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範文幫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精選演講稿

事蹟演講稿(精選12篇)

事蹟演講稿 篇1

我叫__,是公安分局派出所社區民警。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忠誠黨的事業,永遠當人民羣眾滿意的好警察。

事蹟演講稿(精選12篇)

闊別課堂年,今天再度走上講台,心情大不一樣。年前,我是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講師,面對軍校學生講的內容是工程管理學;今天面對的則是同行,雖然我們從事的警種不一樣,但我們的宗旨和目標則是一樣的,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轉業後選擇人民警察這個職業,是因為我血管裏流的是來自革命老區的老一輩革命者的血。我出生在延安,父親年參軍,後來擔任延長縣糧食局局長、審計局局長,父親從參加革命到退休,一直奉行這樣一個宗旨:那就是要當一輩子的好人。他對好人的理解:就是永遠不要幹侵害人民利益的事,多幹有益於人民的事。父親在位忠誠黨的事業、忠於人民利益、退休以後依然保持良好口碑的美德,給我以潛移默化的教育,那就是要當一輩子的好人。這個信念一直伴隨着我走進學校、走進軍營、走進軍事院校高等學府,以至於在部隊轉業面臨重新選擇職業時,我毅然選擇的是以懲治罪犯、保護人民為已任的人民警察這一行。

實踐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因為要當保護人民的好警察,就得時時事事為羣眾着想,為羣眾排憂解難,就得權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年月,我從治安大隊調到喬虹苑社區當社區民警,這是時時刻刻和社區居民打交道的不管部部長,可以説除了居民家中的錢財物不管外,凡是社區發生的事都要管,大到創平安社區,小到鄰里糾紛、吵架,甚至陰溝阻塞、下水道不通都得管。這些雞毛蒜皮的事雖然都是小事,若是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人民警察在羣眾中的威信和影響,因此我把這些小事做為當好人的基本準則,總是竭盡全力認真做好。

我所在的喬虹苑社區由三個半封閉自然住宅小區組合,面積近萬平方米,住宅樓幢,住户户,居民多人,流動人口餘人。人口密度大,房屋買賣較多,人員更換頻繁,又緊鄰秦虹農貿市場,攀爬入室盜竊案件,摩托車、自行車失竊案件時有發生,社會治安複雜,管理難度大。而且,這個小區多數居民的防範意識比較差,進屋後房門只是隨手一帶,從不反鎖,這就給盜賊以可乘之機。有一次,某樓一個單元有户人家,竟同時被盜賊用插片手段光顧。

要防盜,必須從提高居民自我防範意識着手,必須讓居民養成隨手關門反鎖的習慣,而習慣的養成在於時刻提醒。經過一番琢磨,我設計了一種小標貼,上面寫着請您反鎖好門個醒目字,然後送到每户居民家,貼在門鎖上,這招還真管用。我後來普查了一些人家,家家都做到了隨手關門反鎖。門反鎖了,盜賊被阻在門外,喬虹苑社區此後再沒發生過入室盜竊案。社區居民説我做了件大好事。

好事不但要做好,還得繼續做好。我分析社區發生過的自行車失竊案件,有些竟然是在停車棚裏被竊的。原來車棚管理員只管車子入棚、月底收費,至於車子是否進棚,何時何人推走就不管了,因此一發生車輛失竊案件就互相扯皮。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設計了雙號牌和存車一覽表,車主存車出棚時,管理員給車主一個號牌,另一個號牌則掛在一覽表車主名下,車主取車憑號對牌,這樣一來,既明確和增強了管理員職責,又杜絕了因管理不善而發生的失竊事件。

我幹社區民警幾年,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人民羣眾對好與壞的判斷往往憑直觀感覺而做出決定。我們社區民警的工作就在羣眾的眼皮前,這就要求社區民警必須時時刻刻把為羣眾排憂解難做好事放在首位,羣眾確認你是實實在在的保護他們利益的好人,他們自然信服你,支持你。我到喬虹苑社區幹社區民警僅年多,只做了我應該做的小事,局、所領導和社區羣眾卻給我很高的評價和榮譽。年月份,我被市局授予年度全市十佳優秀社區民警稱號,並獲得了兩千元獎金。

榮譽和獎金似巨大的推進器,鞭策我更要當好不管部部長,更要時刻把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喬虹苑社區是老社區,要為羣眾創造平安環境,必須實施科技創安,於是我就決定,把兩千元獎金貢獻出來為百姓做點實事。我發現小區新安裝的排水管容易攀爬,於是我就與安防器械公司聯繫,拿出部分獎金買了個防爬刺,安裝在易發案的幾幢樓,然後又用剩餘的獎金把小區內的破舊停車棚修葺一新,改成封閉式車棚,安裝專人看管,確保了羣眾交通工具的安全。

我把獎金全部貢獻以後,有人説我冒傻氣、出風頭。我認為上級領導給我精神和物質的獎勵,是對我為社區居民做好事、做好人,實現人民警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肯定。如果我們人民警察沒有這個傻氣、沒有這個風頭,要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人民警察的服務宗旨,就是一句空話。我這樣做更是為了問心無愧。因為我是在而立之年幹公安的,我幹警察就是為了繼承父輩的光榮革命傳統,實實在在地為羣眾辦實實在在的好事。我只企望社區居民,記住我是一位共產黨員,一個人民警察,我只希望在我退休以後,社區居民能給我這樣一個評價:老吉是個好人。我就心滿意足了。

堅定了信念,為民辦好事不僅心中坦然,而且更加認真去做。為了把社區防範工作做得更好,去年月份,我用被評為優秀軍轉幹部獲得的獎金買了一個電子小喇叭,將日常防範知識和近期治安現狀錄入小喇叭內,組織社區志願者每晚時至時、時至時兩個時間段裏,在小區巡迴播放,提醒居民鎖好車輛、關好門窗、小心火燭、防止盜竊。半年以來的實踐證明,每當小區居民聽到小喇叭傳出清脆、悦耳的友情提醒後,就會自動查看一下自家的防盜門、窗是否關好、交通工具是否鎖好。小區的方面性案件也因此明顯下降,羣眾風趣地稱讚:小喇叭是社區的守護神,一時一刻少不了。

今年月日,我在社區警務室接待了幾位羣眾的投訴。他們反映這兩天聽不到小喇叭聲音,心裏不踏實,覺也睡不穩。我一瞭解,原來是小喇叭壞了。我趕緊讓協管員從我的獎金中再拿出元,買了一個聲音更亮更清楚的新式電子小喇叭。秦虹街道領導得知小喇叭確能起到提高居民防範意識,震懾犯罪的作用後,推廣到各個社區。如今,夜幕降臨後,秦虹街道轄區內此起彼伏的小喇叭聲似催眠曲,讓居民放心安全的進入夢鄉;小喇叭又似戰鬥號角,吹得壞人膽戰心驚,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了。

事蹟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上午好!很榮幸參加這次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夢--警察的夢--忠誠奉獻之夢》。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時告訴所有人—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也有我的夢想,那就是用血汗和生命鑄成的忠誠奉獻之夢,在實現夢想的這條路上也許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沒有喝彩,也許存在着各種危險,但是依然不能阻擋我實現夢想的腳步。

十年前,懷着對警營的嚮往我光榮的加入了這個集體。可是,走進警營,感覺並沒有嚮往的那樣精彩和刺激,感受最多的是公安工作的煩瑣和辛苦。夜裏一個電話,民警們就得匆忙出警,一去就是一整夜;工作忙的時候,在單位裏一呆就是一個星期;逢年過節,閤家團聚的時候,警察卻要在崗位上執勤站崗。警察這麼苦,你吃得消嗎?作為一個女同志當警察更累付出的更多,還有生命危險,划得來嗎?在入警後就經常有人這樣問我,新時期,我們警察的價值航向是什麼?我們的奉獻之舟又該駛向哪裏?

