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精選7篇)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精選7篇)

大家早上好!

什麼是修養?它指的是一個人身上特有的文化、智慧和善良所表達的美德,注重修養的培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古代中國,有句諺語説的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素質:淵博的知識、思考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於思考就是愚笨,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愚庸。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優秀、最聰明的時期,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一個險灘。

你願意做淺薄無知,言行粗魯的人,還是知識淵博,舉止文雅,謙虛有禮的人呢?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會選擇後者。

一個人的修養並不是説可以通過思考就能擁有的,而是通過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同學們,當你走在校園美麗乾淨的環境中時,可能會感歎生活是如此美好;當你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遊戲、學習時,會覺得生活是如此的充實快樂。但是,在我們美麗的校園裏,我們的言行卻不盡人意,這需要大家的監督和行動。

例如,每天早上進入學校,受到同學的熱情歡迎和值班老師的微笑時,應該做什麼?是冷漠的路過,還是行一個標準的敬禮、恭敬的鞠躬?當課間休息時,是選擇輕言輕語,養精蓄鋭,還是追逐大腦,放肆的喧譁?

同學們,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不能只是空談,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真善美,也希望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那為什麼不採取實際行動呢?“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古老的諺語就是在告訴親愛的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採取行動,從自己開始,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

上課時,認真聽講,尊重老師,真誠、禮貌地與同學交流,如果被冤枉了,也不應該失去紳士風度;如果被誤解了,也要學會容忍別人的不知情。遇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上下樓梯時,注意謙讓,向右走,保證道路流暢;注意衞生,不要亂扔果皮,看到紙屑就撿起來;愛護公物,不亂寫亂畫,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互相監督,共同促進。修養不僅能給別人快樂,還能讓自己變得美麗起來。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 篇2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麪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麪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謝謝大家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 篇3

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是丁常青的帶講人方英,丁常青同志是東至縣大渡口鎮八都湖村人,從92年初就去了北京。在北京從打工到創業,從高峯到破產,再從轉型到成功。

"心若在,夢就在。"一直以來,他堅守着一份"感恩的心".他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父母無力供養每個孩子唸書,只念到國中他被迫輟學。剛滿19歲的他懷揣着一百元錢隻身來到北京打工,從偏遠的農村來到北京,站在繁華的大都市,看着林立的高樓大廈,川行不息的車流人海,他就默默下定決心,要在這鋼筋水泥的叢林裏放飛屬於自己的"夢想".初來乍到北京,他和老鄉們一起在菜市場裏賣菜,從那時起當了10年的"菜販子".每天下午兩點就要騎着三輪車從北京東華門蹬到100多公里外的河北三河市,到老鄉的地裏摘上八大筐西紅柿,連夜往回趕。1200斤的重量,一路下來經常要站着蹬,才能騎得動。到了北四環經常是深夜一兩點了,鋪上塑料布在馬路邊睡上三四個小時,醒了啃上幾口大餅,就趕緊踩上三輪騎回東華門趕6點半的早市。北京冬天的夜晚和清晨是寒冷徹骨的,哪怕冰天雪地,也要星夜兼程的來回趕,一天24小時,有十幾個小時都是在路上,其中的艱辛,即使到現在也讓丁常青感概萬分。正是這樣的環境,

讓丁常青深刻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在100多公里的路上,在精疲力竭的時刻,除了堅持,他始終想着如何發展,始終冷靜地思考着自己的未來。他發現:從普通市民手裏一毛兩毛地賺錢,太難又太慢。於是他將目光盯上北京的各種大飯店和酒樓,嘗試着進一點高檔菜賣給飯店。賣給飯店的高檔菜一斤能賺一、兩塊錢,而賣給普通市民的一般蔬菜只賺一兩毛錢,這在當時是天壤之別。思路決定出路,他開始專跑各大飯店,與飯店洽談供貨合同。"窮則獨善其身",通過誠信經營的口碑,生意慢慢開始走上規模,通過近十年的摸爬滾打,他在配送行業站穩了腳跟。

