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精選14篇)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1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敬老重孝之風,自古就有“百行孝為先”之説,從這層意義來説,“孝”屬於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精選14篇)

“孝”是會意字,意思是老人緊緊靠着兒子,就是要求子女使雙親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父母對我們每個人來説,有養育之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因而感恩本來就是我們中華“孝”文化中應有之內涵,是優良傳統,更是個人應有的基本品德。鴉知反哺,羊知跪乳,就非常形象直白地告訴我們應心懷感恩奉行孝道文化。

特別是隨着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講究孝道對當代中國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是,近年來由於外來思潮的影響,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就有那麼一些人迷失方向,心理失衡,道德滑坡。有“敬錢不敬老”,有“敬權不敬老,”有“敬小不敬老”,還不惜千方百計“刮老”、“啃老”到“砍老”;有的不僅不贍養老人,還搶佔老人的財產,干涉老人的生活,視老人為“包袱”、“累贅”,更有甚者逼迫老人沿街行乞,露宿街頭,進而走上絕路。社會上的這些不孝行為,從反面告誡我們必須加強對我們中華民族孝道文化的研究、發掘、整理,弘揚其精華,使之成為公民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創建平安家園,構建和諧社會。

一年來,我們學校及時地以感恩教育這一鮮活的德育載體,弘揚孝道文化,踐行“八榮八恥”。學校通過感父母養育之恩,感師長教育之恩,感學校知遇之恩,感社會包容關愛之恩等一系列活動,使我們廣大學子受到了震撼和感召。許多同學都在以實實在在的行動體悟新時代賦予“孝”文化的新內涵。他們或勤於勞動,做自己力所能及家務,幫助父老雙親;或勤儉節約,艱苦磨礪,來減輕雙親肩頭的生活壓力;或給父母梳一次頭、洗一回腳、寫封信、發個短信等等,來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其孝心切切,孝情真真、孝行更實實在在。而我們六年級學生,面臨着人生的十字路口,忙着最後的衝刺,似乎已遊離出以前那種熱鬧。可我要在這裏説的是,當我們心懷感恩去完成每天繁重的學習任務,誰説就不是在盡“孝”呢?我若能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理想的大學,誰説這不是呈給雙親最好的禮物?誰能説錄取通知書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寬慰我們父母那一顆顆望子成龍,盼女為鳳之心呢?當年北京街頭打出“小平你好!”,那位老人又何嘗不是心懷感恩來回應:“我是人民的兒子!”

孝行天下,小孝為父母,大孝為人民。只要我們心懷感恩,力行“孝道”,去感激生養我們的人,感激關愛我們的人,感激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那麼我們的“孝行”定能因感恩之心而德馨校園,和諧社會。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2

“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您吧,讓我親親您吧,我的好媽媽。”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上幼兒園時,老師教我們唱這首歌。回到家後,我看見一身疲憊的媽媽滿頭大汗,就連忙給媽媽倒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一步三晃地端到媽媽的面前,嘴裏還哼着這首歌。媽媽笑顏如花地接過茶,“咕嚕咕嚕”地一喝而盡。那時的我第一次體會到孝順父母帶給自己的快樂。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第一次給媽媽過“三八婦女節”了。那一天,我絞盡腦汁地想着該給媽媽買什麼禮物。忽然,我急中生智:每次我過生日時,媽媽總會給我好多“生日獎金”,不如,我今天給媽媽發“婦女金?”真是個不錯的創意,我在心裏暗暗讚許自己。

那一天,我打碎了我心愛的小豬儲蓄罐,把裏面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接着我用紙做了一顆“心”,然後我滿懷喜悦地把錢塞進“心”裏,並封上口。做完這一切後,我小心翼翼地捧着這一顆沉甸甸的“心”來到媽媽房間,鄭重其事地對媽媽説:“媽媽,節日快樂!這是我給您發的婦女金!以後我每年都會給您的。”説完這句話時,我看見媽媽的眼眶裏滾動着晶瑩的淚花。哦,天下最容易滿足的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媽媽了。我只不過做了小小的一件事,就讓她感動成這樣了。我又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孝順帶來的快樂。

這以後,每年的“三八節”來臨時,我總會傾我所有,給媽媽送上一份“獎金”。儘管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在發生變化,但我會把這一舉動進行到底。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3