其實看看那些以身殉職、長眠九泉的英雄,那些錚錚鐵骨、英魂猶存的先烈;看看我們晝夜在酷熱與寒冷兼存摸爬滾打在一線為金盾增輝的同伴們,我們就知道這些問題不難回答。不論是在馳騁千里之外輯拿兇犯,或是在大街小巷執行任務,不論是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疏通車輛,或是在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的奮力搶救……這都是人民警察用血與汗水、乃至生命鑄成的忠誠,這都是人民警察無私的寬闊胸懷,是我們實現警察夢的誓言承諾。中國夢連着警察夢,無數的夢想組成了中國夢。戰友們,快行動起來,準備出征!為了大地的呼喚,為了實現夢想,讓我們背上行裹,整裝待發,去農村、到街道、進社區,去羣眾最困難和危險的地方,在艱苦的環境中,在平凡的工作中去完成偉大的事業,用我們的忠誠奉獻扮出五彩繽紛的、祥和安寧的靚麗綠城!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事蹟演講稿 篇3

如果説我們的黨是一座傲然挺立的大廈,那麼,我們的每一個黨員就是她堅實的基石一塊;如果説我們的黨是一條長流不息的河流,那麼,我們的每一個黨員就是她晶瑩剔透的水珠一顆;如果説,我們的黨是一篇唱響國內外的史歌一首,那麼,我們的每一個黨員就是琴鍵上律動的音符一個!六千六百餘萬名黨員,六千六百餘萬面鮮紅的旗幟,高高地飄揚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六千六百餘萬孺子牛,在各自的崗位上,身體力行“三個代表”,為黨的事業執着奮鬥,成為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楷模。尊敬的各位評委,在座的各位同仁,請你們隨着我的述説走近這樣一批共產黨員——這些真實地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羣,去感受一下他們高潔的人品和博大的愛黨情懷吧……

那是一個炎日難耐的酷暑,我到聯盟村參加黨員的培訓,聽説在馬村灣有位七十多歲的黨員患重病,兒女雙雙外出打工,身邊無人照料,只與老伴相依為命,生活十分困難,我便與支書一同前去看他,跨進低矮的小屋,我的眼睛好一陣才適應了屋裏的昏暗。見着我們來探望他,他分外激動,硬是不顧我們的阻攔,掙扎着從牀上坐起來,握着我的手老淚縱橫:“小莫,感謝組織還記掛我,感謝你們來看我。這次呵,我可能是真老了,活不了多久,這是我今年的黨費,我提前把它交給你轉交組織。”他用手抖抖索索地從貼身的衣袋中摸出一個看不出顏色的手巾包,一層一層慢慢打開,把一疊票子給了我,我一看,全是一角、二角的零票,數了數,整整六元!“家裏沒有其它來源,平時省吃儉用積攢的!我這一輩子,沒有啥值得驕傲的,當了四十幾年的黨員,繳了四十幾年的黨費,只有這一點讓我感到驕傲和自豪!”聽着這句樸實的語言,攥着這皺巴巴尚還帶着老人體温的角票,淚水,不聽使喚的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模糊了近在咫尺的老人身影!這六元錢變得如此的沉重,變得格外的尊貴,它讓人難以承載一個老共產黨員四十餘年始終不變的愛黨情懷。也許,有人會不屑一顧,僅六元錢而已,有什麼值得如此高歌?如此張揚?我隨便留一點,也是這個數的幾倍、幾十倍乃至幾百倍……是的,六元錢微乎其微,可是,那些拿着高薪、衣食無愁,卻想方設法少交黨費的人,你敢捫着你的良心,拍着你的胸膛,掂一掂你對黨的感情嗎?!你……不敢!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是一名只有八年黨齡的山裏漢,更是飄揚在大山間的一面鮮豔旗幟。當初,受盡貧困煎熬的村民們,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他,把脱貧的希望寄予了他,選他當上了瑪瑙村村委會主任。這個具有山一般性格的村主任,硬是憑着自己的腦瓜子靈、手腳勤快,在祖輩創不出多少糧食的山旮旯裏創出了金元寶,靠種烤煙成了大山裏的致富領頭羊。 “一人富不算富,羣眾富才是富”,這是他的口頭禪,也是他的行為準則,他手把手地教鄉親,技術指導到田間地頭,村民們一個個嚐到了甜頭,瑪瑙村甩掉了貧困的帽子,跨入全縣小康行列,現在他又服從組織安排,甘願捨棄自己的利益,只拿着幾百元的薪水,到另一個辦事處的煙葉點當起了點長,別人問他值不值,他沉吟良久:“從我家庭來説,損失太大,不值,從黨員的角度來説,舍‘小家’顧‘大家’,值……”

這樣的例子俯首皆是,這樣的人隨口道來。他們只是六千六百多萬名黨員中普普通通的一員,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幹着平凡的事,但他們卻又那樣無私地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留下燦爛的腳印。我們因他們而驕傲、而自豪!

這一批黨員在黨的隊伍前列,以堅定而執着的步伐一往直前。奮力拼搏,書寫着愛黨的一腔摯誠。儘管,經濟的發展為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一些邊遠的農村,尚有較大部分地方發展滯後,一部分人民羣眾還被貧困這個惡魔所困擾。

以實際行動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實現新世紀頭二十年的奮鬥目標,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新時期每一個基層幹部的奮鬥目標。有這樣一批共產黨員,為我們率先垂範,有這樣一批共產黨員,成為我們行動的楷模,愚公尚能移山,精衞也可填海,那麼,有什麼樣的河不能淌,什麼樣的山不能登,前途光明,道路漫漫,朋友,讓我們攜起手,拿出抗洪災,防“非典”的豪情,勇往直前吧!

事蹟演講稿 篇4

XX同學是我校二年(2)班的班長,該生思想進步,學習刻苦,成績優異,而且具有極好的組織才能和領導藝術,深受學校、老師及同學的好評。現將她的事蹟介紹如下:

一、思想進步,熱愛集體,關心他人

XX同學思想進步,她時刻關心集體,在班級工作中積極主動,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新學期伊始,在班級環境佈置工作中,她積極出謀劃策,並且組織另外幾名班幹部利用雙休日佈置教室、佈置牆壁,使我們班的環境佈置成為校的楷模。

該生具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她經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去年我班姚桓學同學骨折住進了醫院,得知後,立刻打電話尋問班主任和姚桓傷病情況,這給姚桓同學以極大的鼓舞和支持。平日裏她也時刻惦記班級想着同學。每天她總是第一個來到學校,把教室的門打開,並帶領同學把分擔區打掃乾淨。

該生還能夠積極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如:雙休日,她帶領班裏的所有團員到敬老院為老人們洗衣服、擦玻璃、掃院子。

她能嚴格自覺地遵照《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辦事,講文明、有禮貌,遵守社會公德,嚴於律己,堪稱學校的楷模。

