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勵志演講稿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精選6篇)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 篇1

中國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中創造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動力。弘揚中國傳統美德,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人們的道德境界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精選6篇)

一、中國傳統美德的主要特性

中國傳統美德是指在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具有巨大影響力、為後人繼承與弘揚的優秀道德遺產。中國傳統美德具有豐富的內涵,如:國而忘家的愛國情懷、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厚德載物的包容胸襟、貴和持中的和諧理念、勤勞勇敢的勤勉品格、崇尚氣節的堅貞情操、仁義誠信的處世原則、知恥守禮的道德風尚、子孝父慈的家庭倫理、修身養性的善德追求,等等。中國傳統美德雖經時代變遷卻長存久遠,關鍵就在於中國傳統美德所具有的特性上,其主要表現為:

1.強調個人修養,追求完美的道德品行。中國傳統美德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認為道德是區別人與禽獸的顯著標志。而為人的道德標準則是儒家所推崇的仁、義、禮、智、信等規範。正如孟子所説:“聖人,人倫之至也。”人要成為象“聖人”那樣的人,就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覺悟,使言行符合為人的道德標準,從而達到“人皆可以為堯舜”的道德境界。

2.強調整體利益,以責任擔當和奉獻為榮。中國傳統美德不是講求自我的,而是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利他性,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在個人方面要幫助他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羣體方面要相互關心,“有福同享,有禍同當”;在國與民方面要以民為重,“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義利方面要捨身取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強調人倫泛化,以道德教化育人服人。中國傳統美德將家庭美德擴大到社會和國家治理層面,將日常人倫普遍化、社會化和政治化。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為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愛惜自己的家人同時要推及他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國家在謀求百姓温飽的同時還要進行教育,“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君主治理國家要行王道以德治國,“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也”。

4.強調天人合一,講求人際間、人與自然和諧。中國傳統美德強調道法自然,推己及人,以和睦、合作、和平、和諧做為價值追求。從個人來説要“順其自然”,讓人恰當表達慾望和情感,求得心理平和;從人與人之間來説要互相隱忍、調和不同以達到和諧,“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從人與自然來説要愛惜自然,求得“天人合一”。

二、中國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仍具有旺盛生命力

道德具有共同性和繼承性,中國傳統美德以其優良特性贏得存在的必然,並對當今社會發展起着重要的影響:

1.傳統美德注重道德修養特性可與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求相融合。我國公民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着力點,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要求去努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就是要求公民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使個人言行符合公民道德衡量標準。在這一方面中國傳統美德注重道德修養的特性與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論述和做法對現今公民道德建設就具有直接的借鑑性。

2.傳統美德強調擔當奉獻特性可與集體主義的實行相融合。集體主義道德要求是由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要求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關係,提倡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樹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義利觀。在這一方面中國傳統美德強調擔當奉獻特性與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論述和做法對現今集體主義的實行就具有直接的借鑑性。

3.傳統美德重視人倫教化特性可與以德治國的方略相融合。以德治國是治理國家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公民普遍認同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這一方面中國傳統美德重視人倫教化特性與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論述和做法對現今以德治國方略就具有直接的借鑑性。

4.傳統美德追求和睦和諧特性可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相融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五大建設之一,就是通過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各階層、羣體、組織的創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促進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和諧世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一方面傳統美德追求和睦和諧特性與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論述和做法對現今和諧社會構建就具有直接的借鑑性。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 篇2

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行培育的核心,它既是道德行為的強大內驅力,也是提升個體道德境界的原動力。社會主義道德信念,建立在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基礎之上,建立在對社會主義道德理想和信念的深刻理解基礎之上,體現了對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古人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排在了第一位。“三嚴三實”也以“嚴以修身”居首位,要求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領導幹部具有良好的黨性修養、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影響和感召人民羣眾為共同的事業努力奮鬥。如何堅定理想的“主心骨”、穩固信念的“壓艙石”?如何堅守住黨性立場、校準價值座標?關鍵要做到“三修”——信仰之修、道德之修、境界之修。