《論語》內容廣泛,記載了關於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着作,也是瞭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一直以來,我都沒有細心地品讀過這享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譽的着作。今年寒假,鄭校特意挑選了這部書給全校教師學習,讓我進一步親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細讀《論語》,它不時激發着我思考,使我迸發出一絲絲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之本。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孝道也佔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論語裏有很多處都在講孝道,“父母在,不遠遊”,“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中國古語説“父慈子孝”,為什麼在論語裏,只看到關於子孝的討論,卻看不到關於父愛,母愛的內容為什麼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愛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國的父母,對子女更是愛的深,只是他們很少直白的表達出來而已。

論語沒有關於父母之愛的講述,實屬正常,因為實在沒有必要去講。需要講的是對孝的提醒,為什麼呢因為“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就拿孔子説“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來説吧,這好像是在説費話,子女怎麼會不知道父母的年齡但是,走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會給你一個精確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問問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幾個能答上來的父母之年實際是代表了子女對父母關心多少的問題。

父母那樣的關心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關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嗎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嗎知道他們愛看什麼樣的節目嗎知道父母內心中的希望嗎

就拿我自己來説吧,當我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的時候,我已經十四,五歲了。記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對我的生活處處操心,對我的事情樣樣提醒,我反而覺應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數的子女一樣,甚至對父母有一種反感。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該當何罪”啊

大學畢業那一年的夏天,我媽媽去檢查身體,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時她檢查出來的血糖值是11。7,醫生建議我媽媽馬上住院治療。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裏非常害怕,因為我知道,肯定是病情嚴重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馬上跑到媽媽的身邊緊緊地抱着她,可是,那時我還在學校上課。我無時無刻地牽掛着我的媽媽,儘管她在電話裏一直跟我説叫我不要擔心,她的病情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嚴重。那是我第一次對媽媽如此強烈的牽掛。因為我很怕改變現狀,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愛,所以我要更好的愛我的父母。

自從那時開始,我十分關注我媽媽的飲食,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吃什麼對她的病有好處,吃什麼對她的病有害,我都瞭如此掌,還定期提醒她檢查血糖值,有時間就多陪在她身邊。幸好我媽媽現在的血糖值都很穩定,但每天都要吃藥。以後,我一定會更好地關愛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論語裏説,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關心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現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很多。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意即:“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説是盡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講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應竭盡心盡力。”

孔子主張人們恪守長輩與幼輩之禮,這種當時社會上的盡“孝”之舉如今似乎逐步褪色。不少學生認為家長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於是社會上出現漠視父母的案例居然不足為怪。我們要知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位學生的自覺行為。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為此,許多學校教育陣地慢慢興起了“孝道”教育,指導學生學會關愛,體貼自己的父母,學會感恩,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我校在寒假期間,要求學生每天為父母至少做一項家務;過新年的時候向父母説一兩句祝福的話等等。這都是學校為了點燃學生心中對父母關愛之情的點滴舉措。人貴盡孝。我想,“孝道”教育是每一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論語》,作為一部先聖的經典,帶給後人的啟迪和價值是説不盡的,而且越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孔子及其學説的魅力會越真實地展示出來。對於《論語》這本書,正如編者所説的:它是一切炎黃子孫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書。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4

老師們,同學們,你給你的媽媽洗過澡嗎?你給你的媽媽餵過飯嗎?你給你的媽媽換過尿片嗎?你駝着你的媽媽上過學嗎?不用問,包括我在內,回答都是沒有。可是,在我們岳陽縣三中,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他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他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陶星哥哥。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孝心是什麼?那麼今天,我也要用我的演講告訴大家---《孝心是什麼?》

陶星哥哥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面對自己生病的母親,從5歲起,他就開始料理家務、照顧母親。早上5點鐘,當我們還在夢中時,陶星哥哥已經在給媽媽洗衣、做早飯了;

中午12點,當我們吃着媽媽熱騰騰的飯菜時,陶星哥哥還在為生病的媽媽準備中飯;晚上9點鐘,當我們吃着零食看着電視時,陶星哥哥還在為媽媽洗頭、洗澡。孝敬母親,他義無反顧;孝敬母親,他毫無怨言,即使鄰居給的一個蘋果,他也捨不得吃一口,因為他想到的是她生病的媽媽。

看完陶星哥哥的事蹟,我情不自禁地問自己,孝心是什麼?它到底在哪兒?

孝心是什麼?它到底在哪兒?到着滿腦子的疑問,我問媽媽。媽媽坐在燈下,笑而不答,手裏忙碌着的是給奶奶趕製大毛衣,天冷了,奶奶要加一件毛衣啦。哦,我明白了,這不就是媽媽的一片孝心嗎?