二、目的明確,志向遠大,成績顯著

XX同學有着明確的學習目的,志向遠大,報負宏偉。 目前,部分學生家長和學生,對國家改革的形勢不理解、不明確。錯誤地認為念書不念書都沒用、念好書、考上中專、大學,沒有錢,沒有人也無法分配,照樣無工作。受其影響,有一大總分學生到校是受“九年義務教育法”的束縛,被迫而來。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而則不然,她認為不讀書將來就不能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人才。在主題班會上,她激情地説:“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祖國的建設者未來的事業等待我們去開創,我們從現在起必須刻苦學習文化知識,掌握本領,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她是這樣説的,也是這們做的,她能堅持按時到校上課,從不遲到早退;上課專心聽講,勇於提出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問題,認真思考,見解獨到;認真複習功課,按時獨立地完成作業,質量好;積極參加、組織課外學習小組,敢於發明創造;學習成績優異,各科成績均名列學年第一,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

三、具有極好的組織才能和領導藝術

作為一名班長,她能處處、時時嚴格要求自己,做班上的尖兵,完成任務的模範,遵守紀律的楷模。她説:“只有這樣在工作中才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反之則一事無成。

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自己進步的同時,沒有忘記帶動其他同學。她總是利用早自習時間,領着同學朗讀、聽寫、做題等,而且還經常在課間何處時為後進生補習功課。班級成績的提高,功勞也是不可泯滅的。

班級的值周要負責清垃圾、清廁所。每當輪到本班值周,她總是把清垃圾的活計讓給別的組去幹,她組織一些幹部和團員去清廁所,這又髒又臭的埋汰活。

她善解人意,關心弱小的同學,每次勞動她把重活留級自己,並動員那些體弱的同學去幹。同學們都深有感觸地説:“這樣的班長,才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以上只是XX同學的一個側面,事蹟還很多。她的所作所為深得學校、老師、同學的好評,一致認為XX同學是一位有發展前途的好學生,好乾部。

事蹟演講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

今天,我懷着十分激動的心情,向大家講述我校常老師的先進事蹟。常老師是一位在農村任教近30年的老教師,在鄉村教育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她清貧而充實,温和而堅定,平凡而激越。她幾十年如一日,讓平凡的工作變得不平凡,為的就是這一方熱土,這千家萬户的孩子,這迎風翻飛,高高揚起的責任。

我剛來到這所國小時,就為常老師的工作精神而折服,大家常常説她是一位“工作狂”。不論寒冬酷暑,常老師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後一個離校。批改的作業,我校沒有一位老師不佩服。學生家長對她是交口稱讚:“把孩子交給你,我們一百個放心。”家長們都爭着把孩子送給她教。

後來,通過同事的介紹,我漸漸對常老師的瞭解多了。原來,常老師是一位老民師,在邊遠的農村國小工作了有20多年,調來中心國小時間也不長。當時的那所國小教室簡陋,沒有桌凳,常老師就帶着孩子,用泥巴和土坯壘起桌凳;沒有黑板,用木板釘起黑板;老師少,就進行復式教學。在繁重的教學任務前,她再苦不叫苦,再累不叫累。有的學生因年齡小,家務活多,不能整天上課,她就揹着小黑板,到家給孩子補課。

有一件事令我深深感動。在九十年代初,我們這兒開展了掃盲運動,常老師接受了一個大村的任務。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上課的時間正好趕上了大雪。因為冷,學員們都不願意來上課了。這時,常老師背上教材,扛上一塊小黑板,迎着風雪出發了。她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走,教完一個,再教下一個,一天要走三四個村莊。學員們被常老師感動了,説:“我們如果不好好學,別的不説,至少對不起常老師!”後來,她的這個小組再也沒人缺過課。常老師的掃盲工作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嘉獎。當我和她説起這件事時,常老師淡淡一笑:“沒什麼,只是儘自己的一份責任而已。”

是呀,“儘自己的責任而已”,一句話中,讓我們看到了常老師多麼高尚的師德。

親身感受了常老師對孩子的諄諄教導,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為人師如為人父母。”常老師對待那些調皮、不愛學習的孩子特別有耐心。經常找他們談話,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給他們開小灶。晚上,我到她家竄門時,常看到常老師在為這些學生批改作業,研究教育他們的方法。

常老師對學生的關愛真是無微不至。記得她們班上有一位孤兒,常老師經常在生活上關心她。一個冬天的早上,常老師發現這位學生,衣着單薄,被凍得瑟瑟發抖,她立即帶着這個學生,到商店裏買了一件新棉襖。要知道,常老師平時,自己都捨不得買件新衣服。

常老師對學生的真誠關愛,也深深感染着她的學生們。她教過的學生,一説起她,都發出由衷的讚歎。記得有一次,常老師不小心摔傷了,在家休息。這可急壞了她的孩子們,他們將自己的零花錢湊起來,買來營養品,一起來看望老師。有的孩子沒有錢,就偷偷從家裏拿來雞蛋送給老師。其他老師都非常羨慕,甚至還有些嫉妒,但也打心眼裏佩服她。

當常老師得知我要説説她的先進事蹟是,她卻説:“我有什麼可説的,沒有高超的教學技藝,也沒有出色的教研成果,還是多寫寫別人吧。”不過,還是應常老師的要求,沒有説出她的真名。最後,讓我用一首小詩來表達對常老師的敬意吧!同時,也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

事蹟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今天我在這裏給大家演講的是一個羣體的先進事蹟,她們就是用高尚的師德、樸實的品質滋潤着萬千子民的XX國小那羣普通平凡的女教師。

謝守珍老師如今已有50多歲,從17歲踏入XX國小,到今天已有30多年。不知道這個數字意味着什麼,但她臉上的細紋卻告訴我們:教師不但是一份謀生的職業,也是畢生執着追求的事業,更是一輩子的希望和寄託。30多年,到底有多少學生在她的身邊成長,無法去統計,也無人去關注。70年代她意氣風發伴隨郝小度過艱難與坎坷,80年代她用青春給學校增添秀色,90年代她帶着年輕教師創造一個又一個教學中的奇蹟…現在,她已腳步蹣跚、腰身佝僂,但你仍然可以在每次上課鈴響時看到她精神抖擻的背影,她用盡自己最後一絲光芒照耀郝小湛藍的天空。30多年,多少次為了畢業年級加班加點,顧不了家裏的老人和孩子;多少次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夜不成寐,忘記了自己身體的不適;又有多少次為了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夜以繼日的專研業務,提升能力。我很想舉個例子説明謝老師這些年來最讓人難忘的一件事情,也想用世上最華麗的語言讚美謝老師10950個日夜傾灑愛心的分分秒秒。回憶這一切歷歷在目,細數每天的日子,哪一天不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對哪一個學生不是細心照顧、無私給予?怎樣的句子又能表達謝守珍老師對事業、對學生演繹“大愛”的情懷呢!