信仰,是頭頂的星空。有信仰的人,不需要外力的簇擁,便能向着內心的航向前行,如焦裕祿、吳天祥、楊善洲等,心中裝滿了黨員宗旨、發展大局與社會公義,已達到“忘我”之境。“民之難即黨之憂,黨的幹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這是吳天祥的經典座右銘,體現的正是他“一心為民”的不變信仰。

每個黨員幹部都要強化理論學習,常補精神之“鈣”,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體系的學習,加強對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築牢對黨忠誠的思想根基,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使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在思想上行動上堅如磐石、不可動搖。

“百行德為首,德為官之魂。”堅守從政道德既是“三嚴三實”的內在要求,也是我黨的優良傳統。黨員領導幹部,要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養成道德習慣,強化品德操守。

提升道德修養,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道德養分,尋求做人、做事、從政的哲理。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帶頭樹家風、立家規、重家教,在弘揚社會正氣上做好表率。要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做起,台上台下、人前人後都要崇德、尚德、修德,經受苦與樂、榮與辱、公與私、權與法等各方面考驗,提升精神境界、強化品德操守。

境界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境界不足者,難以穿越慾望的死海,常為私利所累,在攀比計較中難免心浮氣躁或心理失衡,極易墮入誘惑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以致私驅公權而成癮癖,最終身敗名裂、失節譭譽。為政之道,貴在擔當,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時刻存公心謀公事,才能有助大局、堪當大任。

提升思想境界,要堅持“吾日三省吾身”,經常照鏡子、時常正衣冠,做到勤修、真煉,彌補思想認識上的不足,清除行動作為上的弊病。要對自身嚴格要求,自覺接受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嚴格約束,時刻繃緊慎始慎微慎獨這根弦,始終保持清風正氣,做到不越雷池、不失本色。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深入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過程中,全市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認真做好表率,用嚴以修身的實際行動營造全市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 篇3

作為社會意識形態長期進化而形成的一種制約,道德建設如同經濟建設,無論是道德規範的遵守,還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樣取決於思想解放的力度和境界提升的程度。

沒有道德理念的支撐,就沒有轟轟烈烈的發展;沒有思想境界的提升,就難以取得令人震驚的成就。

汶川的顫抖,沒能撼動中國人民的堅強與剛毅;玉樹的搖動,沒能動搖漢藏人民的齊心與合力;舟曲的激流,沒有沖垮我們的意志與希望……這一切,始於每個人心中的道德積澱———堅守愛祖國、愛人民,集體主義至上和為人民服務的原則;

北京奧運會的無與倫比,圓國人百年奧運夢想;國際金融危機下的第十一屆全運會,展現中華兒女笑看世界風雲變化的從容;上海世博會,成就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驛站……這一切,基於每個人心中對道德的嚮往——— 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努力創造美好明天的行動;

我們也在“俯卧撐”、“躲貓貓”、“喝開水”的熱鬧和愚蠢中,記憶了正義;在“打醬油”、“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麻木和好笑中,記憶了責任和良知;

我們更在“泉城義工”身上體會到了無私奉獻,在“陽光大姐”身上品味到永不言退,在馮思廣、張德山身上,看到“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錚錚誓言……

實踐證明,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道德建設的成果才能得以最大化發揮,不僅能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更能成為我們充分享受改革發展巨大成果的堅強保障。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築牢全市上下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堅持不懈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特別是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中,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大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接班人。

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優良的道德品質,是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安身立命之本。必須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以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努力改造主觀世界,使自己的黨性修養和道德境界不斷有新的提高。要自覺踐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和品行修養,努力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 篇4