但是到了20__年,因為競爭激烈,不少酒店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產生了大量債務無法收回,他的公司到了破產的邊緣。然而機遇永遠垂青有心人。20_年北京申奧成功,他感覺到了奧運工程裝飾領域的巨大商機,但是轉行無疑就意味着一切要從頭開始。為了轉行建築裝飾業,在20_到20_年之間,他把原先在做餐飲行業的所有資金全部都花費掉了。這三年中,他更是嚐遍了世間的人情冷暖。"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本着"獨善其身"的信念,即使處在人生的最低谷,但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放棄,憑着積累的社會資源,在北京的建築裝飾行業慢慢也開始打開市場,陸續接到了首都機場、中央老幹部活動中心等一系列裝修工程,並和富士康集團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他終於迎來了又一個事業高峯。

他是幸運的,因為他一直存着一份感恩的心,這份感恩讓他擁有了機遇,而他抓住了這些機遇,在北京這片沃土上,重新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達則兼濟天下".當時從他個人來説,在某種程度上是成功了,是有一定的"達"了。但那就是他全部的夢想嗎?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難道他的人生夢想就是金錢的積累?不,是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那片養育他的家鄉故土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那些是他的老鄉,是他的親人。

從20_年開始,他慢慢參與家鄉的一些公益事業,捐資修路、募款振災、愛心幫學、扶孤助寡。從最七年級個兩個的幫扶,從開始一千一萬的捐助;從白血病患者到貧困大學生,從困難家庭到百歲老人……只要是能出上一把力的,他都毫不猶豫的參加。從20_年,他在希望工程項目設立常青青少年基金,累計捐出了110餘萬元;20_年,在安徽道德基金注資50萬元建立了"常青公益基金",主要用於幫扶生活困難道德典型;從20_年開始,每年他都與文明辦、民政部門一起,看望慰問所有池州健在的百歲老人。這些年下來,他在這些公益事業上大約捐出了800多萬元,資助了300多個貧困大學生、100多個困難家庭,看望了近20個百歲老人。

他説,在創業有成的人中他不算有錢的,但"飲水思源",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生活,得感謝這個時代、感恩這個社會,要感謝賜予他血肉之軀的父母,感恩給予他靈魂滋養的家鄉厚土。所以在他看來,他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但家鄉的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授予了他這樣高的榮譽。榮譽是光環,更是一種責任。

"心若在,夢就在。"有感恩的心,你就會在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因為被授予一些榮譽,和一些道德模範代表慢慢有了接觸,他們身上崇高的品質同樣深深感染了他。中國好人張景蘭,這是位年近7旬頭髮花白的老人,放下正處級幹部的"面子",走上街頭當起了"拾荒老太".她把拾撿破爛變賣得來的每一筆錢都存起來,等到找到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後,就寄給他們。從1998年開始,她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和拾荒賺來的數萬元錢,先後資助了101位心懷讀書夢想的孩子們。丁常青説,在她這樣一位老人面前,我何談榮譽?面對她們這樣將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善舉的人,我哪來心安?他説,在社會上立足之本就是真誠和善良。不管遇見任何人,真誠才能走進心裏;無論碰到任何事,善良永遠不過期。不做作,不敷衍,不世故,就是一個人的真;懂包容,懂尊重,懂讓步,就是一個人的善。不失根本,不忘初心,一個人才能走得長遠……

"永遠做個好人,把慈善公益事業堅持到底。"這是他的承諾!也許一筆捐助並不能完全擺脱一個家庭的困境,也許

一份救助並不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生的機遇,但是丁常青認為這一份心意是愛的力量!要讓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這個社會大家庭的温暖,涓涓暖流終會匯聚起沸騰的正能量!中國夢屬於國家、屬於民族,更屬於每一個人。國運日昌,正值中國日益成為體育強國、經濟強國、政治大國而感到揚眉吐氣之時,我們知道,也還有不少人,他的夢想可能很小很小:能好好讀書,能過個好年……中國夢的實現一定不會忽略每一個小小的夢想!丁常青常説,"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力量只是一個火種,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和有能力的企業家們,和他一起關心和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去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共同努力奮鬥!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感恩的心",積極投身到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去點燃每一個小小的夢想,心相連,夢相連,那麼國必能強,夢必能美!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愛山國小的王奕霏。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過:“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

但是,道德是什麼呢?