王敏老師今年35歲,十幾年來從當初的懵懂稚嫩到現在的湖北省優秀語文教師。沒人知道榮譽的背後有多少勤奮的故事,沒有人知道每一次台上的掌聲響起又有多少次台下的淚流滿面。為了講好一次公開課,她查閲資料、修改教材、請教專家、觀摩學習,她結合學情、精心預設、大膽試教、深刻分析…做完這些還遠遠不夠,為了講好一次公開課,需要她三天、五天、一個星期、一個月的策劃、準備和研究,才有了領獎台上手捧鮮花的一剎那,才有了XX國小獎牌上閃亮的金色光芒。近年來,王敏老師所執教的多次公開課獲省、市一等獎,撰寫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教學案例被多家教育雜誌刊登發表。曾經燈下熬夜到天明,忘了被窩中年幼的兒子;曾經遠赴千里展風采,忘了病牀上無人照顧的雙親;曾經勇挑重任樹新風,忘了自己為人子、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曾經舍小家為“大”家犧牲自我,忘了自己的節假日也有家人需要關懷…這些“曾經”的一幕幕、一樁樁,造就了今天的湖北省優秀教師、市級明星教師和縣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為郝小打造了一張熠熠閃亮的名片,在XX國小史冊的扉頁上樹立了一面鮮紅的旗幟。

在這裏,我不想表白郝小女教師是多麼的無私,鈴聲和書本相伴的每一天,她們已經習慣這樣的工作;我也不想標榜她們有多麼可貴的品質,面對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她們怎樣的努力都無須褒獎。XX國小現有學生2270人,其中留守兒童800多人,單親兒童200多名。面對這組讓人驚訝的數據,她們用母愛詮釋着自己的事業。

田繼香老師長期從事低年級教學工作,因為她細心的關愛、耐心的呵護,讓無數孩子們感受到了媽媽的温暖。唐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説起當年的這個小天王,田老師仍然記憶猶新:他是一個叛逆的小男孩——父母在外打工,無人管教喜歡打架;上課不專心聽講,所有任課老師將他定為班級問題生;面對這樣的孩子你會搖頭歎息嗎?你會束手無策嗎?當田老師看到他時卻情不自禁的攬着他到了懷裏。我不知道田老師是怎樣細心的引導讓他豁然開朗,我也不知道田老師是用怎樣的耐心面對他每一次的挑釁。我只知道從以前每天進辦公室到後來的一週一次,一月一次,每次進去都是垂頭喪氣,而出來時卻神采奕奕。就這樣,孩子來辦公室的次數越來越少,試卷上的分數卻越來越高。操場上再也看不到他耀武揚威欺負弱小的身影,課堂上又多了一雙純淨明亮的眼睛。田老師用自己的母愛改變了他!孩子在日記中這樣寫着:“我的媽媽從生下我就離開了,是爺爺和奶奶把我帶大的。上學後,我又有了一位媽媽,她就是田老師。每次犯錯田老師都會用她慈祥的面容和親切的微笑讓我感到後悔和慚愧。我願意為了田老師改變身上的所有缺點,因為我不想讓我的老師,我的媽媽失望”。這樣的愛沒有任何血緣的牽絆、沒有絲毫名利的驅使;這樣的愛在XX國小的操場上、教室中、食堂裏、無處不在;這樣的愛就是郝小女教師書寫“母愛”的真實寫照!

當然,我所説的只是冰山一角。在學校這片淨土上,還有數不勝數的巾幗娘子軍,無怨無悔,銘刻着歲月裏不滅的痕跡:教壇新秀李金梅老師,樸實無華的黃輝老師,業務精湛的但紅老師、默默耕耘的湯麗羣老師、幽默詼諧的張遠征老師……就是這樣一羣淳樸的女教師撐起了郝小的半邊天;就是這樣一種眾人拾柴的力量舉起了XX國小“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先進集體”、“示範學校”、“湖北省優秀女職工組織”等一個個來之不易的榮譽稱號;就是這樣一份日復一日的平凡和樸實,叩響了XX名校的大門。

梅花讓人想起不懼危難的壯士,綠竹讓人感歎淡泊名利的隱者,青松使人敬佩威武不屈的將軍。我想找一個合適的稱謂送給這羣開拓進取、默默奉獻的女教師。人們常説:“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樣的評價太蒼涼,不是樂觀向上的郝小女教師!“一盞孤燈照硃筆,兩袖清風到白頭,”這樣的寫照太悲觀,不是追求職業幸福的郝小女教師!最後,我想到了大海:深邃寬廣猶如她們用淵博的學識默默無聞的培桃育李;浩瀚無邊猶如她們用慈祥的母愛甘心情願的滋潤童真。不用讚歎、無須喝彩!任海上潮起潮落,她們孜孜不倦、頑強拼搏的壯志不減;任天邊雲捲雲舒,她們愛生如子、默默無言的大愛永存!

事蹟演講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帶着對綠葉精神的追求,帶着對教師的崇拜,帶着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熱愛,十五年前,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並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五接中學。回眸已經走過的心路歷程,十五年留下了一串串腳印。這期間,他付出了很多。他愛學生,他愛三尺講台,他愛這一份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他更愛這一項神聖而又偉大的事業。他就是五接中學的朱昌寶老師。

蕭伯納曾説過:“人生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着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他燃燒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這是生命的真諦,也是朱昌寶老師工作至今的人生追求。十五年的努力與付出,他無怨無悔,矢志不移!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20xx年朱老師懷揣教育的夢想,參加了市“名師之路”沙龍。這期間,他如飢似渴的讀教育期刊,品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 拜專家為師,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汲取他們的人格力量。他先後到清華、北大等名校學習、交流,撰寫心得體會十多萬字,前後有60多篇文章在各類雜誌發表。如今,他還主持了市規劃重點課題《農村留守中學生的現狀與健康發展的研究》。他用實際行動帶動了整個學校的教育科研。

朱昌寶老師常常想:做一個老師,就應該全身心地撒播愛的雨露,就應該讓每一片綠葉都充分享受陽光!當一個稱職的老師,愛事業、愛學生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原動力。只有播下愛的種子,才能得到真的收穫。

XX年9月10日,朱昌寶老師收到了一張特殊的賀卡。那是孤兒唐紅剛寄來的。賀卡上寫到:“尊敬的朱老師,在我痛失雙親、倍感無望的時候,命運安排我做了您的學生,是您父愛般的諄諄教誨,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在我誤入迷途、自暴自棄的時候,是您雨中坐孤舟親臨開沙島家訪,撥開了我心中的團團迷霧;在我無家可歸、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時候,是您把我帶到家中,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您的大恩我將永記心頭。現在我已經工作。今後。我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不辜負老師的殷切希望。……”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這是一段催人淚下的回憶,這是一個成功教育的真實寫照。以他們師生二人為原型的報道《孤兒淚》曾先後在《通州教育》、《南通教育報》刊登,並獲南通市168愛生徵文一等獎。

“朱老師,您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我們老兩口給您下跪了。”看着老人激動萬分的樣子,朱老師的思緒又回到了九年前:20xx年9月1日,當朱老師上完新學期第一課後,班上一個叫王霞的女生遞上一張紙條。“朱老師,您今天的開場白讓我對數學產生了一些興趣。國小的時候,我總是被數學老師嫌,説我腦子笨,進入國中後,我真的能學好數學嗎?”手持紙條,朱老師心情倍感沉重。午休的時候,朱老師與王霞進行了促膝交流。看到王霞漸漸舒展的眉頭,朱老師知道,學生心中的恐數症已經得到緩解。第一個星期天,朱老師主動登門輔導,眼前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破舊的草房在樓羣中特別顯眼,年邁的老人在屋裏忙碌着。原來王霞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不堪窘迫的生活離家出走。也許自己的付出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我應該做到,我必須做到!這種想法突然從朱老師的腦海裏蹦出。彈指一揮間,會考如約而至,王霞數學考了127分。如此優秀的成績讓王霞如願考取了南通體臣衞校,當她分配到市腫瘤醫院做了一名護士,拿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祖孫三人一起登門答謝。回顧過去的點點滴滴,王霞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難忘老師的諄諄教誨,難忘老師的登門家紡,難忘老師持之以恆的輔導,更難忘老師慈父般的關愛!做朱老師的學生,真的好幸福!因為他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培養!”