孝心是什麼?它到底在哪兒?帶着一絲絲頭緒,我去問爸爸。書房裏,爸爸正在接外公打來的電話,平時粗聲粗氣的爸爸,這會兒也變得畢恭畢敬,温文爾雅,口裏還不停地説着:嗯,對呀,對呀。哦,我明白了,這就是爸爸的一片孝心啊!

孝心是什麼?它到底在哪兒?帶着一分分好奇,我去問姐姐,姐姐悄悄躲在廚房裏,正輕手輕腳地洗着自己的衣服。聽到我的問題,姐姐對我説:噓,輕一點,爸爸媽媽太勞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爸爸媽媽輕鬆一下。哦,我明白了,原來這就是姐姐的一片孝心啊!

孝心是什麼?它到底在哪兒?我終於明白了,孝心就是對父母的關心啊!

他就在時時刻刻,一點一滴的小事裏,遠離父母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逢年過節的時候給他們一聲親切的問候,離開家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深情的擁抱,父母勞累的時候送上一杯濃濃的熱茶。哪裏對父母有關心,“孝心”就會出現在哪兒!

老師們,同學們,聽完了我的演講,你一定能告訴我孝心是什麼?它到底在哪兒?不是嗎?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5

從小,父母就經常告訴我,長大要當一個有道德的人,不管你長大有多麼的優秀,多麼的棒,但如果你連最起碼的道德都沒有,那麼,你還是不會被人尊敬的,但你只要有道德,不論你地位多卑微,但人們還是會尊重你。此後,我一直的將父母的話牢牢地記在心頭。

有一次,我去姑姑家玩,在那裏我看了一本書—《二十四孝》。這本書講了是中國古時候二十四個大孝子的孝順故事。他們大多出身貧寒,但好學,品德高尚。他們大多上有老下有小,而且還很窮。我看到這不禁想到了自己,我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那天,於老師給我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和媽媽看着看着就流下了淚水。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姐弟,他們用自己勤勞的,稚嫩的小手扛起了為奶奶買藥治病的大梁。他們兩個平時一分錢都不亂花,要留着給奶奶買藥,奶奶病好了,他們也就輕鬆一點了。平時買藥剩下的錢,他們就花很小一部分買吃的,而其很大一部分還拿回家裏給奶奶。每天一大早姐弟倆就早早的起牀去上山採茶,掰玉米,然後就拿到集市上賣,由於那時的茶市不好,茶不好賣,所以姐弟倆最後就只賣了兩元錢。但兩個孩子還是很開心,因為終於賣到錢了。他們這對勤勞的姐弟總是很樂觀的面對世界。

聽完這些故事,我才深刻的體會到了父母的話真是字字珠璣,沒一句都藴含着他們的生活經驗。還有我最後領悟出了一句話:孝,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要先做一個有孝心的人。讓我們一起做有孝心、有道德的人吧!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6

百行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孝是一首動聽的歌傳誦至今,孝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長江黃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動天的古老傳説。從西漢的董永賣身葬父,東漢的黃香扇枕温衾,三國的孟宗哭筍,到今天的山裏女子佘銀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殘疾母親。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他們給予我們心靈太多的震撼和感動,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浸潤劑。

隨着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死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那麼孝到是什麼呢?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之心,孝是許士林為了救母親磕紅的額頭,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的遠見。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無論什麼時候,孝都不會過時,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朋友們想一想是誰用虯勁的手臂,為我們撐起一片無邪的天空,沒有風也沒有雨,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搏擊長空。我們 始終飛不出那一雙牽掛的眼神。回想一下吧,來自深夜的一聲咳嗽,是否叩醒你們沉睡的心靈,你們是否聽到筋絡退化的聲音,是否聽到皺紋肆意綻放的聲音,是否聽到黑髮脱落的哀怨。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怎可忘記,父母曾因為給我們撐起一片天,背影已變的衰老,憔悴已佈滿的雙眼。

因為孝我們才有了這和諧的社會,因為孝才是我們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孝不僅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更應該是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和愛。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父母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於父母,無愧於天地。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築永恆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恆的奇蹟。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7

今天,我看見爸爸因勞累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心裏很不是滋味,想:爸爸這麼關心我——由於家離校較遠,他怕我累着,就每天四趟把我送來接去。他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心血,長髮都白了許多,媽媽也是這樣,我一定要好好孝順他們。