道德規範是社會對其成員提出的基本行為準則,也是判斷人們行為善與惡的價值標準。遵守道德規範,社會生活才會有序,人際關係才能和諧,社會有機體才能正常運轉。當前,幹部堅守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必須做到三個踐行:一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道德境界,既是指感性個體的人在其主觀努力下所可能達成的德性狀態,也指感性個體在自己所付出的主觀努力和所面對的現實環境條件相結合的情況下,所實際達成的德性狀態。它既注重道德體驗的實際發生,也承認道德體驗的可能發生。一個人,無論他取得了道德意識、道德智慧與道德行為方式的綜合性顯示,還是隻產生了一定的道德成就感,或只有實際的道德行為而無意義的覺解,都是一種道德境界,即標誌他達到了自己獨特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具有差異性(多樣性)、開放性、層級性和動態性等特徵。這即是説,道德境界承認個體人的具體生活閲歷的道德體驗價值。不同的個體人,由於其當時當地所處的生活環境、交往情境和自然之境不同,在各自獨特的生活和交往中,在道德的踐行與體驗過程中,每一個體驗者的道德境界便呈現出總體不同的質量規格、水平狀態和風格面貌。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總體永遠是具體的、不斷形成中的,它必定沉落到個體中,顯現為個體的不斷形成,從而在這種個體形成中同時使自身臻於完成、圓滿。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係”。在承認多樣性、多層次性和動態性的前提下,道德境界有方向和側重點的不同。在實際生活中,在不同的個體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道德境界,而且其道德境界總是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有做事的境界,有認知的境界,有情感的境界,也有審美的境界。從認知境界方向説:有山是山,水是水;有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有山既是山又不是山,水是水又不是水。從行為境界方向説:有不害他,有利己利他,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有一家是一家,有一國是一家,還有天下是一家。馮友蘭先生説,對同一個人來説,他有什麼樣的“覺解”,就有什麼樣的境界。

在實踐着力點上,傳統的約束性道德教育強調導引者預先設定的道德教育任務或目標的達成,強調導引者做了什麼,其道德教育的“任務”完成得如何;而道德體驗教育則強調體驗者生成的新的德性和道德境界的實際變化,強調作為德性生成和道德境界變化之主體的體驗者做了什麼,體驗到什麼,生成的德性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的實際狀況如何。與以體驗者所接受和理解的道德規範知識之多少為主要衡量標準的傳統約束性道德教育相比,道德體驗教育似乎沒有預先設定的固定的統一目標,而是在體驗者生活閲歷的基礎上,導引者與體驗者、體驗者與體驗者之間相互訴説生活閲歷及內心感悟,相互誘發和喚醒道德體驗,生成新的德性,達成新的道德境界。魯潔教授指出:“道德、道德規範是生成的,它不是神、聖喻等等不可逾越的先定假設”。即使是對人類代代相傳的道德觀念和規範的繼承,也“並非是原封不動的,在人的每一具體活動中,它們都在人對人的理解中不斷地再生成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它們不是不可改變,不可逾越的,隨着人自身以及人與人關係的變化,它們也在發生着變化,這種變化不會是自然發生,而是人──道德主體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人對人的理解,所達成的新的共識,對原有規範的新的超越”。倫理學和人類學的研究發現,人類的“道德”的原始發生並不是外部灌輸的結果,而是在現實生活的關係世界當中,在自然之境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在相互的磨合當中,在心靈的領悟之中,交互生成出來的。在這裏,道德規範知識只做為生成新道德的歷史遺產性線索、引子、媒介或素材,並不是不可逾越的律令。而體驗者自身及其與所處周圍世界之間的關係的總體特徵,則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如此,道德體驗的境界就要做出幾個重要的超越:一是超越“羣”的“共性”;二是超越既定道德規範或律則的規定性;三是超越簡單的善惡劃界;四是超越終極意義追求;五是超越現有的“存在”、“客觀性”、“真實性”標準,而進入另一種“真實世界”、另一種“存在”,這種存在不再是單純外在的客觀,而包含了內在的、主觀的真實,即心靈的真實感受。這個真實是屬於個人的,屬於自我的,從某種意義上説,它更真實,更接近我們每一個人,它實際上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牟宗三區分了兩種真理:一種叫做“外延的真理”,一種叫做“內容的真理”。他説:“如我相信上帝存在,這個上帝對於我就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對於我就是一個內在的真,一個自我的真。這個真實性不具有外在的普遍性,但它對於當事人,對當下作來決定的自我是真實的。”事實上,從自己的感受説,只有自己的心靈才是真實的,而且是唯一的真實,從這個意義上説,心靈就是整個世界,可以説“吾心即宇宙”。梁啟超發揮此義説:“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虛幻,唯心所造之境為真實。欲言物境之果為何也,將誰氏之從乎?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憂者見之謂之憂,樂者見之謂之樂,吾之所見者,即吾之所受之境之真實相也。故曰:惟心所造之境為真實。”境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實”,而是心靈意義上的“實”,是主觀感知、主體解釋意義上的境。它是以主觀心靈以自己的方式的建造,如同人們常説的,一千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千個林黛玉。這種“境”的主觀性、解釋性的特徵是理解道德境界的內在性、個體差異性、多樣性和多層次性的重要基礎。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 篇5