…………

忘不了晨曦剛露他陪學生晨練的情景;忘不了披星戴月他到學生家中家訪的情景;忘不了夜深人靜他送學生去醫院看病的情景,更忘不了畢業生學生與他揮淚灑別的情景!

一滴汗水,一級台階;一份耕耘,一份秋色。朱老師一直耕耘在農村國中教育的第一線,全身心地投入到鍾愛的教育事業,先後獲得了市新長征突擊手、優秀團幹部、市“紅十字會系統先進工作者”、通西片第一屆“教壇新秀”及“168愛生行動”優秀教師。並被市政府記三等功一次。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是愛的事業,三尺講台承載的是知識的長河,翻滾的是生命的浪花。朱老師的生命因跟學生在一起而顯得永遠年輕,因不斷學習而顯得格外充實絢麗,他的明天會因為教育更加美好璀璨!

謝謝大家!

事蹟演講稿 篇8

夏天來臨之前,是西安鐵路局安康工務段巴山線路工區最忙之時。4月8日上午,工長王庭虎像每天那樣,集合點名,安全宣誓,然後背上十幾公斤的巡道工具,帶着工友上道幹活。

先是趴下,臉幾乎貼到鋼軌上,目測水平度;在關鍵處,用軌尺量水平、軌距;往前行進時,用長柄檢查錘敲擊鋼軌和固定鋼軌的每一個扣件……

繁忙的襄渝鐵路,每7分鐘就有一趟列車。旅客不會注意到,這些汗流浹背的養路工,有人身懷絕技;更難想到的是,旅途的安全和舒適,有賴於他們的技能和汗水。

耳目神技,讓40餘萬零件萬無一失

有這樣一幅照片:鐵路工人身體幾乎趴在道牀,耳朵貼近烏亮的鋼軌,目視前方,凝神靜氣。人們都以為,那是用耳朵在“聽”鐵路,其實不對。“那是看,是眼睛目測鋼軌的平滑度,因為身子趴得很低,耳朵快貼到鋼軌上了,別人誤以為是用耳朵在聽。”王庭虎笑着説。

不過王庭虎確實可以用耳朵聽出鋼軌的毫髮裂紋。他給記者現場演示:找到鋼軌接頭處——容易出問題的地方,蹲下,檢查錘敲下去,“梆……”同時鬆開手柄,感覺錘的彈跳和鋼軌的回聲。看到記者一臉茫然,王庭虎解釋説:“這就是好鋼軌,迴音響亮、持續,彈跳長而均勻;如果表面有裂紋,或者內部有傷,聲音發木,彈跳短而不勻。”他告訴記者,用檢查錘敲扣件,都是一樣的道理。

去年3月8日,王庭虎就是靠這把小錘,在巡道中“聽”出了一處道岔尖軌的細如髮絲的裂紋。“道岔尖軌,位置很關鍵,如果斷裂,列車過來會出大事故。”巴山工務車間書記魏尚憲説。

王庭虎的眼睛也特別厲害,趴下身子目測鋼軌的水平度、彎道的平滑度,一眼看出去幾十米、上百米,毫釐之差都逃不過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目測的結果再用軌尺測量確認,幾乎沒有走過眼。軌距,鋼軌內側的距離,全路以1435mm為基準,大6mm、小2mm,都是合格的;但王庭虎的標準是“1435mm±1”。“就是隻允許有1毫米的正負誤差,這比國家標準嚴格多少倍的標準,是在基礎特別差的山區鐵路上實現的。”巴山工務車間主任莫志明説。

依靠耳目神技,王庭虎常年徒步往返在他管轄的12公里鐵道線上,一個來回,“腳數、耳聽、目測”44160根枕木上的鋼軌、441600顆道釘和扣件,萬無一失。

20xx年來,巡查行走線路等於繞地球3圈多

王庭虎的養路神技不是等閒得來。

襄渝鐵路巴山段是該路的最高峯,這裏有着全線最高的橋樑、最長的隧道、最小的區間半徑、最大的坡度等“六最”,被稱為鐵路的“地質博物館”。

王庭虎1988年來到巴山鐵路,趕上了鐵路發展最快、跨度最大的時期:鋼軌型號從43軌到50軌、60軌,越來越高級;單軌長度從12.5米到25米、跨區間全無縫軌,越來越長;軌枕從木枕到69型、二型、三型灰枕,越來越大;列車時速從50公里到60公里、140公里,越來越快……每次提升,都對養護的要求越來越精準。

“巴山鐵路做到了38年零事故的全路最高紀錄,憑什麼?招術就是巴山精神,它培養了12個省部勞模、百名各級先進,全國勞模王庭虎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像道釘一樣紮根巴山20xx年,做了20xx年的工長。”西鐵局安康工務段書記譚宗林告訴記者。

大巴山2號隧道,是巴山鐵路的“最短板”,滲水、翻漿不斷,病害聞名於全國,只好限定時速15公里。可是王庭虎接過師父的接力棒,長期調養,現在已將這個卡脖子隧道的列車通過時速提高到90公里。“被判死刑的隧道”變成了優質隧道。

有人算過,王庭虎巡查線路,每巡查一遍彎腰1.1萬次、記錄1.1萬個數據、檢查幾十萬個道釘和扣件,20xx年來,這些重複動作都是天文數字。其中,僅行走的線路超過13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3圈多。通過這些單調重複的勞動,他和工友們消除安全隱患2819起。

一杯水測出晃車儀測不出的隱患

王庭虎每次回家探親都選擇火車,上車後倒滿滿一杯水放在面前。別人納悶:這人真怪,一口不喝,卻一直盯着杯子。其實,這是王庭虎的特殊工作法。“空吊是特別隱蔽的病態,就是鋼軌下面藏着暗洞,平常的檢查發現不了,但列車駛過時鋼軌會下沉。”

去年春運前,王庭虎就是用這種方法,發現列車經過一個隧道時,杯中的水有旅客不易察覺的一晃,他記下了位置“K438+300”處。回來後仔細查找,發現列車通過時鋼軌確有一沉。經過整治,“晃車儀測不出來”的隱患被排除。

王庭虎參觀啤酒廠,看到原材料進去、易拉罐出來,他受到啟發:把12公里線路劃分為200米的單元,按照輕重緩急,每次集中力量,一次性、全方位養護,把每個單元都做成精品。

20xx年,“工廠化單元修”新理念開始在巴山鐵路推開,至今已做完40個單元8公里線路。“重複勞動減少,效率顯著提高。以前道岔每週要用一到兩個天窗點來修,現在延長到一個月以上。”目前,該理念已走向全路。

道岔養護四步法,異體複查,大兵團移動式作業,不信眼睛信儀器,不靠估計靠科技……王庭虎總結的新理念、新方法還有不少。

眼下,王庭虎正在琢磨“集成式工具包”的事:“我想做個箱子,每樣工具有專用地方,這樣上工背起箱子就走,收工時缺什麼也一眼能看出來。”