以前,我孝順的方法是勤學,省吃儉用和不挑吃不挑穿。説真的,從上學到現在為止,每次作業我從來不需要父母指導,而且每次作業幾乎都能拿到滿分,因為我不想讓勞累的爸爸媽媽再為我操心。對了,還記得上四年級時,我為了省錢,連上學用的新文具都不買了,連包的書皮都是一些廣告紙。那時很多同學都圍在一起紛紛拿出新買的文具沾沾自喜。可我就是不敢圍過去,因為我怕同學們笑話我,笑話我那文具還是一年級用下的。不過我想就算我被嘲笑了,我也不難過,因為我知道爸爸媽媽賺錢不易。從那時起,我就下決心要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不但要節儉還要學會賺錢。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不了幾天,我的作文《兔子的尾巴》就發表了,那時我拿到了8元稿費。不過這錢我捨不得花,於是,我就攢下5元準備訂雜誌,還有3元買了筆。平日裏,不到迫不得已時我決不花爸爸媽媽的一分錢。

可只這麼孝順怎麼夠呢?我應再多關心父母,多孝順父母。於是,望着累得不堪而坐在椅子上打盹的爸爸,我輕輕地走向他,學着媽媽給我蓋被子的樣子,把衣服給爸爸小心翼翼地蓋上。接着,我走向了媽媽,只見媽媽在洗拖把。我説:“媽媽,您幹了那麼久,該歇歇了,讓我來幹吧!”媽媽望望我,愛憐地説:“我怕你這小東西越幫越忙。”這時我使出了看家本領大喊:“媽——媽——”媽媽知道我生氣了,就只好作罷。拖完地後,我又擦了桌子,疊好了被子,洗好了碗。幹完這些活後,雖然我覺得很累,但想想這是我在替媽媽分擔累,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

爸爸、媽媽真辛苦,以後我要多關心,多孝順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讓父母操心。要知道父母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沒有他們的支持和鼓勵,哪會有擁有主持特長和擔任學生校長的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後我要多孝敬父母,好好學習,讓他們為我而欣慰,而自豪。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8

如果我來問你:你對你的長輩是否孝順?我想你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我很孝順啊!然後你可能會舉例為父母買這買那,做着做那的。我只能這樣説:隨着現代社會的一步步發展,而你對孝心的含義的理解在逐步退化。

現代社會的人對孝的概念大概是這樣的:我每天奮力拼搏,到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時,用自己的能力所換來的回報,為父母多買一些禮品,讓父母高興,者隨時對父母小的一種表達方式。在看來,孝是無形的,重要的是你有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父母,而他們的年齡在逐漸走向生命的末端,他們所能做的越來越少,每天只有陳守的寂寞,他們真正想要並不是你所謂的回報他們想得到的僅僅是你能陪陪他們,和他們聊聊,聚一聚,僅此而已,可是為什麼我們卻總是你不知道呢?

他們的要求是如此簡單,你感到他們心中的熱切期盼了嗎?你感覺到了嗎?那只是你從不在意。

在平時電視的公益廣告上經常有這樣一段:一個老爺爺,整天一個人在家忙碌着,每當兒子打來電話時,一問其生活情況,老爺爺連忙應答:“家裏挺好的,不必擔心,好好工作,有空啊,你……你回家看看吧!”兒子只是厭煩應答:“知道了,知道了……”這是簡簡單單的一番對話,但兒子也感受到了父親的思念與孤單,可是卻從不在意,即使能夠記得,也總是因為工作的繁忙一拖再拖,這是多麼“無情”的作法,這隻能是他們的心裏感到越來越孤單,我想:還是把手上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他們,不要讓他們在感到孤單了。

多回去看看吧,不要讓他們孤獨了;回去看看吧,不要讓回家的路把你看做一個陌生人;多陪陪他們吧,他們想要的僅此而已,不求你豐厚的回報。

世界上丟了什麼都不重要,陪陪父母吧,這是最重要的!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9

20__年5月13號,是母親節,我例行的給媽媽發了信息,祝她節日快樂。問了她的近況之後,由於媽媽不擅長髮信息,就沒有再多説,本來是想晚上等她閒着的時候給她打個電話的,結果下午逛街去了,一逛就是晚上了,已經九點多才回來,逛街的疲憊早已壓過了打電話的念頭,母親節就這樣過去了……

