月10號這最後一個deadline的12點,匆匆結束了。

離開校園之前,我們真的恨不得把關於這個園子的每一點記憶都打包,裝入我們的行囊,在下一個相遇的時刻,以“校友”的身份相互分享。今天,我想抓住這寶貴的機會,和大家分享四年來,關於清華人“行走、行動和行善”的故事。

行走,讓視野更加寬廣,底藴更加豐足。前兩天還在網上看到顏寧老師關於“行勝於言”的真知灼見。其實,“以行求知”,真的是清華人最最典型的標誌。雖然清華園已經很大了,但是世界更大,我們真應該多走多看多闖。在我們身邊,有人從西寧到拉薩,歷經24天,騎行兩千多公里,收穫了一路的壯麗風光和鐵漢意志,當然還有那一身黑得發亮的腱子肉。還有人將足跡延伸到古老的非洲大陸,將動畫、知識和希望與非洲的孩子們分享。我也曾經和同學們一起在吉林農村,瞭解農民擴容豬圈的融資難問題,而此類問題在一年後引發了金融領域的小額信貸、p2p貸款平台等金融創新的井噴式爆發。行走讓我們瞭解和把握這個社會的變化與發展。

行動,讓夢想不再遙遠,步伐更加堅定。行動的力量是一直以年輕的心態創新創造,將內心洶湧轉化成現實力量。大四時我有幸加入兩位學長創立的弱水無極環保公司,成為了他們口中的“黃會計”。在美國參加英特爾全球商業挑戰賽時,我得知,原來我們的CEO陳學長之所以走上創業道路,是因為看到他的家鄉,曾經是“九州糧倉、魚米之鄉”,如今卻被重金屬污染困擾,於是利用自己專業所學研製了污水淨化產品。我由衷地敬佩創業者特有的從無到有、披荊斬棘的精神和勇氣——因為他們用行動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加神奇而美好。

行善,讓温暖得以傳遞,內心更加豐盈。7年前,我開始用自己的獎學金持續資助一位貧困地區的中學生,現在他已經成功考上大學。他的父親曾跟我説,“謝謝你鼓勵他,你給了他很大的動力。”那一瞬間,我發現行善的力量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可以如此温暖人心。其實,善行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形式多樣。我們會在同學急需幫助的時候,在朋友圈、人人網上競相轉發募捐倡議書,短短一天內便能募集27萬元的善款。我們會為農民工子弟學校從未見過電腦的孩子們籌措、運送舊電腦,為他們建立起愛心機房。我們會參加“畢業紀”無償獻血活動,用流淌的熱血傳遞生命的温度。所以我始終相信行善的力量,並且相信這種力量能夠傳遞。正因為如此,畢業後,我選擇加入清華大學第16屆研究生支教團,未來的一年,將在青藏高原上追尋自己走上講台的小小夢想,磨練自己,也幫助他人。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要畢業了,我想在這裏代表全體零字班同學,感謝為人師表、傾盡所學的老師們;感謝辛苦操勞、默默奉獻的父母親人們;感謝日夜守衞、廚藝高超的學校職工們;也感謝朝夕相處、共同成長的小夥伴們。

零字班在清華百年慶典前夕入校,在又一屆“世界盃“的熱浪中畢業,就讓我們同時帶着厚重質樸和熱情洋溢,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吧!我們雖然畢業了,但我們的夢想,永不畢業!

謝謝!

畢業生在清華2023屆畢業典禮上致辭 篇9

同學們:

今天是你們畢業的日子。首先,我要祝賀你們,順利完成清華的學業,滿懷理想,走向社會。感謝你們給我這次機會,讓我第一次登上母校清華的講台。此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激動得有些緊張。

我生長在當年十分貧困的北京遠郊延慶縣。1978年我考入了清華大學熱能系,是延慶縣改革開放後第一個考入清華的學生。20xx年前的今天,我也從這裏畢業,也像你們一樣,風華正茂。如今,我的同學中,有的成為了知名學者,有的成為了高級官員,有的成為了企業家,他們都無愧於清華人的光榮稱號,他們都豎家棟樑。而我的身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在這裏,我願意以我平凡的經歷把我對清華精神的理解和諸位學弟、學妹們分享。

20xx年前,我畢業分配到兵器工業部第五設計院。兩年後,由於家庭原因,我響應國家號召,參加講師團,回到了家鄉延慶。縣裏聽説來了一個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喜出望外,科委、計委都爭着要,最後還是教育部門把我留了下來,我就在延慶縣一中,當了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從教20xx年直至今日。

當初在中學裏,領導歡迎我,同行支持我,但是對我這個清華大學的工科畢業生能否長期穩定在中學教育崗位上,仍是拭目以待。而我能夠在一個普通中學教師的崗位上一干20xx年,可以説,母校清華的培養和作為清華人的社會責任感,是使我堅持到底的最重要因素。