      工匠精神的個人事蹟演講稿篇4

什麼是大國工匠?怎樣解釋工匠精神?我們從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航工業沈飛數控加工廠王剛班班長王剛事蹟中,能找到詮釋這一問題最直接的答案。

王剛,黝黑、靦腆、消瘦,精神飽滿,但又透着與三十多歲年輕人不同的沉着與穩重。或許這也是每一位大國工匠的“標配”。

他加工的鋁片能薄如A4紙般的0.1毫米;他加工的銑牀銑削能達到0.005毫米;他小孔鉸削技術更能達到0.002毫米的精度極限……王剛的簡介,就是這位大國工匠的“功勛冊”。

夢想終於照進現實

1999年,剛從沈飛技校畢業的王剛如願以償的進到了沈飛公司。

從小住在飛機場附近,每天看着在沈飛工作的鄰居整天出入自己嚮往的大門、聽着戰機在天空中飛過的轟隆聲,早在國中的時候,王剛就下定決心一定要進入沈飛工作。

確立了夢想,便一步步朝着目標奮進。每天苦練自己的專業技能,成績優異的王剛被老師叫來談話,想讓王剛去考高中,接着考大學進入高等學府。“我想進入沈飛工作,要考沈飛技校。”一向靦腆的王剛此時沒有絲毫猶豫。

他,做到了。

入廠後,王剛被分到“銑工”隊伍。十七年如一日,王剛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時到崗。總是纏着師傅給自己活做。

新員工進廠,都會有一年的實習期。當時廠裏生產任務比較重、缺人手,之前也在這裏實習過,領導找到王剛,希望他提前正式上崗。這正説到了王剛的心頭好。

“一大早,就看到王剛銑牀旁的一堆鋁屑。”徒弟吳學文剛調到沈飛數控加工廠後早早來到公司,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雖然常年累月任務繁重,但王剛從沒感到太大的壓力。喜愛解決各種技術難題在工友中是普遍的共識,可以説,若沒有難題就是王剛最大的難題。

工作20xx年,王剛已數不清自己熬過了多少個攻堅克難的日日夜夜。

每天至少工作15小時,每月工作時間都在300小時以上。面對艱鉅的工作任務,連續一個禮拜,王剛與工友連日加班。餓了,就拿麪包、火腿腸、方便麪充飢;困了,倒在廠房裏的鐵架牀上小憩,從未鬆懈一步。“晚上回到家站在牀邊就能睡着。”王剛説。

入職第一個月就和其他老師傅一樣,完成了定額任務。

“多造出一件好產品,就是為國家做貢獻。”把工作培養成愛好,是王剛在工作之餘的另一成就。午休間隙,工友們在工廠空地拉網起架,打羽毛球、踢毽子、打桌球,無不散發着青春的活力。而往往在勞模工作室的角落裏才能看到王剛的身影,靜靜地看書、思索着技術難題該怎樣解決。“年輕時候也愛運動,學過武術,不過最愛的還是逛書店、下象棋。”

不斷刷新技能高度

“精雕細琢,把每一件東西都當成藝術品。”工作伊始,王剛就給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標。他延續了師傅張顯育的良好工作習慣。

“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要求。”問到有什麼獨門絕技與他人不同,羞澀的王剛説到,“為確保加工質量,每次在幹活之前,我都在腦海中先模擬一遍加工內容,找出有沒有疏漏或者改進之處。”工作流程猶如歐洲早期古老的記憶宮殿般在腦海中清晰顯現。

與自己比速度,將之前幹活花費的時間與現在做較量;與自己比精度,縮小至少一半以上規定的零件誤差範圍;與自己比温度,保持對工作的熱情只增不減。

“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飛機上更要保證零件的安全運行。”不斷挑戰自我極限,才年能達到20xx年生產上萬飛機零件無一廢品的高度。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在轉型。同時也在強迫着技工技能需要不懈地提升。“活到老,學到老。”堅持終身學習,汲取養分是王剛奮力向前的保障。

除卻銑工知識外,數控加工技術知識,是王剛下一部要學習的方向。

加工精度達到0.005毫米背後的初心

俗話説,“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不想當大國工匠的匠人不是好匠人。”

在一次沈飛公司領導去波音公司參觀學習回來的交流會上,王剛得知其中一展示工件加工精度達到0.25毫米,而當時王剛徒弟能達到0.3毫米的精度。心裏便暗暗較起勁來,“他們能做到,我們一定能做的更好,我一定要超過他們。”

緊接着,王剛開始進行緊鑼密鼓的加工實驗,把最小的加工壁厚挑戰到薄如A4紙的0.1毫米。“鉗工怕鑽眼,銑工怕銑扁”,0.1毫米已是在挑戰自我極限,但是王剛並不滿意,經過不間歇的反覆實驗,王剛迎來了自己技能新高度——銑牀銑削加工的手工精度達0.005毫米。

像以往臨危受命、攻克技術難題、優化一項技術後一樣,王剛心中油然升起一絲成功的自豪感。

堅忍不拔、敢於拼搏、不服輸、默默奉獻,是沈飛數控加工廠工會主席焦威東形容的王剛。“他幾乎要把銑牀旁的水泥地磨出坑來。”徒弟吳學文説到。

王剛懇幹,“豁”得出去,是廠裏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既做航空人,就知責任重,既做新裝備,就得多付出。”

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完成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雙槳單舟總爭渡,千帆競發渡江海。”王剛深知,要永遠站在技術先列,也必須要帶動身邊工友“萬象爭先”,發揮好“傳幫帶”的作用。

20xx年9月19日,在沈飛的廠房裏,軍事化管理的首支以員工名字命名的班組——中航工業沈飛數控加工廠王剛班組成立,唱響了中航工業“四歌”,至今,從未間斷。

不到5年的時間裏,榮獲了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安康杯”競賽先進班組、中央企業先進集體、瀋陽市先進集體、瀋陽工人先鋒號等稱號,一年邁上一個新台階。

由他率領的團隊不僅攻克了413項科研生產重大技術和質量難題,還發明瞭12項國家專利,創造經濟效益1.9176億元。

20xx年,在某型號生產研製關鍵階段,王剛帶領他的年輕團隊創造了全部產品“零缺陷”交付的奇蹟。在新機試製生產階段,恰恰是問題高發的時期,質量問題、研製生產階段各種問題都會隨之而來。這一次,他們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任務,這在沈飛研製歷史上還是首例。

20xx年帶領徒弟吳學文參加全國銑工技能大賽,兩人既是師徒,又是競爭對手。晚上回到賓館,扔不忘向徒弟講解疑難。發現徒弟走路困難,得知吳學文後腳跟長了骨刺,正值大賽集訓攻堅期,王剛放棄半天的集訓機會,到外邊頂着烈日為徒弟找尋購買厚的氈墊,在腳跟處挖了個洞。徒弟看着工服幾乎全部被汗浸濕的師傅,現在談及,仍熱淚盈眶。

忠誠築魂,靈魂因忠誠而高尚;百鍊成鋼,鋼鐵經過錘鍊更堅韌。在王剛的心裏,什麼也沒有沈飛人特有的航空情結更重、更珍貴。高薪沒有動搖他,榮譽和光環也沒讓他陶醉,王剛始終保持着謙遜低調的本色。很多人常勸他説該功成身退、多為自己和家庭考慮考慮了,王剛總是一笑了之。

“只想帶她出門旅行”