其實之前我對此感到的只是有點愧疚而已,心裏總是這樣想,今天不打的電話,改天總會打的,每天這樣拖着,導致的結果就是幾乎一週就只打了一次電話而已。今天一口氣讀完了《孝心不能等待》這本書,心裏湧現的是深深的自責。

看了作者在母親垂危時對母親細緻入微的描寫,感觸頗深,在這個經濟壓力超大的社會,我們總是看重物質多過感情,總是想,我只要給父母足夠的錢,他們就會開心快樂;或者現在沒有經濟基礎的會努力賺錢,想着總有一天會想給父母好的生活。我們總是想着以後,將來有能力的時候再給他們好的生活,好的條件,這樣的想法其實沒有錯,但是有沒有想過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莫不如着眼於現在,現在就儘自己的能力盡孝心。

其實孝心很簡單,很容易,對於我們來説,一通電話便可温暖人心;一份節日的禮物就可讓父母開心好多天;在家的時候少玩些遊戲少看些電視,多陪父母説説話;節假日的時候抽出幾天旅遊的時間來回家探望父母,就已足夠。就想歌裏唱的這樣,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是多麼簡單卻温馨感人的畫面!

現在我們的父母只有一個孩子,最多有兩三個孩子,我們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了求學上,很少時間能回家,畢業了大多數人也會選擇在大城市發展,我們的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每天他們的孤獨寂寞沒有人能知道……我們小時候生病了,遇到麻煩事了,總會有父母為我們撐腰,現在他們生病了,遇到麻煩事了,我們又做了什麼呢?我們連他們最基本的噓寒問暖都不能保障,更別提心靈溝通了。

所以,讓我們把孝心大聲説出來吧,讓我們立刻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更多的關愛父母,關愛自己的家人!不要等到晚了再後悔!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10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可是看看社會的一些現象,想想現在人們的一些作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撫養成人,可是當他成家立業之後,卻將父母斷然拋棄,讓他們孤苦憐仃的艱苦度日;父母費盡心血地將他們培養成才,可是,當他們功成名就之後,卻認為父母地位卑微恥於與其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認雙親;為了照顧自己的家室妻兒對老父老母不聞不問……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是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聽到,或者我們本身就在做的真實情形,真的令人寒心。

也許,每一位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你們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喚,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走對我們的掛念和他們的口喚,留給我們的是永久長遠的懊悔,和難以了結的孝願。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歲月間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古蘭經》:你的主曾下令説: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們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末,你不要對他倆説:“呸”不要喝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説有禮貌的話,你應當畢恭畢敬地服待他倆,你應當説:“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象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樣,”你們的主是最知道你們的心情的,如果你們是善良的,那末,他對於常常悔過者是至赦的。

聽,這是真主安拉的聲音。趕快為你們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禮拜後的一個好都爾,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許是聽他擺以前的事,做個耐心的聽眾;也許是任他們嘮叨,撒氣;也許是一件新衣;也許是一雙鞋墊……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價。

報答父母的恩情即便揹着父母徒步朝覲往返七次,亦不能盡,所以,穆聖説:“天堂在母親的腳下。”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我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11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人們常説:由小見大,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不懂孝順的人,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又如何讓人相信他會對社會有所建樹。

其實,“孝”首先是人的一種需要,是人的一種特殊情感活動。孝順父母,心裏才踏實,生活才充實,才能享受真正的天倫之樂,才能走完沒有遺憾的人生。不敬不孝者,表面上看像是佔了什麼便宜,實際上不但會使老人有所失,也會給自己帶來也許是難以挽回的損失。孝順是隻有人才會有的崇高情感。孝,是能使愛心由己推人,人人孝順父母,世風自然就會完美;反之,若連自己的父母都要虐待,那又怎能善待與自己並無血緣關係的同類呢?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所有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啊!感恩是有意義的,是一種温暖的情感,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輕輕吟唱着,在心與心之間傳遞着人世間最純最美的訊息。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父母的愛,遠遠比那山高、比那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那麼,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敬重。讓我們學會愛,學會感恩,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父母,親朋,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淨化你的心靈吧!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12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病重在牀,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期冀的希望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間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着對我們深深的掛念,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本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山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布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價。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13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是政治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基本元素,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中堅力量。

孝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

如周代將孝道作為人的基本品德,當時提出的“三德” “三行”,成為社會道德教化的核心內容;春秋時期強化禮教,《左傳》中有“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戰國時期,孔子繼承了商周的倫理思想,創建了獨特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體系,強調“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為理論基礎,提出仁、義、禮、智,孝、悌、忠、信。南宋的朱熹在繼承儒家傳統思想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道德規範。綜上可見,孝道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

