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孝心中國行主題演講稿(通用5篇)

孝心中國行主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孝心中國行主題演講稿(通用5篇)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孝心無價》。

同學們,11月8日,你們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眾裏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呢?是不是和老師一樣,淚水一次次的滑落臉龐呢?伴隨着歌曲《眾裏尋你》的旋律和現場觀眾感動的淚水,來自全國各地的11位“最美孝心少年”們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舞台,享受最高的禮遇。此時此刻,你們還記得他們嗎?“千里推車帶父尋醫”的黃鳳、“媽媽我願付出我所有,只為看到你微笑的趙文龍、用微笑和堅強面對不幸的吳林香、”賣繡救母的徐沁燁“、茶園姐弟林章羽、何秀巡、在悶熱的夏夜裏忙着叫賣着燒烤地乖巧女孩高羽欣、”奔跑女孩路玉婷“、媽媽癱瘓,獨自撐起一片天的龍花、”捐髓救母的邵帥“、愛比血緣更美麗的王芹秀。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他們為父母排憂解難、幫父母照顧弟妹、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他們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這些生活在窮困、多難家庭中的少年不墜青雲之志、不忘養育之恩,用他們稚嫩、柔弱的雙肩擔起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在精心照料生病長輩的同時,並不荒廢自己的學業。他們用行動表達了最真誠的愛——孝。

孩子們,看到他們的事蹟,你是否受到觸動呢?與他們相比,你們就是生活在幸福的天堂!你們是否也想到了日夜操勞從不抱怨的父母呢?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們送給你一片明媚的晴空,飄雨落雪的時節,他們為你撐起一片温情的傘。每一粒晶瑩的米都是一份愛,每一盤有滋有味的菜都包含着他們的深情。與此同時,你又可曾想到自己以前對父母的抱怨,對他們的無禮取鬧,對他們關心的置之不理,是多麼的令父母傷心啊!孩子們,其實孝心就來自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業本上工整的字跡,學習時的專心致志,搬一把椅子讓父母歇一歇,倒一杯水讓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説一句真誠温暖的話語,捶捶肩解除他們的疲勞,理解父母的嘮叨,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用一點一滴的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記得畢淑敏曾經説過:“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是啊,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因此孩子們,讓我們以“最美孝心少年”為榜樣,從現在開始,為父母儘自己的一份孝心,為父母多一些分擔,讓我們也做一個孝心少年,讓我們的家更和睦、更幸福、更快樂!同學們,請記住:孝心無價!

孝心中國行主題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心無價》。

我們沐浴着愛的陽光長大,我們滋潤着人間的真情成長,多少次帶着幸福的感覺進入夢鄉,多少回含着感動的淚花暢想未來。

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雖然它已遠去,但一顆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駐心間。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學會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學會感激——感激我周圍的一切,因為他們給了我和諧健康的成長空間,不要忘記説聲——“謝謝”。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一聲呼喚最動聽,有一個人最要感謝,有一個人最應感恩,它就是——“媽媽”。

媽媽的皺紋深了,她把美麗的青春給了我,媽媽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陽光給了我,媽媽的腰彎了,她把挺直的脊樑給了我,媽媽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面對媽媽深沉的感情,聆聽媽媽殷切的心願 ,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應該學會感激。

但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接受這種關愛,並且認為是理所當然。漸漸忘記了感動,忘了説聲謝謝。媽媽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媽媽的愛卻是感人肺腑的。

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憂慮地成長,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如果説母愛是船,載着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那麼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 那麼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拿什麼來感謝你,我的父母!父母的愛説不完、道不盡,所有的恩情我們銘記於心。

感恩父母,不由地想到畢淑敏寫的一篇“孝心無價”——願所有的兒女們一起感受„„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牀,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着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孝心中國行主題演講稿 篇3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戀愛,容不得戀愛!

披散你的滿頭髮,

赤露你的一雙腳;

跟着我來,我的戀愛!

拋棄這個世界

殉我們的戀愛!

