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技巧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精選5篇)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精選5篇)

大家好!

相信大家都知道雷鋒,一個普通戰士的光輝形象,從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雷鋒叔叔非常節儉,一雙襪子補了又補,穿了又穿,可他卻用自己每月僅有的6元錢津貼,為全班戰友購買了許多學習書籍。他不僅自己認真學習,而且還經常幫助戰友,共同提高。20xx年,遼寧省遭受特大水災。他悄悄的給受災的戰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錢。後來,他又把100元錢,以一名解放軍戰士的名義捐給了災區人民。有多少次,雷鋒叔叔路過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參加起那裏的義務勞動;雷雨來臨之際,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蓋水泥。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幹,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才有力量。一塊木板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因為它有兩個長處: 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發揚這種“釘子”精神。雷鋒可以這樣,作為新世紀得接班人,不正要發揚這種精神麼?雷鋒説過:我活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的確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雷鋒,一個不朽的名字,你將永遠是一盞不滅的燈,你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我們要向你學習,要您來做我們的榜樣!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謝謝大家!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20xx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20xx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牀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説。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生命是“1”》。

布萊恩讓是泰國着名耍蛇人,且他耍的不是一般的蛇,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劇毒眼鏡蛇。

1998年,26歲的布萊恩讓和一千條眼鏡蛇同在一個玻璃櫃中“同居”了整整7天而安然無恙,創下當時的吉尼斯紀錄,被譽為世界“蛇王”,聞名全球。

20xx年3月19日,泰國氣候炎熱,空氣沉悶。許多人從曼谷開車趕赴布萊恩讓的住所,觀看他高超的耍蛇技藝。布萊恩讓和往常一樣,把一條條“馴服有素”的眼鏡蛇從竹筒裏倒出來和他一起表演。其間,一條眼鏡蛇屢次不聽“號令”,蜷盤着長長的身子賴在舒適、清涼的竹筒裏,但抵擋不住主人的“威逼利誘”,很不情願地登台表演。  布萊恩讓十分嫻熟地操控着幾十條眼鏡蛇,任它們自由靈活地遊弋、穿行並纏繞在自己的身體上。突然,就是剛才企圖賴在竹筒裏偷懶的那條蛇,猛地對布萊恩讓發起攻擊,在他的胳膊肘上咬了一口,鮮血立刻流了出來。觀眾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嚇壞了,詫異地叫出聲來,紛紛提醒並勸説布萊恩讓去醫院治療。布萊恩讓臉上顯出幾分尷尬,額上沁出許多汗珠,但他卻裝做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繼續着表演。可是,觀眾們發現,布萊恩讓原本從容、利落的動作逐漸凌亂、遲鈍,且大汗淋漓。大家再次勸阻他停止表演,趕緊救治。然而,布萊恩讓儘管已頭暈目眩、呼吸困難,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但他仍強撐着堅持搖頭説:“不行,沒事的。我的表演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差錯和失誤……”接下來,他的情形越來越糟糕,而他卻堅持不肯中斷表演。大家面面相覷,交頭接耳一番後,心照不宣地紛紛快速離去,好使布萊恩讓拋卻“面子”,抓緊時間救治。

觀眾剛一離開,布萊恩讓就像醉漢一般倒在地上。家人連忙把他送到最近的醫院。可是,醫生檢查後卻十分痛心地説:眼鏡蛇的毒素已侵襲了他的整個中樞神經和心臟。年僅34歲的蛇王布萊恩讓停止了呼吸,一命嗚呼。曾經的榮譽和稱號,隨着他生命的終結,成為永久的回憶。

非常奇妙的是:就在同一天,地球的另一端,布萊恩讓的同行———美國知名耍蛇人大衞,也在表演過程中遭到襲擊,一條眼鏡蛇在他的腹部狠狠咬了一口。遭到攻擊後,大衞立刻示意攝像師和助手停止表演,並用雙手不停地往外擠壓傷口處的毒血,遏止毒素蔓延和擴散的速度。同時駕車趕赴就近的醫院尋求幫助和救治。醫院動用直升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來抗毒蛇血清為大衞注射。大衞最終得到了救治,幾個星期後痊癒出院。大衞為什麼能蛇口逃生?因為,大衞為自己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布萊恩讓顧及顏面,為保全“蛇王”的名聲,耽擱了救治時間。  不錯,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但是,第二生命畢竟不是第一生命啊!我們常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什麼是青山?青山就是身體、生命。當你能保住生命,就能開創無限的未來。生命好比數字“1”,如果沒有這個“1”,後面縱使加無數個“0”,最後的結果不還是零嗎?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 篇4

魏徵進諫止封禪

唐朝貞觀三年,魏徵被任命為祕書監,參預朝政。他給太宗出了很多治國安民的好主意。他向太宗提意見,不怕冒犯皇上的尊嚴,即使惹得太宗大發雷霆,也神色坦然,毫不讓步,一直到太宗冷靜下來以後,重新再提。

有一天,太宗對魏徵説:“我在朝堂上發表什麼意見,大家都齊聲表示擁護,獨有你往往不立即應聲,當眾跟我鬧彆扭。難道你就不能當時答應一聲,過後再對我説嗎?”魏徵回答説:“古時候,舜告誡禹説:你不要當面服從、贊成,過後又來提意見。如果只講面從,不當眾立即提出不同意見,這可不是禹、稷對舜的態度啊!太宗聽了,哈哈大笑説:“大家都説你舉止粗疏傲慢,我怎麼越看越感到你是那樣的嫵媚可愛呢!”