我知道,外面的世界豐富多彩。20xx年來,面對外界的誘惑,我也猶豫過,彷徨過,也曾幾次想出去幹一番事業。同班同學在外面都幹得不錯,他們知道我一直還在縣裏中學教書,心裏總感到不安,總想有機會把我調出來,到待遇高的地方去工作。1992年,大學五年的同窗好友、畢業設計的合作者,時任深圳市能源處長的郝英吉來京開會,專程到延慶來看望我。老同學見面格外親切,想起當年兩人合作畢業設計中參與研究開發的”預燃室燃燒器”還曾被評為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出於對老同學的關心,他動員我去深圳與他合作。説實話,到待遇高的地方工作,當然是有吸引力的。但是我在中學教師崗位已工作了七年,我對教育工作產生了濃厚的感情,特別是自己所教的高三學生馬上就要參加大學聯考,每個學生的情況我都一清二楚,正到了關鍵之時,自己一走,學生怎麼辦?三年來師生之間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離開他們實在捨不得。為了學生們的前程,我權衡再三,婉言謝絕了老同學的盛情。學生們期待的目光,家長們鄭重的託付,同事們懇切的挽留,讓我一次次打消了離開的念頭,我無法割捨朝夕相處的學生們,不願由於我的離開給他們純潔的心靈投下一絲陰影。我總是這樣想,自己到公司去,只是一個人才,而在教育戰線工作,培養的是一大批人才。

也許,我的經歷,不如其他同學那樣豐富;我的成就,不如其他同學那樣輝煌;我的地位,不如其他同學那樣高,但是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同樣實踐着清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朱鎔基學長説,清華精神就是追求完美。當年,我的老師對我説,清華人,即使是掃地,也要掃得最乾淨。我熱愛教育事業,我就要踏踏實實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把學生培養好。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教學法,我還把大學裏學到的知識巧妙地融匯到課程中去,生動活潑地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們都喜歡聽我的課,人們都説我的課是 “深入淺出,環環緊扣,旁徵博引,比喻誇張,把同學引進了異彩紛呈的科學殿堂,盡情享受探索新知識的快樂。”為此吸引了很多同行前來聽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幾年來,我教過的學生大學聯考成績縣內多次名列第一,所撰寫的論文多次被評為市縣級一等獎、二等獎。在昌平、延慶聯合舉行的物理競賽中,我的兩位學生雙雙獲得了一等獎,另有八個學生獲二等獎。

從教20xx年來,有更多值得欣慰的事。

我經常向我的學生介紹清華的文化、傳統,親自帶學生到清華來參觀,不少優秀學生立志報考清華,幾年來我親手將12名學生送入清華,其中最早考上清華的兩位學生目前還正在清華讀研究生;

由此提高了延慶一中在當地的聲譽,好學生紛紛慕名而來,延慶一中越辦越好;

在欣慰中,只是有一點感到遺憾。由於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對學生的輔導、教育上,卻在兒子身上花的精力太少。我教的學生一批一批考上了大學,而自己的兒子卻沒能考上大學。這件事至今想起來,我總感到內疚。

20xx年來,由於有我的一份微薄貢獻,人們從我身上,看到了清華人自強不息,勤奮實幹的清華精神,延慶父老鄉親越來越堅信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20xx年來,黨和國家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師德之星、優秀共產黨員等等,黨和人民給了我崇高的榮譽。我永遠也忘不了1998年延慶一中優秀畢業生獎勵大會上,一位畢業生説道:“今天,我能獲得這樣的成績,是我的老師用心血換來的,我要將這束鮮花獻給我最敬愛的老師。”然後轉過身來將鮮花恭恭敬敬地獻給了我。那一刻,我熱淚盈眶;那一刻,我終身難忘。得到自己學生的承認和愛戴,是一名教師最高的榮譽。

清華人就是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我一直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我不敢説我的業績有多麼不平凡,但是我是努力去這樣做了。畢業20xx年了,今天在這裏,我還是要自豪地對母校説,對同學們説:我,許鐵成,沒有辜負清華人的稱號。

今年3月份,清華校友總會的老師們專程到延慶一中來採訪我。在座的一中校長對校友會的老師們説:“清華出科學家、出政治家不稀奇,出鐵成這樣的人才是奇蹟。大科學家離普通老百姓畢竟比較遠,我們這裏的老百姓是通過鐵成感受到清華的。”校長的讚美數譽了,但是我感到高興的是,這是對母校清華的讚譽,是母校的光榮,母校的驕傲,我為母校增了光。

同學們,我非常羨慕你們。你們今天所處的社會大環境,比我們那時要好得多。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在工作崗位上勤奮實幹、多做貢獻。“今天我為母校而自豪,明天母校為我而驕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