我拉着你的手,

愛,你跟着我走;

聽憑荊棘把我們的腳心剌透,

聽憑冰雹劈破我們的頭,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籠,恢復我們的自由!

跟着我來,

我的戀愛!

人間已經掉落在我們的後背,——

看呀,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無邊的自由,我與你與戀愛!

順着我的指頭看,

那天邊一小星的藍——

那是一座島,島上有青草,

鮮花,美麗的走獸與飛鳥;

快上這輕快的天庭——

戀愛,歡欣,自由——辭別了人間,永遠!

孝心中國行主題演講稿 篇4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甦醒,秋意已經佈滿了牀邊。涼爽的秋風、金黃的落葉,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中秋之野,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

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皓月當空時,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似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説也有很多。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傳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後,嫦娥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個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兔子,就別無他物。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老師們,同學們。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日藴涵着民族的精神。藴涵民族的價值取向,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後所藴藏的價值。“時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最後,預祝大家中秋快樂,閤家團圓!

孝心中國行主題演講稿 篇5

二零二零,愛你愛你。耳畔彷彿還回響着這句美麗的祝願,可有一條路,卻擠滿了人,它叫逆行路。回望逆行路,上海,浙江,江蘇等各個地方的白衣戰士們乘着歲末迎春的列車踏進了抗擊新冠的戰場。這本是個團圓的日子,但你們只為一句“武漢需要你”,就逆行遠去。餐桌上的飯菜漸漸失去了温度,渴望的眼睛也漸漸閉上了。二零二零,註定是如此不凡,因為,你讓世人懂得了,什麼叫人間大愛。

20__年,您六十七歲,那年,非典肆虐。您説:“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20__年,您八十七歲,十七年後,新冠爆發。您一把拋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登上了去武漢的高鐵。您對我們説:“儘量不要去武漢。”您自己卻踏上了這條還沒看見過光明的路。鍾南山院士,您掛帥出征的背影,最美。

十二月三十日,二零一九的尾聲,你在微信上吹響了關於疫情的第一聲哨響,你本以為可以讓使人們保持警惕,可沒想到,自己卻成了別人口中的那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你本想告訴大家,這場戰役已經打響,帶好口罩、不出門也許就可以避免。可是這一聲哨響沒有讓人們警覺,直到疫情爆發時,面對逐漸上漲的確診人數,人們才開始後悔。二月一日,你確診了,作為吹哨人的你,也無能為力了。只是過了一個星期,你就走了,留下了你最愛的家人,留下了這個世界對你的牽掛。然而人們對你的讚揚,你再也聽不到了。

回望,那些火速趕往建築地的工人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們與時間賽跑,在這寒冷的冬日裏,也汗流浹背地工作。舍小家為大家,在一年中唯一可與家人團聚的時間裏投入工作,用最短的時間,造出最好的醫院。建築“火神山”、“雷神山”的工人們,你們用愛與時間造出了這世界上最好的建築物。你們披星戴月的樣子,最美。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萬五千個口罩、五個二十四寸的行李箱,和印度尼西亞與舅舅的旅行。你,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選擇了前者。在沒有一個人願意回國的情況下,你站了出來,選擇深夜航班,六個多小時的顛簸,回中國。面對中國疫情的嚴重,你對媽媽説:“我已經是中學生了,也是中國人,這個時刻,能為國家出力,為家鄉做事,我義不容辭。”你可曾知道,在封城的前夜,有多少人順着高速逃離武漢,可你,卻堅持踏上了這條逆行路。趙珺延,你帶着一個少年的民族情懷,逆行前進的樣子,最美。

像這樣逆行的背影還有很多很多,雖然我不能一一叫出你們的名字,但我會深深記住你們的面孔。中國,隔山隔水,不隔愛!封城封路,不封心!這也許就是我們中國情懷吧。當一份份小愛鑄造成大愛,中國必能勝。梁任公有云,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吾輩莘莘學子,當學思踐悟以促行、格致誠意以正心,立明日之棟樑,興明日之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