道德是當你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站着,主動給老人讓座;

道德是當你在校園裏,看到地上有垃圾,把它撿起來並放進垃圾箱。

道德是當你看到路旁的自行車倒了,你會去把它們扶起來。

道德是當你在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譁;

道德是你不欺負弱小同學、不貪小便宜。這些都是道德……

《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講的是詹姆斯•蘭費蒂斯34年前與父親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去新漢普斯湖中的小島上去釣魚。詹姆斯釣到一條很大的鱸魚,父親看了看錶,已經10點了,距離捕撈鱸魚的時間僅僅剩下2小時,父親的態度堅決,毫無商量餘地地,讓詹姆斯把鱸魚放回水裏。雖然四周沒人知道他們是何時釣到鱸魚的。但詹姆斯的父親還是選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記得一個星期六下午,我和往常一樣去圖書館。我將上週借的書還給阿姨,但是計算機顯示屏上卻顯示“書已全部還清。”我豈不是可以“獨霸”這些書了?何況裏面還有我最喜歡看的書——《資治通鑑》。但是我一想起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時,就戰勝了心中的小魔鬼。我急忙對阿姨説:“阿姨,我還有一本書沒又還呢!”我就把書還給了阿姨……那天,我的心裏非常快樂,因為我做了一個有道德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道德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無時無刻不在陪伴着我們。讓我們牢記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就從今天開始,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我的演講稿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 篇5

如果人好,就一定要內心好!即使長相再美,也沒用! 道德是一個旦古如一的話題,即使最強大的哲人也無力宣稱,他可以從整體上營造一種文明, 我們能做的就是為社會和歷史提供一些約定俗成的起碼前提。 孔子説:“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大到天下,小到個人,追求理想的人格,受辱而不失大禮, 極力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的胸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餘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走進歷史的長河,關於道德修養已談了兩千多年,老話題不斷 賦予新內含,今天的教育依然離不開品德教育。 學校,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我們培養德性,修身養性的地方。學校開診的德育工作, 就是要培養同學們高尚的道德品質,為我們走上社會打好基礎。因為一個沒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 能被社會所承認的。 記得意大利但丁曾説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 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

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祖國 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做一個有道德高尚的人最需要毅力的, 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 我們 想要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中學生,必須從根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説,在家裏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 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裏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説文明的話,做文明的事等等。我相 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昇華。 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親愛的同學們,黨和政府在關心着我們,爸爸媽媽在期待着我們成才,我們在為現代化建設而 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 我們還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設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 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衞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噹噹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 篇6

大家好: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 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 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 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 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 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 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着一個 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 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 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 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 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説:“誠 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 能動者也。”孟子所説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 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 使人感動。 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説:“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 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 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 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 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 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 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 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 施綱要》 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中學生道德話題的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三年(2)班的_,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  

在生活中這樣的鏡頭你一定不會陌生:公園裏,給小朋友繫鞋帶;在家裏,我們把自己煮好的飯菜端到晚歸的媽媽手中;校園裏,我們把一張廢紙悄悄地塞進自己的口袋……  

這就是道德的舉動。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難,其實你用心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因為道德有時是一種感恩。  

我要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小故事:某學校舉辦了一個親子游戲活動。活動中,先給媽媽們蒙上雙眼,看他們能不能在一排孩子中摸到自己孩子的手,結果所有的媽媽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當遊戲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蒙上自己的眼睛去摸尋媽媽的手時,卻沒有一個孩子能摸到媽媽的手。所有的媽媽都哭了,像孩子一樣哭得那樣傷心、委屈。因為她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愛的共鳴。  

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現在的孩子怎麼啦?學會感恩以成為培養道德之心之首要。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温馨的避風港;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因為老師教育我們用知識和修養去書寫青春的篇章;我們要學會感恩社會,因為社會讓我們發揮所長、神采飛揚!  

道德,有時是一種習慣。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説過,每天都要問一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壞了,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熱茶,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生活是一面鏡子,學會道德,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播種思想,收穫行為,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道德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道德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道德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道德是做人的準則!讓我們追隨道德之光,讓道德在生命中綻放最絢麗的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