“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又是和諧文化.中國特色文化,理應承繼這份道德遺產,發展這份優良傳統,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倫理精神與道德規範。

孝道文化,社會文明的力量。孝,狹義上説就是善事父母;廣義上説,就是孔子説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感恩,狹義上説就是感激父母,廣義上説,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會,感激祖國,感激所有幫過自己的人。孝與感恩是以孝敬父母為基礎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孝與感恩是思想,是態度,是文化,是行為,是素養,是文明。

幾千年前,孔子曾寫出一部被譽為“使人高尚和聖潔”、“傳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經》,千百年來被視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對其推崇備至,產生了人類文明的偉大力量,成為獨特的中國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內涵可以從如下五方面來理解: 敬養父母。這是對雙親而言。敬養父母是人類的天性。孔子認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説,父母培養教育子女,子女奉養父母,這是人類一種天性。又説:“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種表現,只有這五方面全部做到,才稱得上是能侍奉雙親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體現了人的孝親的聖潔本性。

毛主席在戰爭年代,曾提出忠孝問題,他説我們提倡忠孝不是忠於某一個人,孝於某一個人,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獨親其親”、“老吾老”的傳統美德,熔鍊、提升為革命傳統美德。在這種思想道德觀念指導下,許多革命烈士通過盡“忠”去實現盡“孝”,積極投身革命,解放全中華的父老雙親,使其從根本上改善政治、經濟地位,實踐了“最大的孝”,體現了最大的忠。新中國成立以後,進一步繼承發揚了“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憲法中不僅將贍養父母列為兒女的義務,而且在公共福利事業中,建立、發展、壯大了社會主義的敬老事業,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會道德環境。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將孝道文化精神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緊密結合起來,以報效祖國和人民,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是,廣大青少年應具備的廣義的“孝與感恩”的崇高品德,是傳統美德現代化的需要。

感恩教育,傳承孝道文化。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經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倫理規範與道德責任,是做人的修養與覺悟。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地開展感恩教育是對孝道文化最好的繼承。

感恩是人類社會最樸實的情感表達,是社會道德和社會和諧的基本要求。提倡誦讀《論語》、《孝經》、《禮記》、《弟子規》等傳統經典,使人們特別是未成年人從傳統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養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最後,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傳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

謝謝!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篇14

店主站在櫃枱後面,百無聊賴地望着窗外,心裏卻盤算着最近一直不太景氣的。

一個小女孩走了進來,整張臉都貼在了櫥窗上,仔細地尋找着,過了一會兒,出神地盯着一條藍寶石項鍊看。

“我想買給我媽媽,您能包裝得漂亮一點嗎?”她説。

店主狐疑地打量着眼前有一雙清澈眼睛的小女孩,問:“你有多少錢?”

小女孩馬上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袋,小心翼翼地打開,然後將錢攤在手心上,興奮地説:“這些可以嗎?”不待店主回答,她又説:“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想把它當做禮物送給媽媽。我很長時間沒見媽媽笑過,我相信媽媽一定會喜歡這條項鍊的,她肯定會笑得特別的好看,因為項鍊的顏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樣。”

店主認真地聽完,拿出了那條項鍊,裝在一個精緻的小盒子裏,用一張漂亮的紅色包裝紙包好,還在上面繫了一條綠色的絲帶。然後對小女孩説:“拿好啊,小心點。”説完拍拍小女孩的頭,微笑着目送小女孩滿心歡喜、連蹦帶跳的身影回家去。

在這一天的工作快結束的時候,店裏來了一位年輕的媽媽,衣着雖簡樸但不失韻致,她有一雙藍色的大眼睛,她把已經打開的禮品盒放在櫃枱上,問道:“這條項鍊是從這裏買的嗎?多少錢?”

“本店商品的價格是賣主和顧客之間的祕密。”

媽媽説:“我女兒只有幾枚硬幣,這條藍寶項鍊卻貨真價實,她絕對買不起的。”

店主笑了笑,一臉的燦爛,輕輕地從媽媽手中接過禮品盒,精心地將包裝重新包好,繫上絲帶,又遞迴了媽媽的手中。

媽媽愕然。

店主説:“她給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價格,孝心無價,更何況,她還付出了她所積攢的一切。”

“謝謝。”年輕的媽媽含淚説完,又笑了,有一滴淚在她眼角綻放光芒,晶瑩剔透,就像藍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