道德規範是社會對其成員提出的基本行為準則,也是判斷人們行為善與惡的價值標準。遵守道德規範,社會生活才會有序,人際關係才能和諧,社會有機體才能正常運轉。當前,幹部堅守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必須做到三個踐行:一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道德境界,既是指感性個體的人在其主觀努力下所可能達成的德性狀態,也指感性個體在自己所付出的主觀努力和所面對的現實環境條件相結合的情況下,所實際達成的德性狀態。它既注重道德體驗的實際發生,也承認道德體驗的可能發生。一個人,無論他取得了道德意識、道德智慧與道德行為方式的綜合性顯示,還是隻產生了一定的道德成就感,或只有實際的道德行為而無意義的覺解,都是一種道德境界,即標誌他達到了自己獨特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具有差異性(多樣性)、開放性、層級性和動態性等特徵。這即是説,道德境界承認個體人的具體生活閲歷的道德體驗價值。不同的個體人,由於其當時當地所處的生活環境、交往情境和自然之境不同,在各自獨特的生活和交往中,在道德的踐行與體驗過程中,每一個體驗者的道德境界便呈現出總體不同的質量規格、水平狀態和風格面貌。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總體永遠是具體的、不斷形成中的,它必定沉落到個體中,顯現為個體的不斷形成,從而在這種個體形成中同時使自身臻於完成、圓滿。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係”。在承認多樣性、多層次性和動態性的前提下,道德境界有方向和側重點的不同。在實際生活中,在不同的個體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道德境界,而且其道德境界總是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有做事的境界,有認知的境界,有情感的境界,也有審美的境界。從認知境界方向説:有山是山,水是水;有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有山既是山又不是山,水是水又不是水。從行為境界方向説:有不害他,有利己利他,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有一家是一家,有一國是一家,還有天下是一家。馮友蘭先生説,對同一個人來説,他有什麼樣的“覺解”,就有什麼樣的境界。

在實踐着力點上,傳統的約束性道德教育強調導引者預先設定的道德教育任務或目標的達成,強調導引者做了什麼,其道德教育的“任務”完成得如何;而道德體驗教育則強調體驗者生成的新的德性和道德境界的實際變化,強調作為德性生成和道德境界變化之主體的體驗者做了什麼,體驗到什麼,生成的德性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的實際狀況如何。與以體驗者所接受和理解的道德規範知識之多少為主要衡量標準的傳統約束性道德教育相比,道德體驗教育似乎沒有預先設定的固定的統一目標,而是在體驗者生活閲歷的基礎上,導引者與體驗者、體驗者與體驗者之間相互訴説生活閲歷及內心感悟,相互誘發和喚醒道德體驗,生成新的德性,達成新的道德境界。魯潔教授指出:“道德、道德規範是生成的,它不是神、聖喻等等不可逾越的先定假設”。即使是對人類代代相傳的道德觀念和規範的繼承,也“並非是原封不動的,在人的每一具體活動中,它們都在人對人的理解中不斷地再生成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它們不是不可改變,不可逾越的,隨着人自身以及人與人關係的變化,它們也在發生着變化,這種變化不會是自然發生,而是人──道德主體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人對人的理解,所達成的新的共識,對原有規範的新的超越”。倫理學和人類學的研究發現,人類的“道德”的原始發生並不是外部灌輸的結果,而是在現實生活的關係世界當中,在自然之境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在相互的磨合當中,在心靈的領悟之中,交互生成出來的。在這裏,道德規範知識只做為生成新道德的歷史遺產性線索、引子、媒介或素材,並不是不可逾越的律令。而體驗者自身及其與所處周圍世界之間的關係的總體特徵,則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如此,道德體驗的境界就要做出幾個重要的超越:一是超越“羣”的“共性”;二是超越既定道德規範或律則的規定性;三是超越簡單的善惡劃界;四是超越終極意義追求;五是超越現有的“存在”、“客觀性”、“真實性”標準,而進入另一種“真實世界”、另一種“存在”,這種存在不再是單純外在的客觀,而包含了內在的、主觀的真實,即心靈的真實感受。這個真實是屬於個人的,屬於自我的,從某種意義上説,它更真實,更接近我們每一個人,它實際上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牟宗三區分了兩種真理:一種叫做“外延的真理”,一種叫做“內容的真理”。他説:“如我相信上帝存在,這個上帝對於我就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對於我就是一個內在的真,一個自我的真。這個真實性不具有外在的普遍性,但它對於當事人,對當下作來決定的自我是真實的。”事實上,從自己的感受説,只有自己的心靈才是真實的,而且是唯一的真實,從這個意義上説,心靈就是整個世界,可以説“吾心即宇宙”。梁啟超發揮此義説:“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虛幻,唯心所造之境為真實。欲言物境之果為何也,將誰氏之從乎?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憂者見之謂之憂,樂者見之謂之樂,吾之所見者,即吾之所受之境之真實相也。故曰:惟心所造之境為真實。”境不是物理意義上的“實”,而是心靈意義上的“實”,是主觀感知、主體解釋意義上的境。它是以主觀心靈以自己的方式的建造,如同人們常説的,一千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千個林黛玉。這種“境”的主觀性、解釋性的特徵是理解道德境界的內在性、個體差異性、多樣性和多層次性的重要基礎。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篇4