談及愛人,王剛停頓良久,眼裏閃過一絲淚光,對妻子懷着滿腹的愧疚。20xx年,王剛與妻子陳麗在相識兩年後步入婚姻殿堂。婚後還沒來得及“蜜月旅行”,王剛便又投入緊張的工作中。日常回家大部分時間也是在鑽研工作中的事情,妻子對此也從未有過怨言,也從未提過多要求。

今年5月,妻子因肺癌腦轉移,顱內壓增高導致雙目失明。陳麗得病後,每月自負的治療費就在上萬元。“就是把房子賣了,也要把陳麗的病治好。”

兩人婚後幾乎從未出過瀋陽。“馬上要迎來十一,準備帶妻子在瀋陽周邊轉轉。”

王剛,一個“掃地僧”般低調的技術大拿,每天都在不斷努力的成為好班長、好師傅、好丈夫。

王剛身上所體現的堅定信念、大愛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鋭氣,正是我們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

事蹟演講稿 篇9

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名農村普通教師的感人事蹟。

XX年3月11日晚上,寒風呼嘯,大雪紛飛。由於是星期五,平時在校寄宿的學生和家在校外的老師都已離校,湖南省龍山縣石羔鎮中心國小校園裏一片寂靜。深夜23時54分,擔負着值班護校任務的李成貴老師忽然被牀前桌上安放的報警器的警報聲驚醒。他判定,一定有小偷進入電腦室。李老師從牀上一躍而起,來不及叫醒熟睡的愛人,也顧不上穿上外衣和外褲,便向計算機教室跑去。

當李老師衝到教學樓二樓計算機教室門口時,只見第一扇鐵門已被撬開,計算機室裏有黑影在晃動,他大喊一聲:“你們幹什麼?”兩個黑影聞聲從計算機室裏竄了出來。李老師奮不顧身地撲向前面的黑影,一手抓住那個人的衣服,一邊高喊:“抓強盜……”誰

知那個人揚起手中的鐵棒,打在李老師的頭上。先進事蹟演講稿李老師避閃不及,被打得眼前一黑,幾乎栽倒。恍惚中李老師又撲向跑在後面的那個傢伙,將其抱住,再次高喊:“抓小偷啊。”這個強盜狗急跳牆,抽出刀向李老師頭上砍去……李老師被一連砍了5刀,血流如注,昏迷過去,倒在了血泊之中。幾分鐘後,李老師在寒風中甦醒,不見了歹徒,便一邊大喊捉賊,一邊掙扎着找人。鮮紅的血跡灑在了身後的走廊上……

李老師的妻子和住在校內的其他教師聽到李老師的呼喊聲趕來了,急忙把李老師送到了醫院。經醫生檢查,李老師頭部遭重擊處顱骨下陷6毫米,頭、面、手部的多處刀傷,一共縫了四十多針。由於李成貴老師以高度的責任心及時發現了歹徒,並冒着生命危險與歹徒搏鬥,保護了學校的財產,使石羔鎮中心國小价值十多萬元的32台計算機絲毫未損。

李老師的英勇事蹟,感動了廣大師生,縣委、縣政府、縣教育部門、學校領導和師生紛紛到醫院看望李老師。目前,李老師已傷愈出院。公安部門正在全力緝捕歹徒。

李老師23歲從師範學校畢業,在龍山縣的鄉村國小已工

作了26個春秋。李老師那間小小的辦公室裏有一個高高的書櫃,感人事蹟演講稿在裏面存放的眾多教育類書籍中,有兩排淺黃色的文件夾格外醒目。這就是李老師從教20xx年來所書寫的教案,每冊都有一寸多厚,裝訂得很整齊。書櫃上方,掛着一排錦旗、獎牌和合影,每一面錦旗、每一塊獎牌、每一張合影的後面,都有着一段動人的故事。

XX年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龍山縣全面推開。李成貴老師由於年齡偏大,推薦年青有為的教師接替他的教導主任職務,自己擔任班主任工作。李老師的辦公桌前貼有一則座右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方正的楷書引人注目,這就是他的人生格言。

李老師來自農村,妻子是農村户口。儘管家裏並不富裕,但是李老師還是時常掏錢墊付貧困學生的學費、生活費和醫藥費。他深知農村學生讀書的艱難。去年秋季,他班上有個女學生曠課、遲到、早退較多,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李老師專程到這個學生家走訪,瞭解到她父親早逝,母親外出打工,家中現有4姐妹,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小小年紀時常為生計發愁。李老師通過學校為她減免了部分學費,並發動全班學生為她捐款,並將他和學生捐的128元現金交到這個學生手中。這個學期,英雄事蹟演講稿她沒有再遲到、早退過一次,學習成績躍居班上前十名。去年下學期,李老師班上的一個學生在擦窗户時不慎從窗台上摔下來,頭部撞了一個口子,鮮血直流。李老師背起這個學生奔向醫院,墊付了300多元的醫藥費,治好了這個學生的傷。這個學生的保險賠款發下來後,把錢還給李老師。李老師只收下200元,把其餘的送給了這個學生作營養費。得到過李成貴老師的捐贈或救助的學生還有許多……

李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寫信給你們,希望通過你們,讓更多的人瞭解像李老師這樣的優秀農村教師的事蹟。

事蹟演講稿 篇10

一個80後組工幹部的代表,他認真負責,愛崗敬業,對材料句句斟酌,字字推敲;他任勞任怨,不辭勞苦,從未因家事請過一天假;他謙虛謹慎,公道正派,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組工的深刻內涵。

敬業奉獻,是他的組工情懷

組織部門工作壓力大、強度高,往往一項工作沒完成,第二項、第三項工作就接踵而至,於是加班成了“家常便飯”,不管怎樣辛苦,在他手上的工作都從沒耽誤過。為了較好的應對臨時任務,他經常利用休息日和節假日,主動加班加點,從未抱怨過。

春節期間為摸準全縣基層、基礎工作的現狀,他和同事連續奮戰一週,起草調研材料,當家家户户團聚時,他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倒頭就睡,早已把過節忘在了腦後。妻子分娩,他在加班,醫生説:“他是個不稱職的丈夫、不合格的父親”;家裏裝修房,他白天上班,晚上打掃家,鄰居抱怨:“半夜吵得不讓人休息”……逐漸地,家人由不解到無奈,由無奈到理解,直至現在為了給他騰時間幹工作,都習以為常的支持他。

年初,接任研究室主任,面對工作任務量大、人手少的實際,他經常貪晚起早甚至通宵達旦地加班,從不叫苦叫累,始終默默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較為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勤學肯幹,展示了青春活力

從事信息工作以來,他就把搞好宣傳作為愛好。為了儘快進入角色,通過網上查資料、實踐中積累摸索、向老同志虛心求教等方式,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提高工作能力。短短三年他從一名幫忙幹部,轉變為業務骨幹、科室主任;從進部之前的門外漢,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業務通”和“多面手”。

不管寫什麼材料,要寫就寫精,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正是靠着這種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刻苦鑽研、踏實肯幹的熱情,信息調研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三年來,撰寫信息200多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62篇,其中《中組部組工信息》採用4篇,省、市委組織部內刊採用35篇,23篇文稿在《中國組織人事報》、《河北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新聞網等報刊和網站刊發。8篇黨建經驗做法被省電台、市電視台報道。特別是中央創先爭優簡報刊發的《康保縣創建“四個窗口”紮實推進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等6篇信息受到縣委書記批示。