貞觀六年,一些朝臣奏請唐太宗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顯耀文治武功。唯獨魏徵當面直言以為不可。太宗感到非常掃興,不耐煩地質問魏徵:“你不同意我封禪,難道認為我功業不高麼?德行不厚麼?外邦沒有臣服麼?祥瑞沒有出現麼?年成不好麼?”魏徵針鋒相對地答道:“陛下功業員高,但恩澤尚未及於全國; 國家雖已太平,但物資還不足以供國用;外邦小國雖已臣服,但還不能滿足 他們的要求;祥瑞雖多次出現,但法網還嫌繁密;年成雖然不錯,但倉庫還顯空乏。因此,我以為不可舉行封禪。”

唐太宗沉默不語。 魏徵乘勝進擊,又道:“一個剛剛病癒的人讓他馬上扛上一石米,日行百里是不行的。我們國家剛剛醫治了戰爭的創傷,元氣還沒有恢復,就急於向上天報告大功告成是欠妥當的。況且,東封泰山,萬乘千騎,要耗大量資財,倘若再遇上災荒,風雨驟變,不明事理的人橫生是非,那更是悔之莫及!” 這番切中要害的話,把太宗説得啞口無言,終於接受魏徵的建議,停止去泰山封禪。

中國名人故事演講稿 篇5

尊敬的黨組織:

您好!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日新月異時代的不斷髮展更體現了革命先輩的正確思想正確引導。12月26日又要到了,毛澤東的誕辰,此時此刻讓不禁地想起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1934年1月,他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出:為了革命的需要,必須實行文化教育的改革,以創造新的工農的蘇維埃文化。同樣的,在當今現代化的科技時代的需要,我們的教育也要有新的改革。

毛澤東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第一,對舊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在長期的中國革命教育實踐中,毛澤東始終把對舊教育制度的改造作為建立新的教育制度的前提。1937年,根據革命形勢的發展,他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中強調,要“根本改革過去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制度,”以後又指出“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制度、新課程”。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改革舊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制度,也成為極其迫切的任務。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在革命的不同時期和階段,不斷提出對舊教育制度改造的具體任務,以適應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這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重大貢獻。

第二,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對一切舊的教育思想中的積極因素進行了批判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無產階級的教育思想和理論。在青年時期,毛澤東曾認為,改造中國應先從教育人手。接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以後,他徹底批判’了這種教育救國論,開始把教育作為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工具、來為中國革命戰爭和經濟建設服務。他一方面注意對封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教育思想進行批判,另一方面又注意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教育實踐相結合,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革命的教育思想。在1934年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中,他明確提出了“開展蘇維埃領土上的文化革命”,使工農及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優先權”的思想,強調要“用一切方法來提高工農的文化水平。”為保障工農大眾有受教育的機會,毛澤東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大力提倡羣眾性掃盲識字運動,開展廣泛的社會教育及民眾教育,並使之成為整個民-主革命時期的重要任務。建國後,他強調要將普及教育與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提出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掃除文盲,普及國小教育,並具體提出農民學文化、學技術與農業合作化、發展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教育思想,迅速提高了工農大眾的文化水平。也正是他這一舉措,才使得我國有當今的科技水平。

第三,重視社會實踐,特別強調理論與實際相聯繫、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提倡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勞動者。針對舊教育制度在培養人才上的弊端,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學校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與辦法。早在1920xx年8月,他就曾創辦過一所傳播馬列主義,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學校——湖南自修大學,吸取古代書院和現代學校的長處,提倡自學與自由研究相結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學。他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既要讀有字之書,又要讀無字之書。1920xx年,他提出啟發與討論等十項教授法。

第四,毛澤東始終強調堅持走羣眾路線的辦學方針,要求辦教育必須符合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在民-主革命時期,他提出教育要為工農兵服務,要從廣大人民羣眾需要和自願出發辦教育,主張辦教育要有國家辦學和調動人民羣眾辦學的兩個積極性,要求實行“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1944年10月,在《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一文中,他明確提出:“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規的國小、中學,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規的村學。讀報組和識字組。”建國後,毛澤東強調農村辦學應採取多種形式。1956年,他提出,除了國家辦學以外,必須大力提倡羣眾集體辦學和勤工儉學。在辦學原則上,他系統提出了要將統一性與多樣性、普及與提高、全面規劃與地方分權相結合的原則;在辦學形式上,他提倡國家與廠礦、企業、農業合作社辦學並舉,全日制學校與半工半讀、業餘教育、自學並舉,免費與不免費的教育並舉。

總起來説,,在教育上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革,突出地反映了中國的民族特色,在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和革命與建設事業的發展。當然,由於具體歷史條件的限制,毛澤東的教育思想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一些偏頗,在實踐中也曾出現過一些失誤。但這些畢竟不是主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該繼續以毛澤東教育思想為指導,發展真理,修正錯誤,推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向前發展。要大膽地去創新,去改革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勇往直前不瀉的陸離才能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