幹部的道德品行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關係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加強幹部的道德品行教育,關鍵是要引導幹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應把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作為幹部道德品行教育的着力點。

幹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狀況關係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關係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共產黨人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純潔高尚的道德情操,源自嚴以修身。

修身即修德。做事先做人,做人重修身,修身德為本。德者,就個人而言,是一個人的品行,品質,俗稱德性;就社會而言,就是道德,即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做事先做人。是因為事是人做的,故曰人事;而成人需要修身養性,以德為本、以德為先。德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於:一是德作為一種超越性的追求,即人類對理想的追求和嚮往,是人之為人的根本。大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開創者康德認為,人的本性就在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有沒有這種精神和追求,是人之為人而區別於動物之所在。也就是説,人與動物之不同,就在於人有理想、有道德、有精神追求。道德追求的是一種超出自身狹隘利益的關注他人、關注人類整體和長遠利益的理想信念。雖然我們並不一定能完全做到這一點,但我們一定要努力朝這個方向去做,要不斷地向上向善,由此把人和動物區別開來。二是德作為一種自律性行為規範,是人類社會和睦相處、有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種自覺性。擺脱動物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同情心為基礎,悲天憫人、關愛弱者,是社會文明的基本規則。健康有序的社會生活,除了法律規範的硬約束之外,同樣也離不開道德規範的軟約束。所以,自古至今,我們都把修身養性,作為立身處世之基礎、安身立命之根本。

做人先修德。正心誠意,修齊治平,是儒家培養君子人格、建功立業優良傳統,是中華文明一以貫之的基本要求。但新形勢下在繼承這一優秀傳統的同時,我們共產黨人今天的嚴以修身,有着嶄新的豐富內涵、鮮明的時代特色、高尚的道德追求,正如明確界定的:“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具體而言,有以下7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一是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補足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二是深入學習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歷史,瞭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來龍去脈,深刻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三是深入開展國情世情教育,學會在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道路的比較中鑑別優劣、看清趨勢,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感情認同,增強“三個自信”。四是進行政治品質教育,做到對黨和人民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對上對下講真話,面對大是大非能夠挺身而出,面對歪風邪氣敢於進行鬥爭。五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人們追求高尚情操,維護公平正義,忠實履行職責,堅守道德底線,遠離低級趣味。六是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繼承和弘揚傳統美德,捍衞國家和民族的精神獨立性,增強文化自覺自信,防止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七是按照《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有關規定要求,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作風,反對鋪張浪費、奢華攀比。