起草的文件、講話等材料達60多萬字,撰寫的創先爭優活動、黨委換屆工作等彙報材料多次受到中組部、省、市組織部領導的好評。積極參與了北京市大興區流動黨委組建、張家口市駐京流動黨委赴康考察、慶祝建黨90週年等多起大型活動的策劃,特別是參與組織的“對標右玉建設壩上生態強縣”專題活動,受到了省、市組織部領導的批示肯定。在村官聯誼會籌備、村官刊物《青春印跡》創辦、組織系統調研等工作中起到了骨幹作用。

嚴謹正派,是他的律己準則

組織工作的程序就是原則,缺少哪一項程序,往往就容易在哪一個環節出問題。在幹部考察考核中,他認真執行《幹部任用條例》、《考核工作細則》的各項規定,不跑風漏氣、不弄虛作假,用自己的言行贏得了領導的肯定和同事的尊重,維護了組工幹部的良好形象。

他始終牢記和模範踐行公道正派的要求,嚴格執行組工幹部“十個嚴禁”,把公道正派作為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體現和落實在工作生活中。他始終以堅強的黨性,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着我為組織工作負責、奉獻、爭光的要求!

事蹟演講稿 篇11

各位領導、老師:

今天,我懷着十分激動的心情,向大家講述我校常老師的先進事蹟。常老師是一位在農村任教近30年的老教師,在鄉村教育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她清貧而充實,温和而堅定,平凡而激越。她幾十年如一日,讓平凡的工作變得不平凡,為的就是這一方熱土,這千家萬户的孩子,這迎風翻飛,高高揚起的責任。

我剛來到這所國小時,就為常老師的工作精神而折服,大家常常説她是一位“工作狂”。不論寒冬酷暑,常老師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後一個離校。批改的作業,我校沒有一位老師不佩服。學生家長對她是交口稱讚:“把孩子交給你,我們一百個放心。”家長們都爭着把孩子送給她教。

後來,通過同事的介紹,我漸漸對常老師的瞭解多了。原來,常老師是一位老民師,在邊遠的農村國小工作了有20多年,調來中心國小時間也不長。當時的那所國小教室簡陋,沒有桌凳,常老師就帶着孩子,用泥巴和土坯壘起桌凳;沒有黑板,用木板釘起黑板;老師少,就進行復式教學。在繁重的教學任務前,她再苦不叫苦,再累不叫累。有的學生因年齡小,家務活多,不能整天上課,她就揹着小黑板,到家給孩子補課。

有一件事令我深深感動。在九十年代初,我們這兒開展了掃盲運動,常老師接受了一個大村的任務。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上課的時間正好趕上了大雪。因為冷,學員們都不願意來上課了。這時,常老師背上教材,扛上一塊小黑板,迎着風雪出發了。她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走,教完一個,再教下一個,一天要走三四個村莊。學員們被常老師感動了,説:“我們如果不好好學,別的不説,至少對不起常老師!”後來,她的這個小組再也沒人缺過課。常老師的掃盲工作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嘉獎。當我和她説起這件事時,常老師淡淡一笑:“沒什麼,只是儘自己的一份責任而已。”

是呀,“儘自己的責任而已”,一句話中,讓我們看到了常老師多麼高尚的師德。

親身感受了常老師對孩子的諄諄教導,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為人師如為人父母。”常老師對待那些調皮、不愛學習的孩子特別有耐心。經常找他們談話,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給他們開小灶。晚上,我到她家竄門時,常看到常老師在為這些學生批改作業,研究教育他們的方法。

常老師對學生的關愛真是無微不至。記得她們班上有一位孤兒,常老師經常在生活上關心她。一個冬天的早上,常老師發現這位學生,衣着單薄,被凍得瑟瑟發抖,她立即帶着這個學生,到商店裏買了一件新棉襖。要知道,常老師平時,自己都捨不得買件新衣服。

常老師對學生的真誠關愛,也深深感染着她的學生們。她教過的學生,一説起她,都發出由衷的讚歎。記得有一次,常老師不小心摔傷了,在家休息。這可急壞了她的孩子們,他們將自己的零花錢湊起來,買來營養品,一起來看望老師。有的孩子沒有錢,就偷偷從家裏拿來雞蛋送給老師。其他老師都非常羨慕,甚至還有些嫉妒,但也打心眼裏佩服她。

當常老師得知我要説説她的先進事蹟是,她卻説:“我有什麼可説的,沒有高超的教學技藝,也沒有出色的教研成果,還是多寫寫別人吧。”不過,還是應常老師的要求,沒有説出她的真名。最後,讓我用一首小詩來表達對常老師的敬意吧!同時,也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

事蹟演講稿 篇12

在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國小,14歲的6年級學生童世強成了學校裏的“小英雄”,在“5·12”大地震發生時,他不顧個人安危衝進學前班的教室,勇敢地救出了7個孩子。

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了,隴南市成為甘肅省受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禮縣祁山鄉也不例外。

當時,在中王國小前院六年級的教室裏,童世強和另外49名同學一起,正在上下午的第一堂語文課。穿過一道院門,就是學校的後院,由於學校教室緊張,後院的黨員活動室成為30名學前班孩子的教室,這些平均年齡只有五六歲的小孩子們還趴在桌子上沉沉地午睡。

“玻璃窗户像是被人不停地搖着響,地底下發出像一羣亂飛的蜜蜂一樣的‘嗡嗡’聲,這聲音越來越大,我才意識到是地震了。”童世強的班主任,也是他本家叔叔的童雙喜老師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

“趕緊往外跑!”老師的一聲大吼過後,包括童世強在內的50名學生很快跑到前面的院子。童雙喜急忙向後院的學前班跑去,因為這裏的孩子還在午睡。

這些小朋友們,除了兩三個跑到院子裏,其餘的二十幾個,有的嚇哭了,有的嚇呆了,亂成一團。童雙喜大喝一聲,“別哭了”,並用雙手各提起一個小孩子跑着拎到教室門口,然後讓他們趕緊往前院跑,轉身又去抱別的孩子。

童雙喜馬上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幫手,童世強也隨着他跑進了學前班的教室。這位平常很調皮、喜歡打籃球和沙包的男生,儘管個頭剛過一米五,但力氣倒是不小,他也雙手各抱起一個小孩子跑到了門口,然後轉身又開始抱下一對孩子……

不到3分鐘的時間,在師生兩人的合力下,二十幾個學前班的孩子都從教室裏被救了出來,集合在前院的空地上,童世強救出了其中的7個。就在大家清點人數的時候,前後院中間的院牆倒塌了,那些學前班孩子們午睡的教室,整體傾斜,出現了多條裂縫……

“這時候我才知道地震的厲害,才知道害怕了。”這位勇敢的少年説,剛開始往裏衝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想,只是想進房子里拉幾個小弟弟、小妹妹出來。

在人多地少的禮縣山區,許多家庭並不富裕,童世強的爸爸媽媽也常年在省城蘭州打工。他一度跟着父母在城裏上學,但因為家庭負擔不起,只能重新回到鄉村裏面。現在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童世強,除了完成每天的學業之外,還要幫助家裏人鍘草、喂牲口。

我們要學習他們生死關頭臨危不懼,捨生忘死、奮不顧身、拼死保護學生的英勇獻身精神;學習他們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於職守,不謂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的拼搏風險精神;學習他們大災面前化悲痛為力量,振奮精神,不屈不撓,迅速投身重建校園,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自強不息精神。