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黨的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是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引領者。遵照關於“嚴以修身”的要求,在“三嚴三實”專項教育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不斷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

認識自我是基礎。“認識你自己”,是古聖先賢一以貫之的教誨。嚴以修身,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按照共產黨員的黨性要求,對照黨規黨紀,認真查找在思想作風上存在的“不嚴不實”的問題,比如,對黨的基本理論學習動力不足、興趣不濃導致理想信念的動搖和迷失;私心作怪,政績觀扭曲,要麼急功近利、盲目蠻幹;要麼膽小怕事、為官不為,缺乏幹事創業的擔當精神;境界不高、情趣低下,意志薄弱,迷戀於奢靡享樂,抵不住歪風邪氣的誘惑等等。只有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找準問題、深挖根源,才能痛下決心,努力改進。

提升自我是關鍵。黨的報告明確提出,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嚴以修身,提升自我,就是要改造自我,踐之於行。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三個自信”,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提高思想覺悟,克服私心雜念,以人民利益為重,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敢於擔當,奮發有為,攻堅克難,深化改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修身律己,自我淨化,追求高尚情操,脱離低級趣味,堅定意志品質,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

超越自我是方向。理想是對未來的一種美好的嚮往和追求。我國古代的志士仁人,追求君子人格的“三不朽”,通過“立德、立功、立言”克服人生時空的侷限,實現奉獻社會的永恆。以實現美好的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最具有超越性追求的政黨。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共產黨人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利益。這種超越自身,代表人民利益、融入到人民羣眾之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是我們黨的力量所在,也是我們黨崇高的理想與高尚的道德相一致的根源。嚴以修身,追求超越,融個人的“小我”於人民的“大我”之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高尚精神追求。革命戰爭年代,革命烈士“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視死如歸的氣概是這種追求的體現;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雷鋒同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平凡崗位上的奉獻也是這種價值追求的生動顯現。立足崗位,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像張思德那樣做人,像老愚公那樣奮鬥。像白求恩那樣工作。超越自我,奉獻社會,正如毛澤東所言:“一個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這一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優秀髮言稿 篇6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德正則身正、身正則行正、行正則名正。黨員幹部生活在羣眾之中,一言一行都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在羣眾心中的形象。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員領導幹部,必須自覺主動地把修身養德作為一門必修課,唯有如此,才能抵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頂得住風險,凝神聚力幹事業。否則,則會導致道德淪喪、人心渙散,動搖黨的執政根基,破壞黨的執政基礎。以公道修“正氣”。心不公,正氣則不立,正氣不立,形象則毀。黨員幹部修身養德必須正派做人,公道處事,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

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修養,始終保持一身正氣,以德為先、以理服人、以誠待人、以正感人。要堅持按照黨性修養、黨性鍛鍊的原則,在思想認識上、具體工作中,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當作為一面鏡子,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勇於抵制不正之風,讓自己的腳跟站得正,脊樑挺得直,像青松一樣迎風挺立,像寒梅一樣傲雪怒放,以抵住誘惑、守住清貧、管住小節。以勤學積“才氣”。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黨員幹部必須始終把學習作為修身養德、提升素質、提高能力、幹好工作的根本,堅持終身學習。既要加強理論修養,認真研讀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黨的重要文獻文件,時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理論上的成熟、思想上的先進;又要拓寬知識面,博採眾長,汲取有關經濟、科技、金融、法律、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識,不斷擴大知識覆蓋面,改善知識結構,提高適應工作的能力;還要創新學習,自覺地把思想從舊觀念、條條框框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常思制度是否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是否有利於黨的事業的發展,使工作更好地服務於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以厚德蓄“大氣”。

古語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黨員幹部要修身養德,就要以厚德載物的精神、豁達大度的心胸,做好本職工作,服務好黨員幹部羣眾。要以寬闊的胸襟,高尚的品德,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正確對待個人得失, 甘於“為他人作嫁衣”。要謙虛謹慎,方圓有度,誠實守信,謙和而不自負。對幹部同事要以誠相待,精誠合作,以寬廣的胸懷、寬容的氣度,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永葆共產黨人的坦蕩胸